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随着世界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大众传媒包括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它们以各种形式向大众传递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方面。

1. 改变人们的思想大众传媒不仅向人们传递信息,更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认知方式的改变充满了挑战,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这些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

然而,信息的来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传统媒体受制于政治、利益等因素,让信息流通和影响成为了受限的。

对于这种情况,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它们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媒介制作和传递过程中,这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和想法的流通与讨论,同时也让原本受限的观点与立场得以表达。

2. 影响人们的行为除了改变人们的思想外,大众传媒还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

例如,广告可以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新闻能够影响人们的观点和态度,娱乐节目则能够影响人们的兴趣和爱好等。

这些不同的影响途径既是娱乐又是教育,对形成人们的习惯和认知塑造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一点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传媒对于人的欲望和情感进行煽动和引导,从而产生了想必的社会问题,比如商业广告和政治宣传助推虚假的追求,让社会产生了不光彩的“假货”和“伪民主”。

3. 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体可以通过展现生命的真相和关爱,传递正能量的信息,促使人们更加关心社会、尊重生命、关注公益等,可以因此成为一个社会缓冲带,避免社会风险问题的日益侵蚀。

然而,大众传媒也可以渲染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如暴力、色情、物质主义。

这些消极价值观的传播,会对社会的精神、道德及文化方面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

麦奎尔对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分类

麦奎尔对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分类

麦奎尔对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分类答:分类: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1、常识理论:即公众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这种理论以舆论的形式对传媒的活动产生影响。

2、现场理论: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包括他们对传播活动的目的与性质的理解、信息选择与加工的标准、采编业务技术规程、职业道德规范。

这种理论直接支配大众传媒的运营和日常的信息传播活动。

3、社会科学理论: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系统知识。

它影响公众,传媒工作者传播的立法、司法与行政。

社会科学的传播效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保大众传媒发挥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它实行社会制衡,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

大众传播的效果

大众传播的效果

德.福勒的新闻扩散研究(1988)
媒介技术导致了人们获知重大新闻的方式变化。 绝大多数人都直接接触媒介而不是通过其他人。 无论第一信源是哪一种,与大多数人密切相关的新
闻比一般新闻传递要快。即所谓新闻价值。 口传新闻仍然重要,但真正紧迫的新闻会在各色人
等中广泛传递,而不是仅仅遵从意见领袖到大众这 样的过程。从最初到稍后,人们会利用不同的信源 对新闻来源的最初接触和新闻信息的稍后散布,会 依时间而改变。 个人差异和社会分化会影响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兴趣, 也会影响人们对获取信息的社会网络的兴趣。不同 的人会用不同方式获知新闻。
电视媒体的“使用与满足”
布卢默和麦奎尔对电视的 实证研究(1969) 心绪转换
人际关系 自我确认 环境监视
打破了早期关于媒介主要 强化态度的效果观
美国卡兹在以色列的受众调查: ▲非媒介来源或与媒介共同组成的来源,
大众传播媒介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与满足所指向的对象“距离”(社会的、
生理的或心理的)越远,媒介的角 色就越重要。 ▲媒介使人们在某种比较的过程中获得满 足。比如成就感,满足“逃避”需 求,但在自我成长甚至获得娱乐上, 朋友都比大众媒介更重要。 ▲媒介能满足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需要。 ▲个人的需要是根据各种媒介特殊的功能 与不同种类的媒介相关的。
中介因素
1)选择性机制: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回避倾向
2)媒介本身的特性: 讯息的媒介渠道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3)讯息内容: 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表达,传递方式和技巧不同, 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不同
4)受众性质:受众的既有观点和立场,他们的人际关系, 特别是其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会对大众传播效果的产 生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 (卡兹《个人影响》1955)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 (一)舆论观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 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 成为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
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 肤”;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防 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
❖ 问题: 1.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
“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 见的趋同行为并非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在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之际极力强调“多 数”或“优势”意见的压力,以至于忽略了 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文化指标研 究
❖ (三)“培养分析” 主要目的是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所造成的社会
结果。
❖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 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 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 中。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 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 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 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 见”——舆论的诞生。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 研究发现: 电视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犯罪具有“诱发效果” 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
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 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在传播学领域,媒介效果理论是研究媒介如何对受众产生影响的重要部分。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中的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魔弹论魔弹论也被称为“皮下注射论”,它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能够迅速、直接地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受众被视为完全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任何抵抗力和自主性。

魔弹论产生于 20 世纪初,当时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报纸等刚刚兴起,人们对其影响力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非如此被动,魔弹论逐渐被其他更复杂的理论所取代。

二、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对魔弹论的修正和发展。

它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是有限的,而不是像魔弹论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和直接。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伊里调查”是有限效果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在改变选民投票意向方面效果有限,人际传播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表明,受众并非完全被媒介所左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既有观念、社会关系等因素来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性理解和接受。

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了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而是众多中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既有态度的强化;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受众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条件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适度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在有限效果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其中,议程设置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影响公众对某些议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的认知。

媒体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第12讲 大众传播· 效果

第12讲 大众传播· 效果

• 媒介的强大效果论并不是魔弹论的恢复, 它是从受众出发探讨媒介间接、潜在、长 期的影响,同时将传播臵于整个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环境中进行宏观分析。 • 媒介时代的到来与软实力的竞争;媒介的 垄断,谁在传播,为什么传播。
•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研究指研究大众传播 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方面的作用,它包 括了议程设臵理论与社会认知、沉默的螺 旋理论与社会舆论、培养理论与社会象征、 知沟假说与社会分层以及媒介环境理论与 真实社会建构等方面。
一、什么是议程设置? • 议程设置是英文(agenda-setting)的对译, 它指的是媒介的一项包罗广泛、作用突出 的功能,即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 人们谈什么和想什么。 • 议程设置理论由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 1972年提出,出自《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 功能》这篇论文。
• 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 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 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 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 美国学者沃纳•塞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在 其《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 中,对“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了较为理性 的认识,认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 是指媒介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 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 的重要程度。”
主要理论: 信息寻求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议程设臵理论; 文化规范论; 第三者效果; 美国学者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认为人们倾向于 夸大大众传播信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认为大众传播信息对你我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 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理论的直接后 果就是导致检查制度和信息控制。
•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 美国学者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一般应用 于分析电视暴力可能产生的效果方面,包 括强化理论和净化作用假说、模仿假说等 等。该理论认为,人们从观看电影和电视 娱乐节目中学习新的侵犯行为与方法,其 中一个主要担忧就是电视暴力可能带来的 负面影响。

从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理解大众传播理论

从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理解大众传播理论
断 E积 月 累 , 于像 掺 泥沙 、 墙 脚 似 的 , t 终 挖
的研 究都是单 向的 ,而传播应 该是双 向
的, 获取 与给予的双方是施受均等的。
这 样 看 来 “ 众 ”的 提 法 既 言 “ ” 受 受
的信息和观念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媒介
声 音 和 图像 的世 界 中 , 很少 有人 能 否认 我
型的经过。直 到 2 0世纪 6 0年代 中叶 , 哈
佛 大 学 的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鲍 尔 批 判 了 以前
虽然人类心理的构成十分复杂 , 但其
有时对潜移默化的事物又是难以设 防的。 正如克鲁德曼研究 “ 电视 广告 的影 响” 时 指出的 , 正因为电视广告 的内容多半无聊 而琐碎 , 人们更不必架起 “ 视觉的防线”, 于是让 它学了忘 , 了又学 , 忘 如此重 复不
笔者认为 : 媒介虽 然是 大众 传播变革 的动力 , 其本质上 只是一个 中介 、 但 一个 载体。 它本身没有喜怒哀乐 、 善恶情仇 。 当 然, 也许媒介 技术在 它产生之 时 , 明的 发 用意却 有它某些 内在的偏向性 , 比如便士
报 的 大 量 印 制 使 得 广 告 商 的 利 益 驾 驭 在
教授 的 《 大众传 播八讲 》, 在著作 中描 他
述受众一直所用 的词汇—— “ 阅听人”十 分吸引笔者的 目光 。 者对于传 播的研究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2l  ̄ 3P 7 o # '/ 口7 tg /
多看 向 “ 信息能对受众 做些什 么”, 多从 传播者 的角度 出发观 瞻他们运用 传播 的 意图、 测量传播 抵达 的途径 、 描绘 传播成
出真 之 责 任 、 之情 怀 以及 美 之 理 想 。 善 二 、 于 受 众 的理 解 对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人们如何接收、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中,有五个主要的领域值得关注。

一、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该领域关注的是大众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在塑造公众意识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此外,广告和娱乐媒体也能够对观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二、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程度。

研究表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电视广告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组合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文字广告则更依赖于受众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研究者还研究了媒介对观众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三、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是对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研究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媒介所传播的信息的特点和效果。

研究者分析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以及广告和娱乐节目的制作和表现形式。

他们还研究了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等特点。

四、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是研究受众在使用媒介时的选择行为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人们选择使用哪种媒介来获取信息的决策过程。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因素,如媒介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便利性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人群在媒介选择上的差异。

五、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信息传播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者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介使用和媒介效果差异,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解和冲突。

他们还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以及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等五个主要领域。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大众传播媒介得优缺点传统四大媒介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新兴媒介就是指网络。

一.报纸传播信息得优势与弱点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就是最多、普及性最广与影响力最大得媒体。

报纸广告几乎就是伴随着报纸得创刊而诞生得。

随着时代得发展,报纸得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得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得距离也更接近了。

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得主要媒体.(一)、报纸得优势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

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

一些时效性强得产品广告,如新产品与有新闻性得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ﻫ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得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

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得产品来说,利用报纸得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得特点。

ﻫ3、易保存、可重复ﻫ由于报纸得特殊得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她媒体,报纸具有较好得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

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得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

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得保4、阅读主动性ﻫ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ﻫ增加了读者得认知主动性。

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得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就是将信息记住、记牢;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得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消息准确可靠,就是报纸获得信誉得重要条件。

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与威信。

因此,在报纸上刊登得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二)、报纸得弱点ﻫ1、印刷难以完美,表现形式单一报纸得印刷技术最近几年在高新科技得支持下,不断得到突破与完善。

大众传播媒介-名词解释整理

大众传播媒介-名词解释整理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1、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2、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于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3、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来意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

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评价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议程设置2)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传播学五大效果理论

传播学五大效果理论

一、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作为一种效果理论,议程设置假说具有三个特征:1. 认知层面的效果2. 长期、综合、宏观的效果3. 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媒是一种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意义与问题1、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E. 属性议程设置二、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诺依曼理论内涵•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也就是说,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

为了防止受到孤立,避免社会惩罚,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意见的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形成螺旋式的过程和舆论一边倒现象;•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诺依曼认为,影响人们判断周围意见分布的信息源有两个,一是社会群体,二是大众传播,其中大众传播的影响尤其大,包括了类似的共鸣效果、同类信息持续与重复传播的累积效果、传播范围广的遍在效果等,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

•舆论形成包括了三个要素:•(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播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的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

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
监督、 约束 。
人们对媒介 的信任度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讯息 ,权威的”值得 “
信赖 。
“ 伟 大 的转 折 是 从 电 开始 , 通 过使 事 物 即 时 化 而 中止 最 它
了事务的序列 ,这 种即时化速度 ,使人们重新审视事务 的起
何者为先 , 而意识到鸡是可 以提供更多蛋的蛋 。” 0 麦克卢汉 的语言总是深奥而难懂 的,这一段描述电的作
旦外界有任何 的异常, 哨兵都会发 出警戒。而群落中的“ 追随
者” 则对这一 警戒或讯息做出反应 。 这可以看作最早 的传播效 果的体现, 监视环境的功能 , 今天并没有失效。在使用上也 在 不像原始社会时期那样单纯侧重外部环境 ,而是将这一功能 的作用扩展到了人类社会 内部 ,对复杂 的人类社会环境进 行
在每一个家庭里 ,上演在每个家庭 的客厅 ,麦克卢汉预言的
“ 地球村 ” 在此处短暂 的实现 , 虽然很快又消逝。 但这个时 间的 意义足 以证明大众传播在整合人类社会上的效果。
位, 受众像没有 防护的靶子 , 每节 内容则是 子弹 , 一击 即中 ,
“ 弹论 ” 子 风行一时 , 尔后的一 系列研究又证明大众媒介并没 有这样不可抗拒 的力量 。 在有关态度的改变上 , 大众媒介 的效
20 0 9年 3月
Mar2 9 .oo
文 艺 理 论
Ll RA R Y TH Eo R Y TE
大众传播媒介 的效果
罗 倩 ( 河海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9 ) 10 8
摘 要: 从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分为五部分后 , 对传播效果的研 究一直持续到今天 , 众说纷纭 , 本文试 图对这 个问题提 出一些个人 的看 法, 总结几家直言 , 希望可以有一个新的视野。

大众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与策略

大众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与策略

大众媒介在健康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具体
作用与策略:
1. 传播健康信息:大众媒介能够迅速地传播最新的健康科学研究成果、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以及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知识,帮助公众了解健康领域的最新动态。

2. 提高公众意识:大众媒介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视觉图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3. 引导健康舆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对健康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影响公众对健康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健康的公共舆论。

4. 增强社区凝聚力:大众媒介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社区成员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众媒介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多样化传播方式: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2. 科学准确性:确保传播的健康信息科学准确,避免误导受众。

3. 互动与参与: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鼓励他们参与健康传播活动,提高其参与感和归属感。

4. 定制化信息:根据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定制化的传播健康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建立品牌信誉:建立大众媒介在健康传播领域的品牌信誉,提高其公信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大众媒介在健康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合理利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公众的健康。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13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13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第13章大众传播的效果多年以来,大众传播理论和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就是评估大众传播的效果。

这可能是出于下列原因:1.公众关心大众媒介对于受众的效果过去,关注点集中在漫画书、电影,以及电视暴力。

更近一段时间,又增加了薪的关注点——互联网上的仇恨消息以及炸弹制造方法的指导、说唱音乐中的反社会消息、重金属音乐中的自杀主题、电视剧中毒品滥用问题和性内容。

2.大众传播消息的创造者关心他们的工作效果如果你从事传播工作但却感到你的工作没有什么效果或者不知道你的工作有什么效果,那会让你感到很沮丧。

3.理解原因和效果是一种最强大的人类知识之一总体来说,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控制事件的方法,避免出现人们不愿看到的后果。

4.按照因果关系分析大众传播非常符合科学研究的模式许多科学研究致力于确认原因。

科学实验更是如此,而这种方式是科学中的典范。

本章讨论了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一些理论(鉴于议程设置和知识沟这两个理论领域的重要性,我们也已单独在第11章和第12章做了介绍)。

第l3章还讨论了电视暴力这一特殊领域,关于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效果研究。

效果理论的总体趋势子弹理论(bullet theory)是后来的研究者命名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一批概念之一,也有人称之为皮下注射器理论(hypodermic needle theory),或传送带理论(transmission belt theory,DeFleur&Ball—Rokeach,1982)。

这种看法基本属于天真的和简单的观点,它预测,对接触大众传播的所有受众,这些消息都有很强的、或多或少普遍的效果。

“子弹理论”这个名称显然并未被早期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任何思想家所使用(Chaffee&Hochheimer,1985),然而,发明这个词语又是对当时广泛持有的观点的很好描述。

这个看法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所表现出的力量影响,如我们已经在第6章中指出的。

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传播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传播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传播的作用首先,文化传播的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大众传播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和知识的教育功能。

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开设有专门的教育频道,不少电视频道播放文化专题节目,宣扬文化意识,传承华夏文明;在西方国家,政府和民间都极其重视利用大众传播来开发儿童智力和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英国“空中大学”(Open University)的成功,就是利用广播、电视普及教育的典范。

此外,大众传播还持续提供大量有关社会事件的报道。

这一传播活动发挥了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向大众传递有关周遭环境的信息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消息、经济行情,以及各种即将到来或已经发生的灾害、威胁等信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种新闻与信息的大量流通,就凸显了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的传播的奉献是无可估量的,在如今这个经济一体化和电子信息高速化的时代,电子媒体如广播和电视,是以速度取胜的。

流动电视广播车(SNG)的出现,更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可及时赶到事发现场将整个过程同步向观众报道。

然而,其弊端在于:有时会因为追求快速而将未经查证的消息也一并发送。

即便如此,仍无可否认电子媒体振聋发聩的作用与功能,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都是抓住社会问题进行剖析报道的“皇牌”节目。

在进行深度报道,揭露社会不公不义这方面,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表现不俗。

2001年,央视因曝光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成为国内媒体“为民说话”、维护公众利益的楷模。

南京冠生园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以经营月饼闻名。

1993年,南京冠生园与外商进行了合资重组,一度经营红火,月饼年销量达到1000公斤。

2001年9月,南京冠生园用陈馅制作月饼的丑闻被揭发后,生产经营顿陷入困境,最终导致破产,同时株连了国内各家同名的企业。

事件过程:2000年中秋节过后,冠生园食品厂陆续将未售罄的月饼从各地回收,运进了糊着窗纸的车间;然后去皮取馅,重新搅拌炒制,入库冷藏。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一)报纸报纸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种类繁多,发行量大,具有其他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优点。

1.报纸的优点(1 )报纸可以给读者更大的选择余地.读者接受信息不需特别设备。

(2 )报纸制作容易.成本较低。

(3 )报纸便于查考、检索和保存。

2.报纸的缺点(1 )报纸的读者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2 )报纸传递信息的速度不如电讯工具迅速、及时。

(二)杂志杂志是受到普遍欢迎的一种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

按其内容,杂志可分为知识性、趣味性杂志和专业性杂志两大类。

知识性、趣味性杂志以一般社会大众为读者对象。

专业性杂志以特定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

1.杂志的优点。

(l )杂志的种类繁多,发行量较大,读者群比较固定。

(2 )杂志内容安排灵活多样,伸缩性大。

(3 )杂志可以长期地保存。

(4 )杂志较报纸有一定的感染力。

2.杂志的缺点。

(1 )杂志不能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件。

时效性差(2 )杂志不及广播、电视生动活泼,在表现手法上有机械、呆板的不足。

(3 )读者人数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广播1.优点:1、传播方式即时2、传播范围广泛3、收听方式随意4、受众层次多样5、制作成本与播出费用低廉6、播出灵活7、激发情感的煽动性2.缺点:1、传播方式单一(四)电视1.优点:1、直观性强2、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3、有较高的注意率4、利于不断加深印象5、利于激发情绪,增加购买信心和决心2.缺点:1、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2、瞬间传达,被动接受3、费用昂贵4、不利于深入理解广告信息5、容易产生抗拒情绪(五)网络1优点1 传播速度快2信息量广泛3内容丰富42缺点1 可靠性比较低2 信息质量差3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1)大众传媒的种类:第一类: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和体语第二类: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第三类: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2)作用(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

监督功能:它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娱乐功能:它提供了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

(2)网络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1.匿名性。

减少产生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公众的话语权,使得调研能够进行。

2.大众传播的宠儿。

最广泛的影响,最低成本的投入,最丰富的媒介应用,最宽阔的信息平台,最受关注的经济成长方式,最广大的发布载体。

信息爆炸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

3.互动性。

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关利器。

尤其是在公关危机处理方面。

(在本田汽车,丰田召回事件中有重要作用。

)4.公共会议。

表现在公共关系有线和可视会议方面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

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

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商和论坛非常多,对这些信息的阻截不会有太大成效,对流言和恶语无法有效地直接制止。

所以企业多采取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

某网站的改版调查中,有效回收只占全部发放调查册的35%左右,严重影响了形象调查。

4.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网络病毒和黑客已经成为威胁企业信息的重要对象。

包括反病毒公司等网络安全组织都曾遭遇黑客门事件,不但影响公众的访问,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传统四大媒‎介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新兴媒介是‎指网络。

一.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

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

(一).报纸的优势‎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

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

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

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

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

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

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

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

11: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11: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2.魔弹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魔弹论的核心观点: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就像威力 无比的子弹,而软弱的受众则恰似射击场的靶子,只能 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 知识或动机,并做出大致相同的反应。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洛厄里和德弗勒将魔弹论的主要观点归结为:
①生活在大众社会的人过着相互隔绝的生活。 ②人类生下来就具有一样的本能。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潘恩基金会研究发现已不足以揭示现代媒介的影响, 仅具有历史价值,但它确是实证的传播研究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在当时所有可能的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派上 了派场,包括精密的实验室实验法、内容分析法、问卷 调查法、自然环境实验法等,扭转了早期宣传策略的研 究,并引导出态度变迁、睡眠效果、使用与满足、模仿 的影响和媒介建构社会事实等理论。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2.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
①辱骂法 ②光辉泛化法 ③转移法 ④证词法 ⑤平民法 ⑥洗牌作弊法 ⑦乐队花车法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3.潘恩基金会研究
1928年,美国电影研究评议会在民间慈善机构——潘 恩基金会的协助下,邀请一群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 育学家共同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研究从13个不同的 角度出发,探讨电影内容及其对不同组成的受众产生的 效果。结果表明,电影对儿童有巨大影响,可以直接改 变人的态度,而流行的观点默认为,态度的变化即等于 行为的变化。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第二节 有限效果论
第三节 适度效果论
第四节 强大效果论 第五节 当代效果分析的变革与反思
第一节 早期强效果论
什么是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 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
发表时间:2009-08-18T08:52:34.640Z 来源:《文艺生活》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罗倩(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 [导读] 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结几家直言,希望可以有一个新的视野。

摘要:从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分为五部分后,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一直持续到今天,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结几家直言,希望可以有一个新的视野。

关键词:大众传播媒介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7
从人类社会诞生伊始,传播行为就相伴而生,古老的传播方式也许原始且效果甚微,但却不能否认它的价值,群居动物有哨兵这一职务。

“哨兵”的作用是监视环境,警惕危险,一旦外界有任何的异常,哨兵都会发出警戒。

而群落中的“追随者”则对这一警戒或讯息做出反应。

这可以看作最早的传播效果的体现,监视环境的功能,在今天并没有失效。

在使用上也不像原始社会时期那样单纯侧重外部环境,而是将这一功能的作用扩展到了人类社会内部,对复杂的人类社会环境进行监督、约束。

人类社会中,传播分为有效传播和无效传播,“有效传播应有助于合理判断,合理的判断有有助于实现有价值的目标。

”①传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有点应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传播的过程中总是有诸多的阻碍,一个合理组织的社会,发现和控制阻碍传播效果的因素,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因素错综复杂,有时是因为技术上的落后,这可以用技术的进步来弥补,有时是被传者的个人因素,毕竟大众传播面对的是大众社会,也有人认为大众社会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样说虽然过于极端,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这一称谓也提示了广大大众传播者们认清自己的责任,要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对传着、受着、传播过程的研究和认知都是必不可少的。

提到大众传播的效果,就不得不提到霍夫兰,作为传播学科的四大奠基人之一,霍夫兰因其在传播效果上的杰出研究,而在后世受到传播学者们的尊重,他将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使得这一学科的研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霍夫兰本人的研究集中在传播与劝服的关系上,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到底有多大?在最初时期,传播效果一向是以“子弹论”占据主导地位,受众像没有防护的靶子,每节内容则是子弹,一击即中,“子弹论”风行一时,尔后的一系列研究又证明大众媒介并没有这样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有关态度的改变上,大众媒介的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在霍夫兰的效果研究中,受众对信息地接受和信源的可信度有密切关系,“受者对传者的态度如何,是影响所传递信息的接受范围的最主要因素之一”②这个结论可以解释一般情况下,官方消息总是比小道消息更令受者信服,而越是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媒介,越拥有受众的信任。

但在特殊时期,对高可信度的信源人们也会保持怀疑,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非典时期,由于前期的失信行为和媒介官方的身份,许多媒介一度失去大众的信任,使得流言和谣言横行一时,而在这一事件之后,大众媒介的反省却并没有换回民众对其原有的信任。

霍夫兰的研究给麦克卢汉的学说提供了很好的例证,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在对信源的初期研究中不难发现,人们对媒介的信任度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讯息,“权威的”值得信赖。

“最伟大的转折是从电开始,它通过使事物即时化而中止了事务的序列,这种即时化速度,使人们重新审视事务的起因,不再局限于过去那种线性思维方法,就是说不再问鸡与蛋何者为先,而意识到鸡是可以提供更多蛋的蛋。

”③
麦克卢汉的语言总是深奥而难懂的,这一段描述电的作用,电这种媒介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样这一段话中的“电”这个词汇如用“印刷术”来替换,就可以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绝佳注脚,大众传播媒介从印刷术开始,使信息成为一种共享行为。

这里从最初的书籍到现代的网络、手机,无不适用鸡与蛋的最新比喻。

当书本不再是教会、贵族专属的财富象征、奢侈品。

大众社会才借由知识的普及形成。

大众媒介的效果最初体现就是对人类社会的改造上,顺序的线性传播终结,点到面的大众传播时代到来。

民族、国家这些想象的共同体成立并进一步牢固,单个的个体消失了,信息的增长与传播都用一种爆炸的方式进行,“在事物的线性序列让位于同时性的那一刻,人就被置于复合型、相关性联系的世界中”④当1997年香港回归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时刻,从伦敦到北京,电视、广播使这一千里之外的事件发生在每一个家庭里,上演在每个家庭的客厅,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此处短暂的实现,虽然很快又消逝。

但这个时间的意义足以证明大众传播在整合人类社会上的效果。

大众传播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效果上的明显改变,报纸将对文字认知的能力进一步加固,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依托的新型人才由此普及,广播让世界各地的信息插上翅膀,最快的飞向每一个毫无准备的个体,而电视则让“天涯若比邻”从古诗的意境中走出来,真正使每位观众都感同身受,媒介的效果不止对态度的改变有影响,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同样有影响,“只有游离于任何媒介之外,才能体察其原理与特性,因为任何媒介都具有将其预设强加于对此毫无警惕的人的力量。

”⑤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信息,既不是我们亲耳所听,又不是我们亲眼所见,但很少有人对其怀疑,现行的思考和传播顺序完全被打破了,现代社会足不出户而游遍大江南北、全球各地并不是天方夜谭,很多讯息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得到,媒介成为讯息,他的直接效果则是人们得到的讯息并不是为了工作、学习、消闲,却只是为了获得。

“一种媒介成为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只有这样,它的效果才强大而持久。

”⑥迈克卢汉不止一次说道“书写的内容是语言,就像印刷文字的内容是书写,而电报的内容是印刷文字一样”⑦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任何一环都可以扣住受众,在大众传播媒介控制的环境中,一部电影的内容包罗万象,拆开后他可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冷山》热播时,受众可能错过了,但紧接着的小说出版则能满足喜欢纸质媒介的受众,音乐专辑、海报、写真集,甚至道具的拍卖,电影场景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不但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也暗合了霍夫兰的传播效果研究,被接纳的讯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循环往复则有助于记忆的唤起,从而达到传播上的最大效果。

受众一直是本文忽略的部分,在最后这一部分,想谈谈受众对传播效果的作用,受众在早期的效果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在“子弹论”时期,受众是渺小而无力的,其实不然,浏览报纸信息、收听广播、观看电视的受众只有一种潜在的权利,也许此时的他们无法选择传播内容,但对送上门来的讯息,他们可以选择接受过拒绝,受众从来不是白纸,他们有自己的态度、感情,用大众传播媒介说服受众被证明是效果甚微的,甚至还不如“舆论领袖”是用人际传播来的效果明显。

但受众在对媒介的接收上却是整齐划一的,从电视在美国的普及率可以看出,拒绝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意味着与世隔绝。

而接受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中的任何一种,都等同于拥有了一条与复杂、庞大的社会直接联系的纽带,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这才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最终效果体现,不是单纯的传播讯息,而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对社会的维系与整合。

注释:
①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②同上.第243页.
③同上.第378页.
④同上.第379页.
⑤同上 380页.
⑥同上.第383页.
⑦同上.第375页.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