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多药耐药与肿瘤
28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
是指细胞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 对未接触过的、结构无关的、机制各异的 其它抗肿瘤药物也具有交叉耐药性。
29
肿瘤细胞耐药有两种类型:
内在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MDR)
30
经典多药耐药机制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

分子靶向
②新剂型的应用:
设计抗癌药物的新剂型和适宜的给药途径,提高抗癌药物 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43
③抗肿瘤新靶点的发现: 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细胞的基本生理病 理过程调节失控。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周期的调控、 信号传递通路的阻断、细胞凋亡、端粒酶的稳定性、 血管生成以及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可以针对这些 靶点,一些细胞凋亡诱导剂、信号传导阻滞剂、血管 生成抑制剂、化疗与放疗保护剂相继被开发,但是相 比复杂的人体生理调控过程和多因素调控的癌症进程 ,这只是冰山一角。
原名STI571
口服用药 专一性强,直接攻击肿 瘤细胞 毒副作用小,对正常细 胞影响很小
《时代》杂志
2001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 准Gleevec上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8
阿瓦斯丁(AvastinTM )
通用名Bevacizumab
由Genentech公司生产 重组的人类单克隆抗体,拮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19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IR)
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 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 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0
根据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免疫 效应的组分和细胞种类不同, 将“特异性免疫应答”分为
T细胞介导的
B细胞介导的
细胞免疫
49
首个批准上市的VEGF抑制剂——Avastin
Pre-Clinical
humanization of antibody targeted against VEGF
Phase I Phase II
Clinical Studies
NDA Review
Phase III
1997
IND 1997 1998 1999 BLA Sept 2003
是该公司2014年中收入159亿美元的一半还要多。这
个新生领域已经开始起飞。
41
抗肿瘤药物发展的新趋势:
① ②
开发具有靶向性药物 新剂型的应用


抗肿瘤新靶点的发现
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研制
42
①开发具有靶向性药物: 靶向性药物具有调节作用和细胞稳定作用。 从三个层次理解靶向性药物:

器官水平的靶向 细胞靶向
44
④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研制:
肿瘤干细胞(TSC)又称为肿瘤起始细胞, 是肿瘤细胞群体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分化能力 和有致瘤源性的一群特殊肿瘤细胞,也是能引起 肿瘤增殖的细胞。 通过靶向TSC来遏制肿瘤的生长、复发、 转移等是一种全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
一些新靶点药物
46
47
新的治疗药物—Gleevec


25
肿瘤免疫治疗(综合治疗之一)
主动免疫 治疗
免疫导向 治疗 非特异性主动 免疫治疗
过继性细胞 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疗法
特异性主动 免疫治疗
26
主要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简介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
卡介苗(BCG):是减毒的结核杆菌活菌苗,可增强细胞和体液 免疫功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 IL-1的产生。 香菇多糖:是从日本香菇中分离得到,主要影响T细胞,可能是 通过促进IL-1和集落刺激因子(CSF)的产生。 左旋咪唑(LMS):于1966年合成,起初作为广谱驱虫药用于临 床,后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IFN):是1957年发现的,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明显的 细胞毒作用及抗肿瘤作用。它的免疫调节作用较为复杂,既有 正调剂又有负调节。IFN是第一个用于癌症治疗的细胞因子, 临床上主要治疗一些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和功能减退 有密切关系 肿瘤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抑制性细胞作用 大多为抑制性T细胞 和抑制性巨噬细胞。 通过释放抑制因子 作用于效应细胞, 抑制免疫系统
淋巴因子产生异常
(IFN、IL-2) 肿瘤的生长和进展 与淋巴因子的功能失调 呈正相关
效应细胞功能异常 抑制性细胞及 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 可抑制效应细胞(如: NK细胞、LAK细胞、 TIL细胞)的 抗肿瘤作用
1、在肿瘤生长早期,肿瘤细胞量少不足以刺激机体免 疫系统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待肿瘤长到一定程度,肿 瘤抗原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干扰免疫识别过程,肿瘤细 胞从而得以逃逸。
2、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某些对免疫监视敏感的肿瘤细
胞被消灭,而不敏感的肿瘤细胞活下来,这种现象称为 “免疫选择”。
23
三、免疫抑制作用
40
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始于1980年代,到1990年代, James Allison发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然抑制机制,他 的发现为后面百时美施贵宝的Yervoy
(ipilimumab)成功开发并上市铺平了道路。
2011年,Yervoy获得FDA批准用于黑色素瘤,随后 该巨头的有一个免疫治疗药物Opdivo (nivolumab)也成功获得了批准。瑞士信贷预测, 这两个药物到2020年的销售额总和将达到85亿美元,
答、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 以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等的学科。
17
肿瘤细胞 基因 异 常 表 达
肿瘤细胞 基因
表 达 降 低
突 变
缺 失
肿瘤细胞表面 出现新抗原
肿瘤细胞表面的某些 抗原丢失
以上这些改变使 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显得十分复杂„„
18
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主要显示为两方面:
Genentech公司的抗癌新药Avastin于2004年2月26日获得美国食 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这 是世界上首个批准上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
50
51
一、肿瘤细胞表面存在肿瘤抗原,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抗原并产 生一系列免疫应答,最终导致排斥肿瘤; 二、机体免疫功能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也包括肿瘤本身对免疫功
能的抑制作用,同时肿瘤细胞在受到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后出现抗原
调变机制,也使肿瘤逃避宿主的免疫学攻击而得以生长发展。
因此,通过生物应答调节剂调整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 系,对肿瘤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
目前逆转耐药药物:
37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38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列入可以控制的慢性 病范畴

2006年CFDA颁布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2009年CFDA发布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讨 论稿)
39
抗肿瘤药物的三次革命

第一次:1940年后开始出现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 环磷酰胺、5-FU
的各种细胞毒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相互结合,并将它 们泵出肿瘤细胞,是胞内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减弱或 消灭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产生MDR。
32
肿瘤多药耐药的治疗策略:

抑制糖蛋白类转运蛋白的表达


抑制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合成酶
抑制DNA修复相关酶的活性
基因疗法
33
1、抑制糖蛋白类转运蛋白的表达

第二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到2000年后在临床上开始使用的
“靶向治疗” 2001年上市的格列维克(Gleevec),治疗BCR-ABL突变慢性白血病

第三次:免疫疗法
2013年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先后发布了令人震惊的临 床效果,用于治疗所有治疗无效的黑色素癌晚期患者。
ຫໍສະໝຸດ Baidu体液免疫
21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一、肿瘤细胞缺乏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成分
1、多数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 免疫应答。 2、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 或丢失,导致肿瘤细胞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得以逃避宿 主的免疫攻击 3、肿瘤细胞抗原加工途径缺陷或改变
22
二、肿瘤细胞的特殊性与异常免疫应答
主要方法:

使用对MDR细胞敏感的药物。 增大化疗剂量,提高胞内浓度。 使用能抑制P-gp功能的药物。 抑制MDR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对原有的耐药药物进行修饰加工。
2、抑制GSH合成酶
通过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一种人工合成的氨基 酸),阻止GSH的合成,从而减少细胞内的谷胱甘肽 ,达到逆转癌细胞对阿霉素、柔红霉素等的耐药性。
免疫与肿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抗肿瘤药物发展的新趋势——

免疫治疗
开发具有靶向性药物 新剂型的应用 抗肿瘤新靶点的发现 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研制
16

肿瘤免疫学
(tumor immunology)
是研究肿瘤的抗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
24
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

主动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和特异性主 动免疫治疗) 免疫导向疗法(将化学、放射性核素等与针对肿瘤抗原 的McAb偶联,制成所谓的“生物导弹”)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包括LAK、TIL等) 细胞因子疗法(常用的细胞因子有TNF、 IFN、CSF、白 细胞介素类)。
ABC转运蛋白
P-糖蛋白与MDR 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 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 拓扑异构酶与MDR 肺耐药蛋白 其它(膜流动性、TNF)
31
P-糖蛋白与MDR

P-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本身是一种转运ATP酶。

P-糖蛋白是一种典型的药物外排泵。
研究认为,许多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主要是因为P-糖
蛋白及其编码基因mdr的过度表达,导致与进入细胞质
3、抑制DNA修复相关酶的活性
利用DNA聚合酶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活性抑制剂来 抑制其活性。
4、基因疗法
是从基因水平上抑制或降低与MDR相关的一种或多 种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许多药物可以用来逆转肿瘤细胞的MDR,但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 基因治疗具有作用特异、敏感性强、不良反应低等优 点。 比如:通过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因子降低MDR 基因mRNA和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