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

断面A-A两侧之差值,即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为
p p1 p2 gh(h (3g-1))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
式中:∆P~重力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pa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h~冷却中心至加热中心的垂直距离,m ρ1~回水密度,kg/m3 ρ2~供水密度,kg/m3 不同水温下水的密度,可由p319上的附录3-1查出。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
如假设图3-1的循环路最低点的断面A-A处有一个假 想阀门,若突然将阀门关闭,则在断面A-A两侧受到 不同的水柱压力。这两方所受的水柱压力差就是驱动水 在系统内进行循环流动的作用压力。
设P1和P2分别表示A-A断面右侧和左侧水柱压力, 则:
p1 g(h0h hh h1pga)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大多数采用低温水作为热媒, 设计供、回水温度多采用95/70℃(也有采用85/60 ℃ ), 高温水供暖系统一般宜在生产厂房中采用 ,设计供、回 水温大多采用120~130第℃三章/热7水0供~暖系8统0 ℃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由(3-1)公式可以看出,起循环作用的只有散热器 中心和锅炉中心之间这段高度内的水柱差。
如供水温度为95℃,回水为70℃,则每米高度差可产 生的作用力为:
∆P=gh( ρ1- ρ2 )=9.81×1×(977.81- 961.92)=156pa=15.9毫米水柱
二、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
(tg
th)
℃ (3-9)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串连N组散热器的系统,流出第i组散热
四、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计算
第三章 供暖系统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二)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
• • 1、按起始压力大小 •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 • 2、按蒸汽干管布置的不同 •
上供式 中供式 下供式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1、散热器的布置 • (1)散热器设置在外墙窗口下最为合理。 • (2)楼梯间内散热器应尽量分配在底层,因此底层散热器所加热的
空气能自动上升,从而补偿上部的热损失。
• 2、散热器的安装 • (1)安装散热器时,有脚的散热器可直立在地上;无脚的散热器可 用专门的托架挂在墙上。 • (2)散热器的安装可分为明装、暗装。
散热器与附件
温度较高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以对流或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室内
空气,使空气加热升温,以达到供热的目的。 • 1、对散热器的要求 • 总体要求: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制 造工艺简单,材料消耗少,表面光滑,不积灰尘,易清扫,占地面积 小,安装方便,耐腐蚀,外形美观。
第三节 散热器与附件
自然循环系统——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2、按系统循环动力分 机械循环系统——靠机械力进行循环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二)自然循环系统 • 1、自然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膨胀水箱
散热器 供水管路 热水锅炉 回水管路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工作原理: • 在系统工作前,先将系统中充满冷水。当水在锅炉内 被加热后密度减小,同时受从散热器流回来密度较大的回 水的驱动,使热水沿供水干管上升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 内水被冷却,再沿回水干管流回锅炉。
第三章 供暖系统

图:自然循环采暖系统 (a)双管上供下回式;(b)单管顺流式 1.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供水支管;5.散热 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9.充 水管(接上水管);10.泄水管(接下水管);11.止回阀
•
在采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温度不符合设计 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匀的现象,通常称作系 统垂直失调。 • 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是由于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 不同而出现的;而且楼层数越多,上下层的作用压力差值 越大,垂直失调就会越严重。 • 多层建筑为避免垂直失调,多采用单管系统。单管式系 统的特点在于热水流入立管后,依次流入各层散热器,水 温逐渐降低,即流入各散热器的热水流量是相等的而水温 不同。每一根立管与锅炉、供回水干管组成一个回路,同 一根立管上的各层散热器就不会存在垂直失调。 •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热水采暖方 式,已有约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应用。它装置简单, 运行时无噪声和不消耗电能。但由于其作用压力小、管径 大,作用范围受到限制,通常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应用, 其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了解供暖系统作用、组成、分类和 水蒸气的定压生产过程 特点;掌握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
掌握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特点;了 系统概念建立 解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型式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了解供暖管道的安装程序;熟悉安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装规范 (GB50242—2002) 了解散热器与辅助设备构造、工作 相关标准图集 原理;熟悉其安装要求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 了解地板辐射供暖原理特点;熟悉 程》(JGJ142—2004, 其施工条件和安装要求 J365—2004) 了解燃气特性;熟悉燃气管道安装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要求 (GB50028—2006)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一、引言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供暖方式,其工作原理基于水的自然循环和热传导原理。
这种系统不需要电力或机械设备来驱动,因此具有节能、环保、可靠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系统组成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由锅炉、管道、散热器和水泵四个部分组成。
1. 锅炉锅炉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送入管道中。
常见的锅炉有电锅炉、天然气锅炉和柴油锅炉等。
2. 管道管道是连接各个部件的通道,其材质通常为铜管或钢管。
管道内充满了加热后的水,通过自然循环实现散发出去的余热。
3. 散热器散热器是将加热后的水散发出去的关键部件,其作用类似于空调中的冷凝器。
常见的散热器有暖气片、地暖和散热器箱等。
4. 水泵水泵是为了加速水的循环而设置的,其作用是将冷却后的水再次送回锅炉中进行加热。
但是,在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水泵并不是必需品,因为系统可以依靠自然循环实现。
三、工作原理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两个原理:自然对流和热传导。
1. 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是指由于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液体或气体运动。
在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当锅炉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温度差异,管道内的冷却水会产生密度差异,并沿着管道上下流动。
这种运动类似于火山喷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向外喷出的情景。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现象。
在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当加热后的水进入散热器时,由于散热器表面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水的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向外散发。
这种现象类似于冬天手放在暖气片上感受到的温暖。
3. 工作过程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加热阶段:锅炉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送入管道中。
(2)循环阶段:由于管道内冷却水和加热水之间产生了密度差异,因此冷却水会沿着管道上下流动,形成自然对流。
同时,加热后的水进入散热器,在散发余热的同时降低了自身温度。
供热系统的分类

h
回水干管
ρh
回水立管
锅炉。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课程
?基本概念:
在水的循环流动过程中,供水和回水由于温 度差的存在,产生了密度差,系统就是靠供回 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这种系统称为自 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循环作用压力: Δp=p右-p左=gh(ρh-ρg) Pa ρg
课程
h
ρh
水平式
线连接的系统。
课程
垂直式
水平式
课程
3. 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
单管系统
顺流式
跨越式
双管系统
单管顺流式
单管跨越式
双管式
课程
单管系统特点: 节省管材,造价低,施工进度快, 单管系统的水力稳定性比双管系统好。
顺流式单管系统: 不能调节单个散热器的散热量。
跨越式单管系统: 多用管材 (跨越管)、设置散热器 支管阀门和增大散热器的代价换取散热量在一定程度上 的可调性。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 单管热水采暖系统
课程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垂直 双管热水采暖系统
课程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 双管热水采暖系统
课程
课程
水平式热水采暖系统
课程
蒸汽采暖系统
? 原理:利用蒸汽凝结时放出的汽化潜热来供暖。 ? 分类:低压蒸汽供暖系统(P≤0.07MPa)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P>0.07MPa) ? 适用:系统的加热和冷却过程都很快,特别适
暖风机的使用要求
1、暖风机运转前,必须排净管路系统及散热管中的冷空 气。 2、调整暖风机百叶开启角度,以便得到合适的气流。 3、热风采暖气的热媒采用0.1~0.3MPa的高压蒸汽或不低 于90℃的热水.也可以采用燃气、燃油。 4、暖风机的供水温度一般应保持在90 ℃以上,最低不 低于80 ℃,水流速在0.2m/s. 5、暖风机的送风温度宜采用35~50 ℃,不得高于70 ℃。
第1章 热水供暖系统

3.中供式系统
中供式系统的特点: 中供式系统可避免由于顶层梁底 标高过低,致使供水干管挡住顶层 窗户的不合理布置,并减轻了上供 下回式楼层过多,易出现垂直失调 的现象;但上部系统要增加排气装 置。下部的上供下回式系统,由于 层数减少,可以缓和垂直失调问题。 适用场合:中供式系统适用于顶层梁 下和窗户之间的距离不能布置供水 干管时的情况。
【例题1-1】
如图1-5所示,设h1=3.2m,h2=h3=3.0m,散热器:Q1=700W, Q2=600W,Q3=800W。供水温度tg=95℃,回水温度th=70℃,压力 为100KPa,95℃和70℃水的密度分别为961.92 kg/m3和977.81 kg/m3,求: 1.双管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 2.单管系统各层之间立管的水温。 3.单管系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计算作用压力时,不考虑水在管路中冷却因素)
【例题1-1】
【例题1-1】
【解】1.求双管系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通过各层散热器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分别为: 第一层:∆P1= gh1(ρg-ρh)=9.81×3.2×(977.81-961.92)=498.8 Pa 第二层:∆P2= g(h1+ h2) (ρg-ρh) =9.81×(3.2+3.0) ×(977.81-961.92)=966.5 Pa 第三层:∆P3= g(h1+ h2+ h3) (ρg-ρh) =9.81×(3.2+3.0+3.0) ×(977.81-961.92)=1434.1 Pa 第三层与底层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差值为: ∆P=∆P3-∆P1=1434.1-498.8=935.3 Pa 由此可见,楼层数越多,底层与最顶层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差越大。
• •
6 7
供暖系统简介,很有价值解读

1.1 热负荷
热负荷
外门附加率
外门布置状况 一道门 两道门(有门斗)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公共建筑和厂房的主要出入口 附加率 65n% 80n% 60n% 500%
注:n——建筑物的层数
1.1 热负荷
热负荷
高度附加率
民用建筑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房间 高度大于4m时,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 于15%。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用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修正) 耗热量的总和乘以相应的高度附加率。
3 i i
i 1 2
i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下供上回式采暖系统特点
3
无需设置集气罐等排 气装置(水与空气流 动方向一致) 。
底层散热器的面积减 小,便于布置。
i
i
i 1 2
i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5、混合式采暖系统
混合式系统是由上供下回式、下供下 回式和下供上回式等串联组成的系统。 由于两组及以上的系统串联,系统的 压力损失大些。这种系统一般只宜使用在 连接于高温热水网路上的卫生要求不高的 民用建筑或生产厂房。
下供下回式采暖系统特点
4 5
6
a b
>h
3 1 2
在地下室布置供水干管,管 路直接散热给地下室,无效热 损失小。 排除系统中的空气较易。
3、中供式采暖系统
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在 系统中部。 下部:上供下回; 上部:下供下回(左) 上供下回(右)
中供式采暖系统特点
中供式系统可避免由于顶层梁底标高过低,
放热中心1 (散热器) 加热中心2 (锅炉) 供水管3 回水管4 膨胀水箱5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配给多组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自每个散热器直接
沿回水立管或水平回水管流回热源的系统。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假设整个系统只有一个放热中心1( 散热 器)和一个加热中心2( 锅炉) ,用供水管3 和回水管4 把锅炉与散热器相连接,在 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5 ,用 它容纳水在受热后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2
p gh1 h g gh2 2 g
H2
gH2 2 g gH1 h g
H1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同理,当立管上串联几组散热器时,其循环作用压力的通 式可写成
P ghi ( i g ) gHi ( i i 1 )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特点:热水进入立管 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 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 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 立管上。每根立管(包 括立管上各组散热器) 与锅炉、供回水干管形 成一个循环环路,各立
管环路是并联关系。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右图中散热器S1和S2 串联在立管上。该立管 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 为:
或:p gHi ( i i 1 )
i N
h1 ( 1 2 ) h2 ( 2 3 ) p g h3 ( 3 4 ) 3.2(977.81972.88) 9.81 6.2(972.88 968.32) 9.2(968.32 961.92) 1009 7 P a .
第二节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机械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 增设水泵,水流速大,管径小、升温快。 供暖范围大,广泛用于多幢建筑或区域供暖 维修工作量大,运行费用增加。
•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的作用: 1 )吸纳膨胀水量和补水;2 )定压。 •若条件限制,供回水干管可无 坡度敷设,但管中水流速度不 得小于0.25 m/s 。 •散热器支管 坡度:1%-2%
垂直式系统
2.1 上供下回式(单、双管)
2.2 双管下供下回式 2.3 下供上回式(单、双管) 2.4 混合式
2.1 特点: 1)排气方便; 2)室温可调; 3)易垂直失调; 4)最为常用。
上供下回式(单、双管)
适用范围: 顶层有屋架或吊顶、 室温有调节要求的建筑 物 (≯5 层)
特点: 1)散热器可单独调节和关 断; 2)部分水量流入散热器, 所需散热面积增加; 3)可解决垂直失调问题; 4)管道占用空间,不易装 饰
2)高区采用双水箱或单水 箱的系统(外网供水温度 较低) 高区采用双水箱:在 高区设两个水箱,用泵1将 供水注入供水箱3,依靠供 水箱3与回水箱2之间的水 位高差(如图a中的h) 作为 高区采暖的循环动力。 利用非满管流动的竖 管6将系统高区与外网分离 的作用。
图2-11高区双水箱或单水箱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a)高区双水箱; 1-加压水泵;2-回水箱;3-进水箱;4-供水箱溢流 管;5-信号管;6-回水箱溢流管
2.2 双管上供下回式
1)高区采用间接连接的系 统 高区采暖系统与热网 间接连接的分区式采暖系 统。向高区供热的换热站 可设在该建筑物的底层、 地下室及中间技术层内, 还可设在室外的集中热力 站内。室外热网在用户处 提供的资用压力较大、供 水温度较高时可采用高区 间接连接的系统。
教案-1-1-1-3-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供暖.

项目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一:识读、绘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24学时)
单元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1 / 9
2 / 9
3 / 9
4 / 9
5 / 9
6 / 9
环动力。
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设在系统的最高处,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
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外,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保证水泵入口压力稳定。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来排除系统空气和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机械循环系统水平敷设的供水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坡度值不小于0.002,一般为0.003,在供水干管末端最高点处设置集气罐,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流动,集中到集气罐处排除。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水干管应设沿水流方向下降的坡度,坡度值为0.5%~1.0%,空气能够逆着水流方向向高处聚集。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可通过设在供水总立管最上部的膨胀水箱排空气。
(5)机械循环系统如果像自然循环系统那样,将膨胀水箱接在供水总立管上会产生什么危害?
7 / 9
8 / 9
9 / 9。
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

项目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一:识读、绘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单元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1-1-1为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假设系统有一个加热中心(锅炉)和一个冷却中心(散热器),用供、回水管路把散热器和锅炉连接起来。
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来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运行前,先将系统内充满水,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减小,水向上浮升,经供水管道流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内热水被冷却,密度增加,水再沿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在水的循环流动过程中,供水和回水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产生了密度差,系统就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
这种系统称为自然(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1-1-1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图1-热水锅炉 2-供水管路 3-膨胀水箱 4-散热器 5-回水管路2.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特点图1-1-2是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左侧立管为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右侧立管为单管上供下回式(顺流式)系统。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上,回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图1-1-2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1-回水立管 2-散热器回水支管 3-膨胀水箱连接管 4-供水干管5-散热器供水支管 6-供水立管 7-回水干管 8-充水管(接上水管)9-止回阀 10-泄水管(接下水道) 11-总立管(1)自然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各层散热器都并联在供、回水立管上,热水直接流经供水干管、立管进入各层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经回水立管、干管直接流回锅炉,如果不考虑水在管道中的冷却,则进入各层散热器的水温相同。
分析该系统循环作用压力时,因假设锅炉是加热中心,散热器是冷却中心,可以忽略水在管路中流动时管壁散热产生的水冷却,认为水温只是在锅炉和散热器处发生变化。
(2)自然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热水进入立管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立管上。
《供热工程》分章节习题集

《供热工程》习题集第1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1.什么是采暖设计热负荷?工程计算中通常考虑哪些热量?2.什么是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分为哪两部分?3.匀质材料和非匀质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各怎样计算?4.什么是围护结构的最小热阻和经济热阻?怎样检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是否会结露?5.冷风渗透耗热量与冷风侵入耗热量是一回事吗?6.写出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公式.说明各项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对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差要进行修正? 如何确定温差修正系数?7.为什么要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修正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意义如何。
8.高层建筑的热负荷计算有何特点? 说明高层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与低层建筑的有什么不同?分别说明热压作用,风压作用及综合作用原理图.9.什么是值班供暖温度?10.目前我国室外供暖计算温度确定的依据是什么?11。
围护结构中空气间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厚度。
12。
地面及地下室的传热系数如何确定。
13。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供暖设计热负荷有何特点,如何计算14. 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为什么。
15。
什么是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如何考虑体形系数的取值。
16 .试计算某建筑物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见图3 。
已知条件:建筑物位于天津市区; 室温要求维持16o C ;建筑物构造:外墙为370mm 砖墙(内抹灰20mm );地面—水泥(不保温);外门、窗- 单层玻璃,木制;屋顶- 带有望板和油毡的瓦屋面,其天花板的构造如图4 所示。
1- 防腐锯末,δ =0.18m λ = 0.11kcal/(m · h ·o C) ;2—木龙骨0。
05 × 0.05m ,λ =0.15 kcal/(m · h ·o C) ;3—板条抹灰δ =0。
02m λ = 0。
45kcal/(m · h ·o C)。
图3图4第2章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1.散热设备有哪几种类型;辐射供暖的特点与分类.2. 散热器有哪些类型,对散热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作业答案建筑设备概论

9、简述地板辐射供暖的优越性及结构层次。 【答题要点】 ☞ 地板辐射供暖方式与散热器对流供暖比较,具有以下优越性:(1)从节能角 度看:热效率提高 20%~30%,可以节省 20%~30%的能耗。(2)从舒适角度看: 在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双重作用下,能形成比较理想的热环境。(3)从美观角度看: 室内不需安装散热器和连接散热器的支管与立管,实际上给用户相对增加了一定 数量的使用面积。(4)能够方便地实现国家节能标准提出的“按户计量,分室调
3 / 21
温”的要求。 ☞ 按照热源不同,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有热水供暖、电缆供暖和电热膜供暖之分。 比较典型和应用最广泛的是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其埋地管结构层次见下 图。从下往上分别为:结构层(承重楼板)、保温层、埋管、膨胀混凝土、找平 层、地面层。
10、常用的散热器有几种类型? 【答题要点】 ☞ 散热器是安装在房间里的一种放热设备,它把热媒(热水或蒸汽)的部分热 量传给室内空气,用以补充建筑物的热损失,使室内保持所需要的温度以达到供 暖目的。 ☞ 散热器按其制造材质分为铸铁、钢制和其他材质(钢铝、塑料、陶瓷)的散 热器;按其结构形状分为管形、翼形、柱形、平板式和串片式等;按其传热方式 分为对流型和辐射型。 ☞ 常用的散热器主要有:铸铁柱型散热器,如 4 柱 760;钢制柱型散热器;钢 制扁管散热器;钢制闭式对流散热器;钢制板式散热器;钢铝散热器。
3、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
5
么?
【答题要点】
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

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
热水采暖系统是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热水循环、供热和回水三个部分。
在热水循环部分,系统中的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供暖区域。
通常情况下,这些管道是埋在地板板层下或墙壁内,以保持供暖设备的连接和供热区域的散热。
供热部分是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一般由热水锅炉或热水炉组成。
这些设备通过燃烧燃气或油料来加热水,使其提供所需的热量。
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供暖区域,将热量传递给供暖区域的各个部分。
回水部分是供热过程的最后阶段,将冷却的热水从供暖区域输送回锅炉或炉灶,以继续加热。
这个循环过程将持续进行,直到进入供暖区域的热水达到所需的温度。
除了以上基本原理外,热水采暖系统还包括一些附加设备,如循环泵、阀门和控制器等。
循环泵用于推动热水在管道中循环,以保持供暖区域的稳定温度。
阀门和控制器则用于调节和控制热水的流动和温度,以满足不同供暖需求和节能要求。
总体而言,热水采暖系统通过循环、供热和回水三个部分的协调工作,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供暖区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暖。
该系统具有高效、稳定和可控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居住建筑和企业机构等各种场所。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一种利用自然法则,通过自然循环来实现热水供暖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基于热水的热胀冷缩特性,利用热水的自然循环来实现热能的传递和供暖。
一、系统构成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由锅炉、水箱、散热器、水泵、管道等组成。
其中,锅炉是热水的加热源,水箱储存加热好的热水,散热器用于将热水的热能释放到空气中,水泵则用于帮助热水完成循环,管道则连接各个组件,将热水从锅炉输送到散热器再回流到水箱。
二、工作原理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自然循环原理和热水的热胀冷缩特性。
当锅炉加热热水,热水因受热而体积膨胀,从而形成一个热水流,流向散热器;散热器将热水的热能释放到空气中,热水因受冷而体积缩小,成为一个冷水流,流回水箱。
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外力的干预,热水自然地完成了循环,从而实现了供暖。
三、系统特点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节能环保: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电力或燃料来帮助热水完成循环,因此省去了能源的浪费。
2.维护成本低:由于系统中没有复杂的机械装置,因此维护和保养成本较低。
3.运行安全可靠:由于系统的运行不需要外力干预,因此不会出现电力故障或机械故障等问题。
4.供暖效果好:由于热水的自然循环,使得供暖效果更加均匀,不易出现局部温差。
四、应用范围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如别墅、公寓等。
由于其不需要外力干预,因此在建筑物布局较为自由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一种简单、可靠、节能、环保的供暖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
在今后的发展中,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
模块一:识读、绘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
单元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 1-1-1为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假设系统有一个加热中心(锅炉)和一个冷却中心(散热器),用供、回水管路把散热器和锅炉连接起来。
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来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运行前,先将系统内充满水,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减小,水向上浮升,经供水管道流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内热水被冷却,密度增加,水再沿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在水的循环流动过程中,供水和回水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产生了密度差,系统就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
这种系统称为自然(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1-1-1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1-热水锅炉 2-供水管路 3-膨胀水箱 4-散热器 5-回水管路
2.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特点
图1-1-2是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左侧立管为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右侧立管为单管上供下回式(顺流式)系统。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上,回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图1-1-2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回水立管 2-散热器回水支管 3-膨胀水箱连接管 4-供水干管
5-散热器供水支管 6-供水立管 7-回水干管 8-充水管(接上水管)
9-止回阀 10-泄水管(接下水道) 11-总立管
(1)自然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各层散热器都并联在供、回水立管上,热水直接流经供水干管、立管进入各层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经回水立管、干管直接流回锅炉,如果不考虑水在管道中的冷却,则进入各层散热器的水温相同。
分析该系统循环作用压力时,因假设锅炉是加热中心,散热器是冷却中心,可以忽略水在管路中流动时管壁散热产生的水冷却,认为水温只是在锅炉和散热器处发生变化。
(2)自然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热水进入立管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立管上。
每根立管(包括立管上各组散热器)与锅炉、供回水干管形成一个循环环路,各立管环路是并联关系。
3. 热水供暖系统的排空气问题
无论是自然循环还是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都应考虑系统充水时,如果未能将空气完全排净,随着水温的升高或水在流动中压力的降低,水中溶解的空气会逐渐析出,空气会在管道的某些高点处形成气塞,阻碍水的循环流动。
空气如果积存于散热器中,散热器就会不热。
另外,氧气还会加剧管路系统的腐蚀。
所以,热水供暖系统应考虑排空气的问题。
4.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排空气及供回水干管的坡度设置
在自然循环系统中,水的循环作用压力较小,流速较低,水平干管中水的流速小于0.2m /s,而干管中空气气泡的浮升速度为0.1~0.2 m/ s ,立管中约为0.25 m / s ,一般超过了水的流动速度。
此外,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水干管应设沿水流方向下降的坡度,坡度值为0.5%~1.0%。
散热器支管也应沿水流方向设下降坡度,坡度值为1%,因此空气能够逆着水流方向向高处聚集。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可通过设在供水总立管最上部的膨胀水箱排空气。
回水干管应该有向锅炉方向下降的坡度,以便于系统停止运行或检修时,能通过回水干管顺利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