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供货能力提升及供应商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存在的问题:

①订单经常延期,采购回复的Lead Time经常变动导致PMC回复的交期周期太长,采购来料异常

频繁,客户投诉严重。

②PMC部门职能不完善,生产进度失控,物料管理欠缺依据。

③物料属性混乱,物料管理混乱,库存不受控(瓶颈及战略物料供不应求,一般物料爆仓)

④瓶颈物料执手严重欠货。

⑤供应商储备不足,市场需求突然增加而供应商供货产能严重不足。

⑥供应商的规模较小,管理方式欠缺导致进度及品质很不稳定。

⑦生产无标准的生产作业指导和标准工时。

推行动作:

①PMC部门职能不完善,生产进度失控,物料管理欠缺依据。料分类管理推行:针对物料的属性的不同,我们推行了成品分类管理(主推- 上量- 利润分析- 淘汰产品等梳理)、物料分类(战略物料、瓶颈物料、重要物料、常规物料等划分)、供应商分类管理(战略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准入供应商等),具体逻辑如图:

② 货瓶颈的突破:针对瓶颈物料的欠货,我们辅导企业方欠货数据分析(欠货分解、欠货占比),找到欠货的关键物料,什么原因导致关键物料欠料,然后推行自运营改善计划(半年欠货汇总分析 -- 制定供应商供货提升计划 -- 供应商月生产任务责任状 -- 供应商各个工序的进度表共享 -- 采购员任务责任状 -- 驻场跟进辅导 -- 每天汇报进度 -- 每周检讨任务完成情况)及激励机制;

③ 自运营改善具体动作如图:

④ 应商开发辅导:针对供应商储备不足,我们辅导企业方开发新供应商、复制模具计划(战略物料

/瓶颈物料半年供需分析 -- 确认复制模开发的类别和数量 -- 制定复制模计划 -- 评审 -- 复

制模打样 -- 批量生产评估 -- 供应商可量产性评估 -- 确认量产)并规范供应商开发的标准和

流程(企业三年经营战略 -- 半年供需分析 -- 供应商的储备计划 -- 供应商资源收集 -- 资料

审核 -- 电话预约 -- 现场审厂 -- 集中评估 -- 纳为新供应商 -- 供应商资料汇总 -- 新供应

商的培训 -- 新供应商的评价);

⑤ 应商辅导:针对供应商规模小,产能、进度、品质不稳定的现象,我们辅导帮助针对品质管理和 生产管理较乱的供应商进行培育和辅导(品质意识和品质流程、单据、作业流程标准、数据共享、生

供应商分类:

A/B/C/D

A 、

B 类供应商现场生产能

力评估及管理方式帮扶

供应商分类策略 提升供货能力 订单准交率低原因分析 欠货分析 市场下单

产现场管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⑥PMC职能完善:针对PMC职能不完善,推行一冷三滚计划、物料会议、产销协调会、物料周计

划等一系列措施;

⑦建立了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生产负荷规划等实施计划。

创造的价值:

①帮助企业方库存物料属性划分为了:战略物料、瓶颈物料,重要物料、常规物料,使企业物料链

(物料及时率从原来的80%提升到了现在的88%)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订单的准交率(平均准交率从45%提升到了现在的96%和客户满意度(从客诉30次/月降低到5次/月);

②企业方从最初的欠货率为25%降低到了目前的8%,直线降低了17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天交付

的目标;

③供需匹配从最初第二季度物料供应能力匹配度为55%(客户需求和上季度200% 多的上升趋

势),通过供应商的开发和供应商的培育和辅导等改善,第三季度物料供应能力匹配度上升到了90%以上;

④通过定期对供应商的品质意识和品质流程、单据、作业流程标准、数据共享、生产现场管理、管

理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使供应商和企业方的信息透明化,供应商的订单准时交付率从最初的65%提升到了98%,品质平均合格率从原先的72%提升到了98%以上,供应商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意识也大幅度提升;

⑤通过对企业方生产建立规范的作业标准制度,我们帮助和辅导企业建立了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

生产负荷规划等实施计划后生产线的生产产能数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从没有统计到现在的平均效率为80%,后续将持续完善。

⑥提升了采购团队、PMC团队、品质团队、生产团队、供应商团队等的管理能力。

供应商管理内容

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

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Delivery)、服务(Service)、技术(Technology)、资产(Asset)、员工与流程(People and Process),合称QCDSTAP,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前三个指标各行各业通用,相对易于统计,属硬性指标,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直接表现;后三个指标相对难于量化,是软性指标,但却是保证前三个指标的根本。

服务指标介于中间,是供应商增加价值的重要表现。

前三个指标广为接受并应用;对其余指标的认识、理解则参差不齐,对其执行则能体现管理供应商的水平。

质量指标(Quality)常用的是百万次品率。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一个螺丝钉与一个价值10000元的发动机的比例一样,质量问题出在哪里都算一个次品。供应商可以通过操纵简单、低值产品的合格率来提高总体合格率。在不同行业,标准大不相同。例如在采购品种很多、采购量很小的“多种少量”行业,百万次品率能达到3000就是世界水平;但在大批量加工行业的零缺陷标准下,这样质量水平的供应商八成属于淘汰对象。

质量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 COPQ)弥补百万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价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损失也不一样(例如更换、维修、保修、停产、丧失信誉、失去以后生意等)。例如坏在客户处,影响最大,假设权重为100;坏在公司生产线,影响相当大,假设权重为10;坏在供应商的生产车间,影响最小,假设权重为1。该产品价格为1000元,在上述三个环节各出现次品一个,总的质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0x1000 + 10x1000 + 1x1000)。这个指标有助于促使在供应链初端解决质量问题,在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比较流行,例如在美国,飞机制造业、设备制造行业等设备原厂(OEM)采用得比较多。

质量领域还有很多指标,例如样品首次通过率、质量问题重发率(对那些积习难改的供应商)等。不管什么质量指标,统计口径一致,有可对比性,才能增加公司内部及供应商的认可度。而且质量统计不是目的。统计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表象(质量问题)发现供应商的系统、流程、员工培训、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督促整改,达到优质标准。成本指标(Cost)常用的有年度降价。

要注意的是采购单价差与降价总量结合使用。例如年度降价5%,总成本节省200万。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价差的统计远比看上去复杂,相信经历过的人有同感。

例如新价格什么时候生效:采购方按交货期定,而供应商按下订单的日期定-- 这些一定要与供应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