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四、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四、词类活用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 (致,使……到来)
五、一词多义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三、词类活用 4.屈: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三、词类活用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作名,才俊)
地图。 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
谋划、筹划。
五、一词多义 (3)图 ④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
图画。 ⑤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
谋取、设法对付。
五、一词多义 (4)置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
胶(《逍遥游》) 放上、安放。
②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 购置、添置。
三、一词多义: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三、一词多义: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介宾结构后置)
五、出自本课的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四川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___: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波涛2.___老以流憩___:搀扶老人古义:依靠3.悦亲戚之情话___: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情感交流的话语4.问征夫以前路___:出征的人古义:旅行的人5.既窈窕以寻壑___:指美丽的身材古义:幽深的山谷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三径就荒(通向)___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到达)___则利(磨砺)2.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行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路)___畏秦,欲毋行(出兵)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实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行为)3.引引壶觞以自酌,___(拿起)引而不发(扯动)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拔出)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乃设九宾礼于廷,引______(领导)4.将田园将___不归(将要)将信将疑(犹豫不决)出___将(领袖)将功赎罪(用功劳来抵罪过)___将相宁有种乎(官职)5.绝请息交以绝游(断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隔绝)绝不相干(没有关系)6.辞归去来兮辞(说话)辞不赴命(拒绝)停数日,辞去(告别)动以朝廷为辞(借口)7.而门虽设而常关(表示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示对比)时矫首而遐观(表示动作)___飞而知还(表示原因)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动词)用音乐、读书来消除忧虑。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动词)用巾车或孤舟来代步。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动词)通过逛园子来增加乐趣,门虽然设着但常常关闭。

4.眄庭柯以怡颜(动词)看着庭院的树木来使心情愉悦。

5.悦亲戚之情话(动词)说出讨亲戚欢心的话。

6.乐琴书以消忧(动词)用音乐、读书来消除忧虑。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课文默写【含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课文默写【含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课文默写【含答案】课文一:《古文观止》唐太宗时,苏轼起疑唐玄宗是李隆基弟弟,患得患失,阿谀逢迎。

杜牧毫不畏惧,直言不讳地揭露了李隆基的真实身份。

苏轼的行为引起了唐玄宗的反感和杜牧的敬佩。

课文二:《红楼梦》《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林黛玉是贾宝玉最爱的女子,她聪明、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

贾宝玉虽然感受到了林黛玉的深情,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娶她为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课文三:《水浒传》《水浒传》描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抗金故事。

主要讲述了这些英雄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和不公平对待,而聚义山中,组成了水浒雄师。

他们以义行天下为目标,为百姓除暴安良。

课文四:《西游记》《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等四位天神下凡之后的一系列历险。

孙悟空是个勇猛而机智的猴子,他与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取得真经并回到了东土。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这些历险,以及他们的友情和成长,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力量。

课文五:《红日》《红日》是一首描写革命斗争的诗歌。

作者通过对红日的描绘,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这首诗鼓舞了许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课文六:《木兰诗》《木兰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是一个勇敢而聪明的女孩,为了保家卫国,她化身为男子,代替父亲入伍。

她不辞辛劳,最终获得了功勋。

这首诗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课文七:《论语·里仁》《论语·里仁》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思想和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孔子认为,仁德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

他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

课文八:《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记载了中国人常用姓氏的典籍。

通过对姓氏的描写,可以了解到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渊源。

这部典籍被广泛地应用于家族族谱、字画等方面。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

word资料可编辑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新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1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2趋他日趋庭(动词,快走)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3除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攘除奸凶(动词,清除)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5卒保卒余年(动词,终)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舅夺母志(名词,志向)听臣微志(名词,愿望)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7应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8危危乎高哉(形容词,高)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9绝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10或所守或匪亲(有的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11乎危乎高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语气助问,无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12尔尔来四万八千岁(指示代词,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非死则徙尔(语气词,表示肯定)子路率尔而对(形容词词尾,同“然”,可译为“地”)13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副词,只,仅,唯独)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无他,但手熟尔(连词,不过,只是)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只需)14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光明,明亮)火尚足以明也(动词,照亮)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清楚,明白)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英明,严明)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阐明,表明,彰明)左丘失明,阕有《国语》(视力)15且烹羊宰牛且为乐(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漪(表并列关系,“和”“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吾攻赵,旦暮且下(将要,就要)16径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小路)江水又东,径巫峡(经过)17言主人何为言少钱(说)焚百家之言(言语,言论)凡一百一十六言(一个字叫一言)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一句话也叫一言)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语气词,无实在意义)王笑而不言(说,谈论)18将将进酒(请,qiāng)呼儿将出换美酒(拿,jiāng)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jiāng)闲将稚子出柴门(携带,带领,jiāng)一水护田将绿绕(介词,把,jiāng)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将要,就要,jiāng)公将战(想要,打算,jiāng)将信将疑(副词,又,还,jiāng)固将愁苦而终穷(一定会,必定,jiāng)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jiāng,连词,要是,如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jiàng,统率,率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jiàng,领兵的人,将帅,将领)括不可使将(jiàng做将)今而后,吾将再病(jiāng,假如,如果,表假设)19走耶娘妻子走相送(动词,跑)老翁逾墙走(逃跑)循陵而走(行走)豫备走舸,寄于其尾(轻快的)20敢役夫敢申恨(用于反问,岂敢)敢问死(自言冒昧之词,也含有愿,希望的意思,谦辞)21信信知生男恶(实在,确实)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余固笑而不信也(相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22孤老病有孤舟(孤独,孤单)哀鳏寡,恤孤独(幼年丧父)碧峰巉然孤起(独立,高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古代王侯自谦之称)23舍舍南舍北皆春水(shè,房舍,房屋)舍相如广成传舍(shè,安置)退三舍避之(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亲戚,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舍鱼而取熊掌也(shě,放弃,舍弃)夫人请之,吾舍之矣(shě,释放,放开)但见群鸥日日来/父子不相见/见羽旄之美(看见,看到)曹刿请见/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拜见,求见,接见)英雄所见略同/士元兄真乃高见(见解,见识)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受)信而见疑(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府吏见丁宁(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可译为“我”“自己”)图穷而匕首现(出现,显现)25凭凭轩涕泗流(靠着,倚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借,依靠)空口无凭(凭证,凭据)喟凭心而历兹(愤懑,烦闷)26病老病有孤舟(多病)子疾病(重病,病重)君之病在肌肤(泛指疾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生病,有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吾之病也(弊病,毛病,缺点)非独见病,亦已病吾子(羞辱,伤害)吾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忧虑)27度度,然后知长短(动词,用尺量)王请度之(动词,忖度,检查反省)28抑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抑为采色不足视与目与(还是)28从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接着,就)故民之从之也轻(服从,顺从,跟从)29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五】逍遥游(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五】逍遥游(含答案解析)

逍遥游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 )2.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通“”)3.汤之问棘也是已(“”通“”)4.此小大之辩也(“”通“”,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二、古今异义1.野马..也,尘埃也古义: 今义:一种哺乳动物2.腹犹果然..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今义:羊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4.虽然..,犹有未树也古文: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三、一词多义1.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过小孤山大孤山》)()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3.志《齐谐》者,志怪者也()歌以咏志(《观沧海》)()博闻强志()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4.视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而后乃今将图南.( )(2)虽然,犹有未树.也( )2.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彼于致.福者( )(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齐谐》者,志怪.者也(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

( )翻译: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翻译:3.之二虫又何知! ( )翻译:4.彼且恶乎待哉? ( )翻译:5.彼且奚适也? ( )翻译:6.去以六月息者也。

( )翻译:六、语句翻译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
·
B.山原旷其盈视
·
C.所赖君子见机
·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
解析 等:同于。
雅:崇高 盈:满 机:通“几”,预兆 等:相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B )
A.雄州雾列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D.俊采
·
解析 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A、C、D三项为名词作状
《滕王阁序》
(8)襟. 三江而带. 五湖: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9)雄州雾. 列,俊采:.
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10)四美. 具,二难. 并:
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困难的事情。
(11)窜. 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
《逍遥游》
(12)怒. 而飞:形容词作动词,振奋。 (13)不过数仞而下. :名词作动词,向下。 (14)绝. 六气:形容词作动词,穿越。 (15)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1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名词作状语,向南。 (17)适莽. 苍者,三餐而反:
《滕王阁序》
(7)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 (8)气凌. 彭泽之樽:超过 (9)时维九月,序. 属三秋:时序(春夏秋冬) (10)时运不. 齐. ,命途多舛:有蹉跎,有坎坷
《逍遥游》
(11)抟扶. 摇. 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12)野. 马. 也,尘埃也:游动的雾气 (13)未数. 数. 然. 也:拼命追求的样子
(1)眄庭柯以怡. 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2)或棹. 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3)生生. 所资:动词作名词,生活。 (4)园日. 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复习(必修5)ppt课件(43页,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复习(必修5)ppt课件(43页,含答案)

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既自以心为形役:_被__动__句__,__“__为__”__译__为__“__被__”_ (2)复驾言兮焉求: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焉__求__”__即__“__求__焉__”_ (3)农人告余以春及:_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以__春__及__告__余__”_ (4)望长安于日下:_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于__日__下__望__长__安__”_ (5)纤歌凝而白云遏:_被__动__句__,__白__云__(_被__)_遏__ (6)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不__逢__杨__意__”_ (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之__夭__阏__”__
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姑__且__顺__随__自__然__的__变__化__,__度__到__生__命__的__尽__头__,__乐__天__安__命_ _虑__呢__!_ 解析 注意“聊”“乘”“归尽”等词的意义。
信者效其忠_献__出__
辩乎荣辱之境通__“__辨__”__,__辨__明___ (5)辩 而御六气之辩_通__“__变__”__,__变__化__
两小儿辩日_争__论__、__辩__论__
猥以微贱_卑__微__ (6)微 听臣微志_微__小__的__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_如__没__有____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气__息__ (7)息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_子__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呼__出__和__吸__入__的__气__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必修五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1.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通,2.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3.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4.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通,5. 而后乃今培风通6. 此小大之辩也通7. 而征一国通8.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9. 零丁孤苦通1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1 . 衡横与竖”相对2•曷何为什么 3.销消消散4•机几预兆5.培凭凭借6.辩辨区别7.而耐能8.有又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反返回来9.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0.闵悯指可忧患的事二、文言实词(1 )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⑴幼稚盈室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见识少,没经验(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3)尝从人事古义:今义:指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⑷千里逢迎古义: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意思(5)四美具,二难并古义:今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义:今义:肆无忌惮。

贬义⑺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今义:看形势,看机会(8)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野生的马,野性不驯的马(9)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今义:大家,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10)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今义:羊头上长的角(11)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丰收年(12)至于成立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有根据,站得住(13)告诉不许古义: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14)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1)指小孩(2)家中亲属(3)指出仕(4)迎接(5)良辰、美[景、赏心、乐事(6)狂放, 不拘礼法(7)看到细微的预兆(8)游动的雾气(9)一般人(10)旋风(11)长寿(12)成人自立(13)申诉(14)不能走路(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 )惆怅而独悲2.悟()已往之不谏.()3.已()矣乎,寓形宇内. (復几时4.曷()不委( )心任去留5 .胡为乎遑遑. ( )欲何之()6.帝乡不可期. ( )7.或()植杖( )而耘()籽8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 )疑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0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1.响穷()彭蠡之滨.()12 .极()娱游于暇()日13 .识盈虚()之有数()14 .命运多舛.()15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6 .无路请缨,,等.( )终军之弱.冠.()17 .敢()竭( )鄙()怀18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9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0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 ()矣()已 21 . 彼且恶.()乎待哉22 .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3 . 茕茕( )孑() |立,形影相吊( )24 . 逮(库圣朝25 .臣以供.养. 无主( )辞( )不赴命26 . 寻( )蒙国恩,除臣洗马27 . 己敢盘桓. ( ),有所希冀()28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9 . 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0 .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1 •意愿/形体(指身体) /为什么;2 •觉悟/谏正,劝止,译改正;3.停止,到此为止/天地间;4 .何/ 随,顺从;5.不安的样子/往;6.期望,期求;7.有 时/倚着手杖/除草;&姑且/为什么;9.在/时 序;10.雨过云散/普照;11.遍/水畔;12.极尽/空闲;13.亏损/定数;14.乖违,不顺;15.指日 出的地方,表示早 /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16.同于/指二十岁;17 .谦词,冒昧地/竭尽/鄙陋;18 .超越/背负/将要/到,到……去;19.全/奋勉/责难, 否定;20.同“于”/此/止;21. w 口什么22 .少,本文是“无”的意思 /家门福分/儿子;23.孤单的 样子/孤单/安慰;24.及,至;25.主持,做 /辞 谢;26 .不久;27.逗留,徘徊不前 /希望,企图; 28 .只/迫近/气息微弱的样子;29 .听任,听凭, 译“准许” /庶几,或许/终;30.背弃我,指死去。

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答案)

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答案)

高中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梳理故: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⑦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尽:①完:担中肉尽(《狼》)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④所有的:尽人皆知⑤极:尽善尽美属:(以下读shǔ)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以下读zhǔ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即: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④假如: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⑤当、当前:成功在即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且: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胜:错:纷错如织——交错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二、词类活用1、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2、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3、形容词作动词。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 5 中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必修 5 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1、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中“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中“琴书”,弹琴、读书。

(3)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使……愉快。

(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中“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中“乐”,以……为乐。

4、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胡为乎遑遑之何”。

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5、重要虚词“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二、《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中“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上出重霄”中“上”,向上。

“下临无地”中“下”,向下。

(2)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中“目”,用眼睛看。

(3)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中“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使……放下。

(4)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带”,以……为襟,以……为带。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五】滕王阁序(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五】滕王阁序(含答案解析)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云销雨霁(“”通“”)二、古今异义1.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2.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3.俨骖于上路..古义:今义:指走上路程;动身三、一词多义1.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2.高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3.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送东阳马生序》()4.共秋水共长天一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核舟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目.吴会于云间( )(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2.名词作状语(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3.名词的使动用法徐孺下.陈蕃之榻( )4.名词的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屈.贾谊于长沙( )(2)窜.梁鸿于海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宾主尽东南之美.(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物华天宝。

( )翻译: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背诵默写容易写错的字《归去来兮辞》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滕王阁序》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首文言基础知识总结《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内亲外戚2.情话:知心话3.来者:未来的事情4.征夫:行人5.扶老:手杖6.风波:指战乱7.人事:指做官8.去留:指生死9.寻:不久11.交:交互,都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有时2.名词活用为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生活(三)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 (副词,将,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四川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2.策扶老以流憩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3.悦亲戚之情话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4.问征夫以前路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5.既窈窕以寻壑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绝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6.辞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7.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俨骖于上路(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穷且益坚今义:贫穷古义:________________2.盛筵难再今义:相当于“又” 古义:________________3.孟学士之词宗今义:常用来指学位古义:________________4.千里逢迎今义:奉承迎合古义:________________5.阮籍猖狂今义:肆无忌惮古义:________________6.所赖君子见机今义:看机会,看形势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属序属三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予作文以记之( )2.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 )3.穷穷岛屿之萦回( )日暮穷途( )穷且益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4.序序属三秋( )兰亭集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 )5.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目吴会于云间(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宾主尽东南之美( )5.腾蛟起凤( )6.窜梁鸿于海曲(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纤歌凝而白云遏。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旬有五日而后反( )7.而御六气之辩( )8.汤之问棘也是已(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今义:海洋上的运输古义:________________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古义:________________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义:指与事实相符古义:________________4.蟪蛄不知春秋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古义:________________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今义:大家,许多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义:羊的犄角古义:________________7.虽然,犹有未树也今义:转折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义:没有功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图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穷而匕首见(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2.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置履者(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3.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请息交以绝游(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4.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5.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鹏之徙于南冥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且奚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至于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古义:________________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古义:________________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义:给马洗澡古义:________________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义:向上级报告古义:________________6.则告诉不许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义:数量少或事情不重要古义:________________ 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义:身心劳苦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以但以刘日薄西山(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谨拜表以闻( )既自以心为形役( )引壶觞以自酌(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谨拜表以闻( )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猥以微贱(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愿陛下矜悯愚诚(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步步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B.请息交以绝游绝:断绝C.审容膝之易安审:仔细D.曷不委心任去留委:随从、顺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既窈窕以寻壑C.善万物之得时 D.将有事于西畴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 B.而彼且奚适也?C.《齐谐》者,志怪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