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
1.名词解释
1.阈值:当刺激的持续时间与强度变化率都固定时,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
度。
2.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3.肌肉收缩形式
①缩短收缩: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向心收缩)。
②拉长收缩: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离心收缩)。
③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4.激素: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
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5.碱储备:每100mL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
6.外呼吸: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7.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8.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三者之与)。
9.肺通气量:人体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10.Hb氧含量:在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11.Hb氧容量:在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12.Hb氧饱与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3.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
成反比关系)。
1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量
15.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一般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5L/min。
16.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水平的需要而增加(心泵功能储备)
17.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18.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的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当氧运输系统功能与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
19.氧亏:在进行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即使氧运输系统功能已经达到
最高水平,但摄氧量仍不能满足机体需氧量的要求,造成体内氧的亏欠
20.核心力量:附着在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产生的一种综合力量
21.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初始阶段内脏器官的
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产生一些特殊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与动作迟缓不协调等,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22.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或者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
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23.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所需
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摄氧量与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
24.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
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氧亏增多
25.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运动后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1.知识点集锦
1.肌肉活动
1.静息电位:①特点,内负外正②形成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①特点,内正外负;“全或无”现象;有绝对不应期
②形成机制,Na⁺内流
③注:“离子学说”生物电产生的两个条件
A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匀,膜内K⁺浓度高,膜外Na⁺浓度高
B细胞膜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对离子有选择通透。静息时,膜对K⁺通透性大,K⁺外流。
膜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大,Na⁺内流。
3.动作电位的传导①同一细胞内:局部电流
②相邻细胞间:化学递质(乙酰胆碱)
4.肌肉收缩与舒张的过程
①当肌细胞兴奋动作电位引起肌浆Ca⁺浓度升高时,Ca⁺与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原肌球蛋白分子结构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②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肌动球蛋白可激活横桥上的ATP酶,ATP分解释放能量,引起横桥头部向粗肌丝中心方向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
③刺激终止后,肌浆膜上的钙泵迅速回收Ca⁺,钙与肌钙蛋白结合解离,恢复构型,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重新被掩盖起来,粗、细肌丝退回原来位置,肌肉舒张。
④滑行过程中,粗肌丝不动,细肌丝滑行。整个收缩舒张的过程都需要能量。舒张过程中重点就是钙泵回收Ca⁺(需能)。
5.不同类型肌纤维的代谢及生理特征
1.代谢特征:Ⅰ型肌(慢肌)有氧能力好
Ⅱ型肌(快肌)无氧能力好
2.生理特征收缩速度Ⅱ型肌快
收缩力量Ⅱ型肌大
抗疲劳性Ⅰ型肌强
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单位募集
2.运动员肌纤维类型①速度类:快肌比例大 70%-80%
②耐力类:慢肌比例大 70%-80%
③力量类:快肌比例大 70%-80%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Ⅱ型肌纤维内各种亚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改变Ⅱa Ⅱb
②运动训练对肌纤维面积的影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骨骼肌组织壮大,肌肉功能得到改善。肌肉组织壮大的原因与肌纤维增粗与肌原纤维数量增多有关,但以前者作用更为明显(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可优先造成主要运动肌内部某类型肌纤维的肥大)。
③运动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a运动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通过耐力训练可以使两类肌纤维都提高有氧氧化能力。
b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随运动专项或所受训练形式而改变。
c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 :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的适应变化具有专一性。
二、能量代谢
1.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①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不需氧、分解十分迅速、储量少
②糖酵解系统:不需氧、分解迅速、能量有限
③有氧氧化系统:需氧、分解缓慢、能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