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对于考研体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运动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点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供考生参考。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 运动生理学的调节机制a.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b. 内分泌系统对运动的调节c. 免疫系统对运动的调节d. 肌肉对运动的调节三、运动生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指标1. 缺氧与运动2. 运动中的能量代谢与耗氧量3. 酸碱平衡与运动4. 运动中的心血管功能指标a. 最大摄氧量(VO2max)b. 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c. 心率的变异性指标四、运动对器官系统的影响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 运动对心肌的影响b. 运动对血管的影响c. 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a. 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b. 运动对气道的影响c. 运动对呼吸功能的调节3.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4. 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5.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a. 运动对大脑功能的影响b. 运动对神经递质的影响c. 运动对情绪与认知的影响五、运动与健康1. 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2. 运动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3. 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的关系4. 运动与精神心理健康的关系六、运动员的训练与调节1.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a. 力量训练b. 耐力训练c. 灵敏训练d. 柔韧训练2.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a.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训练b.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是考研体育学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子(媒介物)。
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缩效果亦减弱。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收缩肌肉的舒张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网较发达,肌肉的缩短: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大,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肌肉的收缩: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慢肌纤维(ST,或?型)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1肌肉的收缩的形式: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
学()缩短收4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指肌肉收缩所产有氧缩(向心收缩):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肌肉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掌握在体肌肉长度缩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短,(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
(屈肘、高(运动适应)包括肺通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应(运动反应)和适应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拉长收抬腿跑、挥臂扣球)(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2肺换气指肌肉积极收缩(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缩(离心收缩):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气体交换)。
(2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为科学地肌肉被)气体运输:气体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在血液中的运输。
(肌肉特点:3)内呼吸:指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
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调节机制。
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复习重点,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细胞能量代谢、心血管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和运动训练适应性等方面介绍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的复习重点。
一、细胞能量代谢细胞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三大能量系统:磷酸化合物能量系统、无氧酵解能量系统和有氧氧化能量系统。
1. 磷酸化合物能量系统磷酸化合物能量系统是人体在高强度、短时间运动中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肌肉中的肌酸磷酸化反应,将肌酸和ATP转化为肌酸酸和ADP,释放出能量。
2. 无氧酵解能量系统无氧酵解能量系统是人体在中等强度、中等时间运动中产生能量的途径。
它通过糖酵解反应,将糖分解成乳酸来产生能量。
3. 有氧氧化能量系统有氧氧化能量系统是人体在低强度、长时间运动中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它需要氧气参与,通过氧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来产生能量。
二、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是研究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中的心血管生理学重点主要包括心脏的构造和功能、血管的调节和心血管适应性等方面。
1.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血。
了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对于理解心脏病理生理和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血管的调节血管的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个方面。
神经调节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体液调节主要由血压和血容量调节系统参与。
3. 心血管适应性心血管适应性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整和适应。
常见的心血管适应性包括心肌增厚、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数量的改变等。
三、肌肉生理学肌肉生理学是研究骨骼肌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中的肌肉生理学重点主要包括肌肉的结构、肌肉收缩和肌肉适应性等方面。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研究必备欢迎下载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肌肉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5、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同时有电活动变化的生理过程。
6、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7、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60~70%。
9、人体内环境:人体的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的,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10、红细胞的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称为比容,由于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的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贮备:血浆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所以用碳酸氢钠来表示体内缓冲酸的碱性物质贮备量叫碱贮备。
13、运动性贫血:由于激烈的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临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
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主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一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
逐渐增大肌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Ca2+是兴奋—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过程。
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收缩肌肉的舒张,收缩效果亦减弱。
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5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快肌纤维(FT,或门科学。
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型)肌浆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1:(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谢能力强,但易疲劳;(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缩短慢肌纤维(ST,或收缩(向心收缩):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指肌肉收缩?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且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3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规律;(动。
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6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正功。
(屈肘、高抬腿跑、挥臂。
(1)拉长收缩(离心收2)导。
考研运动生理学总结
考研运动生理学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适应性(1998、1999、2007)体液(1998)兴奋(2002)体液调节(2013)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运动单位(1998、1999、2011)离心收缩(2001、2012)强制收缩(1998)等长收缩(2002)肌电图(2005、2007)等动收缩(2009)二.简答题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理(2003、2004)简述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2013)三.论述题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机能产生什么影响(1999)如何评定运动员的肌肉能力(2001)论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实践的关系(2003、2004)论述肌电图的产生原理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2011)论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2013)第二章血液一.名词解释渗透压(2004、2010)简述血红蛋白指标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2008)三.论述题人体在运动中如何维持酸碱平衡(1998)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名词解释心输出量(1998、2003、2011)运动性心脏肥大(1999)连续心音(1999)运动性贫血(2001)心率储备(2003)心动周期(2003)射血分数(2004)心力储备(2004)减压反射(2005、2010)心电图(2008、2011)窦性心动徐缓(2013)二.简答题简述循环系统运动训练的反应及适应(1998)简述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生理意义(2000)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心血管系统会产生哪些反应(2002)简述长期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得影响(2007)简述评定人体循环机能的指标与方法(2010)动脉血压影响因素及其与有氧运动的关系(2012)三.论述题论述心率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2003)第四章呼吸机能一.名词解释氧脉搏(2003、2004、2007)最大通气量(2005、2008)肺泡通气量(2009)需氧量(2012)氧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005)三.论述题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基本代谢率(1999)呼吸商(2002)氧热价(2004、2013)二.简答题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006)三.论述题论述肌肉三种能源供应的特点(2001)为什么中长跑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休息(2011)运动员比赛和训练中影如何注意糖的补充(2013)第六章肾脏机能一.名词解释运动性蛋白尿(2007)二.简答题简述运动性蛋白尿产生的原因(2013)三.论述题第七章内分泌机能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简述人体内分泌轴的结构与作用(2010)三.论述题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一.名词解释本体感觉(1999)肌梭(2005)姿势反射(2010)牵张反射(2012)腱反射(2013)二.简答题什么是状态反射,状态反射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1998)非条件反射的特点及在体育中的运用(2005)简述牵张反射的分类和意义(2006)简述翻正反射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2009)三.论述题人体平衡的生理因素及作用(2010)第九章运动技能一.名词解释动作自动化运动动力定型(2001)运动技能(2003、2010)二.简答题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教学中的注意问题(2008)运动技能学习过程(2012)三.论述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名词解释最大摄氧量(2000、2006)无氧功率(2000)个体乳酸阈(2001)无氧耐力(2001)有氧耐力(2002、2005)运动后过量氧耗(2004、2006、2010)氧亏(2007)通气阈(2009)二.简答题简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1998)个体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999)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2000、2011)影响无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003、2004)简述无氧阈的测试原理和意义(2004)最大摄氧量在实践中的应用(2012)三.论述题论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1998)试比较100米和马拉松项目的生理特点(200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2005)试述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原理(2006)论述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方法(2010)第十一章身体素质一.名词解释身体素质(2003)反应时(2009)灵敏素质(2011)二.简答题论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998、2002)论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998、2008)简述决定步频快慢的生理学因素(2001)简述力量训练原则(2002)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2003)三.论述题试述有氧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原理(2006)从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角度,论述肌肉力量提高的生理学机制(2007)从生理学角度论述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2009)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一.名词解释超量恢复(1999、2000、2012)真稳定状态(1999)准备活动运动性疲劳(2002、2008)极点(2006、2008)赛前状态(2013)二.简答题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产生原因(2000)什么是极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001)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原因(2002)出现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现象的生理原理是什么(2003、2004)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产生与预防(2005)简述准备活动的目的(2006)简述赛前状态及特征(2009)如何用运心率评定疲劳(2013)三.论述题详细阐述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1999)试述超量恢复的生理学原理(2006)论述人体适应性与超量恢复之间的关系(2008)论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理和常用判断疲劳的生理学评价指标(2011)短跑、中跑、长跑的疲劳特征与原因(2012)论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2013)第十三章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分析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十四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一.名词解释高原服习(2009)二.简答题水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何影响(2011)三.论述题试述高原训练对人体的生理作用(2004)高原训练方法的发展和生理学基础(2005)论述高原训练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2008)结合我国高原训练的实例论述高原训练的利与弊(2009)第十五章运动机能的生理评定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设计一套评价运动项目生理特点的方案(2000)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中的反应与一般人有何不同(2002)试述如何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指导运动实践(2004)论述常用生理机能指标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2007)简述学生体质测定中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2009)第十六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一.名词解释1.青春期高血压(2000、2003、2006、2008、2012)二.简答题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的生理特点有哪些(2001)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特点(2005、2007、2010)体育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2012)三.论述题论述儿童少年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1998)论述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2000)第十七章运动适应的生理学基础(2005)第十八章。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1、试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合称全血。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血浆占全血量的50—55%,血细胞占全血量的45—50%。
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3%,溶质中绝大部分为血浆蛋白,其余为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
血细胞又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
其直经约为6-9um,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
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2)白细胞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较红细胞大,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根据细胞浆中嗜色颗粒的特性,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健康成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在(4-10)×109个·L-1范围内。
3)血小板血小板体积很小,直径约2-3um,健康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约(100-300)×109个·L-1.血小板数在运动时增加,妇女分娩、组织损伤时暂时增多,月经期减少。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简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答: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除了保护机体免遭异物入侵之外,还表现在当机体因损伤而出血时,出血能自行制止,避免过度失血。
因此,止血、凝血过程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功能,这是由血小板实现的。
1)当小血管破裂出血时,首先是受损局部小血管立即收缩,血流显著减慢;2)同时,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堵塞缺损,从而起到生理止血的作用;接着,血管和组织的创伤激活了血浆中的一系列凝血因子;3)最后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丝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接着血块回缩,挤出血清,形成牢固的止血栓,对止血起加固作用。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考研体育学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梳理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规律。
考研体育学中对于运动生理学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有必要梳理出其中的重点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能量代谢与运动能量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能量代谢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时所需要的能量,常用的能量单位是千卡(kcal)。
2. 运动能量的计算运动能量的计算可采用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和心率测定法等多种方法,其中间接测定法最为常用。
3. 运动中的能源系统运动时,人体主要依靠肌肉内的三个能源系统来提供能量,分别是ATP-CP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氧化系统。
4. 运动时的营养物质利用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人体会优先利用不同的营养物质来提供能量,通常依次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二、心血管系统与运动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和改善,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
3. 运动心率与最大心率运动心率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最大心率是指一个人在运动中能够达到的最高心率。
4. 运动与血压适度运动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病,但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短期内的血压升高。
三、肌肉力量与运动1. 肌肉结构与类型肌肉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 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通过负重训练、同心收缩和离心收缩等方式进行,其中负重训练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3. 肌肉疲劳与恢复运动过程中,肌肉会出现疲劳现象,疲劳主要分为中枢性疲劳和周围性疲劳,适当的休息与营养摄入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
四、神经系统与运动1. 运动神经的概念运动神经是指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传导,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肌细胞即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
3.肌纤维直径60微米,长度数毫米——数十厘米。
4.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细胞的结构)肌原纤维(A、I带,H区,M线,Z线与粗、细肌丝的排列关系,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规则等)视图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肌细胞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整理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整理一、运动及其形式分类- 运动的定义:生物体在正常思维、觉知、感觉控制下,执行机体机能增强及体能发展活动的能力表现。
- 运动形式分类:- 静态力运动:如挺举、引体向上等。
- 动态力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 爆发力运动:如起跳、抛投等。
二、肌肉生理学- 肌肉结构和功能:- 肌肉结构:由肌原纤维束构成。
每束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单元组成。
- 肌肉功能:提供机体力量,促进运动以及维持姿态。
- 肌肉收缩形式:- 筋膜肌:肌纤维同向排列,收缩范围大,力量大。
- 肌肉束: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收缩范围小,力量小。
- 肌纤维类型:- 慢肌纤维:运动时间长,产生能力小。
- 快肌纤维:运动时间短,产生能力大。
- 肌肉疲劳:- 周期性疲劳:每日运动后出现的疲劳。
- 累积性疲劳:在相同负荷下多次运动后出现的疲劳。
- 急性疲劳:在一次单次高强度负荷之后立即出现的疲劳。
三、能量代谢- 能量的来源:食物摄入。
- 能量的形式:ATP。
- 能量代谢分类:- 有氧代谢:使用氧气产生ATP。
- 无氧代谢:不使用氧气产生ATP。
- 无氧代谢分类:- 磷酸体系:运动时间短,产生ATP快。
- 糖解乳酸体系:长时间运动,产生ATP慢。
- 乳酸阈:血液中乳酸开始积累的阈值。
四、运动心理学- 运动动机:推动个体参与运动的心理原因。
- 自我效能感:个体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 运动控制:个体控制自己运动行为的过程。
- 注意力:个体在不同运动情境下所集中、分散的心理过程。
五、其他- 运动强度划分:以最大心率为基础。
- 运动方案设计:以达成特定目标、满足某种需求为目标,科学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点远离,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向相反,肌肉做反功。
(伸肘、下蹲、刹车);(3)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但张力增加的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肌肉长度不变,骨杠杆不发生位移,肌肉做静力功。
(保持姿势、握物品)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的一门科学。
研究运动生理学的任务包括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变化及规律,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研究目的是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是迅速、短暂、局限。
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是缓慢、持久、广泛。
自身调节是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是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肌肉的收缩过程包括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肌肉的舒张和肌肉的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肌肉的收缩的形式包括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是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绪论:麦蒂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
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身体姿势。
骨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可分为4种类型: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一)等张(向心)收缩: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等张训练不利于发展整个关节范围内任何一个角度的肌肉力量。
例:杠铃举起后;跑步;提重物等。
(二)等长收缩概念: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长度不变。
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
(不推动物体,不提起物体)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
例:蹲起、蹲下(肩带、躯干;腿部、臀部);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武术站桩等。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二)生理学特征: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第二章血液第一节概述一、血液的组成1.血细胞与血浆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做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男:40%——50% 女:37%——48%)、二、内环境1.概念: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体育考研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汇总绪论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2003)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4.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发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5.引起组织兴奋地条件:a 一定的强度b 一定的持续时间c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7.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组织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8.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适应。
9.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2005)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
正反馈促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
10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三腺苷)是骨骼肌直接能量来源(ATP边合成边分解)。
4.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前提是Ca2+存在下骨骼肌粗肌丝的肌球蛋白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肌纤凝蛋白。
5.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 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6.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研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考研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考研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考研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迈向更高学术层次的必经之路。
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来说,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而对于选择考研运动生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普通的考研科目准备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理学知识。
本文将为考研运动生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1. 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掌握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合成途径。
2. 心血管系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解读方法。
掌握心脏输出量、心脏瓣膜功能和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3.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包括肺通气、气体交换和呼吸肌肉的功能。
掌握肺功能检测和肺活量的计算方法。
4. 神经肌肉系统: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掌握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和肌肉纤维类型的特点。
5. 热平衡和体温调节:了解人体热平衡的维持机制,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
掌握体温调节的方法和热应激的影响。
二、运动生理学实验技术1. 心电图测量技术:了解心电图的测量原理和记录方法。
掌握心电图波形的解读和异常心电图的诊断。
2. 肺功能检测技术:了解肺功能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肺活量、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测定等。
掌握肺功能指标的解读和异常结果的分析。
3. 血压测量技术:了解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掌握血压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时机的选择。
4. 体温测量技术:了解体温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口温、腋温、肛温和额温等。
掌握体温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和纠正方法。
5. 运动生理学实验设计:了解运动生理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运动生理学相关研究领域1. 运动生理学与健康: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和体重控制等。
掌握运动对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的作用。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运动生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运动生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对于准备参加山东省考研体育学专业的考生来说,熟悉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体育学的运动生理学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础概念1.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明确运动的含义和分类,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等。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及其器官系统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和测量方法等。
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运动的能量供应:介绍人体在运动中所需的能量供应方式,包括有氧能量供应和无氧能量供应等。
2. 运动中的神经调控:探讨运动中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控作用,包括运动神经元和运动调节中枢等。
3. 运动中的心血管系统调节: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包括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等的调节。
4. 运动中的呼吸系统调节:介绍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包括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的调节。
5. 运动中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了解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包括肾上腺素和胰岛素等的分泌调节。
三、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1. 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分析运动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包括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2. 肌肉的适应性变化:了解长期运动训练对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包括肌肉纤维类型转变和肌肉力量增长等。
3. 血液的生理变化:探讨运动对血液的影响,包括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液黏稠度等的变化。
4. 呼吸功能的改善:介绍运动对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包括肺活量和肺泡表面积等的增加。
5. 耐力与疲劳的关系:分析运动耐力和疲劳的关系,包括运动中的疲劳原因和耐力训练的方法等。
6.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了解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的变化。
四、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1. 运动与心理健康:探索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运动对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疾病的改善作用。
历年运动生理学考研
历年运动生理学考研
1.基础知识: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新陈代谢、生殖、兴奋性、稳态、自身调节、反射弧等。
-肌肉活动原理,如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机制(包括横桥周期、肌节缩短)、肌肉疲劳等。
-新陈代谢类型及其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变化,包括能量供应系统(有氧氧化、糖酵解等)。
2.生理功能与运动的关系: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反应与适应,如最大摄氧量、心率、每搏输出量、血液动力学变化等。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包括呼吸力学、呼吸调控、呼吸商等。
-神经系统在控制运动中的作用,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调节机制。
3.特殊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不同环境条件下(高温、低温、高海拔等)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剧烈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包括乳酸清除、体温调节、睡眠与恢复的关系等。
4.运动技能形成与生理机制: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因素,如神经系统发育、本体感觉、运动学习等。
5.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与适应,如耐力训练、力量训练的效果与机制。
-运动员的生理能力评估,包括心肺功能测试、肌肉力量测试等。
6.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预防作用。
-运动处方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锻炼方案。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科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2.极点:运动员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3.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产生的可抗布的电位变化。
5.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6.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7.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8.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依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战胜极点,继续运动下去。
9.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0.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
11.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12.赛前状态:在进入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13.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1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15.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常以每100ml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表示碱贮备量。
16.体液:即人体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
17.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18.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9.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动脉血压。
考研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1、肌肉收缩原理:(攻略191)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如下: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入胞浆以及钙离子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③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横桥的摆动引起肌丝的互相滑行;钙离子泵回收钙离子,收缩的肌肉舒张。
2、肌肉收缩的形式(以屈肘为例):缩短收缩、等长收缩、拉长收缩①缩短收缩(向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正功,肌肉缩短,起止点靠近,相向运动,加速运动的基础。
动作举例:屈肘、高抬腿、挥臂扣球。
②等长收缩(静力收缩):张力=外加阻力,不做功,但耗能量,肌肉长度不变,未发生位移,支撑、固定、保持姿势。
③拉长收缩(离心收缩):张力<外加阻力,做负功,肌肉拉长,起止点远离,相反方向,减速、制动、克服重力作用。
考点举例:⑴从高处跳下再向前跳:股四头肌是先拉长(离心)---缩短(向心收缩)。
⑵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先拉长---等长收缩。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及其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肌肉在后负荷作用下表现出张力--速度关系的曲线说明:①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系;②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最大,收缩速度为0,肌肉作等长收缩;③当后负荷为0时,张力在理论上为0,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
意义: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要获得较快的收缩速度,负荷必须相应减小;要克服较大阻力,收缩速度相应缓慢。
小负荷训练可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大负荷训练可发展肌肉的力量。
如果要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得到最佳训练效果,就必须采用最合适的负荷和速度。
2)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被拉长状态,改变前负荷实际是改变肌肉收缩的初长度。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梳理
运动生理学考研要点梳理
1.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运动生理学的分支学科
-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 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
-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静息代谢和运动代谢的差异
- 运动中能量来源的物质基础和代谢途径
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效应
- 运动的心血管适应和改善效果
-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生理效应
- 运动对呼吸肌肌力和肺功能的影响
- 运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5.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结构变化
- 运动对神经系统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 运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6.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 运动对雌激素和睾酮的影响
- 运动对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防治作用
以上是运动生理学考研的要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每个要点,请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
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特点:迅速、短暂、局限。
(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收缩肌肉的舒张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肌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屈肘、高抬腿跑、挥臂扣球);(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
特点:肌肉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点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
(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
特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骨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但收缩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
(2)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
逐渐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ІІ型)肌浆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ST,或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
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如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吸是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3)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指标之一。
(2)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
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
(3)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积。
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不仅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度。
(4)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是检查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评价呼吸效率。
9氧通气当量: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的比值(VE/VO2)。
是评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人安静时氧通气量为24(6L/0.25L)10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在肺通气过程中,呼吸系统中的解剖无效腔没有气体交换功能,容量约为150ml,真正能够进入肺泡的有效气量,应是每次吸入的气量除去无效腔容量的那部分。
浅而快的呼吸和深而慢的呼吸,其肺通气量可能是一致的,但由于无效腔的存在,肺泡通气量不同。
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为: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如相同的肺通气量时,呼吸频率为8次/分,潮气量为1000ml,肺泡通气量为6800ml/min,但若呼吸频率为16次/分,潮气量为500 ml,肺泡通气量则为5600ml/min。
由此可见,深而慢的呼吸对肺泡气的更新比浅而快的呼吸要多。
安静时,呼吸采用适当的深度与频率次数,既节省用于呼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又保持了一定的肺泡通气量,有利于气体交换。
11运动时应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如何合理地运用憋气?呼吸的形式、时相和节奏等,必须适应技术动作的变换,必须随运动技术动作而进行自如的调整,这不仅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同时也可以推迟疲劳的产生。
(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动作的特点灵活转变呼吸形式,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动作质量和运动成绩。
如如支撑悬垂、倒立时,应以腹式呼吸为主;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时,应以胸式呼吸为主。
(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非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时相,应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如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体或反弓动作时,采用吸气比较有利;在完成两臂后伸、内展、内旋、收胸、塌肩、屈体或团身动作时,采用呼气比较顺当。
但也有例外,如杠铃负重蹲起时的展体,改为呼气较好,这时应首先以考虑发力和完成技术动作为主,然后在考虑吸气与呼气的时相协调。
憋气是指或深或浅的吸气后,紧闭声门,做尽力的呼气动作。
通常在完成最大静力用力的动作时,需要憋气来配合。
憋气对机体有良好的作用,如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为运动环节提供有效收缩条件等。
但其不良影响也不能忽视,如增加胸内压、静脉血回心不畅、出现头晕等症状。
所以应运用正确、合理的憋气方法:(1)憋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2)结束憋气时,呼出气应逐步而有节制地进行,(3)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不必每一个动作都运用憋气。
12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浆中的水分、血浆蛋白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工具。
(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
(3)保护和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通过吞噬和免疫反应来实现机体自身保护和防御外来微生物的侵害,称为细胞防御。
13氧解离曲线的意义:氧解离曲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是指反映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近似“S”型,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氧解离曲线可分为三段:(1)氧解离曲线上段:曲线平坦,此阶段氧分压较高。
意义:为机体摄取足够的氧气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
(2)氧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此阶段氧分压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便会明显降低。
意义: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的氧气供应。
(3)氧解离曲线下段:曲线最陡,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显著下降。
当组织活动加强时,氧气需求量增加,氧与血红蛋白进一步解离,释放氧气。
意义:代表氧气的贮备,使机体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气的需求。
氧解离曲线左移的意义是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强;右移的意义是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降低。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血液中的P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更多的氧气;反之,血液中PCO2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二磷酸甘油酸的减少,都使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提高,氧解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氧气。
15运动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1)氧解离曲线偏移,改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分别说明氧解离曲线向左偏移或向右偏移所指示的含义。
(2)运动引起机体血液中P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从而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有利于向肌肉组织释放更多的氧气。
(3)长时间运动可使体内2,3—二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升高,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
运动促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降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亲和力,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供机体利用。
16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红细胞数目因运动而发生变化,其数量变化与运动的种类、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得更明显。
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得越多。
但这种增多很大程度上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不能以单位容积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依据。
运动后即刻观察到的红细胞数目增多,主要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引起的。
这种增加是暂时性的,运动停止后便开始恢复,1—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17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
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数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这种现象可视为运动员血液系统对运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这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总量的增加与进行紧张训练和比赛时红细胞的工作性溶解作用刺激加强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机制有关。
安静时运动员的红细胞浓度下降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降低了血黏度,减少了血循环的阻力,减轻了心脏负荷。
而在肌肉活动时,血浆的水分丧失使血液比安静时相对浓度,保证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应提高,但又不至于明显影响血液流动性,所以优秀运动员在运动中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运动员可承受血液中较大幅度的工作性变化而使血液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并且对于提高氧的运输能力仍有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