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五大新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平: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五大新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在美欧发达国家带动下弱势复苏,但仍存诸多变数。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预计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上保持适当宽松,全年经济增速达7.4%左右。

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将相应地产生趋势性变化。

2014年世界经济在美欧发达国家带动下弱势复苏,但仍存诸多变数。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下半年出口增长有所恢复但难以大幅改善,房地产下行及资金来源受限导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消费增长受制于居民收入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整。

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资金、供求和预期等因素出现了明显转向,楼市调整仍将持续。

预计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上保持适当宽松,全年经济增速达7.4%左右。

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将相应地产生趋势性变化:客户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结构转变;中间业务、交易业务得到发展;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存在风险;资本状况总体稳健;行业差异化格局逐渐形成。

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国际市场持续分化
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带领下持续改善,仍然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呈现美国复苏态势强劲、欧洲整体趋稳、日本在疲软中改善、新兴经济体持续分化的特点。

国际市场逐步趋暖,美元持续走强,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

美国受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一季度GDP增速-2.9%,4月份以后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二季度GDP增速高达4.2%。

预计全年GDP增长2.2%,失业率持续下跌逼近6%。

美联储有望于今年结束QE,预计年内继续维持0-0.25%的基础利率,加息通道或将在2015年打开。

欧元区经济整体保持弱势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长受到地缘政治影响,面临通缩压力。

6月初欧央行[微博]下调隔夜存款利率至-0.1%,首次步入负利率时代;9月初再次下调再融资利率和隔夜存贷款利率至历史低点;预计从10月开始执行5000亿欧元购买债券计划,逐步推出欧版QE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

日本经济受消费税上调拖累,经济增长乏力。

日本将保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研究实施一系列增长策略。

近期日本经济出现温和复苏,消费支出下降的影响正在缓解。

新兴经济体持续分化,基本面较好、工业基础扎实的国家仍然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宏观经济失衡、受外部冲击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仍面临较大变数。

发达经济体复苏带动全球市场趋于活跃,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大。

欧元区、日本采取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QE逐步退出以及加息预期临近,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全球能源格局发生转变,美国加大页岩气及新能源的开发,美国石油日产量创44年新高,已是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三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新一轮全球经济复苏带有明显的再工业化、去产能化特征,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减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改善有限,难以对价格上行构成支撑。

今年以来中国主要港口大宗商品囤货现象严重和虚假贸易融资风险暴露,预计原油、铁矿石、铜、大豆、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下行压力。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增长波动相对收敛
从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走势看,一季度面临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随后国家出台了投资、外贸、金融、财税的一些列稳增长政策,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企稳。

但7、8月份宏观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行,制造业PMI回调、克强指数走弱,反映出需求面依然疲弱,下行压力犹存。

出口增长有所恢复但难以大幅改善。

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负增长,二季度以来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出口同比增速一度达到二位数的高位。

7月出口增速14.5%,8月回落至9.4%,出口增速有所恢复,但仍然存在诸多复杂因素。

出口增长出现一些积极因素。

一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出口外部环境有所好转。

二是稳外贸政策全面落实,增强了出口企业生产信心。

自5月4日国务院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
16条措施以来,海关总署、财政部、央行等部委相继出台政策,各省出台稳外贸增长措施,为
外贸平稳增长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阶段性小幅贬值,有助于降低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缓解财务成本压力。

四是高基数效应消失,有利于出口增速的恢复。

一季度出口负增长很大影响因素是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5月以后随着高基数效应的退却,反映在数据上表现为出口增速恢复正常。

当前影响出口增长的复杂因素不容低估,将导致出口增速难以大幅改善。

一是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但风险因素仍旧突出。

二是中国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挑战。

三是一般贸易增长尚可,加工贸易改善较为有限,从而对制造业拉动作用不强。

四是人民币汇率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

综合判断,二季度后我国出口形势逐渐好转,但依然存在较多负面影响因素,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全年7.5%的出口增速压力仍然非常大。

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将在6.5%左右。

房地产下行及资金来源受限导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

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探至16.5%的近13年新低。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和资金来源受限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两大原因。

一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拖累投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跌至近5年的新低,虽然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首套房信贷的支持,但商业银行基于自身资金收益和风险的考虑,大规模加大房地产信贷投放的可能性并不大。

部分省市采取措施对楼市松绑,但并未改变市场预期。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延续回落格局,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降至10%,成为拖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最大不确定性。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难有明显改观。

1-8月,固定资产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2.8%,为近14年来新低,比去年同期放缓7.7个百分点。

且今年出现近十年以来第一次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低于货币增速(M2)和贷款增速。

从资金来源构成情况看,贷款增速、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及自筹资金增速相比去年同期都有回落,监管政策收紧导致表外融资大幅缩量。

而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来源增速持续下滑说明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意愿较弱。

未来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将加大,但利用基础设施投资难以完全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放缓。

年初至今,政府出台的稳增长政策中包括许多提升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

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缓,1-8月财政收入增速降至8.3%,7、8月都低于7%,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导致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支持力度十分有限。

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为17%左右,相比上年有大幅度回调。

消费增长面临居民收入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

1-8月消费累计同比增速12.1%,比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

8月当月消费增速下降至11.9%,下降0.3个百分点;但消费实际同比增长10.6%,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刚性支持消费平稳增长,但仍将面临居民收入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负面影响。

一是消费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缓。

只有居民实际收入增加才能达到通过扩大消费提振内需,但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要增加居民收入存在难度。

我国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持续低于GDP增速,2013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只有7%,明显低于7.7%的GDP增速;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速7.1%,仍然低于7.4%的GDP增速。

二是房地产相关消费需求仍有下滑可能。

受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预期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这将会影响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家电以及建筑装修材料等系列商品的消费增长,以上三项与住房相关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5%(在限额以上消费中占比10%左右),其增速放缓可能对消费增长形成一定负面压力。

三是餐饮和汽车消费受到反腐败和反垄断的影响。

反腐败力度的加大,抑制三公支出对餐饮业的影响仍旧持续。

餐饮业零售收入增速明显下滑,从5月同比增速11%逐步下降至8月的8.4%,餐饮收入增速难以回升对整体消费增速影响较大。

受到汽车行业反垄断影响,1-8月汽车消费增速9.5%,8月当月汽车消费增速5.3%,年内汽车消费增长乏力也将影响整体消费增长。

预计全年消费增速12.1%,相比上年有显著的回落。

经济增速缓中趋稳,积极方面不容忽视。

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表象,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经济运行仍存在一系列积极现象。

当前消费增速仍保持平稳。

虽然8月份消费名义增速下降,但实际增速10.6%,环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

出口形势尚好,7、8月分别增长14.5%、9.4%,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在10%左右,对下半年GDP增长可能贡献0.5个百分点。

未来基建投资还会发力,1-8月基建投资增速21.6%(不含电力为23.5%),稳增长政策仍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部分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的影响。

此外,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去年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0.4%,为当年最高值;同期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速20.3%为2013年下半年最高值,成为拖累8月相关数据的重要因素。

虽然经济增速面临放缓压力,但前8个月新增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的年度目标。

一方面劳动力供需结构转变使得就业压力减弱,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效果初显,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增强。

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48.8%,超过第二产业1.6个百分点,预计第三产业比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当前虽然制造业有下行压力,8月制造业PMI有所下降,但非制造业PMI却上升0.2个百分点至54.4%,并已是连续7个月高于54%的高位,表明服务业增长势头向好。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的提升意味着未来分析经济增长时不能只看工业和制造业。

从消费平稳增长、服务业占比上升、就业增长趋势良好以及劳动力价格水平上升几方面数据相互印证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似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反映的那么大。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在7%-8%的合理区间,与此同时物价增幅及波动收窄,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速增长,低水平通胀”的新格局。

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预计系列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上保持适当宽松,操作上以定向调节为主。

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在7.3%左右,四季度经济增速为7.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仍能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且季度波动幅度有所收敛。

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定向调整继续实施
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松。

年内货币政策主要在“稳增长”、“防风险”和“降杠杆”之间进行权衡,加上政策传导存在梗阻也制约了总量宽松政策的效果。

尽管二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一些转好迹象,但7月之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未有明显缓解,确保经济增长不滑出下限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如果不能适度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经济要保持平稳增长,达到预期目标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预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偏向宽松,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平稳适度。

双率基本稳定,差别化、定向调整继续实施。

目前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银行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更为市场化的LPR(贷款基础利率)来进行贷款定价,贷款利率基本已经实现市场化。

尽管存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但在金融脱媒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加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银行不断通过扩大理财产品发行来加大资金吸收力度,市场化存款占比越来越高,粗略估算这一比例目前高达20%,部分银行甚至更高。

预计年内基准利率基本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为惠民生和促消费,有关部门将从房地产市场明显变化的实际出发,采取措施推动居民购房融资利率趋向下行。

在稳健货币政策下,存款准备金率全面、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仍可能会被采用。

预计会继续适度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力度,灵活使用再贷款、再贴现、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调节工具,加强对重点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调节,使市场利率水平稳中略降。

当然,并不排除为提振市场信心和降低融资成本而小幅下调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即便如此,也不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向。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一系列金融改革有望继续平稳推进。

在存贷比考核方面,6月30日银监会发布通知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计算口径,通过适当减少分子、扩大分母来对存贷比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预计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放宽存贷比考核。

利率市场化方面,预计存款保险制度将会很快推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破产退出机制有望出台,并试点商业银行直接向非金融企业、居民发行大额存单。

预计资本和金融账户将有针对性地、有节奏地有序推进,放开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望加快;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基础上,还有可能有选择地在国内金融、旅游、文化等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国资本的开放。

降低发行门槛、简化审批等完善资本市场建设等举措有望进一步推出,以发展扩大股票、债券融资,优化融资结构。

经济金融环境面临新形势银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

为有效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未来商业银行将推动深层次变革,加快转型发展。

而从中国银行业整体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未来也将产生一系列深刻的趋势性变化。

一、客户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结构将更贴近实体经济需求。

一是客户结构“下沉”。

相对于大客户,银行在中小客户方面的定价往往更有发言权,因而仍有机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
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利差;大客户的营销成本较高,提高中小客户的比例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营销成本。

因此,未来商业银行将不断降低大型企业客户占比,将更多资源和服务重点向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倾斜。

二是资产负债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商业银行既需要通过提升投资业务占比来优化资产结构,也需要通过提升主动负债占比来优化负债结构。

长期来看,多种因素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速将从目前14%左右的水平下降并稳定在12%-13%左右;在银行总生息资产构成中,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的比例将保持或略低于50:50。

三是业务结构多元化。

未来商业银行将重点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电子银行、金融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利差变化和中间业务、交易业务发展将决定银行盈利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首先,存贷利差将“先收窄、后稳定”。

预计利率市场化后5年左右,我国存(贷)款利率将明显上升(下降);5-10年,随着存、贷款利率接近均衡利率水平,加之银行关注非价格竞争、不断加大对非利息收入的拓展力度,存、贷款利率将逐渐趋于稳定,并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波动变化。

其次,中间业务收入将逐步扩大。

在利率市场化等外部压力推动下,银行将努力提升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将中间业务放在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同等的高度去发展。

未来随着行业监管和规范力度加强,中间业务更可能走持续、平稳的增长道路。

最后,交易业务存在不小的增长空间。

在利率、汇率市场化等改革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传统利润增长空间将不断收缩;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年均增幅可能降至10%左右。

为提高资产收益,弥补负债成本,商业银行将更多地参与交易业务尤其是债券交易。

三、资产质量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两高一剩”行业及中小企业的贷款仍是未来影响资产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中,产能过剩领域的信贷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短期内风险管理的重点;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和影子银行则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

平台风险未来将有望“稳中有降、逐步化解”。

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相对较低,具体表现在:首付比例较高,如首套房首付比例通常在3成以上,二套房首付比例更是高达6-7成;抵押率较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抵押率在6成以下的贷款占比较高,即便未来某一时期房价出现阶段性下滑,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也较为有限。

对于部分亲周期行业和“两高一剩”行业,特别是光伏、钢贸等行业的变动情况,银行将持续给予密切关注,及时调整授信政策,强化风险管控。

综合来看,尽管未来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行业风险或地域性风险,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有望在三年内控制在1.5%以下。

四、资本状况表现稳健,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资本状况持续改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呈上升趋势,达到并超过新资本监管标准的要求。

2011-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13.3%和12.2,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2%、10.6%和10.0%,都远高于国际监管标准。

鉴于资本上升主要源于利润积累,特别是核心资本绝对增幅与净利润基本同步,预计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延续这一增长势头。

另一方面,未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小。

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不仅拥有健全、系统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报告制度,且许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高达200%-300%,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银行业未来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五、行业差异化将取得长足发展。

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和优化,差异化发展特征明显。

大型商业银行将积极审慎推进综合化、国际化发展,走全能型银行之路;中型银行将以服务中小客户为主,走与自身经营特色、业务优势相匹配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城商行、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等小型银行业机构则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聚焦小微,立足三农,本地发展,提供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民间资本将被引导和支持在合理规范的前提下进入银行业,特别是投资或者设立小型金融机构。

(责任编辑:时磊)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