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感悟数学之美

在许多人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理性的学科,很难表述数学的“美”到底在哪里?除了“数”就是“算式”,还有就是孩子们思维的流动,这些抽象的东西,有“美”存在吗?课改以前,也有专家撰文提过数学是赋于美感的,因为有规整的数学符号,又缜密的思维。课改之后的数学它的美丽更是发出灿烂的光芒,彩色的插图,童话般的情境,动感十足的教学课件,这些充满“美”的新鲜事物,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灵,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源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孩子们在知识海洋畅游的乐园。

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了,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充满了自信,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孩子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在六年的实验教学中,我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课改不仅为教师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具大的转变,孩子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平等,宽松,温馨的气氛中,师生,生生共同合作,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的精神,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这种美好的情愫下,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数学呢?只有愉悦的心情才会感受到数学思考也是美丽的。

数学的美丽真的是无所不在,学生对数学的生活化感悟是数学的美,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是数学的美,数学的数字、符号、公式、图形……都是数学的美。数学运用于医学,数学运用于工业、农业,数学运用于科技航天……让我们在课改中去导航,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发现,去欣赏数学的美丽。把数学这门学科,当作一种美的承载物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的人格更健康,心灵更美好,懂得关怀,懂得关注多彩的生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我们通过新课改的学习培训,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应从小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中小学生德育纲要》提出小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具备创新和合作的精神,而培养竞争意识正是锻炼意志、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的前提条件。

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竞争会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知识和能力才能领先,因而努力学习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可增强学生的参与精神。竞争意识可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提高对于善抓机遇的意义的认识;3.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才能,会使学生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4.可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在竞争中所取得的成功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奋发向上;5.可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竞争者不能都取得胜利,竞争免不了遭受挫折。从小品尝竞争失利的滋味,可提高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的承受能力;6.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可使学生看到集体的力量、群众的智慧,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从现状分析来看,当前许多数学生不求上进,学生没有竞争,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玩耍,课堂上平平淡淡,把学习当成一个苦差事,像是给别人学习,一切应付了事。课外也没有发展自己兴趣、个性的空间。对事情缺少热情与激情,存在无所谓的心理,在处理事情上缺乏自信心,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反而处处依赖别人。到了初中,学习内容增多,学习困难增大,产生了厌学思想,缺少上进心,学习成绩一路下降,从而导致辍学。分析原因,就是因为缺少竞争意识,没有上进心。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角度看,小学生正处在长身心、长智慧的时期,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受教育快,可塑性强。根据这些特征,结合课堂与课外情境的创设,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个性、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每一个游戏都有竞争性,不是比快慢,就是比高低。他们之所以玩得兴趣盎然,快乐无比,就是因为有竞争在里面。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可行的,而且越早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