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书的竖写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志书的竖写问题

吴晓煜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一部志书,是根据横排的篇目设计,在全面系统占有、把握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一个字一个字、一段一段、一节一节地写出来的,最终撰写出全部书稿。但是如何写、怎样写?一个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就是竖写。写要竖写,不能横写。这是在志书撰写过程中必须始终要把握的原则。本文仅就志书专志竖写的概念、意义、要点、工作要求谈点看法与体会。

第一,竖写的概念

1.竖写是志书专志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是志书编纂工作中最关键的阶段,也是最困难、耗时最长和出现问题最多的阶段。竖写阶段的工作质量对于整部志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竖写要求是志书全体撰稿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功。

2.竖写又称纵写,即竖写史实。要按历史的发展顺序,即时间顺序记述。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志书所记述的任何事件和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发展变化和产生结果的。在撰写过程中,必须以时为序,从事物开

始写起,纵向记述,写完结局而止,这就是竖写。

3.竖写是指志书中各专志的写作要求,不包括综述、大事记及各篇首的导语的写作。志书横分为篇,各篇横分为章,各章横分为节和目。竖写只是在各章下的各节和目的写作,即事物实体或称独立事物单元的写作。是在横排的篇目中最后一个层次即基本单元(具有以事题名,一事一记的单一性)写作,通过纵向记述(不能倒叙、插叙)展示这一事物的历史过程与现状,使之丰满地、脉络清晰地立于志书,展现于世人。

第二,竖写工作的意义

一是竖写工作的质量与志书质量关系极大。广大读者是通过你写的怎么样来评判志书质量的高下,竖写不规范,不合语体和文体,或者言之无物,言而无文,就会使志书质量大打折扣。

二是保持志书资料完整性与系统性,以应存史之需。这是志书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因为,只有通过竖写才能把有用的资料系统地贯穿起来,避免出现历史记述的空白点与断档。

三是使读者清晰了解每一事物的发展全过程及其来龙去脉,从而把握事物的阶段性,体会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经验教训,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这是由志书的基本功能所决定的。

四是有利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便于读者查找利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可以较为便捷地了解到有关事物、事件的内容和来龙去脉,便于与现实的工作结合起来,促进现实工作。

第三,竖写的要点

1.依时记述,抓住三个点。

对每个竖写单元,按时间顺序从前往后,依次记述,即顺叙法记事。不论这一实体事物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也不看其历史的长与短、资料的多与少,都要按此原则办理。这也是运用资料的工作顺序与依据。记述要从事物发生时间写起,纵述史实,讲清沿革,把主要过程及结局写全,增强志书内容纵向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可时序颠倒、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本末倒置。不能先写结果再述史实。不能用倒叙、插叙方法。

三点记述法。这是目前通行采用而且比较简便的竖写方法。三点即起始点、转折点和终点。三点成线,体现事物的逻辑发展关系与演进的内在阶段性。

起始点。即本单元事物的发端、开端。有前志者为志书的上限时间。抓住源头,写好起始点是竖写的第一个环节。要开门见山,简单明了地讲述该事物产生的时间、背景、状态等要素。在有前志的情况下,尽管有上限的约束,为使前后志内容衔接,可用极简要的文字适当追溯,但不可失之于

繁。另外,撰写者搞不清此事物真正发端时间的,不可主观臆断,贸然下结论。比如某省某市只有清代开始采煤的证据,但不能就表明该省该市仅在清代才开始采煤。

转折点。指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点与分割点,是事物发生较大变化的集中点,体现了事物的阶段性与曲折前进的过程。一个转折点表现出一个阶段。简单的或出现较晚的事物可能只有一个转折点,而历史久远、比较重要的事物就有多个转折点。要先明确该事物有几个转折点,然后按这几个转折点的先后顺序,一段一段地分段依时竖写。写好转折点对于志书意义重大,不可忽视。历史的发展规律、成败因果、经验教训往往通过转折点的记述表现出来。

终点。指该事物在志书下限时的结果和全貌。终点主要是指现状,是竖写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是下一轮志书的起始点、承先启后之点,不是一般的点。终点是记述的重点,不能简单化,只是寥寥几笔带过。一定要详细铺陈、展开记述,把结局与现状加以详写,体现整体面貌。

2.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这是志书专志部分竖写过程中的总的原则与要求。不包括综述的撰写。古人称为述而不作。宋代黄岩孙在《仙溪志》序言中讲:“按是非于故实之中,寓劝戒于微言之表。”明代《太平县志》“凡例”中规定:“据事直书,而意自见,不著论断。”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认为司马迁就是“于

序事中寓论断”。述与论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志书是记事之书,不同于史书之法,重在记述,不著论断。一定要严守志书专志只记述不议论的基本原则,不直接议论,不加评论剖析,不做褒贬臧否。但是志书编纂者是有观点、认识、见解的,志书的功能又要体现规律,让人了解成败得失,吸取经验教训,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因此编撰者要忠于史实,在如实记述事物过程中善于把作者的认识、观点、看法、事物发展规律体现在事物记述之中,让资料说话,以事明理,而不是直接评判成败,直接总结出几条规律,这就叫寓论于述。因此要善于在寓字上下工夫,道理尽在不言中,不显山而有山,不露水而有水,不露痕迹,述与论浑然于一体,存大道于无形。做到这一点是志书编纂者的高明之处,也是志书质量高下的一个标志。

为达到寓论于述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①选取彰明因果的资料;

②对体现规律和经验教训的事物重点详记;

③恰当遣词用句,必要时做画龙点睛之笔,但不可过多点评,要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微言大义;

④用事实(主要是统计数据)的比较法(可纵比也可横比),使读者看清不同措施的因果不同,从而把褒贬隐含其中;

⑤引用有关文件(含调查报告)、上级领导人的讲话、有关会议的纪要或结论意见,为体现编纂者的观点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