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2020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修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水平 1
( 1)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 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
( 2)根据不同受众的特征,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 3)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
适当途径甄别信息。 ( 4)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 形式化。 ● 模型化。 ● 自动化。 ● 系统化。
│ 附录 │
学科核心 素养
数字化学 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 责任
内涵
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 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 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 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 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 创造。
水平
素养 4 :信息社会责任
预备级
( 1)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 2)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认识信息技术可能引发的一些潜在问
题。 ( 3)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能采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保护个人信息,
安全使用信息设备。 ( 4)遵守基本的信息法律法规,按照社会公认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续表
水平
素养 1 :信息意识
水平 1
( 5)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 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水平 2
( 1)针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综合分析获取的信息,评估信息 的可靠性、真伪性和目的性。
( 2)针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解决 问题的路径。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选修课程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以“浓缩+拼盘”的方式。讲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的各种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组
02 成、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几乎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所有核心
课程。
03
以计算学科教育研究的高度,讨论计算学科的形态、计算学科的知识矩阵、计算科学哲 学计算学科方法论等,“著作”色彩很浓。
04
在“狭义计算思维”的某些方面做挖掘和整理,给人以新颖的感觉。“计算机思维”或 “程序思维”更浓,“计算思维”不足。
第一季度
单击编辑副标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
3341 力培养
1 情景任
务驱动
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问题教 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实际问 题的解决中。
教师应当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动 手实践,从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操作技 能水平,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2 实践探
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七、八年级):
学习阶段
合格标准
优秀标准
7-8年级
三级水平
四级水平
项目 信 息 意 识
四级等级水平描述 (1)对较为复杂的信息,能采用多种方法(三种以上)甄别信息、判断价值。 (2)结合具体实例,判断自己和他人信息选择的水平,给予适当评价。 (3)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提出解决 策略。
(1)能理解信息的载体依附性,能准确区分载体和信息。 (2)初步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信息加工对信息的增值作用。 (3)能理解和分析信息的特征,能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时效。
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五、六年级):
学习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第2版)课件2课程标准研究
VS 新课程标准
*掌握常用因特网信 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 法,能熟练使用检索 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2000指导纲要
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 应用
1网络通信基础。
* ……体验因特网在 跨时空、跨文化交流 中的优势,分析其局 限性。 * 能够根据表达任务 的需求,使用常用的 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 发布动态网页。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课时安排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考核与评价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VS 新课程标准
2000指导纲要
学生信息素养表现:对信息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
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 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
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 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
创新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课程结构:
必修:《信息技术
总学分 2+2+(x)
基 础 》 : 强 调 大 众 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2学分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基 础 2 学分
上信息素养培养。
算法与程序设计 2学分
选修:强调技术能 力与文化素养的双 重建构。
设计综合考虑了三 个方面的因素:适
念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选修 2+x 学分
网络技术应用 2学分 多媒体技术应用 2学分 数据管理技术 2学分
度技术高位、典型 性、对称性。
人工智能初步 2学分
1.3课程目标
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4内容标准
(一)信息获取 1.内容标准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
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 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5每题4分,6-20每题3分1、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和()A.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内容(正确答案)B.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正确答案)C.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正确答案)D.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正确答案)2、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和()A.工程思维(正确答案)B.创新设计(正确答案)C.图样表达(正确答案)D.物化能力(正确答案)3、学生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可以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一定的()A.方案构思(正确答案)B.图样表达(正确答案)C.工艺选择(正确答案)D.物化能力(正确答案)4、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可以分为哪些模块()A.校本课程B.必修(正确答案)C.选择性必修(正确答案)D.选修(正确答案)5、《技术与设计1》由()这几个单元组成。
A.技术及其性质(正确答案)B.技术设计过程(正确答案)C.工艺及方案实现(正确答案)D.技术交流与评价(正确答案)6、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与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和成果,是一个人技术素养的体现。
如图所示为某部件的技术图样,其中尺寸标注正确的是()A. 45B. 120C. R40D. 100(正确答案)7. 生活中有形态各异的建筑结构,下列建筑物主体结构所属类型不相同的是()A. 三峡大坝主体B. 长城C. 鸟巢(正确答案)D. 桥墩8.如图所示L型连接构件,通常要在其内角处增加数量不等的肋板。
关于肋板的作用说法合理的是()A.方便加工B. 增加强度(正确答案)C. 便于安装D. 造型美观9 下列关于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可以调整B. 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不能调整C. 有的流程时序可以调整,有的流程时序不可以调整(正确答案)D. 环节多的流程才能调整10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TC)涉及了无线电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知识领域。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难度控制技术的探究——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2021年第2期 考试研究(总第 $5 期)EXAMINATIONS RESEARCHNo. 2,2021General No. 85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难度控制技术的探究----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罗志卿[摘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作为标准参照性考试,命题过程需要按照考试目标及要求做好难度控制,通过准确预估试题难度控制试卷难度,实现考试结果与考试目标的一致"命题难度控制技术包括试题的难度预估、试卷难度的控制。
通过确定影响难度的主要客观因素、设计简便易行的试题难度计算 方法、建立试题难度预估的参照模型等三个环节探究试题难度预估的方法,结合实例进一步探究试卷难度的 控制技术。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命题;难度控制;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54(2021)02—066—007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作为标准参照性考试, 各省(区、市)都明确了考试的难度、不同难度水平试 题的比例、平均分、合格分数等考试目标。
部分命题者 对试题难度控制往往停留在经验上,难度控制缺乏科 学操作和监控体系,导致考试结果与考试目标的不一致,制约了考试测量的精准性,影响了学业水平合格 性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
为确保学业水平考试测量的精准性,应建立一套 试题难度控制的科学操作和监控体系,以实现考试结 果与考试目标的一致。
本文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难度控制技术为主题,以 学科为例,试题难度的分 、试题难度的、试 体难度的把控等 命题难度控制 的探究%一、试题难度(一)试题难度定义试题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衡量考试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衡量试题是否能检测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科 %不同类型的考试,试题的命题难度不同。
试题的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 指标 一,在教育测量学中它被定义为:该题(卷)考 的平均分与该题(卷)总分的比值%试题难度试题的难度和 试题 (试卷)的难度,考试命题需要评估各试题的难度,根 据各试题难度试题(试卷)的难度%(二)试题难度:经典测量理论(CTT 理论),试题难度用“难度系数”来表示,“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系数” 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目 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1(二)基本理念/2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5)(一)学科核心素养/5(二)课程目标/7三、课程结构 (8)(一)设计依据/8(二)结构/9(三)学分与选课/10四、课程内容 (12)(一)必修课程/12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二)选择性必修课程/18(三)选修课程/34五、学业质量 (39)(一)学业质量内涵/39(二)学业质量水平/39(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43六、实施建议 (4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4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5(三)教材编写建议/59(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3附录 (66)附录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66附录2 项目教学案例/72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基础课程。
例谈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例谈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作者:劳立颖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年第20期《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其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不只是一种课程目标,更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基于核心素养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
教学目标的转变,开启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首先应是教学目标的变化,需要从三维目标转变到核心素养,将符合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转变到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
例如,笔者在讲授《Python语言初识》一课时,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Python语言的基本信息;能准确打开Python程序,了解Python的运行环境;会使用打开、调试、保存等Python程序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Python小程序的改造,初步体验Python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Python程序改造的乐趣;形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成为一名改造者的程序观。
重点:熟悉Python程序基本操作,感受Python程序改造的乐趣。
难点:熟悉程序开发环境。
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这不是对三维目标的否定,而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扬。
继承是指将三维目标整合成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个体用计算机处理解决问题(计算思维),也包括个体选用合适的数字化资源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发扬是指将三维目标引申成为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既反映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意识(信息意识),也反映个体在信息社会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信息社会责任)。
所以,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考虑,之前的教学目标可做如下修改:(1)通过对Python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了解程序的作用;(2)使用恰当方式了解Python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等信息,培养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使用流程图,分析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对算法的一般认识;(4)通过算法对程序进行编辑,熟悉Python开发环境的使用。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中生,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标准。
本文旨在阐述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的描述与分级,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培养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掌握各维度的分级标准,进而指导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标准,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更多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旨在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具备有效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寻找、分析和利用信息,有效管理个人信息,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对信息的积极态度。
计算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逻辑思考、抽象表达和算法设计。
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技能,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实践。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积极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服务。
基于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分析
117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一、引言为了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现代化高品质人才的需求,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应当加强对基础性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综合化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过程中,亦应当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课程评价体系,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在提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效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开展意义(一)判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级水平开展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评价,其主要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计划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其否能够充分落实当前我国开展综合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确保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够引导高中学生能够充分对信息数据、计算思维、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信息技术核心知识的高效学习,同时能够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与此同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有效开展,通过与之相应的测评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质效及其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级水平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价值有效判断。
(二)引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转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常态化教学手段更倾向于学生对工具软件的操作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进而导致学生只是粗浅的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性信息技术知识和一些简单工具与软件的操作技巧。
而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在于考核标准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目标不一致,当前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考核倾向于对学生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考核,而忽视基于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分析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入,开展综合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性高品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导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将分为合格性与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以客观准确地度量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为根本目的。
新型课程标准能否成为思想政治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关键要看学业质量标准是否管用好用。
而要使得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管用好用,需要研制出一套质量水平划分科学精确、具有充分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业质量标准。
这是当前和未来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研究面临的重大新问题新挑战,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水平划分陈友芳,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生活》教材主编,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核心成员。
目前已徐徐拉开帷幕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在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灵魂,融学业质量标准与传统的课程标准于一体。
这种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新型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教师培训的大纲、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而且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将分为合格性与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以客观准确地度量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为根本目的。
新型课程标准能否成为思想政治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关键就看学业质量标准是否管用好用。
要使得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管用好用,就要求我们研制出一份质量水平划分科学精确、具有充分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业质量标准。
这是当前和未来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研究面临的重大新问题新挑战,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笔者在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和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工作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在此将我的不成熟想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评价策略的思考要构建质量水平划分科学精确、具有充分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首先要搞清楚如何才能观测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发展水平。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内涵与表现形式│附录│续表(二)水平划分与描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1 :信息意识(5)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水平1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1)针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综合分析获取的信息,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真伪性和目的性。
(2)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能认识到数据管理与分析对提高信水平2息价值的重要性,利用多种途径甄别信息,判断其核心价值。
(3)具备选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
(4)能判断他人信息选择的合理状况并给予适当提示。
(1)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确定信息的关键要素,发现内在关联,挖掘核心价值。
水平3(2)针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
(3)具备服务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积极作贡献的意识。
│附录│续表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教育优势。
预备级(2)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3)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1)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水平1(2)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1)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2)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水平2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3)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高学习质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作。
新课标对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
新课标对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总会觉得自己像在海里游泳,四周都是各种信息的浪潮。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信息社会的责任可真是个大话题啊。
你想,孩子们在网上冲浪,随便一滑就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内容,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这时候,新课标就像个导航仪,告诉我们该怎么在这片信息海洋中找到方向。
它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要求,听起来挺严肃的,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说得轻松一些。
首先啊,信息的真伪可得好好分辨。
就像你去吃饭,看到菜单上的菜名,光听名字可不行,还得看看上菜的样子对吧?所以,获取信息的时候,得学会“挑三拣四”,别轻易信那些来路不明的消息。
网络上假新闻、谣言满天飞,咱们得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内容,弄清楚背后是不是有猫腻。
就像老话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一点可得扎实学好,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再说了,信息的传播和分享也得有点“良心”。
你想想,咱们在朋友圈里发个动态,可能就影响了身边的人。
要是发了些不靠谱的东西,那可就得对不住那些相信你的人。
像是传播负面情绪,大家都跟着愁眉苦脸的,真是没必要啊。
咱们得知道,信息不仅仅是个符号,还是一份责任。
发信息的时候得心里有数,别随便乱发,咱们可得对得起自己和他人。
然后呢,保护隐私也是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
你看,咱们在网上分享的照片、位置,真是毫无保留,有时候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
可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隐私就像一块蛋糕,谁都想来切一块。
保持个人信息的安全可得注意,别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有机可乘。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咱们不能让自己的信息随便飘荡,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还得提提信息的伦理。
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在追求快速和便利,但咱们不能因此就忽略了道德和责任。
想想那些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真是让人心痛。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但也得尊重他人。
就像那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网络上说话,得多点温暖,少点尖锐的刀子,这样大家才会和谐相处。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作者:陈仕桂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2期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夠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
信息及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李艺、钟柏昌教授以内化水平为依据,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划分为双基、问题解决、学科思维三个层次。
最底为“双基层”,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为“问题解决层”,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为“学科思维层”,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
从形成机制讲,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学生收获的东西;从表现形态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以纯AA制皖南自驾游为活动主线,将收藏网址、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数字化资源、利用QQ上传图片和日志、利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首先出游前需要了解景点的相关介绍和攻略,可以收藏相关的网址,然后又以数字化资源获取工具存储下来的一些文件,让学生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管理器进行管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选修课程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我国新课标要求,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表达和交流。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
3. 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等。
-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图像处理、编程等。
- 信息素养与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法律法规、网络素养等。
- 创新实践: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创意设计等。
4. 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将学习任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教学评价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
普通高中信息专业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5)
(一)课程性质ﻩ5
(二)基本理念 .................................................................................................................. 5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ﻩ5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ﻩ6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ﻩ6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ﻩ6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6)
7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ﻩ
(一)学科核心素养 ....................................................................................................... 7
1.信息意识ﻩ7
2.计算思维........................................................................................................... 7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ﻩ7
4.信息社会责任 (8)
(二)课程目标 (8)
8
三、课程结构ﻩ
8
(一)设计依据ﻩ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ﻩ8
8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ﻩ。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五、学业质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或价格观念的综合程序等进行划分的。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一共有4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不同水平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表2学业质量水平水平质量描述一1-1依据一定的任务需求,比较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知道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作用;对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能够判断系统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了解规避风险的方法,对于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
1-2针对典型的数据问题,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与计算,通过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保护;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利用合适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算法,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能编写简单程序用以解决问题;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简单的信息系统,知道计算机、智能终端与软件的作用,了解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以及网络接入方式、带宽等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因素,知道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
1-3了解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系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作用有一定认识,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协作学习;能对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与工具进行初步评估;针对特定的问题,能运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计算思维
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 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 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 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 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水平2
(1) 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 习任务的价值。
(2)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学习资源,在 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3)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高学习质 量。
(2)根据不冋受众的特征,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3)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冋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适当途径甄别 信息。
(4)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具备信息 安全意识。
(5)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 信息。
水平3
(1) 对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方案,能够依据信息系统设计的普遍原则进行较 全面的评估,并采用恰当的方法迭代优化解决方案。
(2)能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 过程中。
水平
素养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预备级
(1)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教育优势。
预备级
(1)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认识信息技术可能引发的一些潜在问题。
(3)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能采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使用信息 设备。
(4)遵守基本的信息法律法规,按照社会公认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开展信息活动。
水平1
(1)在信息活动中,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尊重和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
(2)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3)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水平1
(1)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2)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 成任务,创作作品。
(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水平3
(1)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 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作。
(2)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发支持学科学习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知识创新。
(3) 能适应真实和虚拟混合环境中的学习,感悟信息技术对强化与提升个体认知 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和学习自觉性的特殊价值。
水平
素养4:信息社会责任
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 识与能力。
能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与 伦理。
(二)水平划分与描述
水平
素养1:信息意识
预备级
(1)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
(2)能够区分载体和信息。
(3)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伪性和表达的目的, 对信息进行判断。
水平1
(1)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 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
水平2
(1)针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综合分析获取的信息,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真 伪性和目的性。
(2)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能认识到数据管理与分析对提高信息价值的重要
性,利用多种途径甄别信息,判断其核心价值。
(3)具备选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
(4)能判断他人信息选择的合理状况并给予适当提示。
(3)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价值、过程和工具,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 工具。
水平1
(1)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
(3) 运用基本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能使用编程语言或其他数字化工具实现 这一方案。
(4)按照问题解决方案,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或方法获取、组织、分析数据, 并能迁移至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水平2
(1)针对较为复杂的任务,能运用形式化方法描述问题,并采用模块化和系统化 方法设计解决冋题的方案。
(2)正确区分问题解决中涉及的各种数据,并采用适当的数据类型表示。
(3)针对不冋模块,设计或选择合适的算法,利用编程语言或其他数字化工具实 现各模块功能。
(4)利用适当的开发平台整合模块功能,实现整体解决方案。
附录
(一)内涵与表现形式
学科核心
士辛素养
内涵
具体表现
信息意识
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 式获取与处理信息;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 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岀合理判断;对信息可 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 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 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水平3
(1)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确定信息的关键要素,发现内在关联,挖掘核心 价值。
(2)针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
(3)具备服务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积极贡献的意识。活中,认识到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
(2)针对给定的简单任务,能够识别主要特征,并用流程图画出完成任务的关键 过程。
信息社会
责任
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 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 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 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 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形式化。
模型化。
自动化。
系统化。
数字化学 习与创新
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
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 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 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冋工作、知识分 享与创新创造。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采集与 管理。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与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