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心理学研究设计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确定研究问题、目的和策略的过程。
根据研究目的、变量控制和数据收集方式的不同,心理学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实验设计、相关性设计和描述性设计三种基本类型。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设计类型。
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来确定因果关系。
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由自变量产生的结果或变化。
实验设计的基本特征是随机分配和对比组设计。
1.随机分配:实验设计要求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条件中。
通过随机分配,可以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对比组设计: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设立对照组,以提供相对比较的依据。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他方面要尽可能保持一致,以排除其他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
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两组设计和多组设计。
两组设计是指只包含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的设计,常用于探究一个因变量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差异。
多组设计是指包含多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常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同一个因变量的影响。
多组设计可以是完全随机设计、随机组内设计或反复测量设计。
二、相关性设计相关性设计用于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设计不涉及自变量和对照组的操作,而是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相关性设计分为两组设计和多组设计。
两组设计是指研究两个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多组设计是指研究多个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常通过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来探索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描述性设计描述性设计用于描述和了解其中一种现象的特征和性质,而不涉及因果关系的推断。
描述性设计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收集数据,然后用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总结。
描述性设计包括个案研究和调查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个体或个别事件进行深入观察和描述,通过详细记录个体的行为和经历来获得细致的描述。
调查研究是对大量受试者进行测量和观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和数据。
第三章_心理学实验设计
O1:
O2:
Ob1
Xb2
O3:
O21 O22 …. O2k
O4:
O41 O42 …. O4k
R R R R R R
Xa1Xb1 Xa1Xb2 Xa2Xb1 Xa2Xb2 Xa3Xb1 Xa3Xb2
O1 O2 O3 O4 O5 O6
Xb1
O11 O31 O12 O32 O1: …. O3: …. O1k O3k
X
表示事后回溯设计中的自变量,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
五、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1、因素与水平
因素:自变量
可以是刺激变量,也可以是被试变量
水平:因素的特定值称为“水平”或称为“处理”
2、水平结合
或者一个处理结合
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与另一因素的某一水平的结合,成为一个水平结合,
例如:噪声强度两个水平:40分贝(A1)、60分贝(A2);
可考察各个自变量对同一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主效应可考察各个自变量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交互作用可考察一个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效应简单效应2完全随机化多因素设计模式a基本模式b数据的统计分析独立样本的多因素方差分析4随机化区组多因素实验设计a什么是随机化区组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析因设计中还可以用一个组的被试去接受设计中每一种因素各个水平组合成的全部处理观测得到每个被试的全部反应分数就是一个区组至于哪个被试先接受哪一种实验处理则须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决定b基本模式c数据的统计分析随机化区组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d优点a所需的被试人数少是完全随机化多因素设计中的一组b减少了个体差异5分区重复测量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析因实验设计中对被试的分配有时采用随机分配与重复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对一种或几种自变量用随机分配法而对其它自变量则用重复测量法这种综合分配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被称为分区重复测量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混合设计a基本模式a3b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年龄组第一测试年第二测试年第三测试年交叉聚合实验设计p146148交叉聚合设计包括横断设计纵向设计和时间延迟设计推断年龄是发展的一个原因二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designs1单组准实验设计2多组准实验设计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系列设计a设计模式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实验设计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
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
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
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缺点:因为没有前测,无法进行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无法知道实验处理引起的效果有多大;统计方法:这种设计基本模式是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使用统计水平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用独 立样本t 检验(检验01与02的差异\[2]随机多组后测设计模式: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可以将自变量的水平增加到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叫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增加到三个时其模式如下: 实验组1:RI Xi Oi 实验组2:R2 X 2 02 控制组:R3 03优缺点:同随机实验继空制组后测设计。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感谢:孟玉怡、徐无凡、郭志欣、张艺耀的整理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 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 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心理学 第三章第2节
瑞士心理学家罗夏 1921 年创 立 “罗 夏 试验”
同一个原本并无固定 意义的图形,由于不 同人的成长背景、生 活阅历、知识结构、 个性等差别,会使人 产生不同的联想,导 致不同的情感体验。
•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概述”中说道:“被感受到的 东西能唤起和振奋感情。因而,感受到的东西是一座桥梁,是 非物质(艺术家的情感)和物质之间的物理联系,它最后导致 一件艺术作品的产生。另外被感受到的东西又是物质(艺术家 的作品)通向非物质(观赏者心灵中的情感)的桥梁。他们之 间的程序是:(艺术家的)感情——感受——艺术作品——感 受——(观赏者的)感情”
3、对于无过多实用功能,以交流、宣传、传递信息和理念, 或提供不同体验为主要目的的环境、产品或其他设计,则 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区别对待。 4、由于成年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易于回忆起情绪性质与之 相同的过去事件,因此通过同类情绪体验的重演,可以唤 起其相应的情绪体验。
四、 设计情感的表达
• 设计情感来自对物的综合体验,但首当其冲的便是对 物的形式的体验,这种体验先于使用和结果,因而也 是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是情感设计的基础环节。 设计师在为设计之物选择适当的“外壳”时,形式的 要素应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目标。 一切二维和三维的形式都是由基本造型元素组成的, 包括点、线、面、体、构成、色彩、材质和肌理或质 感,它们决定了人们对物的第一体验,也是最直接、 最本源的体验。
•
•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感,其情感体验主要便取 决于其它的运动属性:速度和方向。 • 直线:反映了运动的最简洁状态,常使人感觉紧张,目的明确,理性 而简洁。 • 水平线、垂直线和对角线: 1、直线形态中最单纯者是水平线,水平线常使人联想到站立的地平面, 它是“具有冷感的基线。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
设计心理学3
4.1情绪和情感的界定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
情绪与情感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4.2.1 情绪的作用1、适应作用2、驱动作用3、组织作用4、通讯作用情感设计的基本原则:1、对于着重于实用功能的产品或环境,应使之带给人们“中等强度”的正面情绪体验,它们应使人感觉轻松而愉悦。
2、对于既注重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非用户唯一重视的因素的产品或环境,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具、灯具、家用电器等产品,愉乐场所或展会,一方面突出一些具有较强的新异刺激的部分达到唤醒观众的目的的作用;另一方面,除了那些以刺激观众为目的的特异之处外,整体设计仍应遵守适度正面情绪的原则。
3、对于无过多实用功能,以交流、宣传、传递信息和理念,或提供不同体验为主要目的的环境、产品或其他设计,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区别对待。
4、由于成年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易于回忆起情绪性质与之相同的过去事件,因此通过同类情绪体验的重演,可以唤起其相应的情绪体验。
新异刺激包括:•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第三章设计心理学
冲突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坚持原有态度保持个性完整,或适当调整和改变自身态度的 方式,求得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从而减少心里紧张,保持心理平衡。如有的消费者因 为经济原因无法购买某商品,就会强调该商品的某些缺点以平衡自己。
• (4)购买决策阶段 • 消费者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和评选后,就形成购买意愿,然而从购买
意图到决定购买行为之间,还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他人的 态度。其次是意外的情况。
• (5)购后评价阶段 •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商品进行评价,以此来验证
消费决策是否正确。
3消费行为类型
• ①习惯型这类消费者一般依靠过去的购买经验和消费习惯采取消费行为,他们会由于 对某个品牌、商品或某家商店的信赖、偏爱而产生的经常、反复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设计需要和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利益的产品属性。
• ③情感说服 • 设计的情感说服,是指通过设计唤起消费者的情绪与情感的共鸣。
• ④文化说服 • 消费者都是处在其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中,消费态度的形成自然受
到文化的影响。
• ⑤行为说服 • 设计的行为说服是指利用消费者好奇、表现、求实惠等心理需要,吸
3、消费者态度的特征
• (1)针对性 • 消费者态度总是有所指向的,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可以是某种状态,也可以是某种观
点,没有对象的态度是不存在的。消费者态度不仅针对态度对象的整体,也针对于态 度对象的局部。
• (2)习得性 • 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习得的。
• 3)价值性 • 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所持的态度取决于商品或服务对自己具有的价值的大小。
引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使用等过程中来,并设法使消费者满意。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在当今社会,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设计传递情感,让产品与用户产生共鸣,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一、情感化设计的内涵情感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将情感因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使产品具有情感表达力。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从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化设计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外观设计、交互设计和品牌情感传递。
1. 外观设计:美观、独特的外观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第一要素。
设计师通过对产品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巧妙运用,让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3. 品牌情感传递:品牌情感是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设计师需将品牌理念、价值观融入产品设计中,使产品成为品牌情感的载体,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1. 提升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使产品更具亲和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2. 增强产品竞争力:情感化设计让产品具有独特的个性,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建立品牌形象:情感化设计有助于传递品牌理念,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4. 促进用户留存:情感化设计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用户忠诚度,降低用户流失率。
三、情感化设计的实施策略1. 深入了解用户群体要实现情感化设计,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心理特征、情感需求和行为习惯。
设计师可以通过用户调研、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数据,为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针对年轻用户群体,设计可以更加时尚、活泼;而针对中年用户群体,则可能需要更加稳重、实用的设计。
2. 融入故事元素故事具有极强的情感传递力。
设计师可以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故事元素,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共鸣。
例如,一款家居产品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馨故事,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 注重细节处理细节决定成败。
设计心理学第三章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第3章
三、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是指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称为人格。
个性心理特征
A B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1〕个体的个性一旦形成,在各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稳定而持久的相 同行为方式 〔2〕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生理原因〔如疲劳、疾病、衰老等〕、 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如遭受重大打击,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 角色的变化等〕,都会使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突变或渐变。
个性的独特性
指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一致的个体,只可能在某些个性特征上趋同 。这就导致了,即使在完全一致的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反响也不一定是 完全一致的。
消费者的气质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定义: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基本的气质类型 :
01 胆汁质(兴奋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性强但抑制力弱,反应的强度高、速度快但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热情、直率、精力 旺盛、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特征。
扩展型决策
扩展型决策发 生在购置介入程度 很高的情况下。
消费者购置决策的原则
最大满意原则
01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购买决策原则。从理论上讲,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总是希望通过消费决策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 用,获得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满足,追求购买决策方案的完美。
相对满意原则
02
相对满意原则强调购买决策中付出与回报的比较,要求购买决策应切实可行,并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用,使消费 需要的满足相对满意。
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第3章
二、消费行为与决策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置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 它是社会活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是行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局部。
自考-设计心理学1-3重点总结分享
设计心理学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设计心理学【领会】1.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1【设计心理学定义】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高消费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设计心理学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物质心理学”,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赫伯特A 西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的研究,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李彬彬(江南大学)——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方向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赵江洪(湖南大学)——使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来研究设计领域的问题。
李乐山(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心理学,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心理研究。
柳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领会】1.2研究对像和研究范畴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a) 基础本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b) 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理念等。
c) 个性心理,包括人性和能力等。
d) 心理过程,包括知(感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和意动)。
【领会】1.3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⑴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1【心理美学】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1、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父子提出2、距离说:爱德华-布洛2【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义。
设计心理学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3.1消费者的需要分析
设 计 心 理 学
3.1.5影响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消费者本身的个体因素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3.2消费者需要的理论研究
设 计 心 理 学
3.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A、 生理需要 B、 安全性需要 C、 社交性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 审美需要 F、 求知的需要 G、自我实现的需要
3.1.2消费者的需要、欲望、需求
*需要的基本特征: 意向性、广泛性、理想性 *欲望已经具备了指向性特征 *需求指有购买力支持的欲望 *满意是对需求是否满足的一种界定尺度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3.1消费者的需要分析
设 计 心 理 学
3.1.3消费者需要的特征 A、 需要的多样性 B、 需要的发展性 C、 需要的层次性 D、需要的时代性 E、 需要的伸缩性 F、 消费者需要的可诱导性 G、系列性和替代性 H、需要的季节性和时间性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3.1消费者的需要分析
设 计 心 理 学
3.1.4消费者需要的不满足与设计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文饰作用、退缩、投射作用、我向思考、认同作用、 攻击、压抑、退行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3.1消费者的需要分析
设 计 心 理 学
3.1.4消费者需要的不满足与设计 *斯特朗模型图
青岛科技大学
张琳
第三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这本书中,我认为最引人注目的是诺曼博士对于情感化设计要素的独特见解。 他提出,“好的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理智和情感需求。”这一观点对我影响 深远。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需要具备实用性,更应该能够触动使用者的情感, 使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深感《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这本书带给我许多 宝贵的启示。我看到了情感化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手机应用程 序的界面设计,还是家居用品的造型和色彩搭配,情感化设计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们的使用体验。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更加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也更加欣赏那些 能够触动我情感的设计。
这句话指出了设计的关键性,即设计应当是情境和情感的产物。一个好的设 计不仅应该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情感状态和使用环境。 设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境,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和满足感。
“设计师的任务是创造出能引发人们积极情感体验的产品。”
这个观点强调了设计师的责任。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引 发人们的积极情感体验,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和愉悦。设 计师应该通过创新和想象力,创造出能够触动人们情感的产品。
阅读感受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它带领我在设计世 界的最前沿探索情感化的重要性。作者唐纳德·A·诺曼以独特的视角,丝丝入 扣地解读了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理念,使我收获颇丰。
在书中,诺曼博士巧妙地结合了心理学和设计学的知识,为读者展示了情感 化设计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使我们理 解到,设计不只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需求。诺 曼博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设计,不仅要功能完备,更要引发用户的情感共 鸣。
这句话概括了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情感化设计旨在使产品具有吸引力、友好 性、趣味性和情感价值,从而使人们更加愿意使用该产品。设计师应该通过巧妙 的设计,将积极情感融入到产品中,使人们在使用的过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概述
设计心理学
Design psychology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前言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 学科。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 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 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使 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定义: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
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 心理学分支。
广告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概述
第1章
四、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1、设计心理学的形成 时间: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原因: (1)二战后经济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时代的到来,与设计心 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2)随着物质的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面临着两个 转变。即“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转变。
(4)人本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应着重研究人的价 值和人格发展,肯定人的主观 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强调人 类自我实现潜能,肯定人的积 极自主性。
3、与设计心理学相关的应用心理学科
定义: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是一门以心理学 方法研究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 律的学科.
设计心理学通过对 思维和创造过程客 观规律研究,提升 设计师及设计管理 的能力。
设计心理学概述
第1章
二、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2、色彩的轻重感
6、色彩的兴奋与恬静感
3、色彩的膨胀收缩感 7、色彩的华丽与朴实感
4、色彩的软硬感
8、色彩的进退感
9、色彩的味觉感
3.2.3质料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在造物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 发明新的材料来应用于产品设计,不 同的材质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知觉感受。
产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不同材质的不同的知觉特性和肌理效果等 为产品选择一种真正属于产品的材质。
具有各种文化背景、年龄层次(老年、儿童除外) 有自控能力的人。 马路、街巷(地势较平坦的地面) 用脚蹬,用手把持方向、眼睛平视前方 控制自行车安全平稳运行的能力 看是否有动力、传动、控制、操作者的位置等装置 自行车识别的知觉习惯,自行车控制的知觉习惯
小结
知觉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设计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知觉以符号的方式体现出来,研究知觉属性,可以设计出来的产品或者作 品符合受众正常的知觉特性,给予产品设计和开发指导。
知觉模型: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 之前对设计整体关于知觉的把握。
包括:用户的知觉愿望、使用对象、 使用场合、使用方式、知觉能力、知觉 习惯、以及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知 觉活动。
自行车设计要素分析简表
要素 知觉期望 使用对象
使用场合 使用方式 知觉能力 知觉过程 知觉习惯
受众信息 花少量的钱可以把自己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地点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3.2知觉特性的要素 3.2.1形状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3.2.2色彩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3.2.3质料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3.2.4其他因素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3.3知觉习惯
3.4用户知觉模型
3.1知觉概述 3.1.1感觉与知觉 感觉:感觉是由于外界刺激产生的 立即的,直接的,定性的经验。
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 器官而被转化成为的对象、事件、 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直线型:坦率、果断、刚强、 力量、高效率等 曲线形:柔美、节奏、韵律、 含蓄、性感等
在设计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两种线性的结合
在平面设计中,形态等元素同样对知觉特性产生影响。
2、三维形态的类型
一般来说,工业产品的形态可以 分为规则型与不规则型。
规则型:结构稳妥,有序、通常 显得简洁,稳定,平衡。
不规则型:产品的形状没有规律, 总体体现创新、变化、活跃、情趣, 能够拉近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
3.2.1色彩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色彩在人们生活中各个领域 广泛应用,正确利用色彩效果能 够减轻疲劳,能给人带来兴奋、 愉快、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 学习效率。
色彩心理作用效果:
1、色彩的冷暖感
3.2.1其他因素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1、品牌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2、产地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3、价格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4、服务对消费者产品质量知觉的影响
3.3知觉习惯
长时间逐渐养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 习惯(亚里士多德)。
3.4用户知觉模型
第三章 知觉特性与设计
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产品), 人与社会的交流,在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中,知觉应该始终参 与其中,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或者分析产品时都应该考虑到 受众的知觉特性,并把它作为评价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3.1知觉概述 3.1.1知觉与感觉 3.1.2知觉组织原则
就工业设计来说:用户面对使用产 品的心理体验。
3.1.2知觉组织原则
知觉高于感觉之和,强调经验 和行为的整体性。Biblioteka 1图形和背景的关系 2临近原则
3相似原则
4连续原则
5封闭原则
6完美趋向原则
图底关系
3.2用户的知觉特性要素 3.2.1形态对知觉特性的影响 形状知觉是视知觉最 基本的信息之一
1、二维形态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