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②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③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
④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
⑤在2017年的新起点,舆论场上隐约兴起一股暴戾之气,不问是非,只看标签,口水乱飞,满城风雨,但谁都明白,对立和冲突永远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⑥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A . ①③④
B . ②⑤⑥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⑤
2. (2分) (2018高一下·宁夏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中国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全国各地32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
B .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
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C . 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电子信息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D . 由于秦岭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昨日位于秦岭山麓的陕西省六个县市政府的领导被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集中约谈。
3. (2分) (2017高二上·沾益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今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 . 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 . 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他进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
D . 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
4. (6分) (2017高三上·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
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
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
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
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生活,并
不重要。
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导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脱离作家艺术家生活的现实。
即使是那些历史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存在上面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急遽变化的疏离、隔膜与迷茫。
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要求进行更为深入的感受与研究——不仅仅是某种表面的,更应该是穿透表象进入本质的;不仅仅是局部的,更应该是透过局部通达全局的。
任何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的行为都将被时代抛弃。
文艺作品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真实与生动,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
但是,那些能够成为一个时代文化标志的高峰之作,总是要给人以精神的激励,要为这个时代提供思想资源、价值引领、智慧启迪。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高下杂陈。
我们感受到什么样的生活,并进行怎样的表达,决定了创作者的格局,也决定了作品的品格。
这涉及创作者能否承担时代使命的问题。
虽然并不否定那些小题材、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那也是文艺百花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能够有万紫千红的绚丽光彩。
但是,更期待那些能够对时代的发展进步提供力量与启迪,具有宏阔气魄、博大品格,能够表现一个时代精神追求与历史必然性的史诗性作品出现。
(摘编自杜学文《呼唤深刻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何时代优秀文艺的创作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作品也不会产生永恒意义。
B . 揭露现实生活负面现象时,站在不同立场创作的作品实际上是有高下之别的。
C . 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的作品,都是用生活中的人与事体现现实情怀的。
D . 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与时代文化高峰之作不同,它不会给人以精神的激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用大量篇幅阐明了创作离不开现实的观点,这也是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
B . 文章第二,三段采用驳论的方式,先破后立,分析阐述,明确了作者的主张。
C . 作者肯定文化高峰之作,也不否定小题材作品,这样分析说理使论证更严密。
D . 文章先阐明观点,再澄清错误认识,指明原因,最后呼吁创作者承担时代使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给人前行力量、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的创作者不能自以为是、故步自封。
B . 如果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急遽变化深入感受与研究,就能避免一些错误认识。
C . 改变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的立场,作品的艺术魅力就会有大的提高。
D . 创作者只有具有大的格局,才能创作出能够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
5. (19分)(2018·北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
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
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
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
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
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
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
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
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
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
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
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 . 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 . 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 . 卖弄泛滥的情感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 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
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6. (19分)(2020·浦东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
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绝对的,在诗的浪漫逻辑中,爱情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
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
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
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
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
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
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
曹操很懂得关公的这种感情用事的性格,就提起往事,要关公放自己过关以报当年的厚恩。
关公按自己的情感逻辑思忖,感到自己的确还欠着曹操的一份恩情,只好今天放过曹操的残兵败将求得恩义的
平衡了。
⑤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
这种逻辑明明是违反理性逻辑的,仍然要贯彻到底,哪怕个人、事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也要“恩怨分明”以求得“信义素著”之名。
如果罗贯中的笔下,关公的“义”的逻辑遇到理性逻辑就不中用了,那么关公的性格就显得软弱而苍白了,关公的形象之所以动人,就在于这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贯到底。
⑥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⑦然而让人物进入一种自己也无可奈何的情感逻辑,是使人物获得自己的生命的关键。
有时,这种逻辑并非像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那样直接,而是相当曲折的。
⑧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以理性逻辑去代替情感逻辑。
而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概念化的危险越大。
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
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
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途径。
(1)对第①段划线词“歪曲”在文中含义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 扭曲
B . 变异
C . 深刻化
D . 个性化
(2)有人认为第⑤段画线句改为“关公的这种行为,有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语言更为简洁。
你如何看,请简述理由。
(3)以下艺术形象最符合本文作者“饱和度”判断的一项是()。
A .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
B . 《品质》中的格斯拉兄弟
C . 《一碗阳春面》中的面馆老板夫妇
D . 《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
(4)运用本文“无理而妙”的理论分析以下纪念鲁迅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节选自臧克家《有的人》)
(5)从论据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论证的充分性。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5高二上·玉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
进士甲科,通判泗州。
淮水溢,毁城。
朝廷遣中使护筑,绝淮取土,道远,度用兵六十万。
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
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
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
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
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
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
时州县已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
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
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
召为户部副使。
陇右蕃酋兰毡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
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来索。
后帅张昪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
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
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
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讨。
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素携二者,乘以兵,必起边患。
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
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
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聩。
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
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
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傅求传》)
(1)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朝廷遣中使护筑,绝淮取土绝:堵塞
B . 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括:搜刮,搜求
C . 求谓恩非素携二者素:向来
D . 春秋浸高,且病聩浸:渐渐
(2)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傅求善于平息乱局的一组是()
①即黥吏置岭南②夷之得土,载以回舟③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④乃诏谕羌众,反其田⑤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⑥求不能决,反坐告者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傅求防微杜渐,做事通盘考虑。
他设法使参与私铸铁钱的不法之徒破产,遏止了私铸铁钱之风;他还曾成功策划对泗州城墙的修复工作。
B . 傅求执政为民,注重民族团结。
他在朝廷用兵之时调节税收,惠及百姓的同时又保证了军粮供应;他还有效地团结了陇右的夏人,将田地归还他们。
C . 傅求得人赏识,也曾被人非议。
他因为才能出众先后得到吕夷简和文彦博的赏识,也曾因为未能处理好大将钱吉杀人案以及其他案件而遭非议。
D . 傅求善于分析,不轻易用武力。
他处理夷獠入侵和蕃官苏恩逃亡事件时,准确地分析了形势,没有贸然动武,从而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②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7高三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① 春闺
【明】陈子龙②
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
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
【注】①选自《倡和诗馀》中的《湘真阁存稿》。
《倡和诗馀》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l647年)暮春的唱和之词。
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
③惯:照例。
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
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上片写风雨摧落满目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
B . 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
C . “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D . “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