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贸易条件.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根据相对供给和相对需 求确定均衡相对价格(贸易 条件)。
PA/PB
RD’ RD
RS RS’
相对供给上升→贸易条 件恶化;
相对需求上升→贸易条 件改善。
(PA/PB)E
E” E
E’
(QA+Q*A) (QB+Q*B)
利利用用提提供供曲曲线线分分析析贸贸易易条条件件
➢ 相对价格变化,生产和需求改变,生产与需求之间差别通过贸易弥补。 如图所示,在原有的价格下,出口量为EF,进口量为CF;出口价格上 升后,出口量为E’F’,进口量为C’F’。
QB)之间的替代关系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根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原则,生产选择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商品
相对价格(PA/PB)之处。(此时,在给定价格下,国内生产的名义总 产值也达到最大,请思考理由?)。QB
➢ A商品相对价格上升 →生产由点E转变为点E’ →A商品相对供给增加。
QB/Q
➢ 但如果对受援国提出必须采购本国产品的要求,本国对外国的援助所 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可以减少。
大国的关税和出口补贴同时影响供给和需求,对贸易条件形成影响。 关关税税
本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国内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相对供 给增加、相对需求减少→进口商品世界相对价格下降→本国贸易条件改善→ 有利于增加本国福利。
③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较低时,提供曲线凸向出口商品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后, 一方面,在生产上,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增加,增加生 产单位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 进口商品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下降;另一方面, 在 需求上, 进口商品对于出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减少。 因此, 随着出口的增加,单 位出口要求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

第五章贸易条件

第五章贸易条件

如果相互需求不均衡,那双方就要或者调整进口需 求量,或者调整交换比例以达到均衡。假定英国对麻 布的进口需求降低到17码麻布的800倍时,按10∶17的 国际交换比例,它只需提供10码毛呢的800倍作偿付。 再假定德国对毛呢的进口需求仍为10码毛呢的1000倍, 仍愿意提供17码麻布的1000倍作偿付。
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一旦各国的国际收支出 现差额,就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英、德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毛呢
麻布
国内交换比例
英国
10 码
15 码
10∶15
德国
10 码
20 码
10∶20
没有国际贸易时,英国国内15码麻布换10码毛呢, 而德国国内要20码麻布才能换到10码毛呢,显然英国 的毛呢便宜;德国国内10码毛呢能换到20码麻布,而 英国只能换到15码麻布,显然德国的麻布便宜。因此, 英国和德国的贸易格局必然是英国出口毛呢,进口麻 布;德国出口麻布,进口毛呢。那么,两国以什么样 的比例交换呢?显然,对英国来说,出口10码毛呢至 少要换回15码以上的麻布;对德国来说,出口20码麻 布至少要换回10码以上的毛呢。
S=(95/110)×130=112.27
这意味着体现在该国出口商品中的每单位国内生产 要素所得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1990年比1980年增加了 12.27%。尽管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但因在这期 间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下降的幅度,从要素贸易条件看还是改善了。当然,其他 贸易伙伴国与该国共同分享了它的出口部门生产率增加的 部分。
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 减少。在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一国主 动地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反 而有可能获得更大利益。当然,如果一国商品贸易 条件下降的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时, 该国的贸易利益就会减少,随着贸易量的扩张,实 际收入水平将会下降,出现所谓贫困化增长。这时 该国就需要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改变进出 口商品结构。

第五章 贸易条件

第五章 贸易条件

假定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上例相同,而该 国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由1980年100提高 到2000年130,则该国的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为多少
(三)双项因素贸易条件(D)
Px Zx
D=
×
× 100
Pm Zm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假定上例中进出口价格不变,出口商品劳动 生产率指数不变,而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 数则从1980年的100 提高到2000年的105, 则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为多少
T: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Px:出口价格指数 Pm:进口价格指数
例: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80年为基期是 100,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 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那么这个 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多少
(二)单因素贸易条件(S)
Px
S=
× Zx
Pm 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二、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技术进步的类型 2、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三、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
从需求方面 从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趋势
四、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
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进 出口价格比率 贸易大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 贸易小国(不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
五、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
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 2、以提供曲线表示贸易条件的均衡和均衡的 回复
第 三 节
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生产呢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罗勃津斯基定理 2、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3、贫困化增长 4、开放经济条件下一收入贸易条件(I) Px I= × Qx Pm I:收入贸易条件 Qx:出口数量指数

第五章 区际贸易

第五章 区际贸易

11
要素积累效应

首先,要素积累会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其移动 方向取决于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这里仍以资本增加、 劳动不变为例。
12

其次,如果一个地区要素积累导致经济增长偏向产品输出部门,那 么经济增长对该地区的福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一方 面,经济增长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福利的发展;另一 方面,经济增长会使该地区输出的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下降,从而 贸易条件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上述 两种效应的对比。



19
第二节 区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四、区域经济利益与区际贸易的适度保护问题
1.区域经济利益

区域经济利益是指区域在经济上的好处。凡是在经济上对某个 区域有利的东西,都属于该区域的经济利益。区域经济利益是 具体的,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物质动因。 区域经济利益的主体、区域经济利益的客体、区域经济利益的 功能
10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的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并且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 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 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 部门的生产将缩小。于是,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在商品 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 用该要素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E I 为行与
i 1 j 1 i j
m
n
列的数据的总 和,代表所有 地区的输出总 量或输入总量 ,即输出总量
等于输入总量
25

若以Ep代表第i个地区商品输出量占全国各地区商品输 出总量的比重,Ip代表第j个地区商品输入量占全国各 地区商品输入总量的比重,则:

国际贸易选择题 完整版 附答案【精选文档】

国际贸易选择题 完整版 附答案【精选文档】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单选题:1。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B 世界进口总额C 一国进出口总额D 国际贸易量2。

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

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B 3.5C 7。

2D 3.73。

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4。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B 混合型国际分工C 水平型国际分工D 垂直型国际分工5。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B 工业制成品C 工业原料D 都不是6。

开放贸易给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 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B 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C 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D 不可度量多选题: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A 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 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 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D 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E 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统计商品进出口额时,一般对().A 出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B 出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C 进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D 进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E 进出口商品均按到岸价计算9.按参加分工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国际分工可分为().A 产业内国际分工B 产业间国际分工C 垂直型国际分工D 水平型国际分工E 混合型国际分工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单选题:1。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

A 禁止货币出口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2。

5第五章贸易条件

5第五章贸易条件

2、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D)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 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 产率的变化。
D =(Px/Pm)(Zx/Zm)×100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假定上例中进出口价格不变,出口商品劳动 生产率指数不变,而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 指数则从1980年的100 提高到1990年的105, 则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为多少。
第三节
• 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罗勃津斯基定理
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 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 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 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 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 会减少。
(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 品产量的增加。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出 口产品,那就会因增加出口而可能导致国 际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贸易条件趋 向恶化;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为进口竞争 产品,则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该国 进口减少,进口产品价格可能因此下跌, 贸易条件趋向改善。
• 罗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这 意味着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在这个前提下, 如果劳动力增加了,资本未增加,而且增加的劳动力全部 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那增加的劳动力需要配备一定数量 的资本,就势必造成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本的一部分向劳 动密集型行业转移的情况。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把转移过 来的资本原来配备的劳动力也一并转移过来。劳动力的增 长引起了劳动和资本存量在两个行业之间的再调整。这种 调整的结果,必然是扩大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缩小 了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

国际贸易辅导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国际贸易辅导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3.经营的收益不同。代理人获取的是佣金,而包销人赚 取的是利润。
4.代理人一般不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者签订合同。
代理人只居间介绍生意,招揽生意,但不承担履行合 同的责任。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是指在信 贷的基础上进口机器设备,然后用机器设备生 产的产品或其它产品或劳务,分期偿还机器设 备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二、贸易条件的类型
1.净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 格指数之比。其计算方法是: N=(PX/PM)×100
公式中的N为净贸易条件,PX为出口 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或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或购买 力贸易条件指数的基础上,把贸易量 指数加进来。计算方法是: I=(PX/PM)×QX
2.设备进口与产品出口相联系。设备供应方 必须同时承诺回购设备进口方产品或劳务。
3.设备出口方供应技术、设备并取得补偿产 品,设备进口方提供补偿产品取得设备的使用 权和所有权,双方是买卖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世界市场在波动中空前扩大 二、参加世界市场的国家类型日益广泛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价值规律。
计算:
1.假定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为80, 进口价格指数为11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40,计算 该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解释结果。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
1、领会《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2、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3、了解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领会其发展 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世界市场是由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 区别的部分所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 世界市场进行分类。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瞧待的贸易活动,因此称其为对外贸易。

3.出口依存度一定时期内国内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越高,讲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靠程度越高。

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能够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还能够细分为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依存度。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

人们通常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指数的方法来了解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6.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刻〔时刻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

要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盈余,有成出超;要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赤字,又称进超。

7.间接贸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截了当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讲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讲是间接进口。

8.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与贸易量,是以货币表示的反响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9、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要紧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贸易条件)【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贸易条件)【圣才出品】

第五章贸易条件一、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答: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物物交换来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它不牵涉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当出口产品能交换到更多的进口产品时,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

另一种用价格来表示,这种贸易条件就是一国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由于现实生活中参与国际交换的商品种类很多,而且价格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种贸易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2.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答:贸易条件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表示不同意义的贸易条件。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以x P 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m P 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100x m T P P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得到的指数,其可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两种。

①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其计算公式为:()/x m xS P P Z =⨯其中,S 表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x Z 表示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②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将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综合进行考察。

其计算公式为:()()//100x m x m D P P Z Z =⨯其中,D 表示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m Z 表示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简述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各自独立的国家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

2.论述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相似之处,但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国际贸易属于开放经济的范畴.而国内贸易研究的是一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二,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而国内贸易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进行,不涉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

第三,国际贸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国内贸易更难以进行。

第四,国际贸易比较复杂,涉及国际结算中的汇率问题、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运费和保险问题、国际贸易规则解释不一致等多重问题的影响。

第五,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时间较长,风险较国内贸易大。

3•论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进出口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一国的贸易差额应该保持平衡,不要出现过大的顺差或过大的逆差。

如果一国顺差过大,或者还需时间较长,那么必然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报复甚至制裁。

顺差的长期存在还会使大量的国内资源通过出口的方式流出,不利于本国资源在国内的优化配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过度使用。

—国长期的逆差对国内经济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因为贸易逆差必然会减少一国的国际储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从而阻碍了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进而延缓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简述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这种方法不涉及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计算贸易商品指数的比值来表示,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

5•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一,按照商品流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总论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贸易条件:一国(全部)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贸易依存度:一国对外贸易额同其GNP或GDP的比率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对外贸易分类1。

按交易内容和标的物形态:货物贸易(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含技术贸易)2.按货物和服务移动方向(商品流向):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过境贸易3。

按交易参与国(地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4。

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5.按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6.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第一章国际分工上绝对利益理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那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比较利益理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

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

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

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

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

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

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两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第五章 经济增长与贸易

第五章   经济增长与贸易
4
B.偏向性增长
•偏向小麦增长(出口偏向型增长)
小麦
S2 130 S1 80 1W/C 1W/C 0 20
例如,土地供给的相对增加 使一国的PPC外移,且向小 麦方向移动的幅度更大。 结果: 在商品价格比不变的情况下, 该国小麦生产增加。 布匹的生产,不确定。
布匹
增长来源: ①土地供给增加幅度大于劳动 ②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快于布匹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PPC
一、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生产能力的扩张,源于该国生产要素禀 赋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两个源泉: ① 生产要素禀赋: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 ② 生产技术的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提高) 均会使得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ppc)向外扩张。 注: 本章只研究“资源增加”所导致的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的情况同理。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 W.M.Corden和J.Peter Neary在1982年给出的。 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 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 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 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 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 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 和服务业部门)。
10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如果该国突然发现某种自然资源,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1.一是资源转移效应: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 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 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本币升值, 再次打击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 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 2.二是支出效应(进口增加效应):自然资源出口带来 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的 进口,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但是对不可 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一段 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

第五章 贸易条件分解

第五章 贸易条件分解

第二节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 理论
三个阶段: •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 马歇尔的提供线曲线 • 西方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件理论发展
相互需求原理
• 相互需求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提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只论证互利性贸易的基础 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而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 如何在双方进行分配。 穆勒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 的分析,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B
0
C0 C1 C2
X
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
• A国对进口商品Y的需求增加所导致的提供曲线的移 动产生两种经济效应,即在使贸易量由E点扩大到G 点的同时,贸易条件却由t0降至t1。前者增加了A国 的福利,后者相反。
• 如果贸易量的扩大的有利程度大于贸易条件恶化的不 利程度,则A国的总贸易情况改善,净福利增加。反 之,则总的贸易情况恶化,净福利减少。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利益的分割
1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利益分割:一国对本国商品的需 求越是大于本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越有利于本国。
2、该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这个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 交换比例又是由相互需求决定的;另一方面相互需求的数量 又是由国际交换比例决定。 其次,该理论只能运用到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都能对市场 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 最后,该理论以物物交换为例来论证国际需求方程式,在一次 交换活动中容易求得国际收支平衡,但一国所有活动要想同 时达到平衡显然不可能的。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
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
定义: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福利水 平所愿意进行的进出口组合。
作为出口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 愿意出口商品的数量 作为进口需求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 愿意进口商品的数量

第五章 贸易条件

第五章  贸易条件

提供曲线的特征
过了一临界点会向回弯曲成弓状 原因: 出口生产随规模扩大而成本递增 进口商品随进口增加效用下降 示例: A专业化生产X,B专业生产Y。 A出口X,进口Y;B出口Y,进口X。 A国的提供曲线表明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A国愿意出 口多少X商品交换Y商品;B国的提供曲线表明在不同 的贸易条件下,B国愿意出口多少Y交换X。
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
上升10%,为110,则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则
为:
T=(95/110)×100=86.36
1980 与 1990 年间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近
15个百分点,贸易条件恶化。
要点注解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有效性通常只局限于不发生进出口商 品结构变动的一定时期之内. 它是用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单位商品的贸易利益是 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即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并不能表 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这是无法计算的)。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 化了,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 的减少,这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 合理的判断。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 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 生产率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S=(Px/Pm)×Zx S代表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x代表一 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2、国际需求方程式
指能使双方总出口恰好等于其总进口的贸易条件。它 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需求所决定。 若: 英:17X1000 麻布(进口D) 10X1000 毛呢(出口S) 德:10X1000 毛呢(进口D) 17X1000 麻布(出口S) 可见,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实物形态) 现在,英:17X800麻布(进口D) 10X800毛呢(出口S) 德:10X1000 毛呢(进口D) 17X1000 麻布(出口S)

国际经济学第五章___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五章___标准贸易模型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一、对以前模型的概述前面已经分析介绍了三个不同的模型。

每一个模型对生产可能性的决定因素都作了不同的假设。

为了突出重点,每一个模型都略去了其他模型强调的现实中的一些方面。

这些模型有:1.李嘉图模型。

生产可能性由单一要素(劳动)在两个部门的分配情况所决定。

该模型阐述的实质观点是比较优势,但无法让我们对收入的分配进行讨论。

2.特定要素模型。

当劳动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时,其他的要素对于具体的产业而言都是特定的。

对于理解收入分配来说,这是个理想的模型,但难以用来讨论贸易模式。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生产中的多种要素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移动。

该模型比前两个模型都难以掌握,但对于资源是如何决定贸易模式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将结论建立在所有模型综合的基础上。

例如;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的主要变动是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出口迅猛增长。

这些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发展。

要讨论劳动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应用第2章的李嘉图模型。

贸易模式的变动对美国的不同集团有不同的影响。

要理解环太平洋贸易的增长对美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我们需要应用第3章的特定要素模型。

最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资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由于它们积聚资本,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从而使非技术工人变成了稀缺要素。

为了理解这一变动产生的影响,我们要转向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尽管这些模型有许多具体区别,但都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特点:l.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2.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对供给曲线。

3.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均衡点。

由于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将已经研究过的模型看成是一个更具一般性的世界贸易模型的特例。

这个一般性模型可用于分析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配套题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配套题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配套题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
•二、判断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第四章世界市场
•第五章贸易条件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第八章从GATT到WTO
才聪学习网——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试看部分内容
本题库为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配套题库,包括考研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

本部分精选部分名校近些年考研真题中的典型题目,并对所有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研究考研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

本部分严格按照张二震主编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章目进行编排,共分为10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才聪学习网——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使某种产品的产量 发生变化,从而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假设:小麦(劳动密集);布 (资本密集)。
以布为例,则布的产量变化如下: 中性技术进步: ↑ 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 ↑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不确定
同理,小麦的产量变化如下: 中性技术进步: ↑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 ↑ 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不确定



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生 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两种商品, 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 中性技术进步 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 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Y
节约资本的 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 进步
资 本
节约劳动的 技术进步
O
劳动
X
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节约资本/节约劳动技术进步

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C/L降低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C/L 升高


资本不变,劳动增加——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产量上升(资源向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移) 劳动不变,资本增加——资本密集型产 品的产量上升(资源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转移)
两种情况(以劳动增加,资本 不变为例)
1.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下降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价格上升(本国产 业转移,增加了对资本密集产品的需求) 贸易条件恶化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 约翰.穆勒:相互需求
相互需求原理
——Principle of Reciprocal Demand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英、德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再假设:进口小麦,出口布。
若小麦部门发生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 产量↑,贸易条件↑ 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 产量↑,贸易条 件↑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产量不确定,对 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


若布发生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 产量↑,贸易条件↓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 产量↑,贸易条 件↓ 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产量不确定,贸 易条件变化不确定。

I 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Qx 代表出口
量指数。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相同,而该国的出
口量指数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年的120,
则该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为:
I=(95/110)×120=103.63

这说明,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但由 于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收入的增加,该国 1990年的进口能力还是比1980年提高了3.63%,
现实生活中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 格指数之比亦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 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以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
素生产率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D =(Px/Pm)(Zx/Zm)×100

D 代表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Zm 代 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1980年到1990年期间 从100上升到105,其它状况同前。则该国的双 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D=(95/110)(130/105)×100=106.92
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
愈是对本国有利。
相互需求原理的局限性



循环论证:相互需求与交换比例;收支 平衡与贸易条件 该原理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 的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 国家。 国际收支平衡难达到
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1842-1924) ——剑桥学派的创建人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商品价格指数,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
T=(Px/Pm)×100
例子:

1980(基年):Px=Pm=100。 1990 :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5 %,为 95 ,进
口价格指数上升 10 %,为 110 ,则该国商
品贸易条件指数则为:
T=(95/110)×100=86.36

17*1000

则贸易条件就是:麻布:毛呢=17:10
2、当相互需求不均衡时:

英国:麻布需求17*900,愿意付毛呢10*900


德国:毛呢需求10*1000,愿意付麻布17*1000
麻布供过于求,价格下降;麻布价格下降后,对麻布的
需求上升(如,18*900)

毛呢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毛呢价格上升后,对毛呢需 求下降(如,10*900)
X
相互需求 提供曲线

需求对贸易 条件的影响
供给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 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 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贫困化增长

则贸易条件:18:10
相互需求的小结

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限定的范围内进 行

具体交换比例由需求的强度决定
交换比例总是使出口等于进口
相互需求强度 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相互需求原理认为,相互需求强度影响
到贸易利益的分割。均衡贸易条件对哪
一方更有利,要看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

第三阶段:当代贸易理论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亚当· 斯密更具有启发 性,马尔萨斯更富于独 创性,李嘉图更有条理 性,可事实依然是,穆 勒知道如何总结这三个 人的发现,知道如何把 这些发现首尾一致地联 结在一起,使普通人对 其有所了解。
一个回顾
国内对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 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
具体例子:

A国:出口X, 进口Y B国:出口Y, 进口X
Y
A B
B’
对本国出口商品 需求的增加,有 利于贸易条件的 改善。
O B 国对出口商品国内需求增加引起的提供曲线的转移
X
Y
A
A’
对进口商品需求 增加,贸易条件 恶化。
B
O A 国对进口商品需求增加引起的提供曲线的转移
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的含义是,当一个国家(通常是 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 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 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 的地步。
一般说,这种贫困化增长的情况大多发生 在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大国。

制成品
巴西
O 贫困化增长
2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进口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价格下降 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上升(本国产 业转移,减少了资本密集产品的出口) 贸易条件改善
结论: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这种增长是出现在进口竞争行业还是出口
行业。

假定生产要素增长能影响商品的世界价格, 那么,替代进口的经济增长会改善这个国 家的贸易条件,而扩大出口的增长会使这
又一推荐

互动百科: /wiki
第五章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的概念

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 易时的交换比例。它有两种表示法: 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

用价格来表示: 出口价格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
考察,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Single):只考虑出口的生产率
双项(Double):进出口的生产率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 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毛 呢 英国 德国 10 码 10 码 麻 布 15 码 20 码 国内交换比例 10∶15 10∶20
以毛呢计算,国际交换比例的范围 为
毛呢 麻布 15码+ 10码
20码-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 贸易条件
1、当相互需求均衡时:

英国:麻布需求17*1000,愿意付毛呢 10*1000

德国:毛呢需求10*1000,愿意付麻布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

提供曲线的基本涵义是:在各种贸易条 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 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提供曲线 既可以看成是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 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作为出口 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 一国所愿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
Y
A
互利贸易区
O X
A 国的提供曲线(出口 X,进口 Y)
Y
互利贸易区 B
O
X
B 国的提供曲线(出口 Y,进口 X)
提供曲线的特征:
过了一临界点会向回弯曲成 弓状的原因: 出口生产随规模扩大而成本递增 进口商品随进口增加效用下降
Y
A E
W
B
O
C
X
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
当贸易条件偏离了均衡,如 何重新恢复均衡? Tf Te Tg
咖啡
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增长只发生在出口部门 一国极端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以致新 增资源只能进入出口部门 出口扩张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 外国对本国所增长的出口产品的需求几乎无 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