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浅析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浅析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浅析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作者:李世彩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9期摘要:文化保守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新世纪以来成为我国非常关注的文化派别和社会思想潮流。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当今社会文化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全面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当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有益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社会思潮;积极意义;消极影响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232-02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年来已成为文化思想界一个引人瞩目的思潮和文化流派。

在复兴中国的道路上,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精糟并存,其将成为现当代文化的良方还是羁绊?在商品经济全球化的大冲击中,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对现代化社会的进步给予肯定的同时,还提出了“儒化”的观点,引起了社会上某些思想混乱,这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健康良性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了。

一、当今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基本原因任何一种文化思潮,它的产生都有着深厚的背景,中国现当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是如此。

(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当前,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开放深化的当今世界,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度外。

文化保守主义在我国的泛起,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1.经济的全球化促使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

随着世界的高度开放,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思想出现了多元化。

2.“文明冲突”论的刺激。

一些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化威胁论,给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中国文人对国外的文化产生了抵触情绪,掀起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国学、实现文化复兴的思想态势。

3.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传入。

保守主义的源流与历史脉络PPT文档共32页

保守主义的源流与历史脉络PPT文档共32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保守主义的源流与历史脉络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Than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思潮及其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鸦片战争以降,中国进人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历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时代落差、中国自身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及西方国家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卜的渗透和影响等诸多因素,使得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极具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卜,还体现在愈演愈烈的文化思潮。

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读经讨论,到五十年代抽象继承法争论,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思潮在激荡起伏的时代浪潮中奔流涌动。

然而,古今中西文化问题并没有随着争论的不断延展而逐渐明晰,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愈加复杂。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般说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广义卜指的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严格说来,“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规模、性质、影响等多方面都有实质不同,是两场不同的运动。

然而,“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并非是完全的,两者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和历史脉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场“运动”的出场方式和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却是同一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同一社会主体的现实活动,在文化主张、价值信念、历史影响等诸多方面高度契合。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先导,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在这个意义卜,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合二为一,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来指称发生在“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较为妥帖的。

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看法。

狭义的时间节点是从1917年到1921年。

广义的时间节点是从1915年到1923年。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卜的分歧,并未影响人们对这场运动的实质内容和历史影响的理解。

从历史背景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文化根源。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在根本层面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张之洞与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张之洞与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张之洞与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冯友兰曾经对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底,并不是因为他是西洋底,而是因为他是近代或现代底。

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底,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底。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近代以来西学的冲击来势汹汹,中国传统儒学应对乏术,统治了中国两千年的儒学信条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晚清的政治危机正是以儒学危机为核心而展开的。

面临西学冲击,中国将走向何方?文化保守主义,是一部分人的选择,而张之洞正是这一部分人的代表。

在辜鸿铭,这位曾经在张之洞幕府供职二十余年的晚清怪杰看来,“周之末季自荀卿以后无儒者,今自张文襄以后亦无儒臣”(《辜鸿铭文集》)。

“儒臣”正是张之洞毕生追求的人格理想。

他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引下接触了西方文明,通过“中体西用”思想回答了学习西方与维护道统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有限地吸收西方文明,试图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价值的固守来维持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反映出一位末世“儒臣”对儒学正统的调适与坚守。

作为晚清官僚中的学者,学者中的官僚,张之洞的从政与为官具有一种独到的儒家文化特色,他始终力图为自己的为政治民之道寻求一种学理上的解释。

他自四岁发蒙,所师从者皆一时硕学鸿儒,十三岁成秀才,十五岁荣登解元,二十六岁题名探花,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一生在强调通经致用的基础上,笔耕不辍,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除奏章、公牍等政书外,范围涉及经史、诗文、辞章、训诂、版本及目录学,梁启超更是在谈到他年轻时候读到张公的《书目答问》和《轩语》这两本书后,才“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

张之洞虽然宦海浮沉四十年,其文儒清雅的书生本色却未曾消退,有记载说他“好读书,非至终卷,不忍释手,甚至于倦极入梦,犹手握一卷也”。

他在为官期间也是勤政自律,自称“服官四十余年,乡里未造房舍、置田产”(《张之洞全集》)。

保守主义的源流与历史脉络32页PPT

保守主义的源流与历史脉络32页PPT

保守主义的源流与历史脉络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பைடு நூலகம்。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共3篇

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共3篇

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共3篇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1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思想影响深远。

他生于1837年,晚清末年因侮辱德国领事遭到官府惩罚而去世。

张之洞早年在福建乡下生活,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

他十分崇尚祖宗的道德和礼仪,强调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而且,张之洞还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反对洋务运动闻名于世,支持封建社会制度和旧传统。

时至今日,晚清文化保守主义重要的思想代表包括张之洞和康有为。

张之洞和康有为的主要争论是对孔子的看法。

张之洞认为孔子教导了“仁义礼智信”这样的经典思想,是“圣贤之道”的最高表达,可以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

而康有为则认为孔子的思想已经过时,需要进行时代性的改革。

在张之洞看来,孔子的儒学可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还可以促使人们遵循自身的规范和道德标准。

他反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认为这些思潮会危及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在这种背景下,张之洞也反对洋务运动,因为他认为这些新兴技术和思想会导致中国的传统和价值观受到破坏。

根据张之洞的观点,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机器、社会变革理论、逻辑哲学和改革的想法本质上都是危险的。

他反对任何威胁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东西,包括科学、新技术和自由主义运动。

与康有为相比,张之洞的观点更为传统,强调恢复传统的儒学教育,保护经典著作和道德规范,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

他的思想对晚清文化保守主义和后来的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十分愤慨的演讲中,张之洞强调了中国需要恢复传统道德和社会结构,用来代替正在衰退的封建社会。

张之洞相信,人们应该抗拒西方文化渗透的压力,保持中国民族的纯洁性,并通过传统的方式来加强国家和社会的力量。

他主张恢复传统的家庭结构、道德标准和纪律,反对妇女独立和教育改革等“洋化”思潮。

总之,张之洞可以被看作是晚清文化保守主义和传统主义的代表。

他强调,中国需要回到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并恢复其封建社会的结构。

马一浮与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马一浮与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所 导致 的 “ 异 化 ” 现 象 的批 判 , 在 其 他 民 族 及 国家 则 主 要 表 现 为对现代 资本 主义入侵 的反应与反 思。因此 ,西方 文化保 守 主 义 主 要 面对 的 是 传 统 与 现 代 的矛 盾 , 而 包 括 中 国 在 内 的 发展中 民族 与国家则处理 的是传统与现代 化、本土 与外来的 双 重矛盾。 2 0 世纪上半 叶,中国文化保 守主 义思潮有 了较 大发展 , 马一浮 即是 其中的主 要代 表人物之一 ,其对于 中国理学 、道 学 、佛学研 究之精深在现 代中 国思想 史上几乎无人 能及 。梁


l 《 ; } j “ { l f {f
文化保 守 主义 思 潮
李淑敏
文化保 守主 义是随着 资本 主义世界历 史时代 的到来 , 由 于现代 资本主义全 球性扩张而 引起的世界 范围 内反 思现 代化 的文 化思潮 ,在 发达资本 主义 国家主要表 现为对机器大 工业
的影 响 与 价 值 。
进 的……是 日新 的…… ”【 ” 因此, “ 学 者 当知 六艺之 教 ,固 是 中国至 高特殊之文化 :唯其可 以推 行于全人类 ,放之 四海 而 皆准 ,所 以至 高……故今 日欲 弘六 艺之道 ,并不是狭义地 保存 国粹 ,单独地发挥 自己民族精神 而止 ,是 要使 此种文化 普遍及 于全人类 ,革 新全人类 习气 上之流失 ,而复其本然 之 善 ,全 其性德之 真,方是成 己成物 ,尽 己之性 ,尽人之 性, 方是圣 人之 盛德大业 …… ” 客观 而言 ,马一浮所 言六 艺, 表面看 来是传统文化 的 内容 ,而 实际上它 并非是死 的、僵 化 的,是中国传统 文化 中 的活 的精 神,其体 系和 结构亦是 极具 包容 性和开放性 并且 不断发展 的,只要人类 思想有所发 展, “ 六艺 ”都可将其统摄,被统摄 的所有学术相互融通 ,最终归 于六艺,其原因就在于学术是心性 的流露。用图示可表示为:

浅淡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浅淡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浅淡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摘要: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的崛起已引起了国人和学者们的关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简述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原因,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的主义特征,最后用辩证法中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国学热辩证法导言在中国,文化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西化派形成了现代思想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而文化保守主义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发展下去。

八九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重新崛起,引起了国人的广泛的关注,甚至不少学者开始对文化保守主义进行研究。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研究文化保守主义时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故而本文运用了辩证的眼光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展开了阐述。

1 文化保守主义的原因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由来以久。

它始于明清之际的“西学中源”、清末的“中体西用”,又经历了“五四”运动时期的“东方文化优越论”、30年代的“本位文化建设论”,到20世纪80至90年代以后出现了“文化热”、“国学热”,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重新崛起,甚至有些人在国学研究中公然扛起了文化保守主义的大旗。

2004年被一些学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年”,以读经问题的争论、《甲申文化宣言》的签布和《原道》十年纪念三个事件为标志,文化保守主义以汹涌的气势卷土而来,成为当代中国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成为当代中国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兴盛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然而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冲击,中国的文化不能完全向着“全盘西化”的方向发展。

可是中国民族文化也不能长期处于文化冲击的状态,否则中国的文化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_412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_412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文化研究中,情绪化地反传统、倡西化是主流,而90年代的“国学热”中,此一主流悄然退位,代之而起的则是新文化保守主义。

弘扬传统,复兴儒学,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寻求解决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途径等等,成为近年学界的热门话题。

这并非简单的话语转换,而是表明中国当代学人文化气质的变移。

导致世纪之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而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本就存在着一个文化保守主义传统,且这传统始终或强或弱、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影响,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使我们在感受当代新文化保守主义精神气息的同时,尚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作番客观论析。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内在理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inner logic)。

据美国学者艾恺的研究,“文化保守主义”(又称“文化守成主义”Cultural Conserva-tive),是伴随着西方近现代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而最早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其代表者主要有德国的哈曼(1773——1878年)、谢林(1775——1854年)、赫德(1744——1803年)、斐希特(1767——1814年)、希洛克(1876——1924年),英国的柏克(1729——1797年)、科柏特(1763——1835年)、柯尔雪基(1772——1843年),法国的格斯特(1753——1827年)、托克维尔(1803——1859年)等。

他们的出身、经历及其所具有的学术知识、承受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均有所不同,对于很多问题的具体见解亦有歧异,但“都以各种传统形式(或理想化)的社会当作社会完善的试验”,并都对个人的物质私利“有深刻的厌恶,唯恐它会毁坏所有建基于道德原则的人群关系。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浅谈文化保守主义思潮14空乘7班谷秀11号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相继涌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

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

近期以来,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十分活跃,在当前我国的思想界,保守主义儒化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和文化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而引起的一股以认同、回归、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性文化潮流,这股潮流对整个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当代获得新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当代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

这股思潮在我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有着深厚的土壤,同时也有着广泛的现实生活基础和需要。

由于这股思潮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兴起,与吸收人类社会积极文化成果特别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起源在清末民初。

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国粹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

国粹派提倡保存国粹,基于的是这样一种认识,即国粹是立国之本,保存了国粹就能保国家,救民族。

故此,他们从民族、历史、语言、文字和地域的有机联系出发,界定“国粹”,发掘中国文化之独特价值。

尽管国粹派对于“国粹”的具体界定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即认为国粹是一种“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而这种精神又蕴含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学遗产之中。

国粹派既反对脱离中国文化生命机制的“欧化”主张,也不赞成一味顽固守旧。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实现中西文化的调和,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的精神加西方的物质。

文化保守主义的另一发展是康有为的孔教运动。

康有为虽然要求设立孔教,对传统文化采取维护和弘扬的态度,但他并没有一概拒绝向西方文化学习。

他不仅主张采取西方政教分立的原则,以保持儒学的相对独立性,而且认为中国也有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政治制度之必要,但这种学习必须以维护其“国魂”——孔教之功用为基础,为前提。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五、三个代表人物:杜亚泉、梁漱 溟、梁启超


1.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号 亚泉,笔名伧父、高劳,浙江山阴县(今上虞市) 人。1900年在上海创办亚泉学馆,所发行《亚泉 杂志》为我国最早提倡科学的期刊之一。1904- 1932年任职商务印书馆。1911年起任《东方杂志》 主编达9年之久。 杜亚泉从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明的差异: (一)西方重人为,中国重自然。西洋人“以自 然为恶,一切以人力营治之”,中国人“以自然 为善,一切皆以体天意,遵天命,循天理为主”。

杜亚泉说:“吾人今日在迷途中之救济,决不能 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 有之文明,……盖产生西洋文明之西洋人,方 自陷于混乱矛盾之中,而亟亟有待于救济。吾人 乃希望藉西洋文明以救济吾人,斯真问道于盲 矣。”因此,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固有之文 明”,“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合于吾固有 文明之中”。如果统整能成,那么不仅可以救济 中国,也可以救济全世界。他认为我国固有文明 的基础就是君道臣节名教纲常,应当“发挥而光 大之”。

其一,由崇拜西方科学转向批评科学万能论。
其二,宣扬“东方文化救世论”,倡导东西文化 的调和或互补。他说,我们的责任“是拿西洋的 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 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再把这 种新文明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 处”。最后,他号召青年:“我们可爱的青年啊, 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 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 超拔他哩。”

第二,从内容上指出杜亚泉的错误。如杜亚泉认 为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是以民主主义为基础,因 此,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化与现 时的国体并非不相容,而是可以融合而会通的。 陈指出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是以君主的社稷为本 位,这种仁民爱民为民的民本主义,与以人民为 主体,由民(by people)主义的民主政治,“绝 非一物”。因此,“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 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 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 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 • 展 阶段与流派 什么是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发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English Name •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会议提出“四个更加”:当今社会更多地以 文化的方式参与全球化;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 用更加突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 创造力的源泉;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丰富 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 “三个关系到”:关系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 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关系到中华民族在建国100年的复兴伟业。
• 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 任公。广东新会人。 早年倡导维新变法, 五四时期转向文化 保守主义者。1919 年出版《欧游心影 录》,
• “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 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 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倒反带来 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 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 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一位‘科 学先生’。” •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 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 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 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

二、儒学宗教化的尝试:保教运动
1、保教运动的社会背景 2、保教运动的发展过程 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统治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3、保教运动失败的原因:定位错误
康 有 为
袁 世 凯
三、现代新儒家的崛起
1、现代新儒家的由来及其观点
2、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
☯梁漱溟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刘军宁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保守主义英国保守主义美国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
第六讲
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 (二)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一、缘起
(一)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启蒙运动的 局限: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二)文化保守主义解析 1、传统保守主义: 2、新保守主义青 年 梁 漱 溟梁 漱 溟复习题:
你认为现代新儒家的观点有哪些合 理之处?
思考题:

请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现代化 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 并请你谈谈你对这三个国家现代化 模式的看法。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学衡派是以欧美留学归国知识分子为主而形成的 一个学术群体,其核心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 先骕、汤用彤等。他们以1922年创刊的《学衡》 杂志为学术阵地,打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的旗号,一方面继承晚清国粹派的某些论学宗旨, 一方面引入西方学者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以一 种特有的中西合璧式保守情怀,看待并从事现代 学术文化的构建。此派因主要精力在于比较专门 的学术研究领域,因此在社会整体文化的理论建 设方面未能留下更多的东西。 这两派在五四时期都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 出现的。

我们的文化建设应是: 不守旧; 不盲从。
四、五四时期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1915-1927)

杜亚泉与陈独秀之争由陈独秀首先挑起。1918年9 月,针对《东方杂志》上发表的《中西文化之评 判》(平佚译自日本《东亚之光》杂志)、《功 利主义与学术》(钱智修)和《迷乱之现代人心》 (杜亚泉)三篇文章,陈独秀写了《质问〈东方 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一文。 时隔三个月,杜以“伧父”笔名发表《答〈新青 年〉杂志记者之质问》以为答复。次年2月,陈又 以一篇长文《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对杜的 答文逐条予以驳斥,杜没有下文,主动偃旗息鼓。

实际上,梁所强调的文化模式是“中国儒 家的人生态度”加上“西方的民主与科 学”。他一方面批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的中西文化调和论调,一方面自己所主张 的仍是中西文化调和,反映了其文化理论 的矛盾性,仍然未能摆脱“中体西用”思 想的窠臼。

梁启超早年对于西方文明是热烈欢迎的, 对中国文化有较多批评。但在欧游之后, 他的文化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成了一名 保守主义者。突出反映在《欧游心影录》 中。一战后,梁启超和丁文江、张君劢、 蒋百里等人,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先 后游览了英、法、比利时、荷兰、瑞士、 意大利和德国。此行对他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