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梯形的详解教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特殊梯形,并能做出各类梯形的高。
3、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1、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
2、培养自身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讨未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自我培养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及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
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且好奇心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多动手,在操作中感知梯形的由来和演变过程,感悟梯形的概念和特征,体会知识探究的过程。
3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2、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难点:动手创造梯形,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梯形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你们都认识了吗(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师:这些图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谁来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PPT)(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活动2【讲授】操作体验,了解梯形特征1、平行四边形→梯形梯形的定义教学师:(PPT)沿直线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PPT闪烁)红色这部分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不是了(一组对边不平行) 那是什么图形,你们知道吗(梯形)师:你能像平行四边形一样说说什么是梯形吗(生答师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梯形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梯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梯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梯形并进行分类。
3. 能够计算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1. 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梯形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梯形的定义:梯形是由两条平行边和两条不平行边组成的四边形。
2. 讲解梯形的性质:梯形的两个对角线互相平分。
3. 分类梯形:按边长和角的大小对梯形进行分类。
4. 计算梯形的面积:介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引出梯形的定义。
2. 新课呈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梯形,引发学生对梯形的兴趣。
3. 讲解梯形的性质: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梯形两个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4. 分类梯形:将梯形按照边长和角的大小分类,与学生一起发现规律。
5. 计算梯形的面积:介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底边之和乘以高除以2),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并与学生一起练和讨论。
6. 巩固练:布置练题,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
7. 总结:回顾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并强调梯形面积计算的步骤和公式。
8. 课堂反馈:随堂检测学生对梯形的理解程度,及时提供反馈和纠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图片、示意图、计算例题、练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练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题,评估他们掌握梯形面积计算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以上是《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梯形教案》的大致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可以相应调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66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很棒,那么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平面图形,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特征。
(出示一个梯形)问:这也是平行四边形吗?那它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不同点: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都平行,第二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师:那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梯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
(导入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齐读梯形的定义,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梯形?请你指出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梯形?原来梯形在我们生活中这么常见,那大家想不想认识梯形更多的知识呀。
3、在平行四边形中我们有底和高,那在梯形中又有些什么呢?(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4、梯形中的高又怎样画呢?5、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三、巩固练习1、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梯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梯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梯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使他们掌握梯形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各种类型的梯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梯形的分类方法。
2. 能够识别和画出各种类型的梯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梯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梯形的分类和识别。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讲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同时,我将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梯形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梯形模型、卡片、画图工具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梯形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物体,如梯子、滑梯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 梯形的定义: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梯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梯形的特点。
3. 梯形的性质:我会向学生讲解梯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对边平行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梯形的分类:我会向学生介绍梯形的分类方法,如按底边长度分类、按腰的长度分类等,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梯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6.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以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梯形的作业,如画出给定条件的梯形、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梯形等,以加深学生对梯形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梯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等内容。
梯形的认识 (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梯形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区别。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梯形的概念,理解其独特的性质,并能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梯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了解梯形的特征和分类,能正确识别和绘制梯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梯形定义的理解:学生对梯形定义中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一特点的把握。
2. 梯形特征的识别:学生在识别和绘制梯形时,对梯形各边、角的特点的把握。
3.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区别:学生在区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时的困惑。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梯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讲解梯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绘制梯形,并尝试找出梯形各边、角的特点。
4. 巩固提高: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梯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梯形的认识2. 板书内容:梯形的定义、特征、分类,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区别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绘制梯形,找出梯形各边、角的特点。
2. 提高题:区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说明理由。
3. 拓展题:探讨梯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梯形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梯形的认识》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特征和概念,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梯形的特征和概念。
2. 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3. 画梯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区别。
2. 梯形的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梯形模型或图片。
3. 直尺、量角器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出示一些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梯形。
二、探究梯形的特征1. 让学生分组讨论:梯形有什么特征?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讲解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3.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上底、下底、腰和斜高。
4.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梯形的各部分长度和角度,进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三、画梯形1. 教师示范如何画梯形,并讲解画梯形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梯形,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独立画一个梯形,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 让学生画出一个等腰梯形,并计算它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梯形的特征和概念。
2. 教师强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或场景中有梯形,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概念,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了画梯形。
5.5认识梯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5.5 认识梯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梯形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5节《认识梯形》。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梯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梯形的四条边、对角线、上下底边平行等特征,以及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殊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各种梯形。
2. 掌握梯形的分类方法,能够判断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还是直角梯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熟练识别各种梯形,并能够运用梯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梯形模型、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物品,如梯子、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梯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梯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性质定理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梯形的相关题目,如识别和分类梯形、运用梯形性质进行计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化对梯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5节《认识梯形》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梯形-人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梯形-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定义,知道梯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梯形2. 梯形的特征3. 梯形的分类4. 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的定义和特征2. 教学难点:梯形的分类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楼梯、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梯形的定义。
2. 讲解梯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有两边平行,这两边被称为梯形的底边,另外两边被称为梯形的腰。
讲解梯形的特征:(1)梯形的底边互相平行(2)梯形的腰不相等(3)梯形的内角和为360度3. 梯形的分类根据梯形的特征,将梯形分为以下几类:(1)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2)直角梯形:一个内角为90度的梯形(3)一般梯形:除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之外的梯形4. 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梯子、楼梯、桥梁等。
5. 练习与巩固出示一些梯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类别,并说明理由。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梯形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梯形,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例、讲解定义和特征、分类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对梯形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3. 在讲解梯形的分类时,要注意区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和一般梯形的特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教案第【1】篇〗《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6页的教学内容,教学梯形的认识和给梯形画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和垂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名称,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以及给梯形画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描一描,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经历认识梯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能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这些都为新课的教学作了一定的识铺垫和技能准备。
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很难准确地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
【教学重点】建立梯形的概念,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给不同位置摆放的梯形画高。
【教学关键】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梯形特征的理解。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认一认、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学一学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教学课时】共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齐读课题:梯形的认识2、初步认识梯形。
这是什么图形?生:梯形。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梯形?生:……(设计意图:形成表象,结合生活初步感知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二、探究新知,构建概念1、了解梯形的特征,概括梯形的定义(1)观察大屏幕中的三个梯形,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梯形都有()条边,()个角,所以梯形也是()边形。
《梯形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梯形的定义,理解梯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判断梯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梯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判断梯形。
教学难点:1. 理解梯形的特征。
2. 判断梯形。
教学准备:1. 教具:梯形模型、三角板、直尺等。
2. 学具:三角板、直尺、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梯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名称。
2. 学生回答:梯形。
3.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梯形有什么特征吗?4. 学生回答:梯形有两边平行,另外两边不平行。
5. 教师总结:梯形是一种四边形,有两条平行边,另外两条不平行。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图形,引导学生判断哪些是梯形。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梯形的?4. 学生回答:通过观察两边是否平行来判断。
5. 教师总结:梯形的判断方法是通过观察两边是否平行。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梯形。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提问:你们在判断梯形时遇到了哪些困难?4. 学生回答:有时候两条不平行的边看起来很接近,容易误判。
5. 教师总结:在判断梯形时,要注意观察两条不平行的边是否真的很接近,以免误判。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梯形,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2. 学生观察并回答。
3.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梯形还有哪些特征吗?4. 学生回答: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梯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平行边的平均数乘以高。
5. 教师总结:梯形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来发现它们。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梯形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梯形的定义、特征、判断方法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厅性的高的概念,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流程: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1的,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
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根据学生回忆板书:(1)探究特点(2)认识高、底(3)多种练习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
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一)探究特点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2、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
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
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
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三、练习提高想想做做1-5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桌间说说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梯形-人教版 (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梯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梯形的定义,认识梯形的底和高,能识别梯形,并了解四边形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知梯形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梯形的定义、底和高的认识,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难点:梯形底和高的确定,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梯形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四边形知识,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如两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等。
(2)教师给出梯形的定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加深对梯形的理解。
(3)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如何确定梯形的底和高。
(4)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梯形,并尝试运用梯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梯形的问题,并给出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梯形接力赛”,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梯形相关的任务,如画出指定底和高的梯形、计算梯形的面积等。
(3)评选出最佳设计问题和最佳解答,给予表扬和奖励。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梯形的定义、底和高的认识,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梯形,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使学生掌握了梯形的定义、底和高的认识,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
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
在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5课时梯形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例3。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梯形的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正确地画出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见过吗?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概括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今天我们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梯形)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说明: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梯形的高在哪儿?(4)教师画高。
教师边画高边讲解。
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下底)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5)让学生画高。
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3.认识两种特殊的梯形。
边出示图边说明: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4.巩固练习:(1)教材第66页“做一做”。
先自己独立练习,小组内说一说,互相交流检查。
(2)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画在教材上。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数一数,说一说。
(2)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该怎样剪?(2)试着剪一剪,说一说。
3.教材“练习十一”第7题。
说出图中我们学过的图形,用字母表示,如梯形 BCDF 。
(1)小组之间说一说,看谁说出的图形最多。
(2)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2】篇〗《认识梯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66例3,练习十一第5题、第9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求解梯形面积的方法;–熟练掌握梯形的周长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求解梯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思维的拓展和应用;–梯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本内容;–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齐全。
2.学生准备:–预习并带好课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师以实际例子引入梯形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梯形的存在和应用。
2. 学习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掌握梯形的性质。
3. 求解梯形面积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求解梯形面积的公式;•让学生多做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
4. 梯形周长的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通过相关练习,培养学生计算周长的能力。
5. 练习与巩固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梯形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回顾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为本节课《梯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梯形-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梯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定义,知道梯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定义和特征2. 梯形的分类3. 梯形的性质4. 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的定义和特征,梯形的性质。
2. 教学难点:梯形的分类,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实物,如梯子、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梯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梯形的定义和特征教师讲解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有两边平行,这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另外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两底平行,腰不相等。
3. 梯形的分类教师讲解梯形的分类:按照底边长度和腰的长度,梯形可以分为等腰梯形和不等腰梯形。
4. 梯形的性质教师讲解梯形的性质: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梯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5. 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房屋建筑、桥梁设计等。
6.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梯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梯形的定义、特征、分类、性质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梯形实物,思考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梯形的定义、特征、分类、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练习与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梯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梯形知识的关键。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梯形的性质,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
新人教版四上梯形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四上梯形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辨别梯形和其他几何形状的区别。
3. 能够识别和命名梯形的各个部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图形的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引起学生对梯形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展示图形的卡片,介绍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 明确梯形的定义:有两条平行边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梯形,并找出其特点。
3. 辨别梯形(10分钟)- 准备多张卡片,包括梯形、三角形、矩形等几何形状。
- 分发卡片给学生,让他们辨别出梯形,并说出其特点。
- 提醒学生梯形的特点是有两条平行边。
4. 识别命名(15分钟)- 准备一些梯形的图片,放在黑板上。
- 随机选取学生,让他们上台识别和命名梯形的各个部分(基底、高、斜边等)。
-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5. 总结(5分钟)- 回顾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 强调梯形的命名和识别方法。
四、板书设计- 梯形的定义:有两条平行边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梯形的特点:有两条平行边。
- 梯形的命名:基底、高、斜边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册中与梯形相关的题。
2. 带一张梯形的图片,写出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并能辨别和命名梯形的各个部分。
但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仍有混淆梯形和其他几何形状的情况。
下次教学可以加强相关练习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几何形状识别能力。
《梯形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种四边形,它有两条平行边,另外两条不平行的边。
2.梯形的特征:(1)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梯形的两条平行边分别叫做上底和下底,两条不平行的边叫做腰。
3.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和下底之和乘以高,再除以2。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方法。
(2)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这些四边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四边形呢?(3)引出梯形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索梯形的特征(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梯形,如楼梯、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纸片拼出梯形,进一步体会梯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总结梯形的特征:两个底角相等,上底和下底平行,腰不平行。
3.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梯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梯形的面积要除以2?(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纸片拼出不同形状的梯形,验证梯形面积公式的正确性。
(3)引导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4.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梯形,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梯形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梯形的认识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两边平行,另外两边不平行。
2. 梯形的性质:梯形的对角线相等,上下底边平行,同一底边上的角相等。
3. 梯形的分类:根据平行边的数量,梯形可以分为一平行梯形、二平行梯形和多平行梯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梯形,并能够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梯形的分类。
难点:理解梯形的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梯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梯形模型、图片。
学具:梯形卡片、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物体,如梯子、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 梯形的定义:3. 梯形的性质:利用梯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梯形的对角线长度,发现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再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上下底边,发现上下底边平行的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角,发现同一底边上的角相等的性质。
4. 梯形的分类:引导学生根据平行边的数量,将梯形分为一平行梯形、二平行梯形和多平行梯形。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梯形”,引导学生利用梯形的性质和分类知识,进行判断和解释。
6.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如“根据给定的图形,判断其是否为梯形,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梯形的应用: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下底长为8cm,高为5cm,求梯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梯形的定义:四边形两边平行另外两边不平行梯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上下底边平行同一底边上的角相等梯形的分类:一平行梯形二平行梯形多平行梯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梯形,并说明理由。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梯形-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梯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定义,掌握梯形的特征。
2. 使学生能够识别梯形,并能正确数出图形中的梯形个数。
3. 培养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的定义及特征。
2. 教学难点: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图片,如梯子、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梯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梯形的定义及特征(1)让学生观察梯形图片,讨论梯形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讲解梯形的特征:梯形有两个底,一个顶点,两条腰,以及对角线互相平分。
3. 梯形的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梯形。
(2)讲解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家具制作等。
4.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梯形的知识。
(2)进行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物品,找出其中的梯形,并记录下来。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梯形的面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讲解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总之,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了梯形的定义及特征,能够识别梯形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梯形的定义及特征详细补充和说明:梯形的定义及特征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梯形的定义: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梯形的详解教案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例3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知道梯形的分类;明确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知道梯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和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梯形。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6页例3例4。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2)知道梯形的分类。
(3)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
(4)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尝试训练:教材66页做一做。
3、学生汇报。
4、教师归纳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5题。
3、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6题。
4、教材68页练习十一第7题。
5、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8题。
6、小组汇报。
(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7、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
因此,在《梯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结合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联系生活,初步感知梯形——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动手操作,深入了解梯形”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如何导才到位,是这节课重点需要注意的。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节课由“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导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最后梯形出现时,很多学生没能认出,这样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他们的疑问:这是什么图形?这样就很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要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欲望。
在做图形之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拿材料做,而是设计了一个在学具袋里找梯形的环节,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梯形进行一次再认,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做图形的环节。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素材。
如何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呢?于是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外,我又准备了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三角形等,这样,看到与课本上不同的东西,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创造欲。
在课堂上,学生用这些材料确实做出了不同的梯形。
更有孩子用三角形做出了梯形,虽然“你是怎样折的”,学生讲得不是很到位,浪费了些时间,但我认为这很真实,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就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
在这一环节学生说想出了很多做梯形的方法,有的想用拼,有的想用画,有的想用折……,对于学生的这些“意外”的想法我在课
上没有很好加以引导利用。
课后,我想,如果让学生脱离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这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脑想一想,他们是不是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呢?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在“试一试”中,在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上底、下底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
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我感触颇深:在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这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