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伪调味品鉴别检验

合集下载

鉴别掺假味精的简易小方法等则

鉴别掺假味精的简易小方法等则

鉴别掺假味精的简易小方法等则
味精是现代餐饮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但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味精掺假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学会鉴别掺假味精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简易小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味精的外观来判断是否掺假。

正常的味精颗粒应该是白色或微黄的,且颗粒大小均匀,没有酸味或苦味。

如果看到味精颜色过于鲜艳或颗粒大小不一,可以怀疑味精掺假。

其次,可以通过嗅闻味精的气味来鉴别是否掺假。

正常的味精应该没有异味,气味较淡。

如果闻到味精有异味,如腐臭味、焦味或甜味,那么很有可能是假的味精。

接下来,可以通过品尝味精来鉴别是否掺假。

正常的味精应该是有明显鲜味的,且不会有苦味或酸味。

如果味精有明显的苦味或酸味,那么很有可能是掺假的味精。

此外,还可以通过烧烤圆珠笔芯的方法来鉴别掺假味精。

将圆珠笔芯放在燃烧的炭火上,燃烧后钳子夹起后放在味精上,如果味精有刺鼻气味或味道明显变化,那么说明味精掺假,不应选购。

最后,购买味精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且要注意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尽量不要购买价格过低的味精,一般低廉的价格都代表着低质量的产品。

总之,鉴别掺假味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方法之间也会有一些重复和交叉。

如果有怀疑味精的情况,可以多用几种方法进行确认,并避免食用掺假味精,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也要持续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做到"从我做起,关
爱食品安全"。

酿造食醋与掺伪食醋的鉴别

酿造食醋与掺伪食醋的鉴别

酿造食醋与掺伪食醋的鉴别食醋在我国是重要的调味品,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味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按照现行国标,食醋可以划分为酿造醋、配制醋两大类。

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的配制食醋是用冰醋酸和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而食醋现行标准GB18187-2000《酿造食醋》、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及SB10337-2012《配制食醋》,仅可以判定食醋的质量指标示否合格,却难以从本质上加以鉴别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

在固态发酵中,糖化和酒精发酵是同时进行的。

经过发酵,酿造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经过微生物产生酶所引起的生化作用,转变为醋酸和其它复杂的有机物,除醋酸外还有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在贮存过程中,有机酸能与醇结合,生成各种酯,增加食醋的风味,食醋中的总酸,总酯、还原糖、不挥发酸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本文就人工合成醋与酿造食醋的一些理化指标上进行分析,提出鉴别检验方法以供参考。

1 特征性理化指标食醋的质量因原料的种类、比例、制作方法不同,在一些理化指标上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有一定的共性。

现将临夏地区市售的27 种食醋的特征性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表1 所示:1.1 总酸总酸是食醋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它是消费者反映“醋酸不酸”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食醋检验中最常见的不合格项目之一。

如表1所示,就有3 种规格型号的食醋总酸达不到国家要求3.5g/100ml ,可能是掺水食醋,但是并不能证明这些醋不是酿造食醋。

1.2 氨基酸态氮酿造食醋中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分,而人工合成醋中几乎不含氨基酸态氮,可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分析来鉴别酿造食醋和人工合成醋,在《老陈醋质量标准》( SB/T10303-1999 )、《镇江香醋》(GB18623-2002)、《原产地域产品独流(老)醋》(GB19461-2004)标准中,均对酿造食醋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做了规定,提示具有一定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是酿造食醋所具有的总要特点之一。

掺伪香辛料的速测技术

掺伪香辛料的速测技术

掺伪香辛料的速测技术1.辣椒粉掺假的鉴别辣椒粉是由红辣椒、黄辣椒、辣椒种子和部分辣椒柄碾碎混合而成。

近年来在市场上发觉辣椒粉中有掺假现象,主要假物有麦鼓、玉米粉、干菜叶粉,更有甚者掺入红砖粉来增强分量以牟取暴利。

为了掩盖色泽上的差异,有的还加入人工合成色素。

1)感官检验正常辣椒粉呈深红色或红黄色,粉末匀称,有辣椒固有的香辣味;加有鼓皮等杂物的辣椒粉普通色彩深浅不匀称,闻之辣味不浓。

2)灼烧检验取少许样品(0.5~1g)置于瓷坩埚中,放在调温电炉或电热板上缓缓加热灼烧至冒烟时,正常辣椒粉发出深厚的呛人气味,闻之咳嗽;假的辣椒粉则只见青烟,呛人的气味不浓。

3)红砖粉的检验 (1)速测原理。

辣椒粉相对密度小,饱和食盐水能将它浮起;红砖粉相对密度大,即使是饱和食盐水也不能将它浮起。

(2)试剂。

饱和食盐水溶液。

(3)速测步骤。

将少许样品粉末置于大试管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溶液10~15mL,充分振摇,放置片刻,辣椒粉因相对密度小而浮于上面;红砖粉因相对密度大而沉于试管底部。

假如试管底部有红色沉淀,则解释有红砖粉。

4)色素的检验 (1)速测原理。

辣椒的红色由自然的辣椒红色素和辣椒黄色素组成,它们属于,是脂溶性物质,能溶于石油醚中。

而掺入的人工合成色素,大都是水溶性的,不溶于中。

(2)试剂。

石油醚。

(3)速测步骤。

取适量样品粉末置于试管中,加水5~6mL,加石油醚2~3mL,用手指压住管口,充分振摇,静置分层,观看石油醚层是否有色彩。

如石油醚层无色或色彩很淡,即为假辣椒粉。

同时应做空白对比。

2.胡椒粉掺假的鉴别频繁的胡椒粉掺假物有辣椒粉、麦鼓皮等。

1)掺假白胡椒粉的速测技术正品白胡椒粉用白胡椒压磨而成,不加任何辅料;伪劣品是用少量白胡椒粉和低价辛辣调料或辣味调料的下脚料及麦鼓皮等混合而成。

(1)手感。

正品手感微细,颗粒匀称;伪劣品无微细颗粒感,粗细不均。

(2)口感。

正品呈浅棕色,口感辛辣纯正,香气浓郁;伪劣品口感激辣,滋味不正,无香味。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3版)》教学课件—08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3版)》教学课件—08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样品中氨基氮含量=(V1-V2)c×0.0145×20100×100(g/100mL) 式中
c—NaOH标准液浓度,mol/L;0.014—N2的毫摩尔质量,g/mmol
②劣质酱油的简易检验 a.原理:根据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加入蛋白质的水溶液中能使蛋 白质变性沉淀的原理。 酱油中氨态氮含量越高,无水乙醇用量越大,形成沉淀的速度 越快,且沉淀性状由不明显的沉淀到明显的絮状、细末状、块状 ,以致结成坚实的大块沉淀。 通过观察沉淀析出的速率及沉淀的性状,30min内可当场判定酱 油品质。 如果氨态氮含量低,则无明显沉淀析出,其沉淀形成速率很慢 。据此,加入无水乙醇后,立即观察。无明显沉淀析出的酱油, 是三级品以下,即为不合格品。 b.检验方法:用移液管分别移取酱油样品4mL,分别放入3个 25mL具刻度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无水乙醇4mL,摇匀后立即观察 。
项目二 酱油掺伪的鉴别检验
一、酱油的分类和质量标准 1. 酱油的分类 (1)按生产工艺分,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
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2)按食用方法分,有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烹调酱油是不
指标 ≥ 97
≤0.4
≤0.1

2

2

0.5≤Βιβλιοθήκη 2≤2≤
0.5

0.1
≤ 15
≤ 2.5
二、食盐的掺伪鉴别检验
1.食盐的感官检验 检验方法具体见实训一 食盐的感官检验。
2. 食盐质量优劣的感官检验 (1)良质食盐:色泽洁白,有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气味

10第十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10第十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十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

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调味品最早的国家之一,是多种香辛料,如花椒、茴香、陈皮、桂皮、甘草、砂仁等的故乡,具有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

三千多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努力开发和利用本国资源,生产了多种名牌醋、酱油、腐乳、面酱等发酵调味品,开发出了许多粉末、颗粒、液体、膏状、油状的传统名牌调味品,如四川的麻辣豆瓣酱、芝麻花椒粉,广东的鱼卤、沙茶粉,江苏的糟油等,还有许多民间风味小吃的调料配方,如内蒙古风味的烤羊肉串调料、山西的炒灌肠汤料、德州烧鸡汁、中华红烧肉汁、鲜辣虾汁等。

我国的菜肴烹调技术闻名世界,调味品的搭配别具一格、风味独特、清香诱人,许多名菜都是辅之以多种调味料炒制而成的。

现在又不断从外国引进物种,逐渐丰富我国的调味品种类,使我国成为世界调味品的聚宝盆和天然调味料王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食品的需求日趋增长,不仅希望做出颇具风味的菜肴和高营养食品,而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迫切希望能够简化调理手续从而节省时间,这就促进了调味品市场向营养型、系列化、复合型、方便化发展。

所以,调味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问。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调味品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开发高档调味品,发展调味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调味品是人们长期以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一种副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调味品的质量和品种的选用尤为重要。

最近几年,在对农贸市场检查中发现调味料中有掺假(杂)现象,如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生产酱油时添加酱色;酱油中兑水、掺尿素;配制化学酱油;用味精废液生产味精酱油;味精、味素(粉)中掺入食盐、石膏粉、醋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硼酸盐、蔗糖等杂物。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摘要:本文对我国调味品掺假的常见形式和常用于检验调味品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调味品掺假检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调味品;检验技术;掺假1引言调味品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给食品赋予更好的色、香、味。

但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调味品中进行掺假,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的矿酸、味精中掺入食盐等,这样不仅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

所以,对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常见调味品掺假的方式1.1掺兑主要是指在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物质来代替调味品中某些成分的做法。

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

1.2混入是指在固体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者虽然为相同组织,但其质量低劣。

如在味精中加入食盐等。

1.3抽取是指将调味品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进行抽取之后仍然冒充其成分完整。

如将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抽取,加入芝麻香精进行冒充。

1.4假冒通过不符合实际的标签或者漂亮的、精致的包装来对内装调味品的品质、成分等进行说明的做法称作假冒。

例市场上流通的假香油等。

1.5粉饰主要是指通过使用色素等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所含营养成分低或者质量低劣的调味品进行调色、调味等处理后,从而充当正常食品的行为。

如利用水、食盐、酱色、味精所配制成的假香油等。

2常用的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调味品的种类有很多,现在以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酱油、食盐为例来对检验技术进行介绍。

2.1试纸法试纸法在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中主要用于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检验。

其原理是硝酸等游离矿酸存在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应也会增大,可把指示剂变色。

在我国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中所规定食醋中严禁掺加矿酸,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用盐酸等矿酸来进行食醋的制作,因为它们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产生喘息、喉痛和胃、食道粘膜刺激。

2.2滴定分析法2.2.1酱、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衡量酱和酱油的质量的指标离不开测定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是蛋白质发酵分解后形成的产物,是酱和酱油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味精掺假检测

味精掺假检测

实验二味精掺伪实验
一、味精中掺入食盐的检验
(1)感官鉴别: ①色泽:掺入食盐的味精,色泽灰白,不透明,无光泽。

②形状:食盐颗粒子,呈长形。

③口尝:入嘴尝之,舌头发咸。

(2)化学检验:每一种规格味精中的氯化钠的含量,国家标准中都有规定,如99%味精,氯化钠含量应小于0.5%,如果大于国家规定要求,说明味精中多掺入了食盐。

取5毫升配制成浓度为5%的味精溶液,放在玻璃试管中,先加1滴5%的铬酸钾溶液,再加1毫升0.73%的硝酸银溶液,轻轻摇匀,观察溶液变色情况。

如果溶液显示桔红色,说明味精中氯化钠含量小于1%;如果溶液显示出黄色,说明味精中氯化钠含量大于1%。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二、味精中掺入碳酸盐的检验
(1)原理:碳酸盐与盐酸作用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据此现象判断。

(2)测定:取样品少许,加少量的水溶解后,加数滴稀盐酸,如有碳酸盐存在,即有气泡产生。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三、味精中掺入硼酸盐的检验
(1)原理:硼酸盐在浓硫酸中和乙醇反应生成极易挥发的硼酸乙酯使火焰呈绿色。

(2)测定:取少许样品于瓷皿中,加数滴浓硫酸和2ml乙醇,混匀后点燃,若火焰呈绿色说明掺有硼酸盐。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四、味精中掺入蔗糖的检验
(1)原理:蔗糖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生成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果糖可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的糖醛衍生物。

(2)测定:称1g样品于烧杯中,加0.1g间苯二酚和3-5滴浓盐酸煮沸5min,若溶液呈现玫瑰红色说明掺有蔗糖。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一节、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 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 状调味品。 一、食盐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 涩味,无异臭。 2、理化指标(参见GB5461-2000)
二、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检验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一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 般成人食用0.3~ 即可中毒, 即可致人亡。 般成人食用 ~0.5g即可中毒,食用 即可致人亡。误食亚硝酸盐一般 即可中毒 食用3g即可致人亡 发病, 在10min发病,出现中毒症状。 发病 出现中毒症状。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色泽
三、酱油的掺伪及判别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加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加酱色增色。 加酱色增色。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一、酱油的质量标准 1.酱油感官指标 1.酱油感官指标 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具有酱香 或酯香气味,无异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味醇厚、柔 和、稍甜,无苦、酸、涩等异味,无霉味;体态澄清,浓 度适中,无沉淀,无浑浊,无霉花,无浮膜。 2.酱油的理化指标 见表8-4 表8-4 酱油的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三、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农用盐中杂质多、异味大,并含有大量苦硝、铅、氯化镁等 对人体有害物质。食用这种劣质盐,会引起慢性中毒。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见表4-5 : 表4-5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调味品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市面上却出现了假的调味品,那么该怎么鉴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鉴别真假调味品1、八角茴香正品:果实多由8个骨朵果组成,放射性排列于中轴上。

骨朵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

外表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啄状,上侧多开裂。

内表面淡棕色,质硬而脆,气味芳香,味辛、甜。

伪品:果实常由7~8个较瘦小的骨朵果呈轮状排列聚合而成。

单一的骨朵果长约1.5厘米,宽0.4~0.7厘米,前端渐尖,略变曲,果皮较薄。

具特异香气,味先微酸而后甜。

2、花椒正品: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骨朵果集生于小果梗上,每一个骨朵果沿腹缝线开裂,直径0.4~0.5厘米,外表面紫色或棕红色,并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

内表面淡黄色,光滑。

内果与外果皮常与基部分离。

气香,味麻辣而持久。

伪品:为5个小骨朵果并生,呈放射状排列,状似梅花。

每一骨朵果从顶开裂,外表呈绿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有少数圆点状突起的小油点。

香气较淡,味辣微麻。

3、桂皮正品:外表呈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细皱纹和突起物,内表红棕色、平滑,有细纹路,划之显油痕,断面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近外层有一条淡黄棕色环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伪品:外表呈灰褐色或灰棕色,略粗糙,可见灰白色斑纹和不规则细纹理。

内表面红棕色,平滑。

气微香,味辛辣。

4、小茴香正品:双悬果呈圆柱形,两端略尖、微弯曲,长0.4~0.7厘米,宽0.2~0.3厘米。

表面黄绿色或绿黄色。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5条隆起的纵肋,腹面稍平坦。

气芳香,味甜、辛。

伪品:分果呈扁平椭圆形,长0.3-0.5厘米,宽0.2-0.3厘米。

表面棕色或深棕色,背面有3条微隆起的肋线,边缘肋线浅棕色延展或翅状,气芳香,味辛。

5、姜正品:呈圆柱形,多弯,有分枝。

长5~8厘米,直径0.5厘米。

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一半节,每节长0.2~1厘米。

实验十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

实验十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

实验十、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A、食盐中硫酸盐的检测;B、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检验;C、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的鉴别检验)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实验目的: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不仅影响食品卫生,危害消费者健康,而且影响食品的营养成分,控制食品掺伪早已纳入食品检测工作的议事日程。

通过实验学习检测调味品掺假的实验原理和快速检测法。

A、食盐中硫酸盐的检测一、实验原理:食盐的种类有井盐、矿盐、海盐和湖盐。

这些盐中常常含有硫酸盐,这些硫酸盐多以硫酸钠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过多则味苦,甚至引起轻微腹泻;这种盐不可用于盐渍鱼、肉制品,因为它会阻碍盐渍食品肉质的成熟,并会使肉品粗老、坚硬、滋味不鲜美。

GB2721-81规定了食盐卫生标准:其中井盐、海盐、湖盐(%,以SO42-计)≤2,矿盐(%,以SO42-计)≤4 。

铬酸钡溶解于稀盐酸中,可与样品中硫酸盐生成硫酸钡沉淀。

溶液中和后,多余的铬酸钡及生成的硫酸钡呈沉淀状态,过滤除去,而滤液则含有为硫酸根所代出的铬酸离子。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二、实验试剂与仪器:(一)试剂1、铬酸钡混合液称取19.44g铬酸钾与22.44g氯化钡,分别溶于1000mL水中,加热至沸腾。

将两液共同倾入3000mL烧杯内,生成黄色铬酸钡沉淀。

待沉淀降后,倾出上层液体,然后每次用1000mL水冲洗沉淀5次左右。

最后加水至10000mL,成混悬液,每次使用前混匀。

2、2.5 mol/L盐酸;3、1:2氨水;4、硫酸盐标准溶液称取1.4787g干燥过的无水硫酸钠或1.8141g干燥过的无水硫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内,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克相当于1mg硫酸根。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三、实验步骤:1、称取20g (±0.01g )样品,置于250mL 烧杯中,加约100mL 水,加热溶解,然后过滤,滤液收集在250mL 容量瓶中,用热水反复冲洗沉淀及滤纸至无氯离子反应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查不发生白色混浊为止)。

第十八章 食品掺伪的检验.

第十八章 食品掺伪的检验.

断裂,口感粗糙如嚼粉皮并略带涩味;

天然海蜇外观呈乳白色、肉黄色、淡黄色,表面湿
润而光泽,牵扯是不易拉断,口咬时发出响声,并
有韧性,形状呈自然圆形,无破边。
三、劣质海参的鉴别
1、优质海参:开口向外翻,骨板不疏松,体
形肥满且呈圆柱形,刺挺直,个体轻;
2、劣质海参:头部骨板疏松,参体扁状,肉
2、食品的粉饰;
3、加入严禁使用的添加剂以延长食品的保存
期限。
四、掺伪食品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取决于添加物的化
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 况:
1、添加物原属于正常食品或原辅料,仅是成
本降低。这些添加物都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 损害,但食品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降低, 干扰了市场经济,致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食品伪造是指人为的用若干种物质经加工仿
造,充当某种食品销售的违法行为。
二、食品掺伪的方式:掺兑;混入;抽取;
假冒;粉饰
1、掺兑:主要是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
观与该食品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作
法,一般大都是指液体(流体)食品的掺兑。
例如:芝麻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
酒和白酒兑水、牛奶兑水等。
2、混入: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
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虽种类相同但掺入食品 质量低劣的称做混入。例如:面粉中混入石 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
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
冒充成分完整,在市场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 抽取。例如:从小麦粉中提取出面筋后,其 余物质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人正常小麦粉 中出售;从牛乳中提取出脂肪后,剩余部分 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出售。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甜味剂 酸味剂
黄酒
食品添加剂
苦味剂
第二节
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
一、食盐的感官检验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 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状 调味品。
食 盐
“百味之王” “淡而无味”
“走尽天下娘好,吃尽天下盐好” 按产地分 海盐 湖盐 井盐 矿盐
按加工程度分 大盐 加工盐 精盐(加碘)
2.理化检验 碘化钾定性检验:KI与NaNO2反应生成碘,碘遇 淀粉呈蓝紫色。 混合试剂:取0.5%淀粉溶液20mL,滴入8滴0.5% 亚硝酸钠和4滴硫酸(1+3),摇匀,应在临用 前现配。 测定:取约2g待检盐置于白瓷板上,向盐上 滴2~3滴混合试剂。如显蓝紫色,表示有碘化 钾存在。证明样品是加碘盐。
配制法是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方 法配制而成。配制酱油是以50%酿造酱油为 主体,添加助鲜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 酿造法是以蛋白质和淀粉为原料进行 微生物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有天然的 棕红色,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配制酱油利用酸水解植物蛋白,氨基酸
转化率高,味道新鲜,营养价值并不比 酿造酱油低。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调味品的分类
(1)酱油 (2)食醋 (3)酱 (4)酱腌菜 (5)腐乳 (6)料酒 (7)复合调味品 (8)香辛料 (9)鲜味剂和助鲜剂
第一节
一、调味品的范畴
概述
调味品主要包括糖类、食盐、味精、酱 油、酱、食醋、以及辛辣料。辛辣料是采用 植物果实种子及外皮等粉碎而配制成的天然 植物香料,如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咖 喱粉、芥末粉等。香辛料的主要原料有八角、 花椒、辣椒等。
食 糖
食糖是由甘蔗、甜菜等含糖作物中提取出 来的一种甜味物质。 绵白糖 红糖 白砂糖 冰糖 赤砂糖 方糖

掺伪调味品的鉴别检验

掺伪调味品的鉴别检验

掺伪调味品制品的鉴别检验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基本问题后,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生活的品质,社会正常的生活必需品早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在欲望的高度刺激下,琳琅满目的商品陆续上架,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增添了形形色色的新奇,更为我们生活的质量提供了方便快捷。

然而事物总是相伴而生,福祸从来都不知各行其是,在这些花红柳绿的诱惑之下,一个又一个隐患应运而生。

各种造假,掺伪,包装等一系列的投机取巧,给我们的世界一再的行程压力,不仅我们的身体面临极限的挑战,更有甚之,我们的心灵正在遭受重创。

俗话说:“病从口入”,里边的道理十分深刻。

可见,不安全的食品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已不容置缓。

本文主要对掺伪调味品展开研究,从造假的途径、造假的方式、如何鉴别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给广大学者朋友们以借鉴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调味品鉴别方法调味品是人类生活之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无论人们身在何处,调味品总是伴其左右,调味品为人的一日三餐增添了色彩和味道,而人的一日三餐又为调味品提供了大显身手的余地,所以调味品渐渐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可替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调味品搭配出自己喜欢的口味,使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斥了快乐和新奇。

可是最近市场上的调味品却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乐观,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以牺牲大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从我们原本就亚健康的身体中榨干最后的一分一毫,随着民间黑作坊,违法小加工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生活的恐慌,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饮食,更是让广大年轻人和中老年朋友们为之颠簸。

一、调味品的造假途径近年来,假的调味品层出不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层层的担忧,深究近些年的调味品造假途径,记者们可以发现社会上的黑作坊层出不穷,而且很多不法商贩也为这些黑作坊的成立提供了难得的销售条件,在暴利的诱导下,小型不合法加工厂,出租房等成了供应这些假冒伪劣的原料基地,不仅为执法部门设置了一道道屏障,更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假冒伪劣食品鉴别检验实验指导09-10-2

假冒伪劣食品鉴别检验实验指导09-10-2

假冒伪劣食品鉴别检验实验指导肖月娟编实验名称小麦粉掺假检测一、原理面粉中的灰分是由小麦颗粒中矿物质构成。

面粉中混有沙石粉等矿物成分时,灰分含量会显著增高,通过测定样品中的灰分含量,可以判定样品中是否掺有滑石粉等成分。

二、试剂和仪器马弗炉干燥器坩锅三、操作1.取坩埚于高温炉中,在600℃灼烧30min,冷却到200℃以下时,放入干燥器内,精密称量。

2.取样品2~3g,放入坩埚内,精确称重。

3.在电炉上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放入高温炉中灼烧2~4h,使灰分呈白色为止。

冷却到200℃以下,放入干燥器内30min后精密称重,再重复灼烧称重。

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5mg认为恒重。

四、计算W1 - W2灰分(%)= ×100W3 - W2W1—坩埚和灰分总重量(g)W2—坩埚重量(g)W3—坩埚和样品重量(g)五、注意事项正常面粉的灰分含量小于1.1%;在1.5%-2.0%为可疑;大于2%为掺有无机矿物质。

实验名称牛乳的掺假检查实验目的:通过牛奶新鲜度、密度、滴定酸度等指标的检测,学习密度计、酸度计的使用,了解牛奶掺假的可能形式和检测方法。

实验内容:(1)牛奶新鲜度检验(酒精试验);(2)牛奶滴定酸度;(3)牛奶密度检测。

(一)牛奶新鲜度检验(酒精试验法)1、原理:一定浓度的酒精能使高于一定酸度的牛乳蛋白产生沉淀。

乳中蛋白质遇到同一浓度的酒精,其凝固现象与乳的酸度成正比,即凝固现象愈明显,酸度愈大,否则,相反。

乳中蛋白质遇到浓度高的酒精,易于凝固。

2、仪器、药品:中性酒精68°、70°、72°(酒精计上的读数);1~2mL吸管,试管。

3、操作方法:取试管3支,编号(1、2、3号),分别加入同一乳样1~2mL,1号管加入等量的68°酒精;2号管加入等量的70°酒精;3号管加入等量的72°酒精。

摇匀,然后观察有无出现絮片,确定乳的酸度。

掺假食品识别300招-第十一章

掺假食品识别300招-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调味品和香辛料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1.如何鉴别食盐的优劣?优质食盐色泽洁白,有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气味、滋味具有正常纯正的咸味,无苦涩味,无异味;晶粒形态整齐,坚硬光滑,不结块,无返卤吸潮现象,无杂质。

劣质食盐色泽灰暗,呈黄褐色,透明性低;气味、滋味有苦涩味,有异味;形态为晶体颗粒,不均匀,有结块,有返卤吸潮等异常现象,有杂质。

2.如何区别食盐与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又名“工业盐”,常被大量用作建筑行业的防锈、防冻剂等。

如亚硝酸钠是一种高毒性化学物质,但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用盐相似。

亚硝酸盐是食品发色剂,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亚硝酸盐能与多种氨基化合物(主要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反应,产生致癌的亚硝胺等。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以从外观上看,食盐是白色不透明的结晶性粉末,无挥发性气味;亚硝酸钠一般是黄色或浅黄色的透明结晶体。

也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1)水验取5克试样放入瓷碗中,加冷水250毫克,同时用手搅拌,水温急剧下降的是亚硝酸钠。

因为亚硝酸钠溶解时吸收的热量比食盐大,而且吸热速度快。

(2)高锰酸钾试验取1粒蚕豆大小的样品,用大约20倍的水使其溶解,然后在溶液内加入1粒小米般大小的高锰酸钾。

如果高锰酸钾的颜色由紫变浅,说明该种样品是亚硝酸盐;如果高锰酸钾的颜色不改变,则是食盐。

3.如何区别食用盐与农用盐?以农用盐代替食用盐,也有劣质盐是当地从盐矿里提出卤水,然后放在平锅里熬制而成的。

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没有经过真空灭菌和去除杂质、烘干等消毒工序,产品中杂质多、异味大,并含有大量铅、氯化镁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

人们食用了这种劣质盐,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引起遗传反应。

有些不法商贩用工业废盐自制低劣盐在市场上销售,致使消费者受损害。

因此掌握食用盐与农用盐的鉴别方法尤为重要。

食用盐洁白,有光泽;味咸,氯化钠含量在96%-97%,无异味、无苦味、无涩味、无杂质。

农用盐灰暗,无光泽;味苦涩,有异臭,杂质多。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实验指导书马荣琨编郑州科技学院食品教研室编二零一一年六月目录实验规则 (1)实验一、馒头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测定 (2)实验二、食用油脂掺伪检查 (4)实验三、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5)实验四、牛乳掺伪检验 (9)实验五、调味品掺假检查 (14)实验六、蜂蜜掺假的快速鉴别 (15)实验七、饮料掺假检查 (19)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未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可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辅料、药品等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做与本组实验无关的事情,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

不允许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必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实验过程中如使用加工或检测设备,使用后需由使用人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馒头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即吊白块)作为工业用还原剂和漂白剂对人体的危害,掌握馒头等食品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定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吊白块在酸性条件下可分解出甲醛以及甲醛沸点很低的特点,对检样进行水蒸汽蒸馏,用水吸收,甲醛馏出后再与乙酰丙酮作用,生成黄色的二乙酰基二氢啶,然后根据颜色的深浅比色定量。

掺伪第六章调味品

掺伪第六章调味品

第四节 食醋掺伪的检测
一、概述 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 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经过微生物 发酵,转变为以乙酸为主要成分及含有其它 复杂的有机物的酸性溶液。 分为淀粉分解、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个阶 段。 促进食欲,助消化,增进风味,去除异味, 防腐。
二、成分和质量指标
(二)酱油掺假的感官检查 1. 掺水:一般情况下,若酱油的密度低
于1.10g/cm3,颜色浅,不浓稠、鲜味及香 气很淡或根本没有,即可判断为掺水。
2.掺食盐:>20%,只要发现含食盐高于这
个比例数,即可判断酱油中加入了食盐。品 尝到酱油味道发苦即为盐过量。
(三)酱油掺假的理化检验
1、相对密度的测定
对于酿造酱油:在天然酱油发酵过程中, 米曲霉分泌的脂肪酶(综合酶)能将大豆的 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有丙三醇存在, 而且有相当高浓度的氯离子,体系接近中性, 反应温度是常温或45℃ ~50℃(保温 发酵法),此条件下丙三醇与氯离子的亲核 取代反应不能进行,不会有氯丙醇污染物的 生成。
所以配制酱油容易发生氯丙醇超标,而 天然酿制的酱油在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氯丙 醇。
3.化学检验:原理:亚硝酸钠与高锰酸钾 反应,使其紫色退去。食盐则不变。
四、碘盐的鉴别 1.感官检验 观色 假碘盐外观呈淡黄色或杂色,容易 受潮。 手感 用手抓捏假碘盐呈团状,不易分散。 鼻闻 假碘盐有一股氨味。 口尝 假碘盐咸中带苦涩味。
2.理化检验 碘化钾定性检验:KI与NaNO2反应生成碘,碘遇 淀粉呈蓝紫色。 混合试剂:取0.5%淀粉溶液20mL,滴入8滴0.5% 亚硝酸钠和4滴硫酸(1+3),摇匀,应在临用 前现配。 测定:取约2g待检盐置于白瓷板上,向盐上 滴2~3滴混合试剂。如显蓝紫色,表示有碘化 钾存在。证明样品是加碘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掺伪调味品制品的鉴别检验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基本问题后,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生活的品质,社会正常的生活必需品早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在欲望的高度刺激下,琳琅满目的商品陆续上架,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增添了形形色色的新奇,更为我们生活的质量提供了方便快捷。

然而事物总是相伴而生,福祸从来都不知各行其是,在这些花红柳绿的诱惑之下,一个又一个隐患应运而生。

各种造假,掺伪,包装等一系列的投机取巧,给我们的世界一再的行程压力,不仅我们的身体面临极限的挑战,更有甚之,我们的心灵正在遭受重创。

俗话说:“病从口入”,里边的道理十分深刻。

可见,不安全的食品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已不容置缓。

本文主要对掺伪调味品展开研究,从造假的途径、造假的方式、如何鉴别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给广大学者朋友们以借鉴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调味品鉴别方法调味品是人类生活之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无论人们身在何处,调味品总是伴其左右,调味品为人的一日三餐增添了色彩和味道,而人的一日三餐又为调味品提供了大显身手的余地,所以调味品渐渐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可替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调味品搭配出自己喜欢的口味,使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斥了快乐和新奇。

可是最近市场上的调味品却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乐观,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以牺牲大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从我们原本就亚健康的身体中榨干最后的一分一毫,随着民间黑作坊,违法小加工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生活的恐慌,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饮食,更是让广大年轻人和中老年朋友们为之颠簸。

一、调味品的造假途径近年来,假的调味品层出不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层层的担忧,深究近些年的调味品造假途径,记者们可以发现社会上的黑作坊层出不穷,而且很多不法商贩也为这些黑作坊的成立提供了难得的销售条件,在暴利的诱导下,小型不合法加工厂,出租房等成了供应这些假冒伪劣的原料基地,不仅为执法部门设置了一道道屏障,更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二、调味品的造假方式调味品的造假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很多同样颜色、口味的东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工而成。

而调味品中,诸如酱油,传统的酿造程序已经显得复杂低效,伴随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野心的不断膨胀,酿造的酱油几乎是没有了。

现在市场销售的假冒商品大致是通过偷换原材料、勾兑、以次充好、化学品合成与添加、工业用品掺入等方式加工而成,不仅成本低,而且更美观,以假乱真时反而更别有一番风味,以不同的姿态同样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

三、掺伪调味品的鉴别检验调味品有很多种类,通常我们生活中的必须调味品大致有:盐、酱油、醋、料酒、鸡精、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干调调味品,比如:辣椒、花椒、大料、桂皮、孜然、八角、茴香等等诸如此类。

在这里我们主要列举几项进行具体分析。

(一)盐盐分食用和工业用两大类。

食用盐包括加碘盐、多品种盐、食品加工用盐、畜禽用盐四部分。

工业用盐包括一般工业用盐和两碱工业用盐。

工业用盐不含碘,富含重金属,食用对人体内脏有害。

鉴别食用盐的真伪有以下几种方法:1、假盐包装袋两侧有明显折痕,真盐没有。

2、假盐的防伪商标贴的很不整齐,但是真盐的防伪商标会贴在包装袋的正面靠上正中位置,并且很正。

3、假盐的产品编号都是一样的,但是真盐的每袋都不同。

4、假盐一般没有生产日期,真盐一定有。

5、假盐比真盐要淡,炒菜要放很多。

此外,加碘盐也有假冒的,下面是加碘盐的鉴别方法:1、质量较好的精制碘盐颗粒均匀,用手抓呈松散状,无臭味,入口咸味纯正。

相比之下,假冒碘盐用手抓通常为团状,不易松散,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异味,入口品尝咸中带有苦涩味。

2、精制碘盐色泽洁白,假冒碘盐则常常为淡黄色或暗黑色,且易受潮结块。

3、精制碘盐包装袋较厚,封口严密,且包装上的字迹清晰,而假冒碘盐一般包装粗糙,字迹模糊。

(二)酱油鉴别酱油的优劣,常用以下方法:一看,看酱油的颜色。

质量好的酱油,色泽红润,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澄清时不浑,没有沉淀物。

用质量好的酱油烹调出的菜肴色泽红润,气味芳香。

二闻,质量好的酱油,闻时有轻微的酱香及脂香味,没有其他异味。

若酱油有霉味或焦味,说明酱油已发霉不能食用。

三尝,质量好的酱油,味道鲜美、适口。

四看体态,以瓶装酱油为例,将瓶子倒竖,视瓶底是否留有沉淀,再将其竖正摇晃,看瓶子壁是否留有杂物,瓶中液体是否浑浊,是否有悬浮物。

优质酱油应澄清透明,无沉淀、沉渣,无霉花浮膜。

同时摇晃瓶子,观察酱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

优质酱油因黏稠度较大,浓度较高,因此流动稍慢,劣质酱油则相反。

以下为真假酱油鉴别方法:1、从是否有证上加以区分。

仔细观察包装标识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有证的产品,主要看有否标注“QS”标志,无该标志的酱油不能购买食用。

2、从酱油的颜色上区分。

好的酱油食品其颜色为鲜啡红,味醇,假冒伪劣酱油则污黑、稀薄。

3、从味道上区分。

好的、真品的酱油味道浓郁\香甜;假冒伪劣酱油,味道刺鼻而且口味带酸。

4、从标签上标注的日期区分。

真品酱油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的标签颜色和印刷清晰;假冒伪劣酱油的标签则颜色浅而不明显。

5、从瓶身上区分。

真品酱油的瓶身光滑、透明;假冒伪劣酱油则瓶身粗糙,瓶身凹凸不平,一看就是劣质产品。

中国商业联合会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高丽华还为我们鉴别酱油提供了宝贵经验:1、一般来说,鉴别合格酱油和不合格酱油从颜色上可以看出,合格的酱油颜色比较红、亮,有光泽、透明,而不合格的酱油,颜色上发黑发暗,不透明。

2、鉴别酱油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可以把这酱油倒在瓶子里后,摇一下,合格酱油产生的泡沫非常细腻,保持持久;而不合格的酱油泡沫比较大,很容易散去。

3、轻轻摇一下,合格酱油挂碗现象非常好,有一种发黏的感觉,不合格的酱油呢,挂碗现象不好,很容易又滑落下去。

购买酱油一摇三看一摇: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的泡沫,不易散去。

三看:一看工艺,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

采用传统工艺的高盐稀态酿造酱油风味较好、含盐量较高,采用速酿工艺的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含盐量较低。

二看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味道越鲜。

(三)醋醋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有消化积食、软化血管、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粗的鉴别方法如下:一看,看醋的颜色是不是均一,颜色是不是纯正。

二闻,气味刺不刺鼻,如果是刺激的酸,那就不是好醋。

一瓶酿造的好醋,味道是酸而不刺激的,并且有淡淡的米香。

三尝,口感是不是柔和,如果是勾兑的,味道一般比较烈,除了酸,尝不出其他的感觉。

选醋的技巧如下:1、看标签。

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食醋产品标签上应标明总酸的含量。

总酸含量是食醋产品的一种特征性指标,其含量越高说明食醋酸味越浓。

一般来说食醋的总酸含量要≥3.5g/100ml。

看清生产日期,不要购买过期产品。

看清生产厂家,不要被类同标签图案误导。

并不是同一地方的产品都具有代表该地方产品的特点。

2、看色泽、体态。

酿造食醋具有琥珀色或红棕色,有光泽者为佳品。

体态澄清、浓度适当,无悬浮物、沉淀的产品质量较好。

3、闻香气、尝滋味。

好的食醋应有食醋特有的香气和酯香,不得有不良气味。

酸味柔和,回味绵长,有醇香,不涩,无异味。

分辨方法如下:1、风味、气味:酿造醋有明显的酸、甜、鲜、香四味,且酸味柔和,而配制醋没有明显的甜、鲜、香的风味,且酸味刺激性大2、颜色、形态:酿造醋随品种的不同有黑褐色、棕黄色、琥珀色等,具有光泽,外观澄清,没有悬浮物及沉淀,放置较长时间的酿造醋可能会出现云状沉淀。

而配制醋纯粹就是醋酸的水溶液,其外观十分清澈透明,但无光泽感,不像酿造醋那样容易发霉变质,久置也不会有浑浊、沉淀的现象发生。

(四)八角八角茴香是常用中药之一,又是日常生活中的调料之一。

但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类似八角的物品,经调查为山八角,山八角有毒不可供药用和食用,故应注意鉴别:1、八角果梗粗状,长3~4cm,钩形弯曲。

聚合果放射呈芒状,直径约3.5cm,红褐色,顶端钝呈鸟嘴状。

每一含种子1粒,种子呈扁卵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泽,气佳适,味香甜。

2、山八角果实有8~13个果组成,排成星状,形如食用的八角茴香,但细瘦,而味辛微酸,无八角茴香的甜味,顶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红棕色或灰棕色。

3、八角果实含挥发油4%~9%,一般约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存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

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醚约80%~90%,冷时常自油中析出,其余为d-蒎烯,1-水芹烯及少量黄樟醚甲基胡椒酚等。

4、山八角果实中含有莽草毒、莽草毒素、莽草酸及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黄樟醚、丁香酚等。

结束语以上诸此问题反应出了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且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威胁和隐患,处在21新世纪的这个大背景之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大的担忧,另外还有近些年来很多企业对激素的过度使用,使得许多少年儿童深受其害,肥胖、智力发育迟缓、身体平衡紊乱已屡见不鲜,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食品的防伪与鉴伪工作和对不法商贩的打压力度,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渐渐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1]张其锦、刘春梅.伪劣食品的鉴别[J].商业研究.1994[2]钱爽.真假食用盐的鉴别[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3]徐伟丽、张兰威.酱油掺假检测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4]方邢有、路东琪.真假食醋现场快速鉴别试剂盒的研制[J].华中农业大学.2012[5]赵华、张建军.八角茴香市场调查结果分析及其常见伪品[J].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