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寓意。
(2)学会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提炼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懂得珍惜友谊,理解友谊的可贵。
(3)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伯牙绝弦》的寓意。
(2)学会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提炼文章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流水》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简要介绍《高山流水》的背景,引出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
(2)分析故事情节,提炼文章主题。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友谊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伯牙绝弦》两遍,加强记忆。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友谊,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故事。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他遇到了钟子期,两人相互欣赏,成为了知音。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非常悲痛,他毁掉了自己的琴,从此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钟子期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2.2 教学重点词汇和句型:重点词汇:伯牙、绝弦、知音、悲痛、毁掉、思念重点句型: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钟子期对伯牙的音乐有什么反应?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4 口语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4.3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文化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古代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4.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故事情节、音乐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难点:音乐欣赏的引导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播放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古琴》、《筝》等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
2.学习:(1)师生共同阅读《伯牙绝弦》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t-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是什么?\t- 伯牙和子期为什么成为了好朋友?\t- 伯牙弹琴的时候,为什么子期也能听到声音?(2)播放《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聆听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来表演《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配上适当的音乐。
(2)学生可以自行编写故事剧本,或者基于已有的剧本进行改编。
(3)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进行小组间的欣赏和讨论。
4.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欣赏,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和讨论。
(2)师生共同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伯牙绝弦》中的友谊和美好情感。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伯牙绝弦》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能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11篇)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操练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伯牙绝弦的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问答等方法,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领会伯牙绝弦的故事寓意,感悟友谊的珍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语解释。
(2)如何理解并体会伯牙绝弦的故事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如古文词语解释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伯牙绝弦》。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伯牙绝弦的传说或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1.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 教学难点(1)理解“知音”的含义。
(2)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1.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文《伯牙绝弦》。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朗读体会,感悟情感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特别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情感。
(5)巩固拓展,提升认知讨论“知音”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在朗读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
2.2 教学亮点(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活力。
2.3 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明白。
(2)在朗读教学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3.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2024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合集篇)

2024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合集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争取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到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难觅。
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课件出示)填空练习(照样子在下列括号内填入一个叠词):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的清风()的流水()的明月()的白雪()的春雨2、全班同学交流,然后一起朗读一遍上述练习。
3、教师深情描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徐徐清风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洒满清辉,皑皑白雪纯洁无瑕,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这些文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其实,不止是文字,音乐也会为我们展示这样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音乐的千古传诵的感人故事。
4、齐读课题,正音:弦xián(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文言文要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画下节奏。
4、全班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5、教师指导:文言文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朗读的韵味。
6、全班再次齐读一遍,尝试读出韵味。
(三)理解文意1、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不同,往往运用比较少的语言蕴含比较丰富的意思,我们怎么才能够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2、学生谈谈应该怎样理解文意。
(提示: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请教老师或同学;查找工具书等等。
)3、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4、与自己的同桌说说课文的意思。
5、指名说说意思,教师相机进行引导:(1)文中出现了四个“善”字,它们的用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善鼓琴、善听)(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文言文有一个特点,语气词多)这两个语气词分别表达怎样的语气?怎样读好这种语气?(引导学生朗读好这两种语气。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3)了解成语“绝弦”的由来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2)学会通过诗句品味人物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迁移拓展,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进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2)懂得尊重他人的才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3. 学会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寓意;2. 品味诗句中的意境,体会人物情感;3. 迁移拓展,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诗句、图片等;2. 教材:《伯牙绝弦》原文及注释;3. 参考资料:关于《伯牙绝弦》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鉴赏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及作者;(2)学生齐读课题《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的主题及寓意。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句,感受人物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友谊、才华的认识。
5. 迁移拓展(1)教师出示相关成语,引导学生运用“绝弦”进行语言表达;(2)学生举例说明成语“绝弦”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才华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写一篇关于友谊、才华的感悟文章。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理解伯牙的悲痛之心,并于朗诵声中。
5、熟读朗诵。
教学过程:1、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整体读文(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初解绝弦(1)、理解*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4、再解绝弦。
何为知音:将*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示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学习成语“高山流水”,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处。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伯牙和钟子期具有怎样的品质?(2)全班交流: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伯牙绝弦》。
(2)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深入探讨(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伯牙或钟子期),表演课文情节。
(2)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2)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 运用成语“高山流水”写一个句子。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伯牙绝弦》,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感受伯牙与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教育学生珍惜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
3.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培养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展示的过程中,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古琴的文言文——《伯牙绝弦》,让我们一起走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了解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初步感受文章的意境。
2.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特殊句式进行讲解,如“伯牙”、“子期”、“绝弦”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珍惜身边的知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7.家长参与作业:与孩子一起讨论“知音”的含义,分享生活中的知音故事,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感恩情怀。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榜样。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呢?这时,你是怎样赞叹呢?(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知音难求,珍惜身边的知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深入领会《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绝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组讨论:讨论《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知音好友,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知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质疑“绝弦”1、出示课题:伯牙绝弦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吗?3、现在你脑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却为何断绝琴弦呢?)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注释或者词语手册再去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读懂了?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善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两个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3、从课文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感叹地说:“真妙啊!就像宽广的江河在我心里流过。
”)(2)你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什么?理解他们的心意相通。
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的弹奏水平很高?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11篇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11篇六班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1【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伴侣间互相理解、互相观赏的真挚友谊;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伴侣之间互相理解、互相观赏的真挚友谊,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嬉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依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连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缓缓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秀丽的景物) 平常假如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肯定有很大的关心。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爱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奇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由于音乐,使两个生疏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奇妙呢?请观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间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伴侣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得都特别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班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同学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教材简介】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知音”的含义;
2、能展开合理想象补写课文,感受伯牙“破琴绝弦”时的悲痛;
3、能在诵读中融入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伯
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和伯牙失去知音时的悲痛。
第一课时作业
1. 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借助工具书理解“知音”的含义。
3. 填空
例:xxxxxxxx 杨柳()白云()溪流()凉风()雷声()白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承接前课
(一)全班背诵课文一次
(二)出示关键句的解释,学生背诵相应的句子
1. xx 善鼓琴,xx 善听。
2. xx 所念,xx 必得之。
3.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提问:课文中那句话概括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才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二、联系生活,理解知音
(一)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具体地表现伯牙的“善鼓琴”和钟子期的“善听”?
(伯牙鼓琴…•若江河。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泰山峨峨和江河洋洋的感觉
吗?
1. 学生练读
2. 指名读,xx 互评
3. 老xx 读,全班齐读
(二)过渡:伯牙的琴音中,仅仅只有高山和流水吗?
1. 出示练习1,提问回答
例:xxxxxxxx
xx()
凉风()
2. 出示练习2,同桌练说xx()
雷声()溪流()白雪()利用练习1 的四字词语同桌分角色练习说话。
(先同桌练说,再指名)例: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杨柳。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三)谈话:是的,伯牙的琴音能模仿很多事物,足见他琴技的高超。
同时,钟子期能完全理解伯牙琴音中的含义,用课文句子来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可见,钟子期确实是伯牙的知音(学生回答)。
(四)讨论: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例子说明什么是“知左” 3
1. 小组讨论
2. 交流反馈
三、补写课文,感受情感
(一)补充资料,辅助理解
1. 出示资料(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总能理解伯牙的心中所想,因此,在伯牙的心目中,钟子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天意弄人,不久,这对知音却阴阳分离了)
2. 学生阅读
3. 讨论:通过阅读资料,你感受到站在钟子期坟前的伯牙是怎样的心情?(悲痛、伤心欲绝……)于是,伯牙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回答)
(二)合理想象,补写课文
1. 出示要求:展开想象,当时伯牙是怎样“破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复鼓” 的?请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方法把伯牙“破琴绝弦”的情景具体地展示出来。
(两、三句话)
2. 学生独立写
3. 交流反馈
(三)融入感情,指导朗读
1.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同学通过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的情景,已经感受到他失去知音时的悲痛欲绝。
那么,现在请把你们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xx 反馈,全班读
四、总结全课,激情背诵
(一)谈话: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传颂千古的知音。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读起这篇《伯牙绝弦》都无不为之动容。
同学们,你们能再次用深情诵读这篇课文吗?
(二)全班有感情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