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吕晓敏

摘要简要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色谱技术,进展,应用

引言

色谱技术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当混合物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十分接近,而其他分离技术很难或根本无法应用时,色谱技术愈加显示出其实际有效的优越性。色谱技术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在环境、生化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等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物质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到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色谱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色谱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对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及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1]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 S. Tswett 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但由于当时Tswett色谱技术分离速度慢、效率低,长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 采用类似Tswett 色谱技术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多种

色素,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也正因为他的出色工作使色谱法迅速为各国科学家们所关注,色谱方法才被广泛应用。

1940年,Martin 和Synge 提出了液液分配色谱法。1952年,James和Martin 发明了气相色谱法,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4年Consden发明的纸色谱和1949 Macllean发明的薄层色谱也一直是用于物质初步分离的简便、快捷的工具。1957年,Golay开创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20世纪60年代末,高压泵和键合固定相应用于液相色谱,导致高效液相色谱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毛细管超临界色谱得到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初由Jorgenson等发展的毛细管电泳,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离子电泳及毛细管手性分离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电色谱,由于其拥有HPLC和CE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仍然是从事研究工作和工业生产实际应用较普遍的色谱法。与此同时,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及其他新的色谱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2 气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2.1 气相色谱[2]

气相色谱法又称气相层析法,是一种采用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特别适用于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

气相色谱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用固体吸附剂或液体作固定相,它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解吸附或溶解—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试样中被分离的各组分即能达到完全分离。气相色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方法,主要分析在操作温度下能气化而不分解的物质。气相色谱的流动相和样品都必须处理成气体,为此对高沸点化合物、非挥发性物质、热不稳定物、离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的分离,气相色谱不能分析,定性困难,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和分离更快、更灵敏和更方便。对于气相色谱来说,单纯的气相色谱应用相对要少些,一般是与其他技术联用。

2.2 气相色谱的应用

2.2.1 气相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与色谱法的发展史几乎是同步的[3,4]。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James和生物学家Martin最早发明气液色谱,就是用来分析脂肪酸等混合物。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可分离性质十分相近的物质,可将含有上百种组分的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近20年来,色谱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到食品分析研究领域,许多新的色谱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毛细管电脉仪技术(CE)、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HPLC-MS、CE-MS 等)、固相萃取技术(SPE)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SFC)以及最新出现的全二维气相色等。这些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分析的灵敏度,简化了

分析步骤,提高了分析效率,并使分析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确证。例如Shne,在海产品、肉类和蜂蜜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中,在使用简便的酶联免疫法粗筛后,用GC-ECD 和HPLC-UVD 进行了检测,最后用GC-MS-EI-SIM 和GC-MS-NCI-SMI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证实验。

2.2.2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5]

当今世界把食品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的情况下,对食品和药物中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受到重视。在农作物(包括药用植物)中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除真菌剂、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致使在农产品、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对人类的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研究开发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避免国际间贸易争端的当务之急。农药残留分析是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分分析技术,农残分析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气相色谱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许多灵敏的检测器开始应用,解决了过去许多难以检测的农药残留问题。

2.2.3 气相色谱在药物和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尽管在药物及临床分析中HPLC 有很多的应用,但从近几年的文献也可以看出[6],气相色谱在药物和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也有很多,实际上气相色谱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如果用气相色谱可以满足分析要求,它应该是首选的方法。特别是把GC 和MS 结合起来是一种珠联璧合集分离和鉴定、定性与定量于一体的方法,如果把固相微萃取(SPME)和GC 或GC-MS 结合在一起,又把样品处理及定性与定量于一体,在临床分析中很有意义。

3 液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3.1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它利用流动相液体将被分离混合物带入色谱柱中,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及流动相中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离子交换作用或分子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液相色谱并不受样品的挥发度和稳定性的限制,且非常适合于分离生物药品的大分子、离子型化合物、不稳定的天然产物以及其他各种高分子量的或不稳定的化合物。对于很难分离的样品,用液相色谱常常比用气相色谱容易完成,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化工等领域。目前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液相色谱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7]。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气相色谱技术的不足之处,使得色谱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分离科学的现有水平来看,HPLC 已经成为目前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分析和分离方法,它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特别适合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8,9]。按操作方式和目的来分,HPLC 可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两类。分析型HPLC 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反映样品组成的信息,而制备型HPLC 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产品。所以,前者是一种分析工具,后者是一种分离技术。分析型HPLC 和制备型HPLC 所用的操作条件有显著的不同,前者的进样量愈小愈好,且要避免柱超载,后者为了提高产量,柱必须超载。制备型HPLC 是最近几年来引人注目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无论在原理上还是在设备上,都与分析型HPLC 显著不同。目前制备型HPLC 的发展

趋势是开发大规模工业过程。随着生物过程的迅速发展,制备型HPLC 分离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领域中,将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液相色谱的应用[10,11]

3.2.1维生素D

含量的测定

3

仪器和试剂:日本岛津公司Le-10A液相色谱;SPD-10A紫外-可见分光度检测器;色谱柱C18Shim-pack VP-ODS 150×4.6mm,维生素D

对照品(含量≧99.9%),

3

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二重蒸馏水。对照品储备液为1.000mg/ml 的维生素D

甲醇溶液。方法和结果: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ul,

3

检测波长254nm,同一批次样品,多次检测(见表1)。

表1 不同流动相配比时,维生素D

的含量测定

3

3.2.2叶酸含量的测定

仪器和试剂:日本岛津公司Le-10A液相色谱;SPD-10A紫外-可见分光度检测器;色谱柱C18Shim-pack VP-ODS 150×4.6mm,叶酸对照品(含量≧99.9%),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二重蒸馏水。方法和结果: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ul,检测波长254nm,同一批次样品,多次检测(见表2)。

表2 不同流动相配比时,叶酸的含量测定

4毛细管电泳技术(CE)及其应用

4.1 毛细管电泳技术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模式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新型的分离技术,近十年来得到很大发展。1981年,Jor genson 和

Lukacs首先创立了现代毛细管电泳技术。毛细管电泳主要包括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和毛细管电色谱(CEC) 等,它借助电场进行分离,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由于它可以分离从离子到中性分子、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的一系列化合物,尤其符合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多肽、蛋白质、DNA的分离分析及环境实际样品分析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12]。

4.2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13]

4.2.1 毛细管电泳法在DNA、核酸大分子中的应用

黎源倩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枝杆菌hsp65基因的长度为439bp的片段,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后,分别用CE-LIFD装置和常规琼脂糖电泳(AGE)对比检测酶切片段,对PCR 扩增片段的酶切样品的预处理和CE 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8 种分枝杆菌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图。DNA 片段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6%,结果表明:CE 的分离效能明显高于AGE,是研究DNA 限制性内切酶谱的更有效的检测手段。毛细管电泳法质谱联用(CE-MS)在金属抗癌药物分析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Warnke 等用CZE-MS 分离并鉴定了顺铂和DNA的复合物。Timerbaev等用 CEICP /MS 技术研究了铂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与作用。苏强、刘清飞等人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分离在pH=3.7~9.0的缓冲液中铂配合物与其降解产物,联用电喷雾质谱(ESI MS/MS)检测,研究了新型抗癌铂配合物3,5-二异丙基水杨酸、1,2-环己二胺合铂(Ⅱ)(SM54111)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证实该新型抗癌铂配合物SM54111 在生理pH 范围的溶液中稳定。

4.2.2 毛细管电泳法在手性药物拆分方面的应用

在多种CE方法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将手性选择剂加入背景电解质溶液中,以CZE 的方式进行对映体的分离。张锴等采用环糊精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分离6种药物对映体,用高硫酸盐环糊精作手性分离剂,很好地拆分了美沙酮、氯口比格雷、美西律、异丙肾上腺素、苯海索和地佐辛6 种临床常用的碱性药物。张智超等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分别以HP-β-CD、HS-β-CD 及二者混合物为手性选择剂,研究了美西律、异丙肾上腺素、咳平、苯海索、维拉帕米和扑尔敏等六种药物的对映体分离,比较了HP-β-CD 和HS-β-CD 手性识别能力,并发现使用二元环糊精体系较之使用单一的环糊精,除扑尔敏外,其它五种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均有十分显著的提高。夏小庆等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在20 mmol/L 的Tris-H3PO4(pH=2.06)加入18C6H4 分离了去甲肾上腺素等八种氨基手性药物,并与用手性柱Crownpak CR(+)的HPLC 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HPCE 法拆分的各物质的分离度Rs 值较大。

4.2.3 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西药复方制剂中的作用

由于中药成分和西药成分各有其作用,因此在现代医药学中通常采用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制剂,这样既能保持中成药的特性,同时又能发挥西药的快速有效的作用。高苏亚等采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法(CZE),同时分离测定珍菊降压片(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常见药物)中芸香苷、绿原酸、木犀草素、盐酸可乐定和氢氯噻嗪5 种中、西药成分的含量。卢玲等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仲草胶囊中槲皮素与绿原酸的含量,结果仲草胶囊中槲皮素与绿原酸分别0.01155~0.1848mg/L 和0.01465~0.2344mg/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6%和99.28%。陈恒武等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C)快速测定复方布洛芬片中布洛芬和伪麻黄碱含量的方法。在0.0025mol/L 的磷酸盐缓冲液(p

H=8.1)中,11 次测定含有99.5mg/L盐酸伪麻黄碱和66.7mg/L 布洛芬的试样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2.9%(伪麻黄碱)和1.9%(布洛芬),回收率为103.1%(伪麻黄碱)和97.6%(布洛芬),应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复方布洛芬片剂的含量,所得结果与HPLC 法一致。

5 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色谱技术

5.1 超临界流体色谱[14]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由于超临界流体兼有气体的低黏度和液体的高密度以及扩散系数介于气液之间的

特性,所以它比液相色谱(LC)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又由于SFC 常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所以更适合于那些用气相色谱(GC)不便分离的热不稳定性和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分离、分析。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比气体大得多,使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或密度发生变化,可以控制溶质的迁移率和溶质间的选择性,因此,SFC 既具有GC 的主要优点(溶质在流动相中的高扩散系数) ,又具有LC 的主要优点(流动相对溶质的良好溶解能力。从理论上说,无论化合物是极性的、热不稳定性的、化学活泼性的,还是低挥发性的,SFC 都能将它们快速地分离开。它已广泛用于石油产品、农药及其代谢物、食品和香料、聚合物及其添加剂、药物及其代谢物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分析和制备中。

5.2 光色谱[15,16]

光色谱是指以激光的辐射压力为色谱分离的驱动力,在毛细管中将待分离组分(或粒子)按几何尺寸的大小予以分离的技术,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分离和测定粒子大小及生物化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大分子结构,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奥妙,就必须观测到单个大分子的动态过程,常规的色谱分离技术一般只能得到分子集合体的信息,很难得到单个大分子的信息。1995 年,日本的今板藤太郎等人首次提出光色谱这个概念,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色谱分离技术的出现。光色谱分离技术的分离对象主要是微米级大分子,可以对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生物细胞、生物大分子, 如蛋白质、肽、DNA、RNA 和线粒体进行分离,并将分离的粒子捕集住再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光色谱首次将激光技术引入分离科学领域, 开辟了分离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学科的新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研究微米区域内粒子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全新方法,给人们分离和研究生物大分子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人们有可能从复杂的基体中分离出单个大分子并进行研究。光色谱将成为研究分离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前沿领域,对免疫分析、基因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3高速逆流色谱[17]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是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它利用多层螺旋管同步行星式离心运动,在短时间内实现样品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系统中的高效分配,从而实现样品分离。HSCCC 最大的优点在于每次的进样量比较大,可以达到毫克量级,甚至克量级;同时,HSCCC是无载体的分离,所以不存在载体的吸附,样品的利用率非常高。HSCCC

仪器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分析成本低、易于操作,是一种适用于中药和天然产

物研究的现代化仪器。鉴于HSCCC的显著特点,此项技术已被应用于生化、生物工程、医药、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环境分析、食品、地质、材料等领域。

5.4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SMB)

国内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与大多新工艺新技术一样,走过了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开发再到国产化的历程。国内有几家研究机构多年来一直从事模拟移动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大庆石化研究院开发出小型(20升分离体积)的实验室装置, 有12柱和24柱结构,以旋转阀作为进出料转换。江南大学开发出中型的麦芽糖醇与多糖醇生产装置,并在山东一家工厂应用。南京工业大学用模拟移动床分离两种中性氨基酸缬氨酸和丙氨酸,并在江阴某企业的L-苯丙氨酸项目中应用。江苏省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南京凯通公司是目前国内较成功的模拟移动床科研与

工业化设备制作的单位,拥有小型SMB 评价装置,可对不同分离剂进行不同用途的评价试验;中型SMB 实验装置,为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设计数据;大型的工业生产装置,分离体积大于100m3。所有装置全部选用自控阀取代旋转阀,并且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的不同,所采用的分离剂有分子筛和分离树脂;所采用的柱结构有4柱、6柱、8柱、9柱、12柱等, 并已在糖醇行业多家工厂大规模使用,分离的产品有葡萄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单糖双糖/大豆低聚糖,麦芽糖醇/多糖醇/山梨醇等。目前国内也有部分糖醇企业采用国外进口的SMB技术和设备,但SMB国产化从技术和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18,19,20]。

6 展望[21]

色谱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色谱分离在实践中从分析规模发展到制备规模和生产规模。在生产过程中,为迎接产品成本、质量标准方面的商业竞争及环境保护压力的挑战,必须进行色谱生产过程放大和操作最佳化方面的探索。在实验室工艺的放大和色谱技术的改进中,目前很大一部分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特别适合于大规模连续操作的具有高吸脱附、直接处理含固体颗粒料液能力、低返混性能和连续操作性能等特性的特殊色谱新技术,并已开发出许多具备以上各类特性的不同色谱新技术。每种色谱技术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特性,因而发展能直接处理含固体物料、吸脱附性能高、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等综合特性的连续操作色谱技术一直是人们所期望的。各种色谱技术的相互贯通,再加上合适的吸附剂、设备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将使该技术在生化工业中以降低成本、简化操作而产生广泛的吸引力,其中模拟移动床SMB 技术的发展最引人注目,它将成为色谱技术在规模工业生产上应用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在色谱柱型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经典的色谱柱,而毛细管柱非常适用于痕量分析,且分析速度快、样品消耗少,是未来色谱柱型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景雪,李宝志,高英莉.气相色谱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及进展[J].化学分析计量,2008

2 傅若农.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Ⅰ)[J].分析试验室,2005

3 何锦锋,唐丽永,王若谷,以气相色谱为基础的联用技术[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

4 徐福正,江桂斌,韩恒斌.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J].分析化学,2005

5 胡志国.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质谱学报,2005

6 黄志兵,李来生.色谱技术进展[J].江西化工,2002(3):14216

7 王萍,董勤忠.对色谱法中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粮油科技,2003(1):38239

8 邹汉法,张玉奎,卢佩章.高效液相色谱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 卢佩章,戴朝政.色谱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0 王志祥,莫芬珠.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进展[J].化工时刊,2007

11 何志敏,王志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及其在生化工程中的应用[J] 化工进展,2002(2):28233

12 叶明亮,邹汉法,刘震,等.开管毛细管电色谱进展[J].分析测试报,1999

13 李志良,林润国,林辉概.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J].分析器,2006(2):46250

14 甘尉棠.现代化工分离技术讲座—超临界流体色谱 [J].精细石油工,2007 (6):55259

15 顾峻岭,傅若农.光色谱的进展[J ].分析科学学报,2009,17 (3):7392744

16 尹业平,周学永.光色谱原理及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8:44245

17 魏云,曹学丽.逆流色谱技术[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3,3 (5):17223

18 何炜,雷建都.连续床色谱分离技术[J].化工进展,2002 ,21 (4):2622264

19 蔡宇杰,丁彦蕊.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及其应用[J].色谱,2004,22:(2)1112115

20 甘宏宇,商振华,王俊德.亲和膜色谱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9 ,27(1):1112116

21 彭奇均,徐玲.制备色谱分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7(1):88296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张良晓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良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摘 要 本文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含量测定等药物分析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应用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药物分析;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H igh -Perfo r m ance L iqu id Ch rom a tog rap hy ,H PL C )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液相色谱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液液分配色谱、液固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排斥色谱(或凝 胶渗透色谱)[1] 。高效液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组成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2]。 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占主要地位。据美国药典22版载,H PL C 在含量测定方法中位居第一。其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组分易回收、样 品处理较简单[3] 。本文在按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1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常规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中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常被作为常规分析和检验方法。近年来在这 个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刘树业.等[4] 为时刻监控治疗肝癌时的抗癌药物剂量即血中的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采用紫外-H PL C 法对血中和组织中的阿霉素浓度进行分析.用U V -240紫外分光光度计,B ECK M AN 332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反向色谱法.秦.等[5]针对近几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公布的禁用表中新增药物及一系列利尿剂的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及回收率,研究了几种药物的排泄情况;建立了同时分析13种利尿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检出限小于5ng 。左雄军.等[6]用0.02m o l L 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用磷酸调pH 值至7)和甲醇(含2%乙酸和0.25%庚烷磺酸钠)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脂性油膏药物中黄芩甙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本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黄芩甙的平均回收率为103.7%。张晓青.等[7]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唑来膦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色 子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J ].北京大学学报,2000, 36(4):525-530. [3] 王贵.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及稀土元素演化 模式与环境记录[D ].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2003.[4] 廉雪琼.广西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J ]. 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39~42. [5] 李任伟.沉积物污染和沉积环境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13(4):398~40 [6] 柳林,许世远,陈振楼,余佳.上海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 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J ].上海地质,2000,(1):1-5. [7] 腾彦国,庹先国,倪师军,张成江.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 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 25(2):7-9. [8] 刘文新,栾兆坤,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 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学报,1999,19(2):206-211. [9] 刘芳文,颜文,王文质,古森昌,陈忠.珠江口沉积物重 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 ].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34-38. [10] 许金生,冯泳兰,袁亚莉,邓健,陈文.大源渡库区表层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J ].环境化学,2002,21(1):100-102. 第一作者简介:王贵(1961-),男,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The a ssess m en t of heavy m eta l pollution for the sed i m en ts of J i aozhou Bay W A N G Gu i ,YA O D e (Chem istry D epartm en t ,B ao tou T eacher’s Co llege ,B ao tou ,Inner M ongo lia 014030) (Co 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 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 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Zibo ,Shandong 255091)Abstract :Po ten tial eco logical risk (R I )and Geoaccum u lati on index (Igeo )w ere ap lied fo r heavy m etal po llu ti on assess m en t in J iaozhou B ay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m iddle level po llu ti on s w ere ex isted in J iaozhou B ay .T he Igeo indexes w ere from 1to 4and R I values w ere m o stly betw een 100 ~300.A h igher R I value of abou t 600w as app eared in the sedi m en ts of H ai po R iver estuary ,w h ich show ed a com p aratively heavier po llu ti on ex ist there .T he con sequence of po ten tial eco logical risk fo r heavy m etals w as Cd >Pb >Cu >A s >Zn . Key words :J iaozhou B ay ;sedi m en t ;heavy m etal ;po llu ti on ass ;ess m en t 收稿日期:2005年6月28日 3  2005年第7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色谱峰的形状可用塔板理论说明,色谱峰的展宽可用速率理论解释。() 2、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与保留时间t R的平方成正比,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色谱柱理 论塔板数n值越大,分离效果越高。() 3、色谱分离过程中,单位柱长内,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次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 4、氢气具有较大的热导系数,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其分 子量较小也使速率理论中的分子扩散项增大,使柱效降低。() 5、色谱内标法对进样量和进样重复性没有要求,但要求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和准确配制 试样。() 二、选择题 1,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峰中的()A,保留值B,分配系数C,运动情况D,理论塔板数 2,下列有关分离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由分离度计算式来看,分离度与载气流速无关 B,分离度取决于相对保留值,与峰宽无关 C,色谱峰宽与保留值差决定了分离度大小 D,高柱效一定具有高分离度 3,只要柱温,固定相性质不变,即使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速度有所变化,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保持不变的是()A,保留值B,校正保留值C,相对校正保留值 D,分配比(或分配容量)E,分配系数 4,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A, 分配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 D,理论塔板数E,理论塔高度 5,在范氏方程中,载气的粒度主要影响()A,载气流速B,涡流扩散C,分子扩散 D,气相传质阻力E,液相传质阻力 6,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的困难时,可以()A,利用相对保留值进行定性 B,用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办法进行定性 C,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进行定性 D,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 E,利用选择性检测器进行定性 三、简答题

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摘要:色谱技术作为分离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对蛋白质进行高效率和高灵敏度分离分析研究,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色谱技术的原理,色谱技术的分离以及色谱技术在医药、精细化工以及现代色谱技术在蛋白分离和分析中最新应用及进展,并介绍了几种常见色谱技术以及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Abstract:One important method of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technique as separation was one of the most vibrant area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hich can isolate compounds with very small performance difference,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sensitivity for protei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research,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on,and it was one of the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ls,fine chemicals and The recent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modem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in protei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were introduced concisely,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veral common and the recently emerged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were elaborated. 关键词:色谱技术;应用;进展;蛋白质分离 Key words: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application;progress;protein separation 一、引言 色谱这一概念首先由俄国著名植物学家Tswett提出,在研究植物色素组成时发现了色谱分离的潜力,首次提出了色谱法这一概念。色谱技术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当混合物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十分接近,而其他分离技术很难或根本无法应用时,色谱技术愈加显示出其实际有效的优越性。它主要利用复杂样品本身性质的不同,在不同相态的进行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相互位移对复杂样品中的单一样品进行分类洗脱,复杂样品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洗脱速度在不同的时间上脱离固定相,最终达到分离复杂样品的效果。色谱不仅是一种分析的手段,也是一种分离的方法。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类分离方法的总称,包括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等,广泛应用于生化物质分离的高度纯化阶段,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色谱分离技术是生化分离技术这门课程中的一个分离单元,属于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范畴。色谱技术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直到20世纪5O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在环境、生化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等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物质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色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众多理论,推动了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要有踏板理论,平衡色谱理论,速率理论,双模理论和轴向扩散理论。 二、色谱技术分类

高速逆流色谱的应用与发展

高速逆流色谱的应用与发展 (内部交流) 欧阳藩 顾铭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6月1日 从重液滴通过另一液体滴落,溶质在两相中间实现分配的原理出发,进行设备与过程的研发转变,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连续液/液的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环境分析、食品等领域的分离、分析和用于质控的指纹图谱的制定工作。从本次会议的论文亦可见,主要利用有机/水两相系统分离和纯化天然药物制备高纯度的药用成分标准品或参照物和探索建立中药材和中药方剂指纹图谱快速简便的质控新方法。从化学工程原理主要而言还是利用目标产物在两不相互溶的液相中的分配实现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从化学工程原理和技术角度讨论高速逆流色谱的应用与发展,供参考: 一、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与规模的多样化、系列化、自动化 最早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液/液两相分配原理设计了逆流分配装置,将许多试管式的部件安装在一个能转动的台架上,以半自动方式使试管部件及其中两相溶液同时振摇,静置分层,转移传递。 基于对流体与传递原理的分析研究发展逆流色谱设备,设备在不断地创新,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基于流体静力学平衡的体系,有液滴逆流色谱(DCCC)、回转腔式逆流色谱仪(RLCCC)、旋转腔式逆流色谱(GLCCC)和固定螺旋管式逆流色谱仪(HCCC)等。 二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平衡的体系,与上述差别是螺管绕自身轴线运动,分为非行星式、非同步式和同步式三大类,已开发出了多种形式的离心式逆流色谱设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一)按两相状态 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 2、气液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 2、液液色谱法 (二)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 1、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内壁上做成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2、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纸色谱法是利用滤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方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 (三)按分离原理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 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 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应用广泛,本文对其在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分析;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HPLC)是一项柱色谱分离技术,因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组分易回收、样品处理较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测定。随着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的联用技术的发展,HPLC的应用将愈加广泛[1]。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中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常被作为常规分析和检验方法[2]。近年来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多,陈英红等通过对人参糖肽注射液中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组成糖分析,建立了人参糖肽注射液特征图谱。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高,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有效控制人参糖肽注射液的质量,同时可作为酸性杂多糖的测定方法。陈金泉等建立

抗艾滋病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喷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HPLC快速检测方法。采用同一色谱体系实现对四种药物的分析,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这些研究充分利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的特点。 二、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的分析方法,其作为药物分析中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的重要方法。 (一)在鉴别中的应用。HPLC用于药物鉴别时,一般规定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实验。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一致。在HPLC法中,保留时间与组分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是定性的参数。如头抱拉定、头孢噻酚钠等头孢类药物以及地西泮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等多种药物均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二)在有关物质检查中的应用。目前药品的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容量分析法等多种。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HPLC 分离效果佳分离速度快的特点使其成为最主要的检测有关 物质的方法。 (三)在药物(含中药)成分含量测定上的应用。在药物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由于其专一性,灵敏度高,快速简

浅谈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与发展 Peishan Zou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分离分析方法。本文旨在从仪器原理、仪 器结构、应用范围、检测效率、检测准确度等方面简要介绍液相色谱分析法,及在不同领域的 应用情况和本领域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性等角度进行阐述。着重对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现状进行 总结,并根据发展趋势而延伸,预测未来液相色谱仪的技术发展路线。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 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简况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各种色谱模式中应用最广的一个领域,在化合物的分析方面,世界上约有80% 的化合物,如括高分子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以及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都可以用不同模式的HPLC(如正相 HPLC、反相 HPLC、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体积排除色谱、亲合色谱等等)进行分离分析[1]。 站在当今世界科技前沿的液相色谱用户现在又有了新的需求。首先是改进生产力的需求,因为大量的样品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其次是在生化样品及天然产物样品的分析中,样品的复杂性对分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在与质谱等检测技术联用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概念得以提出,将HPLC的极限作为自己的起点。 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与构造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根据其分离原理,有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方法。吸附色谱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洗脱,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色谱法的分离方法,有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色谱所用溶剂应与试样不起化学反应,并应用纯度较高的溶剂。色谱时的温度,除气相色谱法或另有规定外,系指在室温下操作。分离后各成分的检出,应采用各单体中规定的方法。通常用柱色谱、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分离有色物质时,可根据其色带进行区分,对有些无色物质,可在245-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也可喷显色剂使之显色。薄层色谱还可用加有荧光物质的薄层硅胶,采用荧光熄灭法检视。用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部分剪下或挖取,用溶剂溶出该成分,再用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在纸或薄层板上测出,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以纸或薄层板上测出。柱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接于色谱柱出口处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小组成员:陈景杨、王梓吉 一、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的差异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再加上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仪器就是色谱仪。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的引入,各类色谱仪器在性能、结构和技术参数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 色谱分析技术就是根据被测样品(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固定相和其他操作条件,利用色谱仪的分离系统将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来,然后利用检测系统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它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样品量少且速度较快、结果准确等优点,是分析混合物 的有效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色谱仪器主要是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两大类。两者最显著差异就是在流动相的选择上,气相色谱仅能用于氢气、氦气等少数几种性质相近的气体,而高效液相色谱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种多 样,可通过改变其极性、黏性、pH值、浓度等调节两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而有效地改善分离条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流动相的差异,导致气相色谱仪只能用于被气化物质的分离和检测,而液相色谱的样品无需气化而直接导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特别适用于气化时易分解的物质的分离、分析。 二、气相色谱 三、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它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 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并以高压驱动流动相,同时柱后连有高 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流程是高压 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离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 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 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力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 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 进行数据分析。与经典液相柱色谱装置比较,它具有高效、快速、灵敏 等特点。 四、发展现状及趋势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吕晓敏 摘要简要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色谱技术,进展,应用 引言 色谱技术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当混合物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十分接近,而其他分离技术很难或根本无法应用时,色谱技术愈加显示出其实际有效的优越性。色谱技术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在环境、生化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等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物质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到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色谱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色谱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对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及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1]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 S. Tswett 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但由于当时Tswett色谱技术分离速度慢、效率低,长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 采用类似Tswett 色谱技术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多种

浅析色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浅析色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23T15:35:23.6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郭俊芝 [导读] 主要通过阐述气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以期使读者能够对气相色谱技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旨在通过目前为止气相色谱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领域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气相色谱技术的的重要性。 郭俊芝 天津石化烯烃部天津 300270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科研界已经逐渐研发出无数造福于人类的新技术,而气相色谱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气相色谱技术在当今时代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项技术对于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物理化学分析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而在当今社会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方面,医药卫生领域这项技术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通过阐述气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以期使读者能够对气相色谱技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旨在通过目前为止气相色谱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领域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气相色谱技术的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发展;应用 前言 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以及选择性较好等是气相色谱技术最大的特点,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在食品药品质量检测、工业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必将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目前,气相色谱技术被很多科学家所研究,以期能更好的改善这项技术,使其能在更广的领域得到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气相色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更广泛地推广,以便造福人类。 一、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概况与原理 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的技术,气相色谱法主要是通过像气体或者液体等流动相的带动下,将活性较强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通过分析相关样品中不同性质的吸附性能,以固定相不同的分配系数以及固定相实际滞留的时间为基础,实现对混合物内部各个组分分离的目的。在各个组分完成分离之后,再按照相应的顺序将检测信号进行相应的转换,最后根据组分浓度按照相应的比例形成的电信号,完成最后的计算。样品引入部分、惰性气体部分、色谱柱、检测器等是气相色谱仪主要的组成部分。样品引入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将需要检测的样品引入到载体中;惰性气体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充满整个检测系统的气体,传送需要检测的样品;色谱柱主要的作用是进行检测样品组分的分离;检测器就是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和识别的。 色谱法其实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的技术分离,主要是利用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当中的其中一项分离出来,如果是两相分离,那么其中一项是基本不动的,在学术上将其称作为固定相,理想则是推动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那么这一项在学术上被称作为流动相,当两相混合物在接触过程当中必然会发生相互作用,只不过是相互作用大小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将混合物按照先后顺序从流体相到固体相中流出,进而完成两项分离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作为层析法。而流体在分离过程当中会出现两种状态,或者是液体或者是气体。使用气相色谱分离主要是通过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物质作相对运动时,就会进行多层次的分配,使原来的分配系数从微小的差距变成更大的差距,进而使物体分离出来。 二、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气液色谱法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气相色谱法在现代逐渐成为了一项十分新颖的学科,并由此创建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随着研究人员发现气相色谱技术在与其他技术联用时的效果更好以后,联用技术就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从而在一些要求严格、所鉴定样品有极其复杂的一些鉴定试验时,所耗时更短,研究结果更精确。也因此,气相色谱技术于其他技术的联用更是业内公认的有效工具。 三、气相色谱技术的具体应用 (1)在石油石化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在石油、石化行业的石油勘探、石油加工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之所以石油、石化行业针对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和普遍,主要是由于这项技术自身具备的分离、定量能力以及性价比,是其它相类似的技术或者仪器无法比拟的。随着其在石油、石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气相色谱技术正在逐步的形成自身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而这种发展标准和模式也成为了该项技术迅速发展的主要标志,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这种趋势也将得以继续保持。 (2)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步的实现了与质谱技术连用的发展趋势,而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也使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分析的工具。由于生物自身的生理功能一般都会与有机含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利用这项技术对生物的组织、细胞、急速、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微量变化进行详细的检测,就可以迅速地分析出生物所具有的生理功能。而这也说明了,在生物生理功能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灵敏度高、准确性较高的气相色谱技术,已经成为了生物分析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3)在化学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作为一项十分权威的分离技术,其可操作性极高,对于农药的残留问题的处理效果极佳,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所普遍应用的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而且目前大约有 70%的农药残留检测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一次被分离。从另一方面说,在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检测农药残留时,由于其显著的优点,会促使我国中草药能实际投入药品生产的合格产品越来越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医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是迄今为止分离效果最好的分离技术,并且能最大程度的表征出细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 磷脂脂肪酸的生物特性,且灵敏度极高等一些其他发放所不具备的优势,这能便于研究者们更加深切的了解食物中微生物的含量、种类等因素。所以研究者们就利用气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研制与技术开发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研制与技术开发 --新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洪群发张庆和李彤张维冰张玉奎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11) 摘要:介绍一种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该仪器采用光纤传导技术和全封闭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采用虚拟设备驱动技术配合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色谱、光谱,三维谱图及色谱峰纯度等大量的信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虚拟设备驱动 Research and Developmemt 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A Novel Diode Array Detector Hong Qunfa, Zhang Qinghe, Li Tong, Zhang Weibing, Zhang Yukui (Dalian Elite Analytical Instrument Ltd.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Dalian, 116011) Abstract: A novel diode array detector (DAD)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introduced. A full-closed optical system and quartz light fiber based transmission technique were used in the instrument, and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detect sensitivity were obtained. Virtual device driving technique was us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powerful data system, the instrument can provide a lot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hromatogram, spectra of components, three dimension information and peak purity results. Key word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iode array detector; Virtual device driving

实验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实验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HPLC仪器基本结构,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液相色谱定性分析的方法; 3. 加深对色谱分离原理的理解,掌握主要实验条件的选择 二. 实验原理 HPLC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HPLC还有电脑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但是峰面积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组分的质量,而且还与它的性质有关。即当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组分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同一检测器进行测定时,所得的峰面积却不相同。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 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 峰面积A:色谱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峰面积一般用mm2、mm×min或检测器的输出的信号单位表示。色谱峰的面积可由色谱仪中的积分仪求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求得: 对于对称的色谱峰:A=1.065h W1/2 对于非对称色谱峰:A=1.065 h (W0.15+W0.85)/2 三. 实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waters e2695高液相色谱仪配2998二极管阵列(PDA)检测器,自动进样器,色谱柱:Kromasil C-18 250*4.6mm 四.实验内容与主要步骤 1.样品:喹乙醇经0.45 m滤膜过滤至1 m L的样品管中。 2.色谱条件: 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pH=4,0.02mol/L)=2:8 检测波长:270nm 流动相流速:1.0ml/min 进样量:10ul 3.开机,平衡: 打开稳压电源,待电压稳定于220 V后,依次打开Varian 210泵,Varian 335 PDA检测器电源开关,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双击鼠标左键打开Varian WS;待屏幕上方出现LC Workstation后,单击鼠标System control连机进入程序。点击Method,编辑方法,点击System Setup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后点击Save。将该方法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放上配制好的流动相,由File中打开Activate Method,选择编辑好的方法激活,平衡色谱柱,到基线基

气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气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M090314101 摘要: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阐述了气相色谱系统的组成,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气相色谱技术、便携式色谱仪和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特点,探讨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前景与展望。为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价值。 关键词:气相色谱;研究进展;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进入2l世纪以来,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灵敏度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先进,联用技术的发展更是推进了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在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时候,效果越来越明显,因此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用会更加广泛且前景广阔。 1 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 色谱法又叫层析法,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问进行,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是推动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叫做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与结构上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冈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秩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在两相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当用液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液相色谱,当用气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问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的各组分就在两相中经反复多次地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然后再进入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鉴定。 2 气相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全二维气相色谱 传统的多维气相色谱发展到今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均已相当成熟,而全二维气相色谱则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方法。首先,Jorgenson等[1]于1990年提出全二维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联用的方法,强调二维正交分离的童要性。其后,Phillips等[2]利用他们以前在快速气相色谱中使用的在线热解析调制器开发出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在该方法中,第1支柱为非极性柱,第2支柱为极性柱,通过极性和温度的改变实现气相色谱分离特性的正交化。从第1支柱中流出的组分按保留大小依次进人调制器进行聚焦,然后通过快速加热的方法把聚

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与展望

高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离工具。本文主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基础、基本装置,和在生化制药方面的应用,并对高效液相色谱的最新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展望 天然有机物和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极其复杂的、含量甚微的产物中分析和分离各种产品。随着科学的进步,某些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生物药品,尤其是注射药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等,都需要高度纯化;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定性在新药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经典的分离方法,如萃取、结晶等单元操作很难满足药品的生产和商业要求。色谱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了生物制品纯化和生化物质分析的关键单元操作。高效液相色谱对分离样品的类型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样品还可以回收。由于对挥发性小的或无挥发性、热稳定性、极性强,特别是那些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物质提供了非常合适的分离分析环境,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学、临床等。目前它已经成为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科学的有力工具。从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到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高效液相色谱都具有可观的分析分离能力。 1. 基础理论 从色谱技术的出现以来,人们对色谱理论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理论。比如: 1.平衡色谱理论。1940年由Wilson 提出,该理论认为在整个色谱过程中,组分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能瞬间达成。 2. 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R )。该理论适用于除体积排阻色谱以外的各类液相色谱的保留模型。认为在色谱保留过程中,当一个溶剂化的溶剂分子被溶剂化的固定相吸附时,在溶质和固定相的接触界面上必然要释放出一定计量的溶剂分子Z 。 3. 踏板理论。该理论将色谱过程比拟为蒸馏过程,把色谱柱看成是由一系列平衡单元-理论踏板所组成。在每一个踏板高度内,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能瞬间达成。 4. 双膜理论。把流动相和固定相看成是两块相互紧密接触的平面薄膜,整个传质阻力为流动相膜的传质阻力和固定相膜的传质阻力所构成,界面处无阻力,组分在界面接触处达到平衡分配。 5. 纵向扩散理论。由Amundson 等人通过大量实验提出,该理论认为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流动相的轴向扩散是影响色谱区域谱带扩张的主要因素,而有限的传质速率对区域谱带扩展没有影响。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液相色谱柱的分离度用下列公式表示。 ()()1114++-=k k a a n R 式中:R-液相色谱柱分离度; n-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表示; a-溶剂效率,是固定相对某两个混合物分离能力的表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