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讲:内容理解题——明辨设题陷阱,切片比对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是非。原文中说“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而是‘求价意 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求真意志、求权意志、 求爱意志”的实质都是“求价意志”,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原文是肯定的。选项 “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是否定的。
5.混淆时态
训练 9.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 原文]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 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 更可信 。他认 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 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 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选项] (2017·全国卷Ⅲ 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
过程中,必须 完好保存 下来。 [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 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 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唐朝皇帝多有“胡人”血统 ,“胡人”,即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旧时的统称。
[选项] 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和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 ,以及
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 ,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
[比对分析] 选项因果混乱。“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唐代皇帝带有 ‘胡人’血统”不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而“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 只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
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 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 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 称还是全称。
训练 2.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 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 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 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
[选项] (2017·天津卷 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 指时杆、日晷、漏壶等 , 作为 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 参数 。 [比对分析] 选项张冠李戴。将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 程的参数”,说成“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 参数”。这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
[比对分析] 选项武断绝对。原文意思是说公众在使用数字化产品时,只能按照少 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 被动接受者,没有自由选择权,并不能武断地说公众已被奴役。
8.曲解文意
设误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 方式 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比对分析] 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是“由亲 情……一切道德情感”,而选项中却换成了“亲情”。
2.以偏概全
设误 方式
判定 技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 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 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3讲 内容理解题——明辨设题陷阱, 切片比对分析
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 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命题人 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混淆时态、 因果混乱、武断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九种设误手段。此题型重在考查考 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 速判定对错。
[比对分析]选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的是“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奠定了基础”,而不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里是故意更换了某个 说法造成的曲解文意。
9.无中生有
设误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 方式 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判定 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 技巧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6.强加关系(关系混乱)(因果混乱)
设误 方式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 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 件)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 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判定 技巧
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阅读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句时,一定要在 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 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从而”“因 此”“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百度文库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
训练 4.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 实质不是 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 而是 “求价意 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 以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 [选项] (2015·天津卷 T6-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 求权意志、求爱意志 并非 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训练 3.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时间是 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 参数 。人们为了 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 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 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 观察日影。纪元前 11 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 的发明,大约是 13 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不是一回事。
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陈述的
判定 技巧
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
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训练 1.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 亲情、爱情、友情, 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 ,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 依据。 [选项] 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 亲情 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 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栏
目
导
航
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九大手段
二、题目怎么解——先分层切片,再三级比对
随堂巩固
1.偷换概念
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九大手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
设误 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 方式 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
训练 5.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 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 尝试 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选项] 现代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重视视觉文化, 已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一文 化现象。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原文说“尝试理解”表明是“未然”状态,选项用 “已”字变成了“已然”状态,混淆了时态。
训练 8.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 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 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 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选项] (2018·天津卷 T6—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 已经完全 被掌握计算 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3.张冠李戴
设误 方式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 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 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
判定 技巧
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 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 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 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 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训练 7.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 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 因而 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选项] 儒法二家的思想具有不相容性,所以 两家思想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 基础上,还是在人生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上都是对立的。
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 设误 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 方式 况 )。 也 可能 反 之 , 将 “ 已然” 说 成 “未 然 ”,把 “ 必然” 说 成 “ 或
然”。
判定 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 技巧 和表时间的词语。
4.混淆是非
设误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 方式 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判定 技巧
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区 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 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
判定 技巧
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 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 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 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 分)条件,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等。
训练 6.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从 外 部 条 件 来 看 , 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 也 是
“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与西方的交流,略带“野性”与
“粗犷”的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 。有学者认为,唐代诗人李白,很有可 能就出生于碎叶城,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或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 响,激发出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大胆的想象力。而
1.
训练8.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 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选项] (2019·天津卷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 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比对分析] 选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说因为“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 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所以“二者具有不 相容性”。
7.武断绝对
设误 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 方式 特殊现象,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 判定 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 技巧 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
5.混淆时态
训练 9.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 原文]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 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 更可信 。他认 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 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 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选项] (2017·全国卷Ⅲ 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
过程中,必须 完好保存 下来。 [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 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 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唐朝皇帝多有“胡人”血统 ,“胡人”,即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旧时的统称。
[选项] 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和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 ,以及
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 ,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
[比对分析] 选项因果混乱。“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唐代皇帝带有 ‘胡人’血统”不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而“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 只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
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 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 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 称还是全称。
训练 2.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 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 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 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
[选项] (2017·天津卷 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 指时杆、日晷、漏壶等 , 作为 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 参数 。 [比对分析] 选项张冠李戴。将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 程的参数”,说成“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 参数”。这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
[比对分析] 选项武断绝对。原文意思是说公众在使用数字化产品时,只能按照少 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 被动接受者,没有自由选择权,并不能武断地说公众已被奴役。
8.曲解文意
设误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 方式 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比对分析] 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是“由亲 情……一切道德情感”,而选项中却换成了“亲情”。
2.以偏概全
设误 方式
判定 技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 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 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3讲 内容理解题——明辨设题陷阱, 切片比对分析
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 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命题人 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混淆时态、 因果混乱、武断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九种设误手段。此题型重在考查考 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 速判定对错。
[比对分析]选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的是“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奠定了基础”,而不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里是故意更换了某个 说法造成的曲解文意。
9.无中生有
设误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 方式 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判定 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 技巧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6.强加关系(关系混乱)(因果混乱)
设误 方式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 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 件)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 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判定 技巧
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阅读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句时,一定要在 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 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从而”“因 此”“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百度文库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
训练 4.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 实质不是 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 而是 “求价意 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 以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 [选项] (2015·天津卷 T6-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 求权意志、求爱意志 并非 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训练 3.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时间是 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 参数 。人们为了 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 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 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 观察日影。纪元前 11 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 的发明,大约是 13 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不是一回事。
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陈述的
判定 技巧
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
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训练 1.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 亲情、爱情、友情, 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 ,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 依据。 [选项] 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 亲情 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 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栏
目
导
航
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九大手段
二、题目怎么解——先分层切片,再三级比对
随堂巩固
1.偷换概念
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九大手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
设误 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 方式 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
训练 5.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 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 尝试 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选项] 现代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重视视觉文化, 已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一文 化现象。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原文说“尝试理解”表明是“未然”状态,选项用 “已”字变成了“已然”状态,混淆了时态。
训练 8.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 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 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 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选项] (2018·天津卷 T6—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 已经完全 被掌握计算 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3.张冠李戴
设误 方式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 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 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
判定 技巧
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 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 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 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 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训练 7.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 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 因而 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选项] 儒法二家的思想具有不相容性,所以 两家思想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 基础上,还是在人生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上都是对立的。
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 设误 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 方式 况 )。 也 可能 反 之 , 将 “ 已然” 说 成 “未 然 ”,把 “ 必然” 说 成 “ 或
然”。
判定 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 技巧 和表时间的词语。
4.混淆是非
设误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 方式 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判定 技巧
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区 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 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
判定 技巧
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 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 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 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 分)条件,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等。
训练 6.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
从 外 部 条 件 来 看 , 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 也 是
“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与西方的交流,略带“野性”与
“粗犷”的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 。有学者认为,唐代诗人李白,很有可 能就出生于碎叶城,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或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 响,激发出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大胆的想象力。而
1.
训练8.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 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选项] (2019·天津卷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 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比对分析] 选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说因为“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 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所以“二者具有不 相容性”。
7.武断绝对
设误 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 方式 特殊现象,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 判定 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 技巧 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