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1课时汇编

合集下载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同州中学化学组王娅玲一、教学设计说明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

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他们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②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3.2《氮的循环》优秀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氮地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地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地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地性质.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地过程联想质疑材料阅读原理方法技巧天下奇闻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地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奇怪地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地原因吗?一氮地循环请仔细观察课本页图,并仔细阅读页你知道氮地循环地意义吗?看一看读一读:你发现氮地循环有那几种方式?请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地雷雨放电、人类地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地循环1)2)3)写一写:细心地你在氮地循环过程中找到了几种有关氮地物质,请写出他们地化学式二氮地性质想一想:在这些含氮地物质中,我们首先感受一下我们身边地氮气,他能看地见吗?能摸得到吗?能闻得到吗?(1)氮气地物理性质联想·质疑:老人们常说雷雨丰庄稼1,雷电交加时,空气中地氮气和有关地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请写出有关反应. (2)化学性质1)2)3)2,有人说NO是明星分子,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如何看待她地功与过3,,NO她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她与氧气反应得到地产物你对他了解吗,能说一说吗4,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地水槽中,足够长地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三氮地固定阅读材料:粮食危机据联合国地统计资料,全球中国肥料信息网资料: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地作用功不可没.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为 1.41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面积地40%.中国有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地标准.就这样一个耕地匮乏地国家,用占世界7%地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地人口,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化学肥料在保证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有40%以上地人受到各种不同程度地粮食危机地威胁,至少有3亿儿童在饥饿与死亡边缘挣扎……5,雷电中发生地化学反应和所产生地物质对于人类地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氮地固定:氮地方式有几种:在人工固氮地过程中,氮气与氢气地反应有何特点,写出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地特点:可逆反应地表示方法:本节小结:分析当堂测试1.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地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地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地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分析2.关于NO地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NO是一种红棕色地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地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分析3,请写出雷雨过程中形成硝酸地化学反应:1)2)3)4将一收集满15mLNO2气体地试管倒立于水槽分析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反应后剩余什么气体?其体积为多少?课后自我评价:。

《2、氮的循环》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2、氮的循环》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2)掌握氮的固定及氮气的性质,初步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资料的信息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2)通过介绍生物固氮、氨气的工业制取等研究工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氮的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2)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进一步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难点:(1)如何实现氮及其氮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引入】常见的生活现象——焚烧麦秸1.请同学们观看PPT上的两幅图片,它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烧麦秸)2.焚烧麦秸的时期,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3.请你根据麦秸中所含的主要元素,猜测可能是哪种元素导致的?(N元素)【过渡】打开课本。

1.回忆含N元素的纯净物有哪些?(NH3、N2、N2O、NO、NO2、N2O4、HNO3)2.这些物质中N元素的化合价一样吗?(N-3H3、N02、N+12O、N+2O、N+4O2、N+42O4、HN+5O3)【提问】由此可知,N元素在物质中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游离态和化合态【过渡】那么,麦秸中的N元素从何而来?(土壤——化肥——化肥厂——空气(N2))回忆一下,N2的有关性质。

【讲授】N2 (无色、无味;ρ近似空气;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非常稳定) 稳定的原因:N2是双原子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

对于氮原子而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方式2、5,故需得到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所以,它们分别拿出三个电子和另外一个N原子共用,它们之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所以非常牢固。

氮的循环教案

氮的循环教案

第2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影响。

2.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赞赏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师活动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动植物体
2、雷雨放电
3、人类活动 一、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1、氮气 (1)、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① N 2+O 2 2NO
② N 2+3H 2
2NH 3 (可逆反应)
(3)、氮的固定 (4)、氮气的用途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第2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2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2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1课时:氮气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来源:3、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预习点1:自然界中氮的转化(1)自然界中,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的是什么?,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2)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种_________ ,最后转化成______(3)___________ 在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并随降水进入预习点2: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_____ ,再根据需要把—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

预习点3:氮的固定⑴概念: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⑵分类:(约占10%(约占90%I_______ :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点4: “雷雨怎么能发庄稼?”试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预习点5:可逆反应是指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 H2+O2 =2H2O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问题生成【探究1】1、根据你的知识积累,氮气应该有哪些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 __________ 色、 _______ 味、__________ 气体。

说明:实验室收集氮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只能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

【探究2】2、根据物质的分类和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氮气应该具有哪些化 学性质? 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 可见氮气分子的结构很氮气主要的化学性质:味、 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 ________ 对电子,由此 化学性质是 ________ (填活泼或不活泼)。

高中化学《2氮的循环(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2氮的循环(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 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NO、合成氨等对人类的影响,加强学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NO 、NO2 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

重点说明氮循环含氮元素的物质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联想·质疑】俗语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中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通过本节课来了解。

【板书】第二节氮的循环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阅读】阅读课本内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分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

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的雷雨放电、人类的活动三方面解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设问】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那么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有哪些并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板书】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一)氮气与氮的固定【讲解】氮气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也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很多约占总体积的4/5,它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请同学们讨论,作出预测。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氮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 ) 与非金属反应(H2、O2 )【讲解】其实氮有多种氧化物如N2O、NO、N2O3、NO2、N2O4 、N2O5 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练习题(二)氮的固定概念: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游离态化合态分类1. 自然固氮(1)高能固氮N2+O2 ==(放电)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讲解】在过程中有两种氮的氧化物NO、NO2。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铵盐以及硝酸的主要性质,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⑵.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讨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⑶.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⑵.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人类与环境和平相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N2、NO和NO2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的难点: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播放】<一场雷雨一场肥>【引入】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

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过后,人们发现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叶子绿油油的,就像刚施了氮肥一样。

那么雷雨生成了什么肥料?又是怎样生成的呢?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本节课《氮的循环》。

【阅读指导】阅读课本P73~74,并思考:1、自然界中氮循环有哪些形式?2、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物质?【板书】(学生汇报时有意识地根据氮的化合价升降顺序书写)铵盐、NH3、N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展示】1、主要形式⑴游离态→化合态⑵化合态→游离态⑶化合态→化合态2、含氮物质铵盐、NH3、N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讲述】氮循环中涉及到的含氮物质,就是氮元素的典型物质。

在学习某一元素时,必须把这种元素的典型物质、这些物质所属类别、这些物质中该元素所呈现的化合价联系起来。

【板书】典型物质、所属类别(物质通性)、元素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过渡】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氮元素的单质――氮气。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

重点难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NO2)的性质。

☆课前预习·导学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最后转化为。

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回到,被植物利用。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3)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产生的如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1、氮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a与O2反应:b与N2反应: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2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固氮氮的固定固氮化学方程式生物固氮: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种群(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90%。

☆课堂训练·检测1.下列几种固氮方式中属于人工固氮的()A.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B.豆科作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C. NO与O2反应制备NO2D.由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NH3解析:自然固氮:通过闪电或一些微生物种群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3、NO、NO的性质比较结合的能力比一样氧。

不过,人们也发现了它在生物学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氧化氮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在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互转变:☆课堂训练·检测1、以下气体因为与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双选)()A、NOB、COC、NO2D、NH32、通常情况下,把下列气体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A、NO和O2B、NH3和N2C、N2和H2D、O2和N23、我国“神州5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氮的循环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氮的循环教案(第一课时)
【讨论】
(2min)
学生根据氮元素的价态总结氮的氧化物。
【学生阅读】(5min)
学生阅读课本P76,总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并填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
(1)物理性质
【填表】
(2min)
名称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颜色、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毒性
【引导板书】
(4min)
(2)化学性质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引入
(2min)
观看[联想质疑]中精美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也可参考《中华第一考》P55·情景导入)(学生观看、领悟、讨论)
【板书】
(1min)
§3-2氮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引导】
(1min)
由于存在着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必需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上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NO和NO2的颜色、状态、溶解性,NO与O2的反应,NO2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氮的固定的概念与形式。
难点:N2、NO、NO2的性质。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人类与环境和平相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氮的循环》第一、二课时教案

《氮的循环》第一、二课时教案

B.加入足量水(过量) C.通入空气 D.加入 NaOH 溶液
3. 强氧化性:
[思考 3]: (1)从 NO3-中 N 元素的价态看,硝酸应具有什么性质? 析:+5 价。硝酸应具有强氧化性。
(2)硝酸是否可以氧化 Cu 和 C?
[实验 2]:
观察现象: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2)常温下能否用铁或铝槽车装浓硝酸?为什么?
析:可以,发生钝化。
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HNO3(浓)+C===2H2O+4NO2↑+CO2↑ [思考 5]:浓硝酸具有腐蚀性,不慎粘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析: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洗涤。
三、硝酸的用途:(1)化工原料;(2)化学试剂。
施用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用;埋在土下以保
持肥效。
[课堂小结] 学生整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氮的循环第 3 课时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42oC,沸点 83 oC,密度为 1.5g/cm3,通 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68%~70%,质量分数在 98%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思考 1] 1. 酸性:(通性) ①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活泼金属反应。 2. 不稳定性: [思考 2]: (1)无色试剂瓶中的硝酸(浓)久置而发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
要成分——铵盐的主要性质。
[演示实验 3] 加热氯化铵固体。
[演示实验 4]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

【教学设计】《氮的循环》(鲁科)

《氮的循环》1-3 自然界中的元素——氮的循环 (第1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2. 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 氮气、NO 和NO 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氮气、NO 和NO 2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氮气、NO 和NO 2的性质多媒体课件等。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氮元素的存在2.氮的循环二、氮气 1.氮气的性质2.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表示。

3.氮的固定(1)概念: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2)分类:氮的固定⎩⎨⎧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1.不同价态的氮的氧化物2[重点剖析]氮的氧化物与O 2、H 2O 反应的计算,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1.加合式法(1)NO 2和O 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由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当体积比:V (NO 2)∶V (O 2)⎩⎪⎨⎪⎧<4∶1 O 2过量,剩余气体为O 2=4∶1 恰好完全反应>4∶1 N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2(2)NO 与O 2同时通入水中: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3O 2+2H 2O===4HNO 3 当体积比:V (NO)∶V (O 2)⎩⎪⎨⎪⎧<4∶3 余O 2=4∶3 恰好完全反应>4∶3 余NO(3)NO 2、NO 、O 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①可先将NO 和O 2转化为NO 2,再按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处理。

②也可先将NO 2和H 2O 反应转化为NO ,再按4NO +3O 2+2H 2O===4HNO 3情况处理。

第2节 氮的循环导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导学案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自主学习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 ,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 等含氮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和 ,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 ,最后转化成蛋白质。

2、N 2的化学性质 ,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N 2可以跟O 2、H 2等发生反应生成 和 。

3、 叫做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 固氮和 固氮两种形式。

4、“雷雨发庄稼”,雷雨发生时的化学反应是5、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H 3,N 2与H 2合成NH 3需要哪些外界条件6、氮的氧化物有很多种,如 等,其中NO 是 的气体,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 ,NO 2是 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工业上可利用此原理制取合作探究:一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例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

下列过程中,是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 (多选)A .工业合成氨B .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C .动物尸体的腐烂D .盛夏时节,雷雨肥田二、氮气和氮的固定1、氮气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2)与氢气的反应(3)与镁的反应2、氮气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简称固氮(2)分类: 高能固氮 (填方程式)自然固氮氮 生物固氮的固 合成氨 (填方程式)定 人工固氮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NO 、NO 2 物质NO NO 2颜色状态毒性溶解性气味转化例2、在通常条件下,把下列气体混合,不能发生反应的是(多选)()A.H2O和NO2B.N2和H2 C.NO和O2D.N2和O2例3、写出NO2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2、氮氧化物(O2)溶于水的计算1.NO2或NO2与N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只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教案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教案化学教案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 1.能依据元素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N 2、NO 、NO 2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

2.能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N 2、NO 、NO 2的性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能分别根据N 2、NO 、NO 2的性质分析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和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对环境的影响。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自然循环(2)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化肥厂:□01N 2→NH 3→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②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产生的□02氮氧化物。

(3)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03游离态和化合态。

2.氮气(1)氮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溶于水。

(2)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分子的□04结构稳定,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05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O 2反应:□06N 2+O 2=====放电2NO 。

②与H 2反应:□07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3)氮的固定①定义:使□08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②氮的固定的分类3.NO 和NO 2的性质比较一、氮气及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交流研讨]1.会种地的农民说种大豆不用上氮肥,你认为有道理吗?提示:有道理;因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给植物提供氮肥。

2.白炽灯泡中为什么要充入N2?提示:N2稳定,高温下不与钨丝反应,能延长灯泡的寿命。

[点拨提升]1.由氮气(N2)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由含氮的化合物转化为新的含氮的化合物,不是氮的固定。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除MgO外,还有Mg3N2。

3.3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a.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微生物学》或《细菌与真菌》等相关的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b.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科普视频,如《微生物的世界》、《细菌的奥秘》等,以增强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兴趣。
c.实验活动:建议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细菌和真菌实验,如培养细菌和真菌、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辅助材料:为了增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理解,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验器材:本节课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如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因此,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显微镜、培养皿、试剂等。同时,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对生命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微生物世界的研究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和难以理解之处。
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能还不太清楚。此外,他们可能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3.3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材通过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案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案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认识氮循环过程中重要的含有氮元素的物质,能够对含氮元素的物质从“价---类”二维的角度进行分类。

3、从氮元素“价---类”二维的角度构建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并能够应用其分析解释生产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2、N0、N02的转化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的建构与应用课前预习:一、了解循环、建构模型活动·探究(1)请你分析NH3、N2、NO、NO2、HNO3、NH3.H2O、NH4HCO3、NaNO3等含氮物质分别属于哪一种物质类别,并标注在“物质类别”图中。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类别请你继续分析NH3、N2、NO、NO2、HNO3、NH3.H2O、NH4HCO3、NaNO3等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并标注在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中化合价+5+4+2-3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类别二、利用模型、实现转化活动1、观察与思考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N2与O2的反应:------------------------------------------------------------------------------;2、N0与O2的反应:--------------------------------------------------------------------------;活动2、实验探究如何证实NO2和H20的反应中生成了NO和HNO3?NO2与H20的反应:--------------------------------------------------------------------------;活动3、自学阅读,了解工业合成氨三、归纳梳理、总结提升氮的固定的具体类型知识点击:闪电的威力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

山东省巨野一中高一化学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案

山东省巨野一中高一化学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思考自然界中含氮物质。

2、通过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
质。

3、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氢气发
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4、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氧化还原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氮的固定的意义,从中体会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2、通过NO和N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师生交流。

质,同时说明氮的循
现在
设计思路:以探究民间俗语“一场雷雨一场肥”的原因为明线,以氧化还原理论为暗线,两条线索交叉进行。

利用动画视频,结合实验探究,力求达到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高效课堂。

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氮的循环
(第一课时)
巨野县第一中学张凤香。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1.氮的存在形态(1)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循环:N 2――→根瘤菌放电铵离子和硝酸盐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氨气(2)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______、______)。

二、氮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分类预习交流1.什么是可逆反应?2.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2H 2O 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三、氮的氧化物12.NO 和2(1)物理性质(2)相互转化①NO→NO 2:__________________②NO 2→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①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②NO 2:能使多种织物退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预习交流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2.实验室如何收集NO 、NO 2?为什么?答案:一、1.(1)游离 (2)化合2.(2)氨 氮肥 硝酸二、1.无色 气体 无味 难溶于水2.N 2+O 2=====放电2NO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3.(1)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2)高能 生物 合成氨 仿生预习交流:1.答案: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答案:不对,因为这两个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三、1.N 2O NO N 2O 3 NO 2 N 2O 52.(1)无色 红棕色 气体 气体 无味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有毒 难溶 易溶(2)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预习交流:1.答案: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 ,NO 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 2,NO 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 3,生成的HNO 3随雨水进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庄稼受益。

氮的循环 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 教学设计

第2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途径、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⑵.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基本思路;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⑵.培养学生体会氮的固定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难点重点:N2、NO和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展示:饥饿非洲难民,介绍全球粮食问题,我国粮食问题,突出化学肥料的重要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的三大肥料之一:氮肥占有重要作用。

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如何把氮气转化为氮肥,被人类利用?【板书】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板书】1、生物固氮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简称固氮。

【图片展示】豆科类植物根瘤菌图片。

根瘤菌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为植物吸收,促进生长。

【讲解】植物只能吸收化和态的氮,所以使用的氮肥,必须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

【讲解】 在通常状况下,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板书】2、人工固氮【板书】N 2+ 3H 2 2NH 3 【强调分析】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讲解】NH 3然后利用生产氮肥,目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是靠人工固氮生产的氮肥。

【阅读】化学与技术,了解氨的合成。

【图片展示】新疆“魔鬼谷”,并加以介绍。

【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板书】3、高能固氮【思考】“雷雨发庄稼”包含了什么化学原理?【演示实验】模拟高能固氮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氮的循环(教学设计)(鲁科版)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线索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N2及氮的氧化物
八﹑【链接高考】
1 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含有NH3分子
C Pt的化合价为+4
D Pt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
【答案】AD
2 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 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 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 N4的摩尔质量是56g
【答案】A
3 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 一氧化氮可以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 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由排水法收集
【答案】C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氮的循环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闪电时氮气发生的反应
N2 + O2 = 2 NO
2NO+O2 =2NO2
3NO2+H2O=2HNO3+ NO
2,豆科植物对氮循环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1,N2
(1)与氧气反应
(2)合成氨
2 NO和NO2
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知识难度不大,且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再配合动画视频,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