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和《定风波》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面塑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面塑的起源最早可追sù到汉代。

面塑制作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出各种A栩栩如生....的形象。

①制作面塑的过程涉及发酵面团、塑形、准备材料、阴干和喷涂丙烯光油漆等步骤。

②济南面塑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有着大约300多年的历史。

旧社会的面塑制作者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当作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难登B大雅..之堂..的。

③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的发源地是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而济南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

现在全国很多一流的面塑艺人都在济南,济南C不孚众望....地成为“面塑之都”。

面塑在塑造人物时,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liàn,人物神情姿态个性分明,女性亭亭玉立,儿童D憨态可掬....。

谈到现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说,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今的面塑创作已经比较讲究了,以后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

他说,现街上的“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而是已经走了形。

④这些“捏面人”以赚钱为目的,在题材选择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创新。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载.(zǎi)体追(sù)朔简(liàn)练粗犷.(kuàng)B.载.(zài)体追(sù)溯简(liàn)练粗犷.(guǎng)C.载.(zǎi)体追(sù)溯简(liàn)炼粗犷.(guǎng)D.载.(zài)体追(sù)朔简(liàn)炼粗犷.(kuàng)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栩栩如生B.大雅之堂C.不孚众望D.憨态可掬3.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二、语言表达4.ⅹⅹ中学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准备邀请济南面塑非遗传承人梁长乐老师到校带领同学们体验面塑制作,请你帮学校完成下面这封邀请函。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注】①蘼芜:一种香草。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

(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1)江山风月;品评风月的文字(2)我会建议使用草书字体。

全词从“豪英”、“驰骑”的豪放到“志难成,鬓丝生”的悲凉以及最后只能品评风月的悲愤。

全词感情基调豪迈中透着悲愤,而草书气势豪迈,线条生动,比较符合这种感情的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本题的解答要重点抓住“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分析。

同时要理解题目中的“对”的含义,“对”的是围绕着“风月江山”作词或写文章;“作”,只能是“平章风月”,意思是:品评风月的文字。

(2)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书法艺术的特点。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字体的风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要联系起来。

从诗词内容来看,尤其是“结友尽豪英”“驰骑谕幽并”“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别是功名”几句词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失落、悲凉和悲愤之情。

这样的情怀是与草书的风格特点吻合的,所以应该选择“草书”字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èng)缅怀强.词夺理(qiáng)消声匿迹B.拙.劣(zhuó)演译草长莺.飞(yīng)名副其实C.旷.野(kuàng)漩涡挑拨.离间(bō)漫不经心D.矗.立(zhù)喧腾暴风骤.雨(zhòu)振耳欲聋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萌发帷幕消声匿迹震耳欲聋B.烦躁坍塌锋芒毕露微不足道C.喧器狼藉坦荡如砥无动于衷D.云霄安详骇人听闻大相径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和辱骂一事引起了泰方关注。

B.随着自贡彩灯产业的壮大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C.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D.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排比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比喻反语排比反语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

九、品诗文(悟情感 )诗人情感的变化 过程是怎样的?

平静

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宽


消愁


认 抨击—激愤—无奈 命
十、品诗文(悟“情志 ”)
全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 ①出身寒微,怀才不遇;
● ②情感丰富,悲愤自抑;

③不满现实,无奈屈从。
十一、析主旨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 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 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 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 情。
不同点
● 鲍照——南朝刘宋社会动荡—怀才不遇—无奈 ● 李白——盛唐———————怀才不遇—乐观
不同点
不同点: 从情感看,李诗是高昂向上的,鲍诗却忍气
吞声,徘徊辗转,愁情无以释怀。 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
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流露出对现实的 无奈和痛苦。而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 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 的品格。 凸现出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 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 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 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 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 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 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
烈景况。 如鲠在喉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 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 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 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 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 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 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 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 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 情。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023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2023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2023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一、(16分)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

读书的方法bù jì qíshù,不必刻意循规蹈矩。

东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今人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近乎炽热的情感。

书籍是上天的kuì zèng,能让人们fú zào的心沉淀下来。

人生几十年光阴,若能chí chěng古今,经天纬地,这至少有一半以上要归功于阅读。

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jù hào jiáo zhìB. jǔ hào jiáo chìC. jù hǎo jué zhìD. jǔ hǎo jué chì2. 文中拼音处所填写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不计其数馈赠浮躁驰骋B. 不记其数馈赠浮躁弛聘C. 不计其数匮赠浮燥驰骋D. 不记其数匮赠浮燥弛骋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人类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目前当务之急是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B. 很多人喜欢将一些不刊之论发布到自媒体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C. 鲁迅先生是五四时期的先锋人物,其文章振聋发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此爱跨山海”的援藏教师陈洪顺,为教育事业悲天悯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 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C. 低温尽管会使海面结冰,而且会影响船舶主机的正常运行。

D. 为了避免大山里的女孩不能上学读书,张桂梅创建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黄石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黄石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黄石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宝鸡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宝鸡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宝鸡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

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

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

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

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2)亦不尽择.(资料一·乙)(3)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资料三)(4)诸人并惧.(资料四)9.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B.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C.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D.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益阳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益阳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益阳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的氛围。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5.诗歌鉴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淮安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淮安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淮安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清)冯云山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清)冯云山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以诗意解失意——指向逆商发展的贬谪古诗文教学

以诗意解失意——指向逆商发展的贬谪古诗文教学

以诗意解失意——指向逆商发展的贬谪古诗文教学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中学(215400) 周 佳[摘 要]学科育人理念下,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古诗文为教学资源,通过关联阅读、情境化阅读、共同体阅读,开展指向初中生逆商发展的贬谪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作者精神的熏陶,以诗意抵抗失意,增强生命韧性。

[关键词]贬谪古诗文;逆商;关联阅读;情境化阅读;共同体阅读[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5-0010-03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涉较高的逆商。

逆商是指,人们遭遇挫折逆境的态度、方式,即面对、摆脱、超越困难的能力,涉及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四个维度。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如果缺乏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与情绪调控能力,那么在面对困境与压力时,则容易出现迷茫、放弃、暴躁,甚至精神崩溃等问题。

在学科育人理念下,学生可以贬谪古诗文为学习资源,理性思考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接受相关作者精神的熏陶,形成面对逆境的良好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增强生命韧性,以诗意解失意。

一、探寻三大价值:从“直面”到“超越”(一)认识挫折普遍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文中不乏贬谪古诗文(本文所论贬谪古诗文为作者被降职或免职等,被迫远离政治中心期间所作的诗文)。

梁衡在《把栏干拍遍》中对辛弃疾做了这样的评价:“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贬谪古诗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不可复制的经历的记录,是在挫折中作者对生存际遇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思。

阅读这些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间接获得挫折体验,进而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最终能直面挫折、不惧挫折。

(二)学会自我调适比较整合贬谪古诗文,基本可以归纳出相关作者面对挫折的三种方式:一是寄情山水,以自然的博大陶冶性情,追求内心的宁静。

呼伦贝尔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呼伦贝尔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呼伦贝尔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2023徐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2023徐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2023徐州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9. 材料二带给你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10. 划线句子存在语病,请把改正过的句子写在下面.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11—28题,共37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水浒传》中你最欣赏的人物和最讨厌的人物分别谁?请做简单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8-10题,共5分)
[材料一]
近年来,影视作品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比如《红海行动》《战狼2》,还有今年的《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这些电影既叫好又叫座,深受广大观众和青少年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以往的白富美的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 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3.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的诗句是,。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古诗文阅读春日秦观①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

①庆历四年,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1)两首诗歌都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春日》中________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初晴游沧浪亭》中________则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

(2)《春日》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而《初晴游沧浪亭》则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选择其一,试做简要赏析,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2.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的诗句是,。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2)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送梓州①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輪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释】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

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首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上海西南模范中学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烂柯(kē)碧溪(xī)空吟(yín)丙辰(chén)B. 侧畔(pàn)歧路(qí)宫阙(quē)沧海(cāng)C. 太行(háng)蝉娟(chán)投箸(zhù)凄凉(qī)D. 绮户(qí)金樽(zūn)琼楼(qióng)垂钓(diào)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珍羞(害羞)不胜寒(经受不住)B. 直万钱(直接)冰塞川(堵塞)C. 济沧海(渡)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D. 万木春(春天)把酒(执,持)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 怀旧空吟闻笛赋B. 忽复乘舟梦日边C. 到乡翻似烂柯人D. 拔剑四顾心茫然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玉盘珍羞/直万钱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 直挂云帆/济沧海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 怀旧空吟闻笛赋B. 到乡翻似烂柯人C. 沉舟侧畔千帆过D. 忽复乘舟梦日边6.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7.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 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和《定风波》比较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形式朗读,对比两首古诗感情表达上的异同点,由此总结解读作者情感的几
种方法。

2、学生通过对李白和苏轼两位诗人经历及思想感情的解读,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学生对比两首古诗感情表达上的异同点,由此总结解读作者情感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韩愈曾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这表面上指的是物体因为放置得不平产生振动而发出声响,实质上则是指人遇到不平事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在古代文人中,郁郁不得志者不乏其数。

其中,同学们知道哪些呢?(活跃气氛,回忆旧知)
(陶渊明、刘禹锡、苏轼、李白、杜甫等)
追问:面对不得志,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同是豪放派代表诗人李白和苏轼的两首诗,从字里行间中去细致地感受他们是如何来面对人生失意的。

(ppt出示两首古诗)
二)多形式朗读,感受诗歌共同情感基调
1、学生自由朗读,自行了解诗歌大意。

2、请男生读《行路难》,女生读《定风波》,并请一位女生评价男生读得怎么样,一位男
生评价女生读得怎么样。

(重点落在语气语调上,由此确定两首诗歌的相同的情感基调:豪放乐观)
3、在点评的基础上,男女生再分别朗读。

三)合作探究,对比中深入感知
1、有人评价《行路难》和《定风波》两首古诗同是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之不称意,乐观豪放的生活态度,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完全相同的。

你赞同吗?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①《行路难》写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时,表现的是自己面对政治失意,不得志时的强烈的苦闷抑郁,但又不甘消沉,借典故安慰自己,于从中得到信心和力量,最后坚信自己终将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所以李诗的乐观是一种倔强,是一种执着的追求,是一种期待和自信。

(PPT出示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②《定风波》则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同是人生不称意,苏轼的乐观中更多的则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失之泰然,得之坦然的超脱和释怀,是一种不畏惧和不颓丧的倔强。

(ppt出示背景)
两首诗同是表现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但内在意蕴却确实不同。

学生活动一:学生默读两首诗歌,圈画能反映作者具体情感的关键词句,并在书上作些批注。

学生活动二:小组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形成小组答案,写于白纸,投影到白板上进行展示。

其他小组作补充和纠正。

(事先下发印有两首诗歌的讲义)
学生活动三:师生共同完成黑板板书
2、学生总结两位作者的形象,并说说这两首古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配音朗读)
读李白,我读到了他乐观中的,启示我们。

读苏轼,我读到了他乐观中的,启示我们。

3、配音朗读
在理解诗人的基础上,学生配音朗读。

四)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回顾两首诗歌的分析,结合板书,你能总结出,赏析古诗情感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吗?
①关注作者动词
②关注反映人物心理的形容词
③关注环境描写
④关注直抒胸臆的句子
⑤关注诗歌写作背景
2、请你用学到的方法快速解读苏轼的《临江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