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习目标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科素养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勾勒时空线索,初步形成宏观认识。

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20世纪以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3.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金融发展的变化,理解国际贸易、金融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
上第一个________国家。

(2)过程
①实施________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②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________体制,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

(3)影响:使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________,世界第二。

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2)表现
①美国通过__________扭转危机。

②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________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
(1)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________、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________
与________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影响
①积极:____________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②局限: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没有解决____________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
(1)原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________加剧。

(2)表现:1997年的____________、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5.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①原因:____________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②结果:改革陷入困境。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________。

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①过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体制,成功开辟出________社会主义道路。

②影响: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____________。

6.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将________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________与制订________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2)成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________发展。

(3)存在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
____________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7.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特点
①__________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________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________日益严重。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中国坚持________的基本国策。

②倡议推动“________”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答案:1.(1)社会主义(2)①新经济②计划经济重工业(3)第一
2.(1)资本主义(2)①罗斯福新政②法西斯
3.(1)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市场调节(2)①现代科技进步②生产社会化
4.(1)贫富分化(2)亚洲金融危机
5.(1)①指令性计划②苏联解体(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②第二大经济体
6.(1)经济独立国有经济经济计划(2)高速(3)贸易保护主义
7.(1)①经济全球化②世界经济贫富分化(2)①对外开放②一带一路
知识点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________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时间:________年。

(2)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________和________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________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________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____________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________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________,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1.(1)提高关税(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收入关税
(3)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国家多边贸易生活水平
全球基础电信协定服务贸易
2.(1)2001(2)规则竞争对外开放
3.(1)①劳务承包②现代信息技术(2)电子商务
(3)商业效率
知识点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____主导下建立。

(2)构成
(1)资本流动________、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________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____________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金融危机: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

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________。

4.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________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___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
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银行正式成立。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________货币之一。

5.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________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21世纪以来,____________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答案:1.(1)美国(2)国际货币国际收支短期投资中长期贷款
2.(1)全球化(2)证券市场(3)大型金融集团
3.金融危机
4.(1)人民币(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4)国际储备
5.电子金融互联网金融
[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其特点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一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思维点拨]怎样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易错提醒]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
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与市场经济相配合;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排斥市场经济。

·见教材第4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提示: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被广泛应用;第三产业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危机时有发生;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知识延伸]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①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
坏中恢复过来。

②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增强。

而欧洲各国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地位。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①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激烈。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①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②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拓展]牙买加会议与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

该体系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国际储备也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地位明显削弱了。

·见教材第53页·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提示:(1)背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频发等。

(2)目的:促进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亚洲各区域提供经济发展资金;缓解亚洲区域的融资难题;促进亚洲经济的稳定增长等。

研习1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合作讨论]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波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探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你认为列宁的思想存在什么局限?
答案:特点: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局限:没有摆脱无私有制、无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束缚。

材料二“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
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摘编自[美]伯顿·W·小福尔索姆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原文有改动[探究2]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句话。

答案:罗斯福针对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生产过剩、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等状况采取整顿金融、恢复和发展工业、调整农业以及以工代赈等方面的措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课堂笔记]
材料一:“让步”“后退一步”指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包括有限度地恢复私人资本主义。

“前进两步”指的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号准了脉博”指的是针对美国社会和经济问题而采取了一些有力地措施。

归纳总结: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因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巩固练习]
1.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苏联的工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 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这主要是由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
C.新经济政策实施加速工业化进程
D.1929年大危机冲击西方工业生产
答案:B
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故选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年
代,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被废止,排除C项;1929年经济危机冲击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

2.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上台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
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
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可知,战后日本采用政府计划的方式发展经济,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

日本并未推行经济国有化措施,排除A项;材料中两项计划均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未体现扩大政府开支的经济手段,排除C项;题干中两项计划体现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而非市场,排除D项。

[史论背诵]
1.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并存:自俄国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与发展成为贯穿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因而世界经济存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并存发展的情况。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相互借鉴:市场与计划只是经济管理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
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

如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均是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了经济快速复兴与发展。

(3)20世纪世界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20世纪世界经济,不论是私有制占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的苏联与中国,都经历了曲折发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因素。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4)国际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加密切。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

②促进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2)挑战
①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南北差距不断扩大。

③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成长。

④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⑤给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

研习2 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合作讨论]
材料由于世界贸易组织是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制定的协定、协议及与各成员内部法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到各成员方严格遵守。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除非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完全协商一致反对,否则视为通过,这就增强了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争端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世界贸易组织还对争端解决程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使其效率大大提高。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争端解决则没有规定时间表。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采取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区别。

答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其决定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裁决具有法律性的强制措施,更具有权威性和高效性。

[课堂笔记]
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地位更加明确,组织更加严密,建立了完善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归纳总结: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比关贸总协定更具有约束力,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练习]
3.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
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的参与和配合。

“某国际组织”是指()
A.关贸总协定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D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方提供短期贷款,故D 项正确。

4.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以来,发达国家一直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而当别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获益能力越来越强,并与自己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发达国家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

这反映出()
A.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发展的必备条件
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更多
C.国际贸易中南北贸易冲突不可调和
D.世界各国利益和机遇的不平衡性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当别国与发达国家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发达国家从“一直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利益和机遇的不平衡性逐渐加强,故选D项;题干没有反映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否会影响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排除A项;在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故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虽有冲突,但可以
通过世贸组织等机构进行对话协调,故排除C项。

[史论背诵]
1.世界贸易组织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异同
(1)机遇
①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贸易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有利于中国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⑤有利于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3.如何认识人民币的国际化
(1)有利因素
①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②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③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④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2)不利因素
①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②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③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知识导图]
[要点记忆]
1.20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曲折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
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规范化、法制化的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形式出现。

4.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一、选择题
1.“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可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A项。

2.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匆忙应对,以下做法()
B.扩大了对外商品输出
C.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危机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国都采取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故选C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形成凯恩斯经济学,排除A项;各国都采取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扩大对外商品输出,排除B项;各国都采取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缓和危机,反而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排除D项。

3.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的事件是() A.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战胜亚洲金融危机
C.签署《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故选D项;亚投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而非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签署《全球基础电信协定》是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内容之一,不能全面表达材料主旨,排除C项。

4.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

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打破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
B.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有助于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D.延缓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答案:C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致力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成员的经济平稳发展,稳定国际货币体系,C项正确;关贸总协定致力于打破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金融组织,A项错误;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项错误。

5.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

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大
D.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的改革议案和美国国会的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