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7.2.3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7.2.3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ppt精选
5
捕食者
的存在
捕 食
是不是 对被捕 食者有
害无益
呢?
ppt精选
6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 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 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 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螳螂捕食
ppt精选
9
共同进化的含义1: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ppt精选
10
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随 着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
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 存在共同进化。
ppt精选
11
综上所述: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新生代
裸子植物 鸟类 被子植物 哺乳类动物
ppt精选
34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
ppt精选
35
小结: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含义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始祖鸟
ppt精选
28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ppt精选
29
ppt精选
30
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 化而灭绝了。例如,在中生代“统治”地球达1亿 年之久的各种恐龙,在白垩纪全部绝灭。恐龙的绝 灭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 了崭新的一页。

生物: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例】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 依次为( )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 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 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 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 【解析】原始生命诞生后,逐步进化成原始的异养厌氧型的原核生 物,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 分化出了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光合放氧,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在距今十多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答案:B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思考题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 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期出现 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 什么?
30多亿年前原核生物 20多亿年前蓝藻自养型 10多亿年前真核生物
生物进化的 大 致 过 程
6亿年前藻类和低等无脊椎生物 4亿年前原始蕨类植物、原始两栖类 3亿年前蕨类植物、两栖类 2亿年前裸子植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 四五百万年前人类4亿年前陆地景观想像图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 1、什么是中性突变? • 2、你认为中性突变(学说)与达尔文的进 化论对立矛盾吗?为什么? • 3、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 • 4、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理论的地位如 何?还需要发展吗?
课堂反馈 【例】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 表现在(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 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 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 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 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 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有关呢? 提示:有关。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 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 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2.共同进化对生物的影响: 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共同进化中,从生物个体和种 群两个方面分析其利弊。 (1)从个体考虑:_对__被__淘__汰__的__个__体__来__说__是__有__害__的__; (2)从种群考虑:_无__论__是__对__捕__食__者__还__是__对__被__捕__食__者__,_ _都__有__利__于__种__群__的__发__展__。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材P124~P125)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形成过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教材P126) 1.其他生物进化理论定生物进化 方向的是_中__性__突__变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自__然_选__择__。
【补偿训练】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如图),花距顶端贮存着花
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 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2)观点2:基因突变并不都是_中__性__的,不能否认 _自__然__选__择__的作用。 (3)观点3: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 _长__期__稳__定__与_迅__速__形__成__新__种__交替出现的过程。 2.影响最广泛的观点:以_自__然__选__择__学__说__为核心的生物 进化理论。
A.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野兔抗病毒能力下降 D.蚊子在野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 用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PPT课件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PPT课件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
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 遗物,石化后形成的。
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 接的证据
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 (距今35亿年)
前寒武纪生物
寒武纪之前(前寒 武纪),地球上的生 命都是非常低级的, 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生 物、环节动物、节肢 13亿年前真核生物 动物等 的红藻化石
的前 水寒 母武 化纪 石地 层 中
34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
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 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叶虫、 鹦鹉螺等。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象。在 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生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寒武 纪生物群.
晚古生代生物
晚古生代泥盆纪生物登陆,蕨类植物、总鳍鱼;石 炭纪裸子植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是煤炭形成的主要 地质年代;二叠纪以生物大量灭绝为特征,可能是由于 环境的变迁。
中生代生物
中生代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如 鱼龙、蛇颈龙等;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鸟、 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生物 的灭绝时期,但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始祖鸟
将47亿年压缩为一年,那么, 大约在3月时,地球上有了岩石, 5月或更早些,海洋中有了生物, 11月底出现了植物和动物, 12月中旬恐龙横霸地球,并在12月25日消失. 类似人类的动物出现在12月31日晚上, 在午夜12点之前3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午夜差1秒,人类才认识到远古恐龙的存在.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
小结: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含义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 (11张)

人教版必修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 (11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 的。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利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选择
根瘤菌: 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 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 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 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 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断发展
生物进化是如此复杂的,现有的进化理 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 多,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共同进化的含义1: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 时原始大气 中是没有氧 气的,但是 随着光合细 菌的出现, 使得大气中 有了氧气
共同进化的含义2: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生物进化与无机 环境变化的关系
例:
生物的新陈代 谢类型由原始异养 厌氧→自养厌氧→ 自养需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 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历程
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原始异养厌氧→自养厌氧→自养需氧 水生→水陆两栖→陆生
总结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    (共16张PPT)

共同进化的含义2: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
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一、共同进化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 事例1: 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
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
代有什么意义? 花 矩
事例2: 捕食
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事例3: 地球形 成时原始大 气中是没有 氧气的,但 是随着光合 细菌的出现, 使得大气中 有了氧气。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恐龙是什么时候
灭绝的?恐龙的灭绝 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
在白垩纪全部绝
灭。恐龙的绝灭有的一页。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花距是某些植物的花瓣向后或向侧面延长成管状、兜状 等形状的结构。花距里面通常有腺体之类的结构,腺体分泌 的蜜就贮存在距里,昆虫为了吸食蜜糖,客观上起到了传粉 的作用。
人类出现。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进化理论:
……
生物进化是如此复杂的,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
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因此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
生态系统多样性
2、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高中生物《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
推翻了“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发 展了拉马克学说,揭 示了生命现象统一性 的原因,解释了生命 多样性,为辩证唯物 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从宏观、中观兼微观 三个层次透视了生态 系统、物种、基因三 个水平上的生物进化 ,结合前人成果发展 为现代综合生物进化 论,提出了共同进化 的观点,影响到了社 会领域
物种多、样性
生态
时期 35亿年前 大约35亿 年~15亿年前
大约15亿年前
生物类型 古细菌
蓝藻和细菌
真核生物
意义 出现了生产者和分解者 出现了有性生殖,实现了 ,加基快因了重生组物进化的速度
第三页,共21页。
时期
生物类型
5.7亿~5.0亿年 海洋中 无脊椎 物

种大爆发
大约4亿年前
陆生植物:蕨类植物 陆生动物:(原ju始élè的i

)B
A.有氧呼吸
B.厌氧呼吸
C.兼性厌氧呼吸
D.以上(yǐshàng)都有可能
第十五页,共21页。
学点三 生物进化理论(lǐlùn)在发展
1.中性突变说 (1)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非害即益,大多 数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2)决定(juédìng)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自然选择。 2.间断平衡学说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物种 交替出现的过程。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地位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响更广泛 和深远,它仍然是以后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 必要条件
第十九页,共21页。
•1C.三o大n(tseānndtà)进
化理论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26张)

人教版生物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26张)

始祖鸟
恐龙是什么时候 灭绝的?恐龙的灭绝 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
在白垩纪全部绝 灭。恐龙的绝灭有利 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 新的一页。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
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 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 高等。
寒武纪时地 球上的生态系统 有什么特点?
陆地上还是一 片荒芜,生物都生 活在海洋中。
3)中生代生物
中生代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如 鱼龙、蛇颈龙等;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鸟、 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生物 的灭绝时期,但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大约是在寒武纪,生活在海洋中。
2)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 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
叶虫、鹦鹉螺等。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 象。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生物是最有代表性 的寒武纪生物群.
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主要 是蕨类植物。
1、中性学说: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2、物种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1、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C
A、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
C、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变异
2、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 B)
A、把生物进行分Biblioteka 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 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 D、用进废退
3.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
序是
()
• A.A→B→C B.B→A→C C.B→C→A D.C→B→A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质课PPT课件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质课PPT课件
隔离
种间
种间
无机环

无机环境
基因
物种
基因
生态系统
物种
生态系统
当堂检测
1.虫媒花与某些能够传粉的昆虫表现出了惊人
的相互适应,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间互助的结果 D.共同进化的结果
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视觉也
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
1.共同进化
小组讨论思考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应当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而应合理有度地利用生物资源,做一个“精明的捕食者”。 2.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共同进化中,从生物个体和种群两个方面分析, 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从个体考虑,对被淘汰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从种群考虑,无论是对捕 食者还是对被捕食者,都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1.共同进化
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 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捕食
捕食者的 存在是不 是对被捕 食者有害 无益呢?
1.共同进化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一般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 或年幼的个体,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 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 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 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 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势,这说明( B )
A.生存斗争不分胜负
B.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D.都为生存独自进化
当堂检测
3.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

学生绘制的脑图展示
学生问题(课前)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1. 课本中所提到的兰花和传粉的蛾的特征,是它们进化中碰巧 产生这种相互适应的特征吗?
2. 为什么哪种兰花有专门给它传粉的蛾?怎么不进化出多些种 类的蛾给它传粉?昆虫传粉专门化有利还是有弊?传粉专门化 对植物繁衍后代的意义?
3. 共同祖先,为什么能进化成多种生物?
补充内容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实例
化学求救信号位于弗罗里达州Gainesville的美国农业部研究服 务实验室的J. H. Tumlinson和同事们对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案 例作了探究。这一案例说明了许多生态关系的复杂性。像许多 农作物一样,棉花会遭受虫子的袭击。一种破坏性棉花害虫— —军虫,在它取食棉花时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这一系列 反应不仅发生在虫子本身和棉花组织中,而且还有一个第三者, 一种以军虫为食的黄蜂。当虫子咀嚼棉花叶子时,棉花会合成 并释放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弥散到空气中而随风 飘散。黄蜂感受到这种化学物质后会寻着气味找到军虫,并在 其体内产卵。卵孵化后,黄蜂幼虫会将军虫吃掉。这一复杂的 “化学生态学”案例牵涉到一系列的共同进化事件:植物对来 自取食者的特别信号发生反应;黄蜂对来自其猎物的寄主的特 别信号发生反应。
补充内容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实例
在1960年代,Robert MacArthur 仔细研究了三种 北美鸣禽。 他经常看到它们在同一地点的松树上取食昆虫, 甚至在同一株树上。 Robert MacArthur 通过艰苦的观察,发现这三种 鸟实际都是“专家”:一种在靠近主干的大树枝 上取食昆虫;另一种在树枝中部从叶子上取食; 第三种则占据树冠外围从最好的树叶上取食昆虫。 虽然这三种鸣禽生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们并 不是同一食物资源的竞争者。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物进化方向的不是自然 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2.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 了,这是因为二者( A.能量交流 ) B.相互竞争
C.趋同进化
D.相互选择
【解析】选D。奔跑速度较慢的狼和鹿都将在生存斗争中被 淘汰,二者互为环境,相互选择。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鹿本身也不利。
1.试分析有性生殖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速度的原因。 提示: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增强了生物 变异的多样性。
2.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并用进化论的观
点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直接原
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
【解析】选A。虫媒花与为其传粉的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相
互选择,各自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2.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仅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种群健康发展
B.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仅对捕食者有利 D.对两者均有利,使两者共同进化
【解析】选D。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捕食对双方均有利,使
关键是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自主解答】选B。地球上最先出现的是厌氧型生物,进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生物出现之后,才有了需氧型生物;生 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早登陆的生物为原始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
思考中性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区别。 提示: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
积累,而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典例】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基本观点的有 A.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C.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D.基因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对生物既无益也无害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①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② 物种多样性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③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内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021广东卷第3题
3.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 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 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 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拓展理论
都不是确定的结论!!!
中性突变理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中性突变的 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而 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种间斗争
收割理论
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 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再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 空间。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适当引入捕食者对生态系统是好的!
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生命的历史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 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 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蓝藻、 其他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 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 造了前提条件。
水生、简单、低等 → 陆生、复杂、高等
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生命的历史
46亿年前 地球形成
30多亿年前 生命的起源
5.4亿年前 古生代

2022-2023学年 必修二 人教版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75张)

2022-2023学年  必修二 人教版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75张)
解析 (4)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所以AA的基因型频 率为0.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0.81,Aa的基因型频率=1-0.01-0.81 =0.18。若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 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
间不能发生□08 基因交流 的现象,叫作□09 地理
隔离。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10 不同
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
件下基因不能□11 自由交流 的现象,这里统称为□12 隔离

知识自主梳理 学习目标检测 重点题型突破 课后课时作业
1.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不是同一物种?为什么?三倍体西瓜是 不是一个物种?为什么?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吗?6 月份开花的雏菊和 8 月份开花的雏菊是同一物种吗?
知识自主梳理 学习目标检测 重点题型突破 课后课时作业
(4)假设达到遗传平衡的某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a,A 的基因频率 为 0.1,a 的基因频率为 0.9,那么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_1_%__、__1_8_%__、__8_1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的频率逐渐下降,A 的频率逐渐 上升,则后代中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逐__渐__下___降______。
到了□04 促进

种群发展的作用。
知识自主梳理 学习目标检测 重点题型突破 课后课时作业
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 厌氧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05
(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
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3)结果:通过漫长的□06 协同进化 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生物进化的历程上看,消费者与生产者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何?
?Con生t产en者t 早于消费者。
2.在生物进化中,种间存在哪些关系?
种间互助、种间斗争。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进行 A.有氧呼吸 C.兼性厌氧呼吸
B.厌氧呼吸 D.以上都有可能
(B )
学点三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突变说 (1)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非害即 益,大多数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2)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 然选择。 2.间断平衡学说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 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地位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 响更广泛和深远,它仍然是以后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
4.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Content
【例2】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oCDn..t生生e物物nt多的样进性化的与形无成机是环共境同的进变化化的是结相果互影响的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共同进化及多样性,现分析如下: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 (1)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矩
某种蛾类具有
细长的
吸管式的 口器。 (2)斑马的奔跑速度加快
共同进化
猎豹
的奔跑速度加快。
(3)“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 将所有的
猎物都吃掉 。
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共同进化
厌氧
光合
B.猎豹捕食斑马
C.光合作用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种群数量剧增
学点二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 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历程
时间
事件
35亿年前
出现古细菌、蓝藻、细菌
15亿年前
真核生物出现
5.7亿~5.0亿年前 海洋中出现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寒武纪 大爆发)
?Conten学t 点一 共同进化
1.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 (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 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3)共同进化是千姿百态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形成 的原因。
意义 出现了生产者和分解者 出现了有性生殖,实现了 ,加基快因了重生组物进化的速度
时期 5.7亿~5.0亿
年前
大约4亿年前
生物类型 海洋中 无脊椎 物 种大爆发
陆生植物:蕨类植物 陆生动物:原始的
两栖类
意义 出现了 消费者 ,使生态 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对植 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登陆改变陆地环境
【例3】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1.在生物的共同进化过程中都会淘汰一些个体,这对整个种群的生
?存C是o否nt有e利nt?
有利。 2.生物的进化会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直接原因和 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蛋白质的多样性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1C.下on列t哪en项t 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实例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D )
至今
主要的生产者:裸子植物
和 被子植物
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
占优势的动物类群: 形成
鸟类 和 哺乳类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有些学者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中性的 ,决定生物 进化方向的是 中性突变 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 2.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 长期稳定 与 迅速形成新种 交替出现的过程。 3.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亿年前
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蕨类)、原始两栖 类
2亿年前
出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鸟类、哺乳 类
3.真核生物出现的意义 (1)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有性生殖的重要特征——减数分裂, 实质上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 因重组,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推动了动、植物的分化 真核细胞是一切高等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与原核细 胞相比,至少使生物体发生两方面的进化:一是结构复杂化,二 是功能复杂化。复杂化的结果是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导致了真 核细胞种类的分化。动、植物的分化是真核细胞分化中最有影响 的事例,它使生物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3)促进了三级生态系统的形成 在原核生物时代,地球上只有以异养的细菌和自养的蓝藻组成 的一个二级生态系统(生产者和分解者)。随着真核生物的产生 和动植物的分化发展,才出现由动物、植物和菌类所组成的三级 生态系统(大量的动物成为消费者)。
好氧
3.共同进化的含义 不同物种 之间、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基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生态 系统多样性 。 2.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程
时期 35亿年前Βιβλιοθήκη 大约35亿 年~15亿年前大约15亿年前
生物类型 古细菌 蓝藻和细菌
真核生物
法,不正确的是
(D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CoBn.t狼e的nt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 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对对方进行 着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是使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 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
2.共同进化的实例
?Content 共同进
化的类型 不同物 种之间
生物与无 机
环境之间
包含类型 种间互助 种间斗争
相互影响
举例
长有细长吸管口器的蛾与长花矩 的兰花 猎豹和斑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 地球最早为无氧环境→厌氧生物 →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 气→出现好氧生物
【例1】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