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案例
大学马克思课件(专题二 真理与价值)
![大学马克思课件(专题二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1f4ac8971fe910ef12df8a2.png)
例:京剧和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作为艺术作品 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等,但是由于主体的需要 不一样,对他们的价值大小的看法就不一样, 比如老年人、青年人。
3、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 例:葡萄能够酿酒的原因
(2)主体性 例: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
(3)社会历史性 1930年代,到? 1940年代,到? 1950年代,到? 1960年代,到? 1970年代,到? 1980年代,到? 1990年代,到? 2000年代,到? 2010年代,到?
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 高达6000亿元,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 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
出口转内销的“达芬奇”
公与私
大公无私
先公后私
公私并重
先私后公
有私无公
• 雷锋精神的现代解读
• “郭美美事件”的现代警示
三、求真与向善 追求真理与价 值的完美统一
• 秤:衡器 + 良心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 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 相关知识性认识。
辨析:价值评价就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圣母与圣婴
断臂的维纳斯
蒙娜丽莎
(三)社会利益格局 深刻变化背景下的价 值冲突
1、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 原因与表现
• 原因:经济体制的变革,竞争机制的变 化,收入差距的拉大等各方面原因。 • • • • • 表现: 利益主体多样化 利益关系复杂化 利益差距扩大化 利益诉求公开化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 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解读
• 科学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 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0554ac0fc4ffe473268ab1b.png)
三、真理与价值必须而且能够统一。
1、只求真理、不问价值是片面的、有 局限性的。
价值原则体现人类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人们 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是社 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价值是多元的,不同 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 选择。
真理与价值的矛盾也被称为“是”与“应当”的 矛盾。人类的高贵之处在于懂得做应该做的事, 而避免做不应该做的事。
二、真理与价值常常是对立的。
2、真理只有一个,而价值却是多维的。
价值是表征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的哲学概念, 同一客体,对不同的主体而言,其价值可以是 不同的。
俗语:饱汉不知饿人饥。 饿者饥不择食,饱汉对美食佳肴则可能无动于衷。
价值的多维性源于人的世界的复杂性,。
二、真理与价值常常是对立的。
3、真理与价值之冲突及负面影响
第14周 第七章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15周 复习பைடு நூலகம்
第16周 答疑
演讲题
第一组 科技能无中生有吗?(A组:能;B组:不能)(第5周) 第二组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讲过,人的幸福无外乎身体无病痛,灵魂无纷扰。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你认为人生在世应如何
正确对待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A组:认同;B组:不认同)( (第6周) 第三组 有人说当今人类面临着的环境问题看起来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正当的实践生成的,也将最终由
第8周 第一章第二节之二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所描述的世界运动变化图景
第9周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第10周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11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历史观基本问题
第12周 第三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https://img.taocdn.com/s3/m/1b73a2096c175f0e7dd13713.png)
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我们的理论是 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 烂熟并机械地加 以重复的教条。”
47
‚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 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 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 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 主义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 应该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 进。‛ ——列宁
2 2 2 a +b ≠c
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 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 的反映。
构成世界的基本 粒子何其多!
思考: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怎样?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一是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指一切认 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实践的检 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 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 查,也没有发言权。
实践标准的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条件性、有 限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一是指一定历 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深 度和广度的限制;二是指实践检验认 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实践标准 的确定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不是贫油国
64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 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特点。实践的这种特点,是它作为检验真 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也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 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65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66
真理的本性(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第二节_真理与价值案例
![第二节_真理与价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62e4a0d1f34693daef3e93.png)
【案例】科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 2002年9约16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著名华裔 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 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 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中夸克? 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 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 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 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不可能。 •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 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 发现了一种新夸克。 • 这表明,以前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 第4种,可能还有第五种甚至更多种夸克。 【问题】科学发现过程对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 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案例】“两个凡是”与“一个标准”
• 最早批评“两个凡是”的是邓小平。 • 邓小平在正式恢复工作以前,在1977年4月写给中央 一封信中,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指出要准确完 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5月,他明确指出“两个 凡是”是错误的。 • 1978年,一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 常识性问题,但是多年来,现代迷信盛行,“最高只 是”成了人们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如今有人提出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毛泽东说过的一 些话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时代赋予一个基本的 理论问题的鲜活的社会含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95f4e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9.png)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篇一: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真理和价值的统一(1)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真理对价值的引导作用是指真理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的相关的价值追求,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并推动价值的发展.从真理走向价值是真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真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内在环节,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真理指引自身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社会和自然,满足人的价值要求.真理能够引导人们通过实践而创造价值.这种由真理向价值的运动,不仅是实践活动的要求,同时也是真理发展的要求.价值对真理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必然推动人们深入全面的揭示客观真理;价值的客观实现必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主要是因为价值目标、价值要求对发现和认识真理具有引导作用,并且已经实现了的现实的价值对人们继续认识新的真理也具有引导作用.(2)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真理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具体的,人们不可能一次穷尽真理,也不可能一次满足全部价值要求.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的价值目标,不断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真理和价值.总之,真理和价值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引导,并在二者的同一中共同促进人类的实践不断由一种较低的水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使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方法论上看,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坚持真理和捍卫人民利益的统一,尊重历史规律和无产阶级及人类解放的统一,也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上.【篇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f5946126c175f0e7cd137dd.png)
案例1:“猿案”的审判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问世了。
从此,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完成了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的一次飞跃。
可是,在《物种起源》出版66年、达尔文逝世43年之后的1925年,在号称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居然发生了轰动一时、令人啼笑皆非的“猿案”大审判。
一位普通的高中物理教员约翰·斯考柏斯,因在课堂上讲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被推上法庭受审,最后,竟被判罚款100美金。
事情的经过是:1925年7月10日,在美国一个只有居民1500人的小镇戴屯,开庭审判斯考柏斯,旁听者达到 2000人,法庭容纳不下,只好改在露天审判。
当时戴屯学校分两个教派:原教旨主义派坚持《旧约全书》的传统观点,即“神创论”;现代主义派则赞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一切生灵都是由共同的原生物演变而来的,猿和人也不例外。
原教旨主义派在田纳西州颇有势力,他们制定了一项法律:“《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叙述是千真万确的。
除此,其他任何异教邪说,一概严禁传授。
”显然,这是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
斯考柏斯在课堂上讲猿变人,触犯了这一法律。
法庭开庭那天,支持斯考柏斯的达洛大声说道:“跟真理是无法决斗的,真理战无不胜……,真理不需要什么布莱恩知名人士,真理是持久的、永恒的,它不需要任何人的支持。
”审判过程中,起诉人借助《圣经》向进化论进攻。
这时,达洛向布莱恩指问:“布莱恩先生是研究《圣经》的专家,《创世纪》中说,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早晨和夜晚,太阳是在第四天创造出来的。
你是否相信呢?布莱恩回答:“相信。
”达洛又追问:“那么,第一天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早晨和夜晚的呢?”布莱恩当然回答不出来。
达洛步步紧逼,又问布莱恩:“上帝为了惩罚蛇,让蛇用腹部爬行,你相信吗?”布莱恩回答:“相信。
”“那么,你知道在这以前蛇是怎样行走的吗?”法庭理屈词穷,恼怒地进行了宣判:罚斯考柏斯100元。
但布莱恩这个“胜者”,却痛苦不堪,心力憔悴,宣判后的次日便一命呜呼,见上帝去了。
tj9真理和价值
![tj9真理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f76d6b5bb4cf7ec4afed0b2.png)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 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相对之中有绝对,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如:1+1=2在十进制的数学运算中是完全正确的;
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
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
的意义。
当客体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时,客 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 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1)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2) 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3)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4、以概 念清楚明 白与否为 标准,如 笛卡尔。
6、实用 主义者以 “有 用”“效 果”为标 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马克思说:“人的思维 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 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 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与谬误斗争案例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
案例:160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为真理而献 身。维萨留斯《人体构造》》,被流放,塞尔维特遭 受火刑。
关于真理的几个问题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
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例子
![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041a1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9.png)
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例子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是指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真理与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而价值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下面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0个例子。
1. 科学研究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但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研究某种新药物的真理在于找到其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性,而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2. 教育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教育的真理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3. 经济发展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经济发展的真理在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价值在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政治决策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政治决策的真理在于科学分析和预测社会问题,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而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人民的福祉。
5. 文化传承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文化传承的真理在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价值在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6. 环境保护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环境保护的真理在于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规律,而价值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7. 法律法规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法律法规的真理在于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而价值在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8. 人际关系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人际关系的真理在于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价值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利共赢。
9. 心理健康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心理健康的真理在于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而价值在于实现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10. 人类社会进步中的真理与价值统一:人类社会进步的真理在于不断追求科学、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实现,而价值在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0个例子,它们展示了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体现。
真理与价值课堂教案
![真理与价值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2a7ee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3.png)
真理与价值课堂教案第二节真理与价值课堂教案一、人类实践活动所遵循的真理原则1:真理的定义及特点2:人类活动的真理原则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人类实践活动所遵循的价值原则1:价值的定义及特点2:合理的价值评价3:人类活动的价值原则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引入真理和价值的概念,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人类进行的实践活动都要遵循这两个原则。
1:真理的定义及其特点通过休谟,贝克莱,康德,柏拉图,黑格尔,等哲学家们所说的话去了解真理的定义,再通过哲学史上人们对于真理探讨的过程,从圣人之言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进行讲解并让同学们领悟到真理探讨过程的艰难。
真理的定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通俗的说,真理就是人们对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规则的认知成果。
2:真理的特点: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点体现出真理的客观性。
但是因为真理是人们大脑思维的产物,所以形式上是主观的。
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
承认客观的既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
”---------列宁“对自然界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恩格斯通过哲学家的话去领悟加理解真理的绝对性。
再具体的、通俗点解释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性的。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5aa4a4d852458fb770b5687.png)
导入: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总体上是为了获得真理,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创造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这就出现了价值问题。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二讲真理与价值本讲主要内容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反对“两个凡是”。
一、真理的客观性“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相关图片)1600年2月17日,一场罪恶的火焰,烧死了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
布鲁诺反对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离开修道院,大胆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宣扬新思想。
他曾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592年,布鲁诺被教会追捕并投入了监狱。
疯狂的围攻和恫吓,残酷的刑罚和折磨都没有使他屈服。
在囚室八年中他英勇不屈。
据当时的档案记载,布鲁诺宣布他无可招供,也没有做任何可以反悔的事情。
最后教会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子老师”的罪名,将他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在刑场上,面对威胁利诱,布鲁诺响亮的回答:“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他的身躯被烈火吞噬了,但他的光辉名字和伟大思想却永远活在亿万人的心中。
(相关图片)布鲁诺是许许多多个为真理而献身先驱之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无数个像布鲁诺一样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什么是真理呢?那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真理。
(相关图片)(一)什么是真理对真理形形色色的认识(相关图片)唯心主义对真理的解释黑格尔:真理是“绝对观念”的自我显现;马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詹姆斯:有用即真理。
各种唯心主义真理观错误的实质,都是将真理和真理标准放在了主观的范畴之内。
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
马赫主义则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真理”,这都是主观真理论。
他们错误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否认了否认真理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反对实用主义主观真理观。
专题2 真理与价值
![专题2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eb8083f43323968011c9258.png)
实用主义的解决方案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 是为了人造的,是人 造出来供人用的,是 因为它们大有用处, 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 的美名的。——胡适 ‚马克思主义要管 用。‛
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一个“好东西”,是人类精神灵光 的闪现。追求真理,是寻找生命之光。 因为有真理之光的照耀,生命才能走出混 沌、幽暗、封闭,走向清晰、光明、开放, 实现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凡是可以说出来的一 定可以说清楚,凡是 不能说出来的,我们 只能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
没有真理,只有解 释。 ——尼采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和趋势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 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面对真理之口
罗马科斯美汀圣母 教堂雕刻海神头像 的圆盘。
我这可怜的傻子, 依然不见聪明半点 称为硕士,甚至称为博士, 但是教起学生却并不出色。 我渴望着能发现 联结这个世界的伟大力量, 如今我们仍旧茫然。 因为离真正的知识 相距遥远, 我知道我们一无所知, 真令我肝肠欲断。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科学:合规律性,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 价值:合目的性,遵循某种价值标准实现 人的目的。 价值观是方向舵,决定了行动的方向。 人的复杂性:谁制定价值观,满足谁的目 的?
科学与价值,手追问
社会主义:发展 生产力(效率), 共同富裕(公 平)。 社会主义中国遵 循何种价值?发 展为了谁?发展 的目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https://img.taocdn.com/s3/m/14a638cd79563c1ec5da71e0.png)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2、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关系
(1)逻辑证明:即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
理来证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
就一切可能“来任看何,真我理们,还如差果不把多它处说在得人类 历史的开端,‘而过将火来’会…纠…正加我以们夸的大,错把误它的运后代
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 ,大概比我们以有弄可到能荒经谬常绝以伦极的为地轻步,视而的且态在度纠
正其认识错误这的种前情代形要下多,得甚多至。必”然会变成荒
谬绝伦的东西。”
(2)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践 标准: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检验。
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
水果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鸭嘴兽是胎生的
卵生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
——《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 页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价值 含义: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 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 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价值的特性
真 理 判 断 的 标 准
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
![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51fee0f0066f5335a8121e2.png)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它
也包括两层涵义: 其一是,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 限发展着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 某一阶段的正确反映,因而是具体的、有限的。 认识有待于扩展。 其二是,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 对象的一定层次、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因而是有限的、具体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第二,该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同发现真理, 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二、真理的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具有客观性的真理≠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 物的规律
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 个。
(5)绝对性和相对性
价值的绝对性是指客体对主体是否有价值及有何 价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承认了价值 的客观性,就是承认了价值的绝对性。 价值的相对性是指价值的具体性、有条件性、可 变性。这表现在: 第一,价值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具体价值。 第二,价值是相对于一定的客体和客体的一定属 性而言的具体价值。 第三,价值是相对于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而言的具 体价值。
其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 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 绝对。 其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 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 的绝对性。
马哲资料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
![马哲资料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69aafaf705cc17552709b8.png)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案例: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故事。
明代中期,在我国江南一个大官僚地主的庭院里,有个小亭子,亭子旁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子。
这时,年轻的王阳明伙同一个姓杨的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姓杨的朋友累病了,被人抬下去了。
王阳明依然面对竹子,静坐体会。
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没有体会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来;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效果。
到了第七天,王阳明也病倒了,同样被人抬了下去。
面对竹子,静坐七天,关于竹子的道理,是一无所获。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人和动物不同。
动物只是本能地适应客观世界,因此,它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从而这种反映只能停留在低级的水平上。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重要的是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不仅是人的认识对象,而且首先是人的实践对象。
所以,人的认识不限于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而且能够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我们说人的认识好像镜子反映外界事物,但与镜子反映事物又有很大不同,镜子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人的认识则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本质。
像王阳明那样,在竹子面前静止地观看,只能看到竹子的青枝绿叶等表面现象,而通过变革竹子的各种实践活动,人们就可以逐步了解有关竹子的科学道理。
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二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第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共观察750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正如恩格斯所说:“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能够借助老师所积累的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真理
![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1993a519e8b8f67c1cb9e8.png)
真理相对性的两层含义:
➢第一,从认识的范围来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 有条件的,有限的。(范围有限)
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任何真理 都只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领域的某一过 程或方面的正确认识,而不是无限宇宙 的全体的认识,因而任何真理都是具体 的和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所以,承认了世界还存在尚未认识 的东西和承认了人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 步扩展,也就等于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纵观人类的科学史 和认识史,从一定意义 上讲,它的每一页都是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生 动记录。自然科学的辉 煌成就是在同迷信和偏 见的斗争中取得的;唯 物论、辩证法是在同唯 心论、形而上学的斗争 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 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
(一)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不同观点: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真理
从认识广度和 认识深度上看
无条件性 无限性
有条件性 有限性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静态来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 真理中包含有永不会被推翻的 绝对真理的颗粒。没有离开绝 对性真理而存在的相对性真理。
真理的发展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相对性真理在内涵上的丰富、充实 和在外延上的精确限定。
二是相对性真理在数量上的增加扩大,即 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地开拓新视野进入新境界中 前进,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的真理,日益全 面而深刻的反映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4.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 证关系会犯两种错误
绝对主义: 片面夸大真理的 绝对性,否认真
1、绝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另一派意见认为“是花不是耻”的立场。他们反 驳说,“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认 为,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 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 它自身的美丽。花只是花,花无罪。人犯的错误 是人的错,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 恨,根本是两回事,单纯的自然景物之美的心上 和民族仇恨的情绪,实在不应扯在一起。 • 另外,也有网民则表示,生长在珞珈山上的这些 日本人的樱花,也不失为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当 然,更多的人则持论较为理性,他们认为,“侵 略之樱”已谢,友好之樱常开。所以,真论归真 论,而每当樱花时节,校园内赏花者依旧人头攒 动,人流如织。 【问题】价值是一种怎样的认识活动?其在认识论 中的地位如何?
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案例】武汉大学的樱花是国耻吗?
•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武汉大学的1000多株日本樱 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竞相开放。被 誉为“樱花城堡”的老斋舍与它面前这条“樱花 大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仅校内众多学子 争相观瞻。珞珈山下好一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的景象,业已成为江城的一大人文景观。 • 然而,近年来,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 花不是耻”的争论也迅速在网上升温。争论相当 激烈。 • 持“是耻不是花”的一派意见认为,樱花虽美, 但勿忘国耻。武大的印花正式侵华的罪证。那里 的樱花当年是为了慰籍日本的士兵,鼓舞他们的 士气,以望其为继续侵略而努力。所以这里的印 花不能称为全国人民追逐、“瞻仰”的对象。
• 到了20世纪初,美国实验胚胎学价摩尔根把孟德尔发 现的遗传定律和细胞染色体结合起来研究,在遗传学 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并且孟德尔、摩尔根的遗 传理论被称为“染色体——基因学说”。 • 在苏联遗传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 学派,两派因观点不同曾进行过长期的争论。 • 1939年到1955年担任列宁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农学 家李森科,把自己未经过实践论证的观点挂上“米丘 林遗传学”的招牌,借助权势,用“获得性遗传”的 观点完全否定染色体理论。同时,他打着米丘林的招 牌,并依靠在小麦春化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利用列 宁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的职权,特别是借助斯大林的 支持,对苏联摩尔根学派进行打击,将一些异己分子 撤职、关监狱、流放甚至处死。
第二节 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案例】真理不会因权势而改变
• 在科学史上,以权势压制真理的现象不乏其例, 但每次都以权势者的失败和真理的胜利而告终。 •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花了8年时间,从豌豆杂交 实验中总结出两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即遗传学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人称“孟德尔定律”。 当时,孟德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论文寄给著名的 瑞士植物学家耐格里审核。 • 这位生物权威看不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研究 者,认为这是“依靠经验而不是依靠理智的结果, 靠数豌豆是得不到真理的”。失望之余,孟德尔 只得在1889年将论文发表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 的年刊上。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案例】“两个凡是”与“一个标准”
• 最早批评“两个凡是”的是邓小平。 • 邓小平在正式恢复工作以前,在1977年4月写给中央 一封信中,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指出要准确完 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5月,他明确指出“两个 凡是”是错误的。 • 1978年,一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 常识性问题,但是多年来,现代迷信盛行,“最高只 是”成了人们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如今有人提出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毛泽东说过的一 些话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时代赋予一个基本的 理论问题的鲜活的社会含义。
• 但是,真理不会被权势压倒的,科学实 践证明了李森科的失败,大量的实验证 据表明,摩尔根学派的观点是正确的。 【问题】该案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案例】科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 2002年9约16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著名华裔 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 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 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中夸克? 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 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 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 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不可能。 •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 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 发现了一种新夸克。 • 这表明,以前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 第4种,可能还有第五种甚至更多种夸克。 【问题】科学发现过程对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 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