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曲二首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明妃曲二首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明妃曲二首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明妃曲二首宋代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明妃曲二首·其一》是由王安石所创作的,这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妃曲二首·其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明妃曲二首·其一》宋代: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译文明妃当时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春风面容鬓脚亦微微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回过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去心知更不能回归,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万里寄语欲询问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之遥传来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明妃曲二首·其一》创作背景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明妃曲二首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很多人意识中,似乎是画师毛延寿害了王昭君,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段故事来自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它是一本小说,与《后汉书》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画师毛延寿。
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其事者,代不乏人。
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的写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立意不一而足。
王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
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
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
红颜薄命岂不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
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这首诗由王安石所作,原诗如下:明见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妇女,她們的命运总是特别悲惨:除了供帝王們玩弄之外,有时候还要做外交上献媚外国的工具。
王昭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被牺牲者。
因此,历代詩人的作品中,都对她的遭遇充满了向情。
这一首诗描写细致,立意新鮮,对王昭君充满了深挚的同情。
《明妃曲》是一种歌曲的旧题目。
写的是王昭君的故事。
明妃,就是王昭君,本是汉朝的一个宫女。
汉元帝刘奭要按图召見宫女,先派画师給她們画象,肯送钱給画师的都画得美些,王昭君因为自己长得很美,不肯送钱买嘱,画师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结果不得入选。
公元前33年,王昭君被派远嫁匈双的首领,临走,刘奭才見到她,发現她是宫里最美的人。
刘奭舍不得王昭君,又不敢对匈奴人失信,十分气恼,后来就把毛延寿杀掉。
本篇针对王昭君和亲一事作评价,充分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作用。
在唐代大量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之中,很多都以哀伤的基调来咏叹,觉得王昭君可怜,有的还歪曲历史凭空想象。
作者在此诗中以政治家的眼光纵观历史,指出人生最重要的是真心相知,不存在汉族和匈奴的地方差异,人生失意不分南北,人生得意同样也不分南北。
王昭君在汉廷失意,在匈奴得宠,就是最好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此诗歌的第一价值是思想观点新。
此诗的第二价值是描写优秀,特别是描写王昭君离开汉廷时的神情,简直成了呼之欲出的活人。
作者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直说王昭君如何美丽,只从汉元帝的角度看,还要用昭君的忧愁之态来衬托。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两句,简直把美丽写到了极点。
前一句没有着装的色彩,没有亮丽的容颜,一副忧愁不舍之态,竟然叫君王心猿意马,按捺不住,可见昭君美到了何等程度。
明妃曲二首(其一)教学设计课件
1、“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王昭君身在匈奴, 心系汉朝,眷恋汉朝,欲归而不得,揭 示了她对故国、亲人挚爱之情。
2、“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 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故国的寡恩、 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题,也揭示了昭 君悲剧的普遍性。举例:元稹《行宫》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从气质风采来描写昭君的貌美。 这是作者的议论,也是千古名句,这 两句诗,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一 方面给毛延寿翻案,另一方面说明昭君 既具有外在美,更具有内在美。而内 在美是用画笔画不出来的,王安石却 能用文字勾勒出来,真是妙笔生花, 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背景
王安石生活时期,北宋社会矛盾加 剧,北面有西夏、辽国的侵犯,逼迫宋 朝割地赔款,国家积贫积弱。诗人在写 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 变法,富国强兵,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 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诗人与昭君遭遇分析
王昭君
王安石
六、知识拓展:
(一)本课乡土文化知识
宁县在西汉隶属北地郡,是昭 君出塞时北上的最后一个驿站。人 们为了纪念这位和亲的使者,在昭 君曾休憩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绣花 楼,即现在的金村乡洞子村绣花楼 村民小组居住地。如今村名沿用, 遗址犹存。
(二)咏诗一首
咏昭君 泪眼红妆辞汉宫, 驼铃渐远雁孤鸣。 汉家漠北起烟尘, 弱女化敌百万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明妃曲二首》(Fra bibliotek一)王安石
思考:
1、这首诗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为什么反复描写昭君的 美貌?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的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同情和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王昭君离开汉宫时的情景,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中。
诗人通过“泪湿春风鬓角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王昭君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接着,诗人借用“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诗句,进一步揭示了王昭君的美貌,以及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这里的“不自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皇帝对王昭君美貌的迷恋,同时也暗示了王昭君悲剧的根源。
然后,诗人转向描绘王昭君的内心世界。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这两句诗,巧妙地描绘了王昭君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她感叹自己的美貌被误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被忽视,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
最后,“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这两句诗,更是将王昭君的思念和孤独推向了高潮。
诗人通过鸿雁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王昭君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揭示了她孤独无助的境地。
总的来说,《明妃曲其一》是一首非常成功的历史人物诗。
诗人通过深入描绘王昭君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孤独、悲伤的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也能深刻感受到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从而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敬意。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前言】《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是作者和王安石之诗而作的和诗,题材是王昭君的故事。
第一首由胡地习俗之异,写到昭君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
第二首写了昭君从被选入宫到远嫁胡人的过程,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
【注释】⑴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⑵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⑶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赏析】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
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
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
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
“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
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宋代: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标签怀才不遇、咏史怀古、组诗译文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注释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赏析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
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2、王安石《谏官论》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谏官论》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古之道也。
所谓贵者,何也?公御、大夫是也。
所谓贱者,何也?士、庶人是也。
同是人也,或为公卿,或为士,何也?为其不能公卿也,故使之为士;为其贤于士也,故使之为公卿。
此所谓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也。
今之谏官者,天子之所谓士也,其贵,则天子之三公也。
惟三公于安危治乱存亡之故,无所不任其责,至于一官之废,一事之不得,无所不当言。
故其位在卿大夫之上,所以贵之也。
其道德必称其位,所谓以贤也。
至士则不然,修一官而百官之废不可以预也,守一事而百官之失可以毋言也。
称其德,副其材,而命之以位也。
循其名,愫其分,以事其上而不敢过也。
此君臣之分也,上下之道也。
今命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之道也。
孔子日:“必也正名乎!”正名也者,所以正分也。
然且为之,非所谓正名也。
身不能正名,而可以正天下名者,未之有也。
蚳蛙为士师,孟子日:“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孟子日:“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然则有官守者莫不有言责,有言责者莫不有官守,士师之谏于王是也。
其谏也,盖以其官而已实,是古之道也。
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能谏,谓之不恭,则有常刑。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原文与赏析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宋神宗时任宰相,积极改革旧制,推行新法,受到保守派反对。
晚年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
王安石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所作诗文,常反映社会现实。
作品收入《王荆公文集》。
《明妃曲》,汉朝一种歌曲的旧题目。
写的是王昭君的故事。
用这旧题目写王昭君的诗很多,如唐代储光羲。
宋代除王安石,还有曾巩、李纲、陆游,元朝刘因、周权,明朝彭华、唐皋,清代吴光、徐化溥、陆次云、袁枚等等。
王安石有《明妃曲》两首,此选其一。
这是历来被公认的咏明妃的一篇佳作。
《明妃曲》这首诗,独具只眼,自出机杼,对昭君出塞的史事和传说,成功地作了翻新的艺术处理。
他不仅翻了画师毛延寿的案,而且指出昭君远嫁匈奴要比幽闭深宫好得多。
联系《明妃曲》后篇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的诗句,就可看出诗人的见解是多么的新颖和精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汉家对昭君恩泽浅薄,而匈奴对昭君恩泽却是深厚的;人生之乐在于两心相知,又何必分汉家和胡地呢?这说明,昭君出塞和亲在客观上能够起到保持汉胡两族亲睦团结的作用。
历代描写王昭君的作品,一直替昭君的出塞唱着悲歌,究其原因:一是作者出于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被遣送到异俗朔漠之地去受苦,实在是一个命运的悲剧。
例如,西晋诗人石崇(季伦)的《王昭君辞》(《昭明文选》),在王昭君的身上饰以“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和“朝华不足欢,甘以秋草并”的感伤色彩,甚至借昭君之口,说什么“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为明珠投暗而无限痛惜。
明妃曲二首(其一)PPT1 语文版
主题特点:
首先,此诗借昭君 故事寄托人生失意的悲 哀,抒发怀才不遇的感 慨,影响深远。 其次,此诗从为毛 延寿翻案入手,把讽刺 的矛头指向封建帝王, 见解深刻。
在内容和手法上的特点
• 第一,作品虚实并举,刻画了一个气韵生 动的王昭君形象。泪湿春风,低徊顾影, 著衣、寄雁四句是正面实写;第四、六句 是侧面虚写。 • 第二,翻案大胆,议论精警,显示出作者 的独立见识和敏锐思想。 • 第三,本诗并未作步步相连的 平铺直叙,而是将不同时空中的 图景剪辑在一起。把全诗分为四 层,展示了四个时空中的画面。
昭君青冢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 结和睦,国泰民安,展现出欣 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 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 子,后为匈奴右日逐亡。时, 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 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 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 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 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 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 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杜甫
一些写王昭君的诗
青冢 杜牧 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蛾眉一坠穷泉路,夜一孤魂月下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恩怨曲中论.
王昭君 李白 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 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 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2021年整理〗《明妃曲二首 其一》赏析
《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明妃曲二首(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很多人意识中,似乎是画师毛延寿害了王昭君,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段故事来自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它是一本小说,与《后汉书》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画师毛延寿。
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其事者,代不乏人。
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的写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立意不一而足。
王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
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
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
红颜薄命岂不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
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情节,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这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
【诗歌鉴赏】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2、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3、低徊:徘徊不前。
4、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5、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6、意态:风神。
7、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8、塞南:指汉王朝。
9、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0、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两:同辆。
2、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3、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翻译其一: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
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
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
自景祐年间(1034 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争议
郭沫若在一篇
1。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意思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意思“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明妃曲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翻译】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赏析】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
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
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
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
明妃曲二首(其一)上课用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 北。
参照文下注释,理解诗意,叙述王昭君 的经历遭遇。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昭君思念汉朝,穿尽了汉朝带来 的衣服,还托人探问汉朝的消息。 但年年鸿雁飞来,汉帝却没有一字 一句的问候,突出了汉帝的寡恩。
人 生 失 意 无 南 北 。
君 不 见 , 咫 尺 长 门 闭 阿 娇 ,
好 在 毡 城 莫 相 忆 。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什么?
•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昭君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怨——远嫁异邦,远 葬他乡,月夜魂归, 思念故乡; “画图省 识春风面”怨——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 帝的昏庸糊涂!
公元前33年,北方匈 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 动来汉朝请求和亲, 以结永久之好。汉元 帝召后宫妃嫔,王昭 君挺身而出,主动慷 慨应诏。呼韩邪临辞 大会,昭君丰容靓饰, 元帝大惊,不知后宫 竟有如此美貌之人, 意欲留之,而难于失 信。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 国泰民安。不幸的是,王昭君与 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 单于就去世了。呼韩邪单于死后, 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 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王 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 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从胡 俗,昭君只得下嫁。几年后雕陶 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明妃曲⼆⾸》原⽂赏析王安⽯《明妃曲⼆⾸》原⽂赏析 明妃曲⼆⾸ 王安⽯ 其⼀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颜⾊,尚得君王不⾃持。
归来却怪丹青⼿,⼊眼平⽣⼏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延寿。
⼀去⼼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万⾥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失意⽆南北。
其⼆ 明妃初嫁与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处,传与琵琶⼼⾃知。
黄⾦杆拨春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暗垂泪,沙上⾏⼈却回⾸。
汉恩⾃浅胡恩深,⼈⽣乐在相知⼼。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今。
王安⽯《明妃曲》⼆⾸赏 历代⽂⼈似乎对昭君出塞这⼀咏史题材有特殊的感情,从西晋⽯崇的《王朋君》⼀诗篇起,⼀直到清末屡吟不绝,各具风貌。
这类题材的诗歌或以悲怨凄凉⽴意,或从个⼈遭际着眼,或讥讽汉帝的寡情少恩,或咒骂画⼯的居⼼不良,或直⾔⽆隐,哀叹国势的不振;或机锋侧出,写下⼀段案⽂字。
“如何⼀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纵观封建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明妃曲⼆⾸》算得上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
王安⽯论诗有“⾃出⼰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宽夫诗话》引王安⽯语)的议论,正可⽤来评价此⼆诗。
⼆诗刻画⼈物动作、⼼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寓意精警,耐⼈寻味。
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与了诗歌不朽的艺术魅⼒,令⼈赞叹不已。
诗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颜⾊,尚得君王不⾃持。
归来却怪丹青⼿,⼊眼平⽣⼏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延寿。
⼀去⼼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万⾥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失意⽆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处,传与琵琶⼼⾃知。
黄⾦捍拨春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暗垂泪,沙上⾏⼈却回⾸。
汉恩⾃浅胡⾃深,⼈⽣乐在相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课文,感受诗句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一 去 心 知 更 不 归 ,
可 怜 着 尽 汉 宫 衣 ;
寄 声 欲 问 塞 南 事 ,
只 有 年 年 鸿 雁 飞 。
恨别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 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 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 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 飞。
家 人 万 里 传 消 息 ,
好 在 毡 城 莫 相 忆 君 人 ; 不 生 见 失 咫 意 尺 无 长 南 门 北 闭 。 阿 娇 ,
家人虽然在万里 自离开故国的时候, 传来亲人之消息, 昭君心中就已经明 好好安心在毡城 白此生绝不会再返 不要常将家相忆。 汉宫。然而她仍然 您还不曾见近 眷眷于汉,不改汉 在咫尺长门里幽 服。上句先打破了 一切希冀,从而使 幽阿娇被锁闭, 下文“着尽汉宫衣” 人生如果要失意 的情节得以不掺杂 无分天南和地北。 个人得失利害的因
明妃曲二首(其)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归入 来眼 却平 怪生 丹几 青曾意当 手有态时 ,;由枉 来杀 画毛 不延 成寿 ,。
这是侧面的写法, 离别归来却责怪怪 从元帝平生所见反衬 罪丹青画图手,美 明妃的美。意态由来 貌如此在眼中平生 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实未曾见有。 延寿。这是作者的议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 论,他强调任务的风 难以描摹成,当时 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 冤枉曲杀死曲杀画 表现的。即讥讽了汉 工毛延寿。 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 色与愚笨,也强调了 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 美。表现了作者对明 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 元帝昏庸的讽刺。
明泪 妃湿 初春 出风 汉鬓 宫脚 时垂 尚 低 ,。 徊得 顾君 影王 无不 颜自 色持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 略去了许多身 行离别汉宫时,泪 锁后宫的辛酸 湿桃花春风面鬓脚 岁月,剪取明 妃失意离宫的 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 关键情节,鬓 周围无有此颜色, 发散乱伤心落 尚幸得到我君王当 泪尚如此动人, 下之怒不可持。 使元帝激动不 已,这是用反 衬的方法写明 妃的美丽
写作背景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 其事者,代不乏人。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 的写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 立意不一而足。 王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王昭君美冠后宫,但 不被召幸。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 女子而远嫁异族。红颜薄命岂不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 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 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 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 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诗人在写作 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仁宗已 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 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所以此 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士不遇, 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 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 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 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
素,而表露为纯粹 的爱国爱乡的真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