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与治理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江三峡是指长江流域的三峡,呈现出“巫山夜雨浓于油,石城秋月古于铜”的别样风光。
它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然而,如今的三峡已经遭受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它的环境,三峡的治理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
一、三峡的污染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江流域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悬浮物、氮、磷等营养盐、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排放,对三峡地区的水环境、土壤和大气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具体来说,长江三峡区域的大气污染不仅来自于本地的排放,还来自于长江下游城市的工业和交通活动。
此外,大量的发电、航运和采矿活动在水中排放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了三峡的生态环境。
这些问题,给三峡山草木花鸟以及周边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
二、四举措治理三峡面对长江三峡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未来的环保措施中,可采取以下几点:(一)限制工业和农业等非生态的经济活动。
由于三峡区域的自然环境非常脆弱,因此人类的工业和农业影响极其深远。
政府可以在区域内建立环保保护区域,给出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区域内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并加强对污染物质的监管。
(二)加强污染源治理。
长江三峡流域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三个方面。
政府可以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还可以通过科研机构,加强对区域内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的监测和管控。
(三)建设环保产业,开发新能源。
在长江三峡流域,人口极为密集,发展环保产业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减少当地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开展教育和宣传。
长江三峡的环境治理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在学校、公众场所和社区等地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三、结语中国的长江是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并且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长江重点生态区域涉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1个省(市),含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大别山水土保持等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重要湿地。
本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川滇生态屏障所在区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自然生态状况本区域大部分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00—140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0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33%;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样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类型。
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为主。
本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高等植物,约280种哺乳动物、700多种鸟类、300多种爬行和两栖动物、370多种鱼类,是大熊猫、金丝猴、江豚、中华鲟、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是我国重要的物种资源宝库。
二、主要生态问题本区域林草植被质量整体不高,河湖、湿地生态面临退化风险,水土流失、石漠化题目突出,水生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主要表现在,丛林多以杉、松为主的人工纯林,每公顷丛林蓄积量88.45立方米,低于全国均匀程度;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萎缩,洞庭湖、鄱阳湖枯水期显著提前、枯水位明显下降,两湖流域生态系统功用遭到影响;水土流失严重,面积达3540万公顷;石漠化面积约1000万公顷,占全国的80%;矿产开辟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重大有害生物灾祸频发、危害严重,长江水生物种多样性下降,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尽,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四大家鱼”等鱼卵和鱼苗大幅削减,长江上游受要挟鱼类品种占全国受要挟鱼类总数的40%,江豚面临极危态势。
三、主攻方向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辟”的理念,以推动亚热带丛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和自然恢复为导向,容身川滇丛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用区等6个国度重点生态功用区,加强丛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继续施行天然林保护、退耕退牧还林还草、退田(圩)还湖还湿、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鼎力大举展开丛林质量精准提升、河湖和湿地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切实加强盛熊猫、江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恢复,进一步加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用,逐步提升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效劳功用,加快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首先,三峡工程建设方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对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方式规划和安排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此外,建设方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进行了保护,并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环境修复和保护。
其次,三峡工程建设方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措施,包括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合理利用和处理施工废水和废料、减少生态破坏等。
建设方还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并对违反环保要求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此外,三峡工程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等生态补偿工作,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开展了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工作,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建设方还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治理河道污染和水质保护等工作,以保护三峡水库和周边水域的水质。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不断减少,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行,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库蓄水后,一些环境问题如滑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够改善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在一些易发生滑坡和土壤侵蚀的地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植被的种植和修复,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土地的流失和侵蚀,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当地的水资源,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水库周边的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管理,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之,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工程案例

生态工程案例1. 三峡库区生态恢复工程三峡库区生态恢复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护三峡大坝后的环境而实施的一项生态工程。
该工程包括建设生态移民示范村、生态林带、湿地公园等,重点是恢复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
该工程的建设使得三峡库区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同时也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草海生态治理工程草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之一,但由于过度开采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原因,草海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草海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草海生态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修复、水质治理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草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 黄河治理工程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黄河的流域生态系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治理工程,主要包括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
该工程的建设,为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4. 北京野生动物园北京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家野生动物园,该园建设在北京西南部的山区,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要目标。
该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包括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园不仅保护了众多野生动物,同时也成为了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北京市的一座大型城市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侧。
该公园规划面积超过6万亩,是北京市最大的城市绿地之一。
公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质治理等,成为了北京市的生态绿肺。
6. 滇池治理工程滇池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但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滇池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滇池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治理污染源、湖泊生态修复等。
该工程的建设,使得滇池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7. 西湖治理工程西湖是中国南部一座著名的湖泊,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西湖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
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何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导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峡工程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按期实现了各个阶段目标。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新变化、新格局,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
初《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这对促进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将对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促进库区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峡工程运行及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功能的发挥,涉及三峡库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诸多领域,包括水库综合调度与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环境质量与安全等各个方面。
加强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恢复和改善库区自然生态环境,使之更适合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根本上保证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
当前,三峡库区正面临着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问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艰巨任务,这迫切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可持续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库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百万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库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峡库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种种原因,历史欠账较多,目前经济发展较湖北省、重庆市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较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
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长期监测与评估
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和影响评估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水质改善
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增强库区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 库区的水质,为下游地区提供清洁的水资 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结词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措施,保护库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 衡。
详细描述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了解库区生物多 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加强生态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
度。
03
CATALOGUE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和引导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的方向和进程。
强化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的效果进行定期 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
1 2
鼓励科技创新
加大对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
生态屏障建设的必要性
01
保护生态环境
三峡库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屏障是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维护区域
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
02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屏障建设有利于推动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三峡水库奉节段消落区治理与保护的思考

三峡水库奉节段消落区治理与保护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4-19T08:19:35.692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刘其富[导读] 三峡水库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与长江的绿色发展紧密相连。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
奉节县饮水安全管理中心刘其富重庆 404600摘要:三峡水库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与长江的绿色发展紧密相连。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
为切实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治理与保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讲话精神,本文对当前阶段三峡水库奉节段消落区治理与保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治理与保护方案。
1 引言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指坝前水位从175m(吴淞高程,下同)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之间,水库两岸因水库调度引起水库水位变动而使库区周围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形成垂直高差为30m的一段湿地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树种配置4第三章造林绿化作业设计5第四章生态公益林7第五章经济林19第六章封山育林24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27第八章造林绿化档案管理30附录一森林立地类型划分30附录二主要造林树种名录36附录三造林树种密度38附录四重点保护植物名录4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统一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的技术标准,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的对象、容、程序和方法等技术要求,依据《关于加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树造林工作的意见》、《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实施规划》、《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项规划》、《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廊道建设专项规划》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功能分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为三峡水库土地淹没线(坝前正常蓄水位175米接5年一遇洪水和11月份5年一遇来水回水水面线)至第一道山脊线之间的区域。
依据区位、适用措施,生态屏障区分为封山育林区、生态保护带(库周生态保护带)、生态利用区。
(一)封山育林区封山育林区位于生态屏障区,通过封山育林措施可恢复森林植被的地段。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可划为封山育林区:1、主山脊分水岭往下300m围以;2、急坡(坡度≥36º)及以上,不宜坡改梯或水平带整地;3、岩石裸露或土层浅薄,人工造林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段;4、依靠自然力并适度辅以人工措施可以在5年成林;5、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分布较多地段。
(二)生态保护带生态保护带为三峡库区水位175米线(土地淹没线)以上至水平投影100米围、除封山育林区以外的区域,以保土护岸护坡、涵养水源为主体功能。
生态保护带以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作为恢复(修复)森林植被的措施。
(三)生态利用区生态利用区为三峡库区水位175米线(土地淹没线)以上水平投影100米围以外至第一道山脊线,除封山育林地段以外的区域。
以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作为恢复(修复)森林植被的措施。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建设探讨

载、 防灾 、 脱 贫致 富和 生 态 修 复 等 , 参 照 国 内外类 似 做 法, 划 定 特定 区域 , 建设 生 态屏 障 区 , 实施 统 筹管 理 , 十
分必要。
k m , 占 总土 地 面 积 的 5 1 %, 其中, 中度 以 上 流失 面 积
占总流 失面 积 的 8 2 . 5 %。
l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根据 历年 来 的三 峡 工 程 生 态 与环 境 监 测 公 报 , 三
( 3 )面 源污染 控制 任务 繁重 。三峡库 区面源 污染
主要 来 源于库 区及 其上 游地 区的水 土流失 、 农 业生 产 、
农村 生 活 、 规 模化 畜禽 养殖 等污 染源 。 目前 , 入 库 主要 污染 物 的等标 污染 负荷 百 分 比 , 面源 占 6 0 % 一 7 0 %以
利用 区, 并提 出 了三 峡 库 区生 态屏 障 区 的 建设 思路 与 措 施 。
关 键 词 : 生 态 保 护 带 ;生 态屏 障 区 ; 生 态 功 能 ;三 峡 库 区
中图法分类号 : X1 7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三 峡水 库库 周 地带 地 形 和地 质 条 件 复 杂 , 经 济 活 动密 集 , 紧邻 三 峡水 库 周 边 第 一 道 山脊 线 以 内 的 区域 是库 区人 口最密 集 的 区域 , 也是 库 区 面源 污 染 的集 中 来源 区和汇 集 区 。三峡 库 区城 镇迁 建 和农村 移 民后 靠
上 。三 峡库 区土 地贫瘠 , 为 了提 高农 作物 产量 , 库 区农 业生 产 中普遍 存在 着 过 度 施肥 和不 合 理 施 肥 , 农 作 物
未 吸收利 用 的营养 成分 随 降雨产 生 的地表 径 流进入 水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作者:刘保艳唐政胡玉镜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4年第01期摘要:三峡工程完工后,在145~175 m高程的库区两岸形成与天然湖库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度30 m的消落区。
消落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居环境较差、滨水生态破坏较严重等问题。
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向坪肥子坝段长江消落区为例,在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原则下,以植被恢复工程设计为主,兼顧辅助工程设计,通过植物空间处理与品种筛选相结合,辅以配套设施等工程措施,达到生态恢复的效果,同时兼顾景观休闲功能,为人们提供亲水空间。
相关实践可为其他区域消落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落区;生态恢复;品种筛选;肥子坝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年度间坝前水位在145~175 m之间变化,在水库周边形成了落差30 m的消落区。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峡后续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凸现,生物多样性锐减,旅游资源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缓冲带功能减弱,严重威胁着库区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安全。
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淹没时间长、水位涨落幅度大等特征,特别是在一些坡度陡、水流急、土壤难以沉积的河段,植被常常完全消失而成为裸地,其产生的景观不协调也会制约库区旅游业的发展。
水库蓄水后,消落区植被日渐稀疏,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结构缺损的消落区与陆域和水库形成明显反差。
三峡后续规划工作实施以来,消落区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改善了库区水生态环境,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
1 消落区生态问题分析1.1 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三峡水库消落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态系统,试验性蓄水以来,消落区植物生态系统逐渐向耐淹的草甸生态系统演变,植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但受特殊自然条件、外界干扰以及生态治理技术等多种原因的制约,消落区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弱化,呈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学部: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论文编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 (2)1.三峡库区概况 (3)1.1自然地理概况 (3)1.1.1地形 (3)1.1.2水文状况 (3)1.1.3气候状况 (3)1.1.4土壤 (3)1.2三峡建设现状 (4)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太环境的影响 (4)2.1三峡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2.2三峡对地貌环境的影响 (5)2.3三峡对水环境的影响 (5)2.4三峡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6)2.5三峡对生物的影响 (7)2.5.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7)2.5.2对库区周围陆地生物的影响 (7)2.6对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 (8)2.6.1环境污染 (8)2.6.2三峡移民及库区贫困问题 (9)2.6.3小水库问题 (9)2.6.4文物古迹问题 (9)3.预防及治理措施 (10)3.1工程措施方面 (10)3.1.1 采用“3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10)3.1.2 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库区动植物资源 (10)3.1.3 国家应投资发展培育新型库区水生生物 (11)3.2生物措施方面 (11)3.2.1生态经济林建设 (11)3.2.2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的措施 (11)3.2.3小流域综合治理 (11)3.3管理措施方面 (12)3.3.1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12)3.3.2尽快出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及配套规划 (12)3.3.3加快三峡水库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步伐 (12)3.3.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3.3.5推进有关理论、科技、政策和管理创新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英文摘要、关键字 (15)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摘要: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促进长江地区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生态条件及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库区沿江各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敏感单元。
加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调研专栏
重庆 经济 2 0 5 0 6・
力 三库 环保 禾 态 设 路 与 施 口 峡 区境护生建 的径措 强 0
口重庆 市发展 和改革委 员会课题 组
三峡 库 区生态 环境 直接 关 系着 库 区乃 至重庆 市 经济 社 会 可持 续 发 展 , 接 影 响着 三 峡 工程 长 直 期安 全运 行 、 功能发 挥 和长 江流 域生 态 安全 。 未来 五 年是 库 区 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关 口时 期 , 济快 速 经 发展 特别 是产 业培 育 和城镇 化 进程 对库 区生 态环
境状 况有所 好转 。 ( ) 污 染 防治 能 力逐 步 提 高 , 环 境质 量 一 水 水
总体 保持稳 定
到 20 0 5年底 , 已基 本完 成 了库 区二期 地质 灾 害 防治 任务 , 纳入 规划 的 1 1 ( ) 质灾 害 对 4 2处 段 地 点实 施 了防 治 , 中治 理崩 滑体 12处 , 其 4 搬迁 避 让
20 年 Leabharlann 06 月开工实施 , 各项工作正在扎实稳步推
进。
二 、 峡库 区环 境 保 护 和 生 态 建 设面 临 的主 三
要 问题
染治理工作, 部分流动点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 9 五 是加强三峡水库水域漂浮物清理工作 , 保证 了航
运 畅通 和水 环 境 安 全 。0 5年 底 , 江 、 陵 江 、 20 长 嘉
点。
多, 执法监管能力不足等原 因, 库区主要污染物特 别 是 工 业 污染 物 排 放 总 量仍 保 持 上 升 趋 势 。0 4 20 年 库 区 C D的排 放 总量 、 业废 水 排放 量 和工 业 O 工
固 体 废 物 排 放 量 分 别 比 19 9 7年 增 加 了 1% 、 6 9 % 和 2% , 区环 境 污染 加 重 的 趋势 将 不 可避 5 3 库
三峡水库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峡水库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在中国,三峡水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水源地和能源基地,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越来越关注。
而三峡水库则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横跨长江三峡的重要水利工程,三峡水库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有效净化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它有助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三峡水库还在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三峡水库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首先,将重点介绍三峡水库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包括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其次,我们将探讨三峡水库在水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支持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以上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峡水库在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能为今后的水利工程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三峡水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接下来, 可以着重展开文章的结构,以及目的,并逐一详细说明每个小节的内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撰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三峡水库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给出关于水库背景和作用的概述,介绍水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三峡水库在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的作用。
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将探讨水库对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在水资源调配方面,我们将研究和分析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支持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三峡水库在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三峡库区支流系统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三峡库区支流系统治理的问题和对策任骁军1*,邹曦2(1.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北京100053;2.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武汉430079)摘要: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库区支流,其水环境问题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梳理了三峡库区支流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提出三峡库区支流系统治理的思路与措施,促进库区支流水资源涵养、提高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三峡库区;支流;水资源涵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347(2021)03-0001-08收稿日期:2020-11-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9157);国家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12620200600019J005)。
作者简介:任骁军(1968—),女,副司长,长期从事三峡工程管理相关工作。
E-mail:*******************.com 引用格式:任骁军,邹曦.三峡库区支流系统治理的问题和对策[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1,6(3):1-8.Citation format:REN X J,ZOU X.Issues and measures of tributary system governanc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2021,6(3):1-8.DOI :10.19478/ki.2096-2347.2021.03.01三峡生态环境监测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2021年09月Sep.2021第6卷第3期V ol.6No.3Issues and Measures of Tributary System Governance in the Three GorgesReservoir RegionREN Xiaojun 1*,ZOU Xi 2(1.Department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Managemen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Beijing 100053,China ;2.Institute ofHydroecology,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at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It has produced hug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flood control,power generation,shipping,etc.,but also brought som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especially in the tributary areas of the reservoir,which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water environmental issues.This paper comb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ributaries,followed the concept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sand system management,and proposed ideas and measures for the tributary system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tributaries in the reservoir area.Our results provide helpful support to enhanc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water,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Key word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ributary;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water ecologicalprotection三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腹心地带,地跨湖北省西部和重庆市中东部,库区面积约5.8×105km 2。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三峡库区是我国近年来建设的重大工程,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对策。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基石,必须加强其保护。
一方面,要保护和修复库区的植被,建立生态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特有生物。
另一方面,严禁乱捕滥猎和非法采伐,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保持生物多样性。
其次,改善水质状况。
三峡库区的水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威胁,为了保护水质,需要加强废水和污水的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污水和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加强生态修复与规划。
三峡库区的库水位上升后,导致大量土地被淹没,为了减少淤积和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绿化工程,加快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护,提高水土流失防治能力。
同时,应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库区的城市建设和农田开发,保持库区生态的稳定。
第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但常规水电依赖于水库水位,可能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管理体系。
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科学数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对库区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管用、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水质状况,加强生态修复与规划,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管理体系。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环境保护对策,才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标题】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作者】罗沙沙【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治理对策水土流失【指导老师】曹团武【专业】化学【正文】1前言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建设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削减中游地区洪峰流量,提高防洪能力,防止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降低中下游平原地区7500万人口和600万hm2耕地及大中城镇的洪水淹没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装机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KW ,年发电量847亿KW?h ,能参与西电东送,提供清洁能源。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将淹没耕地27820hm2 ,动迁人口1.3万,会加剧库区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部分文物古迹和三峡自然景观将被淹没;将对库区生态与环境带来影响[1]。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三峡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条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移民安置、水质保护、物种保护、环境地质保护及施工区环境保护。
真正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对人类尽管有如此多的贡献,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它对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比如关于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地质危害等方面的问题,都是人类迫在眉睫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1.1选题背景及意义三峡水利工程举世瞩目,效益巨大,意义深远。
不仅可以消除长江中下游洪患,提供大量电力,还可增加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但是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土地过垦的丘陵山区。
三峡库区范围划分是以三峡工程“180m”方案为标准,东起湖北宜昌,西迄重庆市江津市,包括湖北4县,重庆16区、市、县,共20个县、市,面积为5.57万km2;到2003年底人口约为1800万;人均幅员面积0.34 hm2,人均耕地0.06hm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蓄水以后,原库区城乡往水位线上面迁移, 这是一个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的开发 工程, 它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 建等各行各业的大规模建设工程, 必然严重 地破坏库区植被和地表,造成土壤侵蚀和水体 污染;
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大面积农田、林地会释 放出大量营养物质,作为水库内源污染水体; 库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等点源污染尚未得 到全面和有效控制; 面源污染(包括农村、农 业、畜牧业、养殖业) 仍很严重, 这一切均会 影响库区水环境质量。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
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总称。—人 类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今国际上非常重视: 绿色、环保、低碳、减排将成就世界新的话 语权→掌握新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全球竞争 主导权→谋求大国地位的新起点。
可持续发展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利共生、协同 进化和发展。
要求人类: a.在空间上应遵守互利互补的原则,不能以
一、三峡库区生态修复
(一) 库区支流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质恢流水位上 升,水文情况发生变化, 建库前干流流速通 常为2-3米/秒,多数支流平均流速在0.5米/ 秒以上,蓄水后回水区水流流速不超过0.1-
0.5 米/秒, 支流回水区平均流速在0.01米/秒以下, 这些水力条件的改变, 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 扩散和混合, 容易引起局部水体的营养富集,
库区城镇污水处理应筛选投资较小, 管 理方便, 运行费用低的工艺。
成都凤凰二沟水处理人工湿地
云南省江川县渔村大河水处理人工湿地
永定河水末端处理人工湿地
(4)健全环境菅理机制, 强化环境管理能力 强化环境监督执法, 扭转有法不依和执法
不严情况;理顺环境管理体制, 创新环境管 理机制; 建立高规格的三峡库区及其上下游 的环境管理协调部门,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 制, 协调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基础设 施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信息化建设, 加强环境监察和环境宣教能力建设。
邻为壑(包括人和自然两类邻居)。利他 利己均衡合理发展;
b.在时间上应遵守社会的理性分配原则,不 能在赤字状态下发展,保证代际协调发展; c.在伦理上应遵守“只有一个地球”、“人 与自然互利互惠,协同进化”、“人与自然和 衷共济、平等发展”的原则。以生态学的知 慧和泛爱的道德责任感规范人类自己的行为; d.总体上体现发展的高效和谐、循环再生、 协调有序、运行平稳的状态。
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 每年的3-5月和9-10月, 库区一级支流大宁河、神女溪、大溪河、抱 龙河、梅溪河、草堂河、澎溪河等多条次级 河流的回水区藻类大量生长, 出现水华, 其中 大宁河最为严重。2007年, 库区支流7个断面 中4个河口断面受总磷影响, 水质均为地表水 Ⅳ类水。
2、库区水环境保护 库区蓄水后干流和次级河水文情势发生
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中 国 工 程 院 金鉴明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汪俊三
2009年9月7日
近年来, 重庆市非常重视三峡库区生 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 库 区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 公众生态环 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但由于大型水库 的修建必然会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产 生全面和深刻影响, 而受影响的区域生 态系统会反馈过耒影响水库的生态环境 安全, 为了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安全,就 必须进行生态修复和屏障建设。
c.生产工艺筛选
低碳经济工艺
(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工艺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d. 生产过程控制
清洁生产 节能减排 循环利用
a+b+c+d→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协调 从源头上层层严加控制。
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和能源循环规律重建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 和谐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过 程中。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指导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
可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 性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对三峡库区实 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分区控制, 设立严 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集约利间区, 制定 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图。
在严格控制区内禁止所有与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无关的开发活动, 开展天然林保护和生 态公益林建设, 有效保护原生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境。在有限开发区 内可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 但必须保证开发 利用不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功能的损 害, 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 改善和提高, 重点保护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 境, 严格控制水土流失。
(2)贯彻循环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除了从库区产业合理布局控制入库污染
物外, 还要从库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工艺的优 化而削减源头污染物排放。 贯彻循环、高效和低碳经济, 走清洁生产、 节能减排、 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 进工业生态化转型, 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 培 育绿色生态文明。
分几个层面: a.区域平面布局 b.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了根本性变化, 不利于水环境保护, 而且由于 三峡水库的主要功能为防洪和发电, 在这种 环境条件下, 只能从入库污染物控制上着手, 进行库区水环境保护。
(1)完善环境法制, 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库 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尽快制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功能 区划,认真落实国家《三峡库区及上游水 污染防治规划》、《重庆市生态功能区 划》、《〝碧水行动〞实施方案》等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
(3)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库区的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建议以流域
为单元单位, 从小流域到大流域, 从上游到下 游, 从小河到大江。 对陆域无法单独净化处 理的污染物, 可通过所在河流进行河道水环 境污染末端处理, 确保达到水环境功能标准, 做到上游、小河和小流域水质比下游、大河 和大流域好。
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中点源治理应包 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废水、养 殖废水、垃圾填埋场渗出液等废水的处理, 面源治理应包括农村污水、农业废水、地表 径流水、土壤侵蚀渗出营养物等的净化处理。 面源整治中还应注意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 建筑垃圾等的管理,认真收集,及时转运, 无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