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库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三峡库区,由于库区面积的扩大和水位的上升,湿地资源和部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水域变化对当地的渔业和水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生态环境敏感的物种也受到了威胁。
2.产业结构问题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库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渔业和农业逐渐转变为以旅游业和水电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这种变化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农业面源污染和渔民生计的转变等。
3.人口迁移问题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的一些村庄和城镇被迁移,大量的人口需要重新安置。
这一迁移过程,对库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等。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可以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和开发湿地资源,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可以加强水域环境治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调整渔业布局,保护水产资源。
推动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加大生态保护投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2.优化产业结构库区可以通过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
可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可以发展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的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3.实施人口迁移政策为了解决人口迁移问题,可以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29页
扩大绿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可以 种植树木或护坡草皮。多以乡土植物
为主。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以预防为主,可 以在允许的地反种植适当的水生植
物,以消耗水中营养元素。
具体细则:二、开发利用。两个方向:
景观、经济作物区
三峡河道景观
库区的经济作物区
END
• 基本原则:生态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经
济原则。
具体细则:一 、预防保护:难以开
发、利用的且容易出现环境问题的地 端进行必要的保护
对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易坍塌的地进行必要的保护
• 第一幅图中,将陡坡 改造成梯字型山体
• 第二、三幅图中,将 山体加固也是一种常 见的防止山体滑坡的 措施。加固之后可以 再在其上种上草皮、 或者浇筑混泥土加固 如图四。
浑浊的河水(水土流失的表现)
河流污染
河水富营养化
塌方(造成水土流失)
•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 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 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 之中,因此发生山体 滑坡、塌方和泥石流 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这将是三峡库区面临 的主要地质灾害
解决方案பைடு நூலகம்
• 总原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即因地制宜。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及相关解决方 案
三峡库区简介
• 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 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库区 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 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 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 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
• 河水污染与富营养化 • 水土流失问题
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探讨
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探讨摘要: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长江三峡水库,水污染形势依然很严峻,其水环境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当地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本文分析了库区水环境基本情况,阐述了库区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关键字:山峡库区;水污染;现状;防治对策1 三峡库区污染现状概述长江三峡库区总面积5.8万km2,主要包括长江干流、嘉陵江及乌江重庆境内江段及沿岸市县,以及湖北省的巴东、姊归、兴山和宜昌等市县。
在三峡库区,原本就存在的长江干支流的水污染,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强烈地影响着周边湿地的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特征[1],而三峡库区年周期性水位涨落也将使消落带水土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4],再者,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水质改善就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COD,总N、总P是导致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特别关注[5]。
1.1 库区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库区沿岸大量的废污水及垃圾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而影响三峡库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物来自化工、造纸、制革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三峡库区涉及的省市近年经济发展提速,但单位GDP的能耗、水耗高,排污强度大,经济发展方式相当粗放[6]。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2000年库区及上游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7亿吨。
2005年,三峡水库重庆段接纳废水17.9亿吨,到2010年年接纳废水量达到24亿吨[5],其COD、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已超过了工业污水。
1.2 水库两岸固体垃圾污染严重三峡水库两岸垃圾山随处可见,垃圾总量惊人,长江、嘉陵江沿岸有垃圾堆放点约605处,生活垃圾存放量在175m水位以下约300万t;库区还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43.62万t/a,其中危险废物39万t/a。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长江中游,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主要问题和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兴建三峡水库时需要淹没大量土地,导致了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水库蓄水后,水位上涨,沿江岸线形成了大片的水域,原有的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被破坏。
2. 农业发展问题三峡库区的农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土地资源的减少,水库的蓄水造成许多耕地被淹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土壤的质量下降,水库库区的土壤基本上是由长江和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泥沙,土地肥力较低,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3. 产业发展问题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库区地理环境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较大,加强特色产业的开发仍然需要面对一定的人才、技术、市场等问题。
4. 环保和资源利用问题由于三峡库区地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发展历史,生态破坏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由于资源效能低下,一部分资源利用受到限制。
二、对策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植树造林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可以推动建设生态示范区,推动生态产业增加值,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
2.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峡库区可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实施科技兴农、生态农业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拓展特色产业和提升竞争力三峡库区可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特色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并且不断加强产业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库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4. 加强资源管理和环保三峡库区可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通过推广资源节约型、环保型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并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三峡库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由于长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三峡库区地势陡峭,水流湍急,长期以来,土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特别是在洪水来临时,更容易造成土地流失和环境破坏。
2.生态平衡失调。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部分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3.土地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不当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4.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峡库区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法治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依法治理,加强法律保护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来说,法治在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法律规范行为。
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法行事,依法开展生产建设活动,才能避免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2.法律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武器,只有依法依规进行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和保护,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3.法律惩治违法行为。
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治,加大对环境违法者的打击力度,以儆效尤,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4.法律救济权益。
对于受到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公民和群众,法律为他们提供了救济的途径和手段,只有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加强法治保障,推进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摘要】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剖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生产、工业排放等因素;然后,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未来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三峡库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对策探讨、效果评估、保护建议、未来展望、结论总结、研究成果、环境保护。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水域面积辽阔,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生态环境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在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水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田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开展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进行探析,为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文水资源基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
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行,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库蓄水后,一些环境问题如滑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够改善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在一些易发生滑坡和土壤侵蚀的地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植被的种植和修复,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土地的流失和侵蚀,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当地的水资源,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水库周边的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管理,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之,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水质受到污染,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由于库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污染源复杂多样,治理难度大。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威胁到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污染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其污染源及治理对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库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污染源、治理对策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为三峡库区及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2.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和分布情况,探讨主要污染源的特点和影响;3.探讨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和措施,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4.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1.3 研究意义三峡库区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拥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于该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污染源分析,可以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
制定完善管理法规,加强环保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开展了船舶防污监测工作,以防止船舶油污染、垃圾及毒化物污染为重点,加大了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加大监管力度,督促船舶按规定配备防污设备和防污文书,完善船舶垃圾定点交付制度,组建了垃圾、残油回收船舶;制定了溢油应急计划,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也要加快岸上船舶污染接收系统的建设,通过配套建设船舶废弃物岸上接收处置设施、化学危险品船舶洗舱、处理设施,为船舶污水和垃圾能上岸及时得到妥善处理,提供基本条件。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做为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里程碑自开工起别受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成坝后引来的一系列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更是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库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从1993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起18年来更是坚持不懈地长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如若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能够长期的就、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细、做的更远!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
1.概述
2.立项背景
2.1 三峡大坝及三峡库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千米。从此,便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相对较新的地名词。
三峡库区指的是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的地区。它包括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它跨越大巴山及鄂西山地,位于北纬28°31′~31°44′,东经105°44′~111°39′之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0 个县区,总面积约719 万km2 ,总人口3 000 万人,其中三峡工程城乡移民120万人。库区土地面积约13 万km2 ,其中耕地面积2141447 万hm2 ,山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411 % ,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区。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三峡库区,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咱们大江大河的那块宝地。
说到三峡,许多人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是雄伟的水坝、奔腾的江水,甚至还有那令人心潮澎湃的“长江一号”轮。
确实,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的一颗明珠,它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不说别的,就是那水质、植被、动物啥的,都是咱们绕不开的话题。
要说三峡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老实说,真是件既头疼又充满挑战的事儿。
你看,那儿的地势、气候一言难尽,偏偏又是咱们水资源的“黄金宝库”。
要是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搞不好一个小小的生态失误,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首先得说,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不单单是一个“保护”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养”字。
当年修三峡水库的时候,不光是调水调能,连带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物种减少等问题也都迎面而来了。
像三峡那一带的土地,曾经因为过度开发,山坡上的土壤都被“洗”得干干净净,水土流失的问题简直让人看了心疼。
尤其是那暴雨一来,山体滑坡的风险更是增加。
说白了,就是得有人为这块“金饭碗”多操心,不能让它吃了咱们的资源,反过来还让咱们的家园变得满目疮痍。
可是,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毕竟这几年水土流失还是时不时闹点儿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和当地的村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采取了一些措施,像植树造林、修复湿地、治理河道,简直是“火力全开”,一点不含糊。
你看,库区沿线的山头,不知道种了多少树,尤其是那种抗水土流失的植物,一棵棵栽下去,仿佛把大地都重新抚摸了一遍。
还有那湿地保护工程,不光是防洪的利器,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人类的脚步走得再快,生态保护的步伐也要紧跟着,咱不能一味地去掏空大自然的“银行”,得懂得投资和回报。
三峡库区的水质问题,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大家别看那水库水位高,水面开阔,实际上水质一旦污染,后果可不得了。
特别是那边的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问题,曾经也让环保专家们愁得不行。
你要是去了库区的周围,一定能看到各个村庄、城市在下游放出的污水,不光味道呛人,简直就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暴击”。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保护大江流域生态环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保护大江流域生态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和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对于中国的人民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长江三峡库区的水质下降问题凸显,给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质下降的原因。
长江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它不仅集中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还承受着来自农业活动的农药和化肥的输入。
这些污染物的聚集导致了水质恶化,并对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必须意识到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大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水质下降导致了鱼类减少、植被破坏以及鸟类迁徙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
通过投资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废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需要完善农业环境监管机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业耕作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取湿地恢复和治理措施,促进自然系统的恢复和生态修复。
最后,重点强调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民法典》等中国法律文书中已明确了对环境的保护要求,但执行力度仍然不够。
应加大对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建立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确保水质下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对于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完善农业环境监管、湿地恢复和治理,以及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保护好长江和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峡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三峡地区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1水污染严重1999 年,库区废水排放量共10.1 亿t,COD排放总量为27.8万t,其中工业废水7.1亿t,有近1/3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生活污水3.0亿t,集中处理率仅7.7 % 。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
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
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
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
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
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趋严重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
长江三峡库区环境效应综合评估
长江三峡库区环境效应综合评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后,形成了一个大型水库——三峡库区。
虽然三峡大坝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电源和水利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三峡库区的环境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三峡库区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估。
一、水土流失三峡水库的建设,使得相邻的河流、湿地、分水岭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水库建设后,库区内裸露的土壤面积增加,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各种因素导致库区年均土壤流失量较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二、水质问题三峡水库里的水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量激增,致使有人饮水困难。
各种因素导致水库的生态系统遭受了很大的影响。
长江的污水排放和河流污染物积蓄在三峡水库里,导致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生态破坏水库建成后,对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如建库前的湖泊、河流等地区因被淹没而消失,许多河流因深入水库而滞留。
这些变化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破坏,如昆虫种群和野生动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综合评估三峡库区环境效应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长远的生态效益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为解决三峡库区环境效应问题,除了加强环保投资,减少水污染和提高土壤质量,同时还需要在水电权力管理方面加强规范,加强对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序协调管理。
总之,三峡库区的环境效应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解决。
当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三峡库区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整治措施。
这样才有可能保护三峡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为当地人民创造更持续、更健康和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和优势。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加速,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三峡库区的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采等原因,导致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大量的地下水被过度开采,使得当地水资源日益匮乏。
同时,工业、农业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环境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凸显。
解决措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推动治理方案的实施,加强农业、工业等行业的环保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二、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大多集中在传统农业、渔业等领域,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持,生产效率和质量难以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业效能,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特色产业的开发需要满足市场需求,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解决措施:加强产业技术研发,提高特色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推动特色产业向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型。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高产业内人才素质,推动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公路、水利设施等。
这些都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若基础设施建设不跟上,将会造成特色产业规模受限,市场开拓受阻等问题。
解决措施: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并进行合理利用、维护,提升物流配送、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特色产业的需求。
四、市场需求多变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需要特色产业的时时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经济的提升。
对于三峡库区而言,处于特殊地位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需要开发出精品化、个性化、区域性的特色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及时把握市场动向,紧跟市场变化。
解决措施:构建市场需求导向,以创新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加强特色产品的品质和形象;挖掘特色资源,改善产品品种,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产品范围;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特色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峡库区水污染状况浅析
三峡库区水污染状况浅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日益减少和水环境不断恶化,这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而三峡库区作为国内著名的水库之一,在水污染治理上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呢?本文将对三峡库区的水污染状况进行浅析。
一、三峡库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水质污染感染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源为农业面源污染。
在三峡库区,许多农民为了增加收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农业生产材料会成为浸泡土壤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入舞台和河流中。
同时,饲料堆肥和动物粪便也会影响水质,尤其是在雨季期间,污染物浸泡入土壤中沉积到舞台和河流而使水质受到破坏。
2.城乡工业和生活废水所带来的水污染三峡库区的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城乡工业和生活废水也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导致了三峡库区水质的恶化。
在三峡库区,重金属超标已经成为生活污水的普遍现象,截至2020 年,三峡库区污染主要来自化工、矿山、冶金、电力等重点工业企业以及城市居民生活废物等。
此外,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完好率也非常低,维护和管理不当也会使污水的处理难度增大。
3.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水污染气候变化也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三峡库区的预测溶解氧降低,同时,水生生命的生长和繁殖也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变化和地球表面系统与水文循环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增加了河流、湖泊和沿海水域中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和蓝藻的次级爆发。
二、三峡库区水污染的类型1.营养物污染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不断地被排放进入三峡库区河流中,营养物质不断增加,导致了三峡库区水质状况的恶化。
一般来说,污染物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机污染物,如油脂、细菌、氮、磷等;另一种是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铬、镉和铜等。
2.化学污染化学物质也是三峡库区水质污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体的质量,其中一些化学物质甚至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问题与干预措施
建议二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监管,确 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建议三
开展长期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 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改善。
建议四
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度,提高公 众对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认知和理解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案例主要关注的是工 程对库区地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 有效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
详细描述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了影 响,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为了保障库区 的安全,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包括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施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加强应急管理等。
总结词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案例主要关注的 是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以 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减缓这些影响。
VS
详细描述
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库区水位的长期变 化,对库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库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和企业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 区、推广生态农业、实施生态补偿等。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
在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完善社会环境影响评估
开展社会环境影响评估
在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开展社会环境影响评估 ,对工程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科学 的评估。
制定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阶段将综合分析调查和预测 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 议。
02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存在的 问题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存在的问题
• 请输入您的内容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班级:064111姓名:张伟文学号:一、三峡工程基本概况1.1总体建设三峡大坝又称三峡工程、三峡水利电。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2.2三峡工程岩基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一晚元古代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
变质岩系有岭岭群(23亿年)、神农架群(13.3亿年)和马槽园群(9.6亿年)。
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一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8.3亿一7.5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
此外,南部相邻地区武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亿一8亿年)。
2.3运输通航、电力供需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为三峡航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给国家的电力输送贡献了很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保障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二、三峡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2.1地质岩性三峡工程选址图2.2 地质构造2.3 水文地质三、系统结构、输入、输出3.1 气候环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1 400 mm 之间,两岸山区达1 600 ~1 800mm。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探析【摘要】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库工程,但也面临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存在的污染问题。
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
然后,探讨了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提出了有效解决途径。
接着,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影响治理效果的因素。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问题总结与展望,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并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旨在为改善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分析、污染源、治理对策、治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问题总结、治理建议、研究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峡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个著名景区,以三峡大坝为代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而三峡库区则是指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大型水库区域。
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彻底、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等原因,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等成为主要污染源,导致水质恶化、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
本文旨在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三峡库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生态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对于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201011452201 工艺1102 毕亚辉摘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水环境安全问题日显凸出。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但将危害库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将阻碍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环境正文:2011年的南方干旱,再次将三峡大坝这项浩大工程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着大坝的完工,并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时。
三峡库区的的环境问题开始慢慢显现,国人乃至国外人士,都对三峡工程的设计、建造的必要产生疑问。
2008年中国网刊露,"水华"现象已成为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是生态与环境评价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10亿t,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入江,造成局部污染。
根据监测结果,三峡库区段总体水质良好,但城市江段岸边污染严重。
其中重庆市区的岸边污染最严重,其次是万县市、涪陵市和长寿县城关镇江段。
主要污染物为发挥性酚、总磷、总氮、石油类、BOD、COD、悬浮物、总汞、硫化物、氧化物、六价格和砷等。
由于蓄水后流速变缓,受流速、温度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库区部分支流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并发生“水华”。
“水华”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
面对以上的现象,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⑴水污染严重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
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
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⑵生活垃圾量大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
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
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
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⑶船舶污染日趋严重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
⑷森林覆盖率低,城市人均绿地少多年来破坏性垦荒、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对原有森林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导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仅为22.3%。
库区两岸的多数区县森林覆盖率仅7.5%~13.6%。
且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林、特种林、经济林比例低,中幼林所占比重极大,涪陵、丰都、奉节等地中幼林比例甚至高达90% 以上,基本无成熟林。
库区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植被处于逆向演替趋势,由森林向灌丛—草坡—裸岩方向退化。
⑸生态失衡严重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三峡库区动植物资源约6500多种,约占全国动植物种类总数的20%,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8种和6种,二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35种和22种,三峡库区还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
但由于森林覆盖率很低,海拔1000m 以下原始森林残存无几,导致林麝、豹猫和猛禽数量明显下降,虎豹在库区已濒临绝迹。
水生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白鳍豚、长江鲟等,二级保护水生动物等,都面临三峡水库建成后造成生态结构变迁和生存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
这一形势直接威胁其生存,而加速濒危。
⑹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移民部门2000年的复查数据表明,三峡库区大小地质灾害点2 万余处,其中前缘在淹没线175m 以下的崩滑体1302 处, 体积达333400 万m3,具有不同程度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的区域有1133处,占崩滑体总数的87%。
因崩滑体影响决定搬迁的村庄405 个、城镇60 座。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年流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亿t以上,这必然加重三峡水库水体泥沙的含量。
⑺生态环境的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急速扩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无序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的蔓延。
酸雨范围明显向远郊县扩展,pH 值4.5 等值线区域几乎已覆盖整个库区。
有90% 以上的地区为酸性降水区,多年酸雨频率为60%~90%,酸雨pH值多年均值在4.3左右。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薄弱等等。
这些问题正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序幕拉开而逐步解决。
如,长江流域(重点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重点是小浪底及以上地区)列入“十五”水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及治理沙土流失工程;重庆市实施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1990 年以来国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代表6000余人次来重庆市进行环保考察和交流,重庆市已被列为中国环境合作示范城市,并获得世界银行环保贷款。
三峡库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早在1994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里,已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导方针。
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用水、农田灌溉、防洪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使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
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依照库区的区情,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①统筹规划、综合决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在进行区域开发、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来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采取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的措施,加快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进度。
通过取缔、关停重污染源。
推行清洁生产;禁止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库区,以防新的污染。
同时,还可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并定期公布各控制断面监测结果,严格其目标考核。
其次,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药与化肥的产品质量及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
③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新县城三峡库区全迁的县城有5座:重庆市的云阳、开县、奉节、丰都和湖北的秭归。
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结合移民搬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其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使城市规划与流域规划相结合,加强上下游全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其二,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把城市分为若干个片区,区间用绿化带隔开,可对减轻城市大气、噪声、热污染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应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合理分布城区公共绿地。
④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首先,针对三峡库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优选适合环境要求和经济能力的污水处理工艺。
库区各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坚持大中小微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
其次,生活垃圾的治理也应坚持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并对淹没区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
第三,生态建设也要不断增加科技含量,确保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
⑤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益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污染成本的方法来消减污染。
从而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又能为政府进行库区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库区环境污染之所以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未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库区控制环境污染的根本思路。
另外还应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环境经济政策,强化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收费制度。
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三峡库区目前环境污染严重,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多,环保市场容量大,为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环保产业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增强三峡库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还可为环保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产业依托。
⑦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抓紧制定和完善三峡库区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技术规定。
二是要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度。
三是要严肃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结语: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
三峡工程的建成,对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深远影响。
但现在还不是摆庆功宴的时候,要让三峡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把它们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诸如河床淤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移民安置、库区上游防洪等问题,都应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制订治理方案,逐步实施,确保这一世纪工程的长治久安,永远造福人民,泽及子孙。
三峡是全国人民的三峡,希望主持三峡工程的负责人,一如既往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不同乃至逆耳的声音,积极慎重处理好三峡遗留的问题,不留重大后患。
则三峡幸甚,长江幸甚,全国人民幸甚。
参考文献:中国网/news/txt/2008-04/30/content_15043687.htm 百度知道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