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合集下载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 素质-学生观
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
第二讲 学生观
大纲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其内容 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育公正与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和谐、
3.因材施教与教育分层
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 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
真题回顾 (2011,下)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 调( )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教育影响连贯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汪老师在黑扳上贴了一个“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 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体现了学生的严格要求 D.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真题回顾 (2012,下)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总与邻座讲 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 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真题回顾 (2013,下)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 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晓光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但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方 老师全说道:“特长需要保持,可是只有打好文化基础,你才能在音乐 道路上走得更远。”方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 B.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C.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 D.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学生观
0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02、学生是发展的人
0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记忆口诀:独立、发展、个性
学生观知识讲解:
小技巧:详细内容可记住关键词,在材料分析题中,你会有话可写。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权责。

考点提示:此要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出题时会以反面案例的形式呈现,比如老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权威等。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考点提示:分清各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的差别,将材料内容与规律性对应;题目中可能出现的反面案例如老师放
弃成绩不好的学生、学校忽视德育和美育等。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考点提示:此点强调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切忌“一刀切”的教育行为。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1. 介绍教资学生观是指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理解和看法。

它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学习状况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教资学生观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 学生心理特点观察与分析2.1 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通常充满好奇心,喜欢玩耍和探索。

在小学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对外界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开始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需要得到关注和引导。

2.2 性格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有些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有些孩子内向害羞,不善表达。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与他人的互动,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和引导他们。

2.3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观念。

有些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3. 学生行为习惯观察与分析3.1 注意力集中情况注意力是指一个人集中思考或关注某个对象或任务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保持专注、是否容易分心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这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3.2 自律能力自律是指一个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自觉遵守课堂规则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律能力。

这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3.3 社交行为社交行为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尊重他人等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交行为。

这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二、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这部分内容在教育知识与能力中也是重点,这里只要知道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进行教学即可。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做到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因此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身上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不断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和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的经历、情感和体验都是完整的。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外,学生的年龄、成长经历、思维水平、认知水平等都与成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因势利导。

2.学生的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这一点主要是从法律层面强调学生是责任、权利的主体。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全国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学生观的考查是一个重点,不仅会考查单选题,也会考查材料分析题。

对学生观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是不少同学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两全)1.学生是发展的人(理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遵守或违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中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任何一个,都可以写这一条。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尤其是对后进生能够包容,进行容错教育,相信学生能够变好。

反之亦然。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一般和上一条结合出现,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引导可以变好,不管学生的话可能会变坏。

2.学生是独特的人(理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能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单独或孤立培养学生身上某一个或某几个优秀品质,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让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解释)材料应用: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个性。

教师能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并加以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尤其是材料中的后进生,只被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其他优点。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解释)材料应用: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教师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

材料中体现为教师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①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教师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法,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不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观的内容包括什么

学生观的内容包括什么

学生观的内容包括什么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生观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那么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下面是xx整理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生观的内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学生观的内涵学生的身心有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有五大规律,分别是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不能违背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潜能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的发展有信心,相信学生能变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后进生要多鼓励。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所以难免会犯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多宽容,进行容错教育,不要一味苛责。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教师要从整体上看待学生,学生不仅有学习求知的需要,还有其他方面的需要,所以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要看待学生。

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学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各种学习小组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有不同的身心特征,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和倾听。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想法,学会倾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_01职业理念_第二章_学生观

2020年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_01职业理念_第二章_学生观

第二章 学生观一、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的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独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这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着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三、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学生成长是教师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生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观教育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学生在自我认知中要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且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

他们要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有正确的认识,不仅要看重成绩,还要注重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不要过于自负,也不要自卑自贱。

只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态度。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扰,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帮助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

学生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打破局限,实现自我突破。

乐观的情绪态度则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变化。

再次,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取舍,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他们要明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是追求成功背后更重要的目标。

学生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诚实、友善、宽容和尊重,学会关心他人并乐于助人。

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成长中需要与他人合作、沟通和交往,因此我们要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协商和解决冲突。

他们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以上便是学生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教育,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学生观_中公教育网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学生观_中公教育网

学生观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主要以单选、材料分析和写作三种题型来考查,而材料分析又主要出现在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阅读能力这三部分。

根据历年试题来看,职业理念考查频率最高的莫属学生观,现就学生观的内容进行备考指导。

学生观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独一发”。

1.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就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展。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就意味着学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的很有趣味,是不是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伤害学生的心灵。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是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必考内容。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是高频考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更是大家以后为人师者所应该践行的教育理念。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举通过。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与教育内涵1.“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是学生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外界把教育强加给学生。

教育者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成长。

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教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 教育学课程:学生应具备教育学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的本质、目标、过程、方法等。

2. 教师伦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教师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的权益和个性,始终保持教师职业操守。

3. 学生发展:学生应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4. 教育心理学: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了解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个别化教学提供支持。

5. 教育评价:学生应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6. 教育研究与创新: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教育问题,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

7. 教育法律法规:学生应了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教育实践提供法律依据,并能够合法维护学生的权
益。

这些基本内容旨在培养教育从业者良好的教育理念、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

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第二节学生观概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2)表现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 综合素质 学生观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 综合素质 学生观

文章标题: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培养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观一、引言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是教育行业的一次重要评价,其目的是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这次考试中,除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外,也着重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索如何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教师观察学生。

二、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1. 自我认知与情商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中,自我认知和情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认知的教师,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行合一,自我管理能力强。

而情商管理则是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相处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善于沟通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通过情商管理的培养,教师可以更好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知识更新与跨学科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跨学科能力成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学科边界,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能够在教学中进行知识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3. 社会责任与职业信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注重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信仰。

教师应该秉持教育使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信仰,做到热爱教育、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三、引导教师观察学生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

只有深入观察学生的个体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2.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是常见的,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表现: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表现:教师能用发展眼光看待、相信学生。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表现:教师能实施容错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表现: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表现:教师能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表现:教师能换位思考、耐心倾听。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表现:教师能教师指挥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意见。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表现:教师能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表现:教师能认识责任、不侵犯学生权利。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独特的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人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考题再现1.在被问到对于班级学生的印象时,吴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才能,上课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红会跳舞,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小明会弹钢琴…….”吴老师的说法表明他认识到学生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题干中吴老师能够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这践行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各有长处、各有特点。

故本题选择B选项。

2.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这违反了( )。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综合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面向全体——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个别人促进全面——德智体美劳;重成绩,忽略其他个性——特长、特点创新和重点——新想法/创造;动手操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学习者中心——互动,,游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参与关注人——人格,情感识记性单选: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2.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和实践能力3.创新: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核心。

必背知识—案例题理论分论点案例表现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章 学生观第一部分 职业理念第三章 教师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孔子施教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意义的人注意:学生观的分论点必须背原话,不可以自己解释。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案例4.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案例第二章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案例常考例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千人千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案例4.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案例第二章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案例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物质基础,(一)教育公正(二)共同发展1.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 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资格证学生观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学生观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规范一.爱国守法(基本要求)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本质要求)1对工作高度负责2认真备课上课3认真批改作业4不得敷衍赛色三.关爱学生(灵魂)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天职)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序善尽,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希望五.为人师表(内在要求)1坚守高尚情操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3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和同事5作风正派,奉公廉洁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研究(发展动力)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研究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学生是自力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一。

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和目的,而应当把激发学生研究的念头,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造就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目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一、学生观的内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2、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3、知识与技能协调发展4、结论与过程协调发展5、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发展6、主动发展与被动发展协调发展7、校内发展与校外发展协调发展8、传统继承性与创新性协调发展9、传统单一学科性与跨学科综合性协调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一、教师资格证考试概述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我国教育系统中对教师专业水平评估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考试内容1、教育理论部分教育理论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等。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科知识等。

2、教育法规部分教育法规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家及地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责任、教育行政执法等。

3、教育心理学部分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掌握情况,包括学习心理、发展心理、心理评估等。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教师职业道德部分教师职业道德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情况,包括教师的职业素养、师德师风等。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例:班主任方老师刚要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 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两个字,对 此,方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 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 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 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 擦掉字课后再处理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潜力(有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会犯错(容错)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
张老师经常带着同学们做模仿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 有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时候,一个平时很喜 欢“标新立异”的孩子对老师说: “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 老师说“好”。于是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接着,有好多小 朋友和老师说:“老师, 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 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的游戏更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发展。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二)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 1.学生是完整的人——有情绪、有个性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换位思考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单选、材料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

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第二节学生观概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2)表现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①独立性;②选择性;③调控性;④创造性;⑤自我意识性。

其中,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观坏的需要。

(二)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实践主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实践主体,首先因为他是哲学意义上的独立的个人的存在,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从内因、外因来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就要确立“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明确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适时而教,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能违背其发展规律,揠苗助长;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其潜能的开发。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一)学生观的概念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将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表述为:主体性学生观、发展性学生观、完整性学生观、个性化学生观。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主体性学生观是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教育实践中倡导、推广的核心学生观,有人称为“现代科学学生观”。

主体性学生观区别于传统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而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实质上是教育进步的标志。

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现代科学学生观首先要确立的基本观点。

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学生存在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教师绝不能依据学生的一时表现来断言学生有没有发展的可能,而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可供和挖掘和开发的资源和潜能,应该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并给学生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机会。

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真正功能在于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有人格的完善、灵感的启迪、情感的交融,从而让生命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最大限度地追求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获得作为人的全部规定性。

“完人”虽可能永远只是理想,但这种必要的追求却不应终止,这显示出教育的永无止境性。

““完人”是一种没有句号的历史进程,一种乐观的有待展开的教育境界”。

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差异性,并拒绝运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生命体。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尊重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以形成独立的个性。

(三)“以人为本”的内涵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

人主要处在四种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

(1)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循环能力;(2)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3)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4)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

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包括: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被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所证实。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就微观而言,师生关系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工作关系,为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

(二)两种对立的观点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1.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