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二课 与山为邻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第2课 与山为邻PPT课件

第三单元第2课 与山为邻PPT课件


羊驼和骆马的皮革为人们提供了 衣的来源。羊驼毛质地轻柔,纤 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 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 粮食;羊驼和骆马的奶和肉也为 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8
【生活篇 体验安第斯山脉】 合作探究1:结合P66相关的图文资料, 说说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影 响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等?
畜牧业
羊驼:原产于30004800米的安第斯山,以 草为食,身上长有浓密、 光亮的长毛。
14

秘鲁国服 羊驼披肩"彭丘"
15

16

17

18
第一课 与山为邻
第2节 山地之国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总结阿尔卑斯山脉 的基本特点 2.结合瑞士地形的特点,独立探究瑞士阿尔 卑斯山区的自然条件对瑞士产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图片资料和教材文字素材,合作探究 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进而探讨旅游业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及其从中得到的启示
2
【自然篇 走进安第斯山脉】
你能结合图片和所学知 识,说一说安第斯山脉 在世界的位置吗?
提示:半球位置?大洲位 置?山脉什么走向?在世 界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安第斯山脉位于西半球,呈南北走向,纵贯南 美洲大陆西部,全长近9000千米,它是世界上 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
3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行 羊驼和骆马是当地人的主要交通 工具。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 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
住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 粮食;羊驼和骆马的奶和肉也为 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9
【扩展延伸篇 秘鲁的国徽】
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 动物的图案?它的形象出 现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课第⼀框家住平原——稻作⽂化的印记 P58-60(图册 42 页)(湄公河平原的⾃然环境、⽓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产⽣活特点)1、世界上⼤多数⼈⼝居住在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都由河流冲击⽽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较⼩。

2、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挝、柬埔寨等国家,主要作物是⽔稻。

3、⽔稻种植需要的⾃然条件:(1)地形: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2)⽓候:热带季风⽓候,全年⾼温多⾬,温度适宜,⾬量充沛(3)⽔⽂:⽔⽹密布,灌溉⽅便(4)⼟壤:深厚⽽肥沃(5)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4、湄公河平原的⽣产⽅式(农业特⾊或⽔稻⽣产的特点):精耕细作,⼈⼯劳作5、⽔稻⽣产给⼈们的⽣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化留下了哪些印记?)(1)⽔稻⽣产影响⼈⼝分布:⽔稻⽣产需要⼤量⼈⼒,因此⼈⼝稠密(2)⽔稻⽣产影响⼈们⽣活:物质⽣活:饮⾷——主⾷为⽶饭,因为这⾥粮⾷作物以⽔稻为主居住——⾼脚屋,⼜称⼲栏式建筑,因为这⾥⽓候潮湿交通——⽔上交通发达,因为这⾥⽔⽹密布精神⽣活:⼈们崇尚“⾕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春耕礼(祭祀⾕神、稻母,祈求风调⾬顺,⽜是主要的劳动帮⼿,因此对⽜特别有感情)、“御耕节”等是当地⼈们的传统节⽇,因为⽔稻⽣产是⼈们的主要⽣产活动,⼈们期望农业获得好收成。

第⼀课第⼆框家住平原——⽤机械种庄稼 P61-63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的中部⼤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区之⼀。

2、地理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脉和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脉之间。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河⾃北向南贯穿平原东部。

3、农作物:该地是美国⽟⽶、⼤⾖和⼩麦的主产区。

4、美国⼤平原的⾃然环境:(1)地形:平原⼴阔,地形平坦(2)⽓候:处于中纬度地区,以温带⼤陆性⽓候为主,冬冷夏热,降⽔较少(3)⽔⽂:美国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河,灌溉较⽅便(4)⼟壤:⼟壤肥沃5、美国是世界上最⼤的农产品出⼝国,因此它的农业是⼀种商品性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与山为邻1.垂直的生计—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农业生产)(1)地理位置:该地区在南美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自然环境: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

这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明显的变化。

详见教材第64页3-17图。

(3)人们的农业生产情况:A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种植业)。

B.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畜牧业)。

(4)人们的生活情况:A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之源。

B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C骆马是本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5).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答:骆马。

它的形象泛起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答:骆马在本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山地之国——瑞士(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旅游业(1)地理位置:瑞士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瑞士有山地之国之称。

瑞士人被称为大山之子。

(2)自然环境: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最雄伟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和波河(注入亚得里亚海)。

瑞士的地形特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耕地面积少,矿产资源奇缺。

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3).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怎么形成的?答: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感化形成的。

(4) 多样的地形、独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为瑞士人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资源。

瑞士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业。

七年级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类似的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1.湄公河平原位置: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

2.湄公河平原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旱雨两季)纬度位置:低纬度;温度带:热带。

3.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原因:(自然条件)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水稻耕作方式:人工劳作。

5.6.稻作文化的影响:(了解)随处可见的米市,各种米制食品(米粥、粽子、米酒等),传统节日“御耕节”等,水上木偶戏。

用机械种庄稼——美国大平原1.美国大平原的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地区;纬度带:中纬度;温度带:北温带;2.美国大平原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终年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3.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

4.适宜耕种的原因:地广人稀、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5.小麦耕作方式:机械化生产。

6.发展商品性农业的条件:大面积种植,高度机械化,人口少,商品率高,发达的交通,仓储条件等。

7.美国农业的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8.掌握美国的相对位置(周围的大洋、国家)、重要山脉(阿拉巴契亚山脉、落基山脉)、重要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位置。

课本P61●第二课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的秘鲁1.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2.由于海拔高低(地势)的差别,导致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3.(了解)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

4.根据安第斯山脉环境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

(种植业)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形成干旱草原地带,放牧骆马和羊驼作为衣食来源。

(畜牧业)5.(了解)羊驼毛有“纤维上帝”的美誉。

山地之国——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士1.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精品课件二】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

【精品课件二】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
• 山寨建在向阳开阔的山坡上,以便照看稻田。 • 修造梯田是哈尼族人的必备的生活本领。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代辛勤劳作的 结晶,也是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成 功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 关系。
科学道理:人类只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
的发展规律,才能趋利除弊,使自然环境向 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1000米
冬季牧场 山谷间放牧
天山四季
3 春 冰雪带
1
针叶林带
2
夏 秋 冰雪带
1
黄金
冰雪带
季节 1
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
2
2
冬 冰雪带
1
针叶林带
2
3
荒漠带
3
荒漠带
3
荒漠带
3
荒漠带
思考:哈萨克牧民为什么这样,海拔 不同,其气温也不相同。夏季, 海拔较高处适合牧草的生产及 畜牧活动;春秋季节,海拔较 低处的牧草可以满足牲畜的需 要;而到了冬季,山谷就成了 牲畜过冬的最佳场所。
植被垂直变化 水热状况差异
天山山脉深居我国内陆,距 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降 水稀少,使得山麓地区成为 干旱的荒漠。
5000米
1000米
?
什么叫“转场”?哈 萨克牧民是怎样利用 山地牧场的?
冰雪带
5000米
草甸 针叶林 山地草原
垂直牧场的特点:
高海拔地方放牧
夏季牧场


春秋牧场 低海拔地方放牧
荒漠
三二 一
梯为 元
田什 阳
对么 梯
当能 田
地种 分
人水 布
们稻 在

?





2020/3/10

第三单元第二课 《与山为邻》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二课  《与山为邻》教学课件

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这说明 了什么? 骆马,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秘鲁的公路
18
1.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 课堂反馈 山脉是 安第斯山脉 。 2.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地区主 要种植玉米、 马铃薯 和 小麦 ;在高海 拔处发展的产业是 畜牧业 。 3.安第斯山区牧民驯养的主要动物是( C ) A.羊驼、骆驼 B.骆马、山羊 C.羊驼、骆马 D.山羊、骆驼 4.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 自然景观,这样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B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
阿尔卑斯山区能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环境 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
风景优美。
基础设施 滑雪设施、饭店、商店
和医院等设施完备。
交通条件 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
除旅游业外,瑞士还有哪些产业?
旅游业在给当地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会给 他们带来哪些忧患?
环境保护
瑞士人口643万,每年来 旅游的外国人达800万。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海拔(地势)
热带雨林(山麓)
8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灌木和林地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草原 寒温带:草原
山顶积雪 终年积雪
13
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 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低海拔的种植业
高海拔的畜牧业
走动的黄金 ——羊驼 2010年中 国在秘鲁羊驼 毛产品出口市 场所占份额已 达59%,成为 秘鲁羊驼毛最 大进口国。 2011年秘 鲁羊驼毛出口 额超过4000万 美元。
【自主独立
寻找阿尔卑斯山脉】
结合图片和教材P67的文 字资料,说说阿尔卑斯 山脉在世界的位置。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家住平原1、平原:平坦起伏小,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有的一马平川,有的水网密布,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湄公河平原(传统农业) 美国中部大平原(商品性农业)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3)地形和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水文:水网密布,湄公河自北向南穿过平原,灌溉发达。

(1)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中部。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3)地形和土壤:地势平坦。

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4)水文:密西西比河贯穿平原中部,灌溉方便生产特点精耕细作,人力劳作;产量高,商品率低(自给自足);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

劳动人手不多,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产量大,商品化、一体化程度高。

农作物水稻(水田农业)小麦、大豆、玉米(旱地农业)生活特色人口稠密;吊脚屋,通风防潮,安全防兽;以米饭为主,水稻生产影响着文化、精神生活(崇尚稻母、谷神),邻里关系密切,团结互助。

地广人稀,人们居住的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以肉类食物为主;交通发达。

共同点都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都有河网分布,有利于灌溉。

3、商品性农业的必备条件: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仓储条件好,交通发达二、与山为邻1、山区: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通相对困难,人们生存条件相对困难、艰苦安第斯山脉(秘鲁)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山脉位置和走向(1)山脉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9000多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

(2)山脉走向:南北走向。

(1)山脉位置: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腹地;跨越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列支敦士登、斯洛文尼亚;是莱茵河、多瑙河、波河的发源地。

(2)山脉走向:东西走向。

山区景观特色秘鲁安第斯山区位于热带,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使其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差异明显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处热带,这里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2、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发展稻作农业,这一方面可以满足稻作农业精耕细作对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3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水桩支撑,悬空架设,这样设计有利于通风防潮,存放物品。

4、湄公河平原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

“御耕节”是柬埔寨的传统节日,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

5、美国地处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这里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6、美国的工业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因此美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第二课、与山为邻8、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点,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人们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10、说一说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答:穿的是以羊驼毛皮制作的衣服和皮革;吃的是玉米马铃薯、小麦;住的是低矮房屋;利用骆马作为当地居民的运输工具11、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是个山地之国,瑞士人有“大山之子”之称。

12、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作用形成的。

13、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14、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竺瑙河和波河15、瑞士地形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瑞士地形以山为主,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2课与山为邻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2课与山为邻
本节课通过介绍山区的生活环境、经济活动和文化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山区居民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对课本中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山区生活的兴趣,培养其尊重不同生活方式的态度。
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山区生活的基本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模拟山区生活、讨论山区可持续发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2课与山为邻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是学生了解地理差异、文化多样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区域性特征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山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其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2)网络教学平台: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地图教学:利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山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山区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4)参与社区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山区社区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山区的需求和挑战,培养社会责任感。
(5)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开展与山区地理、人类活动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山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山区经济发展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参加学术讲座:推荐学生参加与山区地理、人类活动相关的学术讲座,如专家讲座、研讨会等,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山为邻》PPT课件

《与山为邻》PPT课件
• 因地制宜,都能充分的利用自然条 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很多人赞誉哈尼人的梯田和哈萨克族放牧的形 式,认为它们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 缙云也是山区那么哈尼人种田的经验和哈萨克人放 牧的经验是否值得我们缙云好好借鉴呢?那么如何 利用我们缙云现有的资源使我们的缙云变得更好呢?
---
A、
B、
C、
D、
4、用“梯田是小伙子的脸”来评价小伙子才干的民族是(B )
A、哈萨克族 B、哈尼族 C、傣族 D、朝鲜族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魔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成分
丰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被推崇为营养保健品, 深受市民欢迎。
材料二 人们在某山区的高山上种植魔芋成功, 收入可观,脱贫致富。 (1)材料中的山区人们脱贫致富的经验是什么?
第2课 与山为邻
---
---
去旅游啦!
要求: (1)介绍当地的地理位置。 (2)介绍当地的气候类型。 (3)当地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
---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
昆明
---
天山山脉
---
四季牧场
---
想一想:为什么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会不同?
积雪
山顶
草地
山腰
不 森林同
山 体

山坡 草地 度
---
初春,人们引水灌溉,梯田里流 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 链。
---
三四月,在紧张的插秧季节结 束后,远望层层梯田,宛如一块块 绿色的地毯。
---
夏末秋初,稻谷成熟, 放眼望去,一片金黄。
---
冬季,梯田如一面面光亮 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填空解读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填空解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社区: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某些共同的、相关的和比较密切的。

2、地图上的、、是地图的语言。

(地图三要素)3、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定向法、定向法、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一般定向法(最常用):即,。

4、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表示方法有式、式、式。

5、社区具有、、和功能。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属于社区;村落、城市等属于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省等属于社区。

不同的社区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类型的社区中。

3、和是差异比较明显的两种社区类型。

4、北京中关村属于,王府井、金华的西市街属于。

5、大多数社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总是与一定的相联系。

6、不同区域之间联系,不仅限于方面,还包括、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2、在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等高线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海洋占地球面积的,陆地占地球面积的,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

生命最早出现在中.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4、世界最大的岛屿是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是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半岛。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纬度最高的大洋是洋。

5、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叫。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1节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_上,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国家。

2.地形:这里是________地形,地势低平,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

3.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雨热同期。

4.河流:________河自________向________穿过,注入__________海;__________,灌溉便利。

5.右图中A是__________半岛;B是________海峡,沟通C__________洋和D__________洋;E是__________(国家)。

二、生产特色1.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

2.当地生产水平比较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完成,精耕细作。

三、生活特色1.饮食:人们的饮食以__________为主。

2.居住:人们住的是____________,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3.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____________”、越南的________________。

在协作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关爱弱者的品质。

第2节用机械种庄稼(美国中部大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形:美国中部大平原是平原地形,土地辽阔,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气候适宜。

3.河流:__________河自北向南贯穿平原。

4.根据右图,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二、生产特色1.特点:__________农业(用机械种庄稼)。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二课与山为邻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二课与山为邻教案人教版

第二课与山为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从内容来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然环境的要素及各要素的特征,这就为本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时主要通过呈现不同的图表和地图,锻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各自信息分析能力从而掌握本课的重点。

从对象来说,七年级学生从求知欲和好奇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思考问题比较简单,比较片面。

为此,教师应侧重全面引导,锻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二)教学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教学薯片—马铃薯—问:你知道它的故乡在哪里吗?(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你了解安第斯山脉吗?你了解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寻马铃薯的故乡秘鲁安第斯山区。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1、地理位置出示《世界地形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到安第斯山脉,并描述安第斯山脉的位置和走向。

位于西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长近9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被称之为“南美洲脊梁”。

呈南北走向(山脉、河流特定的描述方法)几乎与南美洲西海岸平行。

下面,我们以南纬5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为例,来分析安第斯山脉不同高度自然景观的变化。

仔细观察教材P65图3-20,完成表格。

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也就明显,即使在赤道地区,高山的山顶也会终年积雪。

地势和地形的变化会影响山地的气候,使得山地的植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份打包)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份打包)
2. 与地形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形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分布。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地形图和地形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地形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形特点。
答案:地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山地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强保护。
-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但需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地形从东南向西北递变,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题目:请举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可以提供木材、药材等资源。
- 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可以提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
重点题型整理
1. 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题目:请简述我国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答案:我国地形的基本类型有山地、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如下:
- 山地:高耸陡峭,适合发展林业。
- 平原:广阔平坦,适合发展农业。
- 丘陵:起伏变化,适合发展畜牧业。
- 高原:海拔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
4.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可以提供木材、药材等资源。
- 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可以提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
- 丘陵:适合发展畜牧业,可以提供肉类、奶类等产品。
- 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可以提供肉类、奶类等产品。
- 盆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可以提供稻米等粮食产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教学设计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我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平原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视频:播放与平原地区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地图和学术资源,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学习平原地区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一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六年的小学教育,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整体上看,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平原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认知程度不够深入。他们对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此外,学生对于平原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家住平原》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家住平原》重点,强调《家住平原》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家住平原》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平原地区的历史人物或文化代表,通过表演和讲述,深入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平原地区的地理实验,如模拟农业生产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游戏:设计相关的地理和文化知识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
课与山为邻
一、选择题=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B A C A
D C D
121314151617181920
11
B A A A
C B
D A A D 1.(13分)(1)河流(湄公河),湄
公河平原(2分)(2)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水文:水网密布,充足的水,灌
溉便利;纬度:地处低纬,阳光
充足。

(写出3点即可,每点2分
共6分)(3)高脚屋(1分)地
面比较潮湿,不宜居住;就地取
材,当地木、竹较多。

(每点2分
共4分)
2.(14分)(1)平原(1分)( 2)机械化(1分)地势平坦,旱地为
主,适合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而科技水平发达,
适合机械化生产(每点2分共4
分)( 3)小麦、玉米(2分)
(4)①比较分散②不多③机械化④很高⑤比较高⑥便利(6分)
3.(10分)(1)安第斯山脉南美洲脊梁(2分)(2)印加文明骆马。

(2分)
(3)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为寒冷,经常遭受霜冻,形成了广阔的干旱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

(每点3分,共6分)4.(1)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2分)(2)从山麓到山顶,
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或差异明显。

(2分)山下种植业和山上畜牧业、旅游业。

(3分)(3)因地制宜地分析地区发展条件;保护好环境,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严格立法保护环境。

(每点2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