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汇总
4、阅读材料
材料一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8个 23个 16个 62个 148个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
(1)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3) 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参考答案:(1)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广交天下朋友;重返联合国;改善中美关系,中美、中日建交。
(3)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与交流,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
(3)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参考答案:(1)“大救星”是毛泽东。
(2)“老人”是邓小平。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
8、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请依据材料回答: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赴朝鲜作战?
②联系课本知识你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③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被誉为什么?请你举出两个。
④你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1)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2)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作战;中朝人民的并肩作战;
(3)“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
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请回答:
(1)依据图(1)请回答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什么原则?(2分)
(2)依据材料一:你知道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吗?(4分)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提出这个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2)周恩来、万隆(第一次亚非)会议、(4分)求同存异方针、(2
分)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材料二:风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在党内的核心领
导地位,党
(2)和政府决定在农村开始实行以
为主
要形式的责任制。
(2)你认为: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最关键有哪两条?1980年5.02亿公斤1981年5.70亿公斤1982年7.15亿公斤
参考答案:(1)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
(2)1973年成功的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3)一靠政策;二靠技术。
12、右图是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请认真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早批准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
A、 B、
C、 D、。
(2)这些经济特区中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且,
神话般迅速崛起的是哪座城市?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重要会议上做出的决定?
(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你认为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1)A、厦门 B、汕头 C、深圳 D、珠海(2)深圳、十一届三中全会(3)人们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有了显著的提高或改善;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教育水平及综合国力有
了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等。
(答到一点便可得分。
)
13、材料解析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
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2)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3)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
参考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海南省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
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
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
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
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
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
请回答: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期盼祖国早日完成统一(2)“一国两制” 1997年香港回归(2分)1999年澳门回归。
(3)只有一个中国(4)因为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8、看图解答
请回答:
(1)图上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2分)
(2)分别写出这两个地区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2分)
(3)对于这两个地区的回归你有什么感想?(4分)
参考答案:(1)香港和澳门
(2)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这一角度发表感想,意思对即可18、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这几则1958年的新闻报道颇能体现当时中国农村的时代风采。
新华社8月12日讯: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
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记者康濯的文章《徐水人民公社颂》,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如下:“一亩山药一百二十万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小麦亩产十二万斤”、“棉花亩产五千斤”。
文章的结尾是极热情的:“唱不尽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颂不完人民公社的灿烂前程。
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
——以上材料均选自吴思的《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中新华社、《人民日报》关于我国粮食产量的报道是真实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道?(3)你认为徐水人民公社能把社员们带向了这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仙境吗?结合所学知识,你估计实际情况怎样?
答案:(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不真实。
其原因是,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浮夸风”,各地竞相虚报粮食产量,报纸也推波助澜。
(3)不能。
估计不久,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影响,致使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言之有理即得分)
1、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1)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
(2)葡萄牙,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联合声明》。
(3)“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
(4)香港,1997年7月1日;(5)没有“一国两制”的方针,澳门最终也会回到祖国怀抱,只不过步伐可能要慢一点。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必将增强,国际地位也将明显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加强,澳门问题乃至台湾问题最终将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