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一)套真题
期末真题重组卷(一)(高二历史)(原卷版) (2)

期末真题重组卷(一)(测试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
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罐类。
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A.长途商贸的范围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食物的加工技术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2.(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
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3.(2022·湖南·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期末)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
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
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
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播种()A.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C.拓展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4.(2022·浙江宁波·高二期末)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
”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
”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5.(2022·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四合一”储粮技术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
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这一现象发生舆论转变说明当时社会思想发生转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忠君伦理观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角度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出思想领域的变化;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对社会道德妄加评判,不同时代对社会道德定义是不同的;C选项没有挖掘出本质,民意的变化还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变化。
点睛: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材料中反映出社会舆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上的转变。
由此就可以将本题变为思想领域变化的问题,答案很容易就能够选出。
2.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
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
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
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
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D.拥有精耕细作的技术2、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修建驰道和灵渠3、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A.颁布“推恩令”B.设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4、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唐太宗实行均田制B.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C.唐太宗设立西域都护府D.唐玄宗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5、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实行“禁海”政策,禁止与海外贸易C.实行“推恩令”,分封大量贵族子弟D.派遣文臣管理地方,并设立通判监督6、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设立内阁制,加强皇权B.设立特务机构,监察百官C.废除丞相,集中权力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7、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朝时期采取的措施?A.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B.实行“改土归流”,削弱土司势力C.实行“海禁”政策,禁止与海外贸易D.推崇儒家思想,加强思想控制8、下列哪一项不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发展B.受外国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C.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D.采用机器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10、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措施?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D.拥有精耕细作的技术2、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制度的一大进步B.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C.科举制度确立于隋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D.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战国开始出现B.北魏至唐代中期实行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明代开始实行的“一条鞭法”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D.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4、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唐代开始实行两税法,以征收实物为主B.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征收货币为主C.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D.清代咸丰时期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始终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B.汉代的“市”是指商业贸易活动,不是指市场C.唐代的“飞钱”是一种早期的纸币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若夫榜场而举市贾焉,以所得者什,命之曰匠物。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居民就发明了原始农业。
在西安半坡遗址中,曾发掘出大量的炭化粟粒。
据此可推知A.已使用石制、木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B.粟的种植在我国北方已经得到普及C.中国是世界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国家D.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2.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随看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
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3.孙权统治时期,在任命官僚时,比较注意北方流寓地主与江东土著地主之间的平衡。
该政策A.阻碍了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B.沿袭了曹魏政权的用人政策C.顺应了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D.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4.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关于两税法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
”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固定了国家征税的时间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5.并州总管刘世让威镇边陲,“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
高祖不之察,逆诛世让,籍没其家。
”至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后经太宗查勘,确属冤案,遂即为之平反。
这主要体现唐太宗A.礼刑并用的思想B.明法慎刑的思想C.立法宽简的思想D.无罪推定的思想6.南宋统治者将政区规划、地图绘制视为国家政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宋孝宗(1162-1189年)就先后三次组织专业人员,将不断增设的路、州、县纳入新版“全国地图”,并将县以下新出现市镇的人口、物产、风俗、地形等详细录入《经济要纂》。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民主之父”?A. 柏拉图B. 梭伦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2、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A. 布鲁诺提出“日心说”B. 达·芬奇创作绘画《蒙娜丽莎》C. 威廉·莎士比亚撰写戏剧《威尼斯商人》D.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得救”3、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时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4、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赤眉起义5、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A.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B. 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下列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创建B. 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加入联合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D. 与印度签署《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协议》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8、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经济上实施了“盐铁官营”政策。
请问,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盐铁生产,增加政府收入B、打击豪强势力,削弱地方割据C、打击商贾势力,增加政府收入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 废八股、改科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C. 戊戌变法被顽固势力所废除D.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C.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代表,如陈独秀、鲁迅等D. 新文化运动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支持11、以下哪一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数字、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数字、B、电力的广泛应用数字、C、原子能、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数字、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2、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数字、A、多极化趋势加强数字、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数字、C、欧洲一体化进程暂停数字、D、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减少13、题干:在近代中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家是谁?选项:A. 洪秀全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张之洞14、题干:在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曾经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民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选项:A. 废除旧约章,实行约法B. 实行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C.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D. 实行一夫多妻制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是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观点在《十日谈》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是:A、歌颂教会权威和神学观点,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14.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法国在19世纪初也成立了一批国家卫生机构,欧美的其他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A.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D.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10.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得益于()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概述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5—1948年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航运企业实力对照表(指数:1935年吨位=100)
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D.工业革命加强了政府公共职能
15.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 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矛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反映了()
C.反映了国人的愚昧无知D.表明晚清仍具有天朝上国观念
7.李鸿章把1887年怡和、华泰两洋行对津通铁路贷款索息五厘,称为“轻息”;张之洞在1893年为湖北织布局向国外赊购机器需付七厘年息时称:“岁息七厘,并不为多。”据此可知()
高二历史试题与解析-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 B B A C A D B A 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 D A C B D D A B 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 B A D C B B A C A二、非选择题31.(14分)(1)具体表现:双轨制的统治机构,中央南北面官、地方官制分两大系统、四时捺钵;不同的祭典礼仪,“柴册礼”、“大册礼”;并行的法律制度,契丹法、汉法;二元的选官制度,世选制、科举制。
(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2)不同:大一统观念更强;不再强调民族差异,反对“华夷之辨”(一点2分,共4分)原因:清初大一统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清朝统治疆域扩展;少数民族众多、关系复杂;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点2分,任答二点4分)32.(12分)(1)影响:促进了土地垦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农业发展;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稳定。
(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2)1928年政策:废除封建地主士地私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意义: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38年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意义:在经济上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灵活应用。
1947年政策:实行士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平分土地的政策。
意义: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做了铺垫。
高二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A. 土地私有制B. 宗法制度C. 世袭制度D. 封建等级制度答案:C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3.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不是对外交流的体现?A. 遣唐使B. 丝绸之路C. 郑和下西洋D. 鉴真东渡答案:C4.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宣扬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儒家文化答案:C5.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以下哪个事件不是他所为?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建立东厂答案:D6.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以上都是答案:D7.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制度被废除B. 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 国家实现了统一D. 以上都是答案:B8.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一战结束D. 新文化运动答案:A9. 下列哪一项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辽沈战役答案:D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社会改革?A. 土地改革B. 公私合营C. 社会主义改造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__。
答案:封建土地所有制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__。
答案:长安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__”。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制定了什么制度,使得中央能够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A、郡县制B、州牧制C、推恩令D、三公九卿制2、《史记》的作者是谁?A、班固B、司马光C、司马迁D、陈寿3、以下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B、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C、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鲁庄公、晋文公、楚庄王和燕昭王D、春秋五霸是指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晋景公和荀息4、关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以广泛传播D、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题干:在近代中国,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主张的变革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 推行宪政民主C.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 实现民族独立6、题干: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B. 主要力量是资产阶级C. 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D. 直接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国7、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 打击了道教的发展B. 推动了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 改变了佛教的地位D. 削弱了法家的影响8、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实行了八股文考试形式。
这项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 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C. 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D.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9、宋代的商业发展在哪个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A、商业资本积累B、市场经济体系形成C、经济中心城市众多D、海外贸易繁荣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A、《天工开物》的编写B、《农政全书》的出版C、万历十年的“万历新政”D、王安石的变法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抗日战争胜利B. 解放战争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新中国成立1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文件标志着“四人帮”的倒台?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C.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D.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3、宋朝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哪一级行政区划来分割知州的权力?A、路B、州C、县D、府14、元朝时期,为管理广大的疆域,采取了哪种制度来组织行政力量?A、三司分治制B、行省制C、三省六部制D、郡县制15、以下哪项不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君权神授说D. 总@$制16、以下关于春秋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 晋文公实行亩制改革B. 齐桓公推行“核计”制C. 楚庄王重视刑法D. 孔子提出“仁政”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
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
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2.“元明以来,江南水乡双林镇,以纺织闻名,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缙绅……他们似乎已在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而几乎同一时期“威尼斯商人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路扩大……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以在威尼斯找到典范……”以上对比说明A.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商品市场导向B.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繁C.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地缘淡化D.中国向近代转型的社会条件不足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4.在19世纪欧洲的大部分时间中,当工会成员罢工时,暴力冲突接连不断,政府不得不派遣警察或军队维持秩序。
然而从长期来看,工会逐渐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减少了不满的无产者武装推翻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
这表明工会A.消除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激化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阻碍了新型企业和劳动组织的产生D.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5.有人感慨,到20世纪初,“其他农产品.畜产品和家庭手工制品等都成了中国重要的出口物。
山东省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写到答题卡上。
1.下列制度与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相关联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世袭制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
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5.“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 “不可磨灭的烙印”突出表现在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C.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6.“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夏朝建立的历史事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B、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夏朝的都城最初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
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荣;D、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货币制度。
3、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以下哪种措施?A、推行分封制B、设置十三州部C、实行察举制D、实施盐铁官营4、唐朝时期,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
其中,哪项措施被认为最直接影响了后续各地行政制度的发展?A、实行均田制B、设置三省六部制C、实行科举制D、推行府兵制5、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 雕版印刷术在北宋已广泛使用B. 瓷器的生产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 金属冶炼技术在元朝时期出现新的发展,如炼铁技术D. 鸳鸯缂丝、绮罗等丝绸工艺品在宋代已有显著进步6、下列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B. 限制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对外贸易C. 保障了沿海地区不受外来侵略,巩固了国家主权D. 增加了对内贸易的活力,促进了国内市场繁荣7、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 )A. 学习西方,兴办工商业B. 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C.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 实行君主立宪,建立民主共和国8、19世纪末,在维新变法思潮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相继在中国兴起。
这些“革命”的共同点是( )A. 强调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B. 提倡白话文学,反对文言文C. 主张文学改良,反对旧文学D. 倡导新思想,关注社会现实9、关于明朝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诗文写作能力B.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C. 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参加科举考试D. 科举考试内容固定不变,不受时代影响 10、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A.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B. 铜钱与纸币并行使用,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C. 海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D. 农业生产技术停滞不前,未出现新的农具11、题干:在辛亥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革命党派是:A. 光复会B. 同盟会C. 袁世凯新军D. 保路同志会12、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主张全盘西化D. 强调文学革命1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用了以下哪一项措施?A、实行分封制B、设立中朝C、实行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14、唐代推行税收制度时创新了哪一制度?A、租庸调制B、两税法C、摊丁入亩D、一条鞭法15、【题目】中国古代史上一场被称为“仁政爱民”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B. 董仲舒改革C. 王安石变法D. 开国大典16、【题目】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错误的是:A. 重视人性的尊严与价值B. 提倡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C. 强调民族性的文学艺术创作D. 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研究对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筑长城E.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强化了士族阶层C. 限制了皇权D. 阻碍了经济发展E. 以上都不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找海外资源D. 传播中国文化E.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剧了社会矛盾B. 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入C. 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D.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E.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D. 未能实现国家统一E.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D. 外国列强的侵略E. 以上都不是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建立抗日根据地B. 进行游击战争C. 组织群众抗日D. 与国民党合作E.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消除封建剥削C. 促进农业发展D. 巩固新政权E.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哪些重大损失?A. 经济停滞B. 文化遗产被破坏C. 社会秩序混乱D. 人才流失E.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 对外开放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E.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他曾七次下西洋。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后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分事也。
”材料所述生产方式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
”从材料中你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B、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C、普林尼曾经来中国D、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3、据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反映的现象包括()①长安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限制②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③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④长安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其目的不包括()A、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B、保证田赋足额征收C、限制土地兼并D、确定土地所有权5、明清实行禁海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交流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6、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时代,你能看到的现象有()①亚洲开始种植玉米、烟草②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⑤欧洲封建主财富与日俱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7、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8、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后,所产之煤行销各地,外国煤进口锐减,这说明()A、洋务派的民用企业能够使中国达到富强B、开平煤矿给附近地区提供廉价燃料C、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先进D、洋务企业的兴办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9、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行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
“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
这种做法()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目的题,正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世官制,“六德”主要是道德标准,“六行”主要是宗法伦理,这适应了宗法礼制对选官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选官制度,而非官员考核制度,排除B项;西周实行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在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排除C项;西周时期儒生群体尚未出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2.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
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
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
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汉代(中国)。
材料所示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石上,禾苗繁茂,农夫正在田间进行耕除草,结合题干材料中对锄头信息的描述,可以说明当时注重精耕细作,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环境,排除A项;画像石只是反映农民耕作的信息,并不能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排除B项;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在画像石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
故选D项。
3.隋朝社仓初为民办,不久便遭到破坏。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下诏:“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於后乏绝。
又北境诸州,异於馀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阅读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2.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
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
这一叙述( )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3.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4.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这有利于(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7.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一)一、选择题1.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 兼爱尚贤B . 主权在民C . 以民为本D . 道法自然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A .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 .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C .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 .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3.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A .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D . 《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4.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 .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 . 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 . 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 . 抨击君主专制统治5.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
此话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 . 民主城邦里应限制公民自由B . 城邦不应该实行民主制C . 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D . 自由是导致国家衰败的主要原因6.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 . 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B . 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C . 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 . 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7.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人是社会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 . 三权分立B . 社会契约论C . 天赋人权D . 人民主权8. 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是出现了“哥伦布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A .B .C .D .9. 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 .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 .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 .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 .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10. 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
这说明宋代()①印刷术先进②商业繁荣③普及了教育④文化发展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11. 明代冯梦龙原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A . ①②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12. “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理论()A . 由普朗克创立B . 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C . 发展了经典力学D . 改变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13.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A . 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B .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C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 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14. 下列选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改变时空距离的发明是()A . 飞机B . 电话C . 无线电报D . 电子计算机15.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这个变化反映出()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 .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C .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D .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16.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A .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 .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C .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 . 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17. 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 . 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B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C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D . 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18.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A . 变法维新B . 三民主义C . 民主科学D . 社会主义19. 下图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A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 . 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C . 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 . 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20.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C .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D .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21. 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 ①②B . ①③C . ①④D . ③④22.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了人类飞天和探索宇宙苍穹的梦想。
当代中国人为实现这一梦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C .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3. 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百家争鸣”的提出()A .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 .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C . 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 .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24.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 .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 .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 .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 .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25. 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
据此,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A . 浪漫主义B . 现实主义C . 印象派D . 现代主义二、主观题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
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四:参考书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
归纳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3)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27.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