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复习点 2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

(4)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 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 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 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5)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 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 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 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 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
致之沣、镐、鄠、杜,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
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
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
而陋之。贾四百,连岁
不能售。而我与深源、
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
有遭乎!书于石,所以
贺兹丘之遭。

(《柳宗元集》卷二十九)
问题讨论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
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
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
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
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
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 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 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与韩愈齐名,世称“韩 柳”,“唐宋八大家”之 一。德宗贞元九年(793) 举进士第,后又登博学宏 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 任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
他政治上属于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改良革新的政治 集团,在王叔文一派执政期间,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 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 (815),又改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卒于任所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5)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5)

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十五)第 I 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項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A.阴险狠毒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D.愚昧无知答案:C2.下列各句中“服”作“佩带”讲的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C.军中自是服.其勇也D.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答案:B3.秦王下逐客令是因为()。

A.客卿太多,增加了秦国的开支。

B.多数客卿是各为其主进行游说,不办对秦有利的事。

C.客卿中多是只尚空谈,并无真才实学。

D.秦国宗室大臣害怕客卿掌权或献计献策被秦王采纳,影响自己的权势,因此建议秦王逐客。

答案:D4.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答案:D5.《游园》中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A.拟人通感B.双关用典 C.比喻对偶 D.借代对比答案:B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专题33+驳论要切中要害(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33+驳论要切中要害(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33驳论要切中要害作文怎么考议论文按议论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驳论以及驳论立论相结合三种类型。

驳论是通过揭露和批驳落后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

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明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进而树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文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战斗性”和“批判性”。

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名篇即为驳论文,诸如《“友邦惊诧”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等皆是驳论文中的精品,而且还是“破”“立”结合的成功典范。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辩驳。

辩驳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对事物和现象有更明晰而又准确的认识。

正所谓事物越辩越明,越辩越清。

如何才能构成有效的辩驳?基本的辩驳结构是怎样的?在高考作文中如何运用辩驳来深入分析问题?辩驳往往会有一个思想交锋,即在某一点上观点不一致。

辩驳就是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回应,指出敌对方观点、论据或论证过程中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有效证明。

辩驳的目的在于对容易产生误解的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特性。

这也能反映出一个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具有擅长思辨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体裁渐趋“议论文化”,不过从考试内容和文体要求看,似乎更适宜写立论方式的议论文。

但是,驳论的议论方式在写作中仍大有用武之地:一是一些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比较适合采用驳论的议论方式。

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是写一篇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稿,考生就可以针对命题材料中援引的一些同学“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等错误言论,运用驳论的方式展开批评,再在批驳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二是即便是立论性的议论文,亦可在立论的过程中辅以驳论的方式。

例如2021年北京卷要求考生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文中即可穿插对现实中某些青年慨叹“生不逢时”、只愿“安分随时”的批评,从反面强调每个年轻人都应当乐观、自信地面对时代,有“生逢其时”和大有作为的信念。

驳复仇议-精美版

驳复仇议-精美版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 违法,他的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法被杀。法律 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 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 国法,为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地追求外在的满足了,那就叫“德”。(杨绛:楼这么高,今 后你就知难而退吧。费孝通。宋庆龄,叶嘉莹。老舍、海明威) • 孔子:君子不忧,内省不疚(外在的东西无法控制,一个人能 够把握的是自己的内心,得之于外的东西是短暂的、是会消失 的。命运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 内心里涌现的水是源头活水,柳宗元内心没有水(小齐的父亲, wangqing老师的强势)。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自得?寂寞?
向使刺谳yàn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 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 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 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 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 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 五、柳宗元被贬永州(湖南,十年) • 司马是刺史下的一个属官,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政治理
想不能实现。 妻子已去世,没有孩子,没有兄弟,身体又有疾病。 曾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排遣忧伤(表面上是借山 水来表现他的冷静和超越,但是透过表象,有着很深的痛 苦)。 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重点: 调人:周代官名,负责排解纠纷的官员。 推刃:往来相杀。 断:判断。
翻译: 《周礼》上说:“调人,是负责调解众人怨仇的。凡是杀人而 又合乎礼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 刑。有反过来再杀死对方的,全国的人就都要把他当作仇人。” 这样,又怎么会发生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的情况呢? 《春秋公羊传》说:“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 亲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样的报复 行为是不能根除彼此仇杀不止的祸害的。”现在如果用这个标 准来判断赵师韫杀死徐元庆的父亲、徐元庆杀死赵师韫,就合 乎礼制了。

近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近年高考真题)(2021年整

近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近年高考真题)(2021年整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2018高考真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2018高考真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二小说阅读题点对点练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2018高考真题)的全部内容。

题点对点练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羊、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但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

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

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

于是她的想象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驳复仇议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驳复仇议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1. 逻辑谨严,驳论有力。

文章开门见山,表明态度。首先,作者阐述了“礼”、
“刑”的根本一致性,指出两者不可分而治之,背道而驰,从
而解除了对方“诛之而旌其闾”的理论基础,使之立而无地,
存而无据。然后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从正反两个方面
C:我乃杀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A,修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元庆杀了父亲的仇人后投案认罪。陈子昂建议,先处 死徐元庆,再在他的家乡表彰他,并把这个案例编入法律文书 中。作者认为,陈子昂的建议是错误的。
B:作者认为,“礼”与“刑”根本作用一致,但在实际运用 中有区别,不能对同一个人既施死刑又行褒奖。自相矛盾的做 法,公之于众,只会让天下人无所适从。
D
(1)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2)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4) 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
亦甚哉!
(5)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 虑,以冲仇人之胸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
首先, 作者从“礼”与“刑”都是“防乱”的根本功能出发,指出“旌
与诛莫得而并焉”,否则不仅会导致刑法的滥用,而且败坏了礼治秩序, 直至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与行为规范的混乱。因而得出“礼”与“刑”是 “统于一而已矣”,从而驳斥了陈氏的“诛之而旌其闾”的观点。

驳复仇议阅读题及答案

驳复仇议阅读题及答案

驳复仇议阅读题及答案《驳复仇议》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驳论性的奏议,这篇奏议阐述了“调”即“和谐”在处理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驳复仇议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驳复仇议》阅读原文臣伏见天后①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予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若日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

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②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

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

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

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

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③之道,复仇不除害。

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

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驳复仇议 大学语文课件

驳复仇议 大学语文课件

小结
本文论点明确,论据翔实,论证 缜密严谨,语言犀利明快,选词恰 如其分。在柳文中堪称上乘之作。
谢谢大家
对于这个案件,当时朝中有不少人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是 孝义刚烈的行为,应赦免他的罪;而陈子昂则认为,按照法 律,擅自杀人的要处死。因此,他建议,应当对徐元庆依法 论死,然后再对他替父报仇的行为予以表彰,并将此事编入 律令。当时,大家都赞同陈子昂的主张。
《驳复仇议》是柳宗元在礼部员外郎任上写的一篇驳 论性的奏议,是针对陈子昂的《复仇议状》而发的。
第四段译文: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 ,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违法,他的 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 法被杀。法律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 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 ,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 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国法,为 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
第五段原文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 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 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 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 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调”包含了什么样的具体内容? 1.官要守法。 “凡为治者,杀(人),无赦。” 2.上下不可蒙冒(蒙蔽、掩盖)。 “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 吁号不闻。” 3.要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 贬。”
据此分析,柳宗元“以人为本”的思 想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了。
其寓言笔锋犀利,我们读过他的《黔之驴》;
其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又以《小石潭记》最 为后世传诵;
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学始人人皆能熟诵之。
《驳复仇议》的写作背景

【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 2

【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 2
驳复仇议
柳宗元复习重点1源自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作者介绍
•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韩愈齐 名,世称“韩柳”,“唐宋八 大家”之一。针对骈文不重内 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 “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著有《柳河东集》

• (2)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 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 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 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全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驳论有力。
驳复仇议
• (1)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 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 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 “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 我从记载上了解到在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邦县 有徐元庆这样一个人,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 了。他最终能够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捆缚自 身投案自首。当时,谏官陈子昂建议,处死他, 而后在他的家乡加以表彰,并且请求朝廷将这种 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律制度”。 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 礼:封建时代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泛称。
• 我听说,礼的根本是为了防乱。倘若说不要让杀人者逍遥,那么凡是作儿子 的,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了不应当作为仇人的人,都应当处死而不赦免。刑法的 根本也是为了防乱。倘若说不要让杀人者逞凶,那么凡是作官的,不按刑法杀 了不该杀的人,也都应当处死而不赦免。它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采取的手 段则不同。因此,表彰与诛杀是不能同施一个人的。杀掉可以表彰的人,这叫 作乱杀,滥用刑法太过分了。表彰可以杀掉的人,这叫作过失,把礼制破坏得 太严重了。果真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传给后代,(那么),追求 正义的人就会迷失方向,躲避祸害的人就会不知道怎样立身行事。以此作为法 则行吗?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深究事理来确定赏罚,根据事实来确定裹贬, 无非是把礼和刑结合在一起罢了。

2023高考阅读理解-复仇(节选)

2023高考阅读理解-复仇(节选)

2023高考阅读理解-复仇(节选)复仇(节选)汪曾祺旅行人很想去看看和尚,和尚,你想必不寂寞。

旅行人的手轻轻地触到自己的剑。

和尚,你敲罄,谁也不能把你的罄的声音收集起来吧?你的禅房里住过多少客人?在你这里度过了今夜,明天我就要走了。

饿,渴,饱餐,得饮,之前的一天天的疲倦和疲倦的消除,各种床,各种方言,各种疾病,你一一把它们忘却了。

你不觉得失望,也没有希望。

你经过了哪里?将到哪里去?你,就这样一直在道上走着吗?“但是我并不想在这里出家!”旅行人被自己的声音吓了一跳。

这座庙有一种什么东西使他不安。

他想了想那座佛殿。

这和尚好怪!和尚是一个,蒲团是两个。

一个蒲团是和尚自己的,另一个呢?佛案上的经卷也有两份。

这间屋,他一进来就有种特殊的感觉。

墙极白,极平,一切都是既方且直。

而在方与直之中有一件东西非常地圆,一顶极大的竹笠。

笠子本不是这颜色,它发黄,转褐,最后成了黑的。

笠顶宝塔形的铜顶,颜色发黑了,一两处锈出绿花。

它使旅行人不舒服。

什么人戴这样一顶笠子呢?拔出剑。

他走出禅房。

他舞他的剑。

自从接过这柄剑,他从无一天荒废过。

荒村野店,驿站邮亭,云碓茅蓬,废弃瓦窑,每日晨昏,他都要舞剑,每次对他都是新的刺激,新的体验。

他在舞他自己,舞他的爱和恨。

他沉酣于他的舞弄之中。

把剑收住,他一惊,有人呼吸。

“是我。

舞得好剑。

”是和尚!老和尚离得好近。

我差点儿没杀了他。

旅行人一身都是力量,力量贯注到指尖。

一半骄傲,一半反抗,他大声地喊:“我要走遍所有的路。

”他看看老和尚,老和尚的眼睛好亮!老和尚平平静静、清清朗朗地说:“很好!有人还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

”万山百静之中有一种声音,丁丁然,坚决地,从容地,从一个深深的地方迸出来。

旅行人是一个遗腹子。

父亲被仇人杀了,抬回家来,只剩一口气。

父亲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写下了仇人的名字,就死了。

母亲拾起了他留下的剑。

到旅行人长到可以够到井边那架红花的时候,母亲把剑交给他,在他的手臂上刺了父亲的仇人的名字,涂了蓝。

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A.冯谖B.孟尝君C.李广D.程不识2.“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借代B.比喻夸张C.对偶夸张D.对偶拟人3.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之情4.第7题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抒情主人公的是()。

5.第8题柳永《八声甘州》中贯穿全词意境的句子是()。

6. 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7.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移之官理:应用到为官治理百姓上面B.蔓草尤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草尤不可除:蔓生的野草沿且不好清除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弃黔首以资敌国: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着海洋仿佛叹息着说8.第18题在《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9.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看到顾秉谦就如同见到了严嵩。

B.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食以草具:就用草制的器具给他吃饭。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匪我愆期:不是我拖延婚期。

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的鱼网不要撤进池塘。

10.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A.张勋复壁B.辫子事件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D.九斤老太的唠叨1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韩愈B.欧阳修C.柳宗元D.苏轼12. 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A.戊戌变法之前B.戊戌变法失败后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13.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A.A.王维B.孟浩然C.谢灵运D.陶渊明14.唐代诗人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是()A.白居易B.杜甫C.王维D.李白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写景的主要特点是( )A.移情于景B.白描铺叙C.因情造景D.虚实交错二、填空题(10题)16. 《驳复仇议》选自《__》。

文言文古文观止卷六唐宋文驳复仇议

文言文古文观止卷六唐宋文驳复仇议

古文观止卷六唐宋文驳复仇议卷六唐宋文驳复仇议(柳宗元)【题解】柳宗元(773—819),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累任礼部员外郎,曾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所。

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

他的诗文皆佳,其散文形式多样。

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传世著作有《柳河东集》。

《驳复仇议》为作者针对唐初陈子昂的《复仇议》而写的奏议。

作者认为,陈子昂的《复仇议》中的观点是矛盾的,是不足取的,进而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一段】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①,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

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②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注释】①同州:今陕西大荔县。

下邦(bānɡ):今陕西渭南东北。

②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文学家,其诗文开一代风气,极为唐人所推崇。

武后时官至右拾遗。

【译文】我看过则天皇后时的一些材料,有一个同州下邦人徐元庆,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掉。

后来他持刀杀死了父亲的仇人,投案自首。

当时的谏臣陈子昂建议,应该处死徐元庆,同时在他的家乡表彰他的复仇行为,并请求将这一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久作为国家的法典。

我私下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段】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若日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

若日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旌其可诛,兹谓僭③,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④,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注释】③僭:过分,超越本分。

④制:礼法制度。

【译文】臣听说礼的根本,是为了防止乱。

如果说不允许行凶杀人的话,那么做儿子的行凶杀人就应该处死。

刑法的根本,也是为了防止乱。

如果说不允许行凶杀人的话,那么当官的行凶杀人也要处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 作者从“礼”与“刑”都是“防乱”的根本功能出发,指出“旌与
诛莫得而并焉”,否则不仅会导致刑法的滥用,而且败坏了礼治秩序,直至 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与行为规范的混乱。因而得出“礼”与“刑”是“统于一 而已矣”,从而驳斥了陈氏的“诛之而旌其闾”的观点。
其次,作者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指出假如元庆父并非因触犯国家
的刑法获罪,而是赵师韫为了私怨而错判,那么远庆之复仇是“守礼而行 义”,又何罪之有?否则,元庆父死于法而非吏杀之,乃正邦典,又何而论。
最后作者对陈氏的“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他这
种认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对“礼”的本质的糊涂理解,然后引经据典,进行 辩解,进而得出元庆复仇是“服孝死义”,是“达理而闻道者”所为,因而
• 2. 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直接引出对方的 观点,紧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窃独过之”。 立论鲜明,简洁有力。然后层层推进,推究事 实,引经据典,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行反驳, 说理透彻。
【驳论特点】见103页练习六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全力反驳了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主 张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为国 典”的见解。
最后引经据典,指责论敌的观点违背了经典和圣人 所定的制度。
这样,文章就从理论原则、事件分析、遵循典制三 个方面驳倒了论敌的论点。
作为奏议,是写给皇帝看的,因而它在开头、论事 析理、结尾都必须要表示臣子对主上的恭敬态度,如 “臣伏见天后时”、“臣闻礼之大本”、“请下臣议附于令”
驳论
• 含义:作者指出并论证对方观点的错误性,从而否定 和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叫驳论,也叫 反驳。以破为主,破中有立。 • 一、驳论方法: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 1、批驳论点
•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的晚会上演 奏的轻佻音乐使他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 曲。”赫尔岑问:“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了很 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 “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 批驳论点(归谬法)
“诛之而旌其闾”的做法也就不能“编制于令,永为国典”。
作为驳论,它(指《驳<复仇议>》)主要是抓住论 敌的观点进行驳斥,在阐述封建的礼(情)与刑(理)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原则上,指责论敌的观点自相矛盾、 黩刑坏礼,在理论原则上不能成立;
接着对本案所涉及的双方进行公平的具体的分析, 辨明是非曲直,证明诛杀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指责 论敌的论点违情背理,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 驳论据 • 就是通过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性来驳 倒对方的反驳方法.

驳论方法:驳论据
• “张飞审西瓜”
• 三国时候,以勇猛和鲁莽著称的张飞当县令时,有一个乡绅 来告状,说他带来的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偷了他地里的三个 西瓜后逃跑了。乡绅理直气壮,还带来个地保作证。这个女人 怀抱小孩,直喊冤枉。张飞听了那位乡绅的话,拿不定主意。 他的助手劝他不要听一面之词,要仔细审查。于是张飞叫这个 女人陈述。这个女人说:“我从他的地里经过,他要侮辱我, 没有达到目的,因此就来诬告我偷他的西瓜。”张飞听后,假 意判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
• 接着叫乡绅把三个西瓜抱回去。那乡绅怎么也抱不起那三个 西瓜。这时张飞大喝一声说:“你一个男子都抱不起这三个西 瓜,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人又怎么会抱得起来呢?”于是张飞判 这个乡绅为诬告,判地保是伪证,并分别治了罪。

(3)反驳论证
• 它是通过指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的错误或矛盾来
证明其不能成立。逻辑错误指正法
• 问:你是否认为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会向外国扩张自己的领 土。”
• 周答:你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介绍对方 论题)。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明确表示反驳者对这一论题的否定态 度)。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 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 面积略小于中国,可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 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 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 个军事基地(举英美和我国的实况详加批驳)。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 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人口的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得出正 确的结论)。
驳复仇议
柳宗元
复习重点
1、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艺术特色举要】
1. 逻辑谨严,驳论有力。 文章开门见山,表明态度。首先,作者阐述了“礼”、“刑” 的根本一致性,指出两者不可分而治之,背道而驰,从而解除 了对方“诛之而旌其闾”的理论基础,使之立而无地,存而无据。 然后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反驳。 无论元庆父是因触犯国家的刑法获罪,还是因赵师韫为了私怨 而被冤,对于元庆复仇案的现实判理都应做到“礼”、“刑”统一, 但是不管是正还是反,陈氏的“诛而旌之”的做法都无法达到“礼”、 “刑”合一。从而在现实的层面上使陈氏的观点失去了成立的事 实依据。最后作者引经据典,借不可辩驳的圣贤之说进行反驳, 完成最后一击。全文一气呵成,使对手无喘息的余地,可谓逻 辑严密,驳论有力。

回答问题 练习五 P101
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反驳了什么观点?提出了什么论点? 反驳的观点:“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提出的观点:符合礼的复仇是孝与义的表现,表彰这种行为 不会引起“亲亲相仇”的现象。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据? 引经据典,使用经典言论作为论据。 3.这段文字属什么论证类型?其反驳的着眼点是什么? 驳论;反驳论点。
• 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 护 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 也很穷。”护士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 婚。”“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 行了。”
• 归谬法:表面上承认对方的论断,但沿着对方的论断 引申,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达到否定对方论断 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