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防后备力量构建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军事理论论文: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论文《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摘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
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
它着重进行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兵役制度、国防教育、国防法制等方面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军、警、民密切联防的强大巩固的边海防体系;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加强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在经济上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奠定了雄厚的边海防物质基础;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粉碎了敌人的蚕食和侵袭,保卫了边疆的安全。
但是应当看到,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海陆空立体进攻,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人交战,并取得胜利。
国防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而无防的历史。
国防建设在武装力量建设、武器装备发展、防空体系的建立、动员体制的建设以及国防外交与国家军事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使中国的国防力量逐步增强。
国防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给国防建设注入巨大活力、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使国防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一些新的突出矛盾:1.怎样使经济利益与国防利益统一起来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型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的决定和导向下,必然刺激市场主体自发地去追求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用较小的投入去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力求获得超出平均利润之上的自身利润,这种内驱力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围绕科学发展 加强党管武装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国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快速发展 ,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但 是 ,要 清醒 地看 到 ,世 界正 处在 大变 革 、大调 整之
中,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错综复杂。西
持清醒头脑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忧患意识和责任
意 识 ,毫 不 动摇 地坚 持 党 管武 装 根本 制度 ,毫 不动 摇 地 贯彻 党 管武 装 各项 要求 ,毫 不放 松 地加 强 国防动 员 和 后 备力 量建 设 ,积 极 做好 军 事 斗争 常 态化 准备 ,做 好 遂行 非 战争 军 事行 动 准备 ,以保 证 国家 安 全 和社 会
结合创新融合发展路子。民兵预备
役部 队寓兵 于 民 ,在贯彻 军 民融合
会效益 同步提高。三是要 围绕互动
双赢创 新融 合发展 载体 。必 要 的载
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
作 用 、构建 和谐 社会 中的突击 队作
式发展战略上具有独特优势,理应
体是 推动融合式发展的 “ ”和 桥
临诸 多新 情 况 新 问题 ,一 些 不 可 预 测 的重 大社 会 事 件 、重 大 自然 灾 害 随时 可 能发 生 。各 级 领导 一定 要 保 机 关 班 子 真 正 建 成 国 防 动 员 和 后 备 力 量 的坚 强 指 挥 部 。要 认 真抓 好 基层 武 装机 构 和 专武 干部 队伍建 设 。 基 层武 装 部 是地 方 政权 和 国 防体制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要 按 照党 和 国家 有 关规 定 建立 武装 机 构 ,落 实工 作人 员 、办公 场 所和 办公 设 施 。要 把专 武 干部 真 正纳 入地 方 干部 队伍 建设 整 体规 划 ,加 大选 拔 培养 和 教育 管理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工作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动员实
战化准备工作
王世伟
【期刊名称】《中国军转民》
【年(卷),期】2015(0)11
【摘要】国防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寓军于民,是确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躲不开绕不过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打赢战争的基础性工程。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开启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军地合力备战意识,坚持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着力在编实后备力量动员预案、夯实后备兵员储备基础、建实高效后备力量动员指挥体制、抓实后备力量动员实战化演练等方面下真功见实效。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王世伟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开创国防后备力量服务转型跨越新局面 [J], 张少华
2.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大文章" [J], 彭清华
3.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健全完善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 [J], 寇战英;石历辉
4.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J], 马存成;王健
5.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J], 杨贵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防力量组成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国防力量组成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汇报人:2023-12-01CATALOGUE目录•引言•国防力量组成概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国防力量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我国正处于国家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国防力量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得到全面加强。
背景介绍国内形势国际形势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国防力量的组成,以及如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为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国防力量组成和后备力量建设方案,本研究将为国家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02国防力量组成概述特点综合性:国防力量涵盖了各种军种、兵种和武装力量,以及后勤保障、科研技术等支撑体系。
动态性:国防力量随着国家战略和安全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复杂性:国防力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定义:国防力量是指一个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具备的军事力量和国防能力。
国防力量的定义与特点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抵御外部威胁和敌对势力的侵犯。
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力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保障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水平往往决定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国际地位国防力量组成的重要性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新兴大国和地区军事强国不断崛起,对国际安全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趋势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国防力量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多维化:未来的国防力量将更加注重空间、海洋、网络等领域的全面覆盖,形成更加多维化的防御体系。
联合化:未来的国防力量将更加注重不同军种、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作战,形成更加高效和灵活的作战能力。
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启示

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启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以马列主义后备力量建设学说作为基础,并将其充分的与我国的国防实际相结合,逐渐在理论上和实际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学说,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国防后备力量的创新理论,全面系统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特色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深刻指明了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后备力量理论体系。
回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后备力量的历史经验,对于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新特点、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使命任务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同志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问题, 实在太重要了。
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 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
没有许多的必要的东西固然也没有胜利, 然而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 还由于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两部分, 前者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 后者的任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
这种划分, 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划分, 例如说, 如果只注意主力兵团的作用, 忽视地方兵团的作用, 那么, 在中国解放区的条件下, 要战胜敌人也是不可能的。
在地方兵团方面, 组织了许多经过良好训练, 在军事、政治、民运各项工作上说来都是比较地更健全的武装工作队, 深人敌后之敌后, 打击敌人, 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 借以配合各个解放区正面战线的作战, 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领导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实践当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丰富了国防后备建设理论,初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理论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思想上,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战争规律;二是在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体制上,建立了完备的各级后备力量建设领导体系;三是在后备力量建设的谋划指导上,确立了“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建设方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

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武装工作。二是要加强 “ 三支队
伍 ” 建设 。专武 和 民兵 干部是 民兵预 备役 工作 的组织
者和领导者 ,是基层武装工作落实的关键 ,要把他们
选 准 、配强 、用 好 ,重点 是理 顺进 出渠 道 ,搞好 岗前
国 防 建 设 贯彻 落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研
贯 彻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
一 福建省 军 区司令 员 汪庆广 少 将
新 形 势下 的国
相 近 的加 强 、通 用 的赋 予任 务 ”等 方 法 ,抓 紧组 建反
恐 维稳 、防汛 抗 台 、森 林 防火 、核 生 化救 援 等应 急 队
针 对 性适 应性 训 练
抓 好 民兵 预备 役 防 空 群 和 军 兵 种保 障 、重 要 目标 防 卫 、保 交 护路 、装 备 维修 等 参 战支 前 队伍 的实案 化 编
组 ,并与对 口保 障单位搞好需求对 接 ,做到 “ 兵 一
一
全军 “ 青岛集 训”、“ 大连集训” 明确 了军事训练
培训和业务轮训 ,落实政治经济待遇 ,着力解决兼职 过多的问题 ,确保 以主要精力抓好基层武装工作。要 加强预任军官 的教育管理 ,引导他们把 “ 兼职”当作 “ 本职” 把 “ , 预任” 当作 “ 责任” 切实履行好职责 , ,
队伍 。按 照 “ 于 任 务 、聚 焦 能 力 ” 的要 求 ,突 出 基
发 ;专用装备器材 ,主要由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出
资 购 置 ;通用 装 备器 材 ,主要依 托 地方 行 业 系统 和个 体 运 营者 搞好 预 编预储 ,提 高人 装 结合 的 编配 率 。 二 、按 照任 务 牵引 、训 用 一致 的 要求 ,大力 加强
加速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通信保 障等专业 保障队伍和 民兵建设 ,主动把 国防 动员 和民兵预备 役应急队伍融入地方应急 队伍建设
规划之 中 ,努力 形成能够有效遂行多样化任务 的力
量体 系。以提 高基于信 息系统 的国防动员体 系能力 为着力点 ,整合 军地各 方 、国防动员各要素 系统 的 人力 、物力 和信 息 、科 技资源 ,实现一套系统 多重 职能 、一个平 台多种 功能 、一类资源多方利用 ,提 高军地联动 、快速动员和综合保障能力 。 五是 军民两用技 术的融合 。打赢信息化 战争 , 主要靠技术 、靠装备 ,技术 的融合是非常关键 的融 合 。要充分利用军 民两用技术 研发运用上的优势 , 解决 当前军 队和 民兵 、预备役 部队技术 、装备 、人
防动员全要素集成演 练 ,努力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
能力。
二 是 由人 力型 向 专业型 转 变 。今 年 的玉树 地
震 、舟 曲特大 泥石 流灾 害等抢险救灾 中,一个显著 的特点就是专业力量救援反应快 、力量机动快, 基本 上在第一时 间内聚集 了国内最先进 的专业救援队伍 和装备 ,所 以救援效果好。鉴此, 要改变重视一般人 力性抢 险救灾分 队建设的做法 , 深入挖掘地方人才 、 装备 、技术等方面 的资源优势 , 把队伍编组范围向企 业行业 、科研 院所和高等 院校深度 拓展 ,对专业 性 很强的分队实行跨 区抽组 ,并抓好应 急抢 险救灾 专 业装备 的配备, 提高应急 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 。
成 。二是与遂行维稳应急 、抢险救灾等急难 险重任
务需要不 相适应 :偏重于建一般人力性 的抢险救灾 分 队 ,专业性 、实用性 强的分队普遍较缺乏 。三是
与 国防动员 和后 备力 量 自身 的地 位 和作用 不相 适 应 :没有完全确立 与未 来战争 信息技术需求相匹配 的大动员观念 ,工作方 法仍然 是计 划经济体制下的
国防后备力量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国防后备力量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方庆灵
【期刊名称】《前进》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确定的重大治国
方略,是我国继续保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举措。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有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而作为我国武装力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后备力量,对于维护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国防后备力量聚集着礼会各界的精英和骨干,其“兵”与“民”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够很好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此带动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促进国家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方庆灵
【作者单位】山西省军区教导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转型升级战略——写在2006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制造技术装备采购洽谈会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论坛之后
2.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
转型升级战略——写在2006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制造技术装备采购洽谈会暨中国
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论坛之后3.在国防教育中应注重发挥人武部的桥梁纽带作用4.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要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5.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转型升级战略——2006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制造技术装备采购洽谈会成功举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充实完善国防后备力量发展战略的思考

备力量的整体结构 。进入新世 纪新 阶段 ,胡 主席深
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和 国家安全形势 的新变 化 ,提
局 ,并在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后备基地和动员能力 。 上述措施 ,对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
展 和战略形 势的深 刻变化 ,特别 是面对国家安全面
个部 门和多种关 系。新中国成立后 ,为应对严峻 的 国际形势和有效维 护国家安全 ,党和国家始终把 国
地 区蔓延 ,重大 自然灾 害不断 出现 ,而且 自然灾 害
往往与社会稳定 紧紧相连 。这些安全 因素和 国家安
防后备力量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在恢 复和发展国民
经济 的同时 ,以人 民战争思想为 指导 ,增 强国防经 济潜力 ,加强 民兵预备役建设 ,形成 了数量庞 大、
改革开放 以来 ,伴 随着经济社会 、国防和军队 的改革 大潮 ,国防后 备力 量进 行 了相应 的调 整 改 革 。在人 民武装建设方面 ,组建 了预备役部 队 ,实
行 了预备役制度 ,压缩 民兵规模并加强专业分 队数
量 ;在 国防动员方面 ,成立 了国防动员委员会 ,进
一
学 技术 的快速发展 ,现代局部战争 出现 了许多新特 点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深人 ,对后备力量建 设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党中央 、中央军委审时度势 , 进一步改革调整 、充 实完善国防后备力量 ,通过大
力量 发展 战略 ,促进 国防后备力量的科学发展 。
一
会 环 境 特 别
是 国 家 安 全 形 势 ,对 国
防 后 备 力 量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的 影 响 。 当 前 , 国 家 安
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与途径

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与途径【摘要】国防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国防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通过深化国防和经济融合、优化国防经济结构、加强国防技术创新、拓展国防产业合作以及健全国防经济法规体系等途径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我国国防经济有望取得重大进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发展战略,以实现国防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国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将为我国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为建设强大国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融合、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法规体系、前景、发展方向、成果、展望。
1. 引言1.1 国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防经济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支撑。
一个强大的国防经济能够保障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时能够保持强大的抵抗力,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国防经济也是国家实力和声望的体现。
一个强大的国防经济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谈判能力和议价空间。
国防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防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更是为了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在当今世界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发展国防经济至关重要,只有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才能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
1.2 国防经济的现状和挑战当前国防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国防经济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僵化性,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国防工业结构相对滞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有待提升。
国防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对国际市场波动和外部风险敏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国防经济在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方面也面临挑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投入,提升国防产业创新能力。
国防经济当前面临着提升综合实力、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制定有效战略和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国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新起点上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小
, 、 。 ,
懈 地 用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凝 魂 聚 气 强 基 固 本 切 实筑牢 忠诚 于 党 听 党指 挥 的 坚 定信 念 要不 断推 进 军队 党 的 建设 和 干 部 队 伍 建设 加 强 党 性 修 养 弘 扬 优 良 作 风 进 一 步锤 炼 党 性 净 化 灵 魂 升 华 思 想 真 正 树 立 起 心 系 基层
进 一 步推进 全
备 力 量 建 设科
积 极 为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作 出 新 贡 献 近 年 来 全 区 广
。
大 力 加 强 新 形 势 下 思 想政 治 建 设
,
思 想 政 治 建 设 是我
,
大 民 兵 预 备役人 员在 奥 运 和 国 庆 安 保
、
、
抗旱 救 灾
。
、
森林 灭
军 的 根本 性 建设 关 系 军 队 建 设 的 全 局 对 领 导 的 重 要 基础 的新形 势
,
军 队非 党 化
、
非政治 化 和
”
“
军
搞 好 教育 训 练 的 同 时 充 分 发 挥 民兵 预备 役人 员分 布 广 人
队 国 家化 等错 误 思 潮
,
”
进 一 步巩 固 深入 学
“ ,
习 实践科 学发展
, ,
数 多 有 组 织 战 斗 力 强 的 优 势 引 导 广 大 民 兵 预 备役 人 员
,
“
”
,
充 分 考 虑 突 发 事件 的 复 杂性 艰 苦 性 和 残 酷 性 设 置 逼 真 的 环 境 组 织 民 兵 预 备 役部 队 开 展 快 速 动 员 集 结 应 对 突 发
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突出“三个层面”

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突出“三个层面”作者:董利勇池传华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防和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优化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环境,科学确定国防和经济建设资源配置,积极创新国防和经济建设体制机制,确保国防和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世界强国的两驾并驾齐驱的马车。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防和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优化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环境,科学确定国防和经济建设资源配置,积极创新国防和经济建设体制机制,确保国防和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一、战略环境层面的协调发展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所面临的内外部的大环境、大气候的总和,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要与世界战略格局相协调。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整体战略格局对我不利,虽然我国急需恢复国民经济,但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难免一战的情况下,国家加大了国防投入。
高额的国防支出有力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达到了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目的,同时也为此后较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创造了条件,对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今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合作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握住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兼顾国防和经济发展。
二要与国家战略发展相协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实行战略性转变,强调军队建设要在忍耐中求发展,服务并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大局。
国防支出占GDP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
这一方针为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创造了重要条件,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国防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国防建设

认清形势,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做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全面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为加快我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强化职责意识,夯实国防基础,完善国防制度,推进国防建设全面发展。
做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工作,认识要更到位。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强化责任,从严要求,全力推进,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责任要更落实。
做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务必抓紧抓实抓好。
要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军地双方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保障要更有力。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多元,各级要全力保障,狠抓落实,切实落实人员机构,落实保障经费,落实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水平。
要认清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毫不松懈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思想,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要坚持统筹兼顾,努力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整体水平。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好富民与强军的关系,统筹好应急与应战的关系,统筹好军需与民用的关系,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同步推进。
要加强军地合作,确保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坚持党管武装,很好地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好拥军优属政策措施。
要强化政府主体,政府一定要切实负起主管的责任,在抓经济建设同时,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建设;要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主导抓、军事机关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企事业单位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摘要】经济建设是国家富强的根基,国防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支柱。
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发展国防就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就难以保障。
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我国要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长远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
【关键字】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大关系。
和平时期,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对统筹、协调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
为此,应当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国防建设的基础前提是国家的经济建设,国民的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而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发展失去了平衡,就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受到威胁。
所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同步进行,同步发展,也就是说二者建设要统一。
有了统一建设的目的后还要实施建设的进程同时进步,国家战略是一个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
发展同步以后还要保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资源配置比例必须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这既是国家资源分配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国家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
两种资源比例配置得恰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否则,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人和武器是军队的统一体,而战士和武器以及部队的质量、战术方案,武器制造所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等等,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在依赖着经济的保证,经济条件对国防的建设、军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经济发展是国防现代化的垫脚石。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现状分析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应急应战能力
目录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解决后顾之忧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
通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国家防御能力,确保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助于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民族精神
通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
02
CHAPTER
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现状分析
03
国防后备力量参与多样化任务
国防后备力量积极参与国内外多样化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加强与友邻部队、地方应急力量的联合训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03
02
01
根据任务需求和部队部署,优化保障力量布局,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保障。
优化保障力量布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保障效率和质量,确保部队在遂行任务中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创新保障方式手段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保障力量建设,提高部队自我保障能力。
国防后备力量在国家面临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维护社会稳定。
应对突发事件
强化国防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源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如军事工业、科技研发等,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增长。
提升国际地位
拥有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更大话语权,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展望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精简篇)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sO100 1、少数干部和群众的国防法制意识不强。
在一些机关和部门,少数同志仍然存在着”落实国防法规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上自觉性不高,往往强调本单位、本行业的特殊性,而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
部分企业单位的领导偏重于落实《企业法》而忽视了《国防法》,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民兵是帮忙”,民兵工作摆不上位、挂不上号的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
一些家长也不支持子女参加民兵活动,个别适龄青年则一心想着外出打工挣钱,不愿意报名参军或加入民兵组织,等等。
2、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
如过去的法规曾规定,城市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编组民兵,而”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般不建民兵组织。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大中型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而临破产或倒闭,民兵组织有计划地向民营企业扩展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需要。
再比如,过去规定城市民兵工作经费主要靠企业统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民兵工作经费将逐渐走向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轨道。
因此,这就需要对现行法规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3、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难纠的现象。
少数村居对民兵、预备役工作不重视,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个别适龄青年不能依法进行兵役登记,甚至逃避兵役义务。
面对违反国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执法人员往往顾虑”关系”、”面子”,顶不住各种”说情风”,或者在处理上避重就轻,达不到惩治违法的目的,或者使案件久拖不决,最后不了了之。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自觉性。
首先,要认识到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法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可以提高国家在战时和平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增强国家的防御和保卫能力。
在面对各种安全威胁和突发事件时,后备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行动,协助正规军完成各项任务,保障国家安全。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可以通过后备力量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后备力量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强化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可以加强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通过后备力量建设,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社会氛围。
同时,后备力量的建设也可以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国家和地方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浅谈军分区系统在推进后备力量和经济社会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和经济社会建设融合发展中,可在两个方面有效发挥作
的经效发 挥作 用 。紧 紧 围绕 后 备 力量 “ 设祖 国 、保 卫祖 国 ”的双 重职 能任 务 ,加 建
在完善体制机 制方 面有效发挥作用 。充分发挥军地 双重 领导的优势 ,积极 协调地方党委 、政府 和有关部 门
图
。
O  ̄i改进民襄厘急 鱼建堡 几点思考 g|i l g
一 成都军 区动员部 谢绍 泉 余远 友 何 麟
民舞 萋组基本学 结。是社 担模一可 编是据科 定务 当确 负 础要 编 ,地 的结经 组依区 构。 济 任 规合 能
会发展状况 ,任务重则多编 ,任 务轻则少编 ,切实做到 “ 精干 、
状况 和遂行任务 的需要 ,突破 民 兵不脱离生产 的性质局 限 ,按照
“ 正规化建设 、专业化训练 、经
抢 险救 灾 、维 护社会 治安等 ,还 可 能 担 负许 多专 业 性 的 应 急任 务 。为此 ,要逐步增加各类 专业 技术分 队的编组 ,使组织结构更
常化教育 、军事化管理 、多样化
疋 曼
用。
望
制。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建设步伐 , 将国防后备力量建
设 经费纳入地方 财政 预算 ,解决 民兵预备役部 队执行维 护稳定 、抢险救灾 等应急任务 和参加 重大军事活动所需
是推进 国防后备力 量建设科学发展 的必然途径 。军分区 系统作为地方 一级 军事指挥机关 ,在推进 国防后备力 量
大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积极有效
地 推进 民兵 预备 役 队伍 参建 帮建 工作 ,在 经济 社会 建 设 发展 中提 升后 备力 量 的 “ 两个 能力 ” 。一 方 面 ,要 积极协调 地方党委政府把 参建帮建 纳入 经济社会发展总 体规 划 。按 照 “ 增 长 、调结 构 、促 改革 、惠 民生 ” 保 的总体要求 ,围绕企业改革改制 、重点项 目 建设 、应 急 维稳等任务 , 地 、就近 、成建 制用兵 ,推进经 济社 会 就
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相关制度

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相关制度【文档标题】: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制度概述【导语】:经开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
为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经开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下将详细阐述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相关制度。
一、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组织架构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经开区国防动员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指挥。
2.后备力量指挥部:负责组织、指导经开区后备力量的训练和管理。
3.基层武装部:负责经开区基层单位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作。
二、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征召制度1.征召对象:年满18周岁、具有经开区户籍的男性公民。
2.征召程序:按照国家法定程序,经开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发布征召公告,组织报名、审查、体检、政治考核等环节。
3.征召期限:根据国家规定,经开区后备力量的征召期限为2年。
三、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训练制度1.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政治教育等。
2.训练时间:每年组织不少于20天的集中训练。
3.训练考核:对后备力量的训练成果进行定期考核,确保训练质量。
四、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保障制度1.优惠政策:对参与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2.经济补偿:对在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3.社会保障:依法保障后备力量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
五、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的动员使用制度1.动员时机: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经开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决定动员时机。
2.动员程序: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发布动员命令,组织后备力量报到、集结、部署。
3.动员任务:根据国家要求,经开区后备力量主要承担支援地方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
总之,经开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制度旨在加强经开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
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钱运录
【期刊名称】《解放军理论学习》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工程,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钱运录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
【相关文献】
1.以新时代强军目标为统揽r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J], 周劲;王衍国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J], 李建印
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J], 王贺文
4.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J], 王大功
5.科学整合军地资源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J], 袁恺君;曾祥雕;张洪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强化国防后备力量构建区域经济跨越发
展
强化国防后备力量构建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我区地处**市东大门,辖区范围广、编兵任务重,是各级首长
和军事机关始终关注的一个地区。
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一、着眼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责任
(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
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我国的安全发展环境并不乐观。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对增强国家整
体防卫能力,提高战略威慑力,构建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
我们
必须紧紧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的脉搏,正确把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进一步丰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健全完善国防动
员体系,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蕴藏于民间战
争潜力的挖掘出来,把作战能力储备起来,提高应对多元化威胁的
能力,有效维护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富国与强军统一的现实要求。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建设强大国防、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的
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军地各级要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
二、紧贴形势任务变化,创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思路
一是坚持理论先导。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打得赢、不变质”为目标,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
对后备力量建设中遇到的平(战)时指挥体制、组训装协调发展、战
时力量使用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寻
求有效对策,努力形成在国防后备力量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大精神新思想新举措,不断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搞好统筹规划,从顶层搞好设计。
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
关系,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
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通盘考虑,扎实推进。
三是坚持科技主导。
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借助地方科研部门
集中、技术力量雄厚、信息设施先进的优势,搞好国防后备力量指
挥自动化建设,着力提高兵员的科技含量,尽快实现由人力密集型
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切实把国防后备
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四是坚持同步推进。
必须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坚定不移地走与现役
部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路子。
要坚决摒弃“后备后抓”、“后备后建”、“补充角色”的思想误区,牢固确立“首战
必用”、“首批运用”和“全程使用”的观念,把国防后备力量建
设标准定位在能直接参战支前上。
五是坚持“双应”一体。
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
的能力,必须按照“合成、精干、高效”的要求,把国防动员体制
与应急防灾体制统一起来,建立具备应急应战双重功能的国防后备
力量指挥体制;着眼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对应急应战任务预测
和分析,制定完善配套的方案和保障计划,落实人员、装备,把应
急训练与应战训练捆在一起抓,谋求“双应”能力功能同步增强。
三、围绕提高质量效益,突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点
一是编实建强各类队伍。
在组织布局上,加大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要目标和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民兵分队组建力度。
在兵员结构上,要把科技含量突出起来,要针对辖区内院校多、高新产业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