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下册数学知识,包括数字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数字的认识1. 复习1-100的数字,包括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2. 从0开始的整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3. 数字的大小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4.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

二、四则运算1. 复习加法和减法,掌握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表。

3. 使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问题的解决,包括实际问题。

三、几何图形1. 学习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包括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

2. 掌握几何图形的边、顶点、面等概念。

3. 通过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比较。

四、问题解决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购物问题、时间问题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运用游戏和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数字的认识1. 复习1-100的数字,包括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负整数的概念,并进行示范。

3. 练习数字的大小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4.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方法,以实际情境为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二课:加法和减法运算1. 复习单位数和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进行相关练习。

3. 练习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实际问题的解决。

第三课:乘法的基本概念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表。

2. 进行乘法口诀的背诵和练习。

3. 进行乘法表的填空练习,巩固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第四课:几何图形的认识1. 学习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名称和特征。

2. 运用实物或图片进行几何图形的展示和讲解。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青岛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设计人员:课程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

能解释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学生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能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法进行相互转换。

4、学生通过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学生通过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给定图形能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学生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对具体的实例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在实际活动中巩固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并能动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2)学案:根据校情、学情编制导学案。

(3)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4)试卷: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编制单元检测试卷。

2.实施手段(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市五四制中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

这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适用于三年级学生。

下面将针对该教材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进行详细介绍。

教案主题:三位数的认识和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读写三位数,并理解其每一位的意义。

2. 能够将三位数分解为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和。

3. 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三位数的问题。

4.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1. 认识三位数,理解每一位的意义。

2. 将三位数进行分解和组合。

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本《数与计算》下册。

2. 单元教学课件、实物或图片等教具。

3.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让学生猜测它代表的数量。

-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三位数中的位置和意义。

- 引导学生念出所给数字,并写出这个数字。

Step 2:三位数的分解(15分钟)- 教师画出一个三位数模型,并解释每个数字的位置和意义。

- 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并解释每个数字的位置和意义。

- 让学生自主分解出所给三位数的每个位上的数字,并写出分解结果。

Step 3:三位数的组合(15分钟)- 轻松自由地将不同的组合方法得到的数字写出来,并分享给同学。

- 让学生观察同学的答案,找出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组合方法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Step 4:三位数加法(20分钟)- 利用课件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 分享学生的解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5:三位数减法(20分钟)- 利用课件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 分享学生的解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6: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 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购物、旅行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2014.2《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张家台小学课程类型:基础性课型教学材料: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设计日期:2014-2适用年级:三年级学习内容及授课时间:1、万以上数的认识(8课时)2、年、月、日(5课时)3、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4、计算器(2课时)5、三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6、观察物体(3课时)7、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2课时)8、平行与相交(4课时)9、统计(3课时)10、总复习(5课时)【课程总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的方法,使100%的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并会估算。

2.通过经历笔算过程,使98%的学生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使99%的学生会看条形统计图,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

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辩一辩,做一做等活动,使98%的学生会辨认方向,能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

5.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法,使97%的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

6.结合具体内容,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使98%的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比较小数,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7.结合实物,通过观察、对比,使99%的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青岛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学期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学习方式:1、实践操作学习。

青岛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青岛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作者:————————————————————————————————日期: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青岛版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课时数:65课时设计者:郑文武【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下册数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丰富的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数与比大小- 数到1000以内的数;- 理解和运用数的大小比较的符号;- 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减法与加法- 计算减法和加法运算;- 运用减法和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符号;- 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分辨和辨认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5. 时钟与时间- 读懂和表示时钟上的时间;- 理解和计算时间的先后顺序;- 运用时钟和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性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方式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练:包括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项目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项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研究笔记:要求学生做好研究笔记,反思和总结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的大致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评估方式,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下课程纲要

三下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文登市高村小学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发教师:曲静于明辉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授课课时:79课时制订时间:2015.3一、课程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5.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区分支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6.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简介:该教学计划旨在为青岛地区的三年级学生设计数学课程,帮助他们全面掌握下学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到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计划:下面是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概述。

第一单元:加法运算教学内容:介绍数到100以内的加法运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数到100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活动:游戏、实际生活情景演示、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减法运算教学内容:介绍数到100以内的减法运算,包括借位和不借位的情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数到100以内的减法运算。

教学活动:游戏、实际生活情景演示、小组讨论。

第三单元:整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介绍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教学活动:实物演示、数轴练、小组讨论。

第四单元:长度和重量教学内容:介绍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和重量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活动:实物测量、问答练、小组讨论。

第五单元:几何图形教学内容:介绍面、点、线段、直线、封闭曲线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辨别常见的几何图形。

教学活动:图形识别游戏、实物展示、小组绘图。

第六单元:时间和日历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读法和日历的使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日历的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时间读写练、日历填写练、小组讨论。

总结:通过按照这个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我们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数学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课【教学材料】三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编写人员】刘霞【授课时间】建议课时61课时【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基本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大数,知道十进制,会改写大数;会认、读,写小数,会小数的加减;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会口算、估算、笔算三位乘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借助计算器尽兴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的关系。

知道24时计时法。

能力目标: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乘除法的计算的过程,会计算与情境相结合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目标: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以及数的计算与我们所学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空间与图形基本目标:1.能辨识两组或多组物体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在认识三线的基础上,能区分三线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规范作图。

能力目标: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拓展目标:能综合运用平行与相交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基本目标: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会整收集原始数据,会整理原始数据并能分析数据产生的过程。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拓展目标:学会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和分析问题,预测问题的能力四、实践活动基本目标:加深对乘除法等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初步链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

拓展目标:能自我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课程内容】:本册共划分了9个单元,数与代数共有6个单元,占全册学习内容的66%;空间与图形共有2个单元,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还有两个独立的综合与实践。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智慧广场 时间的周期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智慧广场 时间的周期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青岛版一、教材解析1.1 教材版本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智慧广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属于青岛市的教材版本。

1.2 教材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第二十八课《时间的周期问题》。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时间周期问题入手,深刻理解时间的周期性,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读出时间、估算时间和解决时间问题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时间感知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什么是时间周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和精确的测量方法;2.能够熟练读出时间,并能够进行时间的口头和书面表达;3.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应用能力。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具,导入时间的周期性概念。

例如张贴季节四季的图片或四季轮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的天气、语言习惯等都不同。

然后通过大屏幕或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日、周、月等时间也有周期性。

2.2 概念阐述接下来,我会具体讲解时间的各种概念,比如年、月、日,钟、分、秒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部分内容可以借助一些生动的比喻和例子,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

2.3 计算练习在学生掌握时间概念和换算关系之后,我会针对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进行阐述。

例如:1.分钟和秒的互换;2.整点和非整点的时间的表示;3.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转换;4.时间的加减运算等。

我还将以简单的例子进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方法。

2.4 拓展练习在学生练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之后,我会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例如钟面练习、时间快速取整、计算多元素实际问题等。

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5 总结归纳最后,我会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周率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时刻关注时间的周期性,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时间意识和计算能力。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录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1、对称现象2、轴对称图形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读数、写数2、大数的大小比较3、大数的改写4、求近似数5、编码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24时计时法2、时间的简单计算3、年、月、日第四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初步认识2、小数的大小比较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1、线段、直线和射线2、角的认识和度量3、角的分类第六单元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4、乘法的估算 5.探索规律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1、平行与相交2、距离第八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2、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4、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5、商不变的性质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1、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相遇问题3、解决问题第十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2、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一单元新校服-—条形统计图1、画条形统计图2、条形图统计图中数据表示的意义智慧广场--植树问题二、教材分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共11单元,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展开学习,“数与代数"包括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年、月、日、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第十单元混合运算,共7个单元;“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一单元对称、第五单元线和角、第七单元平行与相交,共3个单元;“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十一单元条形统计图,共1个单元。

由此可看,本学期以“数与代数”为主,加强孩子计算能力以及数感;三、单元分析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一课:数字的认识与运算(2课时)1. 教学目标:(1)认识千位数的五、六、七、八、九;(2)能够辨认千位数的大小;(3)学会千位数的加减运算;(4)了解数的相反数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千位数和运算;(2)难点:数的相反数的概念。

3. 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等千位数,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数值。

(2)讲解:向学生讲解千位数的命名规则和大小比较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千位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巩固认知。

(4)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并讲解相反数的特点和运算规则。

(5)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相反数的加减运算。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教师观察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千位数和进行运算,是否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是否能够熟练应用。

第二课:数的基本运算(2课时)第1页/共4页1. 教学目标:(1)掌握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能够灵活运用竖式计算进行加减运算;(3)理解加法和减法的逆算法;(4)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竖式加减法运算;(2)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节课讲的数的相反数,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讲解:向学生讲解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练习:设计一些竖式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讲解答题方法。

(4)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运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并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5)练习: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教师观察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进行竖式加减法运算,是否能够灵活应用运算方法,是否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十百”位的概念,熟练掌握数的基本运算。

(整数加减、进位借位、数轴刻度等)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速度。

四、教学方法1.康耐尔法教学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演示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目读法,然后写出对应的数及其读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3.教师设计各种计算题目,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和步骤。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5.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刻度的绘制方法和意义,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过程,学生对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同时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各项计算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练习,学生在数轴刻度的绘制和使用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且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和例题演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本教案主要是针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进行教学设计。

此教材采用五四制,一共有8个课时,涵盖了数与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数据的整理、数学文化、时钟及钱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出了一些课堂组织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目标分别为:1.掌握数字和字母的匹配和运用;2.掌握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掌握面积的比较和换算;4.掌握统计数据的表达和整理;5.了解数学文化知识;6.掌握时钟的基本知识;7.掌握钞票面值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二、教学准备1. 背景音乐:轻松惬意的音乐。

2. 教具: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教学PPT、相关绘本等。

3. 教材: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4.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要整洁明亮,气氛轻松和谐。

三、教学流程1. 引入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先播放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或用图片或故事等方式来带入。

2. 导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温故知新。

可以采用举例、提示等方式带学生回忆知识。

3. 重点讲解及学习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讲解。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4. 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学生的巩固练习。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适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课堂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并带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6. 布置作业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本节课的作业。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时间和质量,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本教学重点分别为:1.数字和字母的匹配和运用;2.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面积的比较和换算;4.统计数据的表达和整理;5.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6.时钟的基本知识;7.钞票面值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三下数学教学目标汇总青岛(具体)

三下数学教学目标汇总青岛(具体)

三下数学教学目标汇总青岛(具体)三下数学教学目标汇总青岛以下是三下数学教学的相关目标:1.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了解时钟和表面。

2.能够正确认读、书写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3.认识时、分,了解一小时等于60分钟。

4.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方法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克和1千克的关系。

5.能够使用加减法进行重量和时间的测量。

6.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熟练进行加法计算,并体会加法的简便性。

7.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对称轴,知道对称轴。

8.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9.结合实例理解周长的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0.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1.结合实例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方法,探索并掌握体积(或容积)单位及其进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2.掌握球和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会在生活中识别球、圆柱、圆锥。

13.能设计比较简单的图案;体会图形的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会制作、装饰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案。

14.结合实例感知物体有确定的形状;会看由几何体构成的物体;能用线条或色彩形象地表现物体重叠的美丽图案。

15.能对简单物体的高、宽、厚、展开图进行测量;会正确地展开和折叠物体;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物体的形状。

16.会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看懂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题;能解释一些求物体面积的方法。

17.能看懂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看简单的统计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18.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

19.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简单的故事。

20.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的过程,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青岛版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课时数:65课时设计者:郑文武【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6.在算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在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使用的是青岛版的新教材,共设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本册教材精选了学生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注意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在“数与代数”领域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数乘两位数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安排了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空间与图形”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理解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共安排2次。

在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中,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尽量和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力求使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各方面的培养目标能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得以落实,让数学内容更加贴进学生生活。

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

如“采访果蔬会”、“美丽的街景”等素材展示了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热闹的民俗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我家买新房子啦”、“家居中的学问”则是通过介绍新家的面积以及家居中的一些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练习中选取“幼虫变成蝴蝶的时间”、“各种常见标志”、“服装订单”、“估树叶的面积”、“列车时刻表”、“张健横渡渤海湾”、“卡车载物的限制高度”等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增长对生活和社会的见识。

(一)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数乘两位数,认识年月日和小数;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统计知识方面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吸引学生的情景模式,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注重体验过程,在活动中加深理解。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第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第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程实施】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重视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式“三效课堂”基本式。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为主,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策略1.师生共同分享学期《课程纲要》,认识《课程纲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学期中尝试对照《课程纲要》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以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认知。

注重知识的迁移,掌握运算规律和方法。

3.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重视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的能力。

4.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创新意识。

5.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6.认真完成堂清、日清、周清、月清。

做题时进一步完善审题的方法,养成认真纠错的好习惯。

7.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借助题卡,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每日口算5分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8.充分利用学具空间与图形部分及算理和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9.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让学生收集家庭中一些物品的重量来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10. 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程评价】课程的评价要与课程目标匹配,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习惯养成、过程作业与单元测试。

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本学期学业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终结评价两部分。

日常评价体现在星级评价表中,以加星为主要记录方式。

与学生德育习惯共同呈现于学生成长《足迹》评语中。

终结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在试卷上。

成绩≥90分为优秀(A),75-89分为良好(B),60-74分为及格(C),低于60分为不及格(D)。

不及格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补考。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数与代数的评价:1.计算的评价方式可分为平时的练习评价和竞赛式的评价,评价既要有横向的比较,也要看个人纵向的发展。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2.其他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基本体现在练习中:包括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平时测验等。

3.在期末的纸笔测验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基本技能的应用等。

总之,对数与代数的评价,应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对于口算、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等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利用班级文化版面,不仅有张贴、公示等形式,更注重开展活动:如计算比赛、解决问题比赛、实践操作比赛等,以活动促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数学综合素养。

图形与几何的评价:对空间与图形的评价要结合只管素材和生活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测量的掌握。

3.通过纸笔测验,了解学生的全方面的学习水平:包括对图形的认识、估量、测量、计算等。

统计与概率的评价:结合生活情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综合与实践的评价:1.在具体的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评价学生能否把握数学与生活的简单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