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

里瘫病(里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之阳早格格创做路径证明:本路径切合于西医诊疗为里瘫病(里神经炎)的患者.一、里瘫病中医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中医诊疗:第一诊疗为里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疗:第一诊疗为里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疗依据1.徐病诊疗中医诊疗尺度:参照一般下等培养“十五"国家级筹备课本《针灸教》(石教敏主编,华夏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徐病分期(1)慢性期:收病15天以内.(2)回复期:收病16天至6个月(收病半月…里肌连戴疏通出现).(3)联动期战痉挛期:收病6个月以上(里肌连戴疏通出现以来).3.证候诊疗参照“国家中医药管制局‘十一五’沉面博科协做组里瘫病(里神经炎)诊疗筹备”.1. 风热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真血瘀证:(三)治疗筹备的采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制局‘十一五’沉面博科协做组里瘫病(里神经炎)诊疗筹备”.1.诊疗精确,第一诊疗为里瘫病(里神经炎).2.患者切合并交受中医治疗.(四)尺度住院日为≤14天.(五)加进路径尺度1.第一诊疗必须切合里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2.门诊治疗疗效短安者.3.患者共时并收其余徐病,但是正在治疗功夫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做用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过程真施时,不妨加进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克不迭加进本路径:(1)有脚术指征者(2)颅脑益伤者(3)治疗部位有宽沉皮肤益伤或者皮肤病者(4)曾交受颅脑脚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教瞅察四诊合参,支集该病种分歧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性.注意证候的动向变更.(七)进院查看名目1.必须的查看名目(1)脑CT、MRI查看仄常.(2)血惯例、尿惯例、便惯例(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量、风干系列.(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者胸部X线片2.可采用的查看名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八)治疗要领1.针灸疗法(1)紧解类脚法(2)整复类脚法2.拔罐疗法3.推拿脚法4.其余中治法:割治、敷揭、熏蒸、涂揩、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进、穴位埋线.5.辨证采用心服中药汤剂风热袭络证:祛风集热,温经通络.风热袭络证:疏风浑热,活血通络.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气真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6.物理治疗:黑中线映照、蜡疗、超声药物透进、电磁疗法等.7.疏通疗法8.其余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脱火、营养神经等药物对于症治疗.(九)出院尺度1.临床症状消得或者明隐佳转.2.凡是死计本领基础回复.3.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并收症.(十)有无变同及本果分解1.病情加沉,需要延少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余系统徐病者,住院功夫病情加沉,需要特殊处理,引导住院时间延少、费用减少.3.治疗历程中爆收了病情变更,出现宽沉并收症,退出本路径.4.果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做用本路径的真止,退出本路径.路径示例里瘫病-里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风热袭络证)第1天心评估查看:心化验类查看:心血惯例心尿惯例心肝功心肾功心空背血糖心心影像教查看:心胸片心颅脑CT 心MRI 心心电图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2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3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4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第5~7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 20%苦露醇 250ml ivdrip qd心 0.9% NS 250ml+七叶黑苷钠20mg ivdrip qd心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心中医特性治疗:心穴位注射疗法3:00pm心割治疗法3:00pm心穴位揭敷治疗3:00pm心刺络搁血3:00pm心拔罐治疗3:00pm心其余第8~10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甲钴胺片 0.5 mg tid po.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心中医特性治疗:心穴位注射疗法3:00pm心割治疗法3:00pm心穴位揭敷治疗3:00pm心刺络搁血3:00pm心拔罐治疗3:00pm心其余心其余第11~13天心治疗步伐:心药物治疗心中药汤剂: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每日一剂火煎至400ml,分早早二次饭后温服)心中成药:心大活络丸9g po bid、心芪龙胶囊 4粒po bid心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心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心0.9% NS 250ml+灯盏花素40mg ivdrip qd心其余:心西药:心甲钴胺片 0.5 mg tid po.心其余:心非药物疗法心脚法制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里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者坐位③脚法:按揉法、面拨、拿法、揩法、拍法,15min,qd.④与穴:攒竹、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要领:泻法,5min,qd.心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集热,通络止痛.针刺与穴:鱼腰四黑翳风牵正、颊车天仓风池肩井、大椎直池中闭合谷单侧与穴,风池、直池中闭用泻法,颊车、天仓用补法,余穴仄补仄泻法,电针连绝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恬静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艾灸与穴:大椎至阳单侧与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博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进艾腔内按真,应用绷戴牢固于治疗部位.挨开电源开闭,将连交灸头的插头,拔出主机插座中,按下“开用”开闭,安排输出枢纽,从矮档开初,5--10分钟后,转动“测温变换”瞅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恬静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戚息1-2天.心物理治疗:心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心微波:10min/次,1次/日心大圆辐射,距离里部10cm,微热量(40~60W).心其余心病愈治疗:30min,Bid里部功能锻炼:以里部肌力锻炼为主要脚段的百般功法操.心中医特性治疗:心穴位注射疗法3:00pm心割治疗法3:00pm心穴位揭敷治疗3:00pm心刺络搁血3:00pm心拔罐治疗3:00pm心其余心其余。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7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7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临床路径 - 副本

面瘫临床路径 - 副本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一、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主板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四)症候诊断1.风寒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有面部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沫,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案1.体针疗法(1)急性期治法:疏风袪邪,通经活络。

(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取穴:以局部+远道取穴为主,取健侧穴位。

阳白四白颧髎颊车透地仓翳风合谷足三里双太冲双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味觉减退加舌根点刺放血,恢复期及联动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面瘫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ppt课件

面瘫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ppt课件
• 其他如穴位贴敷、中药塌渍等治疗根据病情选择。
• 1.风寒袭络证 •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 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 2.风热袭络证 •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 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 (3)脑CT、MRI 检查正常。
•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发病半月---面 肌连带运动出现)。
•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面肌连 带运动出现以后)。
•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 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 随症配穴:舌前 2/3 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
列成两排(约针 8-10 针),留针 30 分钟。
•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 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 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 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
• 金银花25g、连翘15g、葛根20g、羌活10g、僵蚕20g、蝉蜕 15g、赤芍15g、防风10g、野菊花15g、桂枝6g、甘草6g。风 寒证加荆芥、麻黄、杏仁;风热证加黄芩、生石膏、知母;风 痰证加制白附子、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气虚血瘀证加 黄芪、太子参、丹参、川芎、土鳖虫等。
• (四)西药治疗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疗及注意事项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疗及注意事项
③中药熏蒸:祛风通络,可选用:艾叶、蝉蜕、红花、伸筋草、当归、 防风、苏叶、蜈蚣等,患处熏蒸。
④微波治疗:患侧局部微波照射,每次20min。 ⑤刮痧:取背部膀胱经进行刮痧;以局部皮肤出现痧点为度。 ⑥烫熨治疗:用烫熨治疗包或烫熨治疗贴于患处行烫熨治疗。
(二)中药治疗
两证均可用牵正散加减 全蝎2 僵蚕9 白附子6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诊疗及注意事项
• 市中医院针灸科
金匮翼——
足阳明脉,循颊车;手太阳脉, 循颈上颊。二经俱受风寒,筋骨 引颊,令人口喎僻,目不能正视。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 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完 骨处疼痛或发热。
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二)中药治疗
(三)西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
1.体针 2.浅针 3.电针 4.皮肤针 5.火罐 6.温针灸 7.其他
1.体针
分型治法:
①风寒袭络证:
→祛风散寒,疏经活络
取健侧合谷、患侧风池、阳白、翳风、四白、地仓、颊车等穴,以泻法 为主。
②风热袭络证:
→散风清热,疏经活络
2.风热袭络证
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突发一侧面部 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干或苦,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干 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3.风痰阻络证
突发一侧面部板滞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能,形体肥胖,胸闷 痰多,困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身重,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
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 细弱。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及本科室优化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ICD-10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根据病情需要,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肝肾功能等。

(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1)针刺以面部和手足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根据辨证,适时配合温针、神灯照射、电针、闪罐等。

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

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石学敏(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 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唔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

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①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

面神经受累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伴发症状,如膝状神经节病变出现Hunt综合征,表现周围性面瘫,伴同侧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

②中枢性面瘫: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皮质延髓束)和偏瘫(皮质脊髓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袭络证:常有突受风寒之邪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眼不能合,流泪,口角歪斜;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证: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突发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干或苦,小便赤,可伴恶风,头痛;舌质红,苔黄干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

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

针灸科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针灸科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瘫痪、无力、表情不自然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是面瘫病的中医临床路径。

一、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2、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

1、急性起病,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 现象阳性(用力紧闭双眼时,眼球转向外上方),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

3、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面瘫)、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中药治疗1、风寒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和营。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风热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3、风痰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裹,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

(二)针灸治疗1、针刺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配穴:风寒阻络配风池、列缺;风热阻络配外关、曲池;风痰阻络配丰隆、足三里。

操作:面部穴位多采用浅刺、平刺,手法宜轻;合谷穴采用泻法。

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个疗程。

面瘫临床路径(徐州)

面瘫临床路径(徐州)

专科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2014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2014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2014面瘫中医临床路径繁峙县中医院针灸科目录1.面瘫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2.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3)3.面瘫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4.面瘫中医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7)5.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评价表 (8)面瘫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一、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机构:组长:杨玉柱副组长:张绍祖成员:李文锋樊星辰杨振伟李双亮二、职责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面瘫中医临床路径》的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相关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科室路径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工作相关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

4.指导并监督科室开展工作。

三、实施计划(一)学习科室人员认真学习《面瘫中医临床路径》,方式以自学为主。

(二)实施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2.领导小组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四、分析评价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报送医院医务科。

2.对临床路径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繁峙县中医院针灸科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TCD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

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 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风热阻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得患者、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得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她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八)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她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6。

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8.其她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九)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得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她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得执行,退出本路径。

路径示例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风热袭络证)第1天口评估检查:口化验类检查:口血常规口尿常规口肝功口肾功口空腹血糖口口影像学检查: 口胸片口颅脑CT 口MRI 口心电图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大秦艽汤加减。

(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大活络丸9g po bid、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ivdrip qd口0。

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20%甘露醇250ml ivdrip qd口0.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口 0、9% NS 2ml+甲钴胺0.5 mg iv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

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 d、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 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她口康复治疗:30min,Bid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得得各类功法操。

第2天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大秦艽汤加减。

(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大活络丸9g po bid、口芪龙胶囊4粒po bid口0、9% NS 250ml+疏血通6mlivdrip qd口0。

9%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 20%甘露醇250mlivdrip qd口0。

9%NS 250ml+七叶皂苷钠 20mgivdrip qd口0。

9% NS 2ml+甲钴胺 0。

5 mg iv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

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 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口物理治疗: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口其她口康复治疗:30min,Bid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得得各类功法操、第3天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大秦艽汤加减。

(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大活络丸9g po bid、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口0。

9%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口0。

9% NS 250ml+血塞通0、4g 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20%甘露醇250ml ivdrip qd口 0。

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 20mg ivdrip qd口 0.9% NS 2ml+甲钴胺0。

5 mg iv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

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 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她口康复治疗:30min,Bid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得得各类功法操。

第4天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大秦艽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大活络丸9g pobid、口芪龙胶囊 4粒pobid口0.9% NS 250ml+疏血通6ml ivdrip qd口0、9% NS 250ml+血塞通0.4g ivdrip qd口0。

9% NS 250ml+灯盏花素 40mg 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口0.9%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ivd rip qd口 0.9% NS 2ml+甲钴胺 0。

5 mg iv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 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她口康复治疗:30min,Bid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得得各类功法操。

第5~7天口治疗措施:口药物治疗口中药汤剂:口大秦艽汤加减。

(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口中成药:口大活络丸9g po bid、口芪龙胶囊4粒pobid口0、9% NS 250ml+疏血通6ml ivdrip qd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ivdrip qd口其她:口西药: 口 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口 0。

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 20mg ivdrip qd口 0。

9% NS 2ml+甲钴胺 0。

5 mgiv qd口其她:口非药物疗法口手法治疗:20min,qd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 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蜡盘法,温度(45~55℃)口微波:10min/次,1次/日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