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我馆馆藏文物(人教版+湘版)

合集下载

长沙历史博物馆文物介绍

长沙历史博物馆文物介绍

长沙历史博物馆文物介绍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1. 文物概况•素纱襌衣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之一。

它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精缫的蚕丝织造而成。

其重量极轻,仅重49克。

这在当时的纺织技术下是非常惊人的成就。

2. 制作工艺•汉代的纺织工匠们采用了高超的缫丝和织造技术。

他们精心挑选优质的蚕茧,经过多道复杂的缫丝工序,得到极细的蚕丝。

在织造过程中,运用了平纹交织的方法,经纬线排列均匀、细密,才得以织造出如此轻薄、通透的衣物。

这种工艺反映了当时长沙地区纺织业的高度发达。

3. 文化意义•素纱襌衣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服饰,更是汉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它的轻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优雅、飘逸之美的追求。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汉代贵族的生活风貌,是研究汉代服饰文化、社会阶层和纺织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二、人面纹方鼎1. 文物外观•人面纹方鼎是一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

它的鼎身为方形,四足呈柱状。

鼎的四面都铸有人面纹饰,人面轮廓清晰,五官分明,神态庄重。

这种将人面作为主要纹饰的青铜器在国内极为少见。

2. 制作年代与文化背景•人面纹方鼎制作于商代晚期,反映了当时长沙地区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商代晚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在长沙地区出现这样精美的青铜器,说明该地区已经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吸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3. 历史价值•这件方鼎对于研究商代晚期长沙地区的文化交流、宗教信仰和青铜铸造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面纹饰可能与当时的宗教祭祀有关,通过研究人面纹方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商代晚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

三、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1. 文物特征•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壶身圆润,有短流和曲柄。

壶身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

最具特色的是壶身上的褐彩诗文装饰。

这些诗文多为民间流行的诗歌、谚语等,字体随意、洒脱,充满了生活气息。

2. 艺术价值•它将陶瓷工艺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的地位、内容及影响,掌握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伟大贡献;(2)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寻宝的方式展开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国宝守护人的讲解、观看相关视频以及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理解,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4)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的表格,巩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感受这一时期璀璨的文化成就,在此基础上升华主题,落脚到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应在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本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书画艺术修养,对书法、绘画的鉴赏能力比较薄弱,这也增加了教学难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国家宝藏》开场视频播放视频,提问学生:这是之前很火的综艺节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国家宝藏》。

师:国家宝藏邀请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它让国宝级的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

里面有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我们有多年轻呢?生:上下五千年。

师:5000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去探索这一时期璀璨的科技与文化。

师:那首先回忆一下,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怎样的?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中出现的文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中出现的文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中出现的文物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书中提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代表着古代文明的辉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件七年级历史书中出现的文物,并分析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一件文物是出土于战国时期的铜矛。

这件文物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战国时期的铸铜工艺水平和军事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件铜矛的锋利和华丽程度可以看出楚国当时的繁荣和强盛,它的出土对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的军事、文化和政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件文物是秦始皇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其陪葬而建立的,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通过这些兵马俑我们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军事设备和建筑水平。

兵马俑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秦代军事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

第三件文物是出土于汉代的帛书。

帛书是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它们是以蚕丝织成的书写材料,因此能够保存下来的帛书是非常珍贵的。

汉代的帛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和科学知识,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物,七年级历史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文物,如唐代的陶塑和宋代的瓷器等。

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们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中介绍的文物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辉煌成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宝贵的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浅谈对初中历史部编教材中文物类插图的使用与思考——以七上第7课《战国铜壶》组图为例

浅谈对初中历史部编教材中文物类插图的使用与思考——以七上第7课《战国铜壶》组图为例

图1:《战国铜壶》组图
查阅《教师教学用书》,其对铜壶图纹介绍如,“这件铜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图像对称。

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

第一层左边是一幅竞射图,右边是采桑图
汉朝扬雄在《解嘲》中写到:“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无论是宏观渲染,还是微观勾勒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的插图,架设了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桥梁,显示出课本插图润物细无声、抽象于有形的独特效果。

作为教师,应充分展现图片教学的特殊功能,巧妙释放学生历史思维的“翅膀”。

图2:《青铜圆壶器颈部分的采桑图》
通过网络搜索,我发现《如果国宝会说话》目中的一期介绍的正是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镶嵌红铜的采桑、弋射、饮宴、水陆攻战纹青铜圆壶。

目称其为“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详细的文案解答了我的疑惑。

首先是嵌错法,“嵌错”就是“嵌红铜”,即在铸造好的青铜器表面嵌入红铜材料的丝片,再用错石在青铜器表面错光磨平,从而构成了纹饰图案或文字,是一种制作青铜器的复杂工。

第二,在介绍图纹时,首先详细讲述了第三层的水陆攻战图,“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

初中人教版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初中人教版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J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 上册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P2 P2 2.2. 类人猿类人猿 P2 P2 3.3. 北京人北京人 P3-4 P3-4 4.4.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 P4-5 P4-5 5.5. 远古的石器远古的石器 P6 P6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 1.1. 阿姆渡的原始农耕阿姆渡的原始农耕 P7-8 P7-8 2.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P8-9 P8-9 3.3. 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P9-10 P9-10 第3课 华夏之祖华夏之祖 1.1. 炎黄战蚩尤炎黄战蚩尤 P12-13 P12-13 2.2. 黄帝—人文初祖黄帝—人文初祖 P13-14 P13-14 3.3. 尧舜禹的“禅让”尧舜禹的“禅让” P14-15 P14-15 4.4. 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 P15 P15 5.5. 原始社会结束原始社会结束 P15 P15 6.6. 可供嫘祖选择的衣料可供嫘祖选择的衣料 P16 P16 活动课一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寻找历史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的兴亡 1.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P20 P20 2.2. 夏朝的兴衰夏朝的兴衰 P20-21 P20-21 3.3. 商汤灭夏商汤灭夏 P21 P21 4.4. 商朝建立商朝建立 P21 P215.5.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P23 P236.6. 商朝灭亡商朝灭亡 P23 P237.7. 周朝建立(西周)周朝建立(西周) P23 P23 8.8.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 P24 P24 9.9. 西周灭亡西周灭亡 P24 P24 10.10. 最早的宫殿遗址最早的宫殿遗址 P25 P25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灿烂的青铜文明 1.1. 商朝司母戊鼎商朝司母戊鼎 P26 P26 2.2.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P26-27 P26-27 3.3.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P27 P27 4.4. 奴隶的悲惨生活奴隶的悲惨生活 P28 P28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1.1. 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P30 P302.2. 齐桓公成为春秋是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成为春秋是第一个霸主 P31 P313.3. 晋文公晋文公 P31-32 P31-324.4. 勾践卧薪尝胆勾践卧薪尝胆 P32 P325.5. 战国七雄战国七雄 P33 P336.6. 桂陵之战桂陵之战 P33 P337.7.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 P34 P348.8. 诸侯争霸时打仗的“小车”诸侯争霸时打仗的“小车” P35 P35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大变革的时代 1.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P36-37 P36-37 2.2. 都江堰都江堰 P37-36 P37-36 3.3.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P37 P37 P37、、P38-39 4.4. “铁氏三兄弟”的区别“铁氏三兄弟”的区别 P40 P40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1. 文字的演变文字的演变 P41 P412.2.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P42-43 P42-433.3. 扁鹊扁鹊 P43 P434.4. 屈原和“钟鼓之乐”屈原和“钟鼓之乐” P43-44 P43-445.5. 占卜和甲骨文占卜和甲骨文 P45 P45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1. 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P46-47 P46-47 2.2. 思想家老子思想家老子 P47 P473.3. 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家创始人墨子 P48 P484.4.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孟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孟子 P48 P485.5. 道家庄子道家庄子 P49 P496.6. 法家韩非法家韩非 P49 P497.7. 兵家孙武兵家孙武 P49 P498.8. 曲阜三孔曲阜三孔 P51 P51 活动课二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 1.1. 秦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 P56 P562.2.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P56-57 P56-573.3. 巩固统一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 P57-58 P57-584.4. 北筑长城和开放南疆北筑长城和开放南疆 P59 P595.5. 秦代度量衡秦代度量衡 P61 P61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伐无道,诛暴秦” 1.1. 秦的暴政秦的暴政 P62-63 P62-63 2.2. 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P63-64 P63-64 3.3.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P64-65 P64-65 4.4. 秦朝灭亡秦朝灭亡 P64 P645.5. 刘邦建立汉朝(西汉)刘邦建立汉朝(西汉) P64 P646.6. 项羽和刘邦争夺王位项羽和刘邦争夺王位 P65 P657.7. 秦汉长城的修筑秦汉长城的修筑 P66 P66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 1.1.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 P67-68 P67-682.2. 汉武帝(刘彻)的大一统汉武帝(刘彻)的大一统 P68-69 P68-693.3. 东汉的统治东汉的统治 P69-70 P69-704.4. 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史称西汉)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史称西汉) P70 P705.5. 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P70 P706.6. 牛车地位的变化牛车地位的变化 P71 P71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两汉经济的发展 1.1. 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王景) P72-73 P72-73 2.2. 农业的进步农业的进步 P73 P733.3. 汉代丝织品使用提花机汉代丝织品使用提花机 P73 P734.4. 冶铁技术冶铁技术 P74 P745.5.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P74 P746.6. 汉代炒钢汉代炒钢 P76 P76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1. 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族)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族) P77-78 P77-782.2.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P78-79 P78-793.3. 昭君出塞昭君出塞 P77 P77 P77、、P79-804.4. 华丽的匈奴妇女头饰华丽的匈奴妇女头饰 P81 P81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1. 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 P82-83 P82-832.2. 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P83 P833.3.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P83-84 P83-844.4. 班超经营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P84-85 P84-855.5. 汉武帝得“天马”汉武帝得“天马” P86 P86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1. 纸的发明纸的发明 P87 P87 2.2. 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P87 3.3.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 P88 P884.4. 科学家张衡科学家张衡 地动仪地动仪 P88-89 P88-895.5. 华佗华佗 五禽戏、麻沸散五禽戏、麻沸散 P89 P896.6. 张仲景(医圣)张仲景(医圣)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P89-90 P89-907.7. “册”“编”“卷”的来历“册”“编”“卷”的来历 P91 P91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1. 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P92 P92 2.2. 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入 P92 P92 3.3. 道教的兴起道教的兴起 P93 P93 4.4. 王充《论衡》王充《论衡》 P93-94 P93-94 5.5.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和《史记》 P94 P94 6.6. 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P95 P95 7.7. 塔的来历塔的来历 P96 P96活动课三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1.1.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 P102 P102 2.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P102-103 P102-103 3.3.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P103-104 P103-104 4.4. 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鼎立的形成 P105-106 P105-106 5.5. 曹丕建魏曹丕建魏 P105 P1056.6. 刘备建楚刘备建楚 P105 P1057.7. 孙权建吴孙权建吴 P105 P1058.8. 《临海水土志》《临海水土志》 P106 P1069.9. 锦、绣、绢、纱锦、绣、绢、纱 P107 P107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1.1. 蜀汉灭亡蜀汉灭亡 P108 P1082.2. 司马炎篡夺王位建立晋朝司马炎篡夺王位建立晋朝 P108 P1083.3.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 P108 P1084.4. 内迁的各族内迁的各族 P109 P1095.5. 西晋灭亡西晋灭亡 P109 P1096.6.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P109-111 P109-1117.7. 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P110 P1108.8. 前秦统治瓦解前秦统治瓦解 P111 P1119.9. 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P111 P111 10.10. 青瓷的来历青瓷的来历 P113 P113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1. 北魏的冯太后北魏的冯太后 P114 P1142.2. 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 P114 P1143.3. 民族的融合民族的融合 P114-115 P114-1154.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P115 P1155.5.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P115-116 P115-1166.6. 品种多样的饼食品种多样的饼食 P117 P117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1. 祖冲之祖冲之 圆周率、《辍术》、千里船、水碓磨水碓磨 P118-119 P118-119 2.2. 贾思勰《齐民要术》贾思勰《齐民要术》 P119-120 P119-120 3.3. 郦道元《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 P120 P1204.4. 神奇的小棍神奇的小棍 P121 P121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1. 东晋王羲之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兰亭序》 P122 P1222.2. 顾恺之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P123 P1233.3. 佛教的盛行佛教的盛行 P124 P1244.4. 反对佛教—南朝范缜《神灭论》反对佛教—南朝范缜《神灭论》 P124 P1245.5. 辉煌的石窟艺术辉煌的石窟艺术 P124-125 P124-1256.6.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 P126 P126活动课四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J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 下册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繁荣一时的隋朝 1.1. 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灭亡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灭亡 P2 P2 2.2. 南北重归统一南北重归统一 P2 P2 3.3.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 P2-4 P2-4 4.4. 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 P4-5 P4-5 5.5. 含嘉仓含嘉仓 P6 P6第2课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1.1. 隋的灭亡隋的灭亡 P7 P7 2.2. 唐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 P7 P73.3. 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 P8-9 P8-94.4. “房谋杜断”、魏征“房谋杜断”、魏征 P8-9 P8-95.5. 女皇武则天女皇武则天 P9-10 P9-106.6. 昭陵六骏浮雕昭陵六骏浮雕 P11 P11 第3课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1.1. 杜甫的《忆昔》杜甫的《忆昔》 P12 P12 2.2. 开元之治(唐玄宗)开元之治(唐玄宗) P12-13 P12-13 3.3.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P13 P13 4.4. 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P13 P13 5.5. 曲猿犁曲猿犁 P13 P13 6.6. 唐三彩唐三彩 P14 P14 P14、、P167.7. 唐盛世经济的繁荣唐盛世经济的繁荣 P13-15 P13-158.8. 唐朝的衰亡唐朝的衰亡 P15 P15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 1.1. 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诞生 P17 P17 2.2. 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完善 P18 P18 3.3.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 P19-20 P19-20 4.4. 最大最重的石头书最大最重的石头书 P21 P21 第5课 “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 1.1. 唐朝初年唐朝初年 东突厥东突厥 P22 P222.2. 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P22 P223.3.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P23-24 P23-244.4.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P24 P245.5. 回纥(新疆维吾尔族祖先)的勃兴回纥(新疆维吾尔族祖先)的勃兴 P24-25 P24-256.6. 靺鞨族靺鞨族 P25-26 P25-267.7. 六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六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P26 P268.8.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 P27 P27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 1.1. 《职贡图》《职贡图》 P28 P282.2.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中日友好往来)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中日友好往来) P29-31 P29-313.3. 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新罗的关系 P31 P314.4. 玄奘西游(中印友好往来)玄奘西游(中印友好往来) P31 P315.5. 《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 P31 P316.6. 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 P32 P32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1. 杜甫对李白所作的诗杜甫对李白所作的诗 P33 P33 2.2. 高超的建筑水平高超的建筑水平 P33-34 P33-34 3.3. 赵州桥赵州桥 P33-34 P33-34 4.4. 《金刚经》《金刚经》 P34 P34 5.5. 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P34-35 P34-35 6.6.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P35 P357.7. 诗仙李白诗仙李白 P35 P358.8. 诗圣杜甫诗圣杜甫 P35 P359.9. 白居易白居易 P36 P3610.10. 各式各样的桥各式各样的桥 P37 P3711.11. 赵州桥的拱桥赵州桥的拱桥 P37 P37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1. 颜真卿、柳公权颜真卿、柳公权 P38-39 P38-392.2. 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游春图》 P39 P393.3.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P39-40 P39-404.4.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P38 P38 P38、、P40-415.5. 《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舞》《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舞》P41 P416.6. 碑的产生和发展碑的产生和发展 P43 P43 活动课一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 契丹国的建立契丹国的建立 P50 P50 2.2. 宋朝的建立宋朝的建立 P50-51 P50-51 3.3.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P50 P50 4.4. 辽、宋、夏的和战辽、宋、夏的和战 P50-51 P50-51 5.5. 金(女真族)和南宋的对峙金(女真族)和南宋的对峙 P52-54 P52-54 6.6. 岳飞墓岳飞墓 P55 P55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 1.1. 南方农业发展南方农业发展 P56 P56 2.2.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P57-58 P57-58 3.3. 南方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的繁荣 P58-59 P58-59 4.4. 冰裂纹(哥窑)冰裂纹(哥窑) P60 P60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1. 妇女缠足妇女缠足 P61 P61 2.2. 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P61-63 P61-63 3.3. 热闹的瓦子热闹的瓦子 P63 P63 4.4.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P64 P64 5.5. 从实心皮球到充气足球从实心皮球到充气足球 P65 P65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P66-67 P66-67 2.2. 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建立元朝 P67 P67 3.3. 文天祥文天祥 P67 P67 4.4. 元朝的发展元朝的发展 P68 P68 5.5. 民族融合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 P69-70 P69-70 6.6. 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 P71 P71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1. 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P72 P72 2.2.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P73-74 P73-74 3.3. 沈括和郭守敬沈括和郭守敬 P74 P74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1.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P77-78 P77-78 2.2.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P79 P79 3.3. 关汉卿《窦娥冤》关汉卿《窦娥冤》P79-80 P79-80 4.4. 宋词和元曲宋词和元曲 P78-80 P78-80 5.5.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P80 P80 6.6. 画家赵孟頫《秋交饮马图》画家赵孟頫《秋交饮马图》 P80 P807.7. “宋四家”“宋四家” P81 P81 活动课二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 1.1. 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 P88 P88 2.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P88-90 P88-90 3.3. 锦衣卫锦衣卫 P89 P89 4.4. 八股文八股文 P89-90 P89-90 5.5. 靖难之役靖难之役 P90 P90 6.6. 迁都北京迁都北京 P90 P90 7.7. 朱棣称帝(明成祖)朱棣称帝(明成祖) P91 P91 8.8.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P91 P91 9.9.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 P92 P9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1.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P93-96 P93-96 2.2.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 P96 P96 3.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P97 P97 4.4. 澳门妈祖阁澳门妈祖阁 P98 P98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 1.1. 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P99-100 P99-100 2.2. 清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 P100 P100 3.3. 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 P100-101 P100-101 4.4. 文字狱文字狱 P101 P101 5.5.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 P102 P102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1.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P103 P103 2.2.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 P103-104 P103-1043.3. 雅克萨之战(中俄)雅克萨之战(中俄) P105-106 P105-1064.4. 平等商议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平等商议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P106 P1065.5. 大将军铜炮大将军铜炮 P108 P108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1.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P109-110 P109-110 2.2.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P111 P111 3.3.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P111-112 P111-112 4.4. 清朝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P112-113 P112-113 5.5.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P114 P114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1. 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 P115-117 P115-117 2.2. “闭关守国”的政策“闭关守国”的政策 P118-119 P118-119 3.3. 元宝和货币元宝和货币 P120 P120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1. 宏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宏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P121-122 P121-122 2.2. 李时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纲目》 P122-123 P122-123 3.3. 宋应星《天工开物》宋应星《天工开物》 P123-124 P123-124 4.4.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P124 P124 5.5. 琉璃瓦和汉白玉琉璃瓦和汉白玉 P126 P126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1.1. 罗贯中《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演义》 P127 P1272.2. 施耐庵《水浒传》施耐庵《水浒传》 P128 P1283.3. 吴承恩《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 P128 P1284.4. 曹雪芹《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 P128 P1285.5. 戏曲的繁荣戏曲的繁荣 P129-130 P129-1306.6. 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 P129 P1297.7. 京剧京剧 P129 P1298.8. 书画的成就书画的成就 P129 P1299.9. 董其昌董其昌 P129 P129 10.10. 徐渭《墨葡萄图》徐渭《墨葡萄图》 P129 P129 11.11. 清朝“扬州八怪”清朝“扬州八怪” P129 P129 12.12. 郑板桥《兰竹桥》郑板桥《兰竹桥》 P130 P130 13.13. 陈洪绶陈洪绶 P130 P130 14.14. 名、字、号三者的区别名、字、号三者的区别 P131 P131 活动课三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J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八年级八年级八年级 上册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1.1. “快蟹”走私船“快蟹”走私船 P2 P2 2.2.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 P2-4 P2-4 3.3.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P4-5 P4-5 4.4.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P4-5 P4-5 5.5. 从罂粟到毒品从罂粟到毒品 P6 P6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 P7-8 P7-8 2.2.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P8-9 P8-9 3.3.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P9-10 P9-10 4.4. 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 P11 P11 第3课 收复新疆收复新疆 1.1. 阿古柏侵占新疆阿古柏侵占新疆 P12 P12 2.2. 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P12-14 P12-14 3.3. 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 P15 P15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1.1. 邓世昌邓世昌 P16-17 P16-17 2.2. 黄海大战(中日)黄海大战(中日) P16-17 P16-17 3.3. 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P17-18 P17-18 4.4. 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 P19 P19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山东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山东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P20 P20 2.2.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P20-21 P20-21 3.3. 《辛丑条约》《辛丑条约》 P21-22 P21-22 4.4. 克林德碑克林德碑 P23 P23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1. “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 P28-29 P28-292.2.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P28-293.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的评价 P30 P304.4. 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 P31 P31 第7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1.1. 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 P32 P32 2.2.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P32-33 P32-333.3.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 P32 P324.4. 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P33 P335.5.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P33-34 P33-346.6. 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 P35 P35第8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P36-37 P36-37 2.2. 中国同盟会创建《民报》中国同盟会创建《民报》 P36 P36 3.3.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P36-37 P36-37 4.4.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P37-39 P37-39 5.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P38 P386.6.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P38-39 P38-397.7. 孙中山与中山装孙中山与中山装 P39 P39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1. 《新青年》的创办《新青年》的创办 P40-41 P40-41 2.2.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P40-41 P40-413.3.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P41-42 P41-424.4. 新文化主义运动新文化主义运动 P42 P425.5.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P43 P43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 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P46-47 P46-47 2.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47-48 P47-48 3.3. 中共一大中共一大 P47-48 P47-48 4.4. 中共二大中共二大 P48 P485.5. 中国近代的公园中国近代的公园 P49 P49 第11课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 1.1. 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 P50 P50 2.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P50 P50 3.3. 黄埔军校的创办黄埔军校的创办 P50 P50 P50、、P53 4.4. 北伐胜利进军北伐胜利进军 P51-52 P51-52 5.5.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P52 P52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 P54 P54 2.2. 秋收起义秋收起义 P55 P55 3.3.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 P55 P554.4. 三湾改编三湾改编 P55 P555.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P56 P566.6. 红军的衣服红军的衣服 P58 P58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1.1. 长征的开始长征的开始 P59-60 P59-602.2.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领导) P60 P60 3.3. 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 P60-62 P60-624.4.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P62 P625.5. 黄镇在长征途中所画的漫画黄镇在长征途中所画的漫画 P64 P64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难忘九一八难忘九一八 1.1.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 P70-71 P70-71 2.2. 西安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又称“双十二事变”二事变” P71-72 P71-72 3.3.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P72 P72 4.4. 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P73 P73第l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1. 血染卢沟桥血染卢沟桥 P74 P74 2.2.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P75-76 P75-76 3.3.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P76-77 P76-77 4.4. “红十字会”与中国抗战“红十字会”与中国抗战 P78 P78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血肉筑长城 1.1.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 P79 P79 2.2. 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 P79-80 P79-80 3.3.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 P80-81 P80-81 4.4. 中共七大中共七大 P81-82 P81-82 5.5. 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P82-83 P82-83 6.6. 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 P85 P85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内战烽火 1.1. 重庆谈判(双十约定)重庆谈判(双十约定) P88-89 P88-892.2. 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 P89-90 P89-903.3. 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 P90 P904.4. 革命圣地延安革命圣地延安 P91 P9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战略大决战1.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P92-95 P92-952.2. 百万雄师过长江百万雄师过长江 P95 P953.3.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P96 P964.4.邓小平不做黄包车邓小平不做黄包车 P97 P97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1. 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 P100-101 P100-101 2.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P101-102 P101-102 3. 3. 洋火、洋油、洋灰和洋钉洋火、洋油、洋灰和洋钉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 1.1. 淞沪铁路、唐胥铁路、滇越铁路淞沪铁路、唐胥铁路、滇越铁路 P104 P1042.2.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P104 P1043.3. 开始建设有线电报开始建设有线电报 P105 P1054.4. 近代交通通讯(轮船、火车)在中国的出现P104-1055.5.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P105 P1056.6.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P105 P1057.7.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P105 P1058.8. 在上海创办《申报》在上海创办《申报》 P106 P1069.9. 商务印刷馆商务印刷馆 P106 P106 10.10. 《渔光曲》《渔光曲》 P106 P106 11.11. 不好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不好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 P106 P106 12.12. 早期的电话早期的电话 P109 P109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 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 P112-113 P112-113 2.2. 侯德榜制碱侯德榜制碱 P113 P113 3.3. 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 P113 P113 4.4. 思想家严复《天演论》思想家严复《天演论》 P114 P114 5.5. 茅以昇与钱塘江大桥茅以昇与钱塘江大桥 P116 P116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1. 新式教育的开端新式教育的开端 P117-118 P117-118 2.2.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P117 P117 3.3. 废除科举制废除科举制 P117 P117 4.4.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 P118 P118 5.5. 徐悲鸿《愚公移山》徐悲鸿《愚公移山》 P118 P118 6.6.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P118-119 P118-119 7.7.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P118-119 P118-1198.8. 郭沫若《屈原》郭沫若《屈原》 P118 P118 9.9.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P118 P118 10.10.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P118 P118 11.11. 中国近代的“文明戏”中国近代的“文明戏” P120J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八年级八年级八年级 下册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P1 P12.2.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P1 P13.3. 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 P4 P44.4. 国旗的诞生国旗的诞生 P6 P6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 1.1.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 P7 P7 2.2. 黄继光和邱少云黄继光和邱少云 P8 P83.3.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P10 P104.4. 韩国韩国..朝鲜“三八线”朝鲜“三八线” P11 P11 第3课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P12 P122.2. 西藏地区民主改革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P13 P133.3.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P13 P134.4. 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P15 P15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起步 1.1.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P18 P182.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P20 P203.3.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P20 P204.4. 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座长江大桥 P22 P22 第5课 三大改造三大改造 1.1. 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P23 P23 2.2.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 P23 P23 3.3.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P24 P244.4.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P24 P245.5. 公私合营公私合营 P24 P24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 “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 P27 P27 2.2.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P27 P273.3. “鼓足干劲,“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力争上游,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总路线 P27 P274.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P27 P275.5.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P29 P29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1. “一月风暴”“一月风暴” P32 P32 2.2. “二月逆流”“二月逆流” P32 P323.3.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P33 P334.4. 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 P34 P345.5. 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化大革命结束 P34 P346.6. 上山下乡上山下乡 P35 P35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P38 P38 2.2.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P38 P383.3. 否定“两个凡是”方针,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央领导集体 P39 P394.4. 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P39 P395.5.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P40 P40 6.6. 恢复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 P41 P41 第9课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P42 P422.2.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P43 P433.3. 国有企业的改革、政企分开国有企业的改革、政企分开 P45 P45。

尖底瓶:半个世纪的错误认识

尖底瓶:半个世纪的错误认识

尖底瓶:半个世纪的错误认识○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尖底瓶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一直未能得到澄清;最近几年,这种错误认识和理解已经进入中学历史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此情况亟需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

○尖底瓶不是汲水器、取水器或一般的饮水器、盛水器,而应该是一种礼器,主要应用于祈雨、祭祀、庆典等礼仪活动。

尖底瓶之谜到了“解谜”、“揭谜”的时刻。

○建议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审议尖底瓶问题或重新实验、研究,取得一致认识和意见,改正教材中的错误。

尖底瓶,指的是流行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一种陶器。

这种陶器一般为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体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可略称为小口尖底瓶。

它的产生年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中还能见到,所以它存续的时间至少有1500年。

其分布范围西至甘、青地区,东至河南腹地,南及鄂西北汉水中游,北达内蒙古中南部、晋北、冀西北地区,见于仰韶文化各类型及受到仰韶文化重要影响的一些考古学文化。

据现有资料和研究,尖底瓶最早见于渭水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随后很快为以陕、晋、豫交界地区为核心分布区的庙底沟类型接受和改造,而且也主要流行于仰韶文化的这两个主要类型中。

近年,仰韶文化这种尖底瓶已被编入中学历史教材、进入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但其间却沿袭了考古界、学术界多年来流行的对尖底瓶的一种错误理解和认识,当然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活动也对学生进行了一种错误的引导,此情况亟需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以便作出及时的调整和纠正。

一、流行几十年的错误已进入中学历史教材仰韶文化半坡型小口尖底瓶自2001年秋季开始,新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举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有三个不同版本的新编初中历史教材(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正式在全国有关中学开始使用。

其中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一年级历史课本(上册)或教师教学用书均涉及仰韶文化尖底瓶有关内容,用半坡类型尖底瓶为背景材料设计了思维操作性课文及作业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其妙处,并动手设计一个既省力又方便的取水瓶。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 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 作影响深远。
叁 《诗经》和“楚辞”
3.屈原与端午节
根据课本,说一说端午节的来历?
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 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 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 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 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根据课本,自主完成甲骨文的概况
➢ 发现时间: 1899年
尝试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
➢ 发现人: 王懿荣
➢ 出土地点: 河南、山东、陕西
猪 ➢
记载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 制、刑法、医药、天文历


羊雨
法等内容十分丰富
观看文字,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
点,并说出造字方法
占卜祭祀祖先的当 占卜是否要用
天是否下雨
战国《黄帝内经》
甲骨文与青铜器
1.什么是甲骨文?有何历史地位?2. 先秦时期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贰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的含义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 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贰 甲骨文与青铜器
2.甲骨文的概况
贰 甲骨文与青铜器
5.青铜器代表 金文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 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 文字被称为“金文”。 ·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 加。 ·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 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初中历史+】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中历史+】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地位: 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 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占卜是否派子商 占卜今年的 占卜是否要用一 占卜祭祀祖先的
去攻打基方(国) 收成好不好 头牛来祭祀小丁 当天会不会下雨
甲骨文
猜一猜下面甲骨文是什么字?思考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象形
十 二 属 相鼠牛
9. (2022广东)《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 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C ) A. 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 内容通俗易懂 C.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 韵律典雅优美
1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作者毕生追求“美政”,其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 念。他是( ) D A. 墨子 B. 韩非 C. 庄子 D. 屈原
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
A
A. 劳动生产 C. 兼并战争
B. 分封制度 D. 祭祀礼仪
4. 《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
,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
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C
A. 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 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原始社 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会末期 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商朝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西周 春秋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 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探究与实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探究与实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探究与实践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探究与实践活动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探究,将地理学科与文化、历史等多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探究与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

(三)教材特点实践性强:通过探究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方法。

综合性强: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时代性强:关注当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如长城、故宫等。

在地理学习中,也对世界的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次探究与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学生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地理学习方法,如观察地图、分析图表、收集资料等。

但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价值。

掌握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保护的重要性。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3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3课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播及其意义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 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 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 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 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 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 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 响”。 英国科学家——培根
沈括和郭守敬
沈括是我国__北__宋_时期的科学家,他的 《___梦__溪___笔__谈》一书,涉及数学、天文历
法、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知识。 “石油”这一名称,是他开始使用的。
郭守敬是_元__朝____著名的天文学家和 _水__利__学家。他编成的《_授__时__历__》,测定 一年为_3_6__5_.2__4_2_5__天,与现行公历基本 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约_3_0_0__年。
C 面貌”的科技成就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C.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郭守敬编写了《授时历》
13.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 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 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 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 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 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
D 面பைடு நூலகம்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印刷术发明权之争
争论之一:
韩国学者称: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的祖先最先发明的。
争论之二: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 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人教版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 因其造型雄奇,工艺高超,
• 是享誉中外的青铜艺术精品。
堂上作业: 完成《学评》:P20——21 一、单项选择题:1——6
请看视频歌曲:灿烂的青铜
一片甲骨惊天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 尊。 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 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
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 来表示新的意义。如“武”,从戈从止。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 ,表示跟从。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 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 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你能猜出下列十二属相的甲骨文字吗?
狗 猴 虎 鸡 龙马 牛 蛇 鼠 兔羊 猪
本课小结: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品种多、用途广、工艺高超、生产规模宏 大;采用“泥范铸造法”;四羊方尊、司 母戊鼎
二、甲骨文 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②使用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名称的来历 甲骨文的发现及出土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
甲骨文名称的来历
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被谁发现的? 王懿荣: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文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文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文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文物有:陶鹰鼎、司母戊铜鼎、利簋、大盂鼎。

1.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司母戊铜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4.大盂鼎。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

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七年级上册历史文物介绍

七年级上册历史文物介绍

七年级上册历史文物介绍1.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通耳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

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

此鼎形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鼎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

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

大体说,商代前期多为圆腹尖足。

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渐消失,圆腹柱足鼎占多数,同时,分档鼎增多。

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逝,鼎足呈蹄形。

战国至汉代的多为敛口(口沿向内收缩),大多有很短的蹄足,有盖,盖上多有钮或三小兽。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

进人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

2.利簋及铭文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

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

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三、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三、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三、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图是大英博物馆中一具木乃伊的棺木,人们用破译的象形文字,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1年)卡纳克阿蒙神庙的祭司。

据此判断,这件文物发掘自()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台伯河畔2.古代西亚“两河”流程短、水量不稳,易于成灾,且在下游形成大片沼泽。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开始排除沼泽的水,奠定了灌溉农业的基础。

到了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灌溉网。

这表明()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苏美尔人重视精耕细作技术C.自然条件制约劳作方式D.文明起源于农业发达的地区3.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派别。

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下贵贱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

材料说明佛教()A.对种姓制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B.促进了文化学术的繁荣C.得到了国王和一部分富人的支持D.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明4.下面是某校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

据此判断,讲座的主题是()历史大讲堂讲座主题:________关键词:公民大会、津贴制度、陶片放逐法A.古代法律起源B.罗马帝国的兴衰C.雅典民主政治D.西欧城市的兴起5.伯里克利曾发表演讲:“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节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他的演讲()A.全面评价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C.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高峰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面时间轴反映的国家(政权)是()A.古代埃及B.古代罗马C.古代希腊D.古代巴比伦7.《掷铁饼者》(如图)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作品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与运动员的热情、自信和拼搏的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2024版)导言课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2024版)导言课

类的历史。
壹G 什么是历史
了解历史的途径:
★一手史料
(更加客观)
文物
古迹
遗址
照片
壹G 什么是历史 ★二手史料(探究历史的重要参考)
了解历史的途径:
历史文献
课本
文学作品
历史题材节目
贰 为什么学历史 G
1 .中考的需要
贰G 2.学习历史使人明智
殷商
元朝
贰G
3.学习历史使人反思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 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你觉得哪些才是更可信的“历史”呢?
史迹遗存
历史科普书籍 历史影视 历史小说
History——“Hi story”
《说文解字》.【历,过也,传也】 《说文解字》.【记事者也】
壹G 什么是历史
历 :


发生过且被 记录的事情 就是历史,
: 记 录
所 经 过
个人的历史
构成民族的
历史,民族
的历史又共

同铸就了人
——《旧唐书》
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 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 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 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习近平
叁G 怎么学历史 宏观、发展
立足自身
与世界接轨
七年级
中国古代史 (史前史)
八年级 中国近现代史
九年级 世界历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龙年)
五 关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40%)
考课课 课

湖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简介

湖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简介

湖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简介
湖南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物收藏。

其中,有许多极具价值的镇馆之宝,以下是湖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简介。

1. 龙山文化青铜器: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个文化,其青铜器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汉代墓葬壁画:汉代墓葬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湖南博物馆中收藏的汉代墓葬壁画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3. 岳麓山汉墓竹简:岳麓山汉墓竹简是一组珍贵的汉代文献,内容包括音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于研究汉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4. 宋代铁质佛像:湖南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铁质佛像是中国古代铁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

5. 明代百家姓竹刻本:明代百家姓竹刻本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湖南博物馆中的百家姓竹刻本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6. 清代竹雕“青蛙瓢虫”:清代竹雕“青蛙瓢虫”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珍品之一,其制作精湛、形象逼真,被誉为“竹雕之王”。

7. 民国时期象牙雕佛像:民国时期象牙雕佛像是中国象牙雕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精美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深受藏家欢迎。

8. 汉代彩绘陶俑:汉代彩绘陶俑是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湖南博物馆中的汉代彩绘陶俑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9. 唐代青瓷盘:唐代青瓷盘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青瓷色泽瑰丽、造型典雅,被誉为“唐代瓷器之冠”。

10. 元代香炉:元代香炉是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和造型都非常精湛,被誉为“元代铜器之最”。

2023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二)

2023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二)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3分)如图,下面图中的骨针和装饰品应属于下列哪一远古人类?()A.北京人B.元谋人C.大汶口人D.山顶洞人2.(3分)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

其中史实与推论(评价)正确的是史实推论(评价)A 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B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C 黄帝发明养蚕缫丝和文字“人文始祖”D 尧舜禹禹通过禅让成为部落首领,并建立夏初,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国王A.A B.B C.C D.D3.(3分)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考古人员依据的是()①历史教材②考古发掘③网络视频。

A.①②B.①③C.②D.③④4.(3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②掌握了人工取火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3分)下列各项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制作黑、白陶④用麻纺成织品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6.(3分)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A.部落议事集体的决定B.部落联盟成员的谦让C.禹有私心D.社会生产力发展7.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遗址②元谋人遗址③北京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8.如右图所示,在北京西南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 )A.捕猎用的弓箭、长矛B.打制方法制作的尖状石器C.红底黑纹有图案的彩陶D.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9.如果要拍摄一部反映禅让制度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有( )①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②年老的尧走访各部落,选拔继任者③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梁启超曾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湖南省中考历史教材梳理(7)湖南地方文化试题(10页,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历史教材梳理(7)湖南地方文化试题(10页,含答案)

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1. (2016岳阳46)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 半坡遗址B. 河姆渡遗址C. 玉蟾岩遗址D. 城头山遗址2. (2017郴州17)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位于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的遗址中,该遗址是()A. 彭头山遗址B. 城头山遗址C. 玉蟾岩遗址D. 高庙遗址3. (2017益阳14)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在( )A. 城头山遗址B. 彭头山遗址C. 玉蟾岩遗址D. 河姆渡遗址4. (2016常德21)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A.湖南澧县 B.湖南临澧C.湖南长沙 D.湖南宁乡5. (2017湘潭17)相传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为民治病。

神农氏是()A. 炎帝B. 黄帝C. 舜帝D. 尧帝6. (2017邵阳1)文物是活着的历史。

下列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且是湖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 )7. (2016益阳13)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下列四个青铜器中,属于湖南宁乡出土的是( )A. 司母戊鼎B. 四羊方尊C. 铜象尊D. 大盂鼎8. (2016长沙24)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稀世珍宝”。

右图是该文物2014年6月回归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中)、省长杜家毫(右)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共同为其“合体”的场景,该文物是( )A. 皿方罍B. 司母戊鼎C. 四羊方尊D. 虎耳铜鼎9. (2017张家界2)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

能证明这一结论的重要考古发现是( )A. 彭头山遗址的挖掘B.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C. 宁乡四羊方尊出土D. 龙山里耶秦简出土10. (2017长沙23)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长沙简牍博物馆的某一文物一直在向世界讲述动人的三国故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文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文物

“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

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

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

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

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发现古代人类遗存后被称“周口店第一地点”。

周口店遗址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口店第一地点一一即“北京人”遗址。

这一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

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

周口店遗址历经80余年时断时续的发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

第一地点现已发掘了40余米,但还不到洞内堆积的一半。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数量之多以及用火遗迹之丰富,都是同时代其他遗址所无法相比的。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

遗址中发现有5个灰烬层、3处灰堆遗存以及大量的烧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6米。

这些遗迹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会保存火种。

遗址中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原料均来自于遗址附近,石制品多为小型器,器型种类繁多,早期石器较粗大,砍砸器居重要地位。

中期石器形制变小,尖刃器发展迅速。

晚期石器更趋小型化,石锥是这一时期特有的石器。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址最丰富的遗址。

北京人的丰富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根据出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

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

挖掘历史的宝藏各年级历史教材的历史文物解析

挖掘历史的宝藏各年级历史教材的历史文物解析

挖掘历史的宝藏各年级历史教材的历史文物解析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面镜子,通过挖掘历史宝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故事和背后的人文价值。

而在各个年级的历史教材中,历史文物作为视觉载体往往起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

本文将对不同年级的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文物进行解析。

一、小学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文物解析在小学历史教材中,通常会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旨在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近历史。

比如,在讲述古代中国历史时,可以引入出土的青铜器、陶俑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的痕迹。

这些文物所体现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等方面,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审美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文物解析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历史文物的引入更多地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历史人物的研究相关。

比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可以引入出土的丝绸、瓷器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其作为贸易品传播的历史意义。

同时,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解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贸易活动的发展状况、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等。

在初中历史教材的“历史名人”章节中,历史文物的应用也十分频繁。

比如,在讲述伟大科学家牛顿时,可以引入他的手稿、实验用具等文物,展示他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成就。

这些历史文物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贡献,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

三、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文物解析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文物的运用更加深入和广泛。

不仅仅是作为视觉载体,更是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的重要工具。

比如,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引入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宣传画、政府文件等文物,深入解读其反映的政治理念、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历史内涵。

此外,在高中历史教材的“历史评价与历史现代性”的章节中,历史文物的运用尤为重要。

通过对历史文物的解析,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标准、历史观点的建立等问题进行思考和辨析,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nmuseum/whatson/chu/exhibition036.html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19;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32)
/hnmuseum/learning/introContent.jsp?infoid=0120378fe0b04028848320375eb803ae&columnid=011efd3bca3f402884831ef8bc4003bd&preid=010ca487b15b402881c10ca4847a0002&pppid=010ca487b15b402881c10ca4847a0002
/hnmuseum/learning/learningVideo0091001.jsp?columnid=011efd35793e402884831ef8bc4002ce
人物龙凤帛画
画面描绘一个高髻细腰、广袖长裙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形象;她侧身站立在一弯月状物上,合掌祈求,头顶凤鸟展翅,前方夔龙升腾。关于该帛画的用途,多数学者认为是龙凤导引灵魂升天的“魂幡”,出殡时引为前导,葬时放入棺椁。这种“魂幡”,在楚墓中首次发现,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与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48)
/hnmuseum/whatson/exhibition/qt_1.jsp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Content1.jsp?infoid=010f4c781500402881b70f40d62d003c
未展出文物
人物御龙帛画
此帛画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画面简洁而具有神秘意味,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47)
乘云绣
用朱红、棕红、橄榄绿等色丝线,采用锁绣法,在黄棕绢地上绣出飞卷的流云,云气中隐约可见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遣策”称之为“乘云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107;)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Content1.jsp?infoid=01203cc55ddc4028848320375eb804af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我馆馆藏文物(人教版+湘版)
名称
文物简介
文物资料链接
展出文物
素纱襌衣
衣长1.28米,通袖长1.9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hnmuseum/collection/showpic/showPic12.html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WeekInfo.jsp?type=1&columnid=0122815d943c40288483227eb8c00074&preid=010ca49c08a2402881c10ca495330009
/hnmuseum/collection/demoPicshow.jsp?columnid=0117249d050440288483172023a70073&infoid=011725006d0440288483172023a70163
一号墓T型帛画
出殡时张举在棺前的“铭旌”,下葬时覆盖在内棺上。“遣策”称之为“非衣”。画面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人间描绘的是轪侯夫人在三个侍女的簇拥下缓缓升天,她的家人在祭祀;天上有金乌(太阳)、蟾蜍(月亮)、烛龙、翼龙和司阍(天国守门神)等;地下绘巨人托举大地。整幅帛画用浪漫的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象和永生的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89)
/hnmuseum/whatson/exhibition/mwd_2_2.jsp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Content1.jsp?infoid=010f09782fce402881b70f02eb13001c
/hnmuseum/learning/learningVideo0100101.jsp?columnid=011efd35793e402884831ef8bc4002ce
导引图
原图三号墓出土。图上描绘了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操等44种练功术式,并标注名称及功用。神医华佗的《五禽戏》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89;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84)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73;)
/hnmuseum/whatson/exhibition/mwd_2_4.jsp
/hnmuseum/collection/showpic/showPic14.html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WeekInfo.jsp?type=1&columnid=01231810e5c6402884832315448a0063&preid=010ca49c08a2402881c10ca495330009
粉彩漆奁
食器,夹纻胎,盖成圜形,内髹红漆,外髹黑褐色漆,用黄、灰、红三色油彩绘云气纹。器身内髹红漆,外髹黑褐色漆。出土时内盛饼状物。遣策所记“食检(奁)一合盛稻食”即指此。(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彩页第五页图5)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Content1.jsp?infoid=0129306e741140288483293038d00009
/hnmuseum/learning/researchScene.jsp?columnid=010ca4a27875402881c10ca495330011
/hnmuseum/learning/learningVideo0090715.jsp?columnid=011efd35793e402884831ef8bc4002ce
/hnmuseum/learning/learningVideo0100201.jsp?columnid=011efd35793e402884831ef8bc4002ce
立象
兽面纹铜铙
商代象纹铜铙,1959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山顶。通高70厘米、铣间宽46.2厘米,重67.25公斤。颜色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商代的打击乐器。器物的上部两侧分别立着一只卷鼻小象,而左、中、右三边还装饰有6只虎、6条鱼和11个乳钉。器身的粗犷厚重和纹饰的繁缛精美、兽面的抽象神秘和象纹的写实鲜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54)
/hnmuseum/learning/introContent.jsp?infoid=012438b63e0c40288483240c838f055d&columnid=011efd3bca3f402884831ef8bc4003bd&preid=010ca487b15b402881c10ca4847a0002&pppid=010ca487b15b402881c10ca4847a0002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Content1.jsp?infoid=01194aa7680040288483193233df02b1
/hnmuseum/learning/introContent.jsp?infoid=012438b2528140288483240c838f055b&columnid=011efd3bca3f402884831ef8bc4003bd&preid=010ca487b15b402881c10ca4847a0002&pppid=010ca487b15b402881c10ca4847a0002
/hnmuseum/whatson/exhibition/mwd_2_5.jsp
/hnmuseum/collection/showpic/showPic.html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WeekInfo.jsp?type=1&columnid=011ef83c3f9f402884831ef7aedb0016&preid=010ca49c08a2402881c10ca495330009
/hnmuseum/collection/showpic/showPic31.html
/hn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WeekInfo.jsp?type=1&columnid=01286255a70d402884832860c9370291&preid=010ca49c08a2402881c10ca495330009
/hnmuseum/learning/learningVideo0091115.jsp?columnid=011efd35793e402884831ef8bc4002ce
青瓷执物俑
出土于长沙金盆岭的一个晋墓,共有73件,有的执刀盾,有的拿鞭枪,但又都身着农装,其实这正是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东汉末年,战火连绵,豪强地主都拥有大批的家丁,平时就生产务农,战时就拿起武器杀上战场,为主人的政治或经济利益冲锋陷阵。这种身份的家丁在当时被称为“部曲”,是一种具有双重身份的人群。(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P100)
/hnmuseum/whatson/nationaltreasures/syfz/main.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