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分析青春期未成年人的特点及措施
在一个国度里,未成年人素质的高低,维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要想有效地减少、控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充分认识和研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
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2、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偏低。
未成年涉罪人员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入学且无固定工作,混迹于的社会的闲散未成年人,由于还处于青春期的冲动阶段,其普遍特点是厌学、经常出入网吧、无经济来源、易受诱惑,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人群。
3、犯罪类型多元化。
过去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盗窃活动为主。
而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
如抢劫、强奸、杀人等严重刑事暴力性犯罪迅速增加,贩卖、介绍容留他人、绑架勒索等罪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其中,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犯罪比例为最高。
4、犯罪手段成人化。
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
这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征。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自身心理尚有缺陷。
未成年人的思想不够成熟,心理存在缺陷,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明显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城乡差别、贫富悬殊等社会不平衡因素的存在与扩大,极易使一些未成年人心态不健康甚至心理失衡,从而诱发其犯罪。
另外,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引导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上衔接不够,甚至出现空档,也是未成年人犯罪不容忽视的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作者:张宇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8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未成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研究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控制手段与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持社会长久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20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要比过去早2-3年,然而其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并不同步,这样就形成了“心理断乳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大增强,总想摆脱父母的管束,对事情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同时,他们又具有心理发育不成熟、辨别能力、自控力差等特点,这就导致了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就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组织团伙化是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特点。
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因此,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方式,因为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使犯罪易于得逞。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喜欢以合群性来确定自身的形象,当一些贪图物质享受,或被社会、学校所排斥的未成年人聚到了一起,他们的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加强。
有些甚至模仿电影以及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成立所谓帮会,成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
未成年人犯罪形成团伙后,传染性极强,他们大都正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旺盛,模仿性极强,尤其是对坏事物的接受力强。
加上现代社会信息传送方便,犯罪方式、作案手段等在他们之间传播速度非常快,犯罪就像病毒一样向周边蔓延,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三)犯罪类型多样性在各类犯罪中,侵犯财产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的比重最大,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决定的,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未成年人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然而他们又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满足物质欲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物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渠县人民检察院张长春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含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而我国有将近四亿的未成年人。
鉴于与成人年龄的区别未成年人犯罪有着自己的特点近年来犯罪手段趋向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并且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
统计数据表明20__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近10%这可谓一个庞大的数字。
人们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一些正处在花季年龄的少男少女已经沦为罪犯或者正在滑向犯罪的深渊。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避免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常我们常常会听到青少年犯罪但事实上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习惯用语。
在刑法理论中未成年犯罪才是其科学的概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概念是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
二、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1、犯罪势头逐年上升。
对近几年我院受理的刑事案件的统计20__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当年涉嫌犯罪总人数的3.16%;20____年上升至13.19%;20__年上升至18.6%;20__年上升至22.3%;20__年上升至22.6%;2021年上升至26.7%。
20__年与20__年相比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上升了23.54%。
这些逐年上升的数据不得不令人忧虑重重。
2、犯罪形式以团伙为主。
在这六年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的明显增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其中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远远高于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
未成年人小的团伙一般不少于三、四人大的团伙成员多达十几人,且有的团伙之间相互交叉作案尤其是抢劫犯罪最为突出。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对策文献综述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述(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己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即对于年满14周岁的人犯罪在我国才负刑事责任。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1.作案主体低龄化趋势犯罪低龄化是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特征,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15.7 岁,许多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犯罪当中,他们经常性地实施盗窃行为,甚至与其他成年或未成年人一起实施抢劫、伤害和杀人。
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一般是从10-12 岁开始就有不良行为,个别8 岁就有偷窃行为,13-14 岁就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14-17 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阶段。
“危险的14 岁”现象是指许多未成年人已经知道十四周岁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出现了14 岁前疯狂作案的现象。
2.作案手段成人化、犯罪的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未成年人作案性质趋于恶性化。
由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易冲动,加上近年来影视出版作品中大肆渲染暴力因素,因此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时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
3.犯罪类型多元化未成年人犯罪种类繁多,侵害客体广泛,涉及盗窃、诈骗、抢夺、抢劫等等。
在众多的犯罪类型中,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于财产型犯罪和人身损害型犯罪两大类,而抢劫、盗窃、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寻衅滋事等暴力型、危害后果严重的六个罪名尤其集中。
另外,近年来出现的利用计算机网络诈骗、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智力化犯罪不断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未成年人罪犯的惩治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未成年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不成熟和易受影响,他们在犯罪时往往是在长辈或同伴的非理性引导下,缺少主观判断力。
而刑罚是惩治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未成年人罪犯的刑罚问题也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
如何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教育,以期重建其法律意识、纠正其不良行为,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通过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形式及效果。
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梳理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法规,并分析其实际应用效果。
此外,还将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刑罚形式对未成年人重建法律意识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未成年人犯罪的再犯率及其影响因素。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再犯率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探讨影响未成年人再犯的因素,为制定有效预防再犯措施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翔实的数据和客观的事实为支撑,力求阐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问题的真相和科学性。
三、预期目标本文的预期目标如下:1、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问题,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及其原因,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2、分析不同刑罚形式对未成年人的惩罚和教育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水平。
3、针对未成年人再犯率高的问题,探索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未成年人犯罪再犯的预防能力,为保障社会安全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四、研究计划本文的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阶段性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文献综述,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制定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问题的研究计划。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不完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只能依法受到特别的管制、教育和矫正措施。
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在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还未发育成熟,法律上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和权益。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年人也会犯罪,涉及刑事责任问题。
本文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适用的条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刑事责任适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因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因行为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制、教育和矫正,而不是直接适用刑罚。
二、刑事责任适用的条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有一定的条件。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适用刑事责任:一是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二是有犯罪能力,即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三是有犯罪动机或者犯罪目的,并系重大过失犯罪。
其中,第二个条件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适用的核心条件。
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不具备犯罪能力,则不受刑事责任追究,而是由监护人或者有关机关进行处罚或教育矫正。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量相对较少,但占比较高。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率相对较高,所以在整个犯罪结构中所占比重很高。
二是多种性质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上体现出多种性质,如窃盗、故意伤害、盗窃摩托车等。
三是犯罪动机比较单纯。
由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他们的犯罪动机大部分比较单纯,比如为了得到玩具、零食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适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育、矫正措施。
对于犯罪行为轻微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警示教育、社区矫正等措施。
二是强制隔离戒治。
对于犯罪行为较重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在特定场所接受管制和教育的方式进行矫正。
三是适用非刑罚处罚。
对于犯罪行为轻微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非刑罚处罚。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法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策略-法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10篇)之第六篇摘要: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入手,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认为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危害性日趋加剧,且呈现出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法学,成年人,犯罪,预防我国一贯重视未成年益保护和少年司法工作,同时努力推进少年审判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少年法庭工作。
我国初级、中级、高级、最高院四级法院已经建立少年审判专门机构或者专人审理机制,共设立少年法庭2 253个,合议庭1 246个,少年刑事审判庭405个,综合审判庭598个,审判机制专业化、规范化取得重要进展。
一、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现状分析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依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对近几年涉及未成年益保护案件的审理情况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进行了分析,现状如下。
(一) 未成年益保护案件呈上升趋势20132017年,我国涉未成年益保护案件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8.3万件增加至2017年的11.8万件,年均增长率10.46%。
涉未成年益保护案件主要包括:抚养关系、抚育费、监护权、探视权纠纷等民事案件和拐卖儿童、猥亵儿童、嫖宿幼女、组织儿童乞讨、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秽物品等刑事案件。
(二) 涉未成年益保护刑事案件居多2013年至2017年,全国法院共依法审理涉未成年益保护案件49万件,抚养扶养关系纠纷、抚育费纠纷、监护权纠纷、探视子女权纠纷等民事案件占比达94.54%。
(三)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以盗窃、故意伤害和抢为主20152016年,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罪名多集中在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和抢罪。
涉诉罪名方面,涉盗窃罪和寻衅滋事罪的案件数量在2016年有所上升,涉抢罪、故意伤害罪和强罪的案件数量有所下降;犯罪手段方面,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呈多样化,其中和窃取为作案最常见手段;年龄方面,抢罪主要分布在14~15周岁,盗窃罪常见于16~17周岁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如下:
1.关于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2.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法律文书中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年、月、日。
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有:
1.共同作案性。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2.偶发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3.野蛮性。
野蛮性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4.反复性。
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6.模仿性。
未成年人好胜猎奇,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模仿性。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注意未成年人的身心矛盾,未成年人存在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在生理上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量非常大,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
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精华)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
青少年犯罪还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其主要特点有如下九个方面: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
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净干些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甚至称霸一方,向黑社会发展。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据报道,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法院不公开审理一抢劫案件,18个被告中,只有一个19岁,其他均为未成年,最小的才15岁。
这是一群在城市游荡的孩子,一没钱就几个人凑在一起,窜到街上,见人峰拥而上,先打后抢。
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有哪些
一、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有哪些1、从属性犯罪。
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2、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
3、报复型犯罪。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有哪些4、冲动型犯罪。
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
5、无知型犯罪。
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未成年人的刑事量刑标准是怎样的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一般地说,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
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即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只对刑法中规定的少数犯罪负刑事责任,而对绝大多数犯罪则不负刑事责任。
这无疑是符合未成年人辨认和控制能力实际状况的科学的制度。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对所有的犯罪都应负有刑事责任。
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未成年犯罪处罚适用哪些原则1、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青少年犯罪行为有哪些
一、青少年犯罪行为有哪些1、从属性犯罪。
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2、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
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
3、报复型犯罪。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4、冲动型犯罪。
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
5、无知型犯罪。
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青少年进行犯罪的类型包括从属性犯罪、团伙性犯罪、报复型犯罪、冲动型犯罪、和无知型犯罪。
这些类型的犯罪都是青少年犯罪的很大的特征,我们在解决青少年犯罪的路程中还会比较遥远。
二、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1、纠合性当前青少年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在纠合过程中,为了争强好胜而在团伙中争当霸主,常常象滚雪球一样结合成更大的团伙,以壮大势力。
这样,可以互相壮胆,在“人多势众”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过程中反映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理智无法控制行为,其犯罪一旦得逞,便紧接着再干。
为何会出现这种纠合性呢?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喜欢交际,乐于结群,一旦受坏人和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在人多势众、互相壮胆的情况下,作起案来胆大妄为。
2、偶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他们的犯罪,一般来说,较少预谋、策划,常常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或者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犯罪的偶发性还表现在有的青少年平时表现还比较好,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为了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认真的调查。
一、犯罪概况和特点(一)从犯罪类型看,种类呈现多元化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刑法四大类10个罪名。
(二)从犯罪形式看,共同犯罪较多未成年人共同作案的犯罪案件43件,占全部案件的48.86%。
(三)从犯罪手段看,成人化特征明显未成年人有意识地模仿媒体上的犯罪方法现象较多,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时手段老练,作案后毁灭证据,伪造现场。
(四)从身份性别看,男性居多,在校生数量较大130个未成年犯罪人中,女性仅6人,在校生31人。
男性犯罪人中,闲散人员较多。
(五)从犯罪年龄看,低龄化趋势明显(六)从犯罪结果看,社会危害严重15件故意伤害案件中,致人死亡的案件为3件。
二、犯罪原因分析(一)未成人本身的原因未成人认知能力低,受暗示性强,情绪不稳定,易受情景感染。
缺乏独立评价能力,行为方式具有模仿性,未成年人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质和行为,思想简单,行为盲目,因而喜欢模仿他人。
视为潇洒有风度。
好奇心强,喜欢录求刺激,少年时期,人心理上探求能力和好奇心也加速发展,因而他们好动、好问、好奇。
对什么事情都想去试一试,有时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作出不顾后果的冒险行为,甚至产生犯罪的动机。
精力过剩,缺乏支配力,少年迅速的生理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体力活动量,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却相对缓慢一些,这就使得少年缺乏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
(二)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诸因素的缩影,家庭教育、熏陶,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1)家庭不健全,对子女失于管教。
不健全的家庭往往家务负担重,生活紧张,愁苦多。
子女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享受不到应有的欢乐。
(2)家庭无力管教子女。
这类家庭完整、父母健在,但往往由于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或享乐,无力顾及子女。
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较——基于两次全国未成年犯调查
3. 犯罪的直接原因 两次调查中均向未成年犯询问了“犯罪的直接原 因”。需要说明的是,鉴于调查中选项 2010 年是“有 几项选几项”,2001 年是“限选两项”,故统计中分 别将两个年度可比内容定义为复合变量,通过观察每
②2010 年增加了“网络犯罪”2001 年没有。
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为此我们将两个年度不满 16 周岁未 成年犯的犯罪类型进行了比较,如表 3:
表3:两个年度不满16岁未成年犯犯罪类型 (%)
犯罪类型
2010年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12 年间,青少年 罪犯在全部刑事罪犯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未成年 罪犯在青少年罪犯中的比重却在逐年上升[1]。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在 2001 年至 2010 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情况的统 计中,我们看到在上一个 10 年的基础上,未成年人 犯罪人数继续上升的态势。如表 1:
犯罪类型2010年2001年犯罪类型2010年2001年杀人5753猥亵妇女1207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11568诈骗1303强奸160113敲诈0807抢劫518644赌博0103贩毒3417放火0406爆炸0104聚众斗殴2412投毒0404网络犯罪03一般伤害1420其他8137盗窃104105犯罪类型2010年2001年杀人7880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13580强奸198140抢劫618687贩毒1207放火0406爆炸0202投毒0207犯罪原因2010年2001年总体不满16岁总体不满16岁一时冲动295279289289受人教唆128120135128好奇心153157139154生活所迫67588160报复家庭和社会28302423受坏书和影视作品影响749389108朋友义气230239220216其他26252421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特征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特征分析摘要:未成年人犯罪一直以来是社会关心的普遍问题,随着社会多样化发展,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日益增高趋势,我国于2020年12月也针对这一现状修改调整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要从法律及社会视角考量,更应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从未成年人心理角度对其进行干预和矫正。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未成年人引导防控对策引言:本文浅析了未成年人的犯罪特征,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特征及引导与防控,旨在讨论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这条刻不容缓的道路上能采取如何的相关措施。
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成因及特征1、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成因1.1家庭教育的引导缺失未成年人犯罪往往跟他们的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辨别能力有限有关。
家庭作为孩子出生后第一个社会组成结构,承担了孩子对社会认知的窗口作用,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接受的最原始教育矫正便来自于家庭,尤其再迈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产生一些冒险的行为,家庭则更需要关注其思想行为变化,关心和指导其心理发展方向。
1.2学校的教育关怀不足未成年人至具有学习能力时便参与到了学校之中进行学习,0至18岁里近三分之一年纪均在学校当中度过,因此学校对于未成年人性格塑造、心理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虽大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近两年来的校园霸凌犯罪案件比2018年日益下降但该现象仍然存在于学生们长期所处环境中,这就要求学校依然不可松懈,完善预防校园欺凌、性伤害、性骚扰等工作机制。
1.3社会舆论因素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各种平台百花绽放,造成了未成年人了解社会的信息扑面而来且未加严格管控。
在心智没有建设完全时期,一些网络的不良引导、错误示范都有可能使未成年人盲目跟风、走错方向。
2、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特征2.1、认知特征未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有着模仿的天性,尤其处于青春期的群体,由于生理的的变化,开始对成人世界好奇且寻求摸索,渴望摆脱枷锁成就自我,但由于各种局限只能通过片面观察模仿,或从网络看到一些评论点击量高的视频,认为“义气比天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言论是自己达成自我成就感的门槛,易受到影响;但未成年人在自己认为的成就感获得道路上,又无法调节现实与预期的差别,容易出现心理落差,产生妄自菲薄的认知。
试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特点
试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特点【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犯罪学理论认为,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而。
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客观原因即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客观环境,一般可分为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
主观上的原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很不成熟,缺乏0我评价以及是非曲直的评判能力, 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首先,从心理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他们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
其次,从生理因素分析,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
再次,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对外来的不良侵蚀缺乏抵抗能力,容易沾染不良嗜好。
许多少年犯案发前都有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游手好闲,无事生非,道德意识不强,容易发生违法行为。
由于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再加上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原因家庭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未成年人父母离异或父母监护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未成年人的信心和自尊心导致未成年人破罐子破摔。
从而做出反社会的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是未成年父母死亡或将未成年托付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自己外出务工。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主要形式表现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杀人等等。
虽然具体的犯罪形式有所不同,但各种青少年犯罪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具体来看,目前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 犯罪年龄低龄化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1.2 犯罪类型多样化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1.3 犯罪人员低文化从某市少年犯管教所近几年来对青少年文化程度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的文化较低,小学文化水平占40.2%,初中文化水平占47.5%,可见少年犯中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最多。
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还不及于此,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4 犯罪团伙化突出团伙犯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
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于是就三五成群、拉帮结派。
由于他们缺乏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法制观念淡薄,又受到“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易在团伙犯罪中冒险、冲动,酿成大案或是恶性案件。
1.5 犯罪形式智能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成人化。
1.6 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特点。
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亦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等特点。
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未成年;特点;原因;对策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1.盲目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陷入了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的泥坑。
2.模仿性。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偏低,可塑性、模仿性都较强,他们不仅模仿电影、小说、网络等具体情节,而且向社会上的成人模仿。
突出地表现在,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吸食毒品、卖淫嫖娼等案件也有所涉足。
3.结伙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团伙性比较突出。
未成年人易受伙伴们的影响,有时候就是自己不愿意,但是害怕被孤立,屈服于从众心理的影响,稀里糊涂地就参与到违法犯罪中去。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因素。
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个体上来讲,心理不成熟,自我素质不高是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
一是好奇心理。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未成年人的天性。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辨别良莠的能力弱,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
二是逆反心理。
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对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的一些不当做法不能忍受,易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学校的双差生,他们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在家庭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他们就与学校、家庭对着干,逃课出去玩,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盲从心理。
这在一些共同犯罪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一部分未成年人完全是在主犯的教唆、诱导、胁迫下,盲目地跟从,在不知不觉中涉足犯罪。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特征成因及防范对策
1.冲动性:很多未成年人在暴力行为中表现出冲动性,缺乏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些行为多半受到情绪波动和环境刺激的影响。
2.自卑感:许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者存在着自卑感,缺乏自信和自尊,尽管暴力行为可以带来一时的掌控感和权威感。
3.社交隔离:一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者往往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上表现出问题,缺乏适应能力,导致他们往往与正常社会生活格格不入。
1.家庭环境: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往往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庭暴力、虐待、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2.学校环境:学校的暴力问题也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成因之一、恶性欺凌、校园暴力、师生关系破裂等问题可能促使一些学生走向暴力行为。
3.社会环境:一些特定的社会环境,例如贫困地区、犯罪高发地区,以及社会不公平现象等也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之一针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关爱、理解和正确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改善学校的学风氛围和教育环境,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3.社会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水平。
社会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法律法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处罚体系,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和教育改造,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5.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救助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总之,对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我们应该从心理特征、成因和防范对策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从司法实践中总结有:共同作案性、偶发性、野蛮型、反复性、报复性和模仿性。
以下,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共同作案性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在纠合过程中,为了争强好胜而在团伙中争当霸主,常常象滚雪球一样结合成更大的团伙,以壮大势力。
这样,可以互相壮胆,在“人多势众”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过程中反映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理智无法控制行为,其犯罪一旦得逞,便紧接着再干。
为何会出现这种纠合性呢?主要是由于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时期,喜欢交际,乐于结群,一旦受坏人和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在人多势众、互相壮胆的情况下,作起案来胆大妄为。
二、偶发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他们的犯罪,一般来说,较少预谋、策划,常常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或者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犯罪的偶发性还表现在有的未成年人平时表现还比较好,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犯罪。
未成年人这种偶发性犯罪现象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分不开的。
未成年人发育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但是,他们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因此具有较大冲动性,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三、野蛮性野蛮性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如果这种特点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表扬,则是一种上进的动力,但如果用在违法犯罪上,则又成为一种破坏力。
有一些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作恶犯罪却肆无忌惮,气焰嚣张,动不动就以“是不是给你放放血”,“不要喊,否则就要你一只耳朵”等相恐吓,以拳打脚踢、刀戳、捆绑等手段,侵犯人权,抢劫钱财。
四、反复性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经过帮助教育,痛哭流涕,表示要改邪归正,表现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反复性,有些未成年人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成了多次“进宫”的老手。
因为他们多次作案得手后强化了犯罪心理,已由初犯的恐惧,转为熟练,特别是在犯罪行为受到制裁或不切实际的需求受阻后,非但不予收敛,反而疯狂地报复社会,成为难以改造的累犯和再犯。
因此,我们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综合治理,必须坚持反复抓,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抓出实效。
五、报复性未成年人虽尚年轻,但却渴望自立、自尊,获得别人的平等相待,不愿受管束,希望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种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成熟而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品行时,谁如果管教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所以在未成年人犯罪活动中,尤其是暴力犯罪中,报复性犯罪比较突出。
这类未成年的违法犯罪,情况比较复杂,原因很多,多数表现为暴发性的犯罪,这种人的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凶狠、残暴、贪婪、没有人性,是最危险的犯罪分子。
据心理学家的估计,一个十七、八岁的未成年人,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愤怒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能够超过成年人的两三倍,因此,我们在对未成年人教育方法上,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
六、模仿性未成年人好胜猎奇,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模仿性。
他们年龄幼小,辨别是非能力低下,往往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种镜头和情节,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伎俩,进行犯罪活动。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未成年人喜好猎奇,善于模仿这个特点,注意研究,加强防范,尽量避免由模仿而导致未成年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是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的不正风气越猖獗,未成年人所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应该加以制止和预防。
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未成年犯罪的相关内容,请登录赢了网官方网站进行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详细解答。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cr/171095.html)来源:刑事辩护.相关法律知识∙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 /cr/831259.html ∙嫖娼没有现场抓住算吗/cr/831258.html∙没收财产的方式 /cr/831257.html∙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主要有/cr/831256.html∙有期徒刑 /cr/831255.html∙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解释/cr/831254.html∙非法行医罪最低判几年/cr/831253.html∙聚众哄抢集体土地怎么处罚/cr/831252.html∙个人与单位之间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的共犯吗/cr/831251.html∙正当防卫致人轻伤会被判刑吗/cr/831250.html∙罚金数额的确定 /cr/831249.html∙无期徒刑犯监外杀人取保怎么办/cr/831248.html∙渎职犯罪的侦办单位 /cr/831247.html ∙非法拘禁没有打人怎么判/cr/831246.html∙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司法解释/cr/831245.html∙受贿罪没收财产范围 /cr/831244.html ∙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cr/831243.html∙缓刑期间又犯新罪应怎么处理/cr/831242.html∙故意毁坏财物罪司法解释立案量刑标准(2018年) /cr/831241.html∙追缴和责令退赔的区别/cr/831240.html∙拘役缓刑怎么执行 /cr/831239.html∙伪证罪和妨害作证罪的区别是什么/cr/831238.html∙刑事侦査期限是多久 /cr/831237.html∙应该废除死刑的八大理由/cr/831236.html∙交不起罚金影响减刑吗/cr/831235.html∙轮奸案件一人中止犯罪如何认定/cr/831234.html∙团伙盗窃罪从犯怎么判刑/cr/831233.html∙两高一部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2018)的/cr/831232.html∙管制是由公安机关执行吗/cr/831231.html∙渎职罪与滥用职权罪的认定标准(2018年)分别是什么/cr/831230.html∙什么叫诈骗罪,构成诈骗罪的必要条件是什么/cr/831229.html∙网络诽谤罪的管辖地在哪里/cr/831228.html∙拘役能否适用社区矫正/cr/831227.html∙军人犯法如何惩罚 /cr/831226.html∙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的手段’的认定/cr/831225.html∙公司诈骗员工没分赃员工有罪吗/cr/831224.html∙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怎样规定(2018)的/cr/831223.html∙盗窃自首情节有几种,如何认定/cr/831222.html∙非法行医罪最新司法解释/cr/831221.html∙在缓刑期间内被发现‘漏罪’怎么处理/cr/831220.html∙刑事裁定书(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用)/cr/831219.html∙判刑后怎样减刑最快,有心改过的人要努力争取/cr/831218.html∙敲诈2000元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cr/831217.html∙什么是防卫过当量刑情节/cr/831216.html∙死刑的适用对象 /cr/831215.html∙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区别/cr/831214.html∙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罚金/cr/831213.html∙简述牵连犯的定义以及牵连关系的判断/cr/831212.html∙单位犯罪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是如何承担的/cr/831211.html∙网络诽谤罪最高刑是什么/cr/831210.html∙赃款赃物处理办法是什么/cr/831209.html∙首次探监需要什么手续/cr/831208.html∙拘役应该由谁执行,在哪里执行/cr/831207.html∙经济犯罪的追诉时效 /cr/831206.html ∙虚假诉讼立案标准(2018年)是什么/cr/831205.html∙间谍罪和参加恐怖组织罪能不能构成累犯/cr/831204.html∙遣送出境是什么意思 /cr/831203.html∙被判处罚金的罪犯,如何执行/cr/831202.html∙未成年犯罪是前科能否作为后罪的从重处罚情节/cr/831201.html∙假名字借钱诈骗50万怎么处罚/cr/831200.html∙驱逐出境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cr/831199.html∙法官徇私枉法罪 /cr/831198.html∙追缴赃款如何执行 /cr/831197.html∙集资诈骗罪的民事追偿该怎么进行/cr/831196.html∙挪用公款罪怎么界定 /cr/831195.html ∙罚金的优点缺点有哪些/cr/831194.html∙公司诈骗罪员工怎么判刑/cr/831193.html∙银行职员以欺诈手段侵吞资金的行为定性为职务侵占罪还是金融诈骗罪 /cr/831192.html∙醉驾拘役一个月怎么算/cr/831191.html∙发生安全事故为避责任隐瞒不报怎么判刑/cr/831190.html∙拘役和判刑缓期执行的区别/cr/831189.html∙收留他人吸毒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cr/831188.html∙看守所可以关押的人有哪些/cr/831187.html∙管制由谁执行 /cr/831186.html∙台湾16岁少年割喉杀母,未成年杀人会判死刑吗/cr/831185.html∙危险驾驶罪最低判几年/cr/831184.html∙感情诈骗罪判几年 /cr/831183.html∙有期徒刑执行的内容 /cr/831182.html ∙法院罚金可以分期吗 /cr/831181.html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钱能要回来吗/cr/831180.html∙团伙盗窃10万判刑几年/cr/831179.html∙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对象有国家款物吗/cr/831178.html∙没收财产的范围有哪些/cr/831177.html∙挪用项目款是什么罪 /cr/831176.html ∙派出所可以收缴赌资吗/cr/831175.html∙国企法定代表人职务犯罪的情况有哪些/cr/831174.html∙多次盗窃能判缓刑吗 /cr/831173.html ∙死刑的概念和死刑的适用对象/cr/831172.html∙公司逃税偷税怎么处罚,个人偷逃税怎么处罚/cr/831171.html∙盗窃文物罪的最高刑是多少年/cr/831170.html∙利用派出所电话诈骗怎么处罚/cr/831169.html∙判缓刑一定要交罚金吗/cr/831168.html∙现在二次吸毒判多少年/cr/831167.html∙数罪并罚又发现漏罪新罪怎么处理/cr/831166.html∙哪些罪犯不能适用缓刑以及缓刑的适用条件/cr/831165.html∙缓刑人员怎么去外地工作生活/cr/831164.html∙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是什么意思/cr/831163.html∙什么是注射死刑 /cr/831162.html∙撞伤人后赔偿标准(2018年)表/cr/831161.html∙强制猥亵罪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cr/83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