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污染生态学(2h)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广、种类多,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铜、汞、铬、镉、镍、铅等)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
第5章土壤污染与治理

❖ (3)土壤生物污染
❖ 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 土壤,大量繁殖,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
人类健康与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造
成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未经处理
的粪便、垃圾、城市生活污水、饲养场与屠
宰场的污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病医
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与污物。土壤生物不
仅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有些长期在土壤
成的。 按其成因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在土壤
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以不同的数量与次生 矿物混合成为土壤矿物质。
6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一般占固相总重量的10%以下,土壤有机质
分两大类,一类是组成有机体的各种有机化 合物,称为非腐殖物质,如蛋白质、糖类、 树脂、有机酸等;另一类是称为腐殖质类有 机化合物,它不属于有机化学中现有的任何 一类,它包括腐殖酸、富里酸和腐黑物等。
27
5.土壤退化
❖ 土壤退化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 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 恶化的综合表征。
❖ 土壤质量的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 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自然能力, 它一方面是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即成土母质、气 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带有明显的响应主导成土因素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着自 然成土过程,改变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变化方 向。土壤质量的下降或土壤退化往往是一个自然 28 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
土壤中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决定于碳源。
10
(1)土壤2的.物土理壤性质的特性
❖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孔隙度是基本的物理性质, 影响着土壤的坚实度、塑性、通透性、排水、蓄水 能力、根部穿透的难易、植物养分的保存力等,这 些性质彼此间是相互关联的。
环境生态学-土壤污染与控制.

2.3 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污染
施用磷肥过量,会破坏土壤 的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 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 的产量和质量 施用硝态氮肥过量,使农作 物含有过多的硝盐酸,人畜 食用后可妨碍体内氧的输送 而影响人畜的生长
喷施的农药,除部分被作物吸收,约1/2洒落于农 田,造成农田污染,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 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影 响人畜的健康 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塑料膜,造成了土壤白色 污染,土壤中的塑料膜很难自然溶解消失,影响 农作物的发芽及根系的生长,从而影响其产量
5.2 科学合理地进行废水灌溉
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 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进 行混合后,经过化学反应就变成了有毒废水 利用废水灌溉农田时,应考虑污水的来源,再对 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废水, 又避免了对其土壤的污染
5.3 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粉尘污染:如磷肥厂、水泥厂的废气 金属污染:有色金属治炼厂排出的废气中有铬、 铅、铜等重金属
2.2 废水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中用过的废水和工业废水
含有氮磷钾及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合理 使用废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
废水中往往含有重金属、过氧化物等许多有害的 物质,如废水不经过必要的处理直接灌溉农田会 造成土壤污染
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土壤污染与控制
市政工程:陈 玮 指导老师:童祯恭
目录
土壤污染的涵义 土壤污染源及污染途径
土壤污染的种类
土壤污染的特点与危害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修复
1 土壤污染的涵义
指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数 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造 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组成及性状 等发生变化,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以下是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污染生态学教学大纲

《污染生态学》教学大纲Pollution Ecology课程代码:BK095012 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或讨论学时:0适用专业:生态学课程性质:必修撰稿人:谢会成审定人:李传荣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污染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科范畴,是生态学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该课程是生态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污染生态学研究生物与污染环境的关系规律,以污染物在环境系统和生物系统内的污染生态过程为主线,以典型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不同污染物的响应规律为主要内容,以典型污染物的污染生态效应及其防治为重点,介绍污染物在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规律,生物受害机制,抗性和净化机制,污染沿食物链富集规律和人体受害原因,和污染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及污染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机理,生物对污染物的解害及抗性形成,生物对长期污染胁迫条件的生态效应和适应进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及其污染效应的生物学评价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理解污染物对生物体毒害作用的测定方法和污染效应的生态学评价程序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学时第一节污染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和定义 0.5 学时知识点:污染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污染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0.5学时知识点: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污染生态学的任务第三节污染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0.5学时知识点:污染生态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污染生态学的优先研究领域第四节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0.5学时知识点:野外调查、受控实验、多学科交叉、新技术的运用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污染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背景,然后阐述了其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学概论第五章土壤环境

28
当土壤的Eh值>700mV时,土壤完全处于氧 化条件下,有机物质会迅速分解;
当Eh值在400--700mV时,土壤中氮素主要 以NO3-形式存在;
当Eh值<400mV时,反硝化开始发生;
当Eh<200mV时,NO3-开始消失,出现大量 的NH4+。
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诸要素,如大气、水休、土壤以及 植物、动物和人休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 量及其赋存形态。
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 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就世界范围而言,环境背景值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 代,其中美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与系统性
环境学概论第五章土壤环境
主要内容
土壤环境污染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的防治
环境学概论第五章土壤环境
2
第一节 土壤环境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特征
土壤污染的概念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 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 象。
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 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 能失调的现象。
1、土壤污染源 ➢ 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废渣。 ➢ 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地膜。 ➢ 生活污染源:塑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 生物污染源:动物排泄物、动植物遗体等。
7
工业污染源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2002年,我国累计工业 废水排放总量达5039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达3544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达万吨,工业固体 废物产生量累计达亿吨,目前工业固体废物占 地面积仍达万公顷。
10
放射性物质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保护

Cu 22.6 11.41 20.0 1.66 7.3~55.1
F 478 197.7 440 1.50 191~1012
Hg 0.065 0.080 0.040 2.602 0.006~0.272
Mn 583 362.8 482 1.90 130~1786
Ni 26.9 14.36 23.4 1.74 7.7~71.0
表4.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4.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砂土类 壤土类
表4.4 土壤污染分极标准
土壤级别
综合污染指数 (P综)
污染等级
1 P综≤0.7
安全
清洁
污染水平
2 0.7<P综≤1.0 警戒限 尚清洁
3 1.0<P综≤2.0 轻污染 土壤污染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污染
4 2.0<P综≤3.0 中污染 土壤、作物均受到中度污染
5 P综>3.0
重污染 土壤、作物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特点:污染物在地表堆放或处置过程中通过扩散、降 水淋滤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与地下水。
三、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沙尘暴
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世界性灾难。全世界沙 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沙 漠化土地每年还以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 扩大,全世界有10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直接 受沙漠威胁,2/3的国家和地区饱尝土壤沙化 之苦。土壤沙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 问题之首。
预防医学: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转归

预防医学: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转归土壤,你可能会觉得很常见甚至有些不起眼,它的重要性却是不可替代也不言而喻的。
但是,今天的土壤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已经影响到了食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而土壤却是难以再生的资源,今天就与各位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土壤污染的严重性。
1.土壤污染(soilpollution)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1)基本特点:隐蔽性(健康危害以慢性、间接危害为主)、积累性、不可逆转性、长期性。
2)污染源:①农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出于农业生产自身的需要而施入土壤的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和残留于土壤中的农用地膜等。
②工业污染源:是指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是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③生活污染源:人粪尿及畜禽排泄物未经处理的肥源施于土壤,会引起土壤严重的生物污染。
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置、电子垃圾污染。
④交通污染源:汽车尾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造成对土壤的污染,以及事故排放所造成的污染。
⑤灾害污染源:某些自然灾害有时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战争灾害可对战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土壤污染的方式:①气型污染:由大气中污染物沉降至地面而污染土壤;②水型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灌田而污染土壤;③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壤的污染。
2.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包括:①物理净化作用:机械阻留、稀释、迁移。
②化学净化作用:凝聚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③生物净化作用1)病原体的死灭;2)有机物的净化:包括有机物的无机化和有机物的腐殖化。
有机物的无机化:含氮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含碳有机物:有氧情况下分解为CO2和水,无氧产生甲烷。
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第一章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污染的生态系统①①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学科内容:第一: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及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过程,和生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反应及适应性--污染生态过程。
第二: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和修复的过程--污染修复过程。
3如何理解污染生态学的学科来源?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相互交叉,导致了污染生态学这么学科的产生。
一些学者甚至叫污染生态学为环境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有哪些?A 当强调生态介质时,污染生态学可以分为:(1)大气污染生态学;(2)水污染生态学;(3)土壤污染生态学;B 当强调生命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受到污染的危害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植物污染生态学;(2)动物污染生态学;(3)微生物污染生态学;C 当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或污染问题产生的尺度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2)个体污染生态学;第二章景观生态学介绍1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有何不同?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
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观生态学科)研究内容:• 描述景观: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解释和理解其中的生态过程: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污染生态学教案PPT优秀课件

1.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 的数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2.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形。 三、污染物的分类
20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概念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
15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
土壤侵蚀,由于森林的不断砍伐、大型采矿
作业、建筑活动、农业耕作及土壤有机质的下 降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所造成。
在干旱地区表现为沙漠化。 在湿润地区为土壤的流失。
16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
一、学科定义与内涵 二、学科来源于归属 三、学科分支与划分
17
学科来源与归属
生态学 环境科学
融合
六、土壤侵蚀与沙漠化加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11
全球变暖引起的灾害
一、干旱和炎热,森林火灾,沙漠化加强。 二、地球动力学效应的变化,可能引起某
些地震和火山活动。 三、湿润地区更湿润,洪水连年不断。 四、地球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地区大量的
陆地将海水淹没,只是陆地面积减少。
12
酸雨发生的主要机制
酸雨主要成分:H2SO4 、HNO3 SO2+H2O==H2SO3 H2SO3+02==H2SO4 2NO+O2==2NO2 2NO2+H2O==HNO3+NO
污染生态学
Pollution Ecology
韩晓丽 版权所有
1
2
3
4
绪论
章节安排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第二章 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
土壤污染与微生物生态学

土壤污染影响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质量, 影响植物生长。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降解有机污染物
一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 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 或低毒性的物质。
转化重金属
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沉 淀、氧化还原等作用,改 变重金属的形态,降低其 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高浓度的重金属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导致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某些耐受性强的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群,而敏感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01
微生物还原修复技 术
利用某些微生物将重金属还原为 低毒性或无毒性的形态,如将汞 还原为单质汞或甲基汞。
微生物鉴定
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 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类和降解能力。
土壤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因组DNA提取
01
利用试剂盒或自建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
16S rRNA基因测序
02
对提取的DNA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以了解土壤中微生物
的种类和丰度。
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和运输活动产生的扬 尘等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
的污染。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04
生态破坏
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影响植 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食品安全
被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的农产品 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类健
康造成威胁。
水质影响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健康

2、土壤环境污染物质分类
• 污染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存在的形态、 范围和广度。
• (1)按土壤污染物的理化生物特性分类:
• 无机物主要有盐、碱、酸、F 和Cl,以及Hg、Cd、Cr、 As、Pb、Ni、Zn、Cu 等重金属和Cs、Sr 等放射性元素;
• 有机物主要有:有机农药、石油类、酚类、氰化物,苯 并芘、有机洗涤剂;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
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ຫໍສະໝຸດ 临界值。• 沈阳、江西污灌区大面积 被污染“镉米”区。 • 蔬菜的硝酸盐污染。
• 污灌区蔬菜的变异。
28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
•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
6
(2)按土壤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分类
• 阳离子态:Hg、Cd、Pb、Cu、Zn、Mn、NH4、硝基物等。
•
• • • •
阴离子态: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氧化物。
分子态:SO2、CO、CO2、Cl2、NO2、CnHm 。 简单有机物:酚、苯、芳烃、醛、六六六、洗涤剂。 复杂有机物:3,4-苯并芘、石油、多氯联苯、蒽、萘。 颗粒物:烟尘、金属尘、矿尘、粉尘、碳粒、有机粉尘。
表 土 壤 中 的 主 要 污 染 物 质
无 机 污 染 物
放射 元素
其他
铯(Cs137) 锶(Sr90) 酸、碱、盐 过量营养元素 有机农药
酚类
有 机 污 染 物 氰化物 石油 3,4-苯并芘 有机性洗涤剂 一般有机物 有害微生物
炼焦、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农药等工业
土壤污染ppt课件

三、土壤盐渍化
在干燥炎热和过度蒸发条件下,土壤毛细管 水上升运动激烈,致使地下水和土中盐分向地 表迁移,并在地表附近发生积盐,这一过程及 其结果称之为土地盐渍化或土地盐碱化。
如果由于灌溉不当等人类活动原因引起一些 非盐渍化土地发生了盐渍化,则称之为次生盐 渍化。
土壤盐渍化包括土壤盐化和土壤碱化。
第四节 污染土壤的防治
5)盐化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
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 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现代积 盐作用),或是已脱离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 而表现为残余积盐特点(残余积盐作用)的过 程,多发生于干旱气候条件。参与作用的盐分 主 M可g要 发S是 生O4一 盐等化些。,中在盐性受分盐海一,水般如影以N响aNC的al、C滨l占N海a绝地2S对O区4优、,势M土。g壤C也l2、
第三节 土壤退化过程
土壤自然演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熵增加或熵 减少的过程。
导致土壤退化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图8-2),而人为因素是加快土壤退化速 度最重要的因素,本节主要讨论人为造成的土 壤退化。
土壤退化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 土壤酸化和土壤盐渍化。
图8-2 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和潜伏性 2、可逆性和长期性
二、土壤污染的类型 1、水体污染型
水体污染型是指利用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 水和受到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而导致的土壤 污染。 2、大气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是指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 过程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如大气气溶胶的重金 属、放射性元素和酸性物质等造成的土壤污染。
2、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 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 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 程。根据成土过程中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特 点和差异,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土壤生态学

除草剂低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不大, 且这种影响会很快消失,因此,长期使用对土 壤微生物、土壤肥力和期以来,兽药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畜禽生 产力、促进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 面起了重要作用。 有些兽药中含有重金属,它们对土壤微生物有 抑制作用。例如,砷对土壤固氮菌、解磷菌、 纤维分解菌、真菌和放线菌具有抑制作用
1、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微生物 生物量比正常使用粪肥的土壤低得多,并且减 少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微生物活性
重金属对土壤 的影响 酶活性
(1)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有利于 CO2的释放,但高浓度重金属污染能显著抑制 土壤呼吸作用。
③ 重金属不影响土壤中酶活性作用机理 重金属与土壤酶没有专一性对应关系,酶活 性不受影响。
二、酸雨沉降
酸雨沉降在大气污染 物中面积最广且危害 最大,我国是继欧洲 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 大酸雨区,迄今我国 受酸雨侵袭的面积约 8016x104km2,占国 土面积的8.4%。
有害
酸雨的影响
盐基饱和度 降低
农 药 在 土 壤 中 的 残 留
有机氯 农药 除草剂 类 有机磷 甲酸酯 类
残留5~8年
残留1年左右 小于30天或几天 小于30天或几天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
1 2
光化学降解
指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光谱等能 流而引起农药的分解作用。
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包括水解和氧化。
3
微生物降解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生物化学作用 参与分解土壤中的有机农药。
(2)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第五章 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二版

BCF = Cb/Ce
式中: BCF:生物浓缩系数 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度。 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一、生物富集 从动力学观点来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的富
集速率:
dc f k acw k e c f k g c f dt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摄食(进入) 吸入空气 (进入) 肺系统 (肺和肺泡) 胃肠道 粪(排出) 胆
吸收(进入)
肝 皮肤 血液和淋巴系统 蛋白结合 代谢 游离、结合或代谢 型化合物的分配
呼出空气 (排出)
细胞膜 受体细胞
骨
脂肪
肾 膀胱 尿(排出)
有毒物储存
有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三
四
第四节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转化, 称
为生物转化或代谢。
三大转化类型: 微生物作用: 自然界自净
生物转化
化学转化 光化学转化
废水处理
污染场址修复
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 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
第四节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一、微生物的生理特征
第一节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三、动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
1.动物吸收
动物在呼吸空气的同时将毫无选择地吸收
来自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及悬浮颗粒物,在 饮水和摄入食物同时,也将摄入其中的污染 物,脂溶性污染物还能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 进入动物肌体。
第一节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吸收概念:吸收是污染物质从机体外,通 过各种途径通透体膜进入血液的过程。主 要类型有: 皮肤吸收是不少污染物质进入机体的途 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构成危害。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5.2.1 土壤污染发生的概念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 土壤轻度污染:它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一般认为,土壤中污染 物累积总量达到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倍或3倍标准差时,说明土壤 中该污染元素或化合物含量异常;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2) 迁移和扩散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速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生物种类和 数量、土壤环境条件及污染物种类及其存在的形态有关。污染物 在均相内、相界面间以离子、分子、原子团形式迁移和扩散,而 土壤系统是由气、液、土壤固体颗粒以及植物根系等组成的动态 三相体系,因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速度要比在均相 中进行的过程复杂的多。
5.1.1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征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 具有(土壤、水和植物)系统的整体性;
土壤
土壤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资源 具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性;
土壤作为自然体和环境介质 具有多功能性及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 的物质的能力 ;
5.1.1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土壤、水和植物)系统的整体性
第五章 土壤污染生态学
第五章 土壤污染生态学
5.1 土壤与土壤污染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5.3 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
第五章 土壤污染生态学
5.1 土壤与土壤污染
• •
5.1.1土壤环境的基本特征 5.1.2 土壤环境污染的基本特点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5.3 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
包括农产品体内的营养元素(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 激素和污染物的含量。
保证土壤自身不致引发 二次污染;
5.1.1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多功能性及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
多功能性
土 壤
自净能力
承载一定的污染负荷,具有一定的环境 容纳量,所以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净化剂。
界面进行着复杂的物理的、化学
的和生物化学的多相过程。
被水饱和的 土壤
地下水 (水体)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污染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理化学行为可以是相继的, 也可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方便起见,可将全过程分成阶段来研 究,下面就吸附、吸收和转化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镉含量 镉含量 >100~200 镉 镉 >100~200 锌含量 锌含量
水耕法 水耕法 >5 >5 铬 铬 施用量 0.1% 施用量 0.1%
5.3.1 对植物的毒害及农产品安全危机
研究结果表明,陆地生态系统中得主要有机与无机污染物均可以 被植物吸收积累。
如:DDT、阿特拉津、氯苯类、多氯联苯、氨基甲酸酯、多环
5.3.1 对植物的毒害及农产品安全危机 5.3.2 对动物的毒害及生态安全危机 5.3.3 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5.3.1 对植物的毒害及农产品安全危机
对植物的毒害
I:铁、钾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除非供给量太过多,植物 不会受到伤害;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3.1 对植物的毒害及农产品安全危机
④另一方面,对于铅的吸附,系数K也总是优于镉的。 ⑤对于S1,S2,S4,在两种金属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两种金属的K系数都有所增加。这 表明了尽管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降低了,但是吸附位的竞争可以促进两种金属保持更多的 特殊吸附位。
Lead and cadmium sorption isotherms from both single (open symbols) and binary (closed symbols). Solid lines are the best fits to the Langmuir equation.
(1) 吸附
污染物由气相或液相向土壤颗粒表面的扩散或迁移,吸附是首先 发生的物理或化学过程。
污染物的吸附类型可用不同的吸附等温式描述。由于污染物质和
土壤颗粒的性质和结构与吸附条件的不同而异。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往往发生化学吸附和吸收。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反映污染物在土壤颗粒表面吸附机理的信息。 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土壤颗粒表面的化学属性的差异,土壤孔径
化学物质在气相或液相的扩散过程遵循一般的扩散方程,可以计 算时空演变。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对于土壤系统的重金属分布常采用现场调查的方程得到一组 参数,然后选用或建立迁移和扩散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时空分 布。 利用模型在解决土壤污染中的迁移有关问题时需经过以下4个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模型; 通过田间和室内测试确定模型中最主要的参数;
5.3.1 对植物的毒害及农产品安全危机
据调查,我国 24 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 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 320 个重点污染区中,重金属含 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 与总面积的 80%以上,尤其是 Pb、Cd、Hg、Cu及其复 合污染尤为明显。 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 0.23×103km2 农田受到污染; 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污染农田 27.0 km2,因施用含 污染物的底泥造成 13.3 km2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 占郊区耕地面积的 46%;
对植物的毒害
II:铜、锌为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供给量太多或太少均会抑制 植物生长;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3.1 对植物的毒害及农产品安全危机
对植物的毒害
III:镉、汞、砷非植物生长必需,过多即会引起伤害;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表 5.3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表 5.3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重金属 浓度 (PPM) 重金属 浓度 (PPM) 有效锌; >400~500 锌 锌 有效锌; >400~500 对植物的影响 对植物的影响 毒害 毒害
污染物质 芳烃等有机污染物以及众多的重金属。安全危机
由于植物在吸收营养物的过程中并没有绝对严格的筛选作用,进 入土壤-植物系统的许多可溶性污染物,可以通过作物根系吸收 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归宿
植物可以吸 收、累积甚 至硝化污染 物;
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对无 机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着 重要影响;
有效镍; >15~25 毒害 镍 镍 有效镍; >15~25 毒害 可置换性铜; >98~130 毒害 铜 铜 可置换性铜; >98~130 毒害 水耕法 >30 水耕法 >30 铅 铅 砂耕法 >150~200 砂耕法 >150~200 毒害 毒害 毒害 毒害 生育受阻 生育受阻 生长受阻 生长受阻 大麦全部死亡 大麦全部死亡
发生的隐蔽性
毒性的缓效性
土 壤 污 染 的 特 点
形成的复杂性
恢复的长期性
诊断的特殊性
第五章 土壤污染生态学
5.1 土壤与土壤污染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 •
5.2.1 土壤污染发生的概念 5.2.2 土壤污染动力学
5.3 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
5.2 土壤污染发生及其动力学
5.2.1 土壤污染发生的概念
5.1.1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征
土壤是由固体(无机体和有
机体)、液体(土壤水分)和 气体(土壤空气)组成的三相 复合系统。 每一组分都有其自身的理化 性质,三者间处于相对稳定或 变化状态。
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生物区系,
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土壤微 生物以及藻类、原生动物、软体 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区系。
S. Serranoa(2005)等利用批实验法研究了镉和铅在酸性土壤中的竞争吸附过程。 试验中,在四个不同地区的采取酸性土壤(S1,S2,S3,S4)。 根据Langmuir equation 推出公式:
其中,S是被土壤固相吸收的重金属的量(μmol/ kg);C是溶液的平衡浓度 ( μmol/ dm-3);Q为最大吸附量(μmol/ kg);k为结合能量系数( dm-3 / μmol )
重度土壤污染:当土壤污染物含量达到或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环
境标准时,说明该污染物的输入、富集的速度和强度已超过土壤
环境的净化和缓冲能力(或消纳量) ;
中度土壤污染:参照上述量化指标,根据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水平
和作物生态效应相关性再具体确定。
土壤污染的过程
第五章 土壤污染生态学
5.1 土壤与土壤污染
Na+, K+, Mg2+, Cl-,NO3-等
5.1 土壤与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与大气环境、水环境的不同:
水、大气环境:流动的介质,污染物在其中存在着迁移过程(只 是污染物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价态、浓度的变化;
土壤:复杂的环境介质,包含着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过程。 污染物在其中不仅存在价态、浓度变化,还存在吸附—解吸、固 定—老化、溶解—扩散、氧化—还原以及生物降解等复杂过程。
研究发现:①镉和铅的等温吸附线都可以用Langmuir equation 来描述,同时
土壤对铅的吸附能力要优于对镉的吸附。 ②在两种金属共存的情况下,土壤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有所降低,而且 对镉的吸附所降低的程度比对铅的吸附降低的程度高。 ③ S2和S4样品的PH值和粘土含量较高,含有较大比例的蒙脱石,这为土壤提 供了较大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所以,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大。
土壤污染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 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因而使土壤 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逐渐占优势, 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 量恶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产生一定 的环境效应(水体或大气发生次生污染),并可通过食物链对生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