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_科学技术与社会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科技进步创新中国专题PPT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 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 竞争。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7、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常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造 8、明确责任、胸怀祖国、奉献社会、艰苦奋 斗。
【中考命题预测】 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所取得 的辉煌成就一直是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热点的考 查,通常会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 容不外乎是教育、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国情,以及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青少年的要求等,以考查学生对某种 行为的辨别能力,对事件数据等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 联系自身实际的实践探究能力。 1、“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 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奠定了 物质基础;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 为成功发射提供人才支持;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人才强国战略,为成功发射提供了战略支持;党的正确领 导,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 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 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材知识链接】
1、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 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 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 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 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 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 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21张PPT)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社会 主义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两年徘徊时期:1977年---1978年
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3、由此,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2、重大失误
(1)表现: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浮夸风”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 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三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 农业、手工业开展合作化运动,走合作化道
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三,一五计划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回答: (3) 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
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巩固政权的需要;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社会 主义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两年徘徊时期:1977年---1978年
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3、由此,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2、重大失误
(1)表现: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浮夸风”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 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三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 农业、手工业开展合作化运动,走合作化道
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三,一五计划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回答: (3) 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
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巩固政权的需要;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辉煌灿烂的文学 (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
线索一
复习线索
线索二 第 二 部 分 模 块 一 专 题 三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配套课时检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
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
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 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析:第(1)问,“主张”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仁政”“无为” “明法”即可概括得出;“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 状况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大一统”“道之大原出于天”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分析出“,“特点”抓住“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
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 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我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 我国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
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 素中发展和丰富。
马原专题三
生产工具:“骨骼”和“肌肉”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从静态看: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从动态看: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 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 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 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 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 特点。‛ —— 马克思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区别和转化
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意识形态则不然。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
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 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 非意识形态是指不构成上层建筑成分的那些社 会意识成分,主要指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 科学中的知识系统。
专题三 唯物史观概论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本专题主要内容: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三、怎样划分社会历史时代? 四、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实现途径 五、个人与社会 六、广东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主观唯心主义 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决定社会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 共同特点: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观点出 发,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历史发展。
民族性
据说当年联合国向世界各国征文,要求以“大象” 为主题。结果德国人文章的标题是“大象的思 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罗斯人 充满民族自豪感地命题为“俄罗斯的大象——世 界上最伟大的象”;意大利人则写上一首诗“象 啊,象!”英国人写的是“关于英国统治下非洲 的猎象事业”;波兰人的论文题目是“论大象与 波兰主权的关系”;而中国人的论文标题是: “大象的伦常”。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从静态看: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从动态看: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 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 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 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 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 特点。‛ —— 马克思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区别和转化
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意识形态则不然。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
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 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 非意识形态是指不构成上层建筑成分的那些社 会意识成分,主要指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 科学中的知识系统。
专题三 唯物史观概论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本专题主要内容: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三、怎样划分社会历史时代? 四、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实现途径 五、个人与社会 六、广东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主观唯心主义 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决定社会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 共同特点: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观点出 发,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历史发展。
民族性
据说当年联合国向世界各国征文,要求以“大象” 为主题。结果德国人文章的标题是“大象的思 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罗斯人 充满民族自豪感地命题为“俄罗斯的大象——世 界上最伟大的象”;意大利人则写上一首诗“象 啊,象!”英国人写的是“关于英国统治下非洲 的猎象事业”;波兰人的论文题目是“论大象与 波兰主权的关系”;而中国人的论文标题是: “大象的伦常”。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 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 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 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 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 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 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 割据”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 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 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 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 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 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 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 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中国古代科技PPT教学课件
4、800年,罗马教皇为___查__理____
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 ___查__理_曼______帝国的诞生
问题研讨:
怎样正确看待宗教的作用?怎 样正确区分“宗教信仰自由” 的法律规定与“崇尚科学,反对 邪教”之间的界限。
对比
1、在内容上: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建立了学科 体系,如近代数学、物理学的建立;中国则侧重于应用科学,如
《本草纲目》等’
2、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注重观察和实验,如电磁学的成就;中 国则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如《天工开物》等。
领先原因 落后原因
1、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ABC D
1、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 定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最 西面的一个封建国家后来发展为( D )
A、英吉利 B、德意志 C、意大利 D、法兰西
2、基督教的经典是( B ) A、《古兰经》 B、《圣经》 C、《佛经》 D、《道德经》
3、基督教产生于( C )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和著《缀术》等书。
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 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 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1、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地理 学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
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的科技成就, 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一专题1《科学社会主义》复习PPT课件(共44张)
• 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是国际性的,但由于 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国情不同,无 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也就不同。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 究本国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殊性,制定 出符合本国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便 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其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 阶段性。
• 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在共发展过程中, 是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有 着质的区别,比如夺取政权前和夺取政权 后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文建设不同, 各个历史阶段上革命的性质、特点、任务 不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纲领、路 线、方针、政策就不同。
再次,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 殊性。
第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
“社会主义”一词何时出现?学术界 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
•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同 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socius(喜欢 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 体的”生活之意。 • 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 文教本尼迪克派教士安塞尔姆。认为安塞尔1753 年同别人论战时,为了明确起见,曾将基督教学 者和自然规律的现代倡导者区别开来,而把后者 称为“社会主义者”。
• 在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时,为了与其它种社会 主义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将他们的“社会主义” 有时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批判 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科学社会主义。”马 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 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页) 他们在“社会主义”的概念中揭示的实际上是 “共产主义”的内容,因而他们是把“社会主义” 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使用的。
其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 阶段性。
• 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在共发展过程中, 是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有 着质的区别,比如夺取政权前和夺取政权 后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文建设不同, 各个历史阶段上革命的性质、特点、任务 不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纲领、路 线、方针、政策就不同。
再次,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 殊性。
第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
“社会主义”一词何时出现?学术界 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
•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同 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socius(喜欢 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 体的”生活之意。 • 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 文教本尼迪克派教士安塞尔姆。认为安塞尔1753 年同别人论战时,为了明确起见,曾将基督教学 者和自然规律的现代倡导者区别开来,而把后者 称为“社会主义者”。
• 在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时,为了与其它种社会 主义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将他们的“社会主义” 有时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批判 的社会主义”,有时称为“科学社会主义。”马 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 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页) 他们在“社会主义”的概念中揭示的实际上是 “共产主义”的内容,因而他们是把“社会主义” 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使用的。
【高中政治PPT】《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件(88张PPT)(人教版选修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 践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 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
(一)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近代中国的 百年屈辱
向西方寻求 救 国之路 的尝试
资本主义 道路行不 通
1.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 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 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为私有制是 私有观念产生和存在的基础,而私有观念则 是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思想武器。只有彻 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改变私有观念,才能彻 底消灭剥削制度,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3.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 得胜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 全部政权转到苏维埃手中。
第一次真正由广 大劳动人民当家 作主,开辟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冲破世界帝国 主义战线,建 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 胜利的伟 大意义
打破了资本主 义的一统天下, 第一次使社会 主义制度变成 了活生生的现 实
(一) (二) (三)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 向未来
一、科学社会 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思 想的先声
在乌托邦的 荒原上徘徊
科学社会主义 问世的标志
1.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希望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美好社会的愿望,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 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
(一)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近代中国的 百年屈辱
向西方寻求 救 国之路 的尝试
资本主义 道路行不 通
1.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 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 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为私有制是 私有观念产生和存在的基础,而私有观念则 是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思想武器。只有彻 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改变私有观念,才能彻 底消灭剥削制度,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3.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 得胜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 全部政权转到苏维埃手中。
第一次真正由广 大劳动人民当家 作主,开辟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冲破世界帝国 主义战线,建 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 胜利的伟 大意义
打破了资本主 义的一统天下, 第一次使社会 主义制度变成 了活生生的现 实
(一) (二) (三)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 向未来
一、科学社会 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思 想的先声
在乌托邦的 荒原上徘徊
科学社会主义 问世的标志
1.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希望摆脱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美好社会的愿望,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专题三 聚焦社会热点(73张PPT)
息技术等)的考查。 角度三: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政治制度改革创 新、经济体制创新,注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举措、现代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的考查。 角度四:理解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发展及特色, 梳理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点演练
点击进入word
上页 下页 返回
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落伍与新中国的科
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
舟”号飞船等)以及形成的航天精神。 角度二: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
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长三角经济发展圈、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
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圈等东部发达地区近现代遭受的经济 政治侵略历史;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探索的史实、现代改革
开放的重大成果及经济发达的原因等方面。
角度二: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角度理解古代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近现代中部地区的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史 实及近代经济发展等方面。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 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上页 下页 返回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问题。每年的两 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 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我们 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
上页 下页 返回
热点演练
点击进入word
上页 下页 返回
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落伍与新中国的科
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
舟”号飞船等)以及形成的航天精神。 角度二: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
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视角
角度一:长三角经济发展圈、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
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圈等东部发达地区近现代遭受的经济 政治侵略历史;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探索的史实、现代改革
开放的重大成果及经济发达的原因等方面。
角度二: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角度理解古代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近现代中部地区的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史 实及近代经济发展等方面。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 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上页 下页 返回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问题。每年的两 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 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我们 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共18张PPT)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 氢弹、人造卫星等,意在加 强国防实力
(1)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 全 (2)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1)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 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 趋激烈 (3)中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 化
(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 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 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一箭多星 ”技术
(1981年)的国家之一
(3)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 运载火箭 (2)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5号 ”载人宇宙飞船。“神舟
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
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氢弹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世界上是首次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被誉为“第二 次绿色革命”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材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
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
2.成就
领域 核技
术
空间 技术
运载 火箭 研究
成就
(1)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 之一
(1)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 试验通信 卫星,1986年,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
卫星发射成功 (2)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PPT课件
第27页/共51页
探索新学习模式的几点体会:
1、放飞学习者!
第28页/共51页
教学目标模式的创新: 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
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的导向,更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只有让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来, 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与不同阶 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包括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 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并将总目标分解为 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 个性化。
第39页/共51页
第40页/共51页
第41页/共51页
第42页/共51页
5、开设《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姐妹课程
导学是《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教学活动中,导学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 他们的同伴与朋友,同时,导学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 的桥梁。
导学在本课程中发挥以下三种作用: 1。指导小组进行专题学习 2。引导建立学习化团队 3。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导学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导学应该是以往《学习论》课程中的优秀学生 2。导学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3。导学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热忱与睿智是导学的最重要品质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一旦真正投入了导学这项工作,便能从中发现 许多乐趣并为自己的人生积累宝贵的财富。
学习不仅需要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介于理论和方法之 间的技术。学习技术既是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又 是具体学习方法的综合与规范化。学习技术不是孤立的学 习方法,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整套学习方法体系。
第18页/共51页
通过借鉴当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所创立的学习型 组织的5项修炼技术,并经过在大学生《学习论》课堂中多 年的反复实践探索,我们逐步总结出适合我国当代大学生运 用的五大学习技术。包括“学习目标导向技术”、“自主学 习技术”、“团队学习技术”、“学习动力激发技术”、 “学习评价与反馈调节技术”五项学习技术,而统领并贯穿 在这五项学习技术中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则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不属于具体的学习技术,可称之为指导学习技 术的“思维技术”。 。
探索新学习模式的几点体会:
1、放飞学习者!
第28页/共51页
教学目标模式的创新: 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
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的导向,更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只有让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来, 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与不同阶 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包括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 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并将总目标分解为 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 个性化。
第39页/共51页
第40页/共51页
第41页/共51页
第42页/共51页
5、开设《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姐妹课程
导学是《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教学活动中,导学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 他们的同伴与朋友,同时,导学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 的桥梁。
导学在本课程中发挥以下三种作用: 1。指导小组进行专题学习 2。引导建立学习化团队 3。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导学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导学应该是以往《学习论》课程中的优秀学生 2。导学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3。导学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热忱与睿智是导学的最重要品质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一旦真正投入了导学这项工作,便能从中发现 许多乐趣并为自己的人生积累宝贵的财富。
学习不仅需要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介于理论和方法之 间的技术。学习技术既是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又 是具体学习方法的综合与规范化。学习技术不是孤立的学 习方法,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整套学习方法体系。
第18页/共51页
通过借鉴当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所创立的学习型 组织的5项修炼技术,并经过在大学生《学习论》课堂中多 年的反复实践探索,我们逐步总结出适合我国当代大学生运 用的五大学习技术。包括“学习目标导向技术”、“自主学 习技术”、“团队学习技术”、“学习动力激发技术”、 “学习评价与反馈调节技术”五项学习技术,而统领并贯穿 在这五项学习技术中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则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不属于具体的学习技术,可称之为指导学习技 术的“思维技术”。 。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13张PPT).ppt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4分)
研究角度:①儿童妇女权利;②教育问题;③交通工具;等等。 (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801年 1841年
40%30% 30%Fra bibliotek20%
英国
20.00% 15.00% 10.00%
17.501%8.50%
10%
5.00%
0% 1696年
1831年
0.00%
农业
工业
商业运输业
读图观察,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原因? 出去工作不能证明地
变化: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1.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 3.代表: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4.表现: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 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 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70年以后,英国、 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育。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 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5.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 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 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 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 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 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 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
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研究角度:①儿童妇女权利;②教育问题;③交通工具;等等。 (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801年 1841年
40%30% 30%Fra bibliotek20%
英国
20.00% 15.00% 10.00%
17.501%8.50%
10%
5.00%
0% 1696年
1831年
0.00%
农业
工业
商业运输业
读图观察,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原因? 出去工作不能证明地
变化: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1.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 3.代表: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4.表现: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 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 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70年以后,英国、 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育。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 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5.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 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 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 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 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 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 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
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最新专题三--教学法(1)-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PPT课件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 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 因素的总体考虑。(何克抗)
想一想,说一说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关系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理念、教学原理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
一、讲授法
适宜于应用讲授法的条件:
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理解; 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 学生只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材料; 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一介绍。
一、讲授法
不宜于应用讲授法的场合:
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习得信息而在于其他方面; 强调长期保持; 学习材料复杂、精细或抽象; 必须有学习者的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建立强化
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布鲁纳,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
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生的 认识过程类似于人类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发现 过程,学生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 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 受”知识。学生要像数学家那样思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聚焦单个教学活动(行为)。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概述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一)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
(一)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二、讨论法
1.含义: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 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 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适合高年级。
想一想,说一说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关系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理念、教学原理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
一、讲授法
适宜于应用讲授法的条件:
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理解; 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 学生只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材料; 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一介绍。
一、讲授法
不宜于应用讲授法的场合:
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习得信息而在于其他方面; 强调长期保持; 学习材料复杂、精细或抽象; 必须有学习者的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建立强化
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布鲁纳,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
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生的 认识过程类似于人类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发现 过程,学生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 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 受”知识。学生要像数学家那样思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聚焦单个教学活动(行为)。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概述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一)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
(一)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二、讨论法
1.含义: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 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 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适合高年级。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1世纪,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技、 纳米科技、空间科技以及基础研究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 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前景——知识经济时代到 来。
2、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推动科技进 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创新型经济逐 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 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
(三)科学技术伦理观
1、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 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凡是表现为良心的进步的东西,同时 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 2、马克思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 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 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 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 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 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 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 奋。
序
言:科技工作者应履行 怎样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
2015.10.12-1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专题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伟大飞跃)
(一)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 业的发展 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世 界工厂”;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后进入工业革 命阶段; 德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工 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较大发展。
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世纪中期以后,除了政治领域持续不断的动荡与革 命外,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开始发生多米 诺骨牌式的剧烈变革:
(三)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1.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 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思想理论条件
(1)德国古典哲学 产生时间:十八世纪下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 期,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哲学 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 费尔巴哈等。 其中,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马克思 的影响甚深。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 主义的同时,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在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过程中,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产生过重 大影响,但马克思后来也清醒地认识到: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 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 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 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期,完成于19世纪初,是新兴资产阶 级的政治经济学 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 配第、亚当·斯密和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从这一经济学中批判地继承了劳动 价值论等思想,使之成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基础之一,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 重要理论来源。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 机;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 及美国; 1847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使社会生产力 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846人民版PPT课件
历史性跨越(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2、标志: (1)邓小平南方谈话 (2)中共十四大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春)
材料一: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
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 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邓平小文平选文》选第》三第卷三卷
经济建设为中心
1、党的基本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4、市场与计划间的关系 5、社会主义的本质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 配置 方式
行政手段
市场
6、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意义:
(1)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从根本上解除 了人们的思想束缚; (2)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 3.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我国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确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感受变化】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
2020/12/10
1
一、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
1、经济条件 ①经济需要。 ②经济支持。
2020/12/10
2
2、政治条件 ①社会制度: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极权。 ②科技政策和科技体制。
2020/12/10
3
科技体制的类型:分散型、集中型、混合型
(1)分散型(又称分权型):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 以权力分散为特点。
2020/12/10
7
(1)优势累积与“马太效应”
默顿以《马太福音》中的“因为凡有的,还要 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 要夺过来”这段话来命名“马太效 应”(Matthew Effect)。其含义是指:从一 开始就占优势的科学家就得到更多的机会去获 得进一步的成绩和报酬;相反地却使未能获得 有利条件者越来越贫乏,即富者愈富,贫者愈 贫。该效应揭示了奖励使获奖者在心理、资源 和奖励分配上存在的优势累积现象。
2020/12/10
12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1.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
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M. 波兰尼(M. Polanyi):
首先提出此概念(1942年),指科学家群体。
库恩:
范式: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 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 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
此处是指容易被他人引证的更易被人引证;反之相反。
2020/12/10
9
(3)追溯前业与“回溯效应”
“因科学家的后期杰出成果得到承认, 而导致人们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 作成果”的现象,被科尔兄弟称为 “回溯效应”(Backdate Effect)。
这种被追加的承认并非是因为其前期 工作有所改进。
2020/12/10
8
(2)论文引证与“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晕轮效果”(Halo Effect),原意指由于太阳光太强烈,令人眩目致使人们 无法看清太阳表面的光斑。在社会心理学中,引伸为因一 个人的成绩、功劳太伟大,而使评价者无法看到其缺点和 过失,即因“人或物被赋予一个肯定的或社会上喜欢的特 征”而“可能还被赋予许多其他特征”的知觉偏见。也就 是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他人的某种行为或特征特别突 出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导致评价者做出以偏概全的整 体判断。其实质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知觉偏见。如, “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该效应所致。
2020/12/10
15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3.齐曼的后学院科学 科学正由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是科学的
集体化、科学增长的极限化、科学的效用化、科学的政策化、科 学的产业化和官僚化。 这种变化也如吉本斯所言: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科学正由模 式1向模式2转化。模式1以探索基本原理为目的,而且基础与应用 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而模式2的特征在于科学知识生产是在应用语 境下发生的。胡克则认为无论是从模式1到模式2,还是从 CUDOS到PLACE,转变的动力皆可概括为CCCCC:成本(Cost)、 消费主义(Consumerism)、合作(Confluence)、控制 (Command)、定向(Commission)。实际上CCCCC是推动科学 变化的一种社会动力。
2020/12/10
5
3、教育条件: 教育水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
4、文化条件 ①价值观。 ②思维方式。
2020/12/10
6
5 科技制度对科技发展的效应
优势累积与“马太效应” 论文引证与“光环效应” 追溯前业与“回溯效应” 工作环境与“波敦克效应” 精英终身制与“棘轮效应”
科学共同体:这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家组成的群体。
2020/12/10
13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 生产科学成果 评价科学成果
2020/12/10
14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2.科学共同体遵循的传统规范:默顿规范 默顿规范: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1942年在《论科学与民主》
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四种规则,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 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普遍性:科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其内在价值,而非提出者 的国籍、民族、宗教、阶级或其在科学上的地位。
公有性: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属于提出者个人,而属于全世界、 全人类,是可以共享的资源。
无偏见性:科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杜绝任何的虚假、不负责 任和欺骗行为。
有条理的怀疑论:科学家决不应该在不经分析批判的前提下盲 目接受任何东西。
优点:科技与生产联系渠道较畅通;宏观控制,微 观放活;科技机构与社会联系开放;资源配置灵活。
缺点:科技活动受市场牵制较大;技术封锁性强、 协调性差。
2020/12/10
4
科技体制的类型:分散型、集中型、混合型
(2)集中型(又称集权型):以原社会主义国家为 代表(现多数已改变),以权力集中为特点。
优点:全国一盘棋,易协调;易集中有限资源解决 重大问题,易于实现政策目标。
缺点:行政手段常背离科技活动规律;科技机构没 有充分自主权,缺乏主动创造活力;横向联系不畅 通;科技与生产脱节。
(3)混合型:介于分散型和集中型科技体制之间 的类型,如德国、法国、日本等。
混合型不同程度地兼具分散型和集中型的特点
2020/12/10
10
(4)工作环境与“波敦克效应”
“不论其成绩如何,承认的分配有益于名 牌机构的科学家”的现象,即是“波敦 克效应”(Podunk Effect)。
2020/12/10
11
(5)精英终身制与“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Ratchet-Wheel Effect), 是指科学家一旦因为自己的工作而获得某 种承认和地位,就再也不会退回到原来的 位置。这种现象恰如棘轮装置一般。它表 明:科学分层结构中的流动是单向流动, 只能升迁而不能逆下。如法国科学院院士 席2/10
16
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化的背景
科学共同体的发展阶段 ⑴ 科学家个体自由研究时期(从近代科学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
个人爱好和个人奋斗,通过无形学院联系起来。牛顿、法拉弟。 ⑵ 科学家集体组织为主导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之前)
2020/12/10
1
一、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
1、经济条件 ①经济需要。 ②经济支持。
2020/12/10
2
2、政治条件 ①社会制度: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极权。 ②科技政策和科技体制。
2020/12/10
3
科技体制的类型:分散型、集中型、混合型
(1)分散型(又称分权型):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 以权力分散为特点。
2020/12/10
7
(1)优势累积与“马太效应”
默顿以《马太福音》中的“因为凡有的,还要 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 要夺过来”这段话来命名“马太效 应”(Matthew Effect)。其含义是指:从一 开始就占优势的科学家就得到更多的机会去获 得进一步的成绩和报酬;相反地却使未能获得 有利条件者越来越贫乏,即富者愈富,贫者愈 贫。该效应揭示了奖励使获奖者在心理、资源 和奖励分配上存在的优势累积现象。
2020/12/10
12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1.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
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M. 波兰尼(M. Polanyi):
首先提出此概念(1942年),指科学家群体。
库恩:
范式: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 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 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
此处是指容易被他人引证的更易被人引证;反之相反。
2020/12/10
9
(3)追溯前业与“回溯效应”
“因科学家的后期杰出成果得到承认, 而导致人们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 作成果”的现象,被科尔兄弟称为 “回溯效应”(Backdate Effect)。
这种被追加的承认并非是因为其前期 工作有所改进。
2020/12/10
8
(2)论文引证与“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晕轮效果”(Halo Effect),原意指由于太阳光太强烈,令人眩目致使人们 无法看清太阳表面的光斑。在社会心理学中,引伸为因一 个人的成绩、功劳太伟大,而使评价者无法看到其缺点和 过失,即因“人或物被赋予一个肯定的或社会上喜欢的特 征”而“可能还被赋予许多其他特征”的知觉偏见。也就 是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他人的某种行为或特征特别突 出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导致评价者做出以偏概全的整 体判断。其实质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知觉偏见。如, “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该效应所致。
2020/12/10
15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3.齐曼的后学院科学 科学正由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是科学的
集体化、科学增长的极限化、科学的效用化、科学的政策化、科 学的产业化和官僚化。 这种变化也如吉本斯所言: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科学正由模 式1向模式2转化。模式1以探索基本原理为目的,而且基础与应用 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而模式2的特征在于科学知识生产是在应用语 境下发生的。胡克则认为无论是从模式1到模式2,还是从 CUDOS到PLACE,转变的动力皆可概括为CCCCC:成本(Cost)、 消费主义(Consumerism)、合作(Confluence)、控制 (Command)、定向(Commission)。实际上CCCCC是推动科学 变化的一种社会动力。
2020/12/10
5
3、教育条件: 教育水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
4、文化条件 ①价值观。 ②思维方式。
2020/12/10
6
5 科技制度对科技发展的效应
优势累积与“马太效应” 论文引证与“光环效应” 追溯前业与“回溯效应” 工作环境与“波敦克效应” 精英终身制与“棘轮效应”
科学共同体:这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家组成的群体。
2020/12/10
13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 生产科学成果 评价科学成果
2020/12/10
14
二、科技发展的内部条件
2.科学共同体遵循的传统规范:默顿规范 默顿规范: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1942年在《论科学与民主》
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四种规则,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 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普遍性:科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其内在价值,而非提出者 的国籍、民族、宗教、阶级或其在科学上的地位。
公有性: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属于提出者个人,而属于全世界、 全人类,是可以共享的资源。
无偏见性:科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杜绝任何的虚假、不负责 任和欺骗行为。
有条理的怀疑论:科学家决不应该在不经分析批判的前提下盲 目接受任何东西。
优点:科技与生产联系渠道较畅通;宏观控制,微 观放活;科技机构与社会联系开放;资源配置灵活。
缺点:科技活动受市场牵制较大;技术封锁性强、 协调性差。
2020/12/10
4
科技体制的类型:分散型、集中型、混合型
(2)集中型(又称集权型):以原社会主义国家为 代表(现多数已改变),以权力集中为特点。
优点:全国一盘棋,易协调;易集中有限资源解决 重大问题,易于实现政策目标。
缺点:行政手段常背离科技活动规律;科技机构没 有充分自主权,缺乏主动创造活力;横向联系不畅 通;科技与生产脱节。
(3)混合型:介于分散型和集中型科技体制之间 的类型,如德国、法国、日本等。
混合型不同程度地兼具分散型和集中型的特点
2020/12/10
10
(4)工作环境与“波敦克效应”
“不论其成绩如何,承认的分配有益于名 牌机构的科学家”的现象,即是“波敦 克效应”(Podunk Effect)。
2020/12/10
11
(5)精英终身制与“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Ratchet-Wheel Effect), 是指科学家一旦因为自己的工作而获得某 种承认和地位,就再也不会退回到原来的 位置。这种现象恰如棘轮装置一般。它表 明:科学分层结构中的流动是单向流动, 只能升迁而不能逆下。如法国科学院院士 席2/10
16
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化的背景
科学共同体的发展阶段 ⑴ 科学家个体自由研究时期(从近代科学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
个人爱好和个人奋斗,通过无形学院联系起来。牛顿、法拉弟。 ⑵ 科学家集体组织为主导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