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二章城市的历史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社会问题;(2)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或者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3)城市中的个人、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的社会体系。

综合观点:我们把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城市环境;(3)城市的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7)城市问题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的研究程序:选题—研究问题明确化—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社会观察法;④社会实验法;⑤社会调查方法;⑥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⑦资料分析方法第二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1、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界定2、城市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有三个:①空间上人口等的密集型(空间聚集性):根本属性之一;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经济特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或流动性):社会属性3、我国城市的界定(1)“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分的区域。

城镇又包括“城区”和“镇区”;(2)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4、城市起源的主要学说书P3(1)防御说(军事城堡说):韦伯;(2)社会分工说(柴尔德的农业剩余产品说):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3)集市说:雅各布斯威尼斯;(4)地利说;(5)大型灌溉设施说:卡尔·魏特夫;(6)宗教中心说:斯乔伯格5、城市产生的因素(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生的基础;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神条件;3、人口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6、早期城市的产生(几个早期城市的位置和时间)(1)两河流域——苏美尔城市的出现,距今约6000年;(2)埃及尼罗河流域城市:公元前3000 年左右,白城、底比斯、阿克顿;(3)印度河流域城市:公元前2500年,哈拉帕古城;(4)长江、黄河流域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城址、登封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平粮台城址、内蒙古中南部;(5)中美洲文明---墨西哥湾:①蒙特阿尔万城:距今2500年;②特奥蒂瓦坎文化:公元前1 世纪—公元8 世纪第二节欧洲城市的发展1、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 是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狭义:精神现象及表现形式。 广义: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文明产品。 ‚一切凡是与自然状态相对立的 都属于文化,非自然的人类活动 所创造、活动方式本身‛。
(二)文化的重要性



1,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本性,是人类与 动物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2,文化涉及面广,它涉及到所有生活 领域; 3,文化是社会形态; 4,文化与社会融合在一起。 社会文化: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其成员的 生活方式,是他们习得、共享并且世代 相传的观念和习惯的总汇。是特定社会 里的成员所拥有的一种‚生存计划‛。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 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 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 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 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 衡。
1,城市化派
城市化派着重研究城市对人文生态 及社会结构的影响,探讨从工业 革命前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城市社 会转变的城市模式。 认为:城市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 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及规 范秩序的解体。城市人口的流动 性与农村人口的较少流动性等使 城市与农村社会存在显著差异。
4,经济学派
经济学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 城市化,认为城市化是市场和经济 活动的产物。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是城市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经 济发展,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演化 为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主要表 现在城市规模上的变化,各种经济 活动对各种城市生态及社会结构产 生较大的影响。
5,环境学派
认为:城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 斗争中的适应性,城市问题的大量 滋生,基本是由于城市生活背离了 人性的尺度。城市是人造的,但城 市又制约人的生活。工业城市破坏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城市日益 严重的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人类要更好生存,城市要进一步发 展,必须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他 们主张彻底改造城市结构,以达到 与自然和谐一致,并且提出了许多 城市规划和改造的建议。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及城市生活与文化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及城市生活与文化

4、城市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社会规范、娱乐休 闲、社会传承、社会化、促进社会交往、促进城 市社会发展等功能。 5、文化建设: 意义:城市文化的建设对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促进城市经济改革,提高城市社会成员整体素质,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 展。 途径:城市社会成员素的培养;城市形象的建 设;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社会成员对 城市文化的参与意识;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文化 资源。
沃思注意从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来把握城市特征, 并把其称为城市性,把城市性定义为三方面: 其一,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其二,城市的人口 密度较大: 其三,城市里的人口和生活方式具 有较大的异质性。 分别从生物角度,即由人口基础、技术与生态秩 序组成的物理结构方面、组织的角度,即社会结 构特征、社会系统组织联系特征方面、个性及态 度的角度,即从城市人格与集体行为方面来进一 步说明城市性。
4.城市发展 城市起源说: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 集市说、地利说等。笔者主张多元说,城市 起源于军事、宗教、集市、地利等多种方式。 城市产生的社会物质基础条件是生产力的 发展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五、城市在社会发展中功能: 城市在社会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 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总要的地位,是社会 文明的标志与结果。
2、城市特征
帕克认为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具有以下的特征: (1)它是一个具有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 (2)它运用自身的优势聚集了不同文化、职业、语 言背景的居民,这些居民有着一定的匿名性; (3)它作为文化载体和传播体,是一个地区的经济、 政治、文化、服务等的中心; (4)它聚集了各种社团、企业和机构的社会组织, 人们的活动趋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较乡村居民高; (5)城市的社会契约基础是法律、法规。 (6)城市生活方式多样化,时间观念强,相互间竞 争激烈。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b.把城市社区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如社区 整合、社区分化、社区成分变迁、社区发展等,宗旨在于充分利用社 区人力、物力资源,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与互动精神,创造更为美好 的生活条件。
城市社会学
(理论部分)
任课教师:黄瓴 2003年9月-11月
1
h
2.4.2 城市社会学应用领域
① 面向社会发展的城市规划 20世纪50年代:
CIAM第十小组(Team10)提出“人际结合”(Human Association) 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城市和建 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他们提出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 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希腊学者C.A.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Ekistics)概念,强调对 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认为人类居住环境由五个要素组成,即: 自然界、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为20世纪60年代后的面向社会 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
J.B.Mclonghlin(1968) 提 出 : “ 规 划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引 导 式 的 控 制 管 理”。“规划不只是一系列理性的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不可避 免地是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背景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西方城市规划领域星期倡导性规划 (Advocacy Planning)运动。主旨: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 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具有 咨询和协商(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的特征。
城市规划在许多层面上一表现出作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征。
3
h

地域上,不同的社区反映了城市社会隔离的物质形态。社区
(Community)是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互相作用模式而由多个群体 组合而成的实体。

社会学:第2章 社会学史

社会学:第2章 社会学史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学的创立过程。

2、了解社会学的现代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社会学的创立现代发展教学难点:社会学的创立教学内容:§2 社会学170年的历史回顾与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一样,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也有着历史必然性,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社会学的创立与现代发展。

§2.1 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的起源和社会背景社会学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理论思想为前提条件。

1、社会变迁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明显的暴露出来,欧洲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革。

产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冲击波及到了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

产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和工厂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这就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在寻找市场的过程中,促进了海运和陆路交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带着大炮加商品,攻击着世界上闭关自守得社会。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变化。

2、社会主义的兴起早期的工业化和城市进程带来了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小私有者的大批破产,工业化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疯狂追逐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工人生活穷困潦倒、毫无保障。

马克思、恩格斯等社会革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学说。

3、都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数目增加,中小城镇发展为大城市,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城市人口增加,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工厂噪音、交通、人系关系复杂化、卖淫、吸毒、犯罪等问题以上问题使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所宣告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和怀疑,人们强烈要求对社会的过去、现实和未来进行现实主义的分析和评价,来改变现有社会关系。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影响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社会观,但对社会学诞生起直接推动作用的主要有四种思潮——人本主义历史决定论、机械的社会学说、批判理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三、社会学产生的方法论基础1、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市政学第2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市政学第2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1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定居和永久性聚落;专业生产提高生产率;出 现以交换为目的的积存。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财富占有不均衡,私有 财产形成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分离。 商人阶层产生;出现了不求可耕种只求交通便 利的用地选择;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 存方式的居民点,即以市为中心的人口聚集。
16
2.2城市化
2.2.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2.2城市化的动力 2.2.3城市化的类型

17
2.2.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内涵

狭义上:
城市化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中,居住 于城市区的居民数之比重增加的过程。


广义上: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 本教材对城市化问题的分析采用广义的解释。
13.7 30.1 31.4 35.0 38.3 41.1 44.5 45.7
[资料来源: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59页,71页,有些计算是新加的。]
27
世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化与大城市化趋势图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 17 22 13.3 7.8 26 21.5 31 24.6 10.8 53.4 44 37 27.7 15.1 29.1 19.5 60.1 66.3 71.3 75.7 79.5
6
市与城市



(1)城市:city与country相对的概念,是指人口稠密、 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理区域,无 法定分界线,具有边界模糊性,属于社会、经济、地 理概念。 (2)市:municipality,是与省、县等行政建制相对应 的政治法律概念,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 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 的管理范围. (3)城市:从管理的角度界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形成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域,它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是 第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绪论1、城市社会学:以城市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及其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机制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2、城市社会学研究方式(1)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3、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①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②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③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④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意义①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②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③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④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第二章城市的历史1、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比较(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

2、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规律(3)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4)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5)城市规模与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第三章城市社会理论1、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法理社会:分崩离析、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甚至相互对立2、韦伯:城市共同体他认为,一个聚落要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共同体具有以下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院以及——至少是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5)至少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东西方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第一,东方的城市并没有像西方城市那样有一套特殊的。

城市社会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心圆模式的第二圈为()。

A、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B、中心商业区C、中产阶级居住带D、中产阶层居住带正确答案:A2、城市化水平达到( )的时候,一个传统的乡村社会基本达到现代城市水平A、20%B、60%C、75%D、50%正确答案:D3、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城市结构瓦解B、城市公共服务滞后C、阶层分化隔离D、社会生活被侵蚀正确答案:B4、我国官方于( )开始引进社区的概念.A、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B、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C、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确答案:D5、下列选项不属于社区的构成要素的是:A、社区意味着一种结构、一种意识和一种秩序B、社区是一套完整的组织网络系统C、具有一定时间持续性和地域性连带的社会组织单位D、社区经济基础正确答案:D6、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所提出的。

A、韦伯B、纽曼C、拉约尔D、帕克正确答案:D7、到()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A、1940B、1930C、1920D、1950正确答案:C8、多核心模式是()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

A、美国B、法国C、日本D、德国正确答案:B9、一般认为,现代郊区化起源于()。

A、21世纪初期B、20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叶正确答案:D10、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作为操作单位。

A、自然社区B、法定社区C、局部社区D、整体社区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根据流动的原因,我们将社会流动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按照社区的内部组织形式可以将社区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和专能社区三大类型。

《城市社会学》课件2

《城市社会学》课件2

02
城市与城市化
Chapter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城市的定义与特征概述
城市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人口 、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异。
城市通常拥有相对完善的设施和服务, 包括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
详细描述
城市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 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
城市化的含义与进程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法 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城 市规划等。
城市犯罪问题
城市犯罪的定义
城市犯罪问题是指发生在城市中的犯罪 行为,包括抢劫、盗窃、杀人等。
城市犯罪的危害
城市犯罪问题不仅影响受害人的身心 健康,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全。
城市犯罪的成因
城市犯罪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 等。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的定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城市环境问题是指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类 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 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对环境的破坏 和污染。
城市环境问题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城市犯罪的解决措施
解决城市犯罪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治 安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治 理等。
06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Chapter
调查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收 集资料的方法。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是城市社会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 方法,通过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对城市居 民、社区、企业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社 会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从而分 析城市社会现象和问题。

城市史

城市史

专题三城市史城市史: 研究、揭示城市和城市社会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学分支学科。

研究范围: 城市化过程 ;城市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结构及其历史发展 ;城市设施及居民生活等有关问题;中西城市文明比较等.一、研究历程1、19世纪末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特点:一种独立的、方志式的研究;出于实用的目的2、20世纪60年代(1)背景:二战以后的城市发展问题;社会理论的影响; 新文化史的兴起.(2)标志: 1960年代,美国经济史学家埃里克·E·兰帕德发表《美国历史学家和城市化研究》一文,提出开展城市化研究而不仅仅是研究城市中的“问题”,标志着城市史学的出现。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人口、地域、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起点:对城市化的起点,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自从产生了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化运动,城市产生之日就是城市化开始之时;2.城市化是近现代城市的成长过程,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

二、城市的历史(一)城市的起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关于城市的起源,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把城市起源和发展的社会进化过程称为“城市革命”。

柴尔德认为城市革命的社会意义可以同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媲美。

柴尔德总结了早期城市的基本特征:1规模2非农人口3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4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5有文学和数学6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7雕塑艺术8远距离贸易9居民角色城市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即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时期。

据历史记载和考据,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河之间的广大弓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黄河中下游和中安第斯山脉。

这些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人类文化的摇篮,也是地球上第一批城市的诞生地。

城市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7_城市化

城市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7_城市化

一、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集中是城市化初期阶段最为强烈的一种特征。集中
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它把 农村变为城市,把小城市变为大城市。集中使城市成为 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社会前进的基础。 集中型城市化包括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和外围市区的
城市化。
一、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内部市区包括中心地区(CBD)和中间市区。 城心 地区进行的城市化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
(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外围市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内部市区的一些城
市设施和职能部门的空间移位来完成的。
二、分散型城市化阶段
城市是集中的产物,集中是城市区别于农村最突出
的特点。但是高度集中也使城市患上了“城市病”。 为了克服城市病,解决城市问题,不少国家纷纷调 整城市化策略,促使城市由集中走向分散。城市化的发 展进入到以分散为特征的阶段。 分散型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是郊区化、卫星城运动 和逆城市化。
根据功能,可将城市化分为景观型和职能型。
1.景观型城市化是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 间的过程。它直接创造市区,因此也称为直接型城市 化,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 2.职能型城市化是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发挥作 用的过程,又称间接型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类型
(五)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根据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程度,
一、城市化的涵义
(二)城市化的起点
对城市化的起点,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
1.自从产生了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化运动,城市产
生之日就是城市化开始之时; 2.城市化是近现代城市的成长过程,城市化始于 工业革命。
一、城市化的涵义
(三)城市化的前提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地域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 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一节 欧洲商业文明与自治城市
城市从衰落到重新崛起
自治城市与新兴资产阶级
随着手工业、 商业的不断发 展,城市力量 壮大
封建领主鉴于 来自下层的反 抗和获取金钱 上的实际利益
城市与国 王结盟: 自治城市
商人,工匠力量不断壮大, 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行会 组织,成为议会成员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五章 城市社会学学派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什么是城市?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 是农村。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
东方两河流域:商代都城、龙山古城、屈家岭古城、良渚古城
这些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国城市文明的产生,是长江及 黄河流域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东方两 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如何判断远古城市产生的标志呢?
1. 是否有超凡于氏族村落之上的权利组织 形式和纪念性的仪典中心存在,即城市 首先是一个永久性的聚会地点。
二 商业城市与工业城市
商业城市的规划,不考虑如何适应地形和自然景观,也不考虑居民的各种要 求,而只考虑一种功能,即如何强化土地的利用率。因此,所谓城市规划只 是迅速把土地划分成小块,并迅速卖出去。
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城市里,城市建设市大规模的凑合将就时期,人人都忙 着赚钱,没有人关心城市建设。村子扩大为城镇,城镇扩大为大城市,城 镇数目不断增长。
君主新政权依靠的政治、 经济力量
新兴资 产阶级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5月20日1:30-3:30于205考试(十三周周一)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城市社会学亦称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生态系统(芝加哥学派)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经济、文化系统。

(2)城市的社会问题A涂尔干《自杀论》失范型、宿命型、利己型、利他型。

B 沃思:城市规划、管理C卡斯特:住宅、医疗。

(3)城市化(4)研究城市的生活方式(5)城市社会关系,帕尔。

3、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4)城市社会结构(5)城市化(6)城市文化(7)城市社会问题(8)城市规划(9)城市社会管理4、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5、城市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与社会学: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2)与城市学科群: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1、滕尼斯:1887年《社区与社会》中礼俗社会对应乡村;法理社会对应城市。

2、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机械团结——乡村——同质性——环节社会;有机团结——城市——异质性——组织社会。

3、齐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活》(1)善于计算,追求精神(2)在经受过多的刺激,产生厌倦心理(3)都市个人在精神追求、美感理念等方面呈现出衰退之势(4)出现新的个性:自由与独立性;追求区别于他人的个性。

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城市共同体。

东西方城市差别的具体表现:(1)东方的城市并没有像西方城市那样有一套特殊的适用市民的实体法或诉讼法,也没有自由市民。

(2)东方城市基本没有自律性的行政,一般而言,东方城市在行政上从属于中央集权制;西方城市的权利是分散的。

(3)东方城市的社会组织是以亲属氏族等为基础的;西方城市的社会城市则以个人组织为基础。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城市文化系统C.城市经济系统D.城市政治系统【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效益问题C.世界城市问题D.城市中心作用问题【答案】:C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经验和()的基础上。

A.历史B.事实C.数据D.经验【答案】:B4.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是()。

A.韦伯和沃思B.齐美尔和帕克C.迪尔凯姆和韦伯D.帕克和沃思【答案】:D5.社会学收集资料的四种方法,以下何种正确?()A.问卷法、推理法、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C.访谈法、推理法、文件法、考证法D.访谈法、观察法、推理法、考证法【答案】:B6.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和()。

A.分析法B.演绎法C.问卷法D.比较法【答案】:C7.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与城市社会B.城市居民C.城市人口D.城市发展【答案】:A8.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答案】:A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的有()。

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现代化问题C.城市环境问题D.城乡关系问题E.城市管理问题【答案】:A、B、C、D、E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问卷法B.景观分析方法C.城市填图方法D.观察法E.网络法【答案】:A、D3.城市社会学有哪些研究意义?()A.把握城市发展规律B.解决城市社会问题C.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D.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E.推动城市小型化发展【答案】:A、B、C、D4.下面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D.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学问E.社会学主要研究人本身【答案】:C、D4.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是()。

3.城市社会学-第二章

3.城市社会学-第二章
形成了特有的城市人造景观。
城市社会学
二、城市化的过程
第二章
(一) 城市化 (urbanization)
★ 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同时城市的边界向周 边地区扩展的过程。 • 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 城市提供大量专业服务、各种高素质的教育机会,以及参与、
发展和寻求新社会共同体的机会; • 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条件、文化多样各国城市化道路
★ 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长的城市可分为三类: • 因国家或王朝统治建立; • 因殖民者控制资源和贸易而建立; • 因文明古国发达的内部贸易而建立。 ★ 以巴西为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城市集群和“边缘化”城市问题 2. 城市化过程中的贫民窟问题 3. 城市化与无地农民问题 ★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1. 城市化发生较晚,但速度更快 2. “过度城市化”,城市化速度和特征变化的自主性小 3. 很少出现“内城衰落”
在经济贸易活动中能够控制更多的资源;而伦敦因有效控制远东贸 易和非洲贸易,后来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和金融控制中心。 ✓ 17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欧洲的大规模制造业,一批工业城市迅速 兴起。 • 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
城市社会学
(一) 欧美国家
三、各国城市化道路
第二章
★ 美国 ✓ 美国最早的城市是由殖民者沿着哈得孙河建立的贸易与运输港口,功
★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和文化多元化 在现代城市当中,社会组织伴随企业和行 政等理性组织的发展而变得更有活力并且 多元化。城市居民通过参与组织而进入公 共空间,参与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改造的 讨论。
城市社会学
四、政治效应
第二章
★ 社城市化带来的政治效应是城市治理关系复杂化 人口和组织在城市大量聚集,必然产生资源竞争,让城市成为权力冲突的场域。 ★ 治理是城市化带来的重大政治挑战 城市的权力关系模式不是固定的,必须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特征的变化相一致, 城市规模越大,权力关系越复杂,治理方式越需要更有灵活性和协商能力。 ★ 地区开发和城市规划变成一种决定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方式 如今城市规划的生成方式从精英决定变为多方协作决定。

城市社会学城市中的社会认同与差异

城市社会学城市中的社会认同与差异

城市社会学城市中的社会认同与差异城市社会学:城市中的社会认同与差异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现象的学科,着重探讨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社会行为与互动。

城市作为一个聚集大量人口和资源的地方,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更是一个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社会认同和差异的场所。

本文将从城市中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城市中的社会差异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一、城市中社会认同的形成城市中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与城市,与城市其他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的多样性和繁忙的社会交往使人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认同,这些认同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密不可分。

1. 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影响社会认同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形成社会认同的重要因素。

不同城市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的认同。

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居民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认同感。

2. 城市的社会结构和身份认同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对社会认同产生影响。

城市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每个群体或阶层都有着不同的身份认同。

例如,金融城区的居民与工业区的居民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有所不同。

3. 城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认同城市的地理环境也影响社会认同的形成。

例如,海滨城市的居民可能对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认同感,而内陆城市的居民则可能与本土文化和农业生活方式更为相关。

二、城市中的社会差异城市作为一个人口密集、资源集中的地方,无疑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社会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教育、居住等方面。

1. 经济差异城市中存在着丰富的经济差异,包括收入水平、职业类型等方面。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高收入职业和商业机会较多,而二线、三线城市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另一方面,城市中的贫富差距也比较明显,存在着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差异。

2. 教育差异城市中的教育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40万人口: 16万公民、10万外国人,14万奴隶)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 变 城市功能分化
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三)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秦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 36 郡, 郡下设县,各行政中心都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城 市,建立起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统治中心— —城市系统。秦时县城估计达800到900个,主 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首都咸阳的 人口规模达80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
(三)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 城市的行政职能突出;
城市体系完整,城市功能分化;
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四)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比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 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 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城市内部矛盾不同 城乡关系不同
的发展以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以其内部自然经
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为条件。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状况
早在公元9世纪初,欧洲出现一些城市。巴黎有2.5万 人,意大利的罗马有5万人口。
10 世纪末起,欧洲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 要道、寺庙附近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并逐渐形成了城市。
西欧的中世纪城市还在战争中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 但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仍较小。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发展不平衡 城市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功能趋向动态性、综合性 城市问题日趋严重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律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 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
规律
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 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 城市规模与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
(三)近代中国城市的类型与特点
中国近代城市进行分类: 1.根据受殖民主义影响程度 根据受殖民主义影响程度中国近代城市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受几个帝国主义侵占掠夺的租界城市;一类城市是 长期被帝国主义直接侵占的殖民地城市 ;最后一类是中 国广大的内地城市 。 2.根据发展状况的差异 根据发展状况的差异可以将中国近代城市可分为综合 发展型城市和单一发展型城市。
中国的传统
城: 镇: 都: 市: 夏代:“八家为邻,三邻为明,三明为里,五里为 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有十二师焉”(《广雅. 释地》) 周代:“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 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 (1024户) 13
(四)早期城市的发展特点
(三)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国际化 集群化 分散化 生态化 人本化 知识化
思考题
1.城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早期城市的发展特点。 3.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4.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5.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点。 6.论述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
7.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二)早期城市的发展状况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城市文明的又一发源地。哈拉帕文 化存在于公元前2500—1500年。
中国也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2500-2000
年出现城市的雏型,公元前2000-1600年间出现城市。 美洲和非洲作为另外两个城市发源地,城市的出现略晚 一些。
(三)我国早期城市的发展轨迹
第二章 城市的历史
一、早期城市文明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近代城市的兴起 四、现代城市的发展
一、早期城市文明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 于城市的起源,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看 法。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 市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城市产生的经 济原因。 第三,自然、社会条件直接导致城市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城市的理解:
实践者、研究者的基本路径: 传统、分散————现代、集中 乡村————————————————城市 落后、封闭————发达、开放
5
(二)早期城市的发展状况
城市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即人类社会由野蛮向 文明过渡时期,距今约有5000多年历史。据历史记载 和考据,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河 之间的广大弓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 发拉底河)、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黄 河中下游和中安第斯山脉。这些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 祥地,人类文化的摇篮,也是地球上第一批城市的诞 生地。
8.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类型及特点。 9.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0.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11.现代城市的特点及规律。
(三)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比较发达的时期,也 是城市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分布 的基本轮廓就是在汉代形成的。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城 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那时形成了“政治中心 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城市分布也 改变了过去主要沿黄河流域分布的格局。
(四)早期城市的发展特点
柴尔德总结了早期城市的基本特征:
规模 非农人口 产生了应用科学 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
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 有文学和数学
雕塑艺术
远距离贸易 居民角色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城市亦称中古城市,是指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时 期的城市,年代大约从公元5 世纪到16 世纪。中世纪城市
得到发展,如泉州成为当时东方最大的贸易海港。 中国目前的历史名城差不多都在这一时期奠定。
(三)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城市发展 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萌芽,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表 现在:第一,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类型日趋复杂;第二,城市的功能和性质发生变化。第 三,城市发展的动力发生变化。
公元前21世纪至17世纪,夏朝奴隶主建立的城池成为中国城 市的雏形。东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早期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
的时期。周王朝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城高潮。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已有100多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分布范围 从黄河两岸向南向北扩展,在长江流域出现了郢(江陵)、吴 (苏州)、蜀(成都)等比较重要的城市。
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柴尔德 ( Vere Gordon Childe )把城市起源和发展的 社会进化过程称为“城市革命”。柴尔德认为 城市革命的社会意义可以同农业革命和工业革 命相媲美。德国学者奥斯特·斯本格勒 ( Oswdd Spengler )指出:“人类所有的伟大 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世界史就是人类 的城市时代史。”
18世纪的英国城市
(二)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城市分布的区域范围扩张 3、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 4、城市的发展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集中和贫富差别的 日益扩大
(三)近代中国城市的类型与特点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 门,外国资本和商品倾入中国市场,机器大生产的浪潮波及 中国,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但是,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 程步履维艰。
19世纪中国城市
(三)近代中国城市的类型与特点
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 城市发展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城市发展不平衡 城市畸形发展
四、现代城市的发展
在科技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经济的高速增 长,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发展的过程,城市化在规模、速 度和范围上大大地超过了以往的各个时期。现代城市呈现 出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长安是全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人口达 三十多万。
(三)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隋唐及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的
时期。在大运河沿岸,因南北航运而使一批运河 沿岸城市兴起,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 并称为“四大都市”。 北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出现大的
转折。随着海上航线由南向北推进,沿海城市也
三、近代城市的兴起
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工业革命有着密切的关
系,近代城市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中国近代
城市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 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近代 城市的功能随着制造业及贸易的发展而发生 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使伦敦成为商业中心、 金融中心、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巴黎、 柏林、汉堡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加。
四大文明古国
(二)早期城市的发展状况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尼罗河流域。古 埃及从公元前 3200 年到公元332年共经历了 30个王朝,
历代王朝都将都城建在尼罗河沿岸,如孟菲斯、卡洪城、 底比斯等。
公元前 3000—2500 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出现 了很多城市国家,主要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