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日本房地产泡沫兴衰史
日本房地产泡沫兴衰史来源:国际金融报历经了20年的低迷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似乎重现曙光。
此时,回顾那场发生在20世纪末的房地产泡沫危机,或许有助于日本不再重蹈覆辙。
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及英国签订“广场协议”。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
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泡沫的破灭来得迅速而毫无预兆。
1989年,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泡沫,但是此时施行紧缩货币政策为时已晚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2013年9月,日本东京获得了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消息一经公布,日本国内举国欢腾。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一消息让他们回忆起了过去的荣光。
上一次在东京举办奥运会还是1964年,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保持着每年10%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6年大阪世博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
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兴建了城市。
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发展。
当时,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
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然而,还未等到验证预言的那一天,日本就从繁荣的天堂跌入危机的深渊中。
1990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今天,无论是日本普通民众,还是庙堂高官,都希望借助再次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提振日本经济。
日本政府计划将东京作为经济增长特区,进行大规模的再开发。
公共设施投资、政策放宽、税收制度改革等等计划都已经开始实行。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是什么
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人把它称为“高度成长期”。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复兴,日本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索尼、松下、丰田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创造后,由内向型企业转变为外向型企业,并逐渐发展成跨国集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的出口大增,尤其是汽车、家电行业成了日本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并因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走私货如“808”双卡收录机也在中国市场泛滥,甚至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日本的TDK录音带。
为了遏制日本的贸易顺差,在美国的主导下,西方五国1985年制定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兑美元汇率在一年间从240:1飙升至120:1。
为减少出口损失,日本资本开始纷纷转入国内市场。
而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大幅降低利息,扩大对企业的贷款,结果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已于2001年同住友银行合并(成为三井住友银行)的日本樱花银行前总裁横田昭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回忆道,当时由于日本的产品大量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
银行收到这么多存款后开始犯傻:该怎么办?于是,放贷成为日本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樱花银行从董事到各支店的员工,每人都有放贷指标。
最多时,一个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放贷指标高达2亿日元。
那些背负指标的银行职员如同做传销一般,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下手。
只要你有工作(哪怕是临时工)、有住址,都可以轻易地获得贷款。
如果你有房子或土地作担保,那么贷款的金额都可以超过百亿日元。
于是,东京湾海底的无名地块,也被人当作了向银行贷款的担保。
更离奇的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五丁目的警察岗亭,也被16人当作私产抵押,在银行申请到了共计630亿日元的贷款。
以一曲《北国之春》唱红日本列岛的千昌夫,当时正是红得发紫的歌手。
第一家银行找到他时,建议他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日本人成群结队地跑到夏威夷去举行婚礼,在那里建一座五星级酒店绝对有必要,而且一定能够赚钱。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
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
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
日本房地产泡沫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贴现率等宽松的金融政策,居民住宅贷款额同比增长了1.3倍。
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大量剩余资金涌动,一些房地产商、建筑公司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利用土地担保向银行贷款,再购买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致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涨。
越来越多的日本城市居民把大部分收入用于住宅储蓄。
日本金融机构也纷纷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循环。
最初是东京地区的地价急剧上涨,随后蔓延到大阪、名古屋及其他大城市。
1985年一1989年间.日本土地评估额达到GDP的2.5倍;在银行贷款的128万亿日元增加额中,50%流向房地产业和非金融机构。
从1986年起,日本资产价格经历了5年的持续上涨时期。
短短5年,El本地价上涨了2倍多,其中1987年,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的年上升率甚至超过了76%的异常水平。
另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
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2倍,形成了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在房地产泡沫初见端倪时,日本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反而一方面任凭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扩大对土地和股票担保的融资;另一方面,连续9次大幅度下调官方利率,从1985年的8.5%降低到1987年2月的2.5%,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日本房地产泡沫从1989年末开始,就已经出现“破裂”迹象。
同年12月.新一届日本银行总裁上任仅仅8天,就开始对日本经济实施所谓的“电击疗法”。
几个月内,多次提高政府贴现率,并对商业银行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对房地产企业及股票投机者贷款。
这一系列举措一下子刺破了泡沫。
1990年初,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市迅速下滑为开端。
日本地价随之暴跌。
13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先,重创经济。
从泡沫破灭至今,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步人了战后历时最长的“平成萧条”时期。
210325678_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WORLD VISION 2022.NO.21Reading 阅读我把自2013年开始的源自安倍经济学的房地产畅销热潮称为“迷你泡沫”。
我之所以称其为“泡沫”,是依据以下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
当出租房屋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实质上低于5%时,可以判定房价存在泡沫成分;而低于4%时,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完全的泡沫了。
自2015年下半年起,东京市中心出售的商品房预期收益率大多数都没有达到5%,有的甚至还大幅低于4%。
我可以解释得再详细些。
自安倍经济学出台以后,购买东京市中心新建商品房的人,大都不是为了“自己居住”的实际需要,而是用于投资。
购买者是外国人,还有以应对遗产税为目的的日本富裕阶层。
想要投资的客人看完样板房后,销售人员一定会拿出“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租金表”等资料。
当然,说到底这些只是“预期”,2015年上半年,即使是在“预期”估算中,也已经有大半的房屋收益率仅在5%左右。
逐步下滑的房租请冷静地思考一下。
所谓的租金,是要有人来租房之后才开始产生。
以投资为目的购买的房屋,如果没有人租会怎么样呢?首先,会增加成本。
物业费加上房屋维修基金,或许还要另附宽带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税和城市计划税。
没有租金收入,这些都是只出不进的 赤字。
如果一年没有人租,赤字金额会相当庞大。
还有一个严峻的事实。
那就是房屋的交易价格会泡沫化,但是工资不会。
为什么呢?原因很明白。
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有人以投资为目的购买,但是没有人以相同的目的去租房,不会发生“经济形势良好,再租一套吧”这种需求。
因此租房需求都是刚需。
如前所述,泡沫只发生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几乎不会波及普通消费品和个人收入。
换言之,即使发生房地产泡沫,也基本上不能期待工资会涨。
支撑租赁市场的是工薪阶层,或者是普通公司对宿舍的需求。
它们都不会影响到房地产泡沫。
更进一步说,当今日本的住房,整体处于相当大的供给过剩状态。
根据总务省2013年进行调查、2014年公布的《住宅和土地统计调查》,全国的空房率为13.5%。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迅猛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而20世纪末期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惨痛经历,也使人们对中国的房地产热产生了深深忧虑。
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也没有停歇。
首先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类似经济因素,并對二者作出了分析和对比。
标签泡沫经济;房地产市场;中国;日本1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原因分析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起源于20世纪末期。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开始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中,房地产出现了严重泡沫:土地价格在短短的三年间暴涨了近2倍。
1990年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从1986—1989年,日本的商品房价格整整涨了2倍。
这种疯狂的房地产价格严重背离了其实际价值。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房地产泡沫开始崩溃,股价和房价大幅下跌,对实体经济也带来严重的影响,日本的经济进入长期的萧条期。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对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日本的经济一直处在萧条期,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
究其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1 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
二战之后,日本用二十年的时间在战争的废墟上建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
但是急速发展的日本,经济结构偏向于内需不足、出口导向型,与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贸易处于顺差地位,积累了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也导致日本与欧美诸国的贸易摩擦不断。
1985年,迫于美、英等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
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本基础。
1.2 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出口产品大幅下降。
日本房地产泡沫解析
三丶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一 要始终将房地产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重 点和着力点
鉴于房地产业的特殊属性及其对国民经济的
重要作用,建议国家将房地产业作为敏感产 业,始终当作宏观调控的重点和着力点,完 善调控机制,整合调控资源,优化调控效果。 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推进投资体 制改革.杜绝“形象工程”,促进房地产业 健康发展
二 审慎决策,实施科学合理的利率、汇率政策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中,低利率扮演 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轻率地提高汇率,又吸引了 大量的国际投机资金,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 破灭。我国当前的有关情况值得重视:据有关方面 估算,2009年l一3月.海外基金在国内房地产业的 投资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投资量。4月以来.海外购 房者通过转按揭方式将美元贷款转为人民币贷款比 例的速度提升。因此,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应 避免出台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利率政策。对于汇率变 动来说.更应当根据国际资金可能的流向和市场经 济原则.审慎决策。
六
加大住房补贴力度,打压房地产投机行 为
住房问题关系到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理 如今的高房价,对住房投机行为严格限制。
谢谢!
三 加强土地的市场化供应工作
要规范政府行为,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交易 应做出严格限制与动态监控,以减少多次加 价转手的机会;土地出让应采用土地招标、 拍卖,严格限制以协议方式出让用地范围。 要减少土地垄断性供应范围,建立该区域的 基准地价及其公示制度,定期编制并发布各 类地价指数,保证市场信息的公开性。杜绝 土地市场的“暗箱操作”和“地下交易”。
(二)20世纪70年代
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贴现率等宽松的金融政
策,居民住宅贷款额同比增长了1.3倍。随 着日本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快速 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至1981年全日 本基本解决了供需之间的数量上以及质量上 的矛盾。
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启示录
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启示录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启示录引言:房地产是一个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状况,还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然而,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其中之一就是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曾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房地产债务危机,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一事件给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回顾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的经过、分析其原因以及探索其启示,以期为其他国家避免或应对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一、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的经过1. 崩盘前景的迹象:20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房价急剧上涨。
然而,1989年开始,这一泡沫开始破裂。
房屋需求减少,房地产价格下跌。
2. 银行业的受创:日本的金融体系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连。
银行业是最大的受影响群体之一,它们因大量投资于房地产项目而亏损严重。
许多银行因贷款违约和不良资产而陷入困境。
3. 经济衰退的循环:房地产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了日本的经济衰退。
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消费减少,进一步打击了房地产市场。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整个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状态。
二、导致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的原因1. 过度投资和借贷: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公司和个人一窝蜂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投资和借贷过度。
这使得房地产价格人为上涨,最终引发了泡沫的破灭。
2. 不透明的金融体系:在危机爆发前,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银行对于自身的风险敞口估计不准确,无法准确评估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这使得金融体系无法合理应对危机。
3. 政府对策的不当:当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政府采取了错误的对策,过度注重经济刺激和维稳,而忽略了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这进一步深化了危机。
三、日本房地产债务危机的启示1. 预防过度投资和借贷: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和房地产市场的开发。
避免出现投资和借贷过度的情况,防止泡沫的产生。
2. 加强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准确、透明的财务和风险披露。
关于20多年前的日本地产泡沫
关于20多年前的日本地产泡沫日本给世界留下的两宗“财富”之一是房地产“泡沫”(另一宗是“经济奇迹”)。
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政府放松宏观调控,放任房地产投机造成的必然恶果。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1985年~1988年的短短3年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两倍,东京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财富已经占到国家财富总额的约70%,而同期美国仅占25%。
到1989年,国土面积仅为美国4%的日本,其地价市值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空前的房地产泡沫产生了。
只要是泡沫,必然会破灭。
从1990年秋季开始,房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1年,东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下降了15%~20%。
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全面崩溃。
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统计,截至2000年3月,东京圈平均地价已从1990年的3月峰值下滑58.9%,同期商业用地平均地价更跌落了71.4%。
日本人为泡沫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92年由于股票和土地价格下降所造成的资产损失相当于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90%。
1994年3月,日本政府公布,日本1992年的国民总资产比1991年减少了448万亿日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当年的GDP。
日本土地总价值减少了223万亿日元,股票价值减少了178万亿日元。
泡沫经济还给日本金融系统造成了巨额坏账。
1998年底,日本官方认为金融机构坏账达7131亿美元。
到了1999年,有学者估计这个数字超过了高达10000亿~12000亿美元。
西方有些经济学家估计,日本泡沫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了6万亿美元。
日本政府总结泡沫经济惨痛教训的《经济白皮书(1993)》,将泡沫经济肆虐的10年称之为“失去的10年”。
白皮书沉痛地总结说:“泡沫经济有害无益,土地等价格暴涨暴跌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留下了巨大的…负遗产‟。
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原因
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原因推荐文章海口房地产大市场热度:房地产基础知识介绍热度:房地产中介礼仪的注意事项热度:房地产入门基本知识内容热度:房地产投资策略热度:有许多人十分热衷于房地产投资,但这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行业,日本的房地产行业也一直如火如荼,下面就让店铺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前因后果吧。
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诱因(1)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泡沫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开放金融市场。
1983年初,日本开始渐进实现利率自由化;1985年底,实现了大额存款利率自由化。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逐渐放开对金融市场监管,企业的资金筹集方式开始多样化,比如,发行企业债券。
因而,日本的诸多银行逐渐失去了一些固定的企业客户,银行利润下降,经营陷入困境。
为了提高银行利润,日本的诸多银行开始将贷款目光转向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公司。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速国际化进程,这就牵制了日本的货币政策,日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限制。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进入升值通道,导致出口萎缩。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选择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使得日本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2)投机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推波助澜日本属于岛国,其国内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日本国内流行着“房价只涨不会跌的神话”。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开始了土地投机,引发了土地投机热潮。
同时,为追求业务规模和收益的银行业,也开始将大量的贷款资金投向不动产和以不动产为担保提供个人住房贷款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1983年,全国银行业对不动产贷款比重仅为6.4%,到1989年,该比重达到11.5%,增长了近一倍。
(3)迟钝的货币政策为房地产投机准备了条件在“广场协议”的影响下,日元升值预期明显,国际投机性资本大量融入日本,日本加重升值预期。
从日本楼市三十年变迁,汲取经济发展正能量
从日本楼市三十年变迁,汲取经济发展正能量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楼市经历了被称为“失去的30年”的漫长低迷期。
这一时期,日本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市场萎靡不振,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日本楼市的未来走势。
一、日本楼市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在19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飙升。
然而,这一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泡沫。
1990年代初,随着地价上涨和股市崩盘,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楼市开始走下坡路。
二、日本楼市长期低迷的原因1. 政策因素:为了遏制泡沫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限制房贷。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如限制土地供应和加强房产税征收等。
2. 人口结构变化: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减少,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
此外,年轻人对购房的热情减弱,更倾向于租房或与父母同住。
3. 经济增长乏力: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企业盈利下滑,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进一步削弱了购房能力。
三、日本楼市的影响1. 对经济的拖累:房地产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楼市低迷导致投资减少、消费疲软,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2. 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许多企业和个人无力偿还房贷,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堆积,金融体系风险增加。
3. 社会问题:房价下跌导致许多家庭财富缩水,甚至陷入负资产困境。
此外,年轻人买不起房,加剧了社会不满情绪。
四、日本楼市未来走势展望尽管日本楼市长期低迷,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首先,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如降低房贷利率、放宽购房限制等。
其次,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国投资者的涌入为楼市带来了新的活力。
最后,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共享住宅和小户型住宅等新兴市场逐渐兴起。
场变革的推动下,未来日本楼市有望逐步回暖。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管理借鉴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管理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管理借鉴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场房地产泡沫,这是一个糟糕的经济事件,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验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它提供了许多管理借鉴的经验。
本文将详细讨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背景、原因以及管理借鉴。
首先,了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背景是很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增长强劲,特别是房地产行业。
大量的投资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土地和房屋价格快速上涨。
这种上涨的价格带动了更多的投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人们开始认为投资房地产是一个安全且利润丰厚的方式。
银行纷纷提供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这个泡沫最终爆破了。
泡沫破裂的关键是市场供应过剩。
由于投资者期望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开发商纷纷扩大产能,导致供应超过需求。
此外,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下降,投资者开始抛售资产,银行贷款风险大幅增加。
最终,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破产,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那么,我们可以从日本房地产泡沫中学到哪些管理借鉴呢?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日本的监管机构在泡沫形成期间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来控制投资过热。
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更早地意识到泡沫的形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风险投资,就可以避免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其次,银行应采取更加审慎的贷款政策。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中,银行大量提供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但并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银行应该更加审慎地评估贷款申请,确保借款人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并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政府应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经济政策的错误决策有关,如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和财政政策过于放松。
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
最后,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泡沫的形成部分是由于投资者盲目追逐利润而投资房地产。
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1989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始末让我们回过头来,冷眼相看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银行盲目放贷热钱大炒地产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人把它称为“高度成长期”。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复兴,日本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索尼、松下、丰田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创造后,由内向型企业转变为外向型企业,并逐渐发展成跨国集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的出口大增,尤其是汽车、家电行业成了日本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并因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走私货如“808”双卡收录机也在中国市场泛滥,甚至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日本的TDK录音带。
为了遏制日本的贸易顺差,在美国的主导下,西方五国1985年制定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兑美元汇率在一年间从240:1飙升至120:1。
为减少出口损失,日本资本开始纷纷转入国内市场。
而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大幅降低利息,扩大对企业的贷款,结果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已于2001年同住友银行合并(成为三井住友银行)的日本樱花银行前总裁横田昭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回忆道,当时由于日本的产品大量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
银行收到这么多存款后开始犯傻:该怎么办?于是,放贷成为日本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樱花银行从董事到各支店的员工,每人都有放贷指标。
最多时,一个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放贷指标高达2亿日元。
结果,那些背负指标的银行职员如同做传销一般,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下手。
只要你有工作(哪怕是临时工)、有住址,都可以轻易地获得贷款。
如果你有房子或土地作担保,那么贷款的金额都可以超过百亿日元。
于是,东京湾海底的无名地块,也被人当作了向银行贷款的担保。
更离奇的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五丁目的警察岗亭,也被16人当作私产抵押,在银行申请到了共计630亿日元的贷款。
以一曲《北国之春》唱红日本列岛的千昌夫,当时正是红得发紫的歌手。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及破灭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及破灭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大量企业破产,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了普遍的坏账,将日本的经济拖入了20年的阴暗中。
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和行业的发展跟7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希望研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一:日本房地产市场概括:1,日本采取住宅分类供应,低价公房调节住房价格机制。
由地方政府及住宅公团建设公营住宅,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由私营发展商提供商品房,满足中高收入阶层需求;政府通过低价公房来调节住房价格。
2,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家庭可以出卖土地,政府和企业是土地的主要买入方。
二:房地产泡沫发生时的背景1,日本的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注:纵轴为城市化率,横轴为时间(年)在七十年代开始城市化率增长基本停止。
2,GDP增长减缓。
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日本实际GDP增长年均超过10%,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降为4%。
3,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主导转为出口主导。
战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投资成为主导方式,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束国内产能严重过剩。
为维持经济增长,出口成为主导。
如:1979年和1980年经常项目顺差仅为18亿美元和21亿美元,但在81年暴涨10倍,达200亿美元。
1986年时为928亿美元。
4,70年代初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进行了日元汇率改革和外汇管制改革,日本逐步实现国际化。
5在1979年日本开始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包括:融资自由化,利率自由化,业务管制自由化。
三:房地产泡沫的形成:1,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基本实现国际化,并且开始明显的升值。
2,日元的明显升值导致出口出口受到威胁,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以出口为导向,从业威胁了经济增长。
3,为维持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央行调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
从1986年1月开始连续5次调低利率至2.5%。
在大量增加货币供给的情况下,CPI指数依然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因为大量资金进入到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没进入商品市场。
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和中国当前状况
日本房地产泡沫(转)2007-01-09 15:32日本经济为什么会衰退?这个问题就如同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一样是个吸引人的话题。
在七嘴八舌的争论后,人们几乎一致认为,从80年代中期开始越吹越大的房地产泡沫,是把日本经济推向深渊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房地产泡沫事件 20世纪50年代起的30多年是日本的黄金岁月,其高速的经济增长甚至连美国都感到羡慕或者说嫉妒。
全世界都在研究和学习日本,希望知道这个国土面积如此狭小、自然资源如此匮乏的二战战败国,如何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出一个“经济神话”。
然而,还没有等研究有结果、学习出成绩,日本的经济增长就在1991年戛然而止,并从此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衰退,至今仍无起色。
日本经济为什么会衰退?这个问题就如同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一样是个吸引人的话题。
在七嘴八舌的争论后,人们几乎一致认为,从80年代中期开始越吹越大的房地产泡沫,是把日本经济推向深渊的罪魁祸首。
从日本奇迹到衰退陷阱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在1953~1973年那样迅速实现经济的转型。
在短短20年里,日本从一个大型的农业经济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东京成为全球最大、最充满活力的国际都会。
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1973年末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强烈冲击。
然而,日本人却借此机会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发展汽车、半导体、计算机等消耗石油较少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但缓解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打击,而且恢复和强化了高速发展的基础。
此后十几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前二十年的9.25%下降到4%左右,但还是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比起美国更是高了整整一倍。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了令人眩目的鼎盛时期。
日本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投资和收购。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始末
中国正在重蹈日本地产泡沫破灭覆辙前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基本特征1、日本人文地理概况2、日本房地产市场概况3、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基本特征一、房地产泡沫发生时的背景1、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2. 土地价格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3、日本宏观经济面的变化4、金融自由化二、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扩大1、日元国际化和低通胀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2、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机构行为扭曲3、企业行为的扭曲4、人口再次向三大都市圈迁移,东京成为金融中心5、金融加速器机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房地产泡沫期间的调控政策1、土地政策2、货币政策四、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直接原因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关系发生逆转五、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1、泡沫的代价2、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外汇政策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启示前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基本特征1、日本人文地理概况如图所示,日本由1都1道2府43县组成。
日本有三大都市圈,即东京圈(包括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大阪圈(包括大阪府,京都府和兵库县)和名古屋圈(包括爱知县和三重县)。
三大都市圈囊括了六个最大的工业城市,即东京市、横滨市(属于东京圈)、大阪市、京都市、神户市(属于大阪圈)和名古屋市(属于名古屋圈)。
1985年,日本人口1.21亿,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325人/平方公里,其中三大都市圈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比重达50.5%,但是面积占比仅10.4%,三大都市圈人口密度高达1578人/平方公里。
同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76.7%,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其住房自有率达到59.5%。
2、日本房地产市场概况日本采取住宅分类供应,低价公房调节住房市场价格的机制。
由地方政府及住宅公团建设公营住宅,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由私营发展商提供商品房,满足中高收入阶层需求;政府通过低价公房来调节住房价格,1966-2000年,新建公营住宅占全部新建住宅的比例达45%左右。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原因
一、低利率政策引发房地产泡沫日元的升值,对日本的工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乃至1986年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为了降低成本,日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本土出现产业空心化趋势。
产业的空心化使日本国内就业增长出现困难,引起国内购买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空心化的速度,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希望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
从1986年开始,日本银行连续降息,基准利率从1986年1月的4.5%下调至1987年2月的2.5%。
当时的日本经济处于景气上升的过程中,超低的利率引诱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股票等非生产性行业,使得投资品价格短期内迅速上扬;投机者将价格上涨后的房产和股票抵押给银行以获取更多的贷款,进行新一轮的投机。
于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呈现出非理性繁荣的特征,虚拟资产泡沫越吹越大。
到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
东瀛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二、监管不当导致盲目贷款连续5年的房地产价格飙升为日本房地产业积累了严重的泡沫。
谁也没有料到,日本银行监管制度的变化改变了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偏好,竟成了此事件的始作俑者。
1985年前后,为了减少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过程中银行的经营风险,日本银行开始推行银行资本金管理改革。
当时日本商业银行资本金比率普遍较低,平均只有3%左右。
为了推动银行国际化,政决定实行双重标准:国内营业的可以按照本国4%的标准,有海外分支机构的银行则必须执行8%的国际标准。
在此要求下,日本银行除了必须不断补充资本金之外,还不得不调整银行资产结构。
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只有一般公司贷款风险的一半,这意味着银行发放相同数量的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只需一半的资本金。
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助长了房地产泡沫。
三、国际资本的投机加大了泡沫程度《广场协议》后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就等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股市和楼市上了一份稳赚不赔的保险:即使投资资产的日元价格没有升值,也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以上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人把它称为“高度成长期”。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复兴,日本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索尼、松下、丰田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创造后,由内向型企业转变为外向型企业,并逐渐发展成跨国集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的出口大增,尤其是汽车、家电行业成了日本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并因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走私货如“808”双卡收录机也在中国市场泛滥,甚至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日本的TDK录音带。
为了遏制日本的贸易顺差,在美国的主导下,西方五国1985年制定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兑美元汇率在一年间从240:1飙升至120:1。
为减少出口损失,日本资本开始纷纷转入国内市场。
而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大幅降低利息,扩大对企业的贷款,结果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已于2001年同住友银行合并(成为三井住友银行)的日本樱花银行前总裁横田昭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回忆道,当时由于日本的产品大量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
银行收到这么多存款后开始犯傻:该怎么办?于是,放贷成为日本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樱花银行从董事到各支店的员工,每人都有放贷指标。
最多时,一个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放贷指标高达2亿日元。
那些背负指标的银行职员如同做传销一般,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下手。
只
要你有工作(哪怕是临时工)、有住址,都可以轻易地获得贷款。
如果你有房子或土地作担保,那么贷款的金额都可以超过百亿日元。
于是,东京湾海底的无名地块,也被人当作了向银行贷款的担保。
更离奇的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五丁目的警察岗亭,也被16人当作私产抵押,在银行申请到了共计630亿日元的贷款。
以一曲《北国之春》唱红日本列岛的千昌夫,当时正是红得发紫的歌手。
第一家银行找到他时,建议他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日本人成群结队地跑到夏威夷去举行婚礼,在那里建一座五星级酒店绝对有必要,而且一定能够赚钱。
”千昌夫困惑地说:“我没有东西可以担保。
”银行说:“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担保。
”结果,先后共有五家银行向千昌夫放贷。
他在夏威夷不仅投资了酒店,还投资了高尔夫球场,五家银行贷给他的总金额达到2700亿日元。
“那时候的日本人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
有人对日本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三菱地所的社长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把纽约的洛克菲勒大楼买下来吧,那可是美国最高的大楼呀。
一年后,三菱地所果然宣布花2000亿日元收购了洛克菲勒大楼,并在大楼的最高处插上了日本国旗。
”采访过这一收购案的日本《每日新闻》记者中村芳平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觉到困惑,“日本人真的发疯了。
”
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很快流入房地产市场,最有代表性的是银座的地价,在1987年一年中涨了40%。
同一年,东京的房价也涨了53%。
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职员们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忙着向银行贷款买
房子。
而房地产开发商更是组织一帮无业人员扮成购房者深夜排队,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
4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银座地价暴跌六成,原先1亿日元的房子跌至4500万日元。
高高兴兴搬入新家没多少日子的白领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房奴”。
美国人也最终从三菱地所手中买回了洛克菲勒大楼,并让“日本小子”(美国人如此称呼三菱地所)净亏了近1000亿日元。
圈地开店八佰伴破产
在泡沫没有破裂时,几乎所有人都坚信,东京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中心,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机构前来建立分支机构,因此其商业地产会越来越吃香。
而在土地资源奇缺的东京,拥有土地就意味着拥有未来。
和田一夫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
八佰伴集团创始于1928年,刚开始是伊豆半岛热海的一家蔬菜店。
和田一夫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蔬菜店后,引进了美国的超市模式,从上世纪70年代起把八佰伴发展成为一家连锁超市公司。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八佰伴已经把超市开到了南美和新加坡。
在泡沫经济的漩涡中,八佰伴做了一件一般人眼中的“正常事”:圈地开店。
当时,八佰伴的经营业态已经从一般的超市,发展到了大型购物中心。
在地价天天上涨的情况下,“圈地开店”不仅可以保证地价与房价的同步升值,而且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公司的业绩。
八佰伴的雄心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多家银行跟着八佰伴一路投钱。
和田一夫更是在1990年把八佰伴的总部从日本迁到香港,让这家以蔬菜
摊起家的日本公司一下子拥有了“国际巨头”的良好感觉。
在其最兴旺的时期,八佰伴的海内外店铺总数达到400家,在上海浦东也开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百货公司“上海第一八佰伴”。
当时头脑发热的不仅是八佰伴,还有“大荣”等超市集团。
日本的商业企业,几乎在这一时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大力发展商业地产。
结果,泡沫经济崩溃后,银行顿时变脸逼债,八佰伴和大荣则陷入困境。
1998年,八佰伴在融资无门的情况下,把一部分店铺卖给了大荣,好不容易筹集到了320亿日元的资金,又给银行盯上。
当时,八佰伴的最大借贷银行是东海银行。
东海银行得知八佰伴筹集到这笔救命款后,立即赶到八佰伴总部,对和田一夫说:“你先把欠我们的钱还上,这样消息一发布,公司的股票就会涨。
过一段时间,我们再贷给你,你不就一举两得了吗?”后来,和田一夫用“昏了头”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思维与情绪――他居然相信了银行的话,结果这笔救命钱一去不返。
八佰伴在无钱偿还货款和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宣布倒闭。
当然,坑了八佰伴一把的东海银行,几年后也因为大量不良贷款而跟着破产,演绎出一出你死我活又同归于尽的泡沫悲剧。
租房经营洋华堂成功
就在各大商业集团纷纷买地开店的同时,有一家商业企业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租房开店。
这家公司就是“伊藤洋华堂”。
当时,许多人对于伊藤洋华堂的做法大为不解:地价天天涨,房价日日高,
伊藤洋华堂只要圈一块地造一家百货公司,几年后投资成本就收回来了。
银行也是如此劝说伊藤洋华堂。
但是,公司总裁伊藤雅俊就是坚持租房开店,“有钱时我开店,没钱时我退租,这样公司经营自由自在,没有还贷的压力。
”
在这场历史性的泡沫惨剧中,日本这么多商业企业,唯有伊藤洋华堂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不仅在中国成功地开了6家百货公司,还收购了美国的“7-11”连锁便利店,成为世界最大的便利店集团。
伊藤洋华堂现任总裁铃木敏文是公司创始人伊藤最得意的助手,也是把“7-11”便利店引进日本并最终实现“小鱼吃大鱼”的成功经营者。
他在接受日本《财界》杂志访问时这样总结自己面对经济泡沫的经验: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如波浪一般,有起有落。
作为经营者,如果只看到波浪高起时,而不知道波浪也有下落时,那么红极一时最后失败是十分必然的事。
企业发展中如何抓住商机居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暴利、急功近利,而忽视了企业经营最基本的东西――量力而行、稳步发展,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变大,要造就一家百年企业会难上加难。
伊藤洋华堂于1997年进入中国内陆地区重镇――成都开店,取得经验后移师北京,如今成为外资商业企业在中国的成功典范。
迄今,伊藤洋华堂在中国依然是租房开店,把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投资成本降到最低。
银根收紧泡沫破裂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为何会崩溃,说法众多。
但有一个直接的因素不可否认,那就是日本银行(日本央行)的政策干预。
日本银行前总裁三重野康有一个恶名,叫“平成恶鬼”(平成是当时日本的年号)。
1989年,三重野出任日本银行总裁。
在这之前,他就警告日本社会:“日本经济就像是一堆搁在火上的干柴。
”为了给日本火热的经济浇一盆冷水,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三重野把央行向商业银行放贷的利率(称为“公定步合”)三次提升,一直提高到4.25%,一年后再次提高至6%。
这一严格的金融紧缩政策迫使商业银行采取了一个极端的做法:命令银行全体职员收回贷款。
由此,日本经济就像一只膨胀的气球突然被扎了一针,蔫了。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原油价格暴涨,日本企业的经营利益受到巨大打击,股市随即暴落。
日经平均指数从1989年12月的38915点跌至1990年10月的19980点。
糟糕的是,日本经济倒退导致日元贬值,国债遭到抛售。
股市暴落、日元贬值、国债抛售,三重打击使日本泡沫经济全面崩溃。
这一崩溃,导致日本经济停滞了整整15年。
但也有人说,如果当时三重野不采取急刹车的措施,日本列岛可能已经“沉没”。
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拉动,日本经济到现在还可能没有从泡沫崩溃的低谷中完全走出来。
也正因为经历过如此沉痛的教训,日本人也一直在为中国经济的现状担忧,因为他们在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依稀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