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浇水
水稻秧苗期管理技术
水稻秧苗期管理技术
水稻出苗后,为培育壮秧,防止出现高温催苗和病害发生,秧苗管理十分关键。
一、苗床温度管理: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一般高温长叶,低温长根。
所以出苗后,当天的气温15℃以上时,就应早点留小通风口,随温度的升高逐步扩大通风口。
出苗前棚内温度超过30℃时就应留通风口,秧苗2.5叶前,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秧苗2.5叶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
二、水分管理:育苗过程中水分管理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为防止水稻秧苗徒长,育苗期间尽可能少浇水。
浇水标准应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
二看早晚叶尖是否有水珠。
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
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无水珠或午间心叶卷曲,应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
三、苗期病害防治:苗床土壤酸度PH值在7以下,并且出苗后及时通风炼苗,控制苗床温度和湿度是防止立枯病、绵腐病等发生的关键。
一旦发生病害可在初发时每平方米用1.5克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毫升兑水40千克喷雾在80平方米的秧床上。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因地势、气候、土壤等因素而异,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灌溉制度:
1. 浸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保持湿润,直到种子吸水膨胀。
2. 湿润灌溉:水稻移栽后,采用湿润灌溉法。
在插秧后,让稻田保持湿润状态,以利于返青和分蘖。
3. 晒田: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需要进行一次晒田,即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
4. 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孕穗期和抽穗期后,需要采用浅水灌溉法。
保持田面有薄薄的一层水层,以利于植株生长和灌浆结实。
5. 湿润灌溉:在收获前一周左右,停止灌水,让稻田逐渐干燥,以利于收割。
这种灌溉制度旨在确保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同时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湖南地区的水稻种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确保其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2. 合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3.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总之,湖南水稻灌溉制度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品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水量不足将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不同时期对水稻的用水量要求不同,在进行灌溉之前可以先使用无线土壤墒情监测仪来进行监测,下面就来进行简单的了解一下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量。
1、秧苗移栽。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施足底肥,耕翻整地,节水泡田,同时施用化学除草剂,待泥浆沉实后再移栽秧苗,做到薄水浅插。
2、返青期。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薄水促返青。
水稻返青期大约经历6~8天,控制灌溉标准:上限为25~30毫米,下限为5毫米。
控制灌溉要求水稻田面仅返青期保持薄水层,其它各生育期都不再建立水层,这是较常规淹灌法从表面形式上的根本区别。
但要注意返青期必须灌薄水,以满足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加速返青,提前分蘖。
这一时期又称水稻的第一需水临界期。
3、分蘖期。
分蘖期大约经历30天左右。
控制灌溉标准:上限控制在饱和,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50~60%。
此期控制灌溉的灌水方法与淹灌法大不一样,淹灌法在分蘖末期才开始凉田,而控制灌溉在分蘖前期就进行干湿露田,主要做法概括为:前期轻晒促苗发,中期中晒促壮秧,后期重晒促转换。
4、拔节孕穗期。
这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第二个需水临界期,在这个时期,稻株生长迅速增大,水稻对气候条件和水肥的反映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
该期控制灌溉技术要点:一是适时确定灌溉日期,一般在抽穗前15天左右。
二是控制灌水上限为饱和,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采取灌一遍水,露几天田,应注意逢雨不灌,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
5、抽穗开花期。
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时期,此时缺水将会降低光合能力,影响有机物的合成运输,影响枝梗和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稻株根系活力下降。
在控制灌水调控上,采取灌一次水,汪泥塌水(即饱和),凉一次田3~5天,高于八十为下限(占饱和含水量的80%),照此方法灌水10~15天。
6、灌浆期。
水稻生育后期管理措施不可忽视,否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
水稻田怎样科学管水
水稻田怎样科学管水
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1、深水返青。
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不敷出。
轻则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
因此,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以便提早返青,减少死苗。
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般3-4厘米即可。
2、浅水分蘖。
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
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
一般应灌1.5厘米深的浅水层,并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
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
这时如果缺水,会使颖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壳多。
所以,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维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保花增粒。
4、干湿壮籽。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
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管水方法,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1。
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
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灌溉是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和产量稳定性,减少浪费和污染。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以帮助农民高效地管理水稻田。
一、土壤水分管理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生育期需要的水分量也有所不同。
因此,科学的土壤水分管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关键。
1. 灌溉定时定量水稻生育期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在早期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小,可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而在抽穗至灌浆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应增加灌溉的频次和量。
灌溉的定时定量可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的生育期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水稻的需水量。
2. 灌溉方式选择水稻的灌溉方式可以选择喷灌、滴灌或渗灌等,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其中,滴灌和渗灌是比较科学、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并使水分均匀渗透到根系区域。
3. 防止水库冲击在灌溉过程中,应注意减少或避免水库的冲击,避免水流对土壤和植株的冲刷。
可以采用逆渗透的方式,将水流由上至下渗透,避免水流对土壤和根系造成伤害。
二、养分管理养分是水稻生长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养分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增加产量和品质。
1. 确定适宜施肥时期水稻的施肥时期应根据生育期分为追肥和基肥。
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或插秧前,追肥则根据水稻的生育期和养分状态进行,针对性地进行追肥补充。
2.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氮、磷、钾等肥料进行施用。
同时,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养分状态进行调控,可适量增减施肥量,以达到最佳的养分利用效率。
3. 配合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重要手段。
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
三、田间水分管理科学的田间水分管理可以防止水稻受旱或积水,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范本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前言稻田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稻生长期间,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稳定的灌溉系统能够保证水稻生长的均衡发展,并且有效提高产量。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生育期划分水稻的生育期通常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生育期对灌溉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将在以下几个部分中详细介绍。
幼苗期幼苗期是水稻生长阶段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避免水分过多,以免病虫害的滋生。
2.灌水的同时要注意排水,以避免积水导致根部缺氧从而影响生长。
3.灌溉的间隔时间应该不要过长,以避免土壤中的水分流失过多。
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生长中一个生长迅速的时期,水分是保证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分蘖期需要保证土壤湿度,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
2.灌溉要均匀,可采用喷水式灌溉进行喷雾式灌溉,以提高土壤湿度并避免土壤掉渣。
3.分蘖期灌溉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过长。
拔节期拔节期是水稻生长中重要的生长期,也是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之一。
在灌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拔节期需要充足的湿度,但不要过多,以免腐烂。
2.拔节期适合采用稻田膜覆盖灌溉,以便提高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蒸发。
3.拔节期间隔时间宜适当延长,不要过于频繁。
抽穗期抽穗是水稻生长的急速期,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抽穗期的水需求相对较低,但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以免影响生长。
2.抽穗期间可采用早上灌水晚上排水的方式,以便提高花药的美好程度。
3.灌溉的间隔时间应该不要过长,以避免影响后期的生长。
灌浆期灌浆期是水分需求大的生长期,也是提高稻谷吸收力的最佳时期之一。
灌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证稻谷的飞米充实度。
2.灌浆期可采用稻田膜覆盖式灌溉,以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3.灌溉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避免出现水分过于饱和的情况。
水稻田间灌溉的管理措施
灌溉频率
根据水稻需水量和气候条件确定 灌溉频率,如每周一次或两次。
灌溉周期
从插秧到收获期间,根据水稻不 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制定合理
的灌溉周期。
02
灌溉水量管理
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需求
幼苗期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成熟期
此阶段水稻根系不发达 ,水分吸收能力较弱, 需要保证田间的水分适 中,以促进根系生长和 秧苗扎根。
水质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和作物需求,灌溉水质标准有所不同。例如, 对于水稻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和品质。
水质监测与检测
监测设备
为确保灌溉水质符合标准,应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这些设 备可检测pH值、EC值、TDS、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以及有机物、氨氮等 其他指标。
中间管理
在灌溉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清理水渠和沉淀池中的杂质和污 染物。同时,在灌溉高峰期应控制流量和流速,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泥 沙含量。
末端治理
在灌溉水进入田间前,应设置过滤池或净化设施对水质进行末端治理。 例如,使用过滤器或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04
灌溉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农作物抗旱性
通过选育抗旱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
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 2
智能灌溉系统
推广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 精准灌溉。
无人机灌溉技术
利用无人机进行灌溉,提高灌溉效率和质量。
3
水肥一体化技术
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农作物 生长效果。
THANKS
滴灌技术
水稻旱育秧的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的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具有省种、省肥、省水、省力,秧龄短、秧苗壮,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种子成活率高等优点。
为达到苗齐、苗全、苗壮,获得优质适龄壮秧,实现增产增收,做好五措施最关键。
1、苗床选择:选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管理方便、水源条件好的地块作苗床。
2、苗床整地:苗床四周开挖排水沟,沟深50厘米。
按两米开厢,其中厢宽1.5米,厢沟走道0.5米。
精细平整厢面,做到厢平土细。
3、苗床浇水:播种前对苗床浇透水,使苗床土壤湿透,然后用少量过筛细土填平厢面。
4、确定播种量:播种前种子要进行浸种、消毒、催芽。
以60天苗龄移栽计算,每平方米苗床播种经过浸种、消毒、催芽的种子用量为40克,每亩大田需苗床50平方米。
5、确定播种期:旱育大苗秧在地膜育水秧的基础上提前一星期左右,一般以3月10日―20日左右播种为宜。
播种后用竹片搭拱覆膜,四周用细泥土封严压实。
1。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需要掌握正确的浇水时间,才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本文将介绍一些种植水稻时浇水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掌握浇水时间,让收成更加丰富。
一、水稻的浇水时间
水稻的浇水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浇水不当,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一般来说,水稻的浇水时间应该在早晨或晚上,这时气温较低,水分蒸发较少,有利于水稻的吸收和利用。
中午时分不宜浇水,因为此时气温较高,水分蒸发过快,容易造成水稻干旱。
二、浇水的方法
浇水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浇水应该均匀、适量,不要过量或不足。
如果浇水过量,容易造成水稻根部缺氧,影响生长;如果浇水不足,会导致水稻缺水,影响产量。
同时,浇水时应该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水稻,容易造成水稻叶子和茎秆的损伤,影响生长和产量。
三、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浇水时间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浇水时间。
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应该减少浇水次数,避免土壤过于湿润。
四、根据水稻生长阶段调整浇水时间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水稻的浇水时间也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应该保持土壤湿润,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在生长中期,应该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在生长后期,应该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避免影响水稻的成熟。
种植水稻需要掌握正确的浇水时间,才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在浇水时,应该注意气候条件、浇水方法和水稻生长阶段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浇水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让水稻生长得更加健康、茁壮,收成更加丰富。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
科学合理地管理水稻的水分,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有效防治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水稻。
一、水稻生育期的水分需求水稻的生育期分为播种期、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
在不同的生育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1. 播种期和幼苗期:播种期是水稻生育的最初阶段,水分是确保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在播种和幼苗期,保证土壤湿润是关键,但不要出现积水,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2. 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的分蘖期是光合能力增强、生长旺盛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此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注意补水,避免土壤干旱。
3. 抽穗期和灌浆期:抽穗期是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避免大量淹水,以免影响花粉传播和籽粒灌浆。
4. 成熟期:水稻进入成熟期后,需求水分相对较少。
此时,应逐渐减少灌溉水量,帮助稻谷逐渐达到干燥的状态,以便进行收割和加工。
二、合理的灌溉技巧合理的灌溉技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稻灌溉技巧:1. 适时灌溉:水稻的灌溉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控。
在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而在雨季,灌溉水量可以适度减少。
2. 灌溉方式选择:水稻的灌溉方式有淋灌、旱播、秧田灌溉等。
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源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
3. 控制灌水量:每次灌溉的水量应根据土壤水分亏缺情况来确定,避免过量灌水造成积水和根系窒息。
可以通过设立水位标志、控制灌溉水流速度等方式来控制灌水量。
4. 注意灌溉时机:水稻的灌溉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中午或夜间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耗。
5. 灌溉排水结合:合理排水也是水稻灌溉的重要环节。
保持一定程度的排水能够有效排除积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病虫害发生。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水稻种植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种植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一、水稻需水特点要了解水稻种植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得清楚水稻的需水特点。
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在秧苗期,由于植株较小,蒸腾作用相对较弱,需水量较少。
但此时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较为旺盛的阶段,此时植株的叶面积增大,蒸腾作用增强,需水量增加。
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充足的水分供应对于穗的发育和结实至关重要。
灌浆期至成熟期,水稻的需水量逐渐减少,但仍需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以保证籽粒的充实和成熟。
二、传统水稻灌溉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有漫灌和串灌。
漫灌是将水直接引入稻田,使整个田面被水淹没。
这种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
串灌则是将水从一块田引入另一块田,容易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田块缺水,而部分田块则水过多。
此外,传统灌溉方式还可能导致土壤肥力流失、病虫害滋生等问题。
由于长期大量的水分浸泡,土壤中的养分容易随水流失,同时也为病虫害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1、控制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控制土壤水分下限,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
在分蘖前期,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 80%左右;分蘖末期至孕穗期,控制在 90%左右;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保持土壤饱和;灌浆期以后,逐步降低土壤水分含量。
2、间歇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采取灌一次水,让其自然落干,然后再灌新水的方式。
这种灌溉方式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3、薄露灌溉技术薄露灌溉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保持田面薄水层或无水层,每次灌溉后,让田面自然落干露田,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灌溉。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而灌溉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制定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的灌溉时间1. 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水分量不同,因此灌溉时间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可分为苗期、壮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等不同阶段。
在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此时可以采取少量、频繁的浇水方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到了壮苗期,水稻的水分需求开始增加,此时可适量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拔节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求水分最为旺盛,此时应及时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
孕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的状态。
2. 灌溉时间的选择也应考虑到气候和天气等因素。
一般来说,水稻的灌溉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日照强烈时期进行灌溉,以免水分被蒸发。
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避免水稻因积水而滞留生长。
在干旱季节要加大浇水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1. 灌溉方式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常见的灌溉方式主要有浸灌、滴灌、喷灌和滚灌等。
2. 浸灌是将水源引入田间,水稻生长周期内保持一定的水位,使水稻根系在水中生长。
浸灌方式适合于稻作主产区,可有效利用水资源,但也容易造成土壤中盐碱化。
3. 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滴在植株根部,经过土壤的渗透性,让水分均匀分布到根系周围。
滴灌节水省力,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这种方式配合肥料滴灌还可促进水稻的吸收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
4. 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在植株周围的一种灌溉方式,水分均匀且容易控制水量,适用于平地地块。
喷灌方式也常结合添加肥料,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的灌溉技术主要涉及到对稻田的水分管理,这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水稻灌溉技术的一些关键要点:
返青期的灌溉:在移栽后的返青期,稻田应保持一定的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分蘖期的灌溉: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因此,在返青分蘖期,稻田应保持3cm以内的水层。
晒田促根:分蘖末期应进行晒田,以控制氮素吸收,防止无效分蘖过多。
晒田后,禾苗应生长健壮,出现“风吹稻叶响,叶尖刺巴掌,下田不缠脚,叶挺茎杆状”的长相。
幼穗发育期的灌溉:幼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稻田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40%。
因此,一般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最好在3-5cm之间,同时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出穗开花期的灌溉:此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在出穗开花期,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这样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在天气预报的温度低于17°C时,应倒入15至20厘米深的水,以保护幼苗。
其余时间应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溉水为4至5
厘米时,将其自然干燥然后浇水。
在黄色成熟期应停止灌溉。
总的来说,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发育,提高产量,还能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天气、土壤和水稻生长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寒地水稻是一种适应寒冷条件的稻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寒地地区。
在寒地种植水稻需要进行苗床管理,以确保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适合水稻的生长。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
一、选址和准备选址是苗床管理的第一步,选取在南坡或者能够充分照射阳光的地方建立苗床,这样可以增加苗床的温度。
同时也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止积水导致苗床病害的发生。
苗床的准备包括松土、施肥等,确保苗床的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
二、浇水在寒地水稻的苗床管理中,浇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保持苗床的湿度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苗床浇水时,应该注意浇水的均匀性,同时要避免淹水。
初次浇水后,应该用热水覆盖苗床,保持苗床的温度。
三、施肥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苗床土壤的肥力,促进幼苗生长。
施肥的时间一般在浇水后进行,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但要注意不要施肥过多,以免对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密植在苗床管理中,密植可以提高幼苗的出苗率和苗床的利用率。
但密植的同时也要注意苗床通风和阳光的照射,以免密植导致病害的发生。
五、防虫防病在苗床管理中,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在苗床周围悬挂粘虫纸,以减少危害幼苗的害虫的数量。
另外也可以选择生物农药进行喷洒,以降低化学农药对水稻的影响。
六、通风通风可以有效的减少苗床内的湿气,促进幼苗的生长。
可以通过苗床覆盖物的合理设置来保持苗床内的通风性,以防止幼苗发生烂秧。
以上就是关于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的介绍,寒地水稻的种植环境相对较为苛刻,而苗床管理技术的掌握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通过选址、浇水、施肥、密植、防虫防病、通风等环节的合理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寒地水稻的种植提供更好的保障。
水稻苗床管理
水稻苗床管理咱来唠唠水稻苗床管理这事儿。
水稻苗床就像是宝宝的小摇篮,苗儿在这小天地里茁壮成长。
这苗床的土啊,得是肥沃又疏松的,就像给小娃娃准备的柔软小被子一样,不能太硬邦邦的。
土要是太硬,稻苗的小根儿就像小蚂蚁钻石头缝儿似的,费老劲儿了,还长不好。
这土咋整才好呢?得提前好好翻耕,把那些硬块块都给弄碎,让土松松的,就像把一团乱麻给理顺了一样。
再说这浇水,可不能像给大沙漠里的仙人掌浇水似的,好久不管,突然来个大水漫灌。
水稻苗就像娇弱的小姑娘,水多了会淹死,水少了会渴死。
要看着苗床的土干湿情况来浇水。
要是土表面都干得发白了,就像人渴得嘴唇起皮了,那就得赶紧浇水。
浇的时候也不能太猛,得轻轻的,缓缓的,让水慢慢渗到土里去。
这就好比是给小娃娃喂水,不能一下子灌太多,得一小口一小口地来。
温度对水稻苗床来说也是个关键因素呢。
这苗床的温度啊,得像春天的天气一样,暖暖的,但又不能太热。
要是温度太高,稻苗就像被放在蒸笼里的小笼包一样,会被蒸熟了。
这时候就得给苗床降降温,可以通过通风的办法,就像给闷热的屋子开个小窗透气一样。
要是温度低了呢,稻苗就像人在冬天没穿够衣服,会冻得瑟瑟发抖,那就得想办法给它保暖,比如盖个小薄膜之类的。
肥料对于水稻苗床那也是不能少的。
肥料就像是给稻苗吃的小零食,不过这零食可得选对喽。
不能一股脑儿啥肥都上,得根据苗床的实际情况来。
就像人吃饭,不能乱吃东西,得营养均衡。
氮肥就像是让稻苗长个子的食物,磷肥呢就像是让稻苗长筋骨的,钾肥就是让稻苗有抵抗力的。
要按照合适的比例给苗床施肥,要是氮肥上多了,稻苗就光长叶子,像个瘦高个,风一吹就倒了,那可不行。
苗床里的杂草啊,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坏蛋。
它们会跟稻苗抢吃的、抢喝的、抢住的地方。
得把这些杂草给除掉,就像把小偷从屋子里赶出去一样。
除草的时候可不能太马虎,要连根拔起,不然过不了多久,它们又会像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又冒出来了。
这病虫害也是水稻苗床的大敌。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水稻苗床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技术要点。
在水稻苗床的选择方面,要选择坡度适中、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建床。
在田地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提高土壤肥力。
在苗床前的土地准备方面,要进行深翻、平整和压实的工作,以利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
可以采取追施农家肥或尿素,增加土壤的肥力。
在水稻苗床管理的播种下田技术方面,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亩播种8-10千克的水稻种子。
播种前,要进行育苗箱和种子的消毒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播种后,进行良好的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防止苗床的渗漏、缺水或过湿等问题的发生。
第四,在水稻苗床管理的平衡施肥技术方面,要根据苗床的土壤肥力情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科学的施肥。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后的7-10天和21-30天进行两次追肥。
追肥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苗床中营养物质的供给,促进水稻苗的快速生长。
第五,在水稻苗床管理的浇水和除草技术方面,要保持适宜的苗床湿度,避免过湿或过干的情况。
要定期进行苗床的翻浇,保持地表的湿润。
对于不良杂草的生长,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杂草的防治,防止杂草竞争水稻苗的生长。
第六,在水稻苗床管理的防病防虫技术方面,要定期巡视苗床,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存在,要及时施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保护水稻苗的生长。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水稻苗床的肥力和生长条件,确保水稻苗床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步就是苗床管理,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最近的好多农民朋友还在为
苗床的病害担忧。
到现在为止,大家看了好多这方面的技术型文章,但我觉得大家没有从根本上领会苗
床管理的要点。
其实苗床管理要点说细了很多,但说得简单些就一点“少浇水”。
我
在播种前多次强调过苗床播种后要压种,但收效甚微,今年凡是顶盖的苗床,都是因
为不压种导致的,如果出现了顶盖,那就注定秧苗不壮。
大家总是在出了问题后来问
怎么解决,而不是在出问题前杜绝出现。
不是所有的问题出了都能解决的,而是预防
在先才是最重要的。
苗床管理要因时因地因天气而采取办法:
一、连续阴天
在连续阴天的环境里,苗床的温度不容易升上来,水分不容易散失,旱育秧的道理我
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重提了。
大家可以查阅以前的文章。
阴天要控制温度,特别是
控制夜间的温度,不要低于8℃,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
当夜间最低温度达到-3℃以下时,要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冻苗现象。
二、晴天管理
晴天管理的要点是温度不能过高,未出苗以28℃以内为宜;一叶一心以25-28℃为宜;二叶一心以22℃为宜。
对于棚内的空气湿度没有确切的指标,以不见蒸汽为标准。
有好多农民朋友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苗小不能通风,这是非常错误的,未出苗如果温度高
了也要通风。
三、水分管理
这里说的水分管理就是指土壤水分管理,我一直强调少浇水,那么少浇水与多浇水的
界限在哪里,这个大家不清楚,在这里我给大家说清楚如何判断苗床土中的水分。
首
先是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说明表面已经缺水了,但秧苗的根在下面,
表面发白不用浇水。
早上发现秧苗吐水的水珠变小,在中午前后,秧苗出现连片打绺
现象,这时候才是要浇水的表现。
但一栋大棚中不是所有的苗都同时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哪里干了,浇哪里。
对于其它的不要浇。
判断土壤水分多少的方法是抓一把床土,用力一攥,手中的土不成团,部分成了小团,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30%左右;手中的土成团,手中有微凉的感觉,一米高松开手,自然下落,落地后散开,此时土壤
含水量约为50-60%;手中的土成团,手心有水,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不散,此时
土壤含水量高于70%。
我们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之间。
浇水的时候,看床土
的表现,如果土薄,少浇,土厚要一次浇透。
四、防病管理
在水稻秧苗两叶期,可以施一些防治病的药物,以避免病害的发生,盐碱土地区要随之调一次酸,调酸要适量,不可过多。
施药要拌土撒施,不可以喷雾洗苗。
五、低温管理
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很容易产生卵菌的危害,卵菌产生一定要以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发生,所以,少浇水是防止卵菌的重要措施,少浇水,在低温时,相对于多浇水的地块土壤温度显得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