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含详解)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阅读课本P98页学习延伸,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十分否定改革,材料二是充分肯定改革。
2、材料三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的原因:
(1)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
(2)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仍然被 束缚在土地上。
(3)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 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拟定了改革法案
思考:
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 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目的: 2. 准备工作: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 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 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 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 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三、进步与局限(评价)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直接原因)
尼古拉一世
1855年,沙皇尼古拉 一世自杀而死,新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原创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C、实质变成地主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变革经济基础
变革上层建筑
阅读教材100-101页,归纳俄国在其他方面有哪些改革 措施?有什么影响?
2、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机构
农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城市杜马 3、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 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欧洲,受 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自幼接受过 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专门研究过 农奴制问题,并释放过一批农奴。 1855年开始执政。克里米亚战争 后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 手进行改革。
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民粹派 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沙皇遇刺: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①性质: 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内容: 废除旧的等级法庭 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4、军事方面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军事管理体系
5、教育方面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二、影响
1、 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客观上使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 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国
政治体制方面
农 奴
内容 司法制度方面
制
改
军事、教育方面
革
性质
课件7: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 的义务 (赎买土地)。 (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 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4.影响: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 转折点。 但是,“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局限性。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 的本质。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 农民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封建的剥削方式依旧存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思想上:新思潮涌动
农奴制改革 历史背景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和人民革 命运动的高涨,使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 治下去,刚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着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地位下降,最主 要是人民反专制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统治。 2.宗旨:化解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重 振大国雄威。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观察图片,谈谈你对“解放”农奴的认识?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 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 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 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目的: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 缓慢而又谨慎. 特点: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 ⑴原因: 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4、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 改革后1861~1863年间, 1861 年间 暴动, 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1、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 的改革方案的是: 的改革方案的是: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逐步分给农民土地 增加土地, 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1861年 解放法令” A.国家 C.农民 A.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一、改革的酝酿 二一九法令” 1861.亚历山大 解放法令 亚历山大. 解放法令” 二、“二一九法令”(1861.亚历山大.“解放法令”) 1.概念 概念: 1.概念: 2.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 政治: ⑴政治: 经济: ⑵经济: 组织: ⑶组织: 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 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 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全集》栏 目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 链 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 接 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 上的改革?
栏 目 链 接
(2)局限性。
①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
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
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 ②不彻底性。改革后,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仍然保 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 剥削和压迫。
栏 目 链 接
典型例题分析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 1
解析:本题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了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第(1)问要注意史论结合;第(2)问要在分析观点基础上把握 评价改革的标准。
答案:(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 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 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 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 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 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均可) (2)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 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其他表 述,言之成理均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
农奴制的危害
1 2
社会矛盾的激化
农奴制下,农民受到领主的残酷剥削,导致社 会矛盾不断激化。
阻碍经济发展
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限制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威胁社会稳定
农奴制引发的社会不满和矛盾,威胁了社会的 稳定和秩序。
0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解放农奴
1
解放农奴是农奴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 让农奴获得自由和权利。
2
解放农奴的方式包括授予农奴自由身份、允许 他们拥有自己的财产、参与商业活动等。
3
解放农奴的意义在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土地改革
01
土地改革是农奴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重新分配土地 ,使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
02
土地改革的措施包括没收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限制
经济上
农奴制度的废除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促进了俄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同时,这也为俄国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 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
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打破了农 奴制度的旧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2023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 要内容》课件
目录
•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 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 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01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的起源
古老的土地制度
在封建社会初期,农奴制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出现,地主掌握 土地,农民被迫耕种土地并承担劳役。
稳定社会秩序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
农奴制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社 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02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解放农奴
01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不再受地主控制。
02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 以自由迁移、结婚和从 事其他职业。
03
农奴不再被强制劳动, 有权选择自己的工作。
04
农奴获得土地和财产权 利,可以拥有自己的土 地和财产。
土地改革
01
废除旧的司法制度,建立新的司法体 系,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 法育公平和普及。 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体系,确保教育独立 和公平。
推广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
农奴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农奴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奴制限制了农奴的人身自由 ,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和技术 的传播。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和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社会对自 由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农奴制已
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农奴制引发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冲 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推动土地制度改革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土地制 度的改革,实行了土地私 有化,促进了土地资源的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市 场的繁荣和城乡交流的增 加。
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
农奴制改革削弱了地方豪 门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 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国 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 内容》课件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学案5: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克里米亚战争后,深谙农奴制弊端和危害的亚历山大二世曾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坦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知识点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改革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改革条件(1)借鉴历史:吸取沙皇、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2)舆论条件: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条件: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秘密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4)领导条件: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
4.改革草案(1)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不愿将土地分给农民,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2)工商业较发达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但农奴要服劳役。
自主思考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会选择第二种方案?提示:当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地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弥漫着一种失败感;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下,农民纷纷暴动。
知识点二“二一九法令”提示: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知识点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2)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3)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土地质量不高,为了维持生计只得重新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课标及解读课标: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解读: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力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
对这一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就是要求知道法令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这些法令来认识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俄国的社会变革有哪些重要影响。
这次改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除了外部力量的推动,更在于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从而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由《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组成。
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
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
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
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
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 降。 2.目的:化解 矛盾 ,巩固 统治 ,增强国力。
3.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 农奴制 的弊 端。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化解来自 封建地主 的阻 力。
土地实际价格的赎金,D项显然与此规定不符。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 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 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 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3.评价 (1) 进 步 性 : ① 为 俄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必 需 的 劳 动 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 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 碑,它直接影响到俄国历史的发展。
②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③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 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 “让步”。②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 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③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具有军事封 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大量农奴制的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 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 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课件6: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 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归纳总结】 1.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 皇的统治,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发展经济,增强 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的能力。 2.改革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它没有 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而是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课堂练习
1.“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 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 来,“我”能做的应是( ) A.解放农奴并剥夺其土地 B.解放农奴并分给其一定土地 C.强化农奴制以巩固统治 D.发动革命以求彻底解放农奴
3.局限性 (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仍被束缚在 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地主盘剥和奴役。
【特别提醒】 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 “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农民并没有获得 真正的自由和土地。但农奴制的废除解放了生产力。由于 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 场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背景介绍 • 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 总结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19世纪初的俄国,农奴制盛行,农奴们承担 着繁重的劳役和压迫。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 经济落后于其他国家。
农奴的公民权利
农奴解放后,他们获得了公民权利,可以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 公民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
这些权利的获得,使得农奴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
农奴的土地问题
在农奴制改革中,解决农奴的土 地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农奴们被剥夺了土地,而地主则 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对未来的展望
继续推进改革
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俄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加强对 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化。
发展教育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人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包括将部分土地分 给农奴,并允许他们购买更多的
土地。
04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流动
农奴制改革使得农奴获得 自由,可以自由地从事各 种职业,从而增加了社会 流动性。
改善社会福利
农奴制改革使得农奴不再 受到地主的剥削,生活水 平得到提高,改善了社会 福利。
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阶级 矛盾和社会矛盾。
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社会动荡不 安。
课件4: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史 料 三 中 “ 农 民 抱 怨 …… 负 担 的 义 务 过 重 ”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提示:农民所付赎金高于当时地价;分得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少; 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从背景来看:是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 自上而下的改革。 (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 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 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 的掠夺。 (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 兵。
主题二 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史料一 1861 年 3 月 3 日(俄历 2 月 19 日),①亚历山大二世 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 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 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史料二 ②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4.方案 (1)主要农业地区:__地__主__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 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_赎__金___。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要__服__劳__役__。 5.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名师指津]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 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 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 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97“学思之窗”,思考: 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提示:从背景上看:改革是农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 革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 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艰巨性、 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课件2: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1861年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学思之窗(教材P97) 你怎么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提示:从背景上看:改革是农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 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 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从过程上看: 农民对改革的长期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 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二、本课测评(教材P98) 1.“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其主要内容 包括政治、经济和组织管理几方面。它规定农奴在法律 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得 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 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 金。规定大大加强了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 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解员管理。
2.简要评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提示:(1)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 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 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 农民的“合法掠夺”。
三、学习延伸(教材P98)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一九法令”的 态度有什么不同?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这一说法? 提示:(1)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肯定。 (2)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 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 地价。
【史料及解析】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
【史料及解析】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从小就接受了作为一个皇位继承人的培养,在他的老师,主张实行较宽松的君主制的茹科夫斯基的影响下,也能接受一些民主思想,他年轻时代周游欧洲各国,开阔了眼界,也更能反思俄国的现实。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
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改革。
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上层建筑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改变,也做了一些改革,如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和城市自治局,司法上引进陪审制度,给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等,1874年开始军事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创立了国家杜马制度,国家杜马制度到今天的俄罗斯仍然存在。
“国家杜马”的称呼是从旧俄国套用过来的。
“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意为“议会”。
沙皇俄国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05年爆发革命运动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政治危机,于同年9-10月间宣布召集“国家杜马”,赐予一定权力。
1906年和1907年,产生了第一、第二届国家杜马,但随后不久就被解散。
后来又产生了第三、第四届国家杜马,其权力都不大,但名义上是国家的议会。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
1993年,俄罗斯又恢复“国家杜马”的称呼。
有关农奴反抗斗争的史实。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在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农民那么热切地期望在和地主维持旧有关系的两年期满以后会有新的法令颁布,以致这种期望大大阻碍了他们在拟订条例书时同地主达成协议。
对农民说明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任何让步,也不相信仲裁员和地方当局的解释,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维护个人的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思考探究1: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 国的农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 什么?
• 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5、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二、“二一九法令”的颁布
1、历史概念:1861.亚历山大二世.“解放法令” 2、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思考探究2:我们该如何评价 亚历山大二世的“二一九法令”?
阅读教材P97资料回放和 P98学习延伸上的一组材 料
三、“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 限
1.进步性: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 ⑴性质:
⑵作用: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 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 经济的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 渡转变
3、表现 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 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 阻力.
组织: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秘密 委员会——农民事务委员会) ,讨论、草 拟改革方案. 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 解决农奴制的问题
4、方案: A、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 不愿交土地分给农民,还希望增加土地 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 赎金; C、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 农奴要服劳役。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 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 以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A、要交付赎金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不决能定随意离开赎地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二一九法令”原文
“二一九法令”内容
宣布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了 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 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 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 法拥有财产。 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 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 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付什么义务,都 订立契约,这个契约由地主拟定并由政 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
(4)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 决农奴制的问题。
3、方案
(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 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 对农民的控制。
(2)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 金。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 奴要服劳役。
4、特点
思考: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 农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苏联通史》第二卷
二、“二一九法令”
1、历史概念:1861.亚历山大二世.“解放法令”
2、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4)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经济
组织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增加了俄国的自由劳动力,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 和经济的发展。 C、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 大量资金。 D、动摇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61年俄 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2、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实质:名为解放,实为掠夺.
4、改革的局限性
● 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被束缚在土地上,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 掠夺性:农奴被剥削的一干二净,地价 ●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 足以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 落后性:俄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俄 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 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 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 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 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改革的背景:①农奴制激化俄国社会矛盾,农民 起义不断;②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造 成俄国的落后;③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 治的新思潮;④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出农奴的腐朽 落后,激化了国内矛盾,推动改革;⑤亚历山大 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 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国威 酝酿过程: 舆论准备 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为了让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
A.取得舆论支持B.取得农奴主支持
C.广泛出游欧洲D.讨论拟订改革法案
答案 A
2.亚历山大二世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机构是( )。
A.秘密委员会B.中央政府
C.编纂委员会D.农民事务委员会
答案 D
3.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他为“自上
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作的准备包括( )。
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改革阻力 ②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
农奴制改革 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订改革法案 ④于19世纪初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的活动,对历史人物活动和历史
事
件时间的准确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本题时可以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二世的
要活动排除④;也可以通过分析④中的时间“19世纪初”得到结论,亚历山大二世在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上台。
答案 B
4.“二一九法令”实施后,农民( )。
A.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B.通常取得了高于改革前所耕种土地数量的份地
C.购买份地的赎金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
D.得到的土地均为肥沃的好地
答案 A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改革B.资产阶级革命
C.地主阶级改革D.农奴主改革
答案 A
6.观察右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
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
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7.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表现在( )。
①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生产
极性提高 ③推动了俄国社会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8.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关键词“重要转折点”,这次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D
9.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改革内容的理解,考查再现、再认能力,改革内容有二:
一是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二是农奴可得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价格许多的地价出钱赎买。
可见题干“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表现的是改革内容二。
答案 C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
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
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进行回答。
第(2)问则根据农奴制改革后的农奴的状况即成为自由人进行回答。
第(3)问主要反映了改革后的俄国依然矛盾重重。
答案 (1)它是一场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目的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维护其政治统治。
(2)农奴成为自由人,但由于苛刻的掠夺,负担沉重。
(3)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依然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