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解析.doc

合集下载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各大高校纷纷研究和探索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一、现状分析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课堂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学校通过一系列课程的教学安排来培养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学内容系统全面,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互动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2. 实践教学模式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实践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1. 理论与实践脱节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实践教学模式,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2. 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一些高校开设的实践环节过少,而且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

三、未来发展方向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未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管理工作环境,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

2. 个性化培养未来的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3. 跨学科融合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ocx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ocx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对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日渐增大。

这类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学管理专业的有效教学和培养。

然而,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保证这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掌握的技能水平达到教学目标,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亟需对原有的培养模式作出一定的改变和补充,特别是对教学的课程内容作出一定调整。

通过改变以往偏重理论的教学,补充素质拓展教育、到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上进行实践教学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实操能力的提高,保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认清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1.1专业课程内容注重共性,缺乏个性培养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体系内容是比较基础的,它几乎包含了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知识。

表面上看教学的内容是面面俱到,但是,这样的课程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仔细分析,整个的课程体系内容,在满足了管理类学生共性的同时,带来的是内容的高程度大众化,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十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2专业课程内容多为理论内容,缺乏实践内容在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中,内容设置上较多为理论方面,实践方面的内容极少甚至没有。

这样,导致在培养学生时,较为注重理论内容的学习,实践的内容常常被忽略,降低了理论在社会发展和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做好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另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较多为陈旧、过时、落后的理论,无法与当前社会较新的研究成果相适应,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在这样的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学习和记忆的程度较高,但是却不能入心入脑融会贯通,做不到与实践紧密结合并灵活应用,缺乏实践和操作能力。

1.3专业课程教学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的教学实践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其重要性远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1]。

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方案.doc

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方案.doc

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商贸与管理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商贸与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后主要在商业、服务业及生产部门第一线从事商品流通、服务、咨询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布局贯彻学院“围绕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建设模式,规划布局工商管理系专业群与核心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建设思路, 按照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现状和条件,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合理的布局,以机电行业为依托、拓展多个行业,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做强、做优工商管理系。

1. 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和特点依据学院的规划与发展、国家指导性专业的划分,结合工商管理系专业特点、办学资源、人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划分专业群, 优势资源高效利用;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管理将更加规范,可操作性强;专业发展灵活性强。

2. 专业群设置与布局四、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和课程设置原则1. 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2. 课程设置原则原则:基础理论较为扎实,专业群设共同技术平台课,形成宽广的综合知识面,学生适应性强,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落实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

依据:1、各专业群核心课程满足技术平台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

2、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各岗位(群)知识、技能的要求。

步骤:1、制定各个专业群三个平台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

2、按知识、素质、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3. 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1)工商管理专业群4)旅游管理专业群5)财政金融专业群五、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与就业面向分析1)工商管理专业群5)财政金融专业群六、教学设计和安排在以上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安排,以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落实能力培养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现顶岗实习,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充分体现以产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办学模式。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doc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doc

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和素质型。

那么,工商管理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呢?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企业家概念起于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的观点,后以弗兰克奈特为代表的学者将企业家共同具有的某些特征统称为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在英文表达上常常互用。

企业家精神内涵综合可表述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所形成的勇于承担风险与不断创新的心态、观念、思维等精神素质的总和,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特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所独有的、显着的、共同的精神特征,该特征使其与其他群体区别开,其主要特征是:(1)创新。

对企业家创新的认识始于熊彼特,他把企业家界定为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这个观点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

在继承熊彼特思想基础上,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精神特征,其本质就是做不同的事。

(2)冒险。

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是成为企业家的重要条件。

理查德坎蒂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精神与风险紧密相连。

很多着名企业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凭着企业领导者冒险精神发展起来的,如IBM、海尔等。

(3)合作。

合作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方式。

艾伯特赫希曼认为,企业家有很强的合作能力。

尽管企业表面上表现为企业家一个人在管理,但企业家在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上,采用的是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4)敬业。

马克斯韦伯提出,企业家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事业,生存不是他们经营事业的原因,获得财富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志,强烈的事业心是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不竭动力。

(5)执着。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名言表明,在目前信息指数级爆炸的时代,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doc

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doc

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综合性、复杂性”。

以下是J.L为大家提供的关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之范文。

1.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没有表达层次性差异工商管理专业不管是职业院校,还是地方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重点院校甚至是研究生层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根本也是按八大核心课程来开设的。

对所涉及到的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都是面面俱到,但又都是浅尝辄止,就连工商管理专业的根底课程管理学,也只是从管理的原理、概念、范围等方面进行定性讲述,而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和使用工具,都很少讲述,这势必导致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同质化。

2.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在4年的时间内,培养模式根本上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穿插几次见习期和最后的毕业实习,并且见习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多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头脑风暴式或情景模拟式,旨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讨论方式根本没有。

见习环节更只是到此一游式的完成任务。

并且在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也是以传统教材为主,选择的依据根本上是按教材编写单位或个人的所谓“名气”大小来定:本科生教材按国内权威性大小来定、研究生教材按国外商学院的权威性大小来定,而对于表达教师水平和见解的专题性讲座那么较少。

3.教师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普遍缺乏在我国的高校中,由于体制的局限,禁锢了人才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也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理论有余而实践缺乏,只有很少的教师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或企业效劳经验。

由于自身都缺少对企业的认知,还指望依靠教师培养出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的人才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并且,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更多的是文科背景的教师,所以有些在实践中需要的定性分析结论都很难得到,这也是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4.人才的适应性差,就业困难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泛而浅,导致了一种“什么都略知,但什么都不懂”的为难。

对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

对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oc

对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在于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本科专业是市场导向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必须适应企业的需求,这就决定着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有所突破。

本文提出的措施包括: 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具体并且有指导性,课程设计既要体现共性化又要突出个性化,重视教学体系的构建,真正落实学分制。

要使这些措施奏效必须专业建设。

ﻭ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ﻭﻭ工商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这与对管理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密切相关。

我国高校设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50多年中,为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积累了很多办学经验,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各高校普遍关注自己的毕业生得到的认可程度,积极着手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1、当前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国内各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比较单一,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观念上还较为落后,滞后干国外同类专业,并且不能满足我国工商企业的需求,到人才市场求职的毕业生显示出企业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的巨大差异.ﻭ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1)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的环境,并且一专多能;(2)具有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有责任感,能够稳定的在企业工作,不要把企业当作跳板。

ﻭﻭ2、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ﻭﻭ根据市场需要对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和设计,需要在办学宗旨、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法和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

但首先需要有一个依据,在这样一个依据下,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自己的方案.ﻭ 2。

1 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依据(1)培养模式设计的内在逻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宗旨受学校自身的实力和其招人的新生的共同影响,而办学宗旨有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计方案的长期执行还将反作用于办学宗旨。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商贸人才 2017年1月191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东北石油大学 王宇航摘 要: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办学的宗旨是培养更多经世致用的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发展较好的专业,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更好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与管理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a)-191-021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英文名称直译为Industry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通常译为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科院校也是根据这个目标进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虽然愿望很美好,但是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却有很大差距,这里当然有学生自身的素质原因,而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层次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质量也会有很大差距。

本科院校憧憬好,而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培养结构乏味单调、理论型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这是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2.1 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实战经历工商管理类的人才需要学习很多理论型的知识,例如会计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心理学等。

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工商管理范文.doc

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工商管理范文.doc

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工商管理-摘要: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改革、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监控体系;实践基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也不同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给高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1]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分类分层教学,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一)实行弹性学分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课程设置而进行的改革,学生可以在八年时间里修完专业要求的所有课程而毕业[2]。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课程设置的弊端,增强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

但是,有很多学生为了尽量早毕业,用大学三年的时间把大学四年要修的课程都修完,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周之内需要上大量的课程,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言[3]。

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供学生来选修,也可以把专业方向细化为不同的模块,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业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优势等情况选择相关模块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较深厚的造诣。

分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CAIXUN 财讯-89-分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贵州省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周 洁 / 文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于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目前其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构建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望采纳。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院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领域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实践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加强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现阶段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院校自身办学目标不断明确的背景下,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改善,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太适应,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化不够明显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对人才培养方法以及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基础,专业特色不像其他专业那么明显。

这导致现阶段很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体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无差异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发生偏差,在就业过程中难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理论运用水平,实践能力差也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2)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职业化特征不够明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向着职业化培养方向进行,但是由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显的差异,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职业化特征不够明显。

[才培养,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才培养,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解析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研究的课题。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目标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培养出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要符合地方企业的要求。

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建立起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职业化应用型的。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办学目标的明确,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法上。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无差异化。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它影响与制约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方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基础较宽的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同小异,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结构存在偏差,学生很难将就业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感觉课程体系大而空,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比重点大学低,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比高职院校差。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职业化特征不明显。

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职业化特征不明显。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现有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大多强调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与实习环节,或是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流于形式,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性不明显而且实践性较差;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传授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实用性,无法实现职业化培养;第三,从教学安排情况来看,社会实践、学期实践和毕业见习等实践环节因资源缺少而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预期目的。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问题
改革开放 3 0多 年 来 . 国 经 济 得 到 了 巨 大 发 展 , 济 总 量 跃 我 经 居 世 界 前 列 。2 0 0 3年 , 国 的 人 均 G P已经 达 到 10 我 D 0 0美 元 , 是 这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应该 发生 转 变 的重 要信 号 。 家 宝 总 理 2 0 温 0 4年 初 在 省 部 级 主 要 领 导 干 部 ” 立 和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题 研 究 班 结 业 典 树 专 礼 上 的 讲 话 中指 f : 我 冈 经 济 建 设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是 结 构 不 合 }” J 理 , 营方 式 粗 放 , 济 增 长 主 要 靠 增 加 投 入 、 大投 资规 模 , 源 经 经 扩 资 环 境 的 代 价 太 大 ” 罔 经济 的发 展 模 式 将 从 外延 式 投 资 主 导型 逐 我 渐 转 变 为 内 涵 式 管 理 主 导 型 。 内涵 式 管 理 主 导 型 发 展 模 式 的 基 础 是 工商 企 业 的 管 理 水 乎 , 而管 理 水 平 的 高低 取 决 于工 商 管 理 人 才 。 我 们 已 经 可 以 明 显 地 感 觉 到 , 同性 质 、 同 规 模 、 同所 有 制 结 不 不 不 构 的 企 业 都 已经 开 始 注 重 内涵 式 管 理 水 平 的 提 升 ,各 式 各 样 方 兴 未艾 的总裁培训 班 、 理培训班 、 业管 理研究生班 、 经 企 高级 E A MB 项 目 , 种 层 次 各 种 方 式 进 行 的企 业 组 织 、 业 文 化 、 理 沟通 、 各 企 管 领 导 力 培 养 、 产 管 理 、 略管 理 等 培 训 项 目的 发 展 , 生 战 已经 向 我 们 展 示 了工 商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及 其 巨 大 的 潜 在 发 展 空 间 。经 济 的 稳 定 快 速 发 展 及 企 业 成 长方 式 的 转 变 对 工商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潜 在 市场 需 求 ,这 将 为 我 国 '商 管 理 专业 发 展 提 供 良好 的 历 史 机 = 】 = 遇 ,但 同 时 也 向 我 国 高 等 院 校 T 商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改 革 提 出了 严 峻 的 挑 战 。 方 本 科 院 校 以培 养应 用 型 人 才 为 目标 , 要 地 其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改 革 应 体 现 为 如 何 适 应 社 会 对 工 商 管 理 本 科 专 业 毕 业 生 的 人 才 需求 上 。 ‘ 2工 商 管 理 本 科 专 业毕 业生 的 社 会 需 求 特点 . T商管理专业 人才的培养 只有满足社会 对该类 人才的要求 , 才 能 有 效 地实 现 供 需 的对 接 。 通过 调 查 . 笔者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归 纳 当 前 阶段 用 人 单 位 对 T 商 管 理 本科 专业 人 才 的 需 求 特点 21 人 单 位 对 工商 管理 本 科 专 业 毕 业 生 岗位 需 求 情 况 .用 工 商 管 理 本 科 专 业 毕 业 生 就 业 岗 位 主 要有 : 销 管 理 类 : 务 营 商 助理 、 场调研员 、 售人员 、 后服务人 员等 ; 力资源管 理类 : 市 销 售 人 人 力 资 源 助 理 、 聘 专员 、 训 专员 、 酬 专 员 等 ; 公 室 管理 类 : 招 培 薪 办 行 政 助 理 、 书 等 ; 流 管 理 类 : 储 管 理 员 、 物代 理 员 等 ; 它 : 秘 物 仓 货 其 会 计 、 理 储 备 干 部 、 理 咨 询 助 理等 。 管 管 22用 人 单 位 对 1 商 管 理 本 科 专 业 毕 业 生 的 专 业 知 识 、 业技 . 二 专 能 要 求

浅析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浅析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浅析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一、引言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经济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是指根据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适应性强、目标明确、培养方式多样的培养计划和方法,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1.知识结构广泛宽泛: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知识结构,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强化: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运营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创新思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能够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应对挑战。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1.课程设置的优化调整: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企业实践和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管理能力。

2.实践教学的加强:通过实践教学方式,如企业实践、模拟经营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提升其实际操作和运营管理能力。

3.创新教育的推行: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如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拓展其思维方式和创新思路,激发创新潜能。

4.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位学生的特长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运用举例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策略中,学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并注重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如企业实践、模拟经营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管理能力。

学校还积极推行创新教育,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实践教学环节弱化、师资队伍时间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提出必须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相结合,才能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并就“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和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0引言2015年7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目标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入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我国本科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冲击。

2016年3月1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鼓励、推动、引导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率先向应用型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来适应当前企业转型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必须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相结合,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佛山地处珠三角地区腹地,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可预见“互联网+传统产业”将是未来佛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互联网+”加速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对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佛科院)作为佛山唯一的本科院校,历年来其培养的各类本科生或研究生大部分服务于佛山本地的各行各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解
析-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研究的课题。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目标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培养出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要符合地方企业的要求。

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建立起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职业化应用型的。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办学目标的明确,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法上。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无差异化。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它影响与制约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方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基础较宽的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同小异,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结构存在偏差,学生很难将就业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感觉课程体系大而空,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比重点大学低,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比高职院校差。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职业化特征不明显。

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职业化特征不明显。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现有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大多强调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与实习环节,或是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流于形式,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性不明显而且实践性较差;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传授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实用性,无法实现职业化培养;第三,从教学安排情况来看,社会实践、学期实践和毕业见习等实践环节因资源缺少而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人才培养方法的运用单一。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专业教学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部分,导致教学活动脱离社会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少,课堂上照本宣科,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较弱。

虽然学校提供专业实验室,但是实践教学活动仅为一些管理软件的模拟,与真实企业运作相差甚远。

而且,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与其办学定位不切合,多为引用国外教材或是重点大学编写,教材的理论和案例与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经济环境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职业化应用型定位的特点,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双师型素质,但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师资达不到这种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的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地方本科院校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强调其应用性,立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各行各业的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上强化实践能力,形成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丰富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是: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力稳步提升的区域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直接为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由公共基础课系统、专业基础课系统、专业主干课系统构成;选修课由多个与工商管理类系统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和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构成,共同构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五个子系统。

公共基础课系统设计目的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

专业基础课系统设计目的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系统设计目的是为从事某一专业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选修课专业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理论素养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

在建立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大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时数要求;在专业主干课系统中增设一定学时的专业方向实验实训课程。

加大专业选修课中职业技能模块的教学时数和学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注意淘汰旧知识,补充新知识。

注意专业相关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配合,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

精化课程门数,精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

(三)建设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职业化与应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职业化培养为导向,建立起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实践设计中,应统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架,保证本科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0%,在大多数课程中都进行课程实践的硬性要求。

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实地考察、调研分析等多种形式。

校内实训的设计应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运用实验室相关设施,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仿真的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训练,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校外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首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同时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加强对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大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幻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这些直观的、动态的和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内容实现对时空的超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以职业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小、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

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可以丰富对学生能力检查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方面入手。

学校从整体上把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和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评教一直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监控手段;通过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的观察,可对应届毕业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监控,可以深入了解工商管理类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