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转喻化的认知特点

合集下载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

转喻视角下一词多义现象解析——以英汉人体词为例岳好平;李琪【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而转喻是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根据转喻的概念和本质可以将转喻分成部分指代整体、整体指代部分、部分指代部分三种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词有很多义项是通过转喻思维实现的,其义项延伸方式与转喻分类方式相对应,是用突显的方面指代同一认知框架内相邻但不突显的方面.【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人体词;一词多义;转喻【作者】岳好平;李琪【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在语言词汇发展过程中,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一词多义指相同的形式有一个以上的意义。

[1]一词多义是由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产生的历史必然。

新事物、新思想、新概念层出不穷,仅凭造词、构词和借词手段不能完全满足语言词汇的表意需要,词汇的多义化可以更简便、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Lyons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未曾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

”[2]对同一词汇的多个义项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存在很大分歧: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自然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链锁状,A-BC-D等,即后一个义项以前一个义项为基础。

[3]Leech[1]认为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

关于隐喻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析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述,本文把笔墨转向一词多义现象的转喻解析,并以英汉人体词汇的多义现象为例予以说明。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对比分析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对比分析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对比分析作者:刘蕊来源:《商情》2011年第05期[摘要]体验哲学强调隐喻性思维是人们的重要认知方式,身体则是隐喻的最大源域。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与身体主要部位相关的隐喻性表达,分析两种语言中人体隐喻性表达的异同,旨在探究其异同的根本原因:相似性源于人们相同的生理基础及相似的隐喻思维方式,而差异性则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并进一步指出,随着文化的相互影响,差异性将有着向相似性转化的趋势。

[关键词]人体隐喻英汉对比认知普遍性文化相对性一、英汉人体隐喻化的认知对比分析人体隐喻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人体域投射到非人体域(包括人体域投射到具体域及人体域投射到抽象域)、非人体域投射到人体域(空间域投射到人体域、颜色域投射到人体域及多种非人体域投射到人体域)以及人体域内部两个器官之间的投射。

汉英语中主要存在这三种人体隐喻化形式,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层面考察人体隐喻化的方式及特征。

1.人体域投射到非人体域在语言发展史上,由于人类认知发展规律的作用,最早为人类所了解与认知的人体及其器官名称被广泛用于非人体概念域,借以认识、体验和表达其它领域的事物。

共有两种情况: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和人体域投射于抽象域。

(1)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人体名称最早被用来指称具体物体或东西的相似部位。

在汉语中,此类结构投射的目标域既有无生命的实体,又有有生命的实体(主要是植物)。

前者如山头、山脊、火舌等;后者如树头、芽眼、菜心、果皮等。

在英语中,人体域到具体域的结构投射极为丰富、常见,涉及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方方面面,如head of an arrow /a page/a flower/stairs/a bed等等。

不难看出,整个人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被投射到人们周围无生命的东西和有生命的植物,整个世界成了人类基于身体感知下的世界。

(2)人体域投射于抽象域人体域向称呼域的映射属于一种特殊的隐喻化过程,即转喻。

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是自发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

人体器官名词认知转喻研究

人体器官名词认知转喻研究

2 0 1 3 年( 总第 8 研究
3 5
古汉语 这种特 殊的文 体里 ,“ 足 ”可 以转喻 为动词 的
意义 :
体的范畴化与再范畴化的关系之间的关系转喻作扼 要分析 。
( 一 )同一 “ 认知框 ”内的概 念转喻 框 架语义 学 的代 表人物 菲尔 莫尔 ( F i l l m o r e )在 上世 纪九十年代发展 了框架理论 ,强调语言与概念 结 构之 间的连 接性 , 人们对新事物 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 程度 上依赖 大脑 中已经形成 的认 知框 架 , 认知框架 是
第1 5 卷第 5 期 2 0 1 3年 l O月
辽 宁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o f L 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在 古汉语 中是一种常规现象 。 古来人们就 用 自己熟知
的身体部位去体验外部世界, 《 周易 ・ 系辞下》提到 “ 近取诸身 ”的说法,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是分
不 开的 。 人们通过身体器官感知客 观世 界后在思维 中 形成 了认知框架 , 正是这种认知框 架构成 了语言层面
的转喻。 譬如 “ 足”,作为名词,本是表示人体部位 之一, 位于每一条腿的下部,行走时与地接触 。 但在
参 照 和 理 解 另 一 概 念 实 体 (目标 域 ) 的 参 照 点
( r e f e r e n c e p o i n t )【 。
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
般来说,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知,首先是通过 自己身体器官对外界的感知及 自 身的体验, 然后在思 想上进行概念化, 这是人类认知转喻机制所发挥的作

从认知学角度看英汉人体隐喻

从认知学角度看英汉人体隐喻

论文大纲从认知学角度看英汉人体隐喻一,隐喻与认知⑴关于隐喻的历史研究⑵关于隐喻的现代研究①语言与思维②隐喻与隐喻思维二,人体隐喻认知⑴人体隐喻机制⑵人体隐喻认知特点①语义的固定性②语义的矛盾性③思维的类推性三,英汉人体隐喻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⑴英汉人体隐喻相似性(认知的普遍性,文化的差异性)⑵英汉人体隐喻的映射模式对比(mainly,从人体域向非人体域的映射)①侧重于两者之间部位对应的投射②侧重于两者之间形状结构相似性的投射③侧重于两者之间功能相似性的投射⑶英汉人体隐喻的差异①地理环境差异②语言形态差异③视点差异④文化差异⑤价值观差异【题名】英汉人体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作者】邹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刊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174-176【ISSN号】1009-4482【C N 号】43-1340/C【馆藏号】83374X【关键词】人体隐喻认知对比映射模式优势分布【分类号】H05【文摘】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

基干这种认识,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以及由干认知角度、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的不同优势分布。

【网址】/QK/83374X/200804/27349071.html2/3【题名】英汉人体隐喻对比研究【作者】王银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0【刊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92-94【ISSN号】1008-4738【C N 号】42-1450【馆藏号】83808X【关键词】映射人体隐喻文化相对性【分类号】H315.9【文摘】概念隐喻是一种映射模式。

从认知的角度,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人体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体隐喻中的认知分析

人体隐喻中的认知分析

中, 鼻子可以指形状或位置像鼻子 的事物 ; 另外 , 鼻 子可用来 嗅物 ,一些高等动物有高度发达的嗅觉 ,
他 们 能够 让 嗅觉 发 挥 很重 要 的 作用 , 寻找 事 物 或 如
感知危险的来临等 , 英语 中鼻子可用来只飞机或汽
车 等 事 物 的前 部 ,如 tens a i r tns f h oe f nar a ,oe a o cf o
si,esfh befooa u tn等 。 hr lg teal, tf n i t o t o mo a
人体范畴属基本等级范畴 , 因此整个人体从头 到 脚 都 被 投 射 到 人 体 周 围无 生 命 的东 西 或 有 生 命
的事 物 ,整个 世 界是 人 类基 于身 体 感知 下 的世 界 ,
第2 4卷
第 4期

教 学实践 与改革 ・
人体隐喻中的认知分析
李 丽丽
(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 山西 太原 0 0 0 ) 30 8

能力。
要: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人手 , 分析 了英汉两种语言 中的人体 隐喻 , 旨在引起英语学 习者对人体隐喻 的普遍
性认识 , 帮助学 习者理解和掌握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隐喻 , 从而 有助 于提高学习者 的隐喻意识, 提高其阅读和表达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英语教学 ; 隐喻 ; 认知
h mme , h e d o n a e h e d o t h h a r t e h a fa x ,t e h a fa mac ,t e
h a fap g , h e do efo r t e h a fa r e d o a e t eh a f h we , h e d o n a — t l

图形—背景理论看与人体身体部位相关的转喻

图形—背景理论看与人体身体部位相关的转喻

图形—背景理论看与人体身体部位相关的转喻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与外部客观世界的互动多以已有身体经验为基础和参照,进而不断与外部客观世界建立相互联系。

转喻作为人体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人体身体部位相关词进行转喻分析,拟加深人们对转喻运作机制和人体身体部位词转喻义的理解,为人体身体部位词的认知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转喻;图形—背景理论;人体身体部位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即人们多以自身身体经验为基础和参照来对外部客观世界进行认知。

人是认知外部客观世界的主体,身体部位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客观世界互动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身体部位词转喻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关系的理解。

人类在对客观世界或某一客体进行认知时,常根据事物所具有的凸显特征,在头脑中自主对认知客体或客观世界进行图形和背景的分离,在特定的认知语境下,凸显性较强的部位便为图形。

1978年Talmy把图形与背景理论引入语言学领域,认为图形与背景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个认知功能。

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来对人体身体部分词相关的转喻个例展开探讨分析,结合身体部位词的转喻意义,来探究其在具体的言语表达使用中的图形—背景特征,为身体部位词的认知研究提供启示。

二、图形—背景与转喻认知图形—背景理论体现了认知的凸显性。

同一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对客体进行认知,客体在脑海中所留的印象与客体各部分的凸显性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相应地便呈现了图形与背景分离的差异性。

图形和背景相辅相成,对于所认知的客体,凸显性较强的部分是图形,剩余的部位或该事物个体便是背景。

在具体的语言结构表达使用中亦是如此,在言语表达使用中,通过使用词义较为凸显的表达,说话者或听话者能够直接明晰话语交际目的,生动地展现了图形—背景的作用机制。

转喻在人体对外部客观世界进行认知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体隐喻的认知视角

人体隐喻的认知视角

人体隐喻的认知视角作者:赵倩郭晓静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3期[摘要]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来源域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于身体的经验。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人体隐喻化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诗歌中人体隐喻的反映射。

[关键词]隐喻化映射转喻作者简介:赵倩,张家口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郭晓静张家口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范围内的隐喻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处理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和思维的操作过程。

隐喻的语言学研究涉及概念系统、语言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体现关系。

因此,在宏观平面上,隐喻研究的认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从形式上来看,隐喻的结构并不复杂。

隐喻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句子。

隐喻的形成,即隐喻化(metaphorization),是两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之间的结构映射(mapping),即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

据此,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文旭 1999:35-36 )。

根据Lakoff & Johnson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5),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

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就是始源域,而“该类事物”就是目标域。

一作为始源域的“它类事物”是隐喻认知的基础,通常是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二作为目标域的“该类事物”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源域;而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互动性又决定着人体有时也是目标域。

由此可见,人体隐喻化对于人类的思维与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观察英汉语隐喻概念系统中,我们看到了语言在人与自然的肉体和宇宙万物中建立了最原始的关联域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基本真理。

认知视角下转喻的本质特征

认知视角下转喻的本质特征

M I M 认知视角下转喻的本质特征®郭娜内容摘要:认知语言学对转喻的研究改变了传统修辞学对转喻的定位。

转喻的定义是在同一个认知框架 内,以凸显的信息激活并代替临近的其他信息。

事物间的凸显原则和临近原则制约着转喻本体和喻体的选择。

深入研究凸显性和邻近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转喻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转喻认知语言学凸显性邻近性<学教育2。

19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言转喻(M e T O H H M H f l)源于希腊语(m eton ym ia),意为“变换名称”。

转喻是人类认识客观 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对 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一直以 来,转喻研究都局限于修辞学和诗学之中,属于传统修辞学范畴。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相关学科的 发展,转喻研究也逐渐深人。

二. 转喻的本质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止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以经 验为基础遵循一般和系统的规则,用于组织我们的思 维和行为,这种认知方式将一种事物用与之相关的另 一种事物进行概念化。

LakofK1987)认为,转喻的本质 是凸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 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 程。

Radden和Kovecses(1999)进一步定义转喻是在同 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即源域)为另一 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

转喻 为不同的概念实体提供了心理通道,使得语言信息得 以传递,它在语言的产出和理解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 用。

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产物和工具,其结构和运作 方式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

三. 凸显性人类在处理外界信息时遵从经济原则,在选择、存储、激活信息的过程中会本能地挑选出记忆里最凸 显的事物或片段。

Langacker(1993)提出“参照点”现 象,其所论述的就是认知主体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往往 会用一个概念现象去把握另一个概念现象,也就是选 择出认知域中最凸显的特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并以此 理解认知域中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人体部位词的转喻用法以及英语教学上的启示

人体部位词的转喻用法以及英语教学上的启示

【 本刊 网址】ht:/ ww. x .e t /w p h bn t b


转 喻
前人 的研究存 在几 方面 的局限。第一 , 大多数学者专 注于转 喻 的理论研究 , 日常生活 的语用 研究不足。第二 , 跟 大部分关 于转喻和转喻用法的原材料都 是来 自英语为母语 的国家。第 三, 当前对转喻 的研 究和二语 习得 。 外语 教学方 面的联 系不 充分 . 怎样去把握适 当的尺度才 毹让 学生达到更好理 解的效
第2 5卷第 6期
21 0 2年 6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u a fHUBEIC re p n e c ie st o r lo n o rs o d n e Unv ri y
V 1 5 NO. 0. . 2 6
J n2 2 u .01
人体部位词的转喻用法 以及英语教学上的启示
根据 K c (9 9 的描述 , oh 19 ) 关 rn i ht i n eenu oc m,转 喻是 指一种 修辞 手段 。
(i g Xah n ,0 9 在 18 J n , i o g 2 0 ) 9 0年 , .a ef和 M. h sn出 a o G L ko J no o
射, 使得 A概念和 B概念 得以配对 。( rfW ,9 3 U grr Co . 19 ) nee t
和 S h d指 出, 喻是 同一认知域 中进行 的概念映射 , cmi 转 即同

( 昊淑 琼.0 9 20)
个 认 知 域 中 的一 个 范 畴 被 用 来 代 替 另 外 一 个 范 畴 。 L nak r a gce 认为转喻是由相对突显的原则提供理 据. 认知
如, 头只是我们 人身体 的一部 分 , 但是 它也能 让我们联 想到

人体词语认知域中的转喻与隐喻连续体关系

人体词语认知域中的转喻与隐喻连续体关系

人体词语认知域中的转喻与隐喻连续体关系
单新荣
【期刊名称】《疯狂英语(教师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人体词语属于基本范畴词语,具有转喻、隐喻能力.本文从人体词语组合认知、情感认知、场景认知、动作认知等方面,研究其在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互动,阐释人体词语的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总页数】3页(P138-140)
【作者】单新荣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俄汉语认知域中的转喻与隐喻连续体现象——以俄汉语"手"的认知为例 [J], 刘涛
2.论提喻—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 [J], 陈善敏
3.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现象与多义词的认知 [J], 李永芳
4.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现象与多义词的认知研究 [J], 李永芳
5.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与语篇连贯研究 [J], 单新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喻认知机制下人体词语的多义研究

转喻认知机制下人体词语的多义研究

代表整个人体 , 这种用人体词语转指人 的转喻又称 提 喻 ( y ed ce 。 以 “ a d /手 ” 例 , 意 是 snc oh ) hn 为 原
“h at fh oya teedo eam” tepro ebd th n f r ,根 据转 t h t
相似和顺接 , 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 而转喻的认 知原则是接近和突显 , 即同一认知域中事物容易被 感知或突显的部分用来代替整个事物或其他组成部 分。本文 以邻近性和突显性为 出发点 , 以人体词语 为例 , 析一 词多 义 的认 知 转喻机 制 。 分 人体 词语 词义 延伸 的认知 转 喻机 制
的词义 延伸 主要 有三种 : 部分 代整 体 ” “ 体 代 部 “ ,整 分” 以及 “ 分代部 分 ” 部 。 1 部分代 整 体转喻 . 人 体 是 由身 体 的各 个 部 分组 成 的 , 显部 分 可 突
物的认识逐渐深化 , 原有的词汇不足以表达新意 , 而
又 不可 能无 止境 地 发 明创 造 新 词 , 于是 不 可 避 免地
相联 系的意 义 的语 言现象 。一 词多 义现象 是语 言发 展 的必 然结 果 ,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进 步 , 人类 对 周 围事
个 概念 有很 多属 性 , 人 的认 知 往 往 更 多 的 注意 而
到其 最 突出 的、 最容 易记忆 和理 解 的属性 , 即突显属
性。一个人有很多特征 , 如果他的头比较大 , 处于突 显位置 , 那么就 可能被 叫做 “ 大头” 。同样 , 如果 一 个女人很爱说闲话 , 喜欢 四处传播 , 那么她的嘴巴的 说话 功 能就处 于 突显 位 置 , 就会 被 人 叫做 “ 嘴 巴 , 大 多嘴者” b ot) (i m u 。人体词语在转喻认 知模式下 g h

人体隐喻论文:英汉人体隐喻认知性分析

人体隐喻论文:英汉人体隐喻认知性分析

人体隐喻论文:英汉人体隐喻认知性分析【中文摘要】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自从2000多年以来,隐喻由于其与语言的密切关联性,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词语层次上的修辞方式,仅仅是语言的装饰,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主要局限在语言层面和修辞手法上。

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开始。

在书中,作者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

人类思维源于入的生物本体,及由此感知的躯体经验和生活环境的自然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经验结构,即源认知域,再通过隐喻模式,具体的基本概念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即域中去。

人类的认知规律总是遵循着由近及远,由自我到非自我,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体到非实体的顺序逐步展开的,所以在认识外界万事万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近诸取身,远诸取物”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基准来衡量周围其他的事物,把对人体的认知经验用到对别的对象的认知上,把用于人体的概念投射到别的对象上面,从而建构新的概念,这就是人体隐喻化。

(荀苗,2008)在早期的人类时代,远古人类就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或者器官以各种方式投射于自身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以此通过人体隐喻化的认知方式来不断的认识世界。

由此可见,人类的认知最先起源于人类自身,人体隐喻化在人类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通过人身体隐喻研究,人类可以认识和了解那些复杂和抽象的概念。

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的不同,反映在人类语言中的人体隐喻化概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映射理论(The Cross-domain Mapping Theory),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及约翰逊的意象图示(Image Schema)等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中大量人体隐喻词及表达方式的分析,主要回答如下问题:1.英汉语中存在的人体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是如何构建的?又是怎样被理解和表达的?2.怎样理解两种语言中存在的人体隐喻的异同现象?同时通过分析人体器官概念隐喻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人类相似的认知过程——即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的隐喻化去理解抽象的情感,心理,思维等,从而不断理解和认识世界。

转喻机制下的人体部位词一词多义现象

转喻机制下的人体部位词一词多义现象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转喻机制下的人体部位词一词多义现象
黄秀 娟 陈 婷婷 ( 安庆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安徽 安庆 2 4 6 0 0 0 )
【 摘 要】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 的语 言现 象, 其主要通过 隐d ‘ 头” 和“ m o n t h ‘ 1 2 " 、 嘴” 为语料 . 从认

0 引言
mo u t h” 。
隐喻 和转喻是修辞手段 . 也是认知方式 多义化与人类 的转喻和 隐喻性思维有着 内在 的必然关 系。 L a k o f ( 1 9 8 7 : 1 3 ) 指出“ 一词 多义起 源 于不 同认知域 以及 同一认知域 中不 同元索之 间的关系 ” 儿童语 言习 得研究表 明. 儿童过度地扩展 已知词汇的词义主要是通过转喻 和隐喻 思维完成 的 转喻和隐喻思维是多义化的主要认知途径 . 多义词词 义 间 的理据性是通过转喻和隐喻思维扩展词义的必然结果 隐喻是由源 域到 目的域 的基 本结 构或部分结构 的映射过程 ,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 式 .其核心在于我们必须依赖 已知晓和懂得 的概念及语言表达方式 . 由此及彼 . 由表及 里 . 有时还要 发挥惊人 的联想 力和创造 力把熟悉 和 不熟悉 的事物做 不同寻常的并列 ( 胡壮麟 , 2 0 0 4 : 3 ) , 比如 . 脸是五官 的 衬底 . 也是人体的核心部位之一 , 因此 具有“ 前面” 、 “ 表面” 、 “ 重要 的方 面” 等属性。 由此 , “ 脸、 面” 就可 以用来指代物体 的表面 、 前面或事物 的 外表。如英语 中的“ 门脸 ” . “ 鞋脸 ” 。 英语 中“ t h e f a c e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 枣 筑物的前 面) . “ t h e f a c e 0 f a c a r d ” ( 牌 的正面) , “ t h e f a c e o f a n o t e ” ( 票面) 等。L a e k o f 指 出: “ 转喻是认知 的基本特征之一 , 人们常用易于理解和 感 知的事 物的一个 方面指代整个事物或事物 的另一个方 面。” 转喻所 涉及 的是一种“ 接近 ” 和“ 突显” 的关系 ( 赵艳芳 . 2 0 1 1 : 1 1 5 ) 转喻中的本 体 和喻体之间的映射在 同一个域 中进 行 .本体和 喻体是一种 替代关 系. 即通过事物的突显特征来 辨认该事物 . 事物与事 物之 间具有 邻近 性关 系特征 ( 李瑛等 : 2 0 0 6 : 2 ) G o o s s e n s ( 2 0 0 2 ) 在研究人体部位词 汇用法 的时候对 转喻和隐喻 的关系做 了如下总结 : 隐喻来源 于转喻 . 隐喻中 有转喻 : 转喻 中有隐喻 . 隐喻语境 中非转喻化 ( 即转喻 的消失 ) 。

人体动词论文:英语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分析

人体动词论文:英语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分析

人体动词论文:英语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分析目前有关人体动词的研究主要是从语法功能、句法功能以及语用角度进行的探讨。

而人体动作词在本质上是人类感知、认识世界,通过对听、看、行、触摸到的外在现实加以概念化,并将其编码的结果。

所以,语言学家也开始强调以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为基础,通过人类在与外在现实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结构来分析、解释人体动词。

本文所讲的人体动词隐喻化则是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人体动词。

隐喻在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里不单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对外部世界逐渐认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思维方式,属于认知的范畴,包括明喻、拟人、借代、转喻等。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认知语言学理论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种。

在人体动作隐喻化的过程中,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

本文拟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在人体动词隐喻化中的体现来探讨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

一、结构隐喻在人体动词隐喻化中的体现结构隐喻是用已知的概念来构造未知的新概念,即新概念的构成基于已知概念。

结构隐喻的本质就是概念化的过程,隐喻的产生基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日常知识。

根据认知规律,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就是自身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所以人类总是习惯用已知的概念来表述未知的外部事物。

人体动作域是人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已知概念,其隐喻化过程,即人体动作域被投射到其他具体的或抽象的非人体动作域上,对人类认知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探讨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时,为了更好地阐述人体动作域向其他非人体动作域的投射,以下分别从人体动作域投射到抽象域和具体域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引入一个概念,即隐喻映射。

隐喻映射是处于源域的实体和处于目标域的实体之间的一系列对应以及二者各自附带特征之间的对应。

1人体动作域投射到抽象域抽象概念是“具体概念”的对称。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人是社会的核心,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人体有关的词语。

今天,这些词语已不再单单指称人体器官,而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人体器官名词的语义从隐喻和转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人体词语隐喻和转喻的系统性及形成。

标签:人体器官名词隐喻转喻机制系统为了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语言应运而生。

人体词语作为名词与汉语里普通名词一样具有语义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多义性和文化性,除此之外,人体词语还具有隐喻性和转喻性两个个性语义特征。

其中,人体词语的隐喻性包括对外界事物整体的隐喻和对人体部位的部分隐喻两个方面;人体词语的转喻性包括人体词语转指人、转指长度单位、转指人体相应部位的特征或功能、转指人体部位相应的动作行为四个方面。

一、人体词语与普通名词的共性语义特征(一)客观性语义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语义是客观的。

正是因为世界上客观存在“山、人、狗”等事物或现象,人们才有可能通过认识形成相应的概念从而创造出表现这些概念的音义结合词来。

“头”这个词之所以“是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的最前部分,长着口、鼻、眼等器官”,是由“头”这个器官的特点决定的。

古代典籍中没有“人造卫星”“电脑”这些词,因为这些事物在古代不是客观存在的。

(二)历时变化性语义的历时变化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一方面源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词义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客观世界的变化必然引起语义的变化。

《汉语大词典》列出的“心”的15个义项中有14个义项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前三个义项为具体的器官实物义项——“心脏: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心脏所在的部位泛指胸部”和“胃部”。

另外有三个义项体现了从实物义到非实物义之间的过渡:“木上的尖刺、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某些点心的馅子,如包子心、饺子心”“中心,中央”。

这是人们由心脏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而联想到外界处于中心位置的具体事物。

英语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分析

英语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分析

英语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分析作者:彭雪梅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11期目前有关人体动词的研究主要是从语法功能、句法功能以及语用角度进行的探讨。

而人体动作词在本质上是人类感知、认识世界,通过对听、看、行、触摸到的外在现实加以概念化,并将其编码的结果。

所以,语言学家也开始强调以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为基础,通过人类在与外在现实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结构来分析、解释人体动词。

本文所讲的人体动词隐喻化则是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人体动词。

隐喻在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里不单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对外部世界逐渐认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思维方式,属于认知的范畴,包括明喻、拟人、借代、转喻等。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认知语言学理论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种。

在人体动作隐喻化的过程中,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

本文拟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在人体动词隐喻化中的体现来探讨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

一、结构隐喻在人体动词隐喻化中的体现结构隐喻是用已知的概念来构造未知的新概念,即新概念的构成基于已知概念。

结构隐喻的本质就是概念化的过程,隐喻的产生基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日常知识。

根据认知规律,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就是自身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所以人类总是习惯用已知的概念来表述未知的外部事物。

人体动作域是人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已知概念,其隐喻化过程,即人体动作域被投射到其他具体的或抽象的非人体动作域上,对人类认知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探讨人体动词隐喻化认知特征时,为了更好地阐述人体动作域向其他非人体动作域的投射,以下分别从人体动作域投射到抽象域和具体域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引入一个概念,即隐喻映射。

隐喻映射是处于源域的实体和处于目标域的实体之间的一系列对应以及二者各自附带特征之间的对应。

人体部位指人转喻的认知条件研究

人体部位指人转喻的认知条件研究

人体部位指人转喻的认知条件研究
熊田甜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17
【摘要】人体部位指人的转喻是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部位如
face,body,head等都可以指人,据语料显示此类转喻在具体的句子中是不可以随便替换.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突显、语境、转喻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入,分析了影响人体部位指人转喻能被认知的条件,指出转喻不是随意的语言现象,并认为影响转喻认知的条件不仅仅是突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境对转喻的构成起制约作用.【总页数】2页(P194,184)
【作者】熊田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人体部位指人转喻的认知条件研究 [J], 熊田甜
2.体验哲学视域下汉英指人转喻认知解读 [J], 岳好平;李琪
3.认知参照点模型下英汉转喻思维突显性的共性——以人体部位词为例 [J], 岳好平;魏月华
4.转喻机制下的人体部位词一词多义现象 [J], 黄秀娟;陈婷婷
5.体验哲学视域下汉英指人转喻认知解读 [J], 岳好平;李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

The Metaphorization of Body-Part Terms 作者: 卢卫中
作者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出版物刊名: 外语教学
页码: 23-28页
主题词: 人体词;隐喻化;概念隐喻;概念域;概念投射
摘要: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理论基础、认知特点以及汉英语言在人体隐喻化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2月第4期外语艺术教育研究Educati 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 rts Dec .2008No .4 人体转喻化的认知特点王 敏(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摘 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考察利用人体概念化的转喻现象,发现人体转喻化是利用人的功能特征对其他事物进行概念化的过程,其特点为凸显人体的某种功能特征。

人体转喻化分为四类,其凸显的功能特征包括:某人体部位的动作、抽象智力功能、抽象情绪和心理功能,及人体部位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体;转喻;功能特征作者简介:王敏(1979-),女,湖北钟祥人,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语义学。

一、引 言人体是人类认知和概念化的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大脑的认知是以自身为基础向外扩展的,大脑的思维开始于大脑所存在的,与外界发生作用的人的本身。

”(赵艳芳2001:6)根据人体中心说,“一切都是从人的自身出发,引申到外界事物,再引申到空间,时间,性质等等”(沈家煊1994.4)。

卢卫中(2003.11)指出,人类的这一认知规律,决定人体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

对于人体隐喻进行研究的学者颇多,如王文斌(2001)、程淑贞(2002)、李树新(2004)、李瑛和文旭(2006)等。

在各种认知能力中,一种主要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想象(i m aginati on ),即把一些概念映射到另一些概念中去。

以想象为机制的隐喻和转喻是概念化的重要手段。

利用人体概念化的另一途径则为转喻。

对于人体的转喻化,学者论述不多。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考察人体概念化中转喻现象,并分析其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二、转 喻Lakoff &Johns on (1980:36)认为转喻主要具有指代功能,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一个物体,同时还具有加强理解的作用(李瑛2006.3)。

Lakoff 又指出“转喻是认知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常用易于理解和感知的事物的一个方面指代整个事物或事物的另一个方面”,“转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映射产生于同一认知模式中的概念域”(1987:288)。

关于转喻和隐喻的区别,Ungerer &Sch m id 认为转喻涉及词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邻近关系(a relati on of contiguity ),而隐喻则是建立在相似性(si m ilarity )和类比(comparis on )之上(2000:115)。

Gibbs 强调隐喻和转喻必须区分开来(2001:36)。

虽然二者都涉及事物之间的映射,但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用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而转喻只涉及一个概念域,两事物之间的映射是发生在同一概念域中。

综上所述,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同一概念域中,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理解和指代功能。

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邻近关系,其心理认知机制是凸显性。

李勇忠认为在认知过程中,某个概念域是多个次域组成的矩阵域(matrix domain )(2005.6)。

人体域也是一个矩阵域,是由诸多的次域组成的主域。

对人体特征进行范畴化认识的结果是,把人体分别从外部物理特征(包括形态特征、大小特征、空间特征、位置特征)以及功能特征(包括具体的动作特征、抽象智力特征、社会功能特征)多方面进行归类,从而形成组成人体域的诸多次域。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

(文旭,江晓红2001.4)为什么对人体要从外部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两方面去认识,这是因为“讨论指称意义的时候,直观现象和功能都是决定因素”(汪榕培2000:19)。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英语谚语荟萃》和《格71言英语900句》,义项的检索根据《英汉大词典》。

谚语和格言是熟语,是语言的精粹,智慧的火花。

与隐喻一样,一些传统的转喻已经固化,成为词义的一部分。

李瑛和文旭认为词典词汇义项是从许多语言现象中抽象、总结出来的概念,它们并不能穷尽细微差别的语境意义。

(2006.3)因而本文结合语境意义和词典词汇义项进行综合考察,发现人体转喻化是利用人的功能特征对其他事物进行概念化,其特点为凸显人体的某种功能特征。

人类认知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动觉,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对人体功能认识。

人体功能特征包括人体的具体动作特征、抽象智力特征、社会功能特征等多方面。

所谓功能特征(The functi onal attributes)就是“那些事物针对特定的目所拥有的有用性”(those attributes that make things useful t o us f or particular pur poses.)(Lyons2000:89)。

人体转喻化过程中凸显的功能特征包括:某人体部位的动作、抽象智力功能、抽象情绪功能和人体部位重要性。

1.用人体器官本身代替人体器官所发出的动作行为([+T HE HUMAN BODY P ART ST ANDS F OR T HE ACTI V I TY+])①“hand”具有一些引申义如“contr ol”、“manage ment”和“ownershi p”,这些义项都来源于手发出的具体动作“hold”。

如:(1)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 w o in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2)Let not your left hand knowwhat your right hand does.右手干的事别让左手知道。

(3)Choose a wife rather by your ea rthan y our eye.选择妻子,多用耳朵,少用眼睛。

(4)Let not your tongue cut yourthr oat.不要让舌头割了喉咙。

例句(1)涉及转喻“HAND F OR CONTROL”,说明到手的东西才靠得住。

例句(2)涉及“HAND F OR ACTI O N”,意指做好事不要吹。

例句(3)涉及“E AR F OR HE AR I N G”和“EYE F OR SEE I N G”转喻机制———选择妻子,不能光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意指选择妻子,人品重于容貌。

例句(4)中转喻为“T ONG UE F OR SPE AKI N G”,意指祸从口出,言能丧命。

李勇忠认为这类现象的认知理据是转喻“I N STRUMENT F OR ACTI O N”(工具代行动),并指出有些人体词本为名词,有时作动词,名动转移(李勇忠2005.6)。

2.人体部位代替抽象智力功能([+THE HUMAN BODY P ART ST ANDS F OR THE ABSTRACT I N TE LLECT UAL F UNCTI O N+])Ungerer&Schm id概括人体转喻,如:“+ T HE T ONG UE ST ANDS F OR SPEECH+”或“+ T HE HAND ST ANDS F OR WR I TI N G+”,并指出这类转喻所体现的逻辑关系为因果关系。

(2001: 131)N ing Yu认为在中文表述中眼睛指代视力和鉴赏力。

(2004.36)“hand”有“能力”、“权力”“手艺”等义项,“eye”有“视力”、“鉴赏力”的义项,“head”有“智力”、“想象力”的义项,“ear”有“听力”的义项,“nose”有“嗅觉”、“觉察力”的义项,t ongue则有“口才”的义项。

(5)Kings have l ong hands.国王的手臂长。

(6)A good tongue is a goodweapon.伶牙俐齿是利器。

(7)A good surgeon must haveeagleπs eye,a lionπs heart,and a ladyπshand.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有鹰的眼,狮子的胆和女性的手。

(8)You cannot put old heads onyoung shoulders.幼者难具长者智。

例句(5)中,“手”喻指权力,说明皇权及四海,勿与帝王争;例句(6)中,“t ongue”指代口才;例句(7)中“眼”指代“眼力”,“手”指代“手艺”———这都是人体部位代替抽象智力功能,而“心”指代胆量,则是第三类转喻人体部位代替心理功能;例句(8)中,转喻机制为“HE AD F OR I N TE LL I GENCE”。

3.人体部位代替情绪或心理功能([+THE HUMAN BODY P ART ST ANDS F OR THE E MOTI O NAL AND ME NT AL F UNCTI O N+])81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总第24期最典型的例子是“心”和“heart”的用法。

“心”常常被当作思考和产生情绪的器官来使用。

Gottfried&Jow指出“heart”也常用于引申义,来反映不同的情绪,积极的情绪如“l ove”、“kindness”,消极的如“hatred”、“sadness”,如果在故事语体中就更为明显(2003.18)。

N ing Yu对中文表达情绪和情绪体验的语义分析表明,除了少数例外,多数指代外部器官的人体部位表示情绪时,都是源于转喻理据,植根于外部身体体验(2001.10)。

“heart”是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有“HE ART ST ANDS F ORE MOTI O N AND W I L L”的转喻。

(9)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 owf onder.小别胜新婚。

(10)Absence shar pens love,p resence strengthens it.分别令爱愈深,相处使情更浓。

(11)A happy hea rt makes abl oom ing visage.心情愉快,满面春风。

(12)V irtue dwells not in the tonguebut in the heart.美德不在舌头而在心。

例句(9)与例句(10)意义相似,其认知机制为“HE ART F OR LOVE”。

例句(11)中转喻为“HE ART F OR FEEL I N GS”。

而例句(12)中转喻为“HEART F OR ESSE NCE”,“T OUG UEF OR S URF ACE”。

4.人体部位代替人([+THE HUMAN BODY P ART ST ANDS F OR T HE PERS ON+])在此认知过程中,利用身体某部位来指代与身体部位有同样功能或同样重要地位的人。

通常是用人体部位来代替具有某项突出特征的人。

“人体词经过转喻化而得到的称呼语有两类,即一般称呼语和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