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

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

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

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六一诗话》)极确。

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

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等等,皆为“身备尝之”之语。

即使是代百姓立言的诗也因有亲身体验而写得格外动人,如他的《寒地百姓吟》写寒地百姓在冻馁难熬之际的反常心理:“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为取片刻温暖居然愿意变为扑火飞蛾,可见生不如死之惨痛!然更惨痛者是求死竟不能!将贫苦百姓生死两难的可悲命运写得如此入木三分,悱侧动人。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3分)A (B “过于绝对”。

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來解决……问题”的结论。

C “扩大范围”。

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

D “曲解文意”。

“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 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

)2. (3分)A (“混淆关系”。

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 (3分)D (“偷换概念”。

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 (3分)D (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说法有误)5. (5分)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两点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6分)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

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Z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 (3分)D (范围扩大,材料二原文是“不能纯粹指望”,并非“没有用处”。

黄浦区高三期末统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黄浦区高三期末统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黄浦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80分(一)(16分)1.(2分)品味丹麦人话“生活一切都是设计出来”, 进而领悟到“要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新观念。

2.(2分)C3.(2分)A4.(3分)不能够调换; 理由: 第⑤段总结上文, 设计不仅改变生活, 还发明独特生活精神与情感。

能够调换; 理由: 调换后第⑤段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设计改变生活内容,开启下文设计发明独特生活文化精神与情感内容。

5.(3分)(1)从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新观念而来。

(2)从生活中来。

(2)从清醒认识自己文化传统而来。

(3)在我们特有文化传统基础上开创而来。

6.(4分)引人思索, 发人警醒, 提醒大家认识我们现代设计匮乏, 审美混沌现实状况, 强调要用设计引领生活审美及设计理念关键。

(二)(22分)7.(2分)得到自己迷恋冰心散文小开本, 且设计精美清秀。

8.(3分)过分包装书籍丧失了应有实际阅读价值, 成为装点门面工具。

9.(4分)从作者角度以自己迫切想出版一个纪念母亲小开本, 几经努力却以失败告终亲身经历, 表示对小开本深切喜爱及期待、失望, 对“百花小开本”渐行渐远惋惜遗憾、无奈和不平, 突出并深化文章主旨。

11.(4分)(1-4点任意两点2分; 6、 7点任意一点1分。

)(1)价格廉价买得起。

(2)设计精美, 清秀吸引人。

(3)页码薄文字短, 便于阅读。

(4)开本小, 便于携带。

(5)作者自己写作深受小开本影响。

(6)现在小开本难觅踪影。

(7)作者几经努力小开本都难逃“渐行渐远”命运。

12.(6分)作为文题概括了文章关键内容, 还起到提醒、警醒作用, 引发阅读爱好; 而且利用比方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用露珠草萤比方“百花小开本”这类看似不起眼, 却独有自己存在价值事物, 表示了作者珍爱之情及对其“消失”惋惜与无奈。

(三)(6分)13.(1)巴山夜雨涨秋池(2)起舞搞清影(3)术业有专攻(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潭中鱼可百许头(7)濯清涟而不妖(8)必先利其器(四)(8分)14.(1分)五言律诗15.(3分)B16.(4分)作者想象着家乡早春桃李盛开美好景象, 是虚写;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眼前景, 是实写。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拓展并聚焦现实题材、发力主题创作以及书写“中国式童年”,是新时代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特点。

作家们敏锐地寻找到孩子精神成长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点,把过去很少涉猎的题材大范围地进行文学转化,蓄积了更多滋养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

这些题材从时代楷模、革命历史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它们把深情的目光特别地投向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闪亮的先锋人物(“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抗日战争中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史雷《将军胡同》)、青藏高原风雪弥漫中的边防战士(曾有情《金珠玛米小扎西》)、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农民的驯鹿营地(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驯鹿六季》)、海南岛热带雨林里人与动物的传奇(邓西《秘境回声》)……这些生动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小儿科”转向时代的重大题材和厚重主题,这种转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

从儿童文学自身的成长轨迹来看,21世纪之初,题材主要集中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尚不足以涵盖不同地域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难以满足和支撑起千千万万小读者多元的阅读期待。

攀枝花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攀枝花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攀枝花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统考试题2023.04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文本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答案:B。

(根据原文,“类脑芯片”是“数据生命”产生的关键,而“数字生命”则需要高精度仪器拍摄大脑结构快照,完美的脑机接口、成熟的全脑仿真技术、极强算力的设备支撑等复杂因素。

)2.(3分)答案:C。

(“从科学技术和现实运用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论依据充分”错,从分析来看,目前还有许多“不可行”因素,作者也并未给出明确的结论。

)3.(3分)答案:D。

(数字生命是否将从科幻走进现实,作者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二)现代文文本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答案:C。

(材料主要强调孙晶岩的创作品质,如《西望胡杨》就不能说明国力的发展壮大是其作品产生广泛影响的根本原因。

)5.(3分)答案:D。

(D选项还是属于体育范畴,与提问中“您说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矛盾。

)6.(6分)答案:①材料二立足《中国冬奥》这本书(1分),围绕创作动力、创作方法、创作困难等方面展开提问(1分),侧重于展现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创作品质)(1分)。

②材料三关注作者创作的多部报告文学(1分),侧重展现孙晶岩创作视野宏大的理念(关注现实)(1分),以及她的个人品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爱。

(1分)(答案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采访围绕某一部作品和围绕多部作品的区别;二是提问的核心内容概括不同;三是从采访的展现的目的不同。

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文本阅读III(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答案:D。

(错在“失望”,更多的是“痛惜失落”。

)8.(6分)参考答案:①采用白描手法,凸显住处环境的清寒,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

(3分)②用语极其精简,连用数词“一”,突出了梅邨居住环境的简约与清寒,揭示了梅邨先生的落魄的处境,暗示了梅邨斩断书缘的原因。

(3分)(或:连用短句,句子整齐,适合表现简约明净具有古典气息的环境氛围,符合读书人的气质。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中有一个聚讼纷纭的案例,学界产生了多篇专论之文,但仍有可深入探讨之处。

在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去蘅芜苑,从荇叶渚上船。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首先,探讨一下林黛玉引用时的改字问题。

其实,这是一种“随文立训”式的改动。

据文本内容来推,本回故事当发生在八月二十五日。

因为巧姐发热,彩明念《玉匣记》云“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此时之荷尚未枯,用“残”字更贴切。

关于此,《红楼梦》中恰有可以援证之文,第六十七回袭人“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这个夏末秋初大概是何时,书中并未明言,但亦可推知,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对贾琏说“不过月中就进京的”,后又说“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然后是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等,则应该是八月下旬。

黛玉为了加强说服力,把形容此时秋景本不特别贴切的诗句改了一个字,这一改动在她引用之后的语言中也有非常清楚的显示。

事实上,这种引用时的随文改动正是古人常有之例。

因此,虽然可以确定李商隐的原文与曹雪芹的引文有一字之不同,但这却绝非一个校勘学上的“他校”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情节前后的脉络出发,来讨论黛玉引此诗的背后逻辑。

理解这一段对话的关键就藏在上引的原文之中,或者说,存在于作者对宝、黛、钗三人关系的设定之中。

在这三人的关系中,黛玉一直是最为警惕的那一个,面对来自宝钗的威胁,她总是下意识地防范,甚至会主动出击。

仔细看一下原文。

先是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这时,如果宝钗未接话,黛玉或许也可能赞同宝玉的意见,然而心思细密又喜欢给人讲道理的宝姐姐这时肯定会有所表现,所以她立刻就接着说:“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评分细则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评分细则

2023年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照答案及评分原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 2.A 3.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D5.(5分)①对自然旳尊敬与感恩(如祭拜山神);②遵照自然法则(如不杀怀孕和哺乳期旳动物);③数年练就旳技能(如猎手旳优秀技能);④耐心坚韧等优秀品质(忍受低温,足够耐心,忍受烦闷等);⑤人与人旳互助(如年轻猎人对老弱病残者旳供养)。

(每点1分,共5分)评分细则:①对自然旳尊敬与感恩(如祭拜山神);②遵照自然法则(如不杀怀孕和哺乳期旳动物);③数年练就旳技能(如猎手旳优秀技能);④耐心坚韧等优秀品质(忍受低温,足够耐心,忍受烦闷等);⑤人与人旳互助(如年轻猎人对老弱病残者旳供养);⑥狩猎文化口口相传。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文化只能口口相传)答任何五条即可得满分。

只摘抄原文,未加以概括旳:答对五条旳最多得2分,答对四条旳1分。

(每点1分,共5分)6.(6分)①打猎过程构成一种完整波折旳故事,故事性强,吸引读者;②打猎过程中塑造了以阿什库为代表旳鄂伦春人旳形象,反应出鄂伦春人旳狩猎文化与精神品质;③揭示了坚守老式文化与自然法则、迎接新生活旳主题。

(每点2分,共6分)评分细则:只罗列术语,没有对应分析,该点不得分。

例如,只答“揭示主旨”“丰富人物形象”。

每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B 8.B、D (B项3分,D项2分)9.(4分)(1)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意义重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事关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要;新能源汽车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可减少都市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产业发展)(2分)(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速;(1分)(3)新能源汽车行业问题多多。

(1分)评分细则:第一条2分,学生基本答不出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意义重要”这方面旳意思。

若从背面三个方面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事关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要;新能源汽车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可减少都市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就行。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金华十校2024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C.“免受意外伤害”表述不当,材料一第二段中表述为“有效降低意外伤害的风险”。

2.A.“必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属于于文无据。

3.C.材料二观点是:保持人在技术面前的主体性地位,而C项中,萨卡尔认为人工智能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心智,承认了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

4.(1)人工智能延伸了数字劳动者的自由时间和活动空间。

(2)人工智能降低了数字劳动者的劳动成本和劳动风险。

(每点2分,答案应针对对“数字劳动者”的利好来谈。

用原文概括,符合要求的表述亦可给分。

)5.(1)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框架。

(2)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过程中的伦理审查与设计。

(3)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自我监管与伦理约束。

(每点2分)6.C.“加快了叙事节奏”有误,大篇幅的描写恰恰是减缓了叙事节奏。

7.C.A项“我的惭愧”无中生有;B项没有对立冲突关系,是为了突出母亲种植葵花的热情与投入;D项“焦虑”用词过重。

8.(4分)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水作出的一个评价:(1)前者,作者站在“人”的立场来评价:水是生命之源,灌溉了荒凉干旱的土地,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2)后者,作者从“水”的角度来评价:水维系了万物的存活,但它不在意万物的感受,只是遵循了自然规律,最终“完整无缺,永不改变”。

(答对两点即给4分。

若有其他答案,符合材料意思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1)把艰辛劳作视为陪伴:在母亲眼里,她终日在葵花地里忙碌的不是劳作,而是对葵花的陪伴,她乐在其中,享受着葵花成长的喜悦,对丰收心怀憧憬。

(2)逆境中创造智慧:母亲对水资源精打细算,作者用“大洗”和“大喜”的谐音、“比矿泉水便宜”的对比、用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等细节,写出母亲的幽默和智慧。

(3)能发现诗意的美:大地荒凉粗粝,但在我眼中,水渠的生机不输于江河盛景,小小的蓄水池像是“一场奇遇”,动物们更是视荒原为乐园,不仅乐在其中,同时也给那片贫瘠的土地带去了生机、活力,为沉重乏味的现实生活增添了独特的乐趣。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C(A项中“技术忧虑者担心算法推荐加剧了上述心理认知”,是“加剧”而不是“造成”;B项“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是“隐蔽性”问题,;D项“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

”。

)2.(3分)C(原文是“算法将媒体的传播主动权部分分流到了受众手中,使用户自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己的议程设置者。

”)3.(3分)A(算法根据用户惯习投其所好,形成所谓“过滤气泡”。

A项是用户主动选择的现象,容易形成回音室效应。

)4.(4分)信息茧房是指①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人们只关注他们希望看到的世界的样子,②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③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④现象。

评分建议:每点1分。

5.(4分)①首先提出通过剖析信息茧房的公认特征来探讨算法加剧了信息茧房的产生与泛化的问题。

②其次指出信息茧房使信息渠道变窄,影响媒介多样性。

③再次指出信息茧房会让人们因为信息偏食导致视野局限。

④最后提出算法的优势和多元化趋势。

可能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原文小标题被删除后,依据原文分的段)评分建议:每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鲁四老爷书房里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鲁四老爷为了表现自己监生的身份,“表达了人物的审美价值追求”错误)7.(3分)A(“采用有限叙述视角”错误,是全知视角。

)8.(4分)①戴车匠是一个生活志趣清雅、疼爱孩子的父亲形象;②也是一个工作专注勤奋、车床技艺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行业/生存忧患意识的传统手工艺人形象。

评分建议:每点2分。

9.(6分)①情节生活化、真实化。

小说叙事归结为“回忆”,不以虚构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②人物性格质朴自然,小说写戴车匠,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呈现人物本真的性格特点。

丰台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丰台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03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C2.(3分)D3.(3分)B4.(3分)C5.(6分)答案要点:①为新冠疫苗的开发贡献了“加速度”,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得以成功应用。

②消除了mRNA临床应用的关键障碍,促进其临床应用。

③快速应对其他传染病,可快速制备针对几乎任何病毒的疫苗,并扩大量产。

④助力多种疾病的防治,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评分标准】6分。

四个要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3分)C7.(3分)C(C所字结构;A介词,于/介词,与;B连词,那么/助词,无义;D代词,代事/副词,难道)8.(3分)D(背弃了使百姓安定的道路。

)9.(3分)B10.(6分)(1)(2分)中正大道、长远之事(2)(4分)答案要点:①多技艺、好小智,能够展示一定的才华和智慧,满足一般的君主的虚荣心(1分);不追求“大道”(1分)。

②君主地位尊崇、威势强大,且自以为是(1分),没有人敢于劝谏(1分)。

③中正之道不如小技小事更易吸引人,长远的谋略不如眼前之物更易立见成效(1分),因此一般的君主易被小技小事迷惑,而不务本(1分)。

【评分标准】4分。

三个要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1.(共10分)(1)(2分)①(1分)危险②(1分)正直(2)(3分)①归隐;②以做官领俸禄为耻;③行为正直,言语谦逊谨慎。

【评分标准】3分。

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3)(5分)答案示例1:我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

原宪秉持老师孔子的教导,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原则,在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原宪因天下“无道”而隐,不做官领俸禄,虽“贫”但不违“仁道”,也不失志,“贫而无怨”,本质上还是在“学仁道而行”。

答案示例2:我不认同原宪“甘贫”的做法。

孔子虽然教导原宪“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孔子自己在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知其不可而为之”,迎难而上,为施仁道改变社会而努力。

202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个具有高度干扰性和沉重信息负担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备受影响而无法集中精神。

其实,令我们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与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差异有关。

换句话说,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注意力缺陷。

信息应激。

为了使我们的心智功能得到开发,我们有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接收信息洪流呢?不,没这个必要。

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总是有极限的。

当要求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时会发生什么,边开车边打电话所造成的事故就是最实在的警示。

另一个告诉我们在拥抱汹涌的信息洪流时应该有所保留的因素,就是它与应激之间的关联。

我们对于应激的了解在近些年得到了深化,无数的研究证明,高水平的应激激素会损害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我们身体几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脑。

对大脑而言,加剧的应激与工作记忆受损和长时记忆受损都有密切的联系。

科学家证明,应激,尤其是特定的几种类型,例如创伤后的应激,能够影响海马,这是一个对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非常重要的脑部结构。

但这只是对于长期的、高水平的应激而言,中度或暂时性的应激可能是有益处的,如对唤醒具有最佳效果。

应激激素与信息量之间也没有任何简单的联系。

在《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一书中,萨波斯基综述了他与其他人在应激方面,以及与之有关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应激水平与情境相关,并受到我们对自身所处状况的解读的影响。

“可控感”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应激,或者说压力,主要与我们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态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过关于“心流”的概念,它指的是那种彻底专注并沉浸在所进行的事件之中的感觉。

一位艺术家正在绘制一幅画作,他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是一种心流的状态。

当一位外科医生在进行一项需要他投入全部心力和技巧才能成功的非常困难的手术时,也可以达到心流的境界。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潍坊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

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

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

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

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

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

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

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九月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2024.9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 一) 1 .D 2.D 3.C 4.①姚鼎“镕铸唐宋”理论,超越同时期明清诗坛的诗歌创作主张,将宗唐诗风的模拟与宗宋诗风的新变相融合,以取长补短。

(2分)②提出了从模拟到脱化的具体路径,以期通过“镕铸”成就最高的唐宋诗歌形成清诗的新风貌。

(2分) 5.①都认可唐诗的价值。

②都认可功夫和悟性的重要。

③都认可作诗由模仿到脱化的过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二)6 .D 7.A 8.①该段话应放在⑥段后面(1分)。

②这段话写的是在行军过程中的一个极端事例,凸显出行军的异常艰难(1分);与前面其他人疲惫的状态形成呼应(1 分),为下文任丕祥提出睡二指的合理请求做了铺垫(1分)。

9.用小去反映大:①通过细节塑造人物高尚品质和高大形象。

老范用冷水喷脸,用草棍儿撑眼皮等细节集中地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

(2分)②通过小事件反映重大革命事件。

用关于休息的小事件体现长征艰苦异常的环境。

(2分)以部分去显示全体:以个体形象反映群体形象。

用老范的形象来反映中国革命者群体的伟大精神。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35分)(一)10.A D-G 11.C 12.C 13.(1) 你一定会凭借才学成名,将会遭受挫折,也不是什么坏事,应该小心谨慎。

(被。

遭受。

损折:挫折。

深慎:小心谨慎。

句意1分) (2)话说出口就是言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顾:只。

倩:使,请。

句意2分)14.(1)《晋书》本身记载时就加了“或云”二字,表明是道听途说。

(2)二丁的儿子早在汉末魏初已被杀光,时隔六十多年,生活在西晋的陈寿不可能向二丁的儿子“觅米”。

(3)《语林》是短篇小说集,收录的故事具有“虚构性”。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15.C16.①首联中用一个“赖”字,表达了对外孙帮助自己收发的感激之情。

②颈联通过“急炊大饼”“多博村酤”等动作描写;表达了对外孙辛勤劳动的关心(深情、爱怜之情也可)。

海淀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5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2.(3分)D3.(3分)B4.(3分)A5.(6分)参考答案:①技术的发展②航海技术的交流与提升(或“航海技术精确度的提高”)③计程④测深⑤航行前选拔培训人才⑥团队的协作【评分说明】一处,1分。

③④顺序可调换。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A7.(3分)C8.(3分)A9.(3分)B10.(6分)参考答案:孟子:①禹曾向天举荐益,但由于益辅佐禹的时间短,给百姓带来的恩泽少;②而启自身贤德,能够继承禹之道。

③所以百姓最终选择了启,是民意(或“天意”)。

韩愈:①没有贤人继位时,传位他人会引发相争而致天下大乱;②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即使不贤德,尚可维持社会秩序。

③所以禹传子是为后世百姓考虑得深远。

【评分说明】一点,1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1.(3分)C12.(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前六句写出了月下边关广袤苍凉的自然之景、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之情,②尤其是胡笳、秋雁等意象的使用,更将悲秋与伤离结合,把思乡之愁、盼归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第七句的“况是”二字,将诗意又推进了一层,④将边关征戍的客子与深秋月明之夜独自登楼怀远的思妇联系在一起,⑤拓展了诗歌的时空意境,加深了对征戍之苦、怀人之切的体悟。

【评分说明】①2分:其余每点1分。

其中,⑤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14.(8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老鱼跳波瘦蛟舞泣孤舟之嫠妇(3)同俗自媚于众妇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评分说明】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该句不得分。

15.参考答案:(1)(4分)①香菱本为乡宦之家的千金,家世出身不亚于贾府庶岀的迎春和探春。

②先是元宵节走失被拐,后遭薛蟠霸抢为妾,之后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评分说明】①出身,1分,②命运,一点1分,两点3分。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它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表现人民的遭遇、理想和情绪,此外,自然还有人民的美学趣味等。

人民性越高,同时艺术的力量又能相称,这种作品无疑就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的优越性。

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许多民族文化财富的生产者。

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在文化创造上有着不利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得到了极优厚的补偿。

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

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

他们的文艺传统又都是这株社会生活常绿树上所结的果子。

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正是“得天独厚”的。

过去长期的阶级社会里,许多优秀的进步作家,由于对人民的同情和理解,他们写作了具有人民性,乃至高度的人民性的作品,这当然是值得称赞的事。

但是,由于生活本身存在的距离,他们的作品尽管有其他不可企及之处,却在理解和表现人民的心理等方面就往往不能不有某些隔阂,因而使作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在我国古代那些表现民间疾苦的诗歌中找到例证。

在这点上,民间文学的作者却天然地占了便宜。

我们只要听听我国过去流传的那些“长工歌”及“长工和地主”的故事,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由于作者自身是文学内容的经验者或见证人,因此有些学者把这种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这是有道理的。

一般具有比较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它的内容还是相当广阔的。

有的作品想象地描绘着自然的奇妙光景和万物的诞生;有的半写实半幻想地描绘着人类早期的处境、活动及其对文化的开拓;有的描绘着民族的由来及其迁徙过程和杰出的领导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学期3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答案1. C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C,“被调查教师与袁济喜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理解有误。

在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被调查教师与袁济喜教授的看法并非截然不同,如都有提到师资问题。

故答案选C。

2. C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C,“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说法错误。

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故答案选C。

3. (1)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1分)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1分)(2)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

(2分)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

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2分)4.D5.B (解析:A项是关于称谓的考查。

开国之君,功劳最大,故而维承带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C项考查的是古代官制。

D项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专有名词。

B项主要考查得是古代言职的升降。

前四个“拜”“授” “拔”“擢”都可以指升言,而后两个“转”“调”多指言职的调动,不一定是升职。

所以,B项的表述有误,是正确选项。

)6.B (解析:B项“在陈友谅攻下龙湾之后”错,“友谅薄龙湾”意指陈友谅进逼龙湾。

)7.(1)朱元璋说道:“你只不过是因为饥饿来寻找食物,我怎么能将你留下呢? ”常遇春仍坚决请求。

“特”“就”“固”各1分,“汝留”1分,句意1分)(2)然而邵荣尤其是一位善战的老将,这时他已经非常骄橫,并有异心,与参政赵维祖图谋设伏兵发动兵变。

“尤”“宿”“骄蹇”“异志”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

容貌奇特雄伟,果敢有力,无人能比,手臂很长,善于射箭。

开初跟从刘聚作强盗,察觉刘聚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就在和阳归顺太祖。

还没到时,因困乏躺卧田间,梦见神仙身披锁甲手持盾牌喊道:“起来起来,君主来了。

”惊醒,而太祖恰巧到达,于是迎上前跪拜。

当时是至正十五年四月。

不久,自己请求作前锋。

太祖说:“你不过因饥饿来找口饭吃罢了,我怎么能留你呢。

”常遇春坚决请求。

太祖说:“等渡过长江,再事奉我也不晚。

”等到军队逼近牛渚矶时,元军在石矶上列阵,船距离岸边还有三丈多,没有谁能登上岸。

常遇春驾小船飞快地到来,太祖指挥他向前。

常遇春答应一声,持戈奋力直冲向前。

敌人抓住他的戈,他乘势跃起跳上了岸,大喊着跳跃扫荡,元军纷纷溃败。

众将趁机而上,于是拔取采石,进军攻取太平。

拜授为总管府先锋,进升总管都督。

陈友谅逼近龙湾,常遇春以五股军队设置埋伏,大败陈友谅,于是收复太平,战功第一。

太祖追赶陈友谅到了江州,命常遇春留守,执行法令严明,军民都很畏惧没有人敢违犯,进升行省参知政事。

随从攻取安庆。

汉军在长江上巡游,常遇春攻击他们,都掉头逃走,乘胜夺取了江州。

回来守卫龙湾,支援长兴,俘虏斩杀吴军五千多人。

在此之前,太祖所任用的将帅中最著名的,是平章邵荣、右丞徐达和常遇春三位。

而邵荣尤其是位善战的老将,到这时傲慢不逊有了二心,和参政赵继祖密谋埋伏军队发动兵变。

事情被发觉,太祖想宽恕邵荣的死罪,常遇春径直上前进言说:“为人臣子犯了谋反罪,还有什么可以宽恕的,臣按道义不能和这种人共存。

”太祖于是让邵荣饮酒,流着眼泪杀了他,由此更喜爱器重常遇春。

第二年,太祖即位称吴王,进升常遇春为平章政事。

太祖又来视察进攻武昌的军队。

汉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前来支援武昌守军。

常遇春趁他们还没有集结,突然出击擒获了他们。

城中人因此斗志丧失,陈理于是投降,常遇春完全夺取了荆州、湖州的地盘。

又随从左相国徐达攻取庐州,攻下吉安。

包围赣州,熊天瑞固守而未能攻下。

太祖派使者告谕常遇春:“攻克城池之后不要多杀人。

如果得到了土地,没有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常遇春挖深壕沟竖起栅栏来围困他们。

军队围攻了六个月,熊天瑞财力耗尽,于是投降,常遇春果然没有杀人。

太祖非常高兴,赐信褒奖勉励。

恰逢元将也速进攻通州,下诏令常遇春回来守备。

进攻大兴州,于是攻取了开平。

军队返回,驻扎在柳河川,突发重病而去世,年仅四十岁。

太祖听说了此事,大为震惊悲痛。

赐令葬在钟山的高平地上,追封开平王,谧号忠武。

在太庙陪祭,在功臣庙绘画肖像,排位都在第二。

8. A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这句话的含义是“皇上监国时,不满意御史舒仲成,这时想加罪于他。

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宽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

现在如果将仲成治罪,则诏书就会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

”根据理解原句:“甚憾御史舒仲成”意思是“不满意御史舒仲成”要单独成句,所以可以排除BD选项。

根据理解“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诏书”做主语,所以可以排除选项C。

故答案选A。

9. D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D,对墨吏的理解有误。

墨吏即贪官污吏。

由于墨是黑色的,所以人们就用来比喻那些贪官污吏的心肠也必然是黑色亦即是墨色的,于是就用较为雅致的词汇"墨吏"来比拟那些贪腐人员了。

故答案选D。

10. B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选项B,“权臣忌恨他、攻击他”理解有误。

原文: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

故答案选B。

11. (1)(杨士奇)回答说:“徐奇到广东赴任时,群臣作诗文赠他,为他送行,我恰好生病没有参加,因此只有我没在名单上。

”(“赴”赴任、“赠”赠他、“行”送行、“以故”因此,各1分,句意1分。

)(2)杨士奇趁机请求一并减免拖欠的赋税,清理滞留的冤案,淘汰服役工匠,来扩大皇上施行恩德的意愿。

(“因”趁机、“逋赋”拖欠的赋税、“理”清理、“汰”淘汰、“广”扩大,各1分)参考译文:杨士奇,名寓,以字行世,江西泰和人。

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已经因为举荐被征召授予教授,应当前去赴任,王叔英又以其史学才华推荐他。

于是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编纂官。

成祖即位,改任编修。

杨士奇奉行职事非常谨慎,在家里从不说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

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敬谨慎,善于对答,议政总能合皇帝的心意。

他人有过失,杨士奇都为之掩盖。

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统领西南时,带当地土特产赠送给内廷官员,有人得到馈赠名单呈上皇帝。

明成祖看后发现其中无杨士奇名字,于是召见杨士奇询问。

杨士奇回答道:“徐奇奔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赠行,我恰逢得病未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

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

”明成祖于是命令毁掉了那份名单。

皇上监国时,不满意御史舒仲成,这时想加罪于他。

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宽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

现在如果将仲成治罪,则诏书就会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

您就像汉景帝对待卫绾一样,难道不可以吗?”皇上便放弃将仲成治罪。

有人说大理寺卿虞谦谈论事情时不注意保密。

皇上大怒,将他降官一级。

士奇为他辩白,虞谦得以复职。

又大理寺少卿弋谦因上书言事而得罪。

士奇说“:弋谦响应诏书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加罪给他,则群臣从此以后将不敢说话了。

”皇上马上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认错误。

正当这个时候,皇帝励精图治积极治国,士奇同心协力辅佐朝政,国内体现出太平盛世。

12. 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13. ①从修辞上讲,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也可答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

含蓄形象。

)②从用词上讲,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从结构上讲,此句突出描绘菊花之美,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借咏菊表达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

(也可答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

)(6分) 14. B项,“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理解错误,首联第二句是写龙舟竞赛刚刚过去,人们都喝醉了,船都散了,鼓声稀疏的景象。

15.①尾联前句写自己“遮日长安道”为仕途官场奔忙赴市;尾联后句写羡慕“江湖钓手闲”的清高避世、超脱闲逸。

②尾联一方面写诗人奔走红尘,跻身功名利禄的权利场,风尘仆仆,赴京应试;另一方面又敬仰隐者高士的孤风凛凛,不慕名利,内心深感惭愧,反映出作者心态上的矛盾。

(每点3分。

若不结合诗中原句分析,每点扣1分。

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6.(1)终不察夫民心;谣诼谓余以善淫。

(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3)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17. A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本题文中划线句子共有两处问题:搭配不当:通过——独特的符号,改为,运用——独特的符号;成分残缺:在“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加上“的形象”。

故答案选A。

18. C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的连贯的能力。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