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语文《词四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诵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tiǎo
辛弃疾
zhì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huī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dílú
沙场秋点兵。
pī lì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liǎo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课文诵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含英咀华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 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 诗中看到的场景。
典故3
的卢是一种良马,相传刘备荆州遇难,所骑 的卢“一踊三丈”,因而脱险。这就是三国故 事中有名的“刘备跃马渡檀溪”。
含英咀华
——对仗。《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仗。出现了 “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 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 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 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 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
•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含英咀华
辛弃疾是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也是老当益壮, 壮志犹存,报国之心仍在。你知道辛弃疾写这首 词的时候是几岁吗?——这首词是1205年,辛 弃疾66岁的时候写的,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是1188年49岁的时候写的。
含英咀华
7.“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 己经老了吗?
——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 怜; ——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 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 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 国的情景,可怜。
这位英雄是谁?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 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目标导航
1.有感情地吟诵全词,能够读出词内在的底蕴; 2.在反复的吟咏之中体会“壮”词的内涵;赏读 词句,想象词中展现的画面,体悟词人的情感; 3.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之情。
文题解读
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谈起了时局形势。 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 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 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 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 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 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 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 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 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文前《破阵子》。
含英咀华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几 句写了什么内容?
典故1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晋王恺有一 条良牛名“八百里驳”。一次王济与王恺比箭, 以此牛为赌。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 这里用此事,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曰“要 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含英咀华
典故2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史记.封禅 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 禁不住。这与悲凉苍茫的“塞外声”有相近之处。
知晓词意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重 点 词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 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 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 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语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释 了却:了结,完成。
意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实战演练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 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这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啖 肉奏乐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 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含英咀华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词的上阕,一句一事:看宝剑,听号角,分 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豪迈、 壮美的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 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向往军 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在大敌当前、民族危难日益深重的关头,把一个以身许 国的志士从他的战斗岗位上撤下来,置于无所用的闲散境地; 一番凌云壮志无法施展,一腔报国热情付之东流,染白了双 鬓,蹉跎了岁月,理想在现实中幻灭。
文题解读
1.“破阵子”是词牌名 ,“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为题目 2.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 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二人因为共同的抗金理想而成为挚友, 这首词既是写给陈亮,也是以此词与 陈亮共勉。
含英咀华
6、从这个“白发生”里,你觉得作者老了吗?
49岁。究竟老不老,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诗。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是战国时候赵国的名将,晚年受到奸臣的排挤、陷害, 最后出逃在外。后来秦国老是来骚扰赵国,赵王想重新启用廉 颇,但是又担心廉颇老了,不中用了,于是派了一位使者前去 探望廉颇,廉颇也要为赵王效力,所以使者一来,廉颇“为之 饭一斗米,肉一斤,披甲上马,以示能用”,体现我老当益壮。 但是这位使者被廉颇的仇人郭开给收买了,回去跟赵王禀告说: 廉颇老了,饭倒还挺能吃,就是我跟他坐了一会儿,他就上了 好几次厕所,肠胃估计不太好。赵王一听,廉颇是不能用了。
知人论世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 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21岁参加抗金义军,投 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 抗击敌人。
回归南宋后,他力主抗金,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 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 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 且两次被弹劾革职。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 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抱恨终身。
含英咀华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 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
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 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这里有两个 “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 “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 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剑是 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 蕴含着多么深沉而丰富的感慨啊。李白说:“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后醉里,满腹 心事,万千惆怅,充郁心头,难遣难消。此句刻画 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 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 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 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 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 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 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 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 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 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 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
【宋】辛弃疾
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给大家讲述一段英雄的故事。他22岁时, 曾组织一支义军部队抗金,后与耿京义军合并,并说 服耿京南下归宋,就在联系事宜时,军中出了一个秦 桧般的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营。此事被 他得知后怒不可遏,率五十旧部连夜直闯五万金兵大 营,活捉张安国,重新鼓舞了士气,就连当朝的皇帝 也不禁“三声叹息”。
知晓词意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源自文库
重 点
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
词 际也不忘抗敌。
语 释
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这里熟
意 牛肉。。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
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知晓词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 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 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 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 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 可惜已是白发人!
含英咀华
5.“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 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 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 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 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 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 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 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 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 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含英咀华
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 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 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 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 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词的结 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更是快人快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 “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 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板书设计
军旅生活
战斗场面
看宝剑 听号角 分麾下炙 听塞外声 沙场点兵 骑着快马 拉满雕弓 收复失地 赢得美名
抒发了词 人豪壮的 报国情以 及报国无 门、壮志 难酬的痛 苦和悲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实战演练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 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28张
含英咀华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 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 “名”?
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 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 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 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 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 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 “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 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