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地层压力和温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油矿地质学第七章温压ppt(共44张PPT)

中国石油大学油矿地质学第七章温压ppt(共44张PPT)
(假设:地层均质,油井生产条件相同)
A点压降: PA = P1 + P2 + P3
2. 油层静止压力的确定
井点处油层静止压力:实测
关井一段时间后,用深井压力计直接测量
•油井测压力恢复曲线,水井测压力降落曲线
3. 油层静止压力等压图的编制与应用
井点处不同时刻油层静止压力的换算
不同时测试
不同时刻的压力值换算为 同一时刻的压力值
约为1 104Pa/m。
4. 地层压力 (孔隙流体压力)
Pf
概念:指作用于岩层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
又称孔隙流体压力。
•在含油、气区域内的地层压力 又叫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
地层压力 - 井底压力
生产压差
二、异常地层压力预测
回顾
内容
异常地层压力: 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 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1. 油层折算压力的概念
(1)折算压头
折算基准面
海平面 原始油-水(油-气界面) 或任意水平面
定义:井内静液面距某一折算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l=h+H-L
l----折算压头,m, h----静液柱高度,m;
L----井口至油层顶面(或中部) 的垂直距离,m;
H----井口海拔高度,m。
(静液面在折算面之下,折算压头取负值; 静液面在折算面之上,折算压头取正值;)
r----研究点与井筒轴的距离,m;
rn ----井筒半径,m;
Q----油井产量(地层条件下) m3/s;
---- 地层原油密度,Pa·s;
K---- 油层渗透率,m2 ;
h----油层有效厚度,m。
压力降落
呈对数关系
压降漏斗示意图

采油厂地质技术知识

采油厂地质技术知识

一、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答: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6、什么叫注采比?答:注采比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答: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和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27
在自由状态下边界值为: 淡水:压力梯度9.79Kpa/m; 饱和盐水压力梯度11.9Kpa/m。 大于该边界值为超压;小于该边界值为欠压。
28
3、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
〔1〕流体热增压作用 〔2〕剥蚀作用 〔3〕断裂与岩性封闭作用 〔4〕刺穿作用 〔5〕浮力作用 〔6〕粘土矿物成岩演变
29
1.流体热增压 随着地层埋深加大,经受地温升高,导致有机质成熟生 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水会出现水热增压现象,在 烃源层及褚集层中都会造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4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地温场是地球内部热能通过导热率不同的岩石 在地壳上的表现。
随着深度的加大温度会不断增加。而温度的 变化又会对油气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5
1、地温梯度〔GT ;地热 增温率〕
——地球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所 增加的度数。OC/100米
• 沿着大断裂带常出现高GT • 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常出现GT
6
TH 0 ×100
H
式中: —地温梯度,℃/100m;
TH—在井深H处的地层温度,℃; 0 —年平均地表温度,℃。
7
n 地温梯度的三个控制因素: 地层流体
热流值、热导率、
n 热流值 ( Q): 一定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热量,
n 导热率 ( K) : 温差为 1度时,每 1s 内能通过厚 1cm、 面积为 1cm2体积的热力。
19
3、地温场与油气成藏关系
(1)地温对有机质向油气转化有决定性作用 • GT高: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 GT低或多次上升剥蚀:可延缓烃源岩热成熟
(2)地温增大,利于油气的运移 • T↑,有助于形成异常高压,促使排烃。 • T↑,流体粘度↓,利于二次运移。 • 温差:可导致热对流运移。

油气田开发基础-谢传礼 04级 09 第9章 压力和温度

油气田开发基础-谢传礼 04级 09  第9章 压力和温度

16
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判断油层内流体运移方向。
由于构造变形或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根据绝对地 层压力值并不能判断储集层内流体运动的方向,而必 须把地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用折算压力才能阐明 流体在层间或层内运移的方向。
(一)概念
折算压力:为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 断地下流体的运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 压力折算到某一水平基准面上的压力。
基准面可任意选择一水平面,但通常选海平面或油 17 水界面。
(二)折算压力的应用
研究油气层内流体是否流动或其流动方向。 流体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 ①静水环境
测压面为水平的,取海平面为折算平面(基准面)。
对Ⅰ层而言,1、2号井的测压面至海平面的高度相等,折算压头均为H1,即折算压 力相等,因此1、2井间液体不能流动,即在每个储集层内,流体不发生运移。
Pg Pc PD hg ( w g ) g
式中,hg—C、D点 与气-水界面的海拔 高差; w 、g—地层 条件下水、气的密 度。
15
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 7)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变
粘土矿物的压实成岩演变中,即在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 过程中,有大量层间水析出,成为粒间水。若排泄不畅,可 形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20
第2节 油气层的温度
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
(一)基本概念:
1.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恒温带)以下,深度 每增加100米地温的增加值。
19
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 压面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不决定于层内的绝对地层压 力,而是受折算压力所控制。无论各点的绝对地层压 力如何,水的流动方向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 低的方向流动。

气井地层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

气井地层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

气井地层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X薛 军,陈 广,谷 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四川达州 636156) 摘 要:在气田开发过程中,为掌握气层流体的性能及规律,需要得到准确的气层的温度和压力数值,在同一地区,气层温度与气层的埋藏深度有关,埋藏愈深,温度愈高。

地层压力越高,地层能量也越大,在气藏含气面积、储集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地层压力越高,储量越大。

这里分别介绍了一种气层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气层温度;气层压力 中图分类号:T E 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9—0044—01 气层的温度和压力是气井开采、开发及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参数,也是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的主要依据。

在气田开发过程中,为掌握气层流体的性能及规律,就需要得到准确的气层的温度和压力数值,这里就介绍一种气层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

1 气层的温度气层温度是气井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是气层中部流体的温度。

在同一地区,气层温度与气层的埋藏深度有关,埋藏愈深,温度愈高。

气层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 l =t 0+L-L 0M ≈t 0+LM T L =t 0+L-L 0M +273.15≈t 0+LM+273.15式中:L ——从地面到气层中部气井深度,m;L 0——从地面到地层恒温层的深度,m ;M ——地温级率(地温增温率)m/℃;t L 、T ——从地面到井内L 处的温度,℃和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K ;t 0——恒温层的温度,(该井井口常年平均温度)℃。

恒温层的深度L 0:距离地面某一深度开始,不受大气温度的影响,这一深度称为恒温层的深度。

一般L 0仅为几米,当井深L 远远大于L 0时,L 0可忽略不计。

地温级率M :地层温度每增加1℃要向下加深的距离(m)即:M=L-L 0t -t 0≈L t -t 0式中符号同前。

由于地球热力场的不均,因而地温级率M 在不同的地区是不相同的,对于某一地区而言,M 是-个常数。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4474.4-4600.0 2000.4.12-5.4 4446.96 -1819.49 54.80
57.76
窿103井
K1g13~K1g12
4538.0-4646.0
2000.12.2812.29
4515.47 -1985.32 50.95
58.83
窿104井
K1g14
4202.0-4220.8
2001.10.1010.15
Dowc
=
D + 100( pi - pws )
rw - ro
12
2-1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o 一、油气藏的压力系统
2.压力系数 确定不同层位的油水界面位置: (3)当一口探井打在含油部分,另一口探井打在
含水部分,两者均未实际钻遇油水界面时,可由下式测 算油水界面的位置:
Dowc
=
(r w Dw
对青西油田15口井29个测试的静温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静温数据数学表达式为:
T = 77.51-0.0269*H 青西油田的地温梯度为2.69℃/100m,属于低温的 范畴。地温梯度偏低,与我国西部地区总体地温梯度一 致。
21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 2300 ­ 2 32 5
25 ­ 270 0 ­ 2 6 75 ­ 2 65 0
油气藏压力和温度的初始值与油藏埋深有关。
5
2-1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o 一、油气藏的压力系统
1.压力梯度图(曲线) 油气藏中不同部
位探井的原始地层压 力与埋深的关系曲 线,表示为:
Pi = a + GD × D
6
2-1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o 一、油气藏的压力系统

油田基础知识

油田基础知识

油田基础知识1、地层静压全称为地层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静压。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静压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

静压的变化与注入和采出油、气、水体积的大小有关。

2、原始地层压力:油层在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3、静水柱压力: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4、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

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

主要是用它来判别地层压力是否异常的一个主要参数。

但是有人说用1来做标准就笼统了,不同的区块有不同的常压值,一般油田都是0.8-1.2是正常值,小于则是低压区,大于则是高压区。

它对钻井、修井、射孔等工程有重要作用,油层高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过程中要加大压井液的密度,防井喷;低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时,要相应降低压井液的密度,防止井漏,污染地层。

地层压力系数也是确定开发层系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同压力体系的地层可以用同一套井网开发,不同压力体系的地层需要不同的井网进行开发,否则层间干扰太大,不能有效发挥地层产能,有时可能造成井下倒灌现象的发生。

5、原油体积系数:就是指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Gesse汽体积比值6、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在油井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

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面的体积与地下体积的比值。

8、微电极电阻率微梯度电阻率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的区别(1)浅、深侧向分别测量原状地层、入侵拎电阻率,因为存有裂缝时泥浆入侵对深、深侧向的影响相同,用其幅度高推论裂缝:通常正差异通常为低角度缠,正数差异为高角度缠,并无幅度高就没缠或者不为扩散层;(2)微电极系测井测量得到微梯度、微电位电阻率,微梯度一般反映泥饼、微电位一般反映冲洗带,二者之差主要用来判断是否为渗透性地层,裂缝发育时地层渗透性较好,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用微电极反映出来的。

地层压力和温度

地层压力和温度
(2)压力梯度法
一个具有统一水动力系统的油气藏, 其压力梯度值是一个常数,即地层压 力随油气层埋藏深度而呈直线增加。 当实测得到具不同海拔高度的原始地 层压力时,作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 关系曲线。对新井,只要准确测得其 深度,便可得该井的原始地层压力。
(一)原始油层压力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方法 (3)计算法
压力(PH)的比值。
p
fH
1 p
正常地层压力 >1: 高压异常
1 p 异常地层压力 <1:低压异常
二、异常地层压力研究
(一)异常地层压力的概念 ② 压力梯度法:
用压力梯度GP来表示异常地层压力的大小。 GP = 0.01MPa/m: 正常地层压力 GP > 0.01MPa/m: 高异常地层压力 GP < 0.01MPa/m: 低异常地层压力
井底流动压力(井底流压):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 力称为井底流压。它代表井口剩余压力与井筒内液柱重 量对井底产生的回压。用Pb表示。
油井生产时,井底流压Pb小于油层静止压力Ps,油层 中的流体正是在该压差的作用下流入到井筒。
(二)目前油层压力 1、目前油层压力及其分布 (1)单井生产时油层静止压力的分布
(二)目前油层压力
2、油层静止压力等压图的编制与应用 1)编制:
为了准确地绘制油层静止压力 等压图,需定期测得油井和水井 的油层静止压力。比较好的办法 是在油井中定期测压力恢复曲线, 而在水井中测压力降落曲线。
绘制某一时刻的等压图,不同 时期的压力值应该换算为同一作 图时期的压力值。换算时多采用 油藏平均压力递减曲线法。
(二)目前油层压力
1、目前油层压力及其分布
(2)多井生产时油层静止压力的分布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评价

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压力梯度,由下式表示:
(1-2)
式中:ρ —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密度,g/cm
由(1-2)式可以看出,压力梯度与地下流体密度成正比,即流体密度小的气顶部分,比流体 密度大的含油部分或边水部分,具有较小的压力梯度,而且压力梯度乘以100即为地层流 体密度。因此,可以通过压力梯度的大小判断地层流体类型,并确定地层的流体密度。同 时,代表不同地层流体直线的交点处,即为地层流体的界面位置。在图1-2上给出了我国 涠洲10-3油田的压力梯度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压力梯度的直线交会法,所得到的油气 和油水界面的位置具有实际意义。
油气藏分,而未钻遇油水界面时,可由下式测算油水界面的位置:
(1-5)
当一口探井打在含油部分,另一口探井打在含水部分,两者均未实际钻遇油水界面时, 可由下式测算油水界面的位置:
(1-6)
式中:
Dw — 打入含水部分水井的深度,m; piw — 水井的原始地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图1-2 涠洲10-3油田的压力梯度图
油气藏评价
• 对于一个具有多层油水系统的油田,由于不同层位的边底水矿化度比较接近,地层水 的密度也基本相同,因而,各油层可以形成统一的静水压力梯度线,并用于确定不同 层位的油水界面位置。含油部分的压力梯度线,若偏离静水压力梯度线愈大,即两直 线的夹角愈大,则表明油藏的含油高度愈大。油藏不同位置的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 与静水压力之比),由下式表示: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的驱动类型
对于油藏来说,假若仅用天然能量开采,而不进行人工注水或注 气保持地层压力的话,则称为一次采油。根据自然地质条件,一次采 油可以利用的天然能量和驱动机理有:天然水驱、气顶气驱、溶解气 驱、重力驱、压实驱和液体膨胀驱。对于一个实际开发的油藏,不可 能只有一种驱动机理作用,而往往是二种,甚至是三种驱动机理同时 作用。这时油藏的驱动类型称为综合驱动。应该指出的是,在综合驱 动条件下,某一种驱动机理占据支配地位,不同驱动机理及其组合与 转化,对油藏的采收率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于气藏来说,在其投入开发之后,由于生产井的生产,造成 地层压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具有边底水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 边底水的驱动,以及气藏本体内天然气和储层岩石与束缚水的弹性膨 胀作用。对于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 定容消耗式驱动。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定容消耗式气藏的采收率会 比水驱气藏要高出一倍左右,而且水驱愈活跃,则对气藏采收率的影 响愈大。由于气藏的驱动机理比较简单,本节主要讨论油藏的驱动机 理和驱动类型。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六章 地层温度与压力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六章 地层温度与压力

③ 判断水动力系统--对制定开发方案、分析开发动态十分重要。
水动力系统--在油气层内流体具有连续性流动的范围。
◆ 同一水动力系统内,原始地层压力等值线分布连续; ◆ 不同水动力系统,原始地层压力等值线分布不连续:
--因断层或岩性尖灭等因素被分割。
④ 计算油层的弹性能量
▲ 油层的弹性能量--指油层弹性膨胀时能排出的流体量。
绘制方法与构造图相同--在目的层构造图上进行: 根据各井原始油层压力,选择压力间隔值, 在相邻两井间进行线性内插 、圆滑曲线 等。
原始油层压力分布主要受构造因素影响→
▲ 油层厚度均匀,压力等值线与构造等高线基本平行; ▲ 若两类等值线形态差异较大,必须检查原因--
地层厚度不均,或因测量、计算导致数据不准等。
原始油层压力在背斜构造油藏上的分布特点: ★★
A、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B、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井底海拔高度相同的各井:
井内流体性质相同→原始油层压力相等; 井内流体性质不同→流体密度大,原始油层压力小
流体密度小,原始油层压力大
C、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
当油藏平缓、含气面积不大时,油-气或气-水界面上 的原始油层压力可以代表气顶内各处的压力。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方法
常用方法主要有4种:
⑴ 实测法--油井完井后关井,待井口压力表上压力稳定 后,把压力计下入井内油气层中部所测得的压力→油气层 的原始地层压力。---关井测压
★ 勘探和开发中,把油层中流体所承受的所有压力统称 为油层压力。一般情况下,油层压力与静岩压力关系不大
第一节 地层压力 ★★★
一、相关概念 二、原始油层压力 三、目前油层压力 四、油层折算压力 五、异常地层压力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油气圈闭: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合的场所,圈闭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2 油气藏:圈闭中同时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油气藏。若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则称为商业油气藏。
3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是指构造作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就是构造油气藏。
3、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4、扩散作用: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一种物质传递过程,是物质以分子状态发生的一种转移过程。
7、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作为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研究的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即狭义的天然气。
8、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9、天然气的扩散性:扩散作用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的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过程。天然气的分子体积小,在地下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3、石油组分的组成:油质、胶质、沥青类。
4、石油的相对密度:是指20摄氏度时石油的质量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5、石油的粘度:石油流动时分子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内摩差力的大小,分为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6、石油的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这就是石油的旋光性。
3生油窗: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达到最高峰为主要生油期。
4油型气:由腐泥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
5煤型其:由腐殖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其。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Pair P
D
Pw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一、流体压力
压力梯度Gw:单位深度的压力变化值
Pair P
D
Pw
因此,流体压力也可以写成: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二、骨架应力
在某一地层深度处,由岩石固体骨架物质的 重量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骨架应力Ps,也称颗粒 压力,或固相压力,或基质压力,计算公式为: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五、压力系数
<20
低压地层
地层压力状态分类
=20~40 中等压力地层
(MPa)
=40~60 高压地层
>60
超高压地层
压力系数α定义为实测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处的静 水压力的比值,它衡量地层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程 度,计算公式为: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五、压力系数
H
深层地层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
D
大多数都与油气聚集有关。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五、压力系数
D
深层正常压力地层 深层异常高压力地层
封闭地层异常高压 封闭地层异常低压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六、油气藏压力
反映油井自喷能力的大小
余压 P0
油藏压力测点分布
油藏压深关系曲线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压力方程的作用
•1 判断流体类型
•2 计算原始地层压力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压力方程的作用
•3 判断压力系统
P
D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油藏压力方程的作用
•4 判断出油层位
油藏工程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N

伊拉克米桑油田地下工程综合介绍

伊拉克米桑油田地下工程综合介绍
砂岩与黑褐色页 岩不等互层
大段白色、亮白 色、黑褐色灰岩 夹薄层黑褐色页 岩
地质年代 系统
纪世

名称 Shirash Hartha
Sadi

Tanuma

纪 Khasib
MA
MB11
MB12 中 Mishrif MB21
MB22
MC1
MC2
顶深(m)
3420
3650 4050
岩性
描述
粘土质白色灰 岩 孔隙发育灰岩
BAKHTIARY
三、 钻完井概况介绍
井身结构
30“ 30m 20”120m
30“ 30m 20”120m
30“ 30m 20”120m
Upper Fars
Lower Fars Mb5 Lower Fars Mb4 Lower Fars Mb3 Lower Fars Mb2 Lower Fars Mb1
FQ-30 FQCN-26 FQCN-36 AGCS-19 FQCS-33 FQCS-29H FQCN-37 AGCS-22 FQCS-27 AGCS-38 AGCS-36 FQCS-34 AGCS-46 AGCN-34 AGCS-43 AGCS-42 AGCS-32 AGCS-27
BU-35 AGCS-40 AGCS-33 AGCS-29 AGCS-20 AGCS-31 AGCS-44 AGCS-25 AGCS-39 AGCS-41 AGCS-30
伊拉克米桑油田地下工程综合介绍
中海油伊拉克有限公司 井下作业部 2017年04月
汇报提纲
一、项目概况介绍 二、 地质油藏概况介绍 三、 钻完井概况介绍 四、 相关基础性科研成果摘要 五、增产措施应用简况及面临的挑战 六、本次技术交流期望值

不同矿化度地层水、原油的粘度和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量研究

不同矿化度地层水、原油的粘度和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量研究

不同矿化度地层水、原油的粘度和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量研究油田采收率是反映油气田地质条件好坏以及开发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影响油田采油率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地下流体的性质,而流体性质离不开粘度和密度,即原油的粘度和密度。

任何流体,当其内部分子之间作相对运动时都会因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内部阻力。

粘度值就是用以表示流体运动时分子间摩擦阻力大小的指标。

流体的粘度随温度而变,温度升高,液体粘度减小,因此不注明温度条件的粘度是没有意义的。

密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鉴别未知物质,密度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

本次研究采用毛细管粘度计和密度计,对大庆油田七个原油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与密度进行系统的测量,得出了试样粘度与密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粘度;密度;温度;原油;采收率一、粘度油品的粘度是评价原油及其产品流动性能的指标,在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运输、管理、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粘度是很有用的物理常数。

油品的粘度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油品的烃类组成,是煤油,喷气燃料和润滑油的重要指标。

粘度也叫粘性系数,在某一温度下,当液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层流运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叫粘度。

粘度是与油料性质和温度、压力有关的物理参数。

压力在一般情况下对液体石油产品无明显影响,可以忽略。

温度对液体粘度的影响十分敏感,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分子间距逐渐增大,相互作用力相应减小,粘度就下降。

液体石油产品的粘度按照GB/T 365-88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法进行测量。

方法原理是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导出下式:式中η——液体动力粘度,Pa·s;r——毛细管半径,mm;V——在时间内从毛细管中流出的液体体积,mm3;L——毛细管长度,mm;τ——液体流出V体积所需时间,s;P——液体流动所受的静压力,Pa。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气藏压力、温度系统
油藏的温度系统
由于油藏在常温层以下,其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油藏的
温度随埋深的变化情况通常可用地温梯度和地温级度来表示。
地温梯度: 指地层深度每增加100m时,地层温度增高的 度数,单位为℃/100m。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保持较高程度
保持较低值 见水较早,数量逐渐增加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一直生产到高含水
35%~7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4.气压驱动(gas cap drive)
驱动能量主要是气顶的弹性膨胀或人工注气能量。
形成条件: 1、有气顶;
2、无水驱或弱水驱; 3、 Pi= Pb。
驱油机理: 气顶气膨胀—前缘驱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气藏压力、温度系统
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气藏压力、温度系统 地层压力
由上覆岩层(岩石骨架和流体)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其大小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4.气压驱动(gas cap drive)
影响气顶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1、原始气顶的大小 2、垂向渗透率 3、原油粘度 4、气体的保持程度 5、采油速度 6、倾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油 藏 压 力 废弃压力
m=3 m=2
m=4
采收率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

【优质文档】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优质文档】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

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石纪元石化原理

石纪元石化原理

石纪元石化原理石纪元,又称地球上的"石头时代",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在4.1亿年前至2.5亿年前。

这个时期以矿物沉积为主要特征,矿物沉积物主要是石灰石、砾石和砂岩等。

石化原理是指有机物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

地质学家相信,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来自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和腐殖质。

石化原理主要涉及两个主要过程:压力和温度。

首先,压力是指巨大的地层压力作用下,有机物质在地下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在地下的深处,重叠的岩层产生了极高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有机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转化为可燃气体的烃类化合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压力煤化作用。

除了压力之外,压力煤化作用还受到时间的影响。

压力煤化作用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其次,温度是另一个影响石化原理的重要因素。

地下深处的温度较高,而地表附近的温度较低。

高温有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当有机物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化学键开始断裂,形成烃类化合物,如甲烷、乙烷和丙烷等。

这个过程被称为热裂解作用。

温度对石化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沉积的岩石层的深度来体现,即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除了压力和温度,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石化原理。

例如,含有海洋盐水的岩石层能够提供天然气生成所需的水分。

这是因为水分能够与碳素化合物反应生成甲烷和其他烃类物质。

此外,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也可以影响石话作用。

地球上的地壳运动能够改变地下岩石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从而影响石化作用的发生。

总之,石纪元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石化原理是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基础。

压力和温度是石化原理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通过压力煤化作用和热裂解作用促使有机物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此外,其他因素如水分和地壳运动也可以影响石化作用的发生。

深入理解石化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的能源资源。

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

第七章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主要内容一、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二、异常地层压力研究三、油层压力研究四、地层温度研究五、油气藏驱动类型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是开发油气田的能量,也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参数。

油气藏地层压力和温度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油气等流体的性质,还决定着油气田开发的方式、油气开采的技术特点与经济成本,以及最终的采收率。

因此,对一个油气田来说,在勘探阶段以至整个开发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地层压力和温度这两个基础参数的获取。

第一节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单位是帕,符号是Pa。

1Pa是指1m2面积上受到1N的力时形成的压力。

即:1Pa= 1N/m21MPa=103KPa=106Pa1MPa=10.194kgf/cm2或 1kgf/cm2=98.067kPa粗略计算时,可认为1kgf/cm2=100kPa=0.1MPa,其误差约为2%。

1、上覆岩层压力(地静压力)上覆岩石骨架和孔隙空间流体的总重量所引起的压力。

其值的大小与上覆岩层的厚度、骨架密度和孔隙流体密度有关。

单位为MPa 。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单位岩柱高的压力。

单位为MPa/m 。

据统计,第三纪岩层的平均压力梯度为0. 0231MPa/m (密度测井);碎屑岩岩层的最大压力梯度为0.031MPa/m ;浅层的岩层压力梯度一般小于0.031MPa/m 。

2、静水压力(流体静压力)液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其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柱的高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静水压力梯度:单位液柱高度的压力值。

由于水的密度一般为1×103kg/m 3 ,所以,静水压力梯度约为 0.01MPa/m 。

3.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为孔隙流体压力。

常用Pf 表示。

含油、气区内的地层压力称为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

地层压力全部由流体本身所承担。

油气层未被钻开之前,油层内各处的地层压力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一旦油气层被钻开并投入开采,油气层压力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油气层压力与井底压力之间产生的压差作用下,油气层内的流体就会流向井筒,有时甚至喷出到地面。

储层地质学总结

储层地质学总结

储层地质学总结C 储层厚度与有效厚度答:储层厚度为单纯得储集层得厚度,其内可储集油⽓,也可储集⽔;⽽有效厚度为油⽓层得纯厚度,具有可动油,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开采出来C 储层静态模型与预测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具体油⽥(或开发区)⼀个或⼀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得变化与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建⽴得地质模型。

预测模型为⽐静态模型精度更⾼得储层地质模型(给出井间数⼗⽶甚⾄数⽶得预测值)C储层静态模型与概念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具体油⽥(或开发区)⼀个或⼀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得变化与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建⽴得地质模型;储层概念模型为针对某⼀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得储层,把它有代表性得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与概念化,建⽴⼀种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得储层地质模型。

C储层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答:储层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得预测结果,⽽随机建模则应⽤随机模拟⽅法,对井间未知区给出多种等可能得预测结果。

C储层与储层⾮均质答案:储层: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定压差下渗流得岩⽯(层)。

储层⾮均质:储层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得不均⼀变化。

D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答:地质储量就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能⼒得储集层中⽯油与天然⽓得总量。

可采储量就是指在现代⼯艺技术与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得那⼀部分油(⽓)量。

D地层对⽐标志层与沉积旋回答:地层剖⾯上岩性特征突出、容易识别、分布稳定且厚度变化不⼤得岩层,为某⼀特定时间在⼀定范围内形成得特殊沉积。

沉积旋回就是指纵向剖⾯上⼀套地层按⼀定顺序有规律得交替重复。

在沉积剖⾯上岩性有规律得变化(颜⾊、岩性、结构、构造等)称沉积旋回D地层孔隙流体压⼒与异常地层压⼒答案:地层孔隙流体压⼒:指作⽤于岩层孔隙内流体上得压⼒,⼜称地层压⼒。

异常地层压⼒:偏离静⽔柱压⼒得地层孔隙流体压⼒。

F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答:分层系数为研究层内得砂层层数;砂岩密度为砂岩与总底层厚度得⽐值G隔层与夹层答:隔层为具有⼀定厚度、横向上连续较稳定得⾮渗透层,垂向上隔离上下两个砂体;⽽夹层为砂体内部得、横向上不稳定分布得、较薄得⾮渗透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2020/5/4
44
2020/5/4
45
第一节 地层压力
1井
实测压力<计算压力
2井
实测压力>计算压力
测压面
测压水位不同而显示的异常地层压力
▲ 测压水位影响形成的异常压力多是中、小型的,重要 程度不及前述与封闭地质环境有关的异常地层压力。
2020/5/4
46
2020/5/4
47
2020/5/4
等压线 -1100
150
140
140
130
130 120
-1200 -1100
-90我0 国某油藏某
120
110
-700 一时期油层静
-700 -900
断层
120
止压力等压图
140
与该油藏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比较,油层压力分布发生较
大变化;油层静止压力等压构图造等与高线构造等等压高线 线相交断。层
井点
压力过剩 压力不足
测压面的位置未变
2020/5/4
38
第一节 地层压力
在一些高原地区,河流侵蚀形成深山峡谷,泄水 区海拔很低,测压面横穿圈闭,导致油藏内地层压 力非常低。---不均衡侵蚀→侧压面变化
测压面的位置改变
2020/5/4
39
第一节 地层压力
4、构造断裂作用
▲ 油层和地面供水区连通时 为正常压力;
▲ GP <0.01Mpa/m时,属低异常地层压力。
2020/5/4
34
2020/5/4
35
2020/5/4
36
第一节 地层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分析
2、热力作用和生化作用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温度增加引起岩石和岩 石孔隙中流体膨胀,使该系统压力增大;
热力作用
温度增加引起岩石中流体相态变化,析出 CO2等气相物质。
▲ 发生断裂,切断油藏与供 水区联系;且由于剥蚀作用使 油藏埋深变小,油藏中保持原 来压力值,造成高压异常;
▲ 断层切割,并使油层变深, 油藏中保持原来压力值,造成 低压异常。
(H1<H)
高压异常
(H2>H)
低压异常
压力异常示意图
2020/5/4
40
2020/5/4
41
2020/5/4
42
2020/5/4
L --井口至油层顶面(或中部)的垂直距离,m
2020/5/4
28
2020/5/4
29
2020/5/4
30
第一节 地层压力
2、折算压力等压图的编制
---编图方法与油层静止压力等压图相同。
低压区
高压区
低压区
高压区
油藏折算压力等压图 油藏中流体流动方向:从南、北两翼向轴部及东、西两端
2020/5/4
高温使干酪根热裂解,生成烃类气体;
生化作用:研究证明,催化反应、放射性衰变、细菌作用
等,使烃类的微小颗粒裂解为较简单化合物→体积增大,在 封闭的系统中形成高异常地层压力。
2020/5/4
37
第一节 地层压力
3、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常常引起地形起伏甚大,而测压面的位置未 变,于是测压面与地面的高低关系可能因地而异,造成A、 B两个油藏分别出现压力过剩与压力不足的现象。
A、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B、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井底海拔高度相同的各井:
井内流体性质相同→原始油层压力相等; 井内流体性质不同→流体密度大,原始油层压力小
流体密度小,原始油层压力大
C、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
当油藏平缓、含气面积不大时,油-气或气-水界面上 的原始油层压力可以代表气顶内各处的压力。
构造等高线 等压线
断层
井点
某油田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
2020/5/4
19
2020/5/4
20
2020/5/4
21
2020/5/4
22
2020/5/4
23
2020/5/4
24
2020/5/4
25
2020/5/4
26
第一节 地层压力
100
90
110
80
80 70
60 50 50
构造等高线
80
5、压力梯度--每增加单位深度所增加的压力,单位Pa/m。
如:上覆岩层压力梯度、静水压力梯度
2020/5/4
4
2020/5/4
5
2020/5/4
6
2020/5/4
7
2020/5/4
8
2020/5/4
9
2020/5/4
10
2020/5/4
11
第一节 地层压力
原始油层压力在背斜构造油藏上的分布特点:
2020/5/4
1
2020/5/4
2
2020/5/4
3
第一节 地层压力
3、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
又称孔隙流体压力,常用Pf 表示。
含油气区内,地层压力被称为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
4、压力系数
--实测地层压力(pf)与同一地层深度 静水压力(pH)的比值。 ★
p
pf pH
2020/5/4
27
第一节 地层压力
1、油层折算压力的概念
⑴ 折算压头--指井内静液面距 某一折算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折算基准面可以是海平面、原始 油水(或油气)界面等。 ★
0
L′
假设:折算基准面为海平面,
折算压头 l 为:
l h L h (L H )
折算压头换算示意图
l --折算压头/m; h --静液柱高度/m; H--井口海拔高度/m
2020/5/4
55
2020/5/4
56
第一节 地层压力
⑵ d 指数--一般了解
31
2020/5/4
32
2020/5/4
33
第一节 地层压力
压力系数--指实测地层压力(Pf)与同一深
度静水压力PH的比值,可用αP来表示: ▲ αp=1,属正常地层压力;
P
Pf PH
▲ αP>1,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高压异常;
▲ αP<1,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
压力梯度GP表示异常地层压力的大小: ▲ GP =0.01Mpa/m时,属正常地层压力; ▲ GP >0.01Mpa/m时,属高异常地层压力;
48
2020/5/4
49
2020/5/4
50
2020/5/4
51
2020/5/4
52
2020/5/4
53
2020/5/4
54
第一节 地层压力
具体应用时,应尽可能选用多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其 它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相互验证,以获得较可靠结果。
高异常压力过 渡带顶部位置
约在3749m
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预测异常地层压力(据Fertl和Timko,1970)
2020/5/4
12
2020/5/4
13
2020/5/4
14
2020/5/4
15
2020/5/4
16
2020/5/4
17
2020/5/4
18
第一节 地层压力
-1100
140
130 120
-700 -900
15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130
120 110
-700
-900
120 140
-1200 -1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