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 还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重点和难 点就会迎刃而解。
六、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课程的 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 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 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 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 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 好的效果。
谢谢大家!
店口真文裔完小 寿樊君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
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 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
一、提问要注意启发式,不要过于简单
1、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新知识的重点处 2、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知识的链接处 3、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 4、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 5、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
三、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 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 加速深化过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 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 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 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 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 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 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 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 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店口真文裔完小 寿樊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的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有
效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强烈的数学探究欲望,从而让课堂教学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依然存 在“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缺乏思维”的无效现象,不仅浪费了 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有效思维。那么,如何探寻小 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落点呢?一、紧扣目标———关注认知“起点” 曾经有人研究统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设计的五个课堂提 问中,有一个是用于组织教学的,有三个是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够 回答的,只有一个是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没有紧扣教学目 标,没有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在 全面解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起点设 计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思维状态。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使学生摸不着边。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 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 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 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 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五、 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 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 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 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 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 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 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 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 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 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
四、预设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 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 望而却步。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角的认识”,让学生 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 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 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 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实 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 显得犹为重要。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老师可以启 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 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 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六、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课程的 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 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 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 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 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 好的效果。
谢谢大家!
店口真文裔完小 寿樊君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
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 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
一、提问要注意启发式,不要过于简单
1、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新知识的重点处 2、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知识的链接处 3、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 4、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 5、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
三、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 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 加速深化过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 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 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 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 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 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 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 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 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店口真文裔完小 寿樊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的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有
效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强烈的数学探究欲望,从而让课堂教学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依然存 在“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缺乏思维”的无效现象,不仅浪费了 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有效思维。那么,如何探寻小 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落点呢?一、紧扣目标———关注认知“起点” 曾经有人研究统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设计的五个课堂提 问中,有一个是用于组织教学的,有三个是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够 回答的,只有一个是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没有紧扣教学目 标,没有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在 全面解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起点设 计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思维状态。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使学生摸不着边。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 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 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 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 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五、 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 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 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 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 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 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 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 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 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 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
四、预设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 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 望而却步。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角的认识”,让学生 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 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 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 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实 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 显得犹为重要。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老师可以启 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 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 由表及里,由里及深。